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试论托勒密的天文学说是不是科学?”这样的考题在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不止一次出现过。面对这道考题,大部分考生都答错了。这就表明,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都未能正确认识:怎样的学说具有被当做科学的资格?首先请注意,从宇面上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道论述题,而不是简单的“是”或“否”的选择题。正像有些评论者正确地指出的那样,题中的“正确”“科学”“托勒密天文学说”等概念,都可以有不同的界定,而该题要考查的方面之一,就是考生能否注意到概念的界定问题。他们可以自行给出不同的界定,由此展开自己的见解。为什么托勒密的《至大论》这样的伟大著作,会被认为不是科学?许多考生陈述的重要理由是托勒密天文学说中的内容是“不正确的”——我们知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然而,如果我们同意这个理由,将托勒密天文学说逐出科学的殿堂,那么这个理由同样会使哥白尼、开普勒甚至牛顿都被逐出科学的殿堂!因为我们今天还知道:太阳同样不是宇宙的中心,行星的轨道也不是精确的椭圆,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空”也是不存在的……难道你敢认为哥白尼日心说和牛顿力学也不是科学吗?“不正确的”结论也可以是科学?是的,真的是这样!因为科学是一个不断进步的阶梯,今天“正确的”结论,随时都可能成为“不正确的”。我们判断一种学说是不是科学,不是依据它的结论在今天正确与否,而是依据它所用的方法、它所遵循的程序。西方天文学发展的根本思路是:在已有的实测资料基础上,以数学方法构造模型,再用演绎方法从模型中预言新的天象;如预言的天象被新的观测证实,就表明模型成功,否则就修改模型。在现代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兴起之前,模型都是几何模型——从这个意义上说,托勒密、哥白尼、第谷乃至创立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开普勒,都无不同。后来则主要是物理模型,但总的思路仍无不同,直至今日还是如此。这个思路,就是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当代著名天文学家当容对此说得非常透彻:“自古希腊的希巴恰斯以来两千多年,天文学的方法并没有什么改变。”如果考虑到上述思路正是确立于古希腊,并且正是托勒密的《至大论》第一次完整、全面、成功地展示了这种思路的结构和应用,那么,托勒密天文学说的“科学资格”不仅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它在科学史上的地位绝对应该在哥白尼之上——因为事实上哥白尼和历史上许许多多天文学家一样,都是吮吸着托勒密《至大论》的乳汁长大的。(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材料二:“常规科学”是指牢固地建基于一个或多个过去的科学成就的研究,某个科学共同体在一段时间里承认,这些成就为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今天,这些成就被初级或高级教科书详述,尽管很少保留其原初形式。在此之前,许多著名的科学经典著作扮演着类似的角色,都曾在一段时间里为后续的几代研究者暗中界定了某个研究领域的合理问题和方法。它们之所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是因为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它们的成就足够空前,因此能够吸引一批坚定的追随者远离科学活动的竞争模式;这些成就又足够开放,有各种问题留待重新界定的研究者群体去解决。凡是具有这两个特征的成就,我此后便称之为“范式”。我选择这个词是想表明,在科学革命历程中,一些公认的实际科学实践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为特定的融贯的科学研究传统提供了模型。这些传统就是历史学家所谓的“托勒密天文学”或“哥白尼天文学”、“亚里士多德力学”或“牛顿力学”、“微粒光学”或“波动光学”,等等。研究者要想成为他所要加入的特定科学共同体的成员,主要是通过对范式(比上面名称专门得多的范式)进行研究。他所要加入的共同体,其成员都是通过相同的明确范例来学习其领域的基础,所以他随后的做法将很少在基本原则上引起争议。以共同的范式为研究基础的人,都信守相同的规则和标准来从事科学。那种信守和由此产生的明显共识乃是常规科学的先决条件,也就是某个特定研究传统创生和延续的先决条件。而一种范式向新的范式发生转变,新的范式取代旧的范式,就是科学革命。我们可以从物理学的相关发展来观照科学革命中范式学说的表现。今天的物理教科书告诉学生,光是光子,是同时表现出波动特性和粒子特性的量子力学实体。然而,在普朗克、爱因斯坦和20世纪初的其他人提出它之前,物理教科书说光是横波,这种观念植根于一个范式,该范式最终源于19世纪初杨、菲涅尔的光学著作。波动说也并非第一个被几乎所有光学研究者所接受的理论。18世纪的光学范式来自牛顿的《光学》,它说光是物质微粒。物理光学范式的这些转变就是科学革命,一种范式经由革命向另一种范式的接连转变便是成熟科学通常的发展模式。(摘编自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张卜天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判断某种学说是否具有被当做科学的资格,在江晓原看来,相关概念的清晰准确的界定是一个重要因素。B.《至大论》第一次完整、全面、成功地展示了天文学发展根本思路的结构和应用,科学史上被奉为圭臬。C.
