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黑金试题附答案899_第1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黑金试题附答案899_第2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黑金试题附答案899_第3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黑金试题附答案899_第4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黑金试题附答案89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试题精编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

1、1776年初,潘恩的《常识》在北美大地流行,其中写道“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此处“分手”的含义是指()。A.南部种植园主要分裂B.印第安人要求自治C.黑人要消除种族歧视D.殖民地人民要独立

2、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下列对这段评述理解正确的是()。A.《风》用朴实的笔法刻画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B.《风》以现实主义笔法描述社会的黑暗C.《雅》主要内容是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D.《雅》主要的内容是记述人民反抗贵族的斗争

3、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对于此战役,表述最准确的是()。A.北洋军实力损失殆尽B.日军实力损失严重C.北洋军实力虽受损但有利于抗战的胜利D.充分显示了清政府中以李鸿章为首“避战派”的软弱

4、下图显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农业集体化的进程,其中的X应是()。A.合作小组B.互助组C.集体农庄D.承包组

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A.太平天国运动B.民族工业兴起C.新思想的萌发D.维新变法运动

6、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7、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发生剧变。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是()。A.波兰B.民主德国C.罗马尼亚D.南斯拉夫

8、下图是一些国家在某个时期经济年增长率的数据图,该时期是()。A.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20—30年代C.20世纪初50一70年代D.20世纪末一21世纪初

9、1912--1936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其相关的因素是()。①中华民国建立及实行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②“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③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④四大家族对民族工业的推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都门杂咏》云:“时兴小戏得人和.四大徽班势倒戈。虽是园中不上座,原图堂会彩钱多”词中描绘的情境出现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11、《中国现代的区域研究》中记载:“1880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候补知县戴华藻集股两万两白银,开办中兴矿局,约为商股。”由此可以判断中兴矿局的经营方式是()。A.官督商办B.官办C.商办D.官商合办

12、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13、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农业B.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中心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没收政策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毫无成就

14、唐朝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两科是()。A.明经、进士B.秀才、进士C.明经、明法D.明法、明书

15、“将各省现今征收钱粮册内有名人丁,永为定数,嗣后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颁布这一政策的清代皇帝是()。A.顺治B.康熙C.雍正D.乾隆

16、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和机构。这些变化()。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

17、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18、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19、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载文曰:“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句话针对的是()。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B.日本强行租借胶州湾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受挫D.《九国公约》的签订

20、为统治庞大的国家,处理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罗马帝国最早形成的法律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民法大全》

21、清代学者全祖望指出:“自明中叶以后,讲学之风,已为极弊,高谈性命,直入禅障,束书不观。”他所针对的是()。A.孔孟之道B.程朱理学C.魏晋玄学D.王阳明心学

22、下列外交活动发生在21世纪初的是()。A.戈尔巴乔夫访华B.中国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活动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成功举办APEC会议

23、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自由贸易要求,被乾隆皇帝拒绝,这反映出清朝实行的政策是()。A.尊王攘夷B.休养生息C.抑制工商D.闭关锁国

24、下列史事发生在淝水之战后的是()。A.西晋灭亡B.祖逖北伐C.前秦瓦解D.八王之乱

25、“乙未,中日战罢,公车数上书言事,声誉巍然冠其曹,且赞其师立保国会,后又与同志共于上海经营《时务报》。”材料中的“其”指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谭嗣同

26、考古工作者在半坡等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上发现了50多种整齐划一并有一定规律性的刻画符号。类似的符号还出现在河北、甘肃等地的历史遗址中。这些符号()。A.具有记事、传达信息的特点B.表明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C.是商周甲骨文字的范式D.是原始人类无意义的涂鸦

27、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大部分的时间是()。A.330年B.355年C.395年D.421年

28、“二战”后,英国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制度;法国“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联邦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耗资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刺激社会消费B.缓和社会矛盾C.改善劳资关系D.美化政府形象

29、据先秦典籍记载,有一位思想家在论述仁义问题时,提出“仁者无敌”“仁人无敌于天下”的观点。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墨子C.孟子D.苟子

30、《诗经·大雅》云:“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从中可以看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以礼乐制维持社会安定B.以为政有德强化天子的统治地位C.以井田制保证财政收入D.以血缘亲疏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

3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取得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成果。下列选项不属于此次会议取得成果的是()。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调整国民经济,加快农业发展D.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2、唐诗句:“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句中的草市指的是()。A.农村的民间集市B.城镇的商业市场C.买卖柴草的市场D.都城的花草市场

