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经典测试题附答案_第1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经典测试题附答案_第2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经典测试题附答案_第3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经典测试题附答案_第4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经典测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试题精编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

1、学生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后.再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A.类比B.归纳C.演绎D.分类

2、关于化学教学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和讲读等B.引导一发现法是在教室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C.演示法除了教师的演示外,还包括学生的演示D.讨论法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不需要参与

3、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蒸发皿进行加热蒸发时,不需要垫加石棉网即可直接进行加热B.蒸馏实验中,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液体发生局部过热而暴沸C.蒸馏时,冷凝水应从冷凝管上口进,下口出D.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4、图示为一种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除草功效.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含有三种含氧官能团B.1mol该化合物最多能与4molNaOH反应C.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够发生加成反应D.既能与FeCl发生显色反应,也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

5、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A.就地焚烧B.发酵后作农家肥C.加工成精饲料D.制造沼气

6、镁/H2O2酸性燃料电池采用海水作电解质(加入一定量的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总反应式为Mg+H2O2=Mg(OH)2B.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H2O2+2H++2e-=2H2OC.电池工作时,正极周围海水的pH减小D.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7、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被誉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的科学家是()。A.汤姆逊B.张青莲C.门捷列夫D.侯德榜

8、下列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A.解决B.迁移C.测量D.参观

9、升高温度可增加反应速率的原因是()。A.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B.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C.增加了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频率D.改变了化学反应的能量

10、初中阶段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节课程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很深,这种迁移现象是()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

11、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1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W)>r(Z)>r(Y)>r(X)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D.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1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A.去超市自己带购物袋B.尽量选乘公共交通工具C.利用风力发电D.工业废水不净化直接排放

14、常温下,下列各组粒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1.0mol/L的酸性KMnO4溶液中:CH3CH2OH、SO、Cu2+、Na+B.通入SO2后的溶液中:CO、Br-、K+、NHC.中性溶液中:Fe3+、Al3+、Cl-、NOD.pH=2的溶液中:Cu2+、CH3CHO、Cl-、SO

15、某学生根据“CaO、K2O、MgO、Na2O等物质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得出结论“金属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学习运用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B.直觉C.比较D.演绎

16、中学实验室为完成表1中实验通常选择的装置正确的是()。A.AB.BC.CD.D

17、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B.酸式滴定管在盛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18、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A.巩固知识B.领会知识C.检查知识D.运用知识

19、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性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A.讨论谈话法B.演示观察法C.启发讲授法D.实验探究法

20、某学生运用“如果一种物质中的元素处于中间价态,那么这种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规律,得出“一氧化碳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A.演绎B.归纳C.分类D.类比

21、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A.化学1B.化学2C.物质结构与性质D.实验化学

22、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时候,学生用辩论的形式讨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各离子的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是怎么样的?”教师通过这个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属于()。A.课堂练习评价B.即时表现评价C.未知1D.未知2

23、下列不属于探究式教学特征的是()。A.问题情境特征B.思维开放特征C.教师主体特征D.实践探索特征

24、化学教材编写时.在介绍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效应、化学能的利用等知识时,在相关章节设立讨论和调查研究等课题,设置开展活动的课时。这体现了化学教材编写时()。A.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念B.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C.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中取材D.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合理组织和编排教材

25、下列化合物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最强的是()。A.苯酚B.甲苯C.硝基苯D.氯苯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25℃及标准状态下测定的氢的电极电势为零B.C.在电池反应中,电动势越大的反应速率越快D.在原电池中,增加氧化态物质的浓度,必使原电池的电动势增加

27、在初中化学中,学习化学符号、化学式的相关知识时,适合采用的学习策略是()。A.联系一预测策略B.练习反馈策略C.可视化策略D.多重联系策略

28、在“燃烧的条件”这一实验活动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获取相关知识,发展相关能力。该过程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A.实验-探究法B.谈话-讨论法C.演示-观察法D.讨论-发现法

29、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地发展B.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C.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D.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30、下列说法与化学方程式表述不相符的是()。A.B.C.工业处理含硫废气:2NaOH+SO2=Na2SO3+H2OD.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3H2SO4+2A1(OH)3=A12(SO4)3+6H2O