库恩使用“范式”一词想表明,一些公认的实际科学实践范例为特定的融贯的科学研究传统提供了模型。D.光是量子力学实体,具有波粒二象性,是现在物理教科书的内容,这是经过多次科学革命后得出的结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使用问句引出对中心观点的相关思考,有效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启发性。B.西方天文学发展的根本思路注重模型建构和演绎证实,且至今没有什么根本的改变。C.科学共同体成员对相同的规则和标准的信守,使得他们的科学研究不会鼓励新发现。D.“光是横波”的观念可溯源至杨、菲涅尔的光学著作,该观念现在看来具有局限性。3.下列选项中的科学成就,其特征最符合材料二中“范式”的一项是()A.
光压,17世纪由牛顿预测,19世纪末麦克斯韦用电磁场理论证明其存在,20世纪初列别捷夫第一次从实验中发现它。B.
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和德谟克利特都希望把握宇宙的本质,但对“原点”,即万物的原始元素,存在分歧。C.
自然选择不会导致巨大的突变,只能按照短小而缓慢的步骤进行,因此“自然界中没有飞跃”符合自然选择学说。D.
经过多次新发现不断修正旧认知后,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投票决定,不再将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4.材料一第三、四段是如何使用归谬法进行反驳的?5.你认为科学家应该怎样认识科学并推动其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B
2.C
3.A4.①先指出许多考生的逻辑:托勒密天文学说不是科学,原因是内容不正确。②假定上述逻辑正确,并使用哥白尼、开普勒、牛顿等学说中同样存在内容不正确进行类比推理,得出哥白尼日心说和牛顿力学“不是科学”的荒谬结论,驳斥原观点。
5.①要准确判断学说的科学性,更要研究学说所用的方法、所遵循的程序。②充分理解所研究领域的发展“范式”,并积极推动其“范式”的发展转变和科学革命。【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展示了天文学发展根本思路的结构和应用”错误,原文是“西方天文学”,此处扩大范围。“科学史上被奉为圭臬”错误,原文为“如果……而且它在科学史上的地位绝对应该在哥白尼之上”,原文是假设关系,不是陈述事实。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不会鼓励新发现”错误,原文相关内容为“随后的做法将很少在基本原则上引起争议”“以共同的范式为研究基础的人,都信守相同的规则和标准来从事科学。那种信守和由此产生的明显共识乃是常规科学的先决条件,也就是某个特定研究传统创生和延续的先决条件”“而一种范式向新的范式发生转变,新的范式取代旧的范式,就是科学革命”,遵守范式也会有创生特定研究传统,也会有科学革命,可见选项内容曲解文意。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材料二范式特点是:它们的成就足够空前,因此能够吸引一批坚定的追随者远离科学活动的竞争模式;这些成就又足够开放,有各种问题留待重新界定的研究者群体去解决。A.光压,17世纪预测,19世纪末证明其存在,20世纪初发现可见其成就空前;后人的不断跟进和研究可见其开放。符合材料二中“范式”特征。B.只是相关科学观点不一致,既没表明成就也无开放性。C.只具有空前成就,没有开放性。D.已经否定了的观点,范式的两个特征都不具备。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归谬法: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①“许多考生陈述的重要理由是托勒密天文学说中的内容是‘不正确的’——我们知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先指出许多考生的逻辑:托勒密天文学说不是科学,原因是内容不正确。②“如果我们同意这个理由,将托勒密天文学说逐出科学的殿堂,那么这个理由同样会使哥白尼、开普勒甚至牛顿都被逐出科学的殿堂!”“难道你敢认为哥白尼日心说和牛顿力学也不是科学吗”,假定上述逻辑正确,并使用哥白尼、开普勒、牛顿等学说中同样存在内容不正确进行类比推理,得出哥白尼日心说和牛顿力学“不是科学”的荒谬结论,驳斥原观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①结合“我们判断一种学说是不是科学,不是依据它的结论在今天正确与否,而是依据它所用的方法、它所遵循的程序”可知,要准确判断学说的科学性,更要研究学说所用的方法、所遵循的程序。②结合“研究者要想成为他所要加入的特定科学共同体的成员,主要是通过对范式(比上面名称专门得多的范式)进行研究”“那种信守和由此产生的明显共识乃是常规科学的先决条件,也就是某个特定研究传统创生和延续的先决条件。而一种范式向新的范式发生转变,新的范式取代旧的范式,就是科学革命”可知,充分理解所研究领域的发展“范式”,并积极推动其“范式”的发展转变和科学革命。(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橘子园的人和事沈从文“洞庭多橘柚”,橘柚生产地方,尤以辰河中部最多最好。树不甚高,终年绿叶浓翠。仲夏开花,花白而小,香馥醉人。九月降霜后,缀系在枝头间果实,被严霜侵染,丹朱明黄,耀人眼目,远望但见一片光明。两千年前楚国逐臣屈原,乘了小小白木船,沿辰河上溯,一定见过这种橘子树林,方写出那篇《橘颂》。