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专练版“新中国时期”区间试题特练_第1页
学生专练版“新中国时期”区间试题特练_第2页
学生专练版“新中国时期”区间试题特练_第3页
学生专练版“新中国时期”区间试题特练_第4页
学生专练版“新中国时期”区间试题特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中国时期”区间试题特练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1949年10月1日,河南郏县的27岁农民曹铁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他在回忆当天的经历时难掩激动的心情感慨道:“那是翻身的日子”。曹铁发出这一感慨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C.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D.抗美援朝取得胜利2.中国曾计划用35年时间恢复生产,将军费从1950年占预算支出的43%减少到1951年占预算支出的30%,以全部预算的70%投入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这是因为(

)A.国家的经济困难 B.新政权受到威胁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国民经济的调整3.下图为1950年《晋察冀日报》出版的漫画《人驴》,描述了一个没有土地的长工是怎样变成“人驴”的:他活了五十八,就给地主拉了四十年的磨,走路总是团团转,头颈向地背高驼,地主们叫他是“人驴”。该漫画旨在(

)A.说明全国农民仍受地主剥削 B.营造一种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C.强调农村土地改革势在必行 D.动员农民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4.如表为建国初期《人民日报》“读者来信”栏目中所报道的部分内容(

)时间内容1951年湖南华容县完成了修堤大事甘肃永登县决心努力增殖牛羊1952年山西富家滩煤矿修理场铁铆组工人提前完成第季生产任务,为国家节约三万多斤小米太原钢铁厂炼钢部工人在大炼钢过程中创造了多项新纪录A.展现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成就 B.反映了群众的建设热情高涨C.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D.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5.1950年,我国开始对越南、朝鲜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揭开了我国对外援助的序幕;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对外援助对象不仅包含了蒙古、古巴等国,还涉及埃及等非洲新兴国家,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社会的发展。这些做法(

)A.适应了新中国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B.说明新中国放弃“一边倒”外交方针C.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D.使新中国的外交环境得到根本改善6.下表是《1949—1956年大事记》(局部),由此可知该时期()时间历史事件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0月25日中国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正式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1954年6月25日周恩来应邀开始访问印度、缅甸1955年4月26日在中国“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下达成协议1956年3月14日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A.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认可C.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两岸往来日渐频繁,民间交往扩大7.1954年6月24日,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长莫洛托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所做的关于日内瓦会议的总结中指出:“……旧内瓦会议明显地证明了这样一种状况;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与,许多国际问题,尤其是事关亚洲局势的问题,根本无法审理”。这体现了(

)A.新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积极作用B.新中国的“一边倒”政策取得重大突破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准则D.新中国“求同存异”方针促进各国合作8.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某城市举行了一场国际会议,该会议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5国总理发起,共有29个国家政府首脑共计340名代表参加,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出席会议。会上周恩来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着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合作。在这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的做法(

)A.妥善消解了与会国错综复杂的矛盾B.顺利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和平问题C.有效扩大不结盟运动的国际影响力D.成功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9.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工农业产品发展情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建设取得突出成果 B.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C.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和发展 D.贯彻了科学合理的经济指导思想10.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设想在全国范围内,要在相当长一个时间内对资本主义经济采取利用和限制的政策,逐步把它纳入国家的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轨道。此后开展了(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11.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回忆:“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村里所有人都说:你去了只管选毛主席!当时最大的任务是实现父老乡亲们的殷切嘱托:一定要把毛主席选上!”申纪兰的这段经历,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A.政治协商制度具有优越性 B.人大制度的人民民主原则C.人大制度的社会主义原则 D.女性社会地位的普遍提高12.如表所示是1960年、1965年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单位:%)。表中的变化直接得益于(

)年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21.826.152.1196537.332.330.1A.“二五”计划期间的科技创新 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C.中共中央对苏联模式的否定 D.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13.1962年,经过关停并转,我国企业数减少了38%,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4300多万。在农村地区开展了退赔工作,为在“共产风”中被拆毁住房的移民解决住房,划拨土地,退赔集体和个人财产。这些做法是(