33、元仁宗于1313年下诏:“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元仁宗此举意在()。A.控制天下学子的思想B.强化理学的崇高地位C.提倡标准化考试制度D.选拔真正的有用人才

34、下面是某中学历史教师在教授《中国近代史》时制作的时间轴,其所蕴含的事件反映了近代中国与某个国家的关系,这个国家是()。A.美国B.德国C.英国D.日本

35、据嘉庆《两淮盐法志.科举志》记载:明代两淮共取进士137名,其中徽、晋、陕籍106名,共取举人286名.其中徽、陕、晋籍者213名,均占70%以上,盖皆商人子弟。这说明此时期()。A.部分地区的商人广泛享有科考权B.市籍者不得宦的古训彻底被打破C.商人参与科考的各项限制被放宽D.政府控制商人势力维护专制集权

36、1913年7月,李烈钧在江西起兵,并发布讨袁通电。斥责袁世凯“乘时窃柄,帝制自为,灭绝人道,暗杀元勋。”这里“元勋”指()。A.黄兴B.孙中山C.蔡锷D.宋教仁

37、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辄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38、《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A.爱国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39、“二战”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美国决定推行马歇尔计划。目的是()。①快速恢复西欧经济⑦增强遏制苏联力量③缔结政治军事同盟④推进欧洲经济一体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0、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4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B.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科学家直接参与生产

42、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法典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民法大全

43、汉武帝为巩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采取许多严厉措施来打击地方豪强和富商。下列不属于这些严厉措施的是()。A.推行五铢钱B.盐铁官营C.颁布算缗、告缗法令D.向地方派遣刺史进行监察

44、《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下列与“始诛纣”相关的史事是()。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

45、有学者认为:“16世纪前后,它的生产、传播、消费,连接起美洲、欧洲、中亚、东亚等地,成为流淌在全球贸易机体中的血液。”文中的“它”指的是()。A.香料B.白银C.瓷器D.呢绒

46、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会议的东道主是()。A.中国B.南斯拉夫C.印度尼西亚D.坦桑尼亚

47、有学者认为:“长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即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这里说的“第一执政”指的是()。A.路易.菲利普B.拿破仑·波拿巴C.路易.波拿巴D.奥古斯都.凯撒

48、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这反映了自耕农()。A.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B.依赖于商品经济而存在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D.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状况

49、公元710年,日本天皇迁都平城京,开始了日本历史上的什么时代()A.镰仓时代B.明治时代C.平安时代D.奈良时代

50、中国史学中有“三通”之说。下列有关“三通”的内容完全正确的是()。A.《史通》《通志》《文献通考》B.《通典》《通志》《文献通考》C.《通典》《唐六典》《东观汉记》D.《史通》《文苑英华》《玉海》二、多选题

51、缺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是()。A.《十二铜表法》B.《民法大全》C.《民法典》D.《汉谟拉比法典》

52、下列我国外交方针中,最能体现“君子和而不同”理念的是()。A.“另起炉灶”B.“一边倒”C.求同存异D.联美遏苏

53、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法典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民法大全

54、《中国现代的区域研究》中记载:“1880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候补知县戴华藻集股两万两白银,开办中兴矿局,均为商股。”由此可以判断中兴矿局的经营方式是()。A.官督商办B.官办C.商办D.官商合办

55、下图数据在1905年以后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派的呼吁B.清政府实行新政C.西方学说的影响D.西方科技的引进

56、1967年1月,出现“一月风暴”的是()。A.上海B.北京C.广州D.武汉

57、下列选项与汉武帝有关的是()。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B.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C.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D.创立行省制度

58、李大钊撰写的中国第一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理论著作是().A.《史学要论》B.《研究历史的任务》C.(庶民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59、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60、“爱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爱”注重()。A.调解人际关系B.倡导重义轻利C.讲求实际功利D.区分等级名分

61、下图是小明家里收藏的一张民国时期的香烟广告。这张广告适于探究学习的历史主题是()。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大革命

62、20世纪初,明确主张进化史观,提出“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的历史学家是()。A.王国维B.陈寅恪C.梁启超D.傅斯年

63、“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材料表明当时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是()。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C.日本崛起,成为政治大国D.欧共体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64、1908年11月17日《申报》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皇帝崩,翌日电传遗诏……”光绪抱着自己终生的遗憾在瀛台含元殿病逝,终年38岁,后追封为“德宗”皇帝。下列对材料中的有关知识解说不准确的是()。A.1908年是戊申年B.“酉刻”是晚上十二点C.“光绪”是年号D.“德宗”是庙号