两千年来这地方的人和树,都还依然寄生在沿河两岸土地上,在日光雨雪四季交替中,衰老的死去,复入于土,新生的长成,自土中茁起。吕家坪算得是辰河中部一个小小水码头,辰河上游两岸出产的竹、麻与别的农产物,船装运下行,煤油、纸烟和罐头洋货,用船装运上行,多得把船只停靠在这个地方。因此村镇相当大,市面相当繁荣,吕家坪虽俨然一个小商埠,但隔河几个小村落中人情风俗可就完全不同了。这些地方照例把一切乡村景象好好保留下来,即如橘园中摘橘子时,过路人口渴吃橘子在村子里可不必花钱,一到吕家坪镇上,便是极酸的狗矢柑,虽并不值钱,也有老妇人守在渡口发卖了。滕家橘子园,大清早就有十来个男男女女,爬在树桠间坐定,或用长竹梯靠树,人人各把小箩小筐悬挂在树枝上,一面谈笑一面摘橘子。夭夭不欢喜上树,便想新主意,找了枝长竹杆子,杆端缚了个小小捞鱼网兜,站在树下去搜寻,专拣选树尖上大个头,发现了时,把网兜贴近橘子,摇一两下,橘子便落网了。众人都是照规矩动手,在树桠间爬来转去很费事,且大大小小都得摘。夭夭却从从容容,举着那枝长竹杆子,随心所欲到处树下走去,选择中意的橘子。且间或还把竹杆子去撩拨树上的嫂嫂和姐姐,惊扰她们的工作。夭夭既不上树,离开树下的机会自然就格外多。一只蚱蜢的振翅,或一只小羊的叫声,都有理由远远的跑去。她不能把工作当工作,只因为生命中储蓄了能力太多,太需要活动。她一面摘橘子还一面捡拾树根边蝉蜕。直到后来跑得脚上两只鞋都被露水湿透,裤脚鞋帮还胶上许多黄泥,走路已觉得重重的时候,才选了一株最大最高的橘子树,脱了鞋袜,猴儿精一般快快的爬到树顶上去,和家中人从数量上竞赛快慢。橘子园主人膝长顺,在冬青篱笆边看家中人摘橘子。有时又走到一株树下去,指点指点。见小女儿夭夭已上了树,有个竹筐放在树下,满是特大号火红一般的橘子。长顺仰头招呼:“夭夭,你摘橘子不能单拣大的、好的去摘,要一视同仁,不许偏爱。现在不公平,将来嫁到别人家中去做媳妇,做母亲,待孩子也一定不公平。这可不大好。”夭夭说:“爹爹,我就偏要摘大的。我才不做什么人的妈妈媳妇!我就做你的女儿,做夭夭。”较远一株树上,一个老长工正爬下树来,搭口说:“子树上厚皮大个头,好看不中吃。到了十二月都成绣花枕头,干瘪瘪的,外面光,不成材。”夭夭说:“松富满满[注],你说的话有道理。可是我不信!我选好看的就好吃,你不信,我同你打赌试试看。”长顺听到夭夭的话语,回过头来说:“夭夭,你赶场常看人赌戏,人也学坏了。动不动就说要赌点什么。一个姑娘家,有什么可赌的?”夭夭被爹教训后不以为意,一时回答不出,却咕叽咕叽的笑。各人都在树上高处笑着,摇动了树枝,这里那里都有赤红如火的橘子从枝头下落。夭夭上到最高枝,有意摇晃得厉害,掉落下的橘子也就分外多。照规矩掉下地的橘子已经受损,必另外放在一处,留给家里人解渴。长顺一面捡拾树下的橘子,一面说:“上回省里委员过路,说我们这里橘子像摇钱树。”夭夭说:“爹爹,这水泡泡东西值什么钱?”长顺说:“货到地头死,这里不值钱,下河可值钱。听人说北京橘子两毛钱一个,上海一块钱两斤;真是树上长钱!若卖到这个价钱,我们今年就发大财了。”住对河坳上守祠堂的老水手,知道长顺家卖了一船橘子给镇上商会会长,今天下树,因此赶紧渡河过来帮忙。老水手还刚过河,人在河坎边绿竹林外,夭夭见自家大白狗飞奔而前,才注意到河坎边竹林子外的来人,因此也向那方面走去。在竹林前和老水手迎面碰头时,夭夭说:“满满,你快来帮我们个忙!”老水手回答夭夭:“我帮不了忙,夭夭。人老了,吃橘子不中用了。一吃橘子牙齿就发酸。你家屋后那烂甜白杏子不推辞,一口气吃十来个。”话虽如此说,老水手到了橘园里,即刻就参加摘橘子工作。夭夭在老水手树边,仰着个小头,“满满,我想要我爹装一船橘子到武昌去,顺便带我去,我要看看他们城里文明人吃橘子怎么下手。用刀子横切成两半,用个小机器挤出水来放在杯子里,再加糖加水吃,多好笑!他们怕什么?一定是怕橘子骨骨儿卡喉咙,咽下去从背上长橘子树!我不相信,要亲眼去看看。”老水手把额纹皱成一道深闪,装作严肃却忍不住要笑笑。(节选自《长河》,有删改)【注】满满:叔叔的通称。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夭夭不“把工作当工作”与众人“照规矩动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夭夭随心所欲、不受约束的性格。B.“我才不做什么人的妈妈媳妇!我就做你的女儿,做夭夭”体现了夭夭的刁蛮任性,也表现出她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C.滕长顺告诫夭夭“要一视同仁,不许偏爱”,批评她不该随意跟人打赌,使得夭夭陷入了被人嘲笑的尴尬境地。D.夭夭认为城里人榨汁加糖加水吃橘子“多好笑”,阿Q认为城里人油煎大头鱼“可笑”,两种笑都颇具讽刺意味。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不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不注重情节的紧凑,笔调舒缓,呈现出散文化小说的特点。B.本文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这样的叙述视角自由而灵活,直观地展现了橘子园里特有的生活。C.本文和《秦腔》虽文体不同,但都富有地方特色,表达了作家对优秀乡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D.夭夭和翠翠都是湘西少女的代表,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两人都不会因为人生变故而感到忧惧。8.文中第二段写到屈原写《橘颂》一事,有何用意?9.贾平凹认为沈从文的作品“温馨而又哀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6.A
