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单元检测】(A卷-知识通关练)-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1页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A卷-知识通关练)-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2页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A卷-知识通关练)-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3页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A卷-知识通关练)-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4页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A卷-知识通关练)-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A卷-知识通关练)-高一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2023年下期高一语文必修上单元检测

第三单元(A卷·知识通关练)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思路说明:

1.依据2023年全国高考新题型变化命制试题。

2.落实单元教学重点,体现单元知识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唐代山水诗的成就被确认为是中国山水诗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高峰期,与山水诗的艺

术生命力之持久旺盛有关。而山水诗的艺术生命力,乃诗人之山水诗心的生命力。山水诗

心,就其要者而言,不外是对自然山水本身的喜好和“窥情风景之上"从而构想风景诗语

的喜好。雅意林壑,性爱丘山,作为一种诗意化的人格风范,已形成超越时代的价值内

容。雅意林壑的精神指向的诗意化——对景语诗美的追求,遂亦形成跨越时代而承传的诗

学传统。因此,“第一个高峰”绝不是平原拔地而起的突兀奇观,而是层层登攀而渐近壮

伟。

而在我看来,有必要把“艺术高峰"同时理解作静态观照意义上的“峰群”和动态分

析意义上的“峰势"。唐代山水诗的成就,就体现在它是对此前山水诗传统的第一次集大

成和对此后山水诗传统的第一次新开拓。所谓集成与开拓,实质就是整合与创变,而这一

切,主要是就山水诗的审美质量而言的。

总体看来,由山水诗所体现的盛唐气象,既是王夫之所谓“以写景之心理言情”而至

于“兴象玲珑,无迹可求"者,又是陆机“恒患文不逮意,意不称物”之终于无所遗憾

者,还是南朝“巧构形似"之终于巧得无一点迹象者。如果说上述这些都属于艺术表现之

造诣,那么在美学风格上只有“浑朴精粹”四字才得以状其体势。盛唐山水诗人以一种最

朴素自然的语言实现了曲尽物态与妙写心境兼得而美的诗学目的,以一种最平和坦然的风

度体现出兼容并蓄而高瞻远瞩的时代精神。“平常"与“非常”实现了有机合一,在充满

世间人情味与现实生活感的山水意境之中,不着痕迹地蕴含着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把握

和精确描绘,在仿佛是无所拣选的自然叙写中,诗人以高度的安闲从容举重若轻地寄托着

自信自足的文化意识。

论唐诗者,“四唐"之说历久弥新。初唐是盛唐之准备,但中唐却并非盛唐之余响。

无论是从整个诗歌风貌着眼,还是仅就山水诗而言,中唐风貌,皆呈现出强烈的创变色

彩,这种创造性变化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审美的探险与逸品的定位。实际上,从偏向于“青

山”“白云"之山水意象类型的大历山水景观开始,就已然开始了对山水“逸品”的定

位。虽然后人习惯于以“王、孟、韦、柳"来概括山水田园诗派的基本特征,并以为这一

特征即在清淡风格,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并不准确的。即以清淡风格而言,王、孟之作,并

无有意为此的迹象,而韦、柳之作,则是在自觉地追求清而幽的境界。有鉴于此,那以主

体意志的萧散淡远和山水意象的清冷幽深为主要内涵的“逸品”格调,在盛唐王、孟那里

只是溶解在从容安详中的活性因素,而在韦、柳那里便凝定为明确的范式。

山水创意,主要表现在对曲尽山水物态的不满足上,盛唐山水诗境中那天然物态与诗

人意态的自然融合,至此而被冲破,诗人意态的纵恣注入自然物态,从而山水意象亦为之

而重新被组合安排,重新被形容刻画。于是,就真正有了风景依旧而诗意常新的可能,也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唐山水诗美具有下开有宋一代风貌的意义。如果说宋代山水诗是山

水诗史上的“第二个高峰"的话,那么,中唐之际,便已然云气暗通,故而唐宋两个高峰

之间,自有一种双峰互倚、借重而美的微妙关系。

(摘编自陶文鹏、韦凤娟主编《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

材料二:

老杜诗苍苍茫茫之气,真是大地上的山水。常人读诗皆能看出其伟大的力量,而不能

看出其高尚的情趣。

“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四首(其三)》]一绝,真是高尚伟大。首两句:两个黄鹂

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清洁,由清洁即可得高尚。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

吴万里船。

诗中有人,虽未明写,而曰窗、曰门,岂非人在其中矣?后两句代表心扉。在心扉关

闭时,不容纳,或不发现高尚的情趣、伟大的力量。诗人将心扉打开,可自大自然中得到

高尚伟大的情趣与力量。“窗含"门泊”,则是其心扉开矣。窗虽小,而含西岭千秋

雪;船泊门前,常人看船皆是蠢然无灵性之一物,老杜则看船成一有人性之物,船中人即

船主,由西蜀到东吴,由东吴到西蜀。“窗含"一句是高尚的情趣,“门泊”一句是伟大

的力量。后人皆以写实视此诗,实为象征,且为老杜人格表现。

老杜诗中有力量,而非一时蛮力横劲。有的蛮横乃其病。其好诗有力而非散漫的、盲

目的、浪费的。其力皆如水之拍堤,乃生之力、生之色彩。曰生之“色彩"而不曰形状

者,色彩虽是外表,而此外表乃内外交融而透出的,色彩是活色,如花之红、柳之绿,是

内在生命力之放射,不是从外涂上的。且其范围不是盆景、园林,而是大自然的山水。

(摘编自《顾随诗词讲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山水诗人在诗意化人格风范的影响下,不断追求景语诗美,拾级而上,步步高

