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检测》课件-项目六 童装面料生态环保性能检测_第1页
《纺织材料检测》课件-项目六 童装面料生态环保性能检测_第2页
《纺织材料检测》课件-项目六 童装面料生态环保性能检测_第3页
《纺织材料检测》课件-项目六 童装面料生态环保性能检测_第4页
《纺织材料检测》课件-项目六 童装面料生态环保性能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一生态纺织品生态纺织品的基本概念1.生态纺织品的评价标准2.纺织品加工的生态问题3.生态纺织品的检测指标4.生态与健康纺织品

生态纺织品是指从原料的选择到生产、销售、使用和废弃处理整个过程中,对环境或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生态纺织品又称环保纺织品或绿色纺织品。生态纺织品必须具有四个基本前提:

1.资源可再生并可重复利用;2.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

3.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没有危害;

4.废弃后能在环境中自然降解,不污染环境,即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等特点。生态与健康纺织品健康纺织品有意于人体健康、对各类细菌和病毒具有抗杀作用、能调节人体生理机能而具有保健效果、对人体皮肤具有保健作用、对人类疾病具有理疗作用的各类纺织服装产品,均属健康纺织品。健康纺织品包含各种特种加工的功能性纺织服装产品,如远红外线、抗紫外线、抗菌、抗病毒、抗电磁波等功能性纺织品。各种特种功能性整理加工都以健康为目的,其加工过程也应具有生态加工性,对人体安全。生态纺织标准与应用

生态纺织是按照人类现有的科学知识,将用于纺织生产的原料、生产加工过程、成品及最终消费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质的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它们不足以对人体或环境造成危害,或者说对人体或环境是安全的、可信赖的纺织加工过程。

研究生态纺织学的意义促进纺织科学技术的发展按照生态纺织的要求,生产生态纺织品需要发展很多先进的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这个传统产业,使之达到生态纺织的标准和要求,可以大大促进纺织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纺织工业增加活力。促进纺织品消费和贸易研究生态纺织品可以促进纺织品消费,提高纺织工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冲破纺织品贸易的非关税壁垒,获得国际贸易的通行证。

生态纺织品标准

国际生态纺织品的认定标准,以欧洲各国的标志为主,在世界纺织品市场上颇具领导作用。目前在欧洲认知度最高的纺织品服装生态标签主要是Oeko-Tex标准100和Eco-label,后者比前者的要求更为严格。其中发展最快的当属Oeko-Tex标准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由奥地利纺织研究院于1989年首先提出。凡挂有Oeko-TexStandard100标签的产品,都经过分布在世界范围内15个国家的知名纺织检定机构的测试和认证。若产品符合该标准,就颁发根据生态纺织品标准100对有害物质测定,对此纺织品信任的标志。它作为一个国际标准包括了范围广泛的限量表,规定了测试方法,以控制需要测试有害物质的范围。

Oeko-TexStandard100的“生态”是指最终产品对人体的健康的保证,不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该标准也在不断地修订于完善。

生态纺织品标准制定Oeko-Tex

Standard

100的原因

世界上各国有关纺织品的生态性能的规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要在世界范围内成功的选购商品,

就需要有一套相应的、可以在世界范围遵循的一致的标准。

Oeko-Tex

Standard

100的制定正是满足了这种需求。另外,

Oeko–TexStandard100

的制定提高了纺织企业在生态纺织品生产方面的全球竞争意识。

Oeko-Tex

Standard

100的测试项目和限量的都是依据各成员机构对纺织生态学的研究来制定的,并且不断完善,以保证Oeko-Tex

standard100

认证的产品能够满足于全球范围内最严格的生态纺织品的要求和法令。生态纺织品标准100对纺织品的分类

生态纺织品标准100将纺织品按照与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婴幼儿产品,是指除皮革服装外所有婴儿至2岁儿童使用的物品及用于制造这些物品的材料和附件,如婴幼儿服装、玩具等。生态纺织品标准100对纺织品的分类

由于婴儿皮肤非常的娇嫩、敏感,因此,Oeko-Tex

Standard

100中所有的测试项目对婴儿产品都有最严格的规定。如在Oeko-TexStandard

100对婴儿产品中甲醛的含量规定为:20

毫克每千克。这个限量规定几乎等于无法测出的限量规定。

这就保证了所有在纺织品生产后整理过程中用到的甲醛已经全部清除了。再比如,

pH值的规定是呈弱酸环境,

保证对皮肤友好;对产品的唾液牢度的测试,保证了纺织品上的染料或涂料在婴儿咬、嚼的状态下也不会从织物中渗出。生态纺织品标准100对纺织品的分类

第二类为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是指穿着过程中大部分表面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物品,如男女衬衣、内衣等。生态纺织品标准100对纺织品的分类

第三类为不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是指在穿着或使用时,产品不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或仅有小部分面积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的纺织产品。如填料、衬里等。第四类为装饰材料,是指所有用于装饰的产品,包括初级产品和饰物,如桌布、墙布、家具装饰布等。

根据以上分类,生态纺织品标准100规定各种有害物质在纺织品上的含量必须在一定范围内。按照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生态纺织品标准,其测试所涉及的化学物质有100多种。实际检测项目最多的有:pH值、甲醛、禁用染料、重金属、氯苯酚。

