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学案与训练-城镇化(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学案与训练-城镇化(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学案与训练-城镇化(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学案与训练-城镇化(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学案与训练-城镇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讲解与同步训练:城镇化一、知识讲解城镇化的意义一、概念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二、城镇化标志1.城镇人口增加;2.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4.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镇景观三、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五、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城镇化与区域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城镇是区域的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改善;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可为城镇发展增添动力,推动城镇化进程。六、城镇化的意义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提高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利用效率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质量。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趋同。世界城镇化的进程一、空间变化特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发展水平发展趋势所处阶段发达国家早高城市化速度放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晚低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初期或中期二、时间变化特点发展阶段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初级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中期阶段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郊区城镇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出现中心空洞化现象出现逆城镇化现象发达国家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环境问题1.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成因: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措施: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成因:产业和人口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措施: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水污染。2.生态破坏——成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措施: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3.环境污染(1)大气污染——成因: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措施: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2)水污染——成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城市水源。措施: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3)固体废弃物污染——成因: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措施: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进行处理。(4)噪声污染——成因: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等产生噪声。措施:噪声大的工厂应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二、社会问题1.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原因: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措施: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城市住房建设。2.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原因: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措施: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一、主要表现1.服务于城市日常生活2.服务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二、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应用领域具体内容举例说明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提供旅游景点、商业网点分布以及城市道路与建筑物的空间分布等信息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优化方案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显示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查询某个加油站、立交桥的坐标位置或某时段、某路段的车流量城市抗灾减灾在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建立防火区的火灾信息系统,并建立相应的救护路线模型和灾后损失评估模型等城市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对城市多元环境信息包括大气、水、土地、植被、噪声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处理,实现环境信息的共享三、3S的应用1.遥感(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3.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更新、分析等二、同步训练巴西近代城镇化不同阶段的推动力存在明显差异,在发展中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其中最突出的是贫民窟问题。贫民窟是指大城市内外非法占地建造的、杂乱无序的居民区。下图示意巴西近代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国际公认的较合理水平为1.4~1.5)。据此完成1-3题。1.符合巴西城镇化进程特点的是(

)A.1940~1980年速度逐渐加快 B.1980年之后发展速度最快C.后期普遍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D.目前过度城镇化问题突出2.推测巴西1940年至1980年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

)A.欧洲殖民主义扩张 B.基础设施大量建设C.重工抑农政策实施 D.服务业的大力发展3.导致巴西贫民窟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 B.城镇化发展速度趋缓C.进城农民文化层次低 D.社会治安管理水平低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I、Ⅱ所分别对应的右图中城市化阶段正确的是()①阶段I—a阶段②阶段I—b阶段③阶段Ⅱ一b阶段④阶段Ⅱ—c阶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Ⅱ的主要原因为()①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②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较完善③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④大城市中心区失业率增高、人口萎缩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图中甲、乙、丙分别示意某区域城镇化的缓慢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据此完成6-7题。6.由甲到乙阶段,该区域城镇化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城镇人口比重迅速回落 B.第一产业占主导C.大规模城市带已经形成 D.城镇用地规模扩大7.丙阶段,该区域中心城市可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与乡村差距扩大 B.劳动力素质降低 C.工业化水平低 D.住房紧张日本东京都市圈是以首都东京为中心的巨型都市圈,其实际范围包括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掎玉县等。1950年起,东京都市圈将城市轨道交通线由中心城逐步向外延伸至卫星城、远郊区,促使不同圈层的人口发生变动。下图示意1955~2005年东京都市圈不同圈层五年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8-9题。8.东京都市圈将城市轨道交通线由中心城向外延伸的主要目的是(

)A.疏解中心城的城市职能 B.增加卫星城的就业机会C.提高远郊区的环境质量 D.促进都市圈逆城市化进程9.上图中,与1995~2005年东京都市圈人口流动状况最相符的是(

)A.A B.B C.C D.D不透水面指天然或人造的能阻止水渗透到地表以下的物质,如沥青、水泥地面等。监测和分析不透水面的动态变化不仅能了解城市化进程,而且对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1990~2020年大湾区部分城市不透水面与绿地(林地与草地)空间比例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10.农业用地所占比例最高的城市是(

)A.佛山 B.惠州 C.香港 D.深圳11.大湾区城市用地变化给该区域带来的影响最不可能的是(

)A.市民出行方便 B.热岛效应加剧 C.市区排水压力减轻 D.地下水匮乏12.据图中不透水面比例的变化,下列关于深圳市未来发展规划措施合理的是(

)①市区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②完善城市排水管网

③路面建设多采用透水材料④建设绿色屋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读伦敦城市地域发展示意图和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13-14题。13.据图中信息可知,伦敦及附近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标志是()①城市占地面积扩大②城市人口增长③城市绿地增加④城市功能区增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14.20世纪中后期城市人口减少较多,主要原因是()A.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攀升 B.受战争的影响C.城市过度扩张,中心区居住环境恶化,城市居民向外迁移 D.经济危机导致了城市经济的衰退下图是浙江省某区域1985年与2015年城市分布变化对比图,读图完成15-17题。15.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85年城市人口数量都升高了一个等级B.该区已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增长趋缓C.2015年与1985年相较,50-100万人口城市增加数量最多D.人口等级越低的城市,数量越多16.衡量图中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应是()A.城镇数量增加 B.城镇人口增加C.城镇人口比重 D.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17.促使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水热条件丰富,农业生产发达 B.位于沿海区位,水陆交通方便C.旅游资源丰富,吸引大量人口 D.改革开放政策,工业发展迅速读2019年东南亚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统计图和2019年菲律宾、越南部分信息对比表。据此完成18-20题。18.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会造成过度城市化现象。图中国家过度城市化最显著的是()A.印度尼西亚 B.马来西亚 C.新加坡 D.菲律宾19.过度城市化国家可能面临的问题不包括()A.贫民窟现象严重 B.全国粮食短缺C.农村人地矛盾突出 D.城市失业率高20.据材料推断,越南与菲律宾人口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A.经济水平 B.工业结构C.土地制度 D.农业结构二、同步训练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下表是我国大陆地区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和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的部分数据。项目2010年2020年总人口13.39亿14.12亿年龄结构0〜14岁16.6%17.95%15〜59岁70.15%63.35%60岁及以上13.26%18.70%城镇人口比重(%)49.6863.89流动人口26210万人49276万人(1)比较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说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2)与2010年相比,2020年流动人口增加了约2.3亿人,试分析其主要原因。(3)2010年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人口比重由49.68%上升到63.89%。简述我国城镇化迅速推进的意义。22.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至201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7.9%提高到59.58%,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提高到70%,未来将有3亿人进入城市和城镇。下图为1850年以来中国和英国城市化进程(含预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中国和英国两国城市化进程的差异。(2)从人口迁移推力、拉力角度,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动力。1.D2.C3.A4.D5.B6.D7.D8.A9.D10.A11.C12.B13.A14.C15.C16.C17.D18.D19.C20.C21.(1)0-14岁人口比重有所上升;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明显下降;60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明显增加。(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