7.D
8.①突出橘子林生命力旺盛,曾引起屈原的注意;②强调此地悠久的历史,橘子林和人们生生不息;③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诗意美。9.(1)温馨:①色彩明丽,果香四溢的橘子园景色宁静而和谐,充满了温馨;②橘子园中的人们彼此帮助,有说有笑,充满了温馨的人情美;天真单纯的夭夭,古道心肠的老水手,质朴勤劳的长顺,流露出温馨的人性美。(2)哀伤:橘子在本地的价格低,底层人民生活艰辛和不易;吕家坪淳朴厚道的民风受到外来的冲击,笼罩着淡淡的哀伤。【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刁蛮任性”错误,夭夭的回答拒绝了父亲的语言导向,表明了自主选择,既体现其天真单纯,也表现出她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不是“刁蛮任性”。C.“使得夭夭陷入了被人嘲笑的尴尬境地”错误,原文有“夭夭被爹教训后不以为意,一时回答不出,却咕叽咕叽的笑。各人都在树上高处笑着,摇动了树枝”,被教训后,夭夭在笑,众人也在笑,但不是嘲笑夭夭,而是对其天真单纯行为的善意的笑,选项过度解读。D.“两种笑都颇具讽刺意味”错误,前者没有讽刺意味,更多的是体现幺幺的好奇。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两人都不会因为人生变故而感到忧惧”错误。翠翠与夭夭都属于纯洁美丽的代表,翠翠天真而忧郁,对未来有一定的忧虑,尤其爷爷死后,在不确定中等待,内心更是会有忧愁。而夭夭性格活泼,有着很强的生命张力,有亲人的宠爱,追求洒脱,更为自信。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相关内容作用的能力。①“一定见过这种橘子树林,方写出那篇《橘颂》”,作者推想屈原见到橘子林后,写诗歌颂橘子,突出橘子林生命力旺盛,曾引起屈原的注意;②文段中“两千年来这地方的人和树,都还依然寄生在沿河两岸土地上,在日光雨雪四季交替中,衰老的死去,复入于土,新生的长成,自土中茁起”表明经过漫长的岁月,这块土地上,人在,橘树在,强调此地悠久的历史,橘子林和人们生生不息;③广大时空的展现,充满情感的语言,生动的描述,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诗意美。【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1)温馨:①“树不甚高,终年绿叶浓翠。仲夏开花,花白而小,香馥醉人。九月降霜后,缀系在枝头间果实,被严霜侵染,丹朱明黄,耀人眼目,远望但见一片光明”“特大号火红一般的橘子”,作者笔下的自然环境美好温馨,色彩明丽,橘子园果香四溢,景色宁静而和谐,充满了温馨。②“滕家橘子园,大清早就有十来个男男女女,爬在树桠间坐定,或用长竹梯靠树,人人各把小箩小筐悬挂在树枝上,一面谈笑一面摘橘子”,一家摘橘,大家帮忙,橘子园中的人们彼此帮助,有说有笑,充满了温馨的人情美;夭夭有父爱的呵护天真单纯而直率,无忧无虑;老水手“知道长顺家卖了一船橘子给镇上商会会长,今天下树,因此赶紧渡河过来帮忙”,古道心肠;长顺种植橘林,教育孩子,和人们谈天,质朴勤劳;这些都流露出温馨的人性美。(2)哀伤:原文说“货到地头死,这里不值钱”,橘子的命运关系着本地人的命运。橘子是此地最大的特产,承载着此地人的感情和命运。橘子好虽好,运输不便,卖不出去。本地人的命运也如这卖不出去的橘子一样。橘子在本地的价格低,底层人民生活艰辛和不易。“吕家坪虽俨然一个小商埠……这些地方照例把一切乡村景象好好保留下来,即如橘园中摘橘子时,过路人口渴吃橘子在村子里可不必花钱,一到吕家坪镇上,便是极酸的狗矢柑,虽并不值钱,也有老妇人守在渡口发卖了”,通过对比表明吕家坪淳朴厚道的民风受到外来的冲击,笼罩着淡淡的哀伤。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闭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节选自李密《陈情表》)材料二: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汝其勉之!(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平A居教他B子弟C常用此D语E吾F耳熟焉G故能详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伯叔,指父亲的兄弟。古代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伯是老大。B.秀才,是汉代所设一种科目,用来选拔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保留此制。C.恃,依赖、依仗,与成语“恃才傲物”“恃宠而骄”的“恃”意思相同。D.“屡废而叹”与苏轼《石钟山记》中“徐而察之”的“而”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A.李密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四岁时,母亲被迫改嫁。他身体孱弱多病,能够长大成人,离不开祖母的细心抚养。B.李密深受朝廷器重,先是受到地方长官的认可和举荐,后来又得到晋武帝的征召、任命,但他并没有去赴任。C.欧阳修母亲在丈夫去世、家境清苦的情况下,含辛茹苦将欧阳修养大成人,并用他父亲的言行引导教育他。D.欧阳修父亲做官时,常在夜里努力研究案卷,为死刑犯谋求生路,这是由于他不愿因错判枉杀而遭人怨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14.《陈情表》和《泷冈阡表》中,李密与欧阳修各自表达了对长辈怎样的情感?【答案】10.CEG
