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春中江县教学质量监测(一)八年级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1-25题中的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相应位置。监测结束后,只交答题卡。2.本试卷满分150分。监测时间为120分钟。一、语言知识运用(选择题3分,第6题5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行辈(háng)褶皱(zhě)怅惘(chàng)戛然而止(gá)B.斡旋(wò)怠慢(dài)冗杂(rǒng)怒不可遏(è)C.蛮横(hèng)羁绊(jī)家眷(quàn)辗转反侧(zhǎn)D.糜子(mí)追溯(sù)亢奋(kàng)悄怆幽邃(qiāo)【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戛(gá)——jiá;C.眷(quàn)——juàn;D.糜(mí)——méi,悄(qiāo)——qiǎo;故选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思慕严峻叹为观止大彻大悟 B.渺远磅礴蒹葭凄凄米酒油馍C.偏辟撺掇挑拔离间蒙络摇缀 D.蓦然脑畔窈窕淑女骄首昂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B.蒹葭凄凄——蒹葭萋萋;C.挑拔离间——挑拨离间;D.骄首昂视——矫首昂视;故选A。3.给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种病毒能够使人生病,通常是轻微(或中度)上呼吸道疾病,类似于普通感冒。②冠状病毒是一大类常见于动物的病毒,它可以在人类与动物的接触中传播。③冠状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呢?④这种病毒也可以通过接触被感染者触摸过的东西,然后触摸你的嘴、鼻子或眼睛来传播。⑤当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病毒传播时,通常发生在有人接触到感染者的分泌物时。⑥根据病毒的毒力,咳嗽、打喷嚏或握手都可能导致病毒传播。A.②①③⑤⑥④ B.④②③①⑤⑥ C.②①⑤⑥③④ D.②①③⑤④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②句引出说明对象“冠状病毒”,为首句。①句中的“这种病毒”指的是②句中的“冠状病毒”,为第二句。③句用问句的形式提出说明内容“冠状病毒是如何传播的”,为第三句。⑤句介绍传播途径之一为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为第四句。⑥句中的上接解分泌物的几种情况,为第五句。根据④句中的“也可以”可知,这是末句。故选A。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分享会上,小鹏告诉大家,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写的。(把“写的”删去。)B.《三体》改编的电视剧里,连配角都演得栩栩如生,我不禁更加期待《黑暗森林》的电视剧版。(把“栩栩如生”改成“活灵活现”。)C.我喜欢《平凡的世界》,是因为书中孙少平等平凡人在无法忍受的苦难中始终保持着精神的高贵的原因。(把“的原因”放到“《平凡的世界》”后面。)D.书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须全都细读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读法。(把“有只须大体涉猎者”放到“有须全都细读者”前面。)【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C.句式杂糅,把“原因”删去。故选C。5.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富有浓郁的陕北风情;每两句一节,节内押韵,形式自由,并使用大量叠词来表现陕北民歌口语化的特点。B.《安塞腰鼓》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贺敬之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揭示了高原后生的精神、胸襟、激情,抒发了对高原后生和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C.中国戏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中年以上男子为“老生”,老年女子为“老旦”,扮演滑稽人物的为“丑”。D.“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它不仅是中国人喜庆的象征,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B.《安塞腰鼓》的作者是刘成章,不是贺敬之;故选B。6.《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执行。劳动将从综合实践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为此,学校要多措并举,春风化雨,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在青少年心中。(1)学校准备在校内开展“关于劳动课程内容设置”的调研。如果你作为学生代表,请你推荐两项具体的劳动课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林的妈妈担心劳动课影响小林的学习成绩,想让他在劳动课时向老师请假。如果你是小林,将怎样劝说妈妈?【答案】(1)①.垦农业实验田、②.包饺子、剪纸、泥塑、刺绣等。(2)妈妈,上劳动课是不会影响我学习的,学校开设劳动课,既可以帮助我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我的劳动兴趣,提升劳动技能,又可以让我体会到劳动的快乐,缓解我的学习压力。请您允许我上劳动课,好吗?【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课程内容设计。“两项具体的劳动课程内容”即可。示例:种小麦、栽黄瓜、绣十字绣、做家务等。【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劝说语。劝说语要语言得体,符合“身份”“场合”“情景”“情感”等方面的要求。针对“小林的妈妈担心劳动课影响小林的学习成绩,想让他在劳动课时向老师请假”的现状,你的劝说要说服妈妈接受劳动课,让她理解劳动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注意要有称呼,语气诚恳,有感染力。示例:妈妈,最好的教育是劳动教育。在劳动课上,我们可以把自己文化课上所学转化为实践劳动,会更加深我们对文化学习的认识和理解。劳动课不仅不会耽误我的学习,反而会缓解我的学习压力,促进我的学习成绩进步的。劳动课请您别让我请假了,好吗?二、现代文阅读(共34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材料一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的跃迁,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推动力。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是包容了全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意味着生产力水平的跃迁。传统生产力推动的经济增长是依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大量投入的水平型扩张,不仅严重依赖要素投入,而且生产力发展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都较为缓慢。新质生产力驱动的产业发展降低了自然资源和能源投入,使经济增长摆脱了要素驱动的数量型扩张模式。而且与传统生产力的发展依靠渐进型的增量式创新不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源自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对原有技术路线的根本性颠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批颠覆性技术群。(摘自人民论坛网,有删减)材料二步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型技术蓬勃兴起,万物互通智能智造,人类生产生活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阶段。比如时下流行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它们有可能颠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技术形式的新质生产力,会带来不同于以往的发展变迁。生产力迭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生引擎。