除常规监控项目外,以下化学品和原料还可能被一些买家列入监控范围:臭氧层消耗化学品(CCl3F(F-11)、CCl2F2(F-12)等氯氟甲烷制冷剂)、酚类聚氧乙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PEO)、卤代脂肪族化合物、含氯漂白剂、多氯联苯衍生物(PCBs)、二甲基甲酰胺、多种有机单体(如丙烯腈、二异氰酸酯等)、石棉、部分芳香胺及其盐类、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防虫整理剂、放射性物质。纺织品生产的生态加工技术评价指标原料生产过程废弃物资源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可降解可回收不可降解或不可回收纤维生产515321------产品生产----5321------染整过程----5321------服装制作----5321------消费过程------------531纺织纤维生态学性质评价指标纺织品生产的生态加工技术

根据以上评价指标,天然纤维的实际生态指标为24,生态学指数为0.8,而涤纶等合成纤维和粘胶纤维的实际生态指标分别为14和20,生态学指数为0.46和0.66。因此可将生态(绿色)纤维定义:为实际生态指标大于或等于21,生态学指数大于或等于0.7的纤维。纺织品生产中的生态问题A、纺织纤维原料的生态问题

棉、苎麻、亚麻等纤维素纤维可被生物降解,但在种植和生长过程中要使用化肥、喷洒农药、对纤维会造成污染。此外,在其生长过程中还会从土壤或大气中吸收一些有害的重金属元素。

蚕丝、羊毛可被生物降解,但蚕丝、羊毛会食用桑叶或其他食料吸收空气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农药等,造成污染。

再生纤维中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相当严重.

合成纤维自身是较为洁净的纤维材料,有害物质含量很低,但不易被生物降解,环境负荷大。纺织品生产中的生态问题

纺织生产过程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很小,主要的生态问题来自两方面:其一是生产过程中的噪声污染;其二是生产过程中的纤维尘埃污染。B、纺织生产过程中的生态问题纺织品生产中的生态问题C、纺织品染整过程中的生态问题

1、水污染分类名称危害程度(级)无机污染物碱和盐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1易生物降解的物质植物油、脂肪、蜡质、淀粉、烷基阴离子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染料和聚合物染料、荧光增白剂、聚丙烯酸酯类浆料、防皱整理剂、阻燃剂、碳氟化合物、有机硅类整理剂3难生物降解的物质PVA、羊毛脂、变性淀粉、矿物油、芳烃基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和非离子柔软剂4不能生物降解的物质甲醛、N-羟甲基化合物、氯代烃类溶剂和载体、阳离子缓染剂和柔软剂、杀虫剂、有机金属络合物、重金属5纺织品生产中的生态问题C、纺织品染整过程中的生态问题

2、大气污染

染整加工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大量会释放异味的物质,影响了生产车间的环境。此外,生产车间中燃气、热空气的泄露和释放也影响着生产车间的环境。最严重的是涂层加工对生产环境和大气的污染。C、纺织品染整过程中的生态问题

3、产品污染

在染整加工中使用了一些含有有毒物质的染料、助剂和其他化学品,包括一些禁用的环境激素,如二噁英、DDT等,这些物质残留在染整加工后的纺织品上,造成污染,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纺织品生产中的生态问题D、服装生产过程的生态问题

服装加工除要选择符合生态要求的面料外,服装加工过程中还涉及的生态问题有:

一是服装辅料(纽扣、金属饰件、缝线、衬里料、拉链、商标等)的选用;

二是成衣的染色与整理方法;

三是服装加工场地的噪声和灰尘,严重影响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纺织品有害物质的伤害

纺织产品在印染和后整理等过程中需要加入各种染料、助剂等化学制剂,这类化学品残留在纺织品上的含量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甲醛由于甲醛在空气中易挥发,所以残留在纺织品上的甲醛会逐渐释放到空气中。如床上用品、窗帘在自然条件下向室内释放。又因为甲醛易溶于水,穿上含有甲醛的衣服,与人体汗液结合或水解产生游离甲醛。通过人体呼吸及皮肤接触对呼吸道黏膜、眼睛和皮肤产生强烈刺激,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纺织品有害物质的伤害----酸碱性(pH值)

由于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可防止病菌的侵入,因此纺织品的水萃取pH值在中性至弱酸性对皮肤最佳。如果纺织品的pH值过高,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并使皮肤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异味纺织品中散发出特殊气味,表明纺织品上有过量的化学药剂残留或纺织品发生化学或生物变质。本标准主要限制霉味、高沸程石油(如汽油、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气味。异味判定采用嗅觉评判的方法,评判人员应是经过一定训练和考核的专业人员.纺织品有害物质的伤害----染色牢度