65、图2所示报刊的创办者是()。A.洋务派B.保皇派C.维新派D.革命派

66、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公民大会B.公安委员会C.陪审法庭D.部落会议

67、1776年初,潘恩的《常识》在北美大地流行,其中写道“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此处。分手”的含义是指()。A.印第安人要求自治B.南部种植园主要分裂C.殖民地人民要独立D.黑人要消除种族歧视

68、中国历史上有多次赋役制度的改革,其中把税收并为单一的土地税的赋役制度是()。A.租庸调制B.方田均税法C.一条鞭法D.推丁入亩

69、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A.“枪杆子里出政权”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兵民是胜利之本”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70、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这反映了自耕农()。A.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B.依赖于商品经济而存在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D.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状况

71、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B.废除了海禁政策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D.取消了沿海外贸限制

72、据史书记载:明代“各处商人所过关津,或勒令卸车泊舟,搜检囊匣者有之;或高估价值,多索钞贯者有之。所至关津即已税矣,而市易之处,又复税之”。此材料主要反映的是()。A.明代商品经济发达B.明朝实行抑商政策C.明代广泛使用纸钞D.明朝加强市场管理

73、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主要领导人是()。A.玻利瓦尔B.华盛顿C.克伦威尔D.加富尔

74、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75、1935年,世界第一部彩色电影拍摄成功。这部电影是()。A.《摩登时代》B.《浮华世界》C.《战争与和平》D.《大独裁者》

76、《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②“秋七月,初税田”③“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

77、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宗法制度B.“罢黜百家”C.“三教合一”D.程朱理学

78、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后两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而第一次指的是()。A.禁烟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79、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成功塑造“智绝”“义绝”“奸绝”人物形象的是()。A.《西游记》B.《三国演义》C.《红楼梦》D.《水浒传》

80、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本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81、我国史学史上最早从理论和方法上阐述史书编纂体裁体例的是()。A.《通典》B.《通志》C.《史通》D.《文献通考》

82、“春秋三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左传》B.《公羊传》C.《谷梁传》D.《吕氏春秋》

83、图1中人物受到后人敬仰的主要原因是()。A.远嫁呼韩邪单于,促成汉匈友好B.辅助孝文帝.促使鲜卑族汉化C.远嫁松赞干布,促进汉藏友好D.发明棉织机。传播棉纺织技术

84、1787年,华盛顿在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指的是()。A.建立开明君主制B.改革联邦政体C.实行君主立宪制D.改变邦联体制

85、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它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问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自由地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地追求真理B.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C.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86、下面是某教师讲授“百家争鸣”一课时的板书,该板书的类型属于()。A.图表式板书B.纲要式板书C.图示式板书D.线索式板书

87、诸侯互相争战是东周时期历史的一大特点。下列战争中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是()。A.城濮之战B.围魏救赵C.长平之战D.函谷关之战

88、图是世界古代一个大帝国的形式图,该帝国是()。A.波斯帝国B.阿拉伯帝国C.罗马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89、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90、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它包括()。①历史老师②历史教材③历史影像④历史遗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1、农业著述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历史文献属于该分类的是()。①《沟洫志》?②《齐民要术》?③《水经注》?④《汜胜之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2、《荀子·富国》记载:“故天子袜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下列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嫡长子继承制

93、下图中的历史遗址是列强侵略中国的见证,它的形成距今已有()。A.70多年B.100多年C.110多年D.150多年

94、下图是1801--1860年俄国农民暴动统计图,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沙皇专制统治的残暴B.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95、下列人物中,其思想主张被顽固派指责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是()。A.魏源B.康有为C.严复D.李鸿章

96、继公民法之后,罗马逐渐形成了万民法。其主要原因是()。A.领土的不断扩张B.帝制取代共和制C.公民矛盾逐渐激化D.社会经济的繁荣

97、下图所示为欧洲大陆某时期的形势图,其反映的是()。A.凡尔赛体系下的局势B.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局势C.“冷战”开始时的局势D.美苏争霸时的局势

98、在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这些措施的作用是()。①刺激消费和生产②抑制通货膨胀③稳定社会秩序④调整企业关系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99、元朝末年流侍的一首小今中写道:“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小令中的“开河”指的是()。A.淮河泛滥B.海河决堤C.开凿运河D.整治黄河