抓住生产力转型升级的契机,就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摘自《北京日报》,有删减)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得到高度重视,广大青年人才被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和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全力托举他们在科技创新创造活动中挑大梁、当主角。一方面表现在我国青年科技人才规模快速增长,2012年至2021年期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量由416.7万人增长到858.1万人,增加441.4万人,年均增长7.67%。同期,自然科学领域博士毕业生总人数超过45万人,年均增长率4.73%。另一方面,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实施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80%以上。北斗导航、探月探火等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的许多项目团队平均年龄都在30多岁。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新兴产业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可以看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青年科技人才是重要依托。(摘自光明网,有删减)7.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的跃迁,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推动力。B.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技术形式的新质生产力,会颠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不同于以往的发展变迁。C.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得到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规模快速增长,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实施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D.新质生产力是包容了全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意味着生产力的转型升级。8.请选出下列对三则材料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材料一中加点字“严重”表程度,写出传统生产力对要素投入的依赖程度之深,从而突出新质生产力使经济增长摆脱了要素驱动的模式。B.材料二中的句子“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C.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D.由材料可知,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转型变革的必然趋势,青年科技人才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依托。9.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请联系文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青年学子应如何承担时代的使命。【答案】7.B8.C9.①我们要积极关注国家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承担使命;②注重实践,树立创新意识;③志存高远,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B.有误,由材料二第二段“比如时下流行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它们有可能颠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技术形式的新质生产力,会带来不同于以往的发展变迁”可知,选项“会颠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误。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C.有误,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主要说明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得到高度重视,广大青年人才被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和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全力托举他们在科技创新创造活动中挑大梁、当主角”;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结合材料一第一段中“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的跃迁,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推动力”可知,我们要积极关注国家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承担使命;结合材料二第二段中“生产力迭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生引擎。抓住生产力转型升级的契机,就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可知,志存高远,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结合材料三中“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得到高度重视,广大青年人才被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和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全力托举他们在科技创新创造活动中挑大梁、当主角”可知,注重实践,树立创新意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阅读《社戏》选段,完成下面小题。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④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⑤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⑥“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⑦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10.节选文字第②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A.味觉视觉听觉视觉 B.嗅觉视觉听觉视觉C.嗅觉听觉视觉听觉 D.味觉听觉视觉听觉11.阅读第①~③段,填写“我”心情的变化过程。第①段______→第②段______→第③段陶醉12.从文中选一个你印象深刻的孩子,概括其主要性格,并举一事例来说明。13.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语句。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答案】10.B11.①.轻松、愉快,②.急切。(意近即可)12.示例一:阿发:淳朴热情、憨厚无私。事例:他比较了自家和六一公公家的豆子后,说“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示例二:双喜:聪明伶俐、考虑周到。事例:摘豆过程中,提醒大家不能在阿发地里摘太多,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1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乘坐一艘白色的船在碧波里起伏的情景,写得饶有情趣,既写出了船行之快,也表现了孩子们欢快的心情。【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描写角度。根据“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可得:嗅觉。