染色牢度本身并不是一个致毒因素,但是它与纺织品上禁用染料和重金属的检出量有直接的关系。同一种纺织品、使用相同的染料,如果染色工艺不同,产品的染色牢度就会有差异;或使用色牢度不同的染料,所测得的重金属或禁用染料的结果就有差异,有的可能合格,有的可能严重超标。当色牢度不佳时,染料沾在皮肤上,在细菌的生物催化作用下,染料有可能会发生还原反应,释放出致癌芳香胺,并透过皮肤扩散到人体,经过代谢作用使细胞发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成为人体病变的诱发因素。---偶氮染料绝大多数偶氮染料本身不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但含有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此类染料长期与人体接触,被皮肤吸收,并在人体内扩散,与日常的代谢过程释放的物质混合在一起,就会发生变异而诱发癌症或引起过敏。纺织品有害物质的伤害生态纺织品常规检测项目及执行标准甲醛含量的测定按GB/T2912.1执行.pH值的测定按GB/T7573执行耐水色牢度的测定按GB/T5713执行耐酸碱汗渍色牢度的测定按GB/T3922执行。耐干摩擦色牢度的测定按GB/T3920执行耐唾液色牢度的测定按照GB/T18886执行。异味GB184016.7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按GB/T17592.1执行,检出限为20mg/kg。任务二1.童装面料pH值检测pH值是生态纺织品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为了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最新修订的服装标签国家标准将pH值纳入标出指标。生态纺织品国家标准规定:

直接接触皮肤服装的pH值须在4.0~7.5之间;

非直接接触皮肤服装的pH值须在4.0~9.0之间。pH值的测定pH值的测定童装纺织品pH值测试流程图---水萃取法适用标准GB/T7573-2002样品剪碎,称取2g±0.05g放入250ml带塞的三角烧瓶.测量水pH值(标准要求5~6.5)标定pH计,测定水萃取液pH值加水100ml,振荡1小时过滤水萃取液一、实验原理在室温下,用玻璃电极测定纺织品水萃取液的pH值。二、试验方法根据GB/T7573-2009《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用pH值为4.0、7.0或9.0左右的标准缓冲溶液校准后的pH计测定萃取液的pH值。pH值的测定三、仪器与材料pH计具赛烧瓶振荡器分析天平容量瓶量筒氯化钾标准溶液: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成

0.1mol/L氯化钾标准溶液

三级水:满足GB/T6682要求,温度为25℃时,pH值5.0~7.5。pH值的测定四、样品及其水萃取液的制备

试样:从样品抽取足够数量的试样,剪成5mm×5mm的小块,以便样品能迅速润湿,操作过程中避免污染或用手直接触摸试样,否则将导致样品pH值发生变化。

水萃取液的制备:称取3份样品,各(2.00±0.05)g,分别放入洗净的具塞烧瓶中,用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或0.1mol/LKCL的溶液),摇动烧瓶使试样完全浸润,然后放在振荡器上振荡2h,并记录萃取液温度。振荡速度对水萃取液pH值有一定影响,为了保证试样内部与萃取液之间维持快速的液体置换,减小误差,振荡不可过慢。一般规定往复式振荡器控制在60次/min,循环式振荡器控制在30周/min。pH值的测定五、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在萃取液温度下用两种或三种缓冲液校准pH计。将第一份萃取液倒入烧杯,立即将电极浸入液面下至少10mm处,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溶液直至pH值达到最稳定值。取出后不清洗电极,直接浸入第二份萃取液液面下至少10mm处,静置,直至pH值达到最稳定值并记录该值。取第三份萃取液,迅速将电极(不清洗)浸没到至少10mm处,静置,直至pH值达到最稳定值并记录该值。记录的第二份萃取液和第三份萃取液的pH值作为测量值。

pH值的测定六、计算计算第二次和第三次记录值的平均值,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果两个pH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大于0.2,则另取其他试样重新测试,直到有两个有效测量值为止。pH值的测定

GB/T7573-2009中表明,当童装样品使用水和KCL溶液的测定结果发生争议时,推荐采用KCL溶液作为萃取介质的测定结果。实际操作中发现,在接近中性和偏碱性时KCL溶液做萃取液pH示值稳定性较好,稳定时间较短。建议采用KCL溶液作为萃取液,以保证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快速性。pH值偏酸性时,用三级水做萃取介质测定pH值和用KCL溶液差别不大,采用三级水做萃取介质测定即可。注意事项pH值的测定任务二2.童装面料甲醛含量检测甲醛含量检测

甲醛含量的检测,目前国际贸易中普遍采用的有两种方法:一是日本标准JISL1041中的乙酰丙酮法(液相萃取法)中的B法来测定游离甲醛含量;二是美国标准AATCC112的气相萃取法来测定释放甲醛含量。其他各国标准中,包括ISO基本上都采用了日本标准JISL1041《树脂整理纺织品试验方法》的“6.3游离甲醛测定方法”的基本内容,并逐渐趋于统一。甲醛含量检测

甲醛的含量分析方法:滴定法、重量法、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其中,滴定法和重量法适用于高浓度甲醛的含量分析,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微量甲醛的定量分析。

中国标准GB/T2912.1-1998《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一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GB/T2912.2-1998《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二部分:释放甲醛(蒸汽吸收法)》。具体检测方法参考检测说明书。

液相萃取法测定的是样品中游离的和经水解后产生的游离甲醛的总量。气相萃取法测定的是样品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释放出的游离甲醛含……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所得的测定结果是完全不同的甲醛含量检测《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一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简介:

经过精确称量的试样,在40℃水浴中萃取一定时间,从织物上萃取的甲醛被水吸收,然后将萃取液用乙酰丙酮显色,显色液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其甲醛含量。甲醛含量检测甲醛含量检测样品剪碎,称取1g,放入250ml带塞的三角烧瓶备样