31、图1是关于管套实验装置(部分装置未画出)进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甲装置可以制取少量H,B.利用乙装置(P处放带火星木条,q处伸入水中)可以验证Na2O2与水反应既生成氧气,又放出热量C.利用丙装置验证KHCO3和K2CO3的热稳定性,X中应放的物质是K2CO3D.利用丁装置制取SO2,并检验其还原性,小试管中的试剂可为酸性KMnO4溶液

3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玻璃钢B.黄铜C.生铁D.硬铝

33、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A.NaOHB.HClC.Na2SD.Na2O2

34、上课开始,李老师巧设实验,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去发现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推导出结论,以此来导入新课。这种新课导人的方法是()。A.实验导入法B.问题导入法C.旧知导入法D.社会导入法

35、学习化学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与“相等”有关的规律,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在稀释时溶质不发生化学变化)B.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质量一定相等C.微粒中的质子总数和电子总数一定相等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相等

36、对于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度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过程中只有热能的变化

37、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38、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39、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0.4mol/L,O2为0.2mol/LB.SO2为0.25mol/LC.SO2、SO3均为0.15mol/LD.SO3为0.40mol/L

40、小唐同学对所需知识进行了归纳,其中叙述正确的是()A.KMnO4和MnO2都是氧化物B.合金和合成材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过滤和蒸馏都能降低水的硬度D.实验室收集氧气和氢气都可以使用排水法

41、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最早发现并提纯抗疟新药青蒿素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知青蒿素的结构式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式为C15H20O5B.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C.与H2O2含有相似结构,具有杀菌作用D.可以由低温萃取而得

42、某实验员进行下列的滴定操作,其中滴定突跃范围一定在偏碱性区的是()。A.强酸滴定一元弱碱B.强碱滴定多元强酸C.强碱滴定一元弱酸D.弱酸滴定弱碱

43、下列方法和策略中,不属于组织、指导讨论活动的是()。A.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讨论问题B.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选择、加工C.做好自学指导,通过学案等途径提出自学要解决的问题D.预测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意见、疑难或障碍

4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低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45、分类法在化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等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成强电解质、弱电解质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46、用来表示试题作为测试工具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47、下列关于学习策略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学习策略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步骤、方法等B.不同的知识类型有相同的学习策略C.掌握学习策略不是机械套用,而是灵活应用D.学习策略更多的是学习者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的

48、将化学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的根据是()。A.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性质和类型B.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性质和类型C.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和性质D.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要求和作用

4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5.6L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B.50mLl2mol/L的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C.3mol单质Fe完全转化为Fe3O4,失去8NA电子D.0.1mol丙烯酸中含有的双键数目为0.1/VA

50、“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内容标准,该内容所属的高中化学课程模块是()。A.物质结构与性质B.化学反应原理C.化学与技术D.实验化学二、多选题

51、探究活动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化学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探究活动形式B.探究教学中.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C.探究教学要讲求实效.一节课尽可能多地设计出各种探究活动内容D.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利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及资源共享

52、两瓶气体分别为NO2和Br2蒸气,外观均相同。某同学设计了各种鉴别法,其中正确的是()。①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②加少量NaCl溶液③加少量AgNO3溶液④加少量水后再加少量苯⑤一定条件下改变温度A.只能采用①②③B.能采用①②③④C.只能采用②③④⑤D.都可以

53、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每个课程模块()学分。A.2B.1C.0.5D.1.5

54、对于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度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过程中只有热能的变化

55、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相互结合的三重表征思维方式,三重表征中的“三重”是指()。A.现象、原理、概念B.宏观、微观、符号C.电子、原子、分子D.性质、组成、结构

56、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A.观察能力B.实验能力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

57、活动表现评价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评价方式,应体现()。A.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B.单一性、实践性和合作性C.综合性、理论性和探究性D.主动性、封闭性和探究性

58、作为课堂教学的“科学探究”,其主要环节有()。A.选题、论证、假设、计划、实施B.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C.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科学抽象、理想模型、假说、验证、得出结论D.调查、分析、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收集并处理数据、验证方案、得出结论

