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北京市衡中清大教育集团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邹鲁儒学提倡“从周”“尊周”,推崇西周的礼乐制度;以子夏、荀子为代表的三晋儒家具有“重法”的思想倾向;《吕氏春秋》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有秦文化的特色;《公羊传》具有齐文化通权达变的特点。由此可见A.先秦儒学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B.先秦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C.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地创新 D.齐鲁文化具有广泛的地域适应性2.以下是两位史家关于德国统一的历史论述:甲说:“发生在1871年的‘统一’与其说是德国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与表现,倒不如说是普鲁士实行扩张主义、并与被排斥在外的奥地利竞争的一种方式。”乙说:“俾斯麦是个彻头彻尾的普鲁士人,他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只不过俾斯麦明白,普鲁士若要以强权姿态迎向未来,必然就得扮演起德国这个民族国家的领导人。”下列选项与论者观点一致的是A.两位史家关于德意志统一动因的看法相互冲突B.乙认为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理想高于普鲁士意识C.都肯定普鲁士自始至终追求德意志统一的说法D.都不认为民族主义是德意志统一的最主要因素3.胡适在《谈新诗》中写道:“初看起来,这都是‘文的形式’一方面的问题,算不得重要。却不知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由此可知胡适的主张旨在A.打破旧束缚促进思想解放B.废除格律诗推广新体诗C.废止文言文而推行白话文D.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4.为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宋朝推行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文官体制 D.行省制度5.有学者指出,人们开始把牛顿的方法十分不恰当地应用于整个自然科学中去,甚至应用到神学和伦理学中,虔诚而保守的牛顿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先驱。该学者意在强调A.错误观念意外引发法国大革命B.改造后的新宗教具有进步作用C.牛顿力学体系使信仰更加虔诚D.近代科学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6.《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1817—1862年)创作的散文集,记录了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生活,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由此可见,梭罗的《瓦尔登湖》A.真实地揭露了现实的黑暗 B.强调理性分析的重要性C.提倡反叛怪诞的行为 D.抒发作者浪漫的情怀7.如图为汉代中原地区“虎吃女魃”墓葬画像砖石(魃:传说中制造旱灾的鬼怪),大量此类画像砖石的出土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中原的农业生产技术衰退 B.农本思想在民间影响深刻C.天人感应现象影响广泛 D.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8.有学者统计1371~1904年间14562名进士,根据他们曾祖父、祖父、父亲的中举和入仕情况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其中,明代进士出身平民者(即前三代中最高只出过生员的家庭)占49.5%;清代这一比例为37.6%。这表明当时A.世家大族垄断着政治权力B.社会发展严重倒退C.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D.选官制度亟需改革9.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概况(部分)。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年份人口(百万)粮食产量(千顿)粮食种植面积(百万公顷)粮食单产(千克/公顷)1400722052019.8103616501233505532.0109517502607410048.01544182038110858559.01840A.成为中国经济领先世界的基础 B.生产力取得了质的发展C.支撑了人口的高速增长 D.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10.如图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据图可知A.德国经济跃居欧洲第一 B.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缓慢C.美国的殖民地最为广阔 D.世界工业格局发生变动11.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原则是A.坚持观察判断调查 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C.保存人类历史功绩 D.保持历史原始信息12.毛泽东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直进”描述的是A.北伐军进军湖南B.八一南昌起义C.湘赣边秋收起义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1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英国学者麦克法夸尔说:“1949年是政权的更替,1979年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A.民主政治建设 B.思想大解放C.发展生产力 D.推进全球化发展14.“把天体力学和地球上物体的力学统一到机械运动这门统一的学科里,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客观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和人类认识自然的第一次大飞跃。”材料中的科学理论A.推动蒸汽机改良 B.促进了电力工业发展C.解释了光电效应 D.揭示了时空本质属性15.下表显示的是国家统计局调查的关于“国家计划”成分在经济中的比重的数据。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我国年份国家计划安排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率实行指令性工业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由国家管理人体物商品占工业总产值的比率1978年81.3%95.7%97.2%1998年7.6%6.1%8.3%A.经济体制调整得以完成 B.资源逐渐转由市场配置C.国有企业负担有所减轻 D.所有制形式日益多元化16.《魏书•食货志》载:“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材料中的“事”是指北魏政府A.迁都洛阳 B.整顿吏治 C.推行均田制 D.革除旧俗17.14世纪中期,一场可怕的瘟疫——黑死病在欧洲肆虐,短短的数年间,夺走了2500万条人命,约等于欧洲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们发现笃信基督并没有使他们摆脱厄运。相反,在亲眼目睹自己的妻儿,兄弟、姐妹、朋友接连去世的不幸事实之后,他们似乎突然顿悟:天下根本没有什么神灵保佑,相信上帝不如相信自己。不久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这说明()A.历史往往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B.历史往往受偶然因素的干预呈现一定的无序性C.偶然因素对历史起到了加速或者减缓的作用D.偶然因素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进程18.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A.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B.