加水100ml,水浴加热。温度(40±2)℃时间(60±5)min;每5min摇动一次萃取

样品:5ml样品溶液+5ml纳氏试剂,水浴温度(40±2)℃,显色(30±5)min显色用分光光度计在412nm处测定吸光度测定过滤样品萃取液常温放置(30±5)min纺织品甲醛测试流程图---水萃取法适用标准GB/T2912.1-1998ENISO14184-1:1998(E)甲醛含量检测称取1g整体样品,放入装有50ml水的密闭容器中备样在烘箱中萃取:49℃,20h或65℃,4h萃取样品:5ml样品溶液+5ml纳氏试剂水浴温度(58±1)℃,显色6min显色用分光光度计在412nm处测定吸光度测定冷却30min,取萃取溶液常温放置(30±5)min纺织品甲醛测试流程图---密闭容器法适用标准AATCC112-2003甲醛含量检测

纺织品甲醛检测具体方法步骤1、检测的目的和范围

甲醛浓度超过0.5mg/m3

的空气对呼吸系统和黏膜有刺激作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国家将甲醛限量定在(0.1~0.5)mg/m3。但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即使甲醛浓度在很低的情况下也会有过敏反应。当成衣甲醛含量达到300mg/kg时就会引起人体皮肤过敏。因此,多个国家将甲醛的限量列入法规当中。我国也于2001年颁布了强制性标准GB1840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

本测试方法适合用于能够释放出甲醛的纺织品,尤其是在化学处理过程中用了甲醛作试剂的纺织品。甲醛含量检测

纺织品甲醛检测具体方法步骤2、原理

在一个可以密封的瓶里装上水,将已准确称重的织物样品悬挂在水上方。把瓶子放入一个可以调节温度的烘箱内。被水吸收的甲醛量可由比色计读出。3、仪器及用料

纺织品甲醛检测具体方法步骤

容量0.95L(1qt)的瓦瓶或是容量相同的罐头瓶,配有气体密封瓶盖;一个小铁丝网篮(或是其它可以将织物悬挂在瓶内水的上方的合适装备);也可以把织物从中间折叠,然后用缝纫线挽成一个圈将其悬挂在水上方一定的位置,最后把线系在瓶盖的上方并旋紧瓶盖;恒温箱,49±1℃(120±2℉);

Nash试剂(由醋酸胺、冰醋酸、乙酰丙酮和水配制而成)(见下);甲醛溶液,浓度近似为37%;50、500、1000ml的锥形瓶;带有0.1ml刻度的莫尔吸量管,5、10、15、20、25、30、50ml的移液管,要求校准的精确度能达到B级标准;最小刻度范围1ml的10、50ml的量筒,要求校准后的精度要求达到A级标准;比色计尺或分光光度计;试管或比色皿。甲醛含量检测3、仪器及用料

纺织品甲醛检测具体方法步骤甲醛含量检测4、Nash试剂的制备

纺织品甲醛检测具体方法步骤

在1000ml容量瓶中,加入150g醋酸铵,用80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加3ml冰醋酸和2ml乙酰丙酮,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并混合均匀,储存在棕色瓶中,保存在暗处。由于放置初期的12h显色剂颜色会逐渐变深。因此,用前必须贮存12h以上。试剂6-8周内可以有效,但由于显色剂经长期贮存后,灵敏度会稍起变化,故每星期应画校正曲线。甲醛含量检测5、标准溶液的配置及标定

纺织品甲醛检测具体方法步骤

用蒸馏水稀释3.8ml试剂级甲醛溶液(浓度大约37%)至1L以配制约1500μg/ml的甲醛溶液,在标定前溶液要至少要静置24h。用标准方法测甲醛原液浓度。记下该标定溶液的实际浓度,此溶液要至少储存4周后配制标准溶液。用25ml移液管移取标定好的溶液到2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得到1:10的标定溶液。如果滴定该标定液并发现和1500μg/ml的溶液不同,可以采用三种方法制备校正曲线。

甲醛含量检测5、标准溶液的配置及标定

纺织品甲醛检测具体方法步骤

准确移取原标定液的体积来配制浓度分别为1.5、3.0、4.5、6.0及9.0μg/ml的溶液。准确移取5、10、15、20、30ml1:10的溶液放入500ml容量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对每一个试样算出浓度校正系数。通过该系数纠正稀释溶液的浓度。根据“下面8”当分别取5、10、15、20、30ml1:10的原溶液放入50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后,得到甲醛溶液的浓度分别近似为1.5、3.0、4.5、6.0、9.0μg/ml。准确地记下溶液的浓度。取测试用的织物样品1g并于密封瓶中放入50ml水,该织物在测试达到平衡时释放出甲醛的浓度是标准溶液精确浓度的50倍。甲醛含量检测6、测试样品