59、分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③CO2、NO、P2O3均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均为碱性氧化物④同位素:1H+、2H2、3H⑤同素异形体:C60、C80、金刚石、石墨⑥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均具有氧化性,都属于氧化性酸⑦化合物:烧碱、冰醋酸、HD、聚氯乙烯⑧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⑨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⑩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产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A.全部正确B.①②③⑤C.⑤⑨D.②⑤⑥⑦⑨⑩

6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评价当地雨水的酸度(酸性强弱),选用下列检测试剂,正确的是()。A.pH值试纸B.酚酞试液C.淀粉碘化钾试纸D.红色石蕊

61、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62、表格中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如图2所示转化的是()。A.B.C.D.

63、对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描述中.属于同一水平层次的是()。A.经历、参与、认识B.感受、认同、保持C.认同、体会、认识D.经历、关注、增强

64、目前我国天然气供应大多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东盟、南亚等国家。已知:甲烷和CO的燃烧热分别为-83kg·mol-1、-283kg·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B.液体燃料的利用率比气体燃料的利用率更高C.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甲烷完全燃烧比CO产生的热量多D.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CO完全燃烧比甲烷产生的热量多

65、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6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CO2C.地壳中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D.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

67、对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量瓶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漏、洗涤并烘干B.使用胶头滴管时,特殊情况下也可把滴管插入到溶液中C.取过程中,不需要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以防止其漏气D.蒸馏时,冷却水从冷凝管最热一端进入,这样冷凝效果好

68、《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必要的基础的学生实验有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初中阶段必须完成的化学实验的是()。A.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B.粗盐的提纯C.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比较不同浓度溶液的某些性质差异D.收集不同的水样,测定其pH,并用图表或数据等表示实验结果

6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玻璃钢B.黄铜C.生铁D.硬铝

70、下列属于“化学1”的内容主题的是()。A.化学与可持续发展B.生活中的材料C.化学实验基础D.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71、在化学学习中,学生针对“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元认知策略B.组织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7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后能证明,是可逆反应的事实是()。A.SO2、O2和SO3同时存在B.SO2仍为2molC.SO2完全转化为SO3D.O2仍为1mol

73、化学教学理念涉及教学活动的任务、目标、内容、形式、媒体、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形成指导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下列关于化学教学基本理念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B.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D.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只需重视学习结果即可

74、化学课堂上,有些同学只喜欢观看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这种兴趣属于()。A.感知兴趣B.操作兴趣C.探究兴趣D.创造兴趣

75、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化学实验的构成要素不包括()。A.实验者B.实验手段C.实验对象D.实验环境

76、在反应2A(g)+3B(g)4c(g)+5D(g)中,下列反应速率表示反应最慢的是()。A.vA=0.5mol·L-1·s-1B.vB=75mol·L-1·min-1C.vC=0.9mol·L-1·s-1D.vD=90mol·L-1·min-1

7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B.BC.CD.D

78、甲、乙、丙、丁、戊是中学常见的无机物,其中甲、乙均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2所示(某些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甲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丙可能属于两性氧化物B.若甲为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的单质,且戊为碱,则丙只能为Na2O2C.若丙、丁混合产生白烟,且丙为18电子分子,丁为10电子分子,则乙的水溶液可能具有漂白作用D.若甲、丙、戊含有同一种元素,则三种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可能为甲<丙<戊

79、物质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必须合理使用物质的基础;正视化学品和传统化学过程对于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积极治理污染的同时,努力发展绿色化学,属于哪类化学观念()。A.物质观B.元素观C.分类观D.科学价值观

80、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40kJ热量,表示上述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8H18(1)+1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1B.C8H18(1)+12.5O2(g)=8CO2(g)+9H2O(1)△H=-5517.6kJ·mol-1C.C8H18(1)+12.5O2(g)=8CO2(g)+9H2O(1)△H=+5517.6kJ·mol-1D.C8H18(1)+12.5O2(g)=8CO2(g)+9H2O(1)△H=-48.40kJ·mol-1

81、鉴别表1中各组物质,所用两组试剂均正确的是()。A.AB.BC.CD.D

82、下面不属于化学l的主题的是()。A.认识化学科学B.化学实验基础C.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D.物质结构基础