11.D12.D
13.(1)在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小童,(我)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2)他在家里,没有一点矜夸虚饰,而所以这样做,是真正地发自内心啊!14.①李密表达对祖母的孝心和因个人处境而产生的尽忠与尽孝之间的进退两难。②欧阳修表达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平时在家教育子弟,常常说起这些话,我听熟了,所以能详细地说给你听。“其平居教他子弟”,主谓宾结构,“平居”作状语修饰谓语“教”,宾语“他子弟”后C处断开;“吾耳熟焉”,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EG处断开。故CEG三处需要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B.正确。C.正确。句意:我依靠什么能自守呢。/仗着自己有才能而轻视别人。/仗着自己受到宠信而骄横不可一世。D.错误。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句意:多次停下来发出叹息。/(我)慢慢地观察。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不愿……遭人怨恨”错误,原文有“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恨”是指遗憾。应为“不愿……留下遗憾”。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期功强近”,近亲;“茕茕孑立”,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形影相吊”,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2)“矜饰”,矜夸虚饰;“所为如此”,所以这样做;“中”,内心。【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①结合“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可知,李密表达对祖母的孝心和因个人处境而产生的尽忠与尽孝之间的进退两难。②《泷冈阡表》中,欧阳修是从母亲的角度回忆父亲,结合“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可知,欧阳修表达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参考译文:材料一: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材料二:我不幸,生下来四岁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发誓守节,家境贫困,靠自己的力量谋取衣食,扶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做官清廉,喜欢施予他人,喜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虽然微薄,常常没有剩余。所以他去世后,没有一片瓦覆盖屋顶以遮蔽风雨,没有陇亩之地以供种植,来庇荫我们维持生活;我依靠什么能自守呢?我对你的父亲,了解一二,所以对你有所期待。你幼年丧父,我不知道你一定会有所成就,但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你父亲做官,经常在夜里点着蜡烛看案卷,多次停下来发出叹息。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判死刑的案子,我想为他寻得生路却办不到。”我问:“可以找到生路吗?”他说:“想为他寻求生路却做不到,那么,死者和我就都没有遗憾了;何况去寻求生路而又办到呢!正因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认真推求而被处死的人可能有遗恨啊。经常为死囚求生路,还不免错杀;偏偏世上总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他平时在家教育子弟,常常说起这些话,我听熟了,所以能详细地说给你听。他在外面办事,我不知道;他在家里,没有一点矜夸虚饰,而所以这样做,是真正地发自内心啊!唉!他内心是很重视仁的呀!你一定勉励自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甲辰皖山寄治中秋招客郑霖甫营①亭子小,花柳崭新裁。衰翁馀暇,何妨领客少徘徊。堪叹人生离合,恰似燕莺来往,光景暗中催。芦荻晚风起,明月满沙堆。去年秋,如此夜,有谁陪。欲挽天河无路,满眼总尘埃。未了痴儿官事,行止从来难定,又趣到苏台②。不作别离句,共醉十分杯。[注释]①甫营:刚刚营建。②苏台:指姑苏台,在苏州。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以新筑小亭、初栽花柳开篇,表现出词人沉浸于悠闲的生活和对美景的喜爱。B.词人由眼前的芦荻、明月等秋景联想到去年中秋的境况,既虚实结合,又过渡自然。C.词人发出“挽天河无路”的慨叹,表达自己想建功立业,却无路可走的心酸与无奈。D.本词围绕中秋招客,将人生中的聚与散、乐与悲熔铸在一起,情感丰富,意味深长。16.本词与黄庭坚的《登快阁》都化用了“痴儿官事”这一典故,但表达的情感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C