100、某村村主任二混子者也,变卖村里的50亩水田,村民获悉后,联合启用程序罢免村主任,保住了水田,这个事件反映了村民()。A.可以随便罢免村官B.有较强的维权和民主意识C.不能盲目选村官D.目无领导,为所欲为三、问答题

101、教师在教学中引用史料要遵循适切性原则,为此应该重点考虑哪些方面(10分)

102、材料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通过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材料二:课文摘录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另外,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之时,如何保卫自己的信息安全,也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担心苏联的人造卫星破坏其军事通信系统,加紧了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成了互联网的诞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互联网可以提供文件传输、聊天等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着改变,网络聊天、网上购物使人们足不出户也能够与其他人沟通并享受服务。但是,网络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要求: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103、某教师要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其评价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04、根据材料.设计教学片段。材料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材料二:课文摘录:美国独立以后,领土迅速扩张.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同时,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南方种植园使用了大量奴隶。两种制度水火不容。19世纪中期,围绕着奴隶制的废存问题.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南方的一些州联合起来,宣布组成一个独立国家,号称“南部联盟”。这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1862年9月,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员。从此.林肯的名字就与这份宣言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105、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2)课文摘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以后.各派政治力量就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又展开了激烈斗争。在国民议会中.反对共和制的议员占多数。1875年初,在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下,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统一,也把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但是,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推动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106、简述初中历史课程的特性。

107、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及影响。(10分)

108、简述19世纪鸦片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109、中学教师如何正确使用中学历史教科书(10分)

110、简述历史课堂教学中板书的主要作用。

111、材料一: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责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问题:(1)根据材料,总结两则材料的主要观点。(2)结合材料及相关史实,分析这两种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112、某教师在讲授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要求学生分小组编制与三大战役有关的历史板报在历史学习中学生除了编制历史板报还可以进行哪些活动?

113、(一)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协约。——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1)这个宣言是在什么地方签署的宣言中的三国同盟成员国指的是哪三个国家(6分)(2)这一宣言的签署有哪些重要的意义(10分)

114、材料:下面是初中某位历史教师关于《三国鼎立》课堂教学内容所做的课堂小结:师:通过老师对本课内容的讲解,谁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呢生:……师:安静一下,大家可以举手示意老师来发言。生: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意味着封建国家的分裂,历时四百多年的秦汉统一的局面结束了.因此是历史的倒退。生:三国鼎立后,魏、蜀、吴都想成为.天下的主宰,为此统治者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而言,无疑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况且,三国时期又出现了民族大融合.也是历史进步的具体表现。师:大家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我们能否可以综合以上的内容,以辨证的角度来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意义呢师:相对于秦汉统一局面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相对于东汉末年社会大动荡以致生产力严重破坏的局面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从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角度来说,三国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出现,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以上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请大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问题:(1)对上述课堂小结进行分析。(2)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1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某实习生在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直接从网上下载了下面的《清时期全图》,准备用于教学。问题:(1)实习生的指导教师认为用这幅地图不合适,其理由是什么(6分)(2)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选择历史地图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

116、简述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背景。

1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某教师教授高中必修1《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的导入。教师:大家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口号是什么吗学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教师:那么.你们是否知道2004年奥运会由哪个城市举办的学生:希腊的雅典。教师:雅典奥运会的口号是“欢迎回家”,英文是‘We1comeHome’,为什么雅典能向世界说出“欢迎回家”这样的话学生:因为雅典是古代奥运会的发源地。教师:说得对。古代奥运会之所以起源于雅典,是与这座城市的繁荣与文明有密切关系的,雅典被誉为“古希腊文化的中心,欧洲文明的摇篮。”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古代雅典的高度繁荣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课题——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1)教师的这种导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和作用(8分)(2)采用这种导入方式应注意什么问题(8分)

118、简述什么是学业质量标准以及高中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与考试评价之间的关系。

119、下面是两位教师对高中历史必修Ⅲ“宋明理学”一课的教材分析:问题:你认为这两位教师的教材分析哪个更为合理请对他们的分析进行评述。(16分)

120、材料: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下面是某教师设计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的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萨拉热窝事件起了大战导火线的作用.凡尔登战役和整个大战造成了严重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能力目标: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如“战前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大战的导火线如何点燃战争造成了怎样的灾难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一战’有什么联系‘一战’爆发前夕,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哪些“一战”,的性质是什么它给人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历史教训”等,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巨大灾难,形成唯物史观,使学生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观念,从而提高人文素养。问题:(1)这位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存在哪些问题(2)根据课程标准,重新拟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四、问答题