83、下面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B.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C.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中级教育课程

84、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之前,教师想了解学生对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类型的掌握程度,常用的评价方式是()。A.诊断性评价B.自我评价C.绝对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85、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个案研究等手段,收集有关资料,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研究方法可以称为()。A.观察法B.文献法C.讨论法D.调查法

86、讲授法是以化学教学内容的某种主体为中心,有组织地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方法。下面关于讲授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讲授法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知识B.讲授法的最大缺点是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C.讲授法就是照本宣科,不再适用于当今化学教学D.讲授法中可以用启发式教学

8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88、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能源危机、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的广泛关注,STSE思想也受到了日益重视。STSE的含义是()。A.科学、技术、学生与资源教育B.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C.科学、技术、学生与能源教育D.科学、技术、社会与气候教育

89、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A.铜能导电B.银能与稀盐酸反应C.镁的活动性比铁强D.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90、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电极接直流电源的正极B.铜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91、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时候,学生用辩论的形式讨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各离子的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是怎么样的?”教师通过这个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属于()。A.课堂练习评价B.即时表现评价C.未知1D.未知2

9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评价目标规定“在实验探究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体现的评价目标的确定原则为()。A.评价目标必须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B.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C.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又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D.评价目标要体现层次性与具体性原则

93、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基态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Y、R同主族且两者核外电子数之和是x核外电子数的4倍,2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的2种元素,W是常见金属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Y、Z、R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B.Z与Y形成的化合物熔点比W与Y形成的化合物低C.Z的单质可以在X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燃烧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R的强

94、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A.课程内容B.课程目标C.课程结构D.课程理念

95、图2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可能是同种材料的电极B.该装置可能是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C.该装置可能是Cu-Ag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硝酸D.该装置中通过2mol电子时,溶液质量增加62g

96、《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列出的教学目标“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中“初步”属于()。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

97、下列仪器是用于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是()A.元素分析仪B.质谱仪C.红外光谱仪D.核磁共振仪

98、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生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99、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A.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B.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C.学生通过氧气的个别反应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D.通过氧气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思想

100、下列属于化学实验的认识功能的是()。A.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B.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C.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D.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本题解析:类比是根据两个或者两类对象有某些共有或相似属性推出一个研究对象可能具有另一个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属性。故本题选A。

2、答案:D本题解析: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中心问题而通过集体的组织形式,进行探讨、研究,明确是非,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故本题选D。

3、答案:C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仪器的使用和操作。C选项,蒸馏操作时,冷凝水应气体流向相反,冷凝效果好,所以冷凝水应从冷凝管下口进,上口出;A选项,蒸发皿可直接加热,蒸发时不需要垫石棉网;B选项,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可防止液体剧烈沸腾,则蒸馏实验中,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D选项,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如果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放出,会使残留的下层液体又混入上层液体。故正确答案为C项。

4、答案:D本题解析:

5、答案:A本题解析:【知识点】绿色化学【解析】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用秸秆发酵后作农家肥,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做到废物利用,且农家肥能改良土壤,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用秸秆加工成精饲料,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做到废物利用,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用秸秆制造沼气,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又节约了化石能源。做到废物利用.另外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本题选A。

6、答案:B本题解析: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镁不能存在,该原电池的电池总反应式为H2O2+2H++Mg=Mg2++2H2O,A项错误。正极上H2O2得电子和H+发生还原反应而生成H2O,电极反应式为H2O2+2H++2e-=2H2O,B项正确。电池工作时,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H2O2+2H++2e-=2H2O,导致溶液中H+浓度减小,溶液的pH增大,C项错误。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D项错误。

7、答案:D本题解析:汤姆逊最早发现了电子;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门捷列夫首先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本题选D。

8、答案:D本题解析:解决属于认知性目标,测量和迁移属于技能性目标。

9、答案:A本题解析:升高温度,提供能量,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多,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大,则反应速率加快,即温度升高时可以增加反应速率,其主要原因在于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本题选A。

10、答案:A本题解析:逆向迁移是指后面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C.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即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D.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它是已经学习过的概念、规则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新的情境中的运用。在这种迁移中,先后两种学习除了相似但又有不相同外,在难度和复杂程度上大体属于同一水平。

