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书-机械制造技术_第1页
2013年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书-机械制造技术_第2页
2013年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书-机械制造技术_第3页
2013年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书-机械制造技术_第4页
2013年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书-机械制造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2013年度中等职业教育省级示范专业建设项目申报表学校名称(盖章)专业大类/编号加工制造类/05专业名称/编号机械制造技术/051100主管部门(盖章)填报日期2014-4-1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财政厅制.填写说明一、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二、有关数字、材料和信息的截止时间为2013年10月30日。三、文字描述要说清时间、内容、结果,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叙述简要,不得超出相应部分要求的篇幅。四、填写文字内容的字体为楷体_GB2312,字号为五号,行距为固定值16磅。五、此申报书请使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一式3份连同电子文档一并上报。

一、基本情况学校名称黔西南州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类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学校属性□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学校地址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开发东路2号邮政编码524000学校网址法人代表张菊秀联系电-mailLsq540423@126.com项目负责人王清平联系电-mailLsq540423@126.com学校上级主管部门黔西南州教育局建校时间2011年1月学校层次□国家级重点□省级重点□国家级示范□省级示范取得时间学历教育在校生数类别人数年度非全日制小计合计年均2011年152人120272人1293人431人2012年195人240435人2013年282人304人586人学校占地面积总计:11450M2学校建筑面积总计:19600M2其中:租用11450M2其中:租用19600M2生均占地面积8.86M2生均建筑面积15.16M2印刷图书总量0.26万册印刷图书生均2.01册教学用计算机数150台每百生计算机台数11.6台申报专业名称机械制造技术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62人申报专业编号051100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260人本专业开设时间2011年3月首届毕业生时间2014年6月项目人数分类人数学历情况职称情况研究生本科专科中职其他高级中级初级无专任教师基础课3人33专业课7人034151小计10人064181兼职教师5人55合计15人0114681生师比17:1专业课教师比4:1企业兼职比例2:1双师型人数12双师型比例12:12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校内实训基地名称校外实训基地名称车工实训室广州优尼公司钳工实训室深圳市深南公司焊工实训室湖南长沙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数控实训室厦门汽车配件公司模具实训室重庆润通动力有限公司电力拖动实训室广东珠海南特集团上海丰田公司校内实习实训设备总值175万元生均设备值6730.8元

二、专业基础条件说明申报示范专业的建设、就业和改革成果等有关情况说明。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情况(1200字)(1)校企合作: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产学结合、“订单式”培养、“双证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学校根据本校加工制造重点建设专业大类情况,成立了由教师和现场专家共同组成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专业建设的全过程,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近年来,我校的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形式:一是学校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际锻练。我校先后派出了宋居成、闫开友等2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收到良好效果;二是学生根据专业到企业顶岗实习,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2013年6月至12月,我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学生40多人到深圳深南公司顶岗实习六个月,在工学结合模式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如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实习基地有:广州优尼公司,长沙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深圳深南公司等。(2)我校全面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目前我校具体做法:

1、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配套管理制度、评估标准和激励机制;营造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氛围;2、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3、培养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4、编写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大纲、计划和校本教材;5、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及评价;6、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3)我校坚持产学结合,重点建设专业大类加工制造类,依托深圳深南公司,主动开展应用技术推广和咨询。同时根据我校现有的师资和设备,积极拓展对外业务,对外加工,一来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二来可以培养企业实用型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轨。(4)“订单式”培养。我校与省内外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签订协议,进行订单式培养,如与深圳深南公司、广州优尼、湖南长沙比亚迪、等签订了“订单式”协议。目前,我校订单式培养的学生占在校学生的50%以上。(5)“双证制”。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双证制”和“多证书”培养模式。我校从建校伊始,非常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特别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考核通过本专业工种中级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至少1个,鼓励多考证)。同时,学校免费为学生培训初级电工、钳工、焊工,确保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能够有一个专业初级技能等级证。