纺织品甲醛检测具体方法步骤剪切大约1g试样,精确至±0.01g。7、步骤

纺织品甲醛检测具体方法步骤

量取50ml蒸馏水放入密封瓶,将称好的织物样品悬挂于水的上方(使用金属丝网篮或其它设备)。把瓶密封后放入烘箱49±1℃(120±2℉)保温20h。(或65±1℃(149±4℉)放置4h)。将瓶子从烘箱中取出,冷却至少30min。从瓶中取出网篮(或其它设备)和织物,盖上瓶盖摇晃瓶体以冲掉吸附在瓶体上的甲醛。甲醛含量检测准确移取5mlNash试剂放入合适的试管或50ml锥形瓶或其它合适的容器(可直接使用比色皿)中,再向该试管中加入5ml试样,另取5ml试剂及5ml蒸馏水放入另外一个试管作试剂空白测试。将这些试管一起放入58±1℃的热水浴中恒温6min后取出冷却。利用蓝色过滤器(比色计)或用分光光度计测定412nm处相对于空白样的吸光度。利用校准曲线算出试样溶液中甲醛的含量。7、步骤

纺织品甲醛检测具体方法步骤甲醛含量检测8、计算

纺织品甲醛检测具体方法步骤计算每一测试样品释放出的甲醛量。任务二3.童装面料甲醛含量检测甲醛基本知识

甲醛因其独特的化学性能而被作为一种优良的有机化工原料,也广泛用于纺织工业中,但甲醛对生物细胞是一种毒性物质,也是一个变态反应原和强致突变剂,因而各国法规或标准对产品的游离甲醛含量均作了严格的限定。一、甲醛的性状和危害

甲醛(CH2O)是甲烷循环中的一个中间产物,在大气中、动植物循环消化过程中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例如烃类物质经光化合作用能生成游离甲醛气体;有机物经生化反应也能生成甲醛;在燃烧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甲醛等。甲醛在人类的生化过程中是重要的新陈代谢物,在血液中的含量约为2.05~3.05mg/g。甲醛在水果、蔬菜和木材中也处处可见。甲醛基本知识

甲醛能被氧化成甲酸,所以游离甲醛的存在时间不长,在空气中半衰期约为35~50min,在人体内约为1.5min。甲醛无积累作用,在人体内会很快转化为甲酸、二氧化碳和其它代谢物排出体外。甲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的气体,沸点为-21℃,溶于水。由于气态或液态的甲醛在常温常压下极易聚合,通常市售商品为35%~40%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Formalin的译音)。

甲醛分子(CH2O)由于有碳基,且碳基上连有个氢原子,性质比较活泼,易发生碳基氧化、还原、聚合反应。因此,甲醛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纺织等行业。甲醛基本知识服装纺织品中甲醛的危害形式有两种:一是溶于汗液、水等溶剂中,通过与皮肤接触作用于人体,危害衣物的穿着者;

二是释放于空气中,通过空气作用于人体。主要危害生产、储运中的工作人员。空气中的甲醛对人眼、呼吸道粘膜有剧烈刺激作用。人类对甲醛的敏感性因人而异。一般认为,人眼对甲醛的觉察值为0.12mg/m3;

嗅觉值为0.06~0.07mg/m3。甲醛基本知识

甲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少数人接触甲醛后会发生皮肤瘙痒,严重的能引发皮炎,但停止接触后,刺激作用造成的症状会很快消失。汗液中甲醛浓度高于300mg/kg时,能引起皮肤炎、手指及甲趾发疼等。

甲醛还是多种过敏症的显著诱发物质,能引发气管炎、哮喘和嗅觉、肝、肺、免疫功能异常。甲醛对生物细胞的原生质有害,可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合,改变蛋白质结构并将其凝固,其杀菌防腐作用即由此而来。目前,美国工业卫生学家会议(ACGIH)、职业安全与保健管理局(OSHA)将甲醛列为可疑致癌物。甲醛来源

甲醛反应性能活泼,价格低廉,能通过羟甲基与纤维素纤维羟基结合,具有阻止织物收缩并使产品抗皱、平整干燥、抗静电,提高印染助剂在纺织品上的耐久性等作用。因此,它广泛应用于纤维生产和印染后整理两个方面。纺织品上游离甲醛主要来源于防腐剂、硬挺剂、树脂整理剂、人造树脂交联剂、静电植绒粘合剂、印染颜料或活性燃料固色剂。整理剂、交联剂、固色剂、阻燃剂、柔软剂、防水剂等化学物质多数是以甲醛为原料合成的或是在使用的同时释放甲醛,而且产生的甲醛含量较高,造成纺织品上甲醛含量超过规定的最低极限值。甲醛来源免烫树脂整理剂在印染工业中应用最普遍的是N-羟基作为活性基因的N-羟甲基酰胺类抗皱整理剂。此类抗皱整理剂防皱效果好,价格便宜,用量很大。但在制造过程中必须保留一定量的游离甲醛,而且在纺织品贮存和穿着过程中因羟甲基的水解而释放出甲醛。最典型的是二羟甲基而羟基环乙烯脲树脂(DMDHEU,简称2D树脂),处理后在纺织品上甲醛含量约为1000mg/kg左右,存放四个月后为1200mg/kg左右。固色剂棉制品使用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染色时皂洗、水洗、耐氯、耐汗渍、耐摩擦等色牢度较差,需要作固色处理。由双氰胺与甲醛缩合而成的树脂固色剂中被广泛应用。但固色剂在整理后有很高的游离甲醛残留,导致皮肤过敏而发炎。