121、简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10分)

122、(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2)课文摘录: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西汉末年,太学生达到数千人,东汉时曾达到三万余人。除太学外,汉武帝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这样,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123、简述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

124、材料:关于新航路开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某版本历史教科书“开辟新航路”一课包括三个子目:“东方的诱惑”“新航路的开辟”和“走向会合的世界”。某教师在讲完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后,针对第二子目,为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围绕《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开展了两个教学活动:(1)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地图上按时间顺序描出四条航线;?(2)分组讨论哪一条航线最容易到达东方。为此,学生对航海路线、造船技术、洋流、季风等展开了热烈讨论,直至下课,讨论活动仍未结束。问题:(1)这位教师的教学有哪些可取之处(4分)?存在哪些问题?(6分)(2)请你对这位教师提出改进的建议。(6分)

125、材料: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天人三策》问题:(1)根据材料,董仲舒认为“持一统”的主要障碍是什么(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初统治者崇尚什么学说(3)材料中董仲舒提出什么建议其目的是什么

126、《历史教育》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内容,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据此阅读下列材料。下面是某位老师关于《马关条约》的课堂教学小结:本课程我们主要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在甲午中日战争前,西方列强还不能真正的测出大清帝国的虚实,中国的兵舰,修军港,编练北洋海陆军,一度被西方国家看成远东最强大的国家,然后,甲午的惨败让清政府的腐朽和软弱彻底暴露了,从此他在西方列强眼中一落千丈,成为了一个奄奄待毙的“东亚病夫”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前来,要瓜分这个病夫的“遗产”,列强要瓜分中国的局面出现了。历史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资产阶级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登上了历史舞台,17年后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回答问题:(1)对上述课堂小结进行分析。(2)教师在课堂小结要注意哪些问题?

127、举例说明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有何特点?并分析其产生了哪些影响?

128、比较明朝和唐朝的科举考试,指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129、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材料二:课文摘录: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130、概述罗马法的演进历程。(10分)

131、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132、假设你到中学求职,学校让你准备15分钟的说课,请写出说课有哪些主要环节。

133、教师应如何评价学生编写的历史剧本?

134、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创设问题教学中要考虑哪些因素?

135、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14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材料二课文摘录:要求: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和课文内容,设***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示范环节,教师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1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英国具有议会传统。自13世纪开始,议会在王权集中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职权,独立性也不断增强。……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君主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维持一种联盟的状态。他们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实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须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不然的话,在国内定要发生叛乱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内战”.这正符合英国革命局势的发展。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需的。同时,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这种尊崇王室的心态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是普遍的。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后来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关。——摘编自叶·阿·科斯明斯基主编的《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地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王希《原则与妥协》材料三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英国君主立宪的主要因素。(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概括美国宪法制定过程中“多元利益妥协”的表现。(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4)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许多民主国家在民主进程中都出现过妥协。据此,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妥协现象的认识。

13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一方面控制农产品产量,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另一方面,政府对缩减耕地、缩减产量的农民提供补贴。不久,国会又通过《农业调整法》的修正案,允许政府采用减少美元含金量等办法,增加全国货币流通量和信用贷款数量。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提高工人工资和工业品价格。在《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影响下,物价很快上涨。价格上升吸收了投放到市场的货币,增加了货币存量。货币存量的增加,导致名义收入的增加和就业人口的增加。这一增加,又进一步提高了物价。?——李世安《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问题:(1)根据材料,概述这两项法案所采取的相同的金融货币手段。(6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两项法案颁布的背景与影响。(10分)

138、简述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特征。(10分)

139、材料:下面是某教师的听课笔记摘录:问题:(1)“听课反思”中所提的“教学意图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这位教师的听课笔记有哪些可取之处。(10分)

140、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材料二:课文摘录: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这一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基督耶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传说,耶稣诞生在巴勒斯坦伯利恒的一个马棚里.母亲叫玛利亚。基督教会后来确定耶稣出生的日期是12月25日,并将这一天定为“圣诞节”。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稣诞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本题解析:l775年4月,莱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颁布,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潘恩所说的“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表明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

2、答案:A本题解析:《风》主要是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情境,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故A项正确,B项错误;《雅》是贵族宴饮时演奏的乐曲,故C、D两项错误。