16.①本词化用“痴儿官事”,写词人因官场之事而未能陪伴友人,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歉意;②黄诗化用“痴儿官事”,写诗人忙完公事后登快阁赏景,表达了诗人如释重负的轻松愉快。【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表达自己想建功立业,却无路可走的心酸与无奈”错,“欲挽天河无路”是说世事难料,没有路可走,表达的是自己为官的无奈,表达了不能摆脱官场羁绊的烦恼。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本词的下阕写诗人今日中秋索寞孤寂,多年难和家人团聚,犹如天河相隔。这景况不就是自己痴情于官事所造成的吗?诉说衷肠,引发共鸣,情不能已。让我们举杯痛饮吧,借杯中酒浇却胸中之愁!“未了痴儿官事,行止从来难定”中的“痴儿”是指作者自己,“未了”表达了作者不能摆脱官场羁绊的烦恼。本词化用“痴儿官事”,写词人因官场之事而未能陪伴友人,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歉意。②黄庭坚的《登快阁》中,作者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黄诗化用“痴儿官事”,写诗人忙完公事后登快阁赏景,表达了诗人如释重负的轻松愉快。(三)教材内容考查(本题共4小题,15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贾谊在《过秦论》中谈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_______,_______”,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敢再南下侵扰。(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两句诗用比喻手法,借早晚采摘香木、香草表现自己高洁的志趣追求。(3)古代诗人写诗时经常山水并提,并且会将山和水分别放在一联诗的上、下两句之中,如宋诗的“_______,_______”就是如此。【答案】
①.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②.却匈奴七百余里
③.朝搴阰之木兰兮
④.夕揽洲之宿莽
⑤.落木千山天远大
⑥.澄江一道月分明(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藩篱、匈、搴、阰、揽、洲、宿莽、闼、溪18.下列画线词的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①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疲困
②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污染③举类迩而见义远
事物
④幸蒙其赏赐
幸亏B.①法令亡常
没有
②如惠语以让单于
责备③蒙故业,因遗策
蒙受
④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箭头C.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三年
②系燕父子以组
绳索③摐金伐鼓下榆关
敲击
④忍尤而攘诟
容忍D.①大人故嫌迟
仍旧
②伶俜萦苦辛
缠绕、牵缠③逆以煎我怀
预料
④始适还家门
出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②皭:清白,洁净。句意: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④幸:希望。句意: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B.③蒙:继承。句意: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政策。C.①三岁:多年。句意:自从我嫁给你,多年来吃苦受贫。D.都正确。故选A。19.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②不凝滞于物
③子卿尚复谁为乎
④盛以锦囊,负而前驱⑤智勇多困于所溺⑥见犯乃死,重负国
⑦石之铿然有声者
⑧古之人不余欺也⑨传其事以为官戒也⑩仰观宇宙之大
⑪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⑫故不我若也A.①②⑥/③⑤⑧⑪⑫/④⑨/⑦⑩B.①②⑤⑥/③⑧⑫/④⑨⑪/⑦⑩C.①②⑥/③⑦⑧⑫/④⑤⑨⑪/⑩D.②⑤⑥/③⑧⑫/④⑨⑪/①⑦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①语意被动句。句意: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割占,丢掉了楚国的六个郡。②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圣人不被任何事物拘泥。③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子卿尚复为谁乎。句意:你(苏武)还打算为谁守节呢?④省略句,应为“盛(之)以锦囊”。