)A.对八字方针的具体贯彻 B.为了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C.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纠正反右派斗争中的失误14.《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中指出:1958—1960年,中国“大干快上、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虽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破坏,但也表达了几百万人的热情。材料所述的是(

)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15.下列表格数据最能说明的是()A.农村生产力得到了大大的解放B.农村生产关系得以重大调整C.新民主主义经济取得较大成就D.新中国成立清除了发展障碍16.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根据中国各地区战略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一、二、三线,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三线建设的背景是(

)A.中苏关系已恶化 B.巴以冲突的加剧C.中美关系正常化 D.日内瓦会议召开17.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的“两弹”元勋。他隐姓埋名工作28年,呕心沥血,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邓稼先作出重大贡献的主观条件是(

)A.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B.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C.为国献身的爱国精神 D.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18.新华社评论某历史事件:“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绝非偶然,这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一大批亚非国家敢于仗义执言,不畏强权,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这股正气就是世界走向进步的反映。”新华社评论的事件使中国(

)A.成为世界进步力量的代表 B.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会C.外交政策开始走向了成熟 D.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从1972年到1978年12月中旬,《人民日报》中涉及美国的报道共有590多条。其中,“美帝国主义”出现的频率大大降低,与美国相关的讽刺漫画也彻底消失,对美国国内人民生活、科学技术的报道开始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两极格局的结束 B.多极化趋势的出现C.中美关系的改善 D.媒体关注点的转移20.如表所示是19721980年中美贸易的基本情况,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中美贸易(

)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197260321975304156198037551059A.加快了中美制度和观念交流 B.增强了美国的经济优势及霸权C.拓宽了世界和平与发展前景 D.严重逆差损害了中国经济利益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2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开始,黄河水灾日益严重。公元前132年,黄河在狐子决口,武帝派汲黯(人名)和郑当时(人名)主持堵口工程,但随堵随决。当时外威田蚡(人名)任丞相,因怕治河影响其封邑收成,故劝武帝:“江河的决口都是天意。”受其影响,武帝不再堵口。公元前109年,正好天旱,黄河水浅,武帝终下决心堵口。汲仁(人名)和郭昌(人名)率领数万兵士投入工程,武帝亲临现场。经过一番努力,决口终于堵住,黄河恢复了故道,分两股入海。——据葛剑雄《汉代对黄河的治理》材料二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仓促建立的治黄体制,是一种双重管隶、三方关联的架构。在形式上,黄河水利委员会接受第一战区司令部与行政院经济部的双重指挥,以体现战时河政与军政的协调与配合。实际结果则是,治黄责任主体不明,军权、财权、事权各自分离,相互掣肘,黄泛区治黄工程寸步难行,最后还牺牲了河防与民生。——据张岩《战时国民政府治黄体制的运行及其困境——以黄泛区治黄工程为中心》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把黄河治理当作事关安民兴邦的大事予以高度重视。1950年1月,中央决定把黄河水利委员会改为流域性机构,统筹全河水利事业。同时,中央政府对黄河的投资不断加大,以1951年为例,仅工程费一项就比国民党统治时最好的年份还高五十七倍。在水利部和黄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群众劳动的热情高涨,成效很大。——据郭书林、王瑞芳《从治标到治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黄河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汉武帝时期黄河治理的因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黄泛区治理的弊端。(7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黄河治理的成功经验。(7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开始调整产业结构,遵循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适当安排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事业的原则,编制了“一五”计划,从而确保了在保障农业、轻重工业都有大幅发展的情况下,改变了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的局面。“从全国社会总产值的构成来看,1957年总产值达到1606亿元,比1952年增长70.9%。其中,农业产值537亿元,增长了24.8%,所占比重下降为33.4%;工业产值704亿元,增长1倍多,所占比重上升到43.8%。”——摘编自林捷燕、杨近平《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工业强国梦探讨》材料二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精神的直接结果,就是1992—1993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高质量增长。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农业增长3.7%,工业增长2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