3、答案:D本题解析: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政府所奉行的避战自保政策的彻底破产,充分显示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4、答案:B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但当时农业生产以个体生产为主。随后。人民政府领导农民组织互助组、试办初级社。三大改造开始后,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由此,题干中缺失的环节应该是互助组。

5、答案:A本题解析: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材料反映的就是这一历史现象。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就是由于广州对外通商衰落,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民族工业兴起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项错误。林则徐等人新思想的萌发是受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直接刺激,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是在甲午战后兴起的,故D项错误。

6、答案:B本题解析: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时,革命派需要的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而((1787年宪法》却侧重保护政府的权力,这种变化明显说明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7、答案:A本题解析: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20世纪80年代起波兰内部的政治力量开始发生变化,以瓦文萨为代表的团结工会崛起并逐渐掌握国家政权,先于其他东欧国家出现国家政权更迭。

8、答案:C本题解析:分析图中的经济增长率可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都保持了5%上的经济增效增长率,而l51本更是达到了1.6%的增速,而且根据“联邦德国”(西德)可知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50-70年代的高速增长.

9、答案:A本题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912至1936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到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推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故①正确;“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②正确:国民政府于1936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故③正确。四大家族为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错误。

10、答案:D本题解析:结合材料中的“四大徽班”可知,京剧在当时已经形成。结合史实可知,这首词描绘的情境应出现在清朝。

11、答案:A本题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李鸿章委派戴华藻作为中兴矿局的召集人,面向社会募集商股,这属于我国近代企业经营方式中的官督商办。

12、答案:B本题解析:从题目材料信息可知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地方官员却与列强签订条约,可以看出清政府中央集权遭到地方势力的冲击,即中央集权面临危机。A、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项错在地方势力没有发展到与朝廷分庭抗礼的程度。

13、答案:B本题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重点是发展工业;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实行的是赎买政策。

14、答案:A本题解析: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的考试科目有明经、明法、明书、秀才、进士等科目。明法、明书是专门知识的科目,不被重视。秀才科要求太高,后来逐渐停试。唐朝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两科是明经和进士。

15、答案:B本题解析:清康熙皇帝于1712年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此后“勿增勿减,永为定额”。

16、答案:B本题解析:晚清时期出现的“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和机构都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迫使封建专制政权对原有体制做出调整,适应新形势下的现实需要。A项内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错误,应该是半殖民地化的表现。D项错误,虽然这些官职、机构的出现是列强侵略带来的结果,但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7、答案:A本题解析:B项说法错误,人民公社化时期仍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C项说法错误,“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率长期徘徊不前。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是在农村中开展,D项错误。

18、答案:C本题解析:注意题目中的时间信息“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多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说明在翻译、理解《圣经》时有了个人不同的理解和思考,更注重人性与民众需要,民众需要读得懂的《圣经》,而拉丁文是大众所不会的语言,故选C项。

19、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答案解析

20、答案:C本题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法律的适用对象,即外邦人和“征服地区居民”。《十二铜表法》是公民反对贵族的法律,与题干不符;公民法的适用范围是罗马公民,B选项不选;C选项是针对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的,当选;D选项是历代罗马法的汇总,予以排除。

21、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答案解析

22、答案:D本题解析:戈尔巴乔夫访华在1989年5月;中国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活动在20世纪末;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是1979年1月1日;中国成功举办APEC会议在2001年。

23、答案:D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对外政策。

24、答案:C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淝水之战的影响。前秦苻坚错误估计形势发动淝水之战,最终以失败告终,导致了前秦的瓦解。进一步确定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25、答案:B本题解析:从“赞其师立保国会”和“经营《时务报》”可知,题中所说的是梁启超。

26、答案:A本题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有规律性的刻画符号是早期人们用来记事、传递信息的媒介,A项正确。甲骨文的出现是汉字体系成熟的表现,B项错误。甲骨文已经脱离图画,形成了汉字,C项错误。原始文字是信息的载体,不是无意义的涂鸦,D项错误。

27、答案:C本题解析:395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逝世,遗言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罗马帝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即东罗马帝国;西部以罗马为中心,即西罗马帝国。

28、答案:B本题解析:“二战”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受到极大破坏;战后,西欧各国普遍实行社会福利制度,以缓和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等社会矛盾。

29、答案:C本题解析:题目中的思想家提出“仁者无敌”“仁人无敌于天下”的观点,这与孟子的“仁政”观点一致。老子的主要观点是道法自然。墨子的观点是尚贤、兼爱、非攻等。苟子的主要观点是隆礼、重法。