11、答案:B本题解析: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加热可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可证明存在

12、答案:D本题解析:由题意可知:X为C,Y为0,Z为Mg,w为Si,则原子半径r(Si)>r(Mg)>r(c)>r(O),A项错误;M90为离子键,Si02为共价键,B项错误;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C项错误;水的热稳定性大于硅烷.D项正确。故选D。

13、答案:D本题解析:工业废水不净化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不符合环保理念。故本题选D。

14、答案:D本题解析: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与CH3CH2OH能发生氧化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通入SO2后的溶液呈酸性,CO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Fe3+、Al3+水解呈酸性,不可能大量存在于中性溶液中,C项错误。pH=2的溶液呈酸性,题干中的物质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D项正确。

15、答案:A本题解析:由几种金属氧化物具有的相似性质,归纳总结出金属氧化物具有此类性质,这种学习运用的思维方法为归纳法。

16、答案:A本题解析: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溴,应采用萃取的方法,需要的仪器为分液漏斗和烧杯,A项正确。碘单质易升华,加热后碘升华,剩余NaCl,不能得到I2,B项错误。实验室一般用铜与浓硫酸或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亚硫酸钠是粉末状的且可溶于水,不能用启普发生器,C项错误。乙酸丁酯的制备需在115~126℃的条件下,水浴加热达不到所需温度,并且乙酸易挥发,缺少冷凝回流装置,D项错误。故本题选A。

17、答案:B本题解析:A项,容量瓶是对精度要求很高的仪器,不能高温烘干,以免对其精度造成影响,A项错误:B项,滴定管在盛装溶液前,都需要用待盛装溶液润洗,B项正确;C项,酸碱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润洗,否则会造成待滴定溶液的溶质增多,造成测定不准确,C项错误;D项,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只能重新配制,若吸出溶液,溶质减少,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D项错误。故选B。

18、答案:B本题解析:教学过程有五个基本阶段: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以及检查知识。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领会知识,它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故正确答案为B

19、答案:B本题解析:演示观察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故本题选B。

20、答案:A本题解析:演绎是把一般规律和原理应用于特殊与个别,以验证一般规律和原理的实用性,即从一般到特殊。故本题选A。

21、答案:B本题解析:“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对应的课程模块是化学2。

22、答案:D本题解析: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用于对课堂探究、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活动的评价,具有实践性。题干中教师所用的评价方式属于活动表现评价。

23、答案:C本题解析:探究式教学的特征有问题情境特征、思维开放特征、实践探索特征、学生主体特征、方法教育特征、能力培养特征。

24、答案:C本题解析:教材编写时,应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式,教材编写既可以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学习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还可以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故本题选C。

25、答案:A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亲电取代反应。吸电子基团越弱,活性越高。反之亦然。故本题选A。

26、答案:B本题解析: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等于零是人为规定的,而不是测定的,A项错误。标准电动势Eθ=Eθ(B2+/B)-Eθ(A+/A),其数值的大小只与两电对的本性有关,与方程式的写法无关;而△r(1)数值的大小则与方程式的写法有关,对于本题有2△r(1)=△r(2),B项正确。与热力学函数相同,电动势只能说明反应的趋势和限度,而不能表达时间或者速率等动力学关系,C项错误。原电池的电动势E=E正极-E负极,只有增加原电池中正极电对的氧化态物质的浓度,才能使原电池的电动势增加,D项错误。

27、答案:D本题解析:化学符号、化学式的相关知识属于化学用语,学习化学用语时适合采用的学习策略是多重联系策略。

28、答案:A本题解析: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获取相关知识,发展相关能力。该过程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

29、答案:A本题解析: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地发展。

30、答案:D本题解析:高炉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2Fe2O3+3C=4Fe+3CO2↑,A项正确。闪光弹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B项正确。工业上采用NaOH处理含硫废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C项正确。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是3HCl+Al(OH)3=A1Cl3+3H2O,D项错误。