固色剂中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得最多的是固色剂Y和M,含有很高的游离甲醛,出厂标准高达≤2.5。印花粘合剂在涂料印花工艺中,要使用含有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自交联粘合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在合成过程中羟甲基化采用甲醛法,因此其含有可能超量的甲醛,另外,印花染料中有时也加入甲醛作防腐剂,使印花织物含有甲醛。甲醛来源甲醛来源阻燃剂目前,纤维素纤维、涤纶及涤/棉混纺织物上应用的永久性阻燃剂主要由THPC(四羟甲基氯化磷),由磷与甲醛、盐酸合成反应生成,阻燃效果虽好,但甲醛含量高,同时在发生分解反应时生成甲醛与盐酸,还可能生成致癌性的双氯甲醚。由于阻燃剂在织物整理后增重率很高,达20%左右,造成织物上甲醛量偏高。其它助剂织造用的淀粉浆料有时也使用甲醛作防腐剂;非织造物和静电植绒胶黏剂也掺混热固性树脂,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等含有甲醛成分;分散剂SUPAREXK,DA,PERMULSNDNMSliq等,都是萘磺酸与甲醛的缩聚物;某些柔软剂如含N-羟甲基的非离子型柔软剂,都由硬脂酰胺和甲醛缩合而成,存在一定的游离甲醛。甲醛含量的限定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将甲醛用于织物整理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甲醛对人身健康危害性的国家。日本于1973年10月12日通过了“家用产品有害物质控制法”,即通常所说的112号法案。随后其他国家相继出台相关甲醛含量的限定标准。

各国政府对纺织品中残留甲醛的限量规定不尽相同,但从总体上看大同小异。

我国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强制性标准GB18401-200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甲醛含量的限定

强制性标准GB18401-2001

《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对纺织品(包括面料和辅料)中所含的甲醛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与目前国际通行的实际控制标准基本一致。我国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值是根据产品最终用途而定的,其规定见右边表。

类型甲醛含量,mg/kg≤婴幼儿类20直接接触皮肤类75非直接接触皮肤类300室内装饰类300甲醛含量检测标准

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检测已经成为一项常规的检测项目。现行的测试方法和标准已有不少,并形成了统一的测定方法——比色法。各国的测试方法原理基本相同,但在具体的萃取和分析条件下会有一些差异,而且采用测试条件不同的方法所得结果之间也没有严格的可比性。因此,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往往根据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选用的符合性(合格性)评定程序、样品的材料性质和买家的要求来确定。任务三童装面料色牢度检测——1.耐摩擦色牢度检测

一、基本知识耐摩擦色牢度也称为摩擦色牢度。是指印染织物有色部位用标准白布在规定压力下摩擦规定次数有色织物的褪色情况。用白布沾色情况来评定其耐摩擦色牢度。根据引起褪色的摩擦条件不同,摩擦色牢度又分为干摩擦色牢度和湿摩擦色牢度。

干摩擦褪色的机理主要是摩擦力引起织物或服装上染料的脱落;湿摩擦褪色的机理除了摩擦力的作用外,还有水的作用。耐摩擦色牢度检测将纺织品试样分别与一块干摩擦布和一块湿摩擦布摩擦,评定摩擦布沾色程度。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仪可通过两个可选尺寸的摩擦头提供了两种条件:一种用于绒类织物;一种用于单色织物或大面积印花织物。耐摩擦色牢度检测二、检测基本原理1-套圈2-摩擦头球头螺母3-重块4-往复扁铁5-减速箱6-计数器7-曲轴8-连杆9-电动机10-压轮11-滚轮12-摇手柄13-压力调节螺钉14-启动开关15-电源开关16-撑柱捏手17-撑柱18-右凸轮捏手19-摩擦头20-试样台21-左凸轮捏手三、检测过程1.仪器设备、用具准备耐摩擦色牢度检测(1)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仪,具有两种可选尺寸的摩擦头作往复直线摩擦运动。

用于绒类织物(包括纺织地毯):长方形摩擦表面的摩擦头尺寸为19mm×25.4mm,摩擦头施以向下的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动程为(104±3)mm。

用于其他纺织品:摩擦头由一个直径为(16±0.1)mm的圆柱体构成,施以向下的压力为(9±0.2)N,直线往复动程为(104±3)mm。三、检测过程1.仪器设备、用具准备耐摩擦色牢度检测耐摩擦色牢度检测三、检测过程1.仪器设备、用具准备(2)摩擦布

棉摩擦布,符合GB/T7568.2的规定,剪成(50mm±2mm)×(50mm±2mm)的正方形用于圆形摩擦头。剪成(25mm±2mm)×(100mm±2mm)的长方形用于长方形摩擦头。(3)耐水细砂纸,或不锈钢丝直径为1mm、网孔宽约为20mm的金属网。(4)评定沾色用灰卡,符合GB/T251。耐摩擦色牢度检测三、检测过程2.试样准备

当测试有多种颜色的纺织品时,应细心选择试样的位置,使所有颜色都被摩擦到。当被测试样是织物或地毯时,需准备两组尺寸不小于50mm×140mm的,分别用于干摩擦试验和湿摩擦试验。每组各两块试样,其中一块试样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经纱(或纵向),另一块试样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纬向(或横向)。若被测试样是纱线,将纱线编结成织物,试样尺寸不小于50mm×140mm。或沿纸板的长度方向将纱线平行缠绕于与试样尺寸相同的纸板上,并使纱线在纸板上均匀地铺成一薄层。耐摩擦色牢度检测三、检测过程3.试验步骤