30、答案:D本题解析:题干中“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的意思是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天子怀有仁德之心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宗族成员是国家的城垒。这句话强调的是周天子通过血缘关系和分封制来巩固统治。A、C两项分别说的是礼乐制度和井田制,B项说的是周天子借助为政有德强化统治地位。这三项与题干所引材料内容不符。

31、答案:D本题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取得的成果包括: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④调整国民经济,加快农业发展,解决人民生活中的一些问题;⑤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⑥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2、答案:A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商业的发展。在唐朝时期,广大的农村,包括偏远地区,定期举行的集市被称为草市。

33、答案:A本题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元仁宗对科举考试在范围、内容、字数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其目的是借助程朱理学加强对学子的思想控制。此举强化了理学的地位,B项属于结果而非目的,予以排除。考试制度的标准化是客观效果,不是元仁宗的目的,C项错误。限定科举考试范围及内容,很难真正起到选拔有用人才的作用,D项错误。

34、答案:D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我国与主要国家的外交关系。根据图示给出的重要年份可判断为图示指的是我国与日本的关系。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31年日本开始局部侵华,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开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35、答案:A本题解析:通过材料中的数据可知,明代的徽、晋、陕地区商人子弟考取功名的比例很大,说明当时题目所述三个地区的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享有科考权。对商人参与科考的各项限制政策放宽,题目材料没有明确说明,C项予以排除。B、D两项也无法得出。

36、答案:D本题解析:1913年宋教仁遇刺是二次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李烈钧在讨袁通电中对此做出声讨。

37、答案:B本题解析: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可以看出江浙行省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不能看出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也不能看出其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故C、D两项表述错误。

38、答案:C本题解析:《红楼梦》创作的背景是清朝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加深,因而该书属于批判现实主义风格。

39、答案:A本题解析:马歇尔计划一方面给予西欧国家贷款助其经济恢复,另一方面也防止因为西欧经济衰退引发的“赤化”危机。因此①②项符合题意。③项政治军事同盟指“北约”的建立;④推进欧洲经济一体化多指欧共体及欧盟的成立.与马歇尔计划无关。

40、答案:D本题解析:材料着重说明的是“金帛轻细之物”属于“北货过南者”。“盐铁粗重之类”属于“南货过北者”,这是基于区域差异而造成明朝时期长途贸易兴盛。故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

41、答案:B本题解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革命紧密的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因此本题选B。

42、答案:D本题解析:《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它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43、答案:D本题解析:西汉中期,地方豪强和富商通过铸造钱币,经营盐铁和其他商业活动积累巨额财富,成为削弱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潜在威胁。汉武帝为加强中央的集权统治,采取盐铁官营,铸币权收归中央,推行算缗、告缗等措施,极大地削弱了地方豪强和富商的力量。汉武帝向地方派遣刺史主要是为了监察诸侯王和地方官员,对豪强和富商的影响有限。

44、答案:A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著名战争。根据材料可知此次战争双方为周武王与商纣王,事件为武王伐纣,即牧野之战。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所率楚军与秦军之间的战争。

45、答案:B本题解析:题干中学者的观点强调“它”对于沟通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的重要作用。选项中起到这一作用的只有白银,B项正确。欧洲殖民者用美洲开采的白银购买中国的手工制品和东南亚的香料并运回欧洲销售,白银“成为流淌在全球贸易机体中的血液”。香料和瓷器同美洲没有关联,呢绒和东亚没有关联,排除A、C、D三项。

46、答案:B本题解析:1961年9)1,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这次会议的东道主是南斯拉夫。

47、答案:B本题解析:这一段话选自康斯坦的《回忆拿破仑》,这是拿破仑的首席仆人所写的回忆录。A项路易·菲利普(1830--1848年在位),他在位期间镇压巴黎共和派起义和里昂工人两次起义.平定波旁王朝残余和路易·波拿巴所策划的叛乱。C项路易·波拿巴,拿破仑的四弟,拿破仑征服欧洲,封他为荷兰国王,由于路易.波拿巴破坏了拿破仑一世的大陆封锁政策,被拿破仑一世废除了王位。被迫去佛罗伦萨闲住。其子即为后来的拿破仑三世。D项奥古斯都.凯撒.罗马共和国最后一任执政官。

48、答案:C本题解析:由材料中“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可知C项正确:B项说法超出了材料所述的内容;材料只体现了“耕”的环节,没有体现“织”,A项错误;自耕农的生产资料有限,不可能过上富裕祥和的生活,D项错误。