法国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C.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D.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19.20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泥淖中备受折磨。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当年“非共产主义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曾排着队去莫斯科探寻‘计划’的秘密”。这种“探寻”在美国新政中得到一定程度体现的是A.实行“混合经济” B.坚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C.推行福利国家制度 D.实行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20.2019年,浙江某高中师生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收集“新中国老物件”活动,同学们把家传老物件带到学校集中展示和讲述其背后故事,在校园里刮起了阵阵“古董风”。这些老物件诉说了每个家庭的历史,也折射了新中国七十周年的风风雨雨。这说明A.口述史料比文献记载更具史学研究价值B.新中国史研究须借助百姓的家族史记述C.宗法观念依旧深刻影响国人的思维方式D.实物史料可以成为史料实证的重要方式21.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西汉22.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学习内容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中体西用”思想仍占主流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23.下图分别是希腊、法国、德国的2欧元硬币的正反面。这反映了欧盟A.多元一体的发展理念 B.成员国经济竞争激励C.政治一体化尚未起步 D.经济一体化任重道远24.“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A.尚书被中书取代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25.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清政府的“极端”逼迫出来的。……与其呼吁民众不要“激进变革”,不如吁请统治者不要“极端顽固”。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A.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 B.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D.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26.20世纪下半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以下对于时代主题确立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②全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③广大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努力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7.1907年海牙第五公约规定:“交战国必须尊重中立国的主权,并避免在中立国领土或领水内,从事任何可能构成违反中立的行为。”观察如图,图中标识的国家属于中立国的是二战时期欧洲和北非战场示意图(局部)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28.头巾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至爱,披戴头巾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以名士命名所戴头巾者,更是风行于世。如程子巾——相传北宋程颢曾戴此巾而得名。南宋林景熙有诗云:爆竹声残事事新,独怜临镜尚儒巾。这表明A.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B.文人风气崇尚浮华C.主流意识向服饰渗透 D.南北文化交流加强29.一战后,日本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军国主义势力主张“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将侵掠矛头指向中国,导致爆发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华北事变30.下面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当年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官僚资本的大肆垄断严重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B.民族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C.日本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严重摧残了中国经济 D.民族企业的发展说明中国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疫病频发的国家,在公共危机应急救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两汉疫病流行,西汉有11次,东汉有27次。疫病爆发以后,帝王一般会下罪己诏主动承担责任,认为疫病的流行是自己的政事有所欠缺而导致的,并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举办大型祈禳仪式。西汉元帝时,关东水灾疾疫,大量流民涌入关内,元帝诏集转运粮食给流民,并开仓赈济,赐寒衣,保证灾民能有基本的吃穿。东汉和帝永元问,曹褒官为城门校尉,“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多蒙济活”。安帝元初间,会稽大疫,政府派“遣光禄大夫将太医循行疫病”,到乡村为老百姓治病。两汉时期,从农村到城市,每逢疫情严重,惑病人增多,政府会因地制宜地腾出一些住宅作为疫病的医院,集中为他们进行治疗,以防止疫病扩散。——摘编自刘滴川《大瘟疫病毒、毁灭和帝国的抗争》等材料二晚清时期,以灾荒为代表的灾害性公共危机事件日趋频仍,以瘟疫为代表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此起彼伏。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官赈为代表的传统危机应对机制渐趋衰弱,新型商人开始活跃于近代历史舞台。新型商人文化教育程度较高,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同时具有“我本同处宇内,有分地无分民”的超越乡土观念的社会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发生重大灾荒时,他们号召社会各阶层人民关注灾区,为灾区人民募捐灾款和物资,义贩逐渐发展成为晚清社会主要的灾荒救济形式。——摘编自姜强《近代江南公共危机与社会应对》等材料三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局限在自然灾害和社会事故上。2003年“非典”后,针对危机事件的科研机构纷纷建立,在研究中各有侧重。2005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35个与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汶川地震时,国内媒体从中央到地方全力以赴地对地震和救灾情况进行了及时、充分、生动的报告,将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凝聚到抗震救灾上,激发了整个社会强大的救灾合力。——摘编自刘亚光《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时期应对公共危机措施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发展的主要表现,并简要谈谈你从我国历代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建设中获得的启示。