31、答案:C本题解析:利用甲装置,选择试剂锌粒和稀盐酸,可以制取少量H2,A项正确。利用乙装置,P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Na2O2与水反应有氧气产生,q处伸入水中,当反应放出热量时,会导致带支管的锥形瓶中空气受热膨胀,水中有气泡产生,B项正确。KHCO3和K2CO3的热稳定性:K2CO3>KHCO3,玻璃的导热性相对较差,所以应该在外管中放K2CO3,C项错误。利用丁装置,Cu和浓硫酸反应产生SO2,在内管管壁有一小孔,SO2可扩散至内管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SO2具有还原性,D项正确。

32、答案:A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结构组成。A选项,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B选项,黄铜属于铜的合金。C选项,生铁属于铁的合金。D选项,硬铝是铝的合金。故正确答案为A项。

33、答案:A本题解析:氢氧化钠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共价键;氯化氢中只有极性共价键;硫化钠中只有离子键;过氧化钠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

34、答案:A本题解析:实验导入法是指在讲授新课题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模拟实物、演示实验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学生的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的导入方法;问题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目的,通过从旧知识或从生产生活中提出与新课既有联系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怀疑、困惑、矛盾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的导入方法;旧知导入法是指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为开始,提供新、旧知识关系的“支点”,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导人方法;社会导入法是指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或是以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人新课,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联想,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关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进入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题干中李老师采用的新课导入方法是实验导入法。

35、答案:A本题解析:如果稀释时溶质不发生化学变化,则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A项正确。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质量不一定相等,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是33.5:40,B项错误。原子、分子中的质子总数和电子总数一定相等,但离子的不相等,C项错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故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一定相等,D项错误。

36、答案:B本题解析: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途径,但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不变.所以不变,A项错误: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不变,B项正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小,C项错误;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不放出热量,而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D项错误。

37、答案:A本题解析:新课程中,不必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故本题选A。

38、答案:A本题解析:【知识点】化学基本概念【解析】A项,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A项正确:B项,炊具上的污垢主要成分是油脂。该过程利用了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热碱溶液)能发生水解反应。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错误:C项,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会释放一种称为乙烯的物质,乙烯具有还原性,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D项,铁粉可吸收氧气,防止食品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故本题选A。

39、答案:B本题解析:若SO3全部转化为SO2和O2,则SO2为0.4mol/L,O2为0.2mol/L;若SO2和O2全部转化为SO4.则SO3为0.4mol/L,但是对于可逆反应来说,每一种物质均不能完全转化,所以A、D两项错误:C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C项错误。故本题选B。

40、答案:D本题解析:A、高锰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二氧化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合成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错误;C、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能降低水的硬度,蒸馏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D、O2不溶溶于水,H2难溶于水,实验室收集O2和H2都可以使用排水法,故正确.答案:D

41、答案:A本题解析:由结构式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A项错误。青蒿素中含有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能与NaOH溶液反应,B项正确。青蒿素中含有过氧键,具有氧化性,因此与H2O2含有相似结构,具有杀菌作用,C项正确。过氧基团不稳定,高温易分解,用乙醚为溶剂在低温下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是利用其在有机物的溶解性较大,利用了萃取原理,D项正确。

42、答案:C本题解析:在化学计量点前后加入少量的酸或碱使溶液的pH发生突变的现象称为滴定突跃。C项中,因为化学计量点pH>7,突越范围相应也就在偏碱性区,故本题选C。

43、答案:C本题解析:教师做好自学指导,通过学案等途径提出自学要解决的问题属于组织、指导自学活动。教师资格考前黑钻密押题,软件考前一周更新,

44、答案:A本题解析:【知识点】化学实验【解析】A项,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但在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A项正确:B项,室温下,铁(或AI)遇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工业上常用铁罐车(或铝罐车)运输浓硫酸(或浓硝酸),B项错误;C项,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高,C项错误;D项,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若溶液为中性或酸性溶液则所测得的DH不变或偏高,因而不一定会使结果偏低,D项错误。故本题选A。

45、答案:D本题解析: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根据是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A项错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根据是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电解质为弱电解质,B项错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和胶体的根据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性质,不能作为区分溶液、浊液和胶体的判断依据,C项错误。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根据是反应焓变的大小,ΔH<0为放热反应,ΔH>0为吸热反应,D项正确。

46、答案:A本题解析:试题的质量指标包括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程度,效度反映了测验的准确性,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试题对学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故本题选A。