49、答案:D本题解析:公元710年,日本天皇迁都平城京即今天的奈良,开始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奈良时代。因此本题选D。

50、答案:B本题解析:“三通”指的是唐代杜佑《通典》、南宋郑樵《通志》、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

51、答案:A本题解析: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故选A项。B项《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又称《查士丁尼法典》或《国法大全》,是罗马帝国及拜占庭帝国早期的法律汇编。C项《民法典》是法国拿破仑制定的。D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法典。

52、答案:C本题解析:“君子和而不同”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可知正确选项为C。A项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B项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D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材料中体现不出。

53、答案:D本题解析: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因此选D。

54、答案:A本题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李鸿章委派戴华藻作为中兴矿局的召集人,面向社会募集商股.这属于我国近代企业经营方式中的官督商办。

55、答案:B本题解析:根据图表可知,在1905年后,新式学堂的数量急剧增长,这是清末新政中“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这一措施推动的结果。

56、答案:A本题解析:“一月风暴”是指上海造反派组织的夺权活动。

57、答案:B本题解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思想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项与秦始皇有关,C项与唐太宗有关,D项出现在元代。

58、答案:A本题解析:李大钊所著的《史学要论》是运用唯物史观进行研究的学术精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部理论成果。

59、答案:C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从题目中的规定来看,它强调的是企业工资与经济效益的浮动比率,重在调动企业发展效益;再结合所学知识——颁布该规定的背景是当时公有制体制下企业效益低下,因此选C项,A、B、D三项的观点不符合题目材料信息。

60、答案:D本题解析:孔子的“仁爱”是有等级差别的;而墨子的“爱”是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故选D项。

61、答案:D本题解析:通过观察题目中图片可以提取关键信息“孙文牌香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提倡国货…‘挽回利权”。这些信息反映孙中山先生鼓励人们继续从事革命,发展民族工业,打倒本国军阀和帝国主义。结合民国时期的历史史实可知,这张广告适于探究学习的历史主题是国民大革命。D项符合题目要求。二次革命是国民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护国运动是孙中山领导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

62、答案:C本题解析:“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出自梁启超所写的《新史学》。

63、答案:A本题解析:材料中介绍了西欧、日本、美国关系以及国际地位的变化,B、C、D三项均只涉及其中一个方面。而A项是对三者的概括。

64、答案:B本题解析:所给选项中,光绪皇帝逝世于酉刻,时间应为下午五点至七点,而不是晚上十二点。其他选项均正确。

65、答案:C本题解析:图片中的报刊为《时务报》《湘学报类编》《国闻报丛编》,这些都是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报刊,为维新变法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工作。戊戌变法运动由维新派领导。因此本题选C。

66、答案:A本题解析: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制度的“黄金时代”,实行直接民主,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67、答案:C本题解析:l775年4月,莱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颁布,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潘恩所说的“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表明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

68、答案:C本题解析:租庸调是唐朝赋役制度,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可以用绢或布代役,叫作“庸”。方田均税法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即重新丈量土地,按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和地主不得例外。一条鞭法是明代张居正改革的内容之一,以土地作为征税对象,把田税、丁税、杂役等合并,摊入土地税折银征收。摊丁入亩出现于清代雍正时期,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到田赋中。

69、答案:C本题解析:A项“枪杆子里出政权”是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属于土地革命时期。B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1930年提出,也属于土地革命时期。D项“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1946年提出,属于解放战争时期。C项“兵民是胜利之本”出自1938年5月毛泽东《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因而选C项。

70、答案:C本题解析:由材料中“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可知C项正确:B项说法超出了材料所述的内容;材料只体现了“耕”的环节,没有体现“织”,A项错误;自耕农的生产资料有限,不可能过上富裕祥和的生活,D项错误。

71、答案:A本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康熙年间废除海禁政策和取消沿海外贸限制的说法是不符合史实的,给予排除。根据材料“……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说明当时允许进行有限度的对外贸易。

72、答案:B本题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明朝对于商人征收重税,可知明朝实行抑商政策。

73、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4、答案:B本题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苏联经济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故B项正确。苏联实行的是“指令性”计划而不是“指导性”计划,故A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75、答案:B本题解析:根据题干“世界第一部彩色电影拍摄成功”分析各选项。《摩登时代》《大独裁者》是卓别林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主演的黑白电影。拍摄于l935年的《浮华世界》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战争与和平》是摄制于l956年的彩色电影。

76、答案:A本题解析: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