根据“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可得:视觉。根据“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可得:听觉。根据“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可得:视觉。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一空,第①段“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概括可得:轻松。第二空:第②段“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可知,“我”感觉船行进得太慢,表现出对到达目的地的急切心情,由此可以概括:第②段“我”的心情变化过程是“急切”。【12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题干要求从选文中选择一个印象深刻的孩子,并概括其主要性格,再举一事例来说明这种性格。这意味着需要仔细阅读选文,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然后选择其中一个孩子进行深入分析。在解答时,需要准确地概括出孩子的性格特点,并且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进行说明,使答案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示例一:阿发:慷慨大方,无私。事例:在摘取罗汉豆时,阿发不仅大方地建议偷自家的豆子,因为他家的豆子更大,而且还主动提出让大家摘取,展现了他的无私和慷慨。示例二:双喜:聪明机智,考虑周全。事例:在偷豆的过程中,双喜不仅提醒大家不要摘太多,以免阿发的母亲发现后生气,还提醒大家要快速行动,避免被发现。他的这些提醒展现了他的聪明和周全考虑。【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语句“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航船比作大白鱼,载着孩子们在浪花中穿梭。这个比喻不仅富有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而且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船行速度之快,同时也传递出孩子们欢快、兴奋的心情。在这个比喻中,“大白鱼”的形象与江南水乡常见的鱼类相呼应,增加了地域文化的色彩。同时,“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则通过动作描写,将航船在浪花中穿梭的场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仿佛让读者也能亲身感受到那份刺激与欢乐。因此,这句画线语句通过巧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既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风貌,又传达了孩子们内心的喜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阅读《安塞腰鼓》选段,完成下面小题。①看!——②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④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⑤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⑥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⑦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⑧好一个安塞腰鼓!⑨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⑩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⑪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⑫好一个安塞腰鼓!⑬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⑭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⑮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⑯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⑰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14.下列对选文的语言风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浪漫飘逸,灵动奔放 B.气势恢宏,节奏明快C.铿锵短句,激情澎湃 D.善用修辞,生动形象15.选文第②段第一句中“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三个词语可以调换顺序吗?请说说你的理由。16.选文第⑨⑩段中,作者写腰鼓的响声,为什么要写“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和“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17.“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请从结构和情感方面指出它的作用。【答案】14.A15.不可以调换顺序。因为“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三个词语从语法上来看是并列关系,但从情感表达上来看,一个比一个强烈,因此不能调换顺序。16.这是用环境和观众的感受来烘托鼓声,使鼓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更能表现腰鼓的震撼力。(意思相近即可)17.“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四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这句中的“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风格。结合第①段“看!——”和文中反复出现的“好一个安塞腰鼓!”及全文段落可以看出,文章句子简短,一个字,两个字就是一个句子;一句话,两句话就是一个自然段;结合段“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第⑤段“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和第⑥段“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等可以看出,文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排比无处不在;因此全文语言简洁有力,铿锵激越,与安塞腰鼓盛壮的气势相得益彰。BCD符合,不能体现选项A“浪漫飘逸,灵动奔放”的风格。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能否调换顺序。“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是三个并列短语,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从情感表达的角度上分析,情感逐渐强烈,程度越来越深,所以不能调换顺序。【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山崖”指环境,“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是观众的感受,这里是运用环境和观众的感受来烘托鼓声,属于侧面描写。山崖与观众的心都变成了鼓面,突出腰鼓气势的豪迈以及惊人的震撼力。【17题详解】本题考查线索的作用。“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从结构上看,贯穿全文,是文章的抒情线索;从内容上看,它反复出现,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使文章内容逐步具体化,使文章内涵逐渐加深,起强调作用,“好一个”突出强调了作者的赞叹之情。三、古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③深碧,潆回④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⑤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⑥浣花居在焉耳……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⑦。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⑧,磬折⑨喧溢,迫暮促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节选自钟惺《浣花溪记》,有删改)【注】①玦(jué):似环而有缺口的玉佩。