47、答案:B本题解析:学习策略是指适用于特定化学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总和。它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步骤、方法等。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①学习策略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系统(操作层次、抽象层次);②掌握学习策略不是机械套用,而是灵活应用;③不同类型的知识有不同的学习策略;④学习策略更多的是学习者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的。故本题选B。

48、答案:D本题解析:依据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要求和作用将化学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故正确答案为D项。

49、答案:C本题解析:标准状况下,5.6LC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由反应可知.0.25mol的CO2与足量的Na2O2反应,生成0.125mol的O2,转移电子数为0.25mol,即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5NA,A项错误。MnO2只能与浓盐酸反应,当浓盐酸变稀时,反应即停止,lmol盐酸反应时转移0.5mol电子。50mL12mol/L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6mol,这0.6mol盐酸不能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小于0.3mol,所以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3NA,B项错误。lmol单质Fe完全转化为Fe3O4时失去8/3mol电子,3mol单质Fe完全转化为Fe3O4时失去8mol电子,所以失去的电子数为8NA,C项正确。每个丙烯酸分子中含有l个碳碳双键和l个碳氧双键,0.1mol丙烯酸中含有0.2mol双键,所以0.1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2NA,D项错误。故本题选C。

50、答案:B本题解析:“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属于化学反应原理中主题l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容标准。

51、答案:C本题解析: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水平层次。活动中包含的探究要素可多可少.教师指导的程度可强可弱,活动的场所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探究的问题可来自书本也可源于实际生活。在探究活动中各要素呈现的顺序不是固定的.如“进行实验”既可作为收集证据的途径.也是提出问题或做出假设的一种依据。探究活动包括实验、调查、讨论等多种形式,一节课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合适的形式,但不是要求一节课尽可能多地设计出各种探究活动内容。故本题选C。

52、答案:C本题解析:

53、答案:A本题解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6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

54、答案:B本题解析: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途径,但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不变.所以不变,A项错误: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不变,B项正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小,C项错误;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不放出热量,而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D项错误。

55、答案:B本题解析:所谓三重表征思维方式,就是从宏观、微观、符号三种表征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转化。故本题选B。

56、答案:D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创造能力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故正确答案为D项。

57、答案:A本题解析:活动表现评价应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故本题选A。

58、答案:B本题解析:科学探究过程的要素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八个方面。

59、答案:C本题解析:水银是金属汞,属于纯净物,①错误;只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②错误;N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Na2O是碱性氧化物,但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③错误;同位素是指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而1H+是离子,2H2是单质,④错误;C60、C60、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⑤正确;浓盐酸是非氧化性酸,⑥错误;HD是氢元素形成的单质,不是化合物,⑦错误;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和离子的电荷有关,与强弱电解质无关,强电解质的稀溶液如果离子浓度很小,导电能力也可以很弱,⑧错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⑨正确;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产生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⑩错误。故本题选C。

60、答案:A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酸碱理论。正常情况下,用于雨水中溶有二氧化碳,其pH在5.6左右。A选项,使用pH试纸能够测定出雨水的pH值,据此可以判断雨水的酸性强弱;B选项,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10,只能判断溶液显示酸性还是碱性,无法判断雨水的酸性强弱;C选项,淀粉碘化钾试纸用于检验物质是否具有强氧化性,无法用于测定雨水的酸碱性;D选项,红色石蕊用到碱性溶液显示蓝色,无法测定酸性物质,更无法测定雨水的酸性强弱。故正确答案为A项。

61、答案:B本题解析:

62、答案:B本题解析: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CO2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Na2CO3可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即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CuO能与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Cu(NO3)2可与NaOH反应生成Cu(OH)2,但CuO无法直接生成Cu(OH)2,即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HCl可与Ba(OH):反应生成BaCl2,HCl可与NaOH反应生成NaCl,BaCl2可与Na2SO4反应生成NaCl,即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Mg可与O2反应生成MgO,Mg可与HCl反应生成MgCl,MgO可与HCl反应生成MgCl2,即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