32.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治政府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作为全面负责推行殖产业兴政策的领导机关。工部省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1873年11月又成立内务省,与工部省配合,共同推进殖产业兴政策。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佳呢绒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政府在1880年又发布“官业下放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浪潮。——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年~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述日本发展近代工业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展近代工业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西化后产生的主要影响。33.卫生与健康关系百姓生活和社会稳定。材料一明代处于中国历史上第四个气候寒冷期,后期异常干旱。入境外国人士的增加,使我国从未有过的传染病也开始流行。1408至1644年间,各地发生的大瘟疫达26次之多。瘟疫等传染病的流行,促使瘟病学说得到发展。中医内科理论建立在《伤寒论》之上,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里记载了瘟病的传染性特征。宋元以来,医家从论症、治法方面对伤寒与瘟病加以区别。明清之际吴有性著《瘟疫论》,提出“戾气说”,认为瘟病是戾气所致,由口鼻传入,进而指出戾气有不同类型,并能产生不同疫病。经过清代名医叶桂、薛雪等人的努力,瘟病学说逐渐建立起体系。材料二时间史事1660年用水冲刷的厕所由巴黎传入英国上层人士的家庭18世纪末英国上层开始注意个人卫生,这种习惯逐渐传至欧洲和北美1842年英国人查德威克发表调查报告,认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的联系,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统,清扫街道等建议184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1855至1875年伦敦建设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并全部完工19世纪中期公共卫生运动在美、法、德等国获得支持,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在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1868年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材料三1933年,毛泽东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1941年,陕甘宁边区成立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1952年,毛泽东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各地掀起群众性卫生运动的高潮,并成立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78年后,各项工作逐渐恢复。除了创建卫生城镇,1987年,中央爱卫会还倡议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2015年,就“厕所革命”和文明旅游做出批示,要求推动我国旅游业迈上新台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瘟病学说的演变历程,并指出瘟病学说在明清时期形成体系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卫生与健康成就取得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重视群众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材料表明不同地区的儒学具有不同的特点,体现了先秦儒学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A正确;B项材料只体现了儒家状况,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A。2、D【解析】从材料“与其说是德国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或表现,倒不如说是普鲁士实行扩张主义”可以看出甲认为不应把民族主义当作德国统一的最主要因素,根据“俾斯麦是个彻头彻尾的普鲁士人,他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可知乙认为俾斯麦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两位史学家都不认为民族主义是德意志统一的最主要因素,D正确;甲和乙的论述可以看出两种看法是互相支持的,A错误;从材料“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可以看出B、C两项错误。3、A【解析】
从材料“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可知,胡适强调文的形式的目的是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具体强调废除和推广的诗体,故B排除;“废止”说法过于绝对,故C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思想文化方面,没有提到政治制度,故D排除。4、C【解析】
为了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宋朝实行文官体制,防止武将篡权,故选C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中央官制,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出现的中央官制,排除B项;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排除D项。故选C。5、D【解析】
据材料“牛顿的方法”即近代科学的方法与精神,对“自然科学”“神学”“伦理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了法国大革命,可知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增强了人类对理性的信心,遂将理性精神运用到各个方面,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最终启蒙运动又影响了法国大革命,故D项正确;AB两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近代科学对启蒙运动的影响,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6、D【解析】
依据材料“1817—1862年”“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并结合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来看,该散文抒发了作者浪漫的情怀。D正确;该散文属于浪漫主义,而真实地揭露了现实的黑暗属于现实主义,A排除;强调理性分析的重要性是批判现实主义,B排除;提倡反叛怪诞的行为的是现代主义,C排除。故选D。7、B【解析】
根据“魃:传说中制造旱灾的鬼怪”可得知,其涉及到与农业相关的内容,体现出了当时人们的农本思想,而这种思想影响到民从的生活,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生产技术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天人关系,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到与农业有关的内容,没有涉及到商业,故D项错误。8、C【解析】