在试验仪平台与试样之间,放置一块金属网或砂纸,以助于减小试样在摩擦过程中的移动。(1)干摩擦①将调湿后的摩擦布平放在图所示摩擦色牢度试验机的摩擦头上,使摩擦布的经向与摩擦头的运行方向一致,用套圈固定,不能松动。小心地将摩擦头放在试样上。②按下启动电源15及启动按钮14,摩擦头会自动在试样布上来回摩擦10次,往复动程为100mm,时间需10秒。取下摩擦布,在GB/T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下调湿,并去除摩擦布上可能影响评级的任何多余纤维。耐摩擦色牢度检测三、检测过程3.试验步骤(2)湿摩擦①称量调湿后的摩擦布,将其完全浸入蒸馏水中,取出,使用轧液辊挤压(或其他适宜装置调节摩擦布的含水率)后,再称重,计算含水量,以确保摩擦布的含水率达到95%~100%。②重复上述干摩擦布的操作。③湿摩擦结束后,将湿摩擦布在室温下自然晾干后评级。耐摩擦色牢度检测三、检测过程4.试验结果评定(1)评定时,在每个被评摩擦布的背面放置三层摩擦布。(2)在适宜的光源下,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摩擦布的沾色级数。三、检测过程5.注意事项(1)如有染色纤维被带出留在摩擦布上,必须用毛刷把它除掉。(2)试验前应仔细检查摩擦头的摩擦面是否平滑。(3)耐摩擦色牢度检测时,一般没特殊说明或要求者,均在试样正面进行。任务三童装面料色牢度检测——2.耐光色牢度检测耐光色牢度检测一、基本知识

耐光色牢度是指印染织物在光照条件下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即光照条件下的不褪色、不变色能力。

耐日晒色牢度测试方法有日光试验法、氙弧灯试验仪和碳弧灯试验仪三种。

日光试验法时间长,操作不便,一般采用人造光源,即后两种方法。

Testsforcolourfastnesstolight一、基本知识耐光色牢度检测(一)国家标准号1、GB/T8426—1998纺织品耐光色牢度试验方法:日光Textiles—Testingmethodforcolourfastnesstolight:Daylight2、GB/T8427—1998纺织品耐人造光色牢度试验方法:氙弧Textiles—TestingmethodforColourfastnesstoartificallight:Xeonarcfadinglamp3、GB8428—87纺织品耐光色牢度试验方法:碳弧Textiles—Testingmethodforcolourfastnesstoartificallight:Carbonarc耐光色牢度检测一、基本知识(二)测试原理

将试样与8块蓝色标样排在一起,并用遮盖物遮住两者的一部分。在规定的条件下曝晒,然后将试样与蓝色羊毛标准的变色进行对比,评定耐光色牢度。耐日晒色牢度等级共有八级,一级变色最大,八级最小。GB250—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730—1998《耐光和耐气候色牢度蓝色羊毛标准》AB一第一遮盖物,AB在X—X′处必须和硬卡固定,使它能在原处从试样和蓝色羊毛标准上提起和复位,CD一第二遮盖物一、基本知识(二)测试原理一、基本知识(三)方法

将试样和蓝色羊毛标准按图所示排列,用遮盖物AB遮盖,按下面条件进行曝晒。第一阶段:晒至蓝标6的变色相当于灰色样卡4—5级,用遮盖物CD遮盖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继续曝晒,直至蓝标7的变色相当于灰色样卡4—5级,曝晒即可终止。最后检查第几蓝标与试样的变色程度相同,即为几级。二、操作规程

YG611L日晒气候色牢度仪操作规程1、选择并安装好滤光器。2、将试样根据试验要求装上试样夹,把试样夹以及黑板温度计插在试样架上。3、调整试样夹角度,使其正对光源。4、关闭试验仓门,打开电源开头。5、按操作图解操作。6、中途可按暂停键暂停工作,按启动继续。7、测试完毕,取出试样,关掉仪器电源。任务三童装面料色牢度检测——3.耐汗渍色牢度检测耐汗渍色牢度检测一、原理

将纺织品试样与规定的贴衬织物合在一起,放在含有组氨酸的两种不同试液中,分别处理后,压去试液,然后将试样和贴衬织物分别干燥。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Textiles—TestingmethodforcolourfastnesstoperspirationGB/T3922-1995耐汗渍色牢度检测一、测试准备2.贴衬织物:每个组合试样需两块,每块尺寸为10cm×4cm,第一块用试样的同类纤维制成,第二块则由下表规定的纤维制成。。耐汗渍色牢度检测一、测试准备第一块贴衬织物第二块贴衬织物第一块贴衬织物第二块贴衬织物棉羊毛丝麻粘纤羊毛棉棉羊毛羊毛酯纤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粘纤羊毛或粘纤羊毛或棉羊毛或棉2.贴衬织物:3.试样:取100mm×40mm试样一块,夹在两块贴衬织物之间,四边缝合。整个试验两个组合试样。一、测试准备耐汗渍色牢度检测4.试液配制