②琅玕:似珠玉的美石。③窈然:幽深的样子。④溁(yíng)回:水流回旋的样子。⑤委:江河下游。这里是流聚的意思。⑥少陵:指杜甫,他在诗中自称“少陵野老”。⑦霁(jì):天放晴。⑧冠盖稠浊:冠盖,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稠浊,指繁多而混乱。⑨磬折:弯腰如磬之形。形容十分恭敬。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阡陌交通______(2)无论魏晋______(3)迫暮促归______(4)是日清晨______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B.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C.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D.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出城欲雨,顷之霁。21.【甲】【乙】语段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语段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8.①.交错相通;②.不要说,更不必说;③.逼近,靠近;④.这19.C20.(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2)出城时像要下雨,过了一会儿转晴了。21.语段甲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景色优美、没有剥削压迫、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和平社会的向往。语段乙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独往浣花溪游玩一事,表达了对浣花溪的喜爱,嘲讽了那些朝中使臣附庸风雅、热衷应酬的丑态。【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交通:交错相通。(2)句意: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3)句意: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迫:逼近,靠近。(4)句意:这一天早上。是:这。【1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句意: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出成都南门”是总写,“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分别写两个方向。故断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1)率,率领;妻子,指妻子、儿女;邑人,同县的人;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2)雨,下雨;顷之,一会儿;霁,天晴。【21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甲文中,作者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乙文中,记叙了作者独自出城到杜甫旧迹浣花溪游玩一事,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杜甫的仰慕之情。自己的独游与“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形成对比,表达了对附庸风雅、热衷交际应酬的达官显贵的嘲讽和鄙视之意。【点睛】参考译文:【甲】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乙】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可是必得到草堂,才能称得上“浣花溪”这一专名,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那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像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像石馨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一天早上,我偶然间独自前往。(二)古诗赏析。(6分)夜泊旅望白居易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塘。【注释】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22.下列诗句与本诗颔联写作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23.本文题目写望,实则写愁,联系全诗,说说诗人“愁”的原因有哪些?【答案】22.D23.作者愁:通过“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体现离井思乡之愁;颈联和尾联体现了前路遥遥之愁以及前途难料之愁。【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手法辨析。本诗颔联“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月明星疏的夜晚,船上的帆白茫茫一片,整个船上都是秋霜。“沙明”与“帆白”“浦月”与“船霜”词性相同,词义相关,对仗工整,符合对偶修辞的特点,并构建出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帆白满船霜”一句运用比喻,将皎洁的月光比作白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寒冷的秋夜中诗人的凄凉和忧愁。故颔联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手法;A.句意为: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运用了对偶和夸张;B.句意为: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运用对偶、对比和夸张的手法;C.句意为: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没有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D.句意为: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D。【23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层层展开,既有久离家乡的思乡之愁,原本是去杭州赴任,半夜不睡觉忧愁什么呢。诗人不说,但“望乡”还是让人知道,不管这“愁”是由什么组成的,还有其他什么样的不痛快,最起码此时的忧愁里面有乡愁的成分;又有路途遥远的漂泊之愁,“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塘”在这烟波笼罩中已经过了三十个夜晚,还没有到达杭州。“三十宿”交代旅途时间之长,“犹未到”则说明路途之遥远;还有前途未卜的忧虑之情,“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塘”这两句看似是在叙事,写路途的遥远,实质上此时我们也可以揣测,这两句隐含着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到杭州的仕途究竟如何,诗人心中没谱,有些难以平静。(三)(7分)24.古诗文默写(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_____。《诗经·关雎》(2)气蒸云梦泽,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佁然不动,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4)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劝慰友人不要为儿女之情所牵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诗经·蒹葭》【答案】①.寤寐求之②.波撼岳阳城③.俶尔远逝④.海内存知己⑤.无为在歧路⑥.儿女共沾巾⑦.在水一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寤、寐、撼、俶、歧。四、名著阅读(7分)25.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1)下面关于这部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这段通俗浅显的文字,出自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经典常谈》。