从材料“明代进士出身平民者占49.5%;清代这一比例为37.6%”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出身平民的进士所占比例比较高,这表明当时科举制可以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世家大族的地位,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度的状况,没有体现出选官制度需要改革,故D项排除。9、C【解析】
表格数据显示,明清时期“粮食产量”和“人口”呈现大幅增长趋势。说明农业发展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经济基础,故C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和世界的相关数据,排除A;明清时期中国农业仍然是传统农业技术,生产力没有取得了质的发展,排除B;表格数据没有显示生态环境的信息,排除D。故选C。10、D【解析】
由图表信息可知,在1913年,美国、德国工业生产的比重超过了英法这两个传统工业大国,即工业格局发生了变动。D正确;材料仅反映的是工业生产比重,并非整个国民经济,A排除;比重不能看出增长速度,B排除;此时,英法等老牌国家所占殖民地最多,C排除。故选D。11、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按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可以看出,希罗多德书写历史秉持历史原始信息的原则。故选D。ABC三项材料均未体现。考点:史学研究:写史的原则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历史研究的一般的方法。记载历史要从历史的本来面貌出发,如实的记载历史。同时史学研究也要注意采用客观的标准,即史识,就是根据资料得出结论,要注意对资料的考证。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对待史料的问题也需要掌握。12、C【解析】秋收起义时的军队是工农革命军,所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只能是湘赣边秋收起义而非北伐军进军湖南、八一南昌起义、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等选项,所以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13、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改革开放的理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为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领导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故C正确。14、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是人类认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这一科学理论推动了蒸汽机的改良,A项正确;电磁感应原理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空本质,三者均与牛顿力学体系无关,BCD三项错误。15、B【解析】
从1978年和1998年的数据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越来越少了,说明资源逐渐由国家计划转由市场配置,故答案为B项。1992年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基本建立,排除A项;C、D两项从表格中不能体现,均排除。16、C【解析】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关键在于释读材料,“《魏书•食货志》”反映了北魏时期的经济情况;“豪富”和“土地兼并者”不愿意这一措施实行;这一措施实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国家赋税收入增加了十几倍。从经济情况、打击土地兼并、增加国家赋税收入这三条标准,综合判断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时的经济措施——推行均田制。故选C项。17、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4世纪中期的瘟疫促使人们开始怀疑神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由此可以的付,偶然因素能对历史起到加速或者减缓的作用,C正确;ABD说法均不正确,且与材料主旨不符。18、A【解析】
根据“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可知材料中恩格斯强调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对法国工人运动的积极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描述法国工人可以组织一个政党,而非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B项错误;C项无法从材料中判断,排除;材料反映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对法国工人运动的积极影响,并非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分析解答。19、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借鉴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优点,对经济进行干预,实行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内容,排除;B选项不符合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排除;C选项也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内容,排除。故选D。20、D【解析】
老物件属于实物史料,根据材料“这些老物件诉说了每个家庭的历史,也折射了新中国七十周年的风风雨雨”,可知实物史料可以成为史料实证的重要方式,选项D正确;选项A表述错误,口述史料带有主观性,其史料价值不及文献史料,选项A排除;选项B表述绝对,排除;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21、B【解析】根据题干所给材料“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该行政管理制度是郡县制,地方长官全部由中央任命。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故选B。其他选项皆可排除。22、C【解析】
材料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仍然固守“中体西用”主流思想,郭嵩焘的思想超越了当时这一主流思想,故选C;“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是郭嵩焘解职的原因,虽然郭嵩焘“常写信给李鸿章”,但材料并未涉及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排除A;“劝其扩大留学范围”,报告日本“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并不等于推崇西方体制,排除B;一位驻外使节的认识并不能说明“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分析解答。23、A【解析】
依据图片来看,三国硬币正面相同,背面又都带有自己国家的特色,这体现了多元一体的发展理念。A正确;图片不能反映成员国经济竞争,B排除;欧盟成立已经表示其组织成员国政治一体化了,C排除;材料不能体现经济一体化任重道远,D排除。故选A。24、B【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皇帝重用近臣,而削弱原来的大臣的权力,汉代推行中朝制度,符合这一主旨,故B项正确;A项不属于汉代的内容,排除A项;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不符合材料加强皇权的主旨,故C项错误;D项是唐朝的内容,排除D项。25、C【解析】