从2011年建校以来,累计培训初级技能1800多人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情况(800字)1、教师管理机制。(1)2013年,学校进行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和全员聘任制。制定了《学校教师聘任实施办法》,除正、副校长领导岗位由董事会任命外,其余岗位都实行岗位竞聘制,聘方与受聘方都有双向选择的权利。教职员工上岗后,学校依照《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及《学校教学人员岗位工作目标量化考评方案》予以考评,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对工作严重失职者予以严肃处理,甚至调离工作单位。(2)实行了结构工资制,建立并实行了与绩效挂钩的明显向一线倾斜的人事分配制度。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方面,我校严格实行绩效工资制,依据目标考核结果,严格实行“多劳多得、优质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明显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倾斜。2、教师培养培训我校特别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制订了《师资培训工作暂行规定》、《“十一”五师资建设规划》,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1)实施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方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了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培训专业课教师的机制,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专业实践,学校承担“双师型”教师的全部培训费用。(2)2012年制订并实施了教师学历提升方案,学校承担学费的50%以上,学历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教师全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并与所教专业对口。(3)2014年制订并实施了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培训方案,培养对象明确并形成梯队,有专项的培养计划和经费,有相应的奖励政策。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实施名师工程,对名师进行重奖,评优晋级优先考虑。(4)近年来,我校积极向上级和兄弟学校争取专业特长的教师来校任教,到高等院校直接聘用毕业生,到企业聘请行家里手,跨区域引进优秀人才,增强学校有生力量。(5)近年我校积极派专业课教师参加中央财政支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先后派闫开友、宋居成等专业教师参加培训,有效促进了我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3、师德师风(1)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师政治学习制度,定期举办政治学习班,充分利用教师例会与民主生活会及每年的暑假政治学习培训班,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队伍中形成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风气;(2)学校每学年度进行一次“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并在教师节上表彰。(3)认真执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敦促教职员工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我校制定了“一扶两帮”工作方案,要求每个教师确定3-4名学生作为扶帮对象,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多年来,我校没有发生一起教师违法犯罪、体罚学生等事件。专业教学条件建设情况(800字)(1)我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公共课的比例为15%左右,专业课理论课比例15%,专业实践课为70%左右。教务处每年都要对各专业的教学内容按就业岗位需要和职业资格认证要求予以调整,形成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的管理机制,适时调整和完善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同时还制订了各专业学生毕业实践(顶岗实习)方案,形成以评价学生作品、实习报告或毕业设计等为主要形式的毕业实践考核制度。(2)从2012年开始,我校尝试“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着力改革教学管理和教师管理,努力摆脱普通高中的管理模式,着力追求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体制。在教师管理上,我校以教师岗位责任制和工作量制两个基本制度为主体,其他制度为补充,实行量化管理;在管理中,做到四个结合:工作质量考核与工作数量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工作效益相结合。教学管理上,以实现技能目标为核心,严格监控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形成教分管理制度体系,严格执行,规范操作。(3)我校始终坚持规范办学,不搞随意性,按照国家规定,确保教学时间,维持教学计划的权威性。学校始终突出质量管理在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建立了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与工作规范,每学期由教务处下发校历,各教研组给每个教师下达教学任务,形成了程序化的教学常规管理和实习管理。(4)学校设有实训处,专门负责实训教学,实训制度健全,管理到位。目前,学校实训场室15个、工位数928个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同时,学校还成立了教学质量评估委员会,对教学工作进行经常性督导和评价。(5)教研教改工作。我校重视教研教改工作。“一切为了教学,一切服务于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我校的教学要求与目标。专业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情况(800字)一、课程体系:我校构建了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教”——校企合一培养学生。一是“教学团队”合一,即课程教学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承担,学生的考核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评价;二是“教学环境”合一,即校内有企业设置的实训中心,校外企业有本课程的岗位实习基地,教学环境凸显“校中有企、企中有校”的特色;三是“教学项目”合一,即课程教学内容根据企业岗位实际工作项目设置,作为课程教学载体的背景项目来自行业企业。“学”——理实同步实施教学。课程学习情境(模块)和学习子情境(子模块)在实施教学时应理实同步:将课程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融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整合,在子情境学习方面,课程应实施“理论学习——项目实训——企业岗位实习”三步教学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理论学习、项目实训和岗位实习,有效地实现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达到课程的学习情境目标。“做”——实践教学虚实并举。