句意:用锦囊盛着它们,背着它冲杀在前。⑤被动句,“于”,被。句意: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⑥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⑦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铿然有声石者。句意: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⑧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古之人不欺余也。句意:古人没有欺骗我啊!⑨省略句,应为“传其事以(之)为官戒也”。句意: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⑩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仰观大宇宙。句意: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⑪省略句,应为“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句意: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⑫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故不若我也。句意:所以不如我啊!①②⑤⑥被动句/③⑧⑫宾语前置句/④⑨⑪省略句/⑦⑩定语后置句。故选B。20.下列各项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崤函,指崤山和函谷关。崤函古道,在古代是中原通往关中的必经之路,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B.伏惟,古时晚辈对长辈或下对上说话时表示恭敬的用语,如“伏惟启阿母”“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等。C.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主要是礼仪上的要求,也可供指画和记事。D.三径,西汉末蒋诩归隐以后,在院中开辟三条小路,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以“三径”代指隐士住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主要是礼仪上要求,也可供指画和记事”错。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主要供指画和记事,后来逐渐成为官阶礼仪之用。故选B。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当人们处于兴奋状态时,疲劳常常无法转换为“疲劳感”,“累而不觉”导致了疲劳的野蛮生长,形成“隐性疲劳”。(甲
),它会发出预警信号,如经常脑雾,难以专注;焦躁不安,容易厌烦;中途入睡,半夜起床;口臭体臭,疱疹长疽……要打破“隐性疲劳”的束缚,我们需要找到方法,在高强度的“耗能”下实现高效地“充能”,或者通过降低“耗能”以确保“充能”及时跟上。众所周知,优质睡眠是高效充能、恢复元气的黄金法则,甚至有科学家坚信,它是好好养病的良药之一。说一千道一万,确保拥有优质的睡眠无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①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②身体和大脑的能量利用会变得低效,③就像轮胎的空转,④没有向前挪一步,⑤却耗能又损伤自己。因此,适当的放松,在高度集中注意力后“摸鱼”,保持工作和生活的松弛感,则能减缓疲劳累积的速度。这种“摸鱼”并不是逃避工作或责任,而是给身体和大脑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让它们从紧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恢复活力。需要注意的是,全神贯注地沉溺游戏、兴致盎然地猛刷视频,并不是“摸鱼”,它只会让你的疲惫累积。因为,只要有信息输入,大脑就没法停工。因此,真正有效的“摸鱼”,(乙
),比如站一站活动活动筋骨,走一走离开屏幕的方寸世界,看一看窗外的蓝天绿草。说到底,远离“隐性疲劳”,就是要放下紧迫感,保有松弛感。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养病”,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23.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甲:当身体处于隐性疲劳状态时;乙:是做一些低信息输入的事情