这是一部研究传统典籍的作品。B.这段话是全书的第四篇,梳理的是关于《尚书》的内容。C.这部作品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D.这部作品共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等在内的多部经典作品,我们在阅读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2)轻轻地翻开《史记》,蕴藏的是厚重的历史;静静地吟诵《诗经》,饱含的是真挚的情感。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正气。”请结合你阅读这部作品的体验,谈谈你的收获。(不少于50字)【答案】(1)B(2)示例:我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了解了我国古代《诗经》《楚辞》以及诗歌的发展脉络,获益匪浅。阅读《经典常读》,我们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整体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B.有误。这段话是全书的第四篇,梳理的是关于《诗经》的内容;故选B。【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阅读感悟。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个专题。示例:古代典籍中记载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轨迹,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走近千年文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现实。比如读了《经典常谈》中《文》第十三,既能知晓中国文章从上古“卜辞”到清代“桐城派”的发展脉络,还能懂得各类文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同时,能够在阅读中掌握“解”“传”“注”“传奇”等大量的文学常识。我们阅读经典,不仅能学习到很多文化知识,而且和经典的关系更加紧密了,对古诗文和其他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必然得到提升。五、作文(60分)片段作文26.就本期学过的《核舟记》这篇课文,写一篇读后感。要求:①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②尽量少引述,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尽可能写得自由灵动些。③150字左右。【答案】示例:读完《核舟记》,我深感古人技艺之精湛,匠心之独运。作者以微雕核舟为媒介,展现了舟上人物的生动细节和精巧布局,令人叹为观止。我被古人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所打动,这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体会到,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我们都应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更多美好的事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小作文。审题立意:首先,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核舟记》这篇课文,理解其主要内容和主题。课文通过描述核舟的精巧制作和生动细节,展现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和丰富想象力。在审题时,我们需要从众多感触点中选择一个最深的点作为立意,例如可以选取“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或“微雕艺术的魅力”等角度。确定立意后,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表达对这一点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构思选材:在构思时,我们可以先回想课文中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细节,如核舟的精巧布局、人物的神态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然后,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想象自己置身于古代工匠的创作场景中,感受他们的专注与匠心。在选材上,我们要注意选取能够突出立意、支撑观点的材料,同时注重材料的生动性和具体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示例:读《核舟记》后,我惊叹于古人之匠心独运与精湛技艺。微雕核舟,于方寸之间展现大千世界,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令人叹为观止。我深深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执着,他们用智慧与双手,创造出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这篇文章不仅让我领略到古代工艺之美,更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它让我明白,无论技艺大小,只要我们用心去做,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世界。大作文(50分)27.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东篱南山,令陶渊明陶醉;西湖美景,令白居易陶醉;昆虫世界,令法布尔陶醉;昆明的雨,令汪曾祺陶醉……无论是自然美景,还是人间风物,抑或一番动人场景,甚至一颦一笑、一枝一叶,只要用欣赏的眼光,用热情的心态,以热爱的情怀,挖掘出属于你的情思,你也一定会流连、陶醉。(1)请以“__________令我陶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2)请认真阅读材料,任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班级等。【答案】例文一:真诚令我陶醉在这个充满谎言的世界里,若能有一点点的真诚、朴实,是多么美妙。站在窗前,眺望远方,从东方升起的太阳带着我的希望,这美丽的日出,并不能改变这虚伪的世界,可一阵温柔的秋风拂过我的耳边,让我的内心变得平静。秋风啊,你就像是我的奶奶,让我感受到这世界的美好,你让我知道了真诚是什么。真诚不是一次次的皮笑肉不笑;真诚也不是过年时丰厚的礼品;真诚更不是生日时一句无心祝福。真诚是朴实的微笑;真诚是满心的情谊;真诚是你的行为。奶奶,是您让我知道了真诚是什么,朴实又是什么。那次,您开始了跟我们一起的生活。您不适应这个陌生的环境,在这里,您没有朋友;在家中,您有顾忌;您早晨起床就是帮我们洗衣服,做饭。您总是抱怨这里没有老家好,说这儿都不能干活,但您想和我们在一起,想和家人在一起。周末,哥哥会带您去菜场,妈妈会带您去公园玩,回来后问您好玩吗?您总是笑得眼睛都没了,说:“好玩好玩。”您就像是一个获得糖果的小孩,高兴极了。早晨起床,看见您在厨房忙碌,您看到我,拿着粥出来,笑着说:“欣欣,喝点粥吧,刚刚熬的。”看一眼时间,六点三十分,看着您疲惫的双眼,问:“奶奶,您几点起床的?”你总是微笑着,说:“不早不早,五点。”我说:“怎么起这么早,您下次就睡觉吧,妈妈会弄的。”您摆手说:“没事没事,让你妈多睡一会儿,她也累的,我在老家也这个时间起床,习惯了。好了,你先把粥喝了。”暑假,您生病了,您舍不得花钱,自己不舒服都不跟我们说,实在扛不住了,才跟爸爸妈妈讲。医生说您脑中有一个肿瘤,良性的,但要动手术,要是压迫神经就会失明。这时您还惦记着钱,您一直问爸爸妈妈:“手术费贵不贵?贵的话,咱就不做了,我没事的。”这并不是您的吝啬,而是您不想让我们为了您花钱。爸爸妈妈责怪您说:“钱的事不用你担心,你就安心养病吧,你要是平时少吃点儿剩菜,就不用受这个苦了,跟你说不要吃,你还非要吃下去,现在好了吧。”奶奶终于出院了,待在家中还没休息几天就开始抢着帮妈妈干活,妈妈说:“你去歇着吧,刚刚出院就多休息,这里我来好了。”您把妈妈拉到一旁说:“我来吧,我闲着也是闲着。”奶奶就像是秋日的微风,调皮,真诚,朴实,让人陶醉。例文二:发现美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艳羡,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有一种美,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有一种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活带来温馨,这是我们所称颂的和谐之美,它无时无刻不与我们同在。正如罗丹所说: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