能力培养重在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应虚实并举:课程实践教学通过企业认知实习、单元实训、项目综合实训、沙盘(软件)实训、企业社会调查和企业岗位实习六个方面推进,在进行单元实训和项目综合实训时,根据虚拟项目训练;在进行企业认知实习、沙盘(软件)实训、企业社会调查和企业岗位实习时根据企业实际岗位训练,虚实并举强化课程实践教学。二、专业课程设置: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不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侧重于基本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应用。公共基础课只占15%,专业理论课只占15%(一般都安排在实训车间进行),专业实训课占70%。三、实践环节突出四个特性1、基础实践教学环节的普及性。对于金工实习,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立足专业方面,这样在实际操作中,以车工、钳工、铣工、焊接等工种的操作为基础,紧紧围绕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实施,特别在普通车、铣床与简易数控机床操作上多下功夫。2、基础实训的严格性。专业基础实训学习量大,范围广,学生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对专业的认识。这一环节掌握好,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我们开设AUTOCAD实训、电工电子课程实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等。3、实训的必备性。我们建设了CAD/CAM实验室和数控实训基地,装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和正版CAD/CAM软件以及8台先进的数控机床,利用正版的数控加工系统仿真模拟软件实施教学,之后再到机床上真刀实枪的进行操作。把工厂中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常用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的内容整合成“典型零件的工艺制订”、“数控机床编程”等实训项目,保证学生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学会常规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基本了解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4、实习环节的针对性。毕业实习环节教学,主要针对学生面向社会需求,学生尽管是同一专业,但实际工作中会有不同的选择,因而毕业环节就应该体现这一点,以所学专业为主,结合自己情况完成毕业环节,尽量以普通机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为主,但考虑就业导向,有意拓宽,如在企业中流行的CAD/CAM软件的运用(AutoCAD、CAXA制造工程师等)、现代车间及班组的管理、机电设备的营销、机电设备的设计、开发等,做到真题真做。近三年来学生就业情况与社会评价(800字)到目前为止,我校为国家输送了机械制造专业合格毕业生62人,短期学员(车工、钳工、焊工)1800多人,就业率达100%。他们大多活跃在珠江、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以“敬业精神好、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抢得先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从用人单位不断传来好消息,升职、加薪的喜报频传,极大地鼓舞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毕业生在企业及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配件加工、机械设备装配、特种设备维修、机械冷加工等工作。这些企业对我校人才需求正逐步扩大。未来这些企业的发展趋势非常好,人才需求缺口大,毕业生们在企业经风雨见世面,从中领悟到要做好企业人才努力工作认真钻研。从最基层做起,打好扎实的基础。有10%的同学经过锻炼和企业磨合,走上管理岗位。我校有的毕业生从当初的一线员工做起,现在做到机加车间主任、电器车间主任等职务。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反映普遍良好,基本功扎实,应用能力较强,能够团结协作,富于开拓和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欢迎.本专业毕业生敬业爱岗,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实际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很强的社会竞争力学生整体素质较高,绝大部分同学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在业务方面和专业技术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具体而言,思想积极政治素质高,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创造性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善于钻研,谦虚谨慎,勤学好问,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能将所学知识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业务中起骨干带头作用,生活作风正派,人格健全,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整体观念强,有团队协作精神,爱岗敬业,不仅有许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重用,走上了管理工作岗位,成为公司骨干和佼佼者;还有许多学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我校毕业生在企业中定岗定位准确,不理想化,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锻炼,从而造就出明日的辉煌,得到企业和社会、学生家长的认可。他们在工作中注意技术研究开发及设备的使用,做工耐心、精心、细心、有责任心,诚信、敬业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在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技术环境同时,在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三年来取得的改革成果与获奖情况(800字)学校成立以来,改变了常规的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一、工厂化的教学模式(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均安排在车间内进行)二、亲情化服务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校有在家的感觉,能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三、企业与学校管理零距离的“7S”管理模式;四、军事化的管理模式。获奖情况:2013年5月,参加2013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获奖情况如下:1、机械类和电子信息类分别取得优秀组织奖;2、唐淋、张永红、宋居成、罗彬、闫开友五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3、学生黄照锋获得电子信息与工业控制类(计算机硬件检测与维修)项目二等奖;学生杨丽萍获得电子信息与工业控制类(计算机硬件检测与维修)项目二等奖;学生刘江龙获得电子信息与工业控制类(计算机硬件检测与维修)项目二等奖;学生王万青获得加工制造类(钳工)项目二等奖;学生徐文红获得加工制造类(钳工)项目三等奖;学生肖州获得加工制造类(数控车工)项目三等奖;学生李秀良获得加工制造类(焊工)项目三等奖;学生罗永林获得加工制造类(车工)项目三等奖;学生张仁金获得电子信息与工业控制类(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与调试)项目三等奖。