22.①语法表意角度:养病,因患病而调理休养;“养”和“病”之间的关系既是动宾,也含有因果,“病”是“养”的原因,而不是对象。②语意情境角度:有不合逻辑的嫌疑;具体情境中,安慰心理敏感的病人,更宜使用明确意思的语句,如积极治疗、调理休养。③约定俗成角度:看似不合逻辑,但已约定俗成,广泛使用。“养”和“病”之间缩略了“身体”和“抵抗”,即“养身体,抵抗病”等类似语意。23.第①句,修改为:在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后(经过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之后)第③句,修改为:就像空转的轮胎【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此处承上启下,前文提到“隐性疲劳”,后文内容为隐性疲劳的各种各种症状,此处则是处于其状态,应填“当身体处于隐性疲劳状态时”;乙:前文有“只要有信息输入,大脑就没法停工”,后文“站一站活动活动筋骨,走一走离开屏幕的方寸世界,看一看窗外的蓝天绿草”相对信息量很少,此处是对其的领起,应填“是做一些低信息输入的事情”。【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语词性、境意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人为可使用与不可使用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根据题目提示,可从语法、语境、约定俗成的角度分析。①语法表意角度:养病,因患病而调理休养;“养”和“病”之间的关系是动宾,含有把病养起来之意,和目的矛盾,按照这样理解则不能使用。但“养”和“病”也含有因果,“病”是“养”的原因,而不是对象有治好病的意味,从这个角度理解,则可以使用。②语意情境角度:具体情境中,安慰心理敏感的病人,更宜使用明确意思的语句,如保养身体、积极治疗、调理休养等,故不宜使用“养病”,有不合逻辑的嫌疑。③约定俗成角度:语言的经久流传,很多是由于约定俗成,看似不合逻辑,但大家都认同,故能广泛使用。“养病”有治好疾病,养好身体之意,或“养身体,抵抗病”等类似语意。可理解为“养”和“病”之间缩略了“身体”和“抵抗”“治好”。【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①句,“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缺少介词,修改补足介词,保持原意即可。可修改为:在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后/经过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之后。第③句,“就像轮胎的空转”不合逻辑,和前文内容联系不上,修改为:就像空转的轮胎。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语言文字运用中指出:放下紧迫感,保有松弛感,可以远离“隐性疲劳”。其实生活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如考试能不能考好、能不能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等等,都会给人造成很强的紧迫感。如何在这种紧迫感中获得松弛感,考验着我们的智慧。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思考和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有三句话。第一句话以语言文字运用内容为材料,引起关键词“松弛感”。第二、三句话指出生活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会给人造成很强的紧迫感,而如何获得松弛感,考验我们每个人的智慧。可以发现,材料立意的关键在于最后一句,即如何在紧迫感中获得松弛感。考生可以围绕这一句来立意,可以有以下思考的角度:1.什么是紧迫感和松弛感:紧迫感,是现代人生活的常见状态,往往源自于我们对时间的焦虑、对成就的渴望,以及对失败的恐惧。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比较和竞争的环境中,这使得我们很难放松下来。紧迫感有时可以让我们保持奋斗的姿态,保持向上的追求,保持昂扬的精神。但有时它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而松弛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它能帮助我们缓解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合同范本林业
- 传单派发合同范本
- 乡镇物业收费合同范本
- 劳务公司租车合同范本
- 公会主播合同范本
- 劳务购买合同范例
- 公司经营模式合同范本
- 出售买卖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转签合同范本
- 2025国合通测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JJG 144-2007标准测力仪
- GB/T 8417-2003灯光信号颜色
- GB/T 7984-2001输送带具有橡胶或塑料覆盖层的普通用途织物芯输送带
- GB/T 7324-2010通用锂基润滑脂
- GB/T 5916-2020产蛋鸡和肉鸡配合饲料
- GB/T 28114-2011镁质强化瓷器
- GB/T 15566.1-2020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1部分:总则
- 现代汉语常用词汇表(两字)
- 食品添加剂培训讲义
-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质量评价与管理指南(2022版)
- 冷藏车的制冷原理、发展进程及前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