碱液每升含:L—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C6H9O2N3·HC1·H2O)0.5g氯化钠(NaCl)5g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合物(Na2HPO4·12H2O)5g或磷酸氢二钠二水合物(Na2HPO4·2H2O)2.5g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整试液pH值至8酸液每升含:L—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C6H9O2N3·HC1·H2O)0.5g氯化钠(NaCl)5g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Na2H2PO4·2H2O)2.2g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整试液pH值至5.5耐汗渍色牢度检测二、测试过程

在浴比为50:1的酸、碱试液里分别放入组合试样,使其完全润湿,室温下放置30min。取出试样受12.5kPa压强,拧紧支头螺丝移去重锤块,60℃的空气中干燥60min。

分别评定酸、碱溶液中的试样变色和每种贴衬织物沾色,选出最严重的一个变色、沾色级数,作出报告。三、测试评价任务三童装面料色牢度检测——4.耐汗渍色牢度检测耐汗渍色牢度检测一、原理

将纺织品试样与规定的贴衬织物合在一起,放在含有组氨酸的两种不同试液中,分别处理后,压去试液,然后将试样和贴衬织物分别干燥。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Textiles—TestingmethodforcolourfastnesstoperspirationGB/T3922-1995耐汗渍色牢度检测一、测试准备2.贴衬织物:每个组合试样需两块,每块尺寸为10cm×4cm,第一块用试样的同类纤维制成,第二块则由下表规定的纤维制成。。耐汗渍色牢度检测一、测试准备第一块贴衬织物第二块贴衬织物第一块贴衬织物第二块贴衬织物棉羊毛丝麻粘纤羊毛棉棉羊毛羊毛酯纤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粘纤羊毛或粘纤羊毛或棉羊毛或棉2.贴衬织物:3.试样:取100mm×40mm试样一块,夹在两块贴衬织物之间,四边缝合。整个试验两个组合试样。一、测试准备耐汗渍色牢度检测4.试液配制

碱液每升含:L—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C6H9O2N3·HC1·H2O)0.5g氯化钠(NaCl)5g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合物(Na2HPO4·12H2O)5g或磷酸氢二钠二水合物(Na2HPO4·2H2O)2.5g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整试液pH值至8酸液每升含:L—组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C6H9O2N3·HC1·H2O)0.5g氯化钠(NaCl)5g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Na2H2PO4·2H2O)2.2g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整试液pH值至5.5耐汗渍色牢度检测二、测试过程

在浴比为50:1的酸、碱试液里分别放入组合试样,使其完全润湿,室温下放置30min。取出试样受12.5kPa压强,拧紧支头螺丝移去重锤块,60℃的空气中干燥60min。

分别评定酸、碱溶液中的试样变色和每种贴衬织物沾色,选出最严重的一个变色、沾色级数,作出报告。三、测试评价任务三童装面料色牢度检测——5.耐洗色牢度检测耐洗色牢度检测一、基本知识

将试样缝上贴衬织物组成组合试样,放入一定的温度的洗涤液中,在机械搅拌下,按规定时间浸渍洗涤。1、耐洗色牢度褪色的机理

一是染料与纤维结合键的断裂,二是水和洗涤剂对织物上染料的溶解作用,三是洗涤过程中的振荡、揉搓等机械作用。

影响耐洗色牢度的因素包括染料与纤维结合键的强弱、染料本身的溶解性、洗涤的温度及洗液的pH值等,所以,不同的检测条件测试结果不同。耐皂洗色牢度有多种检测方法,检测时可根据客户要求等选用检测方法。一、基本知识耐洗色牢度检测1、耐洗色牢度褪色的机理

一般情况下,黏胶纤维织物、人造丝、真丝织物、毛织物的洗涤温度是40℃;合成纤维产品为60℃;棉麻产品为95℃,混纺、交织复合产品以产品中较耐低温的纤维种类而定。纺织品试样与一块或两块规定的标准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置于皂液或肥皂和无水碳酸钠混合液中,在规定时间和温度条件下进行机械搅动,再清洗和干燥。以原样作为参照样,用灰色样卡或仪器评定试样变色和贴衬织物沾色。2、基本原理耐洗色牢度检测二、检测过程1.仪器设备、用具(1)耐洗色牢度试验机

SW-12A耐皂洗色牢度仪结构示意图1-排水泵2-加热保护器3-被动齿轮4-电动机5-减速器6-电动机副齿轮7-排水接口8-主动齿轮9-旋转架10-试杯11-工作室温度控制仪12-时间继电器13-蜂鸣器14-预热室温度控制仪15-排水开关16-门盖17-电源开关18-保温层19-温度传感器20-管状加热器21-排水管道22-排水管接口23-水管24-走轮耐洗色牢度检测二、检测过程1.仪器设备、用具(2)天平。精确至±0.01g。(3)机械搅拌器。最小转速16.667s-1(1000r/min),确保容器内物质充分散开,防止沉淀。(4)耐腐蚀的不锈钢珠。直径为6mm。(5)加热皂液的装置。如加热板2.试剂及材料(1)符合要求的肥皂;(2)无水碳酸钠(Na2CO3);(3)三级水。符合GB/T6682;(4)灰色样卡;(5)贴衬织物;(6)一块染不上色的织物(如聚丙烯),需要时用。耐洗色牢度检测二、检测过程2.试剂及材料——贴衬织物的选择多纤维贴衬织物,符合GB/T11404,根据试验温度选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