三、建设目标、思路、举措建设目标和思路(1200字)目标:紧紧围绕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建设机械制造技术专业;通过与大企业(如与普安八大煤矿、矿山机械等)合作,构建“校企联合双主体”、“两轮实践”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一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社会服务“专家型”、教育教学“双师型”教学团队;建成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需要、设备先进、“教学做产”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基地;通过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成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引领黔西南州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争做改革的示范、发展的示范、管理的示范。思路:1.本规划在校长领导下统一部署实施,各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认真落实任务,加强对实施进度的调控和实施过程的跟踪分析,确保规划实施的科学性、有序性和可操作性。2.各专业教研组具体承担专业建设任务,要制定各专业建设的专项方案和实施计划。3.招生办,就业安置办要及时了解和反馈行业、社会人才岗位和人才需求信息,教务处要加强专业建设的归口管理和实施进度检查,要对专业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项研究。4.每年进行一次行业、社会调研,及时了解所属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群的设置、人才规格、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人才需求、专业拓展等信息。由就业安置办牵头,每年进行二次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调查。5.充分听取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企业专家的意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从企业聘请的特聘学科带头人、特聘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6.设立专业建设专项经费,制订并实施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与管理办法,专业建设成果验收和奖励办法等配套政策。主要建设内容和举措及预期成果(1200字)1、课程体系改革实现较大突破(1)形成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相适应;(2)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形成以任务、项目、职业岗位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实行模块式教学;(3)课程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课程构架注重与行业企业对接,实现双证书教育;(4)结合职业岗位新要求,编写有特色的校本教材。2014-2015年:(1)通过市场调研,完成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研究报告;(2)通过与行业合作,邀请现场专家一起对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论证,将企业真实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融入课程,建立以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校企结合、专业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3)开展课程标准研讨,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课程构架注重与与行业企业对接,实现双证书教育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4)启动模块式教学改革,确定试行改革试点;(5)申报5门省级精品课程。2、专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致力于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到2014年,能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开展专业教学;根据专业特点,普及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各专业科学合理设计好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积极推行多媒体教学,开展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2014-2015年:(1)完善现有实习实训场地建设,充实教学器具,为专业教学“教、学、做”合一创造条件;(2)根据专业不同特点,开展模块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主题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与创新;(3)学校至少在两个专业开展主题教学法、模块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实践,并形成体系;(4)改善教学条件,装备多媒体教室,举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积极推行多媒体教学,开展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3、实践教学2014-2015年:(1)各专业修改制订完善的毕业实践方案,形成以学生作品为主、实习报告、毕业设计为辅的毕业实践教学制度;(2)各专业顶岗实习实现专业对口,任务、目标明确,检测标准和措施健全;4、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必须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此,学校在两年(2014-2015)的建设期内,将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核心,引进和培养一批在省市有一定影响,专业技能过硬的专业能手。四、建设保障学校保障措施(含项目及经费投入)(800字)1、组织领导保证为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性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为保证在预期内实现创建目标,成立了项目申报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申报与建设工作。组长:刘世权(校长)副组长:杨显安(副校长)成员:闫开友、王清平、姚安民、唐淋、黄霰、周方荣、宋居成2、制定工作措施(1)、广泛动员,形成共识。(2)、制订工作日程,按期稳步实施。创建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我们精心策划,周密布局,科学安排。在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各个项目均制订了本建设项目的工作日程,排定了工作进度,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规定了每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时限,从而保证创建工作硬件与软件一步步实施与完成。(3)、明确任务、分工负责。创建工作涉及面广,任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