清朝统治者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而进行了新政,但仍没有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最终失败,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C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不是因为清统治者的极端顽固,而是因为阶级矛盾的激化,故A错误;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与“激进变革”、“极端顽固”不符,B错误;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发生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与材料不符。26、C【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带来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影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①不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广大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努力、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力愿望都是促成“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形成的原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排除ABD。27、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在二战中保持中立的国家是①④⑤,即瑞士、西班牙、土耳其,故选B;②③分别是意大利和保加利亚,二者不是中立国,故排除ACD。28、C【解析】
宋代士大夫文人喜欢头巾,因为程颢带的头巾,被文人儒士效仿称为程子巾,说明对儒士的儒学文化融入到文人的服饰之中,即主流的儒学向服饰渗透,故选C;A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浮华,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南北文化,D错误。29、A【解析】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主张“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首先将矛头指向中国东北和内蒙古,为此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故A正确;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排除B;八一三事变主要是进攻上海,排除C;华北事变爆发于1935年,不符合“必先征服满蒙”的信息,排除D。故选A。30、B【解析】
抗战前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不利,导致中国大片领土沦陷,大量民族企业由东部沿海地区迁往西部地区,从图中数据显示的1937年7月~1943年,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工厂数量增长很快可以看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的状况,不能说明沦陷区日本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对中国经济的严重摧残,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布局,不是经济结构,排除D项。【点睛】解答示意图类型的历史试题关键是审读示意图,明确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特别是图片中变化的因素。此类历史试题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图片是主体,直观的再现历史史实。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体。文字或数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历史史实的有效补充。但文字或数字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与历史课本史实的有效链接,然后根据问题设计来解答。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注重稳定人心;救助范围广,创没专门性救助医院(实施隔离防治);以政府救助为主;神学迷信色彩浓厚。(2)变化:从以官赈为主到以义赈为主。原因:清政府晚期政治腐败;传统儒学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西方慈善思想的引入。(3)表现:研究机构增加,拓宽了研究的范围和视野;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中媒体走向成熟。启示:公共危机应对机制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应注重法制建设和预案机制建设;应注重交流合作,注重社会组织与扩大民众的参与力量;应树立人本思想和效串优先理念;要注重危机公关,维护社公稳定;要注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解析】
(1)据“帝王一般会下罪己诏主动承担责任,认为疫病的流行是自己的政事有所欠缺而导致的,并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举办大型祈禳仪式”得出注重稳定人心,救助范用广,神学迷信色彩浓厚;根据“元帝诏集转运粮食给流民,并开仓赈济,赐寒衣,保证灾民能有基本的吃穿”得出政府救助为主;据“府会因地制宜地腾出一些住宅作为疫病的医院,集中为他们进行治疗,以防止疫病扩散”得出创设专门的救助性医院。(2)根据“官赈为代表的传统危机应对机制渐趋衰弱”、“义赈逐渐发展成为晚清社会主要的灾荒救济形式”可知变化在于由官赈到义赈。变化的原因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从政府腐败、传统儒学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方慈善思想的引入等方面进行概括。(3)根据“针对危机事件的科研机构纷纷建立,在研究中各有侧重”得出研究机构增加,拓宽了研究的范围和视野;根据“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35个与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出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据“国内媒体从中央到地方全力以赴地对地震和救灾情况进行了及时、充分、生动的报告”得出公共危机管理中媒体走向成熟。启示可从发挥制度优势、加强法制建设和预案机制建设、注重交流合作、树立人本思想、注重危机公关、注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销合同买卖合同终止
- 购销合同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探讨
- 购销汽车玻璃协议书
- 资格预审文件
- 车辆行驶安全保证书
- 软件销售合同格式
- 轻松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 逗笑新郎的承诺书
- 酒店买卖合同协议样本
- 采购招标代理合同
- 2024年共青团团课考试题库及答案
-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
- 2024届高考英语作文复习专项:读后续写“自我成长”类范文12篇 讲义素材
- 树立正确就业观课件
- 《第8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课件
- 202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必考100题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 停车场经营服务管理制度
- 改善医疗服务全国医院擂台赛
-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T 15-38-2019
- 《燃煤火力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
- 设备部工作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