63、答案:C本题解析:略

64、答案:C本题解析:天然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A项错误。相同条件下,气体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更容易完全燃烧,因此气体燃料的利用率比液体燃料的利用率更高,B项错误。甲烷的燃烧热小于CO的燃烧热,因此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甲烷完全燃烧比CO产生更多的热量,C项正确,D项错误。

65、答案:A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非基本反应类型。A选项,光能转化为电能,不发生化学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B选项,发生原电池反应,本质为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C选项,发生电解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选项,发生氧化反应,故D不选.故正确答案为A项。

66、答案:B本题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67、答案:B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仪器的使用和操作。B选项,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制备时应将滴管插入到溶液中;A选项,容量瓶在使用之前不需烘干,最后需加水定容;C选项,萃取过程中放出液体时,需要打开玻璃塞,保证液体顺利流出;D选项,蒸馏时,冷却水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下口温度低。故正确答案为B项。

68、答案:A本题解析:B、C、D三项属于高中化学实验的要求。

69、答案:A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结构组成。A选项,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B选项,黄铜属于铜的合金。C选项,生铁属于铁的合金。D选项,硬铝是铝的合金。故正确答案为A项。

70、答案:C本题解析:化学1的内容主题有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71、答案:B本题解析:【知识点】学习策略【解析】画网络关系图属于组织策略,故本题选B。

72、答案:A本题解析:SO2、O2和SO3同时存在,说明反应物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故能证明2SO2+O2?2SO3是可逆反应,A项正确。SO2仍为2mol,说明反应没有进行,不能证明2SO2+O2?2SO3是可逆反应,B项错误。SO2完全转化为SO3,说明反应物已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故不能证明2SO2+O2?2SO3是可逆反应,C项错误。O2仍为1mol,说明反应没有进行,不能证明2SO2+O2?2SO3是可逆反应,D项错误。故本题选A。

73、答案:D本题解析: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包括:①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②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④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⑤要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能;⑥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追求更好的发展。故本题选D。

74、答案:A本题解析:按照水平高低,化学实验兴趣可分成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感知兴趣是指学生通过感知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和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而产生的一种兴趣。操作兴趣是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化学实验所产生的一种兴趣。探究兴趣是指学生通过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而形成的一种兴趣。创造兴趣是指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创造性的科学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兴趣。题干中的学生只喜欢观看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属于感知兴趣。

75、答案:D本题解析:化学实验的构成要素包括实验者、实验手段和实验对象。故正确答案为D项。

76、答案:C本题解析:A.B、C、D四项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用物质A的速率来表示分别为0.5mol·L-1·S-1、0.83mol·L-1·s-1、0.45mol·L-1·s-1、0.6mol·L-1·s-1。因此vc=0.9mol·L-1·s-1表示的反应速率最慢。

77、答案:B本题解析:A.CuCl2溶液滴入到浓氨水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制备胶体,故A错误;B.植物油与NaOH发生水解反应,矿物油的成分为烃类物质与NaOH不反应,反应后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正确;C.先通入氨气,可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反应后析出NaHCO3,操作不合理,故C错误;D.少量氯气只氧化亚铁离子,则该实验不能比较Cl、Br的非金属性,故D错误。

78、答案:B本题解析:甲为单质,若甲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甲为Al,若乙为O2,二者反应生成的丙为氧化铝,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A项正确;若甲为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的单质,则甲为Na,又因为戊为碱,则乙为O2,二者反应生成的丙可能为Na2O2,也可能为Na2O,B项错误;若丙、丁混合产生自烟,且丙为18电子分子,丁为10电子分子,则丙为HCl,丁为NH,,若乙为Cl2,其水溶液中含有HClO,HClO具有漂白作用,C项正确;若甲、丙、戊含有同一种元素,当甲为S,乙为O2,丙为SO2,丁为HClO等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戊为硫酸时,含S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甲<丙<戊,D项正确。

79、答案:A本题解析:A.物质观,该观念强调世界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不同层次的微粒(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化学科学从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化学物质。B.元素观,这一观念主要解决物质宏观组成的问题。C.分类观,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不论是化学物质还是化学变化,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D.科学价值观表现:物质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必须合理使用物质的基础;正视化学品和传统化学过程对于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积极治理污染的同时,努力发展绿色化学。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