升,逐渐缔造了所谓的“第一个高峰”。

B.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唐代山水诗,对此前山水诗传统的第一次整合以及对此后山水诗传

统的第一次创变主要指向于审美质量。

C.顾随认为,后人把《绝句四首(其三)》归于写实是不恰当的,“黄鹂"白鹭”使用

了象征手法,所以此绝“实为象征"。

D.顾随盛赞杜甫诗作情趣高尚,同时对诗作中伟大的力量也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进一

步阐述了自己对“好诗有力”的理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了对自然山水的喜好和“窥情风景之上"构想风景诗语的喜好,便可成就山水诗的

艺术生命力。

B.盛唐到中唐国家局势突变,此间山水诗的发展也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由幻想、夸饰

转向写实。

C.“王、孟、韦、柳”指的是盛唐王维和孟浩然、中唐韦应物和柳宗元,“清淡"是其

基本风格。

D.盆景、园林并非不美,但与自然山水相比,它的美是“从外涂上的”,缺乏内在生命

力的放射。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有关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表明诗人在对自然山水喜爱之情的基础上形成了诗意

化的人格风范。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曲尽物态,妙写心境,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之妙。

C.杜甫诗作并非都“力量”十足,如“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便不是

“力量”型作品。

D.“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获”都从色彩角度写出了自然

的内在生命力。

4.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概括“盛唐气象"的要义。(4分)

答:_________

5.班级组织编写一本山水诗选,你负责对中唐山水诗进行挑选,阅读材料一、二后,你

将制定怎样的标准来遴选诗作?(6分)

答: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夜话

陈果

夫人出差,儿子趁机赖在姥姥家过夜,家里只剩下老妈和我。晚饭后,陪她在客厅坐

下,对着电视上的大明星,我默默道声久违了,多保重啊。搭理我的却是老妈:今天柔力

球队一朋友听人说你在文联,问我文联平常干吗,我又没文化,哪里说得清。哈哈笑过,

我告诉她,三天两头,我们都在唱唱跳跳,写写画画。

这么说,你们的工作就是玩?

我差点没有笑出来。转念一想,她说的也对,玩音乐,玩摄影,玩文字,玩戏剧……

越爱玩越受欢迎,越会玩越受尊重。因此我答,准确讲,我们的任务是陪人玩儿。

老是玩,哪来那么些钱?老妈帮别人操心好像比打柔力球还上瘾。

看来咱家的理论学习是该跟上了。不能高屋建瓴,我只有深入浅出:就拿咱家来说

吧,贴春联挂灯笼总还不成问题。

老妈松了一口气:该省还得省着用啊!

总算是调到一个频道了。我告诉她,今天一整个下午,我和同事都在围绕一个项目做

减法。

省下的钱,可不能吃吃喝喝——嗬,她拿自己当了领导!

这么多年,你啥时见我用公家的钱款冒充过自己的脸?

意识到话走了岔路,母亲很快回过身来:伞底下站一个人是站,挤一挤,站两个人也

是站,是这么回事吧?

老妈原来深藏不露——这话她听了至少会高兴三天,可她没这福气,因为我没说出

来。

尽管内心高山流水,我给她的却只是风平浪静一句话:我们可一直是这么干的哈!

她对这话来了兴趣,你说这句话,有人相信吗?

当然有啊,我说,你相信,你相信比谁相信都重要。

电视上的人走马灯换着,可不知啥时候起,我的眼里已只剩下母亲。

她眼里装的却是沙子,冷不丁就来了这么一句话:家里被你扔得到处是书,家里来个

人,还以为在摆地摊。

我承认,这段时间,对于阅读,我前所未有地贪婪。一本本摊开的书,都没有看完,

却一本都不舍得合上。走到哪里就看哪本,这是我的福气,也是母亲此刻缭绕话中的火

气。要是她知道,我办公室还有一个午间落脚的大书摊子一样的地方,真不知火星子会蹿

起多高。

可她似乎并不真正打算把火烧到我身上。老妈总是容易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过错,

她说,也怪那时条件不好,农活把啥都挤一边去了,害得你现在看见书喜欢成这个样子。

同样冷不丁的,老妈又翻出来一个话题:有事没事扑到电脑上,你就不觉得累和烦?

我呵呵一笑,天天打柔力球不累,有空写几个字也就不烦。

柔力球天天都可以打上几回,你写两年三年,也不见写出个成品东西。老妈的语气,

是心疼。

就像种地,只要种子撒下去,收成再不好,总能收几粒粮食。我安慰她,更像是安慰

自己。

写完一本书,能挣不少钱吧?她说这句话,显然是受电视里高亢的歌声启发:黄金闪

闪亮,昂,昂,昂!我知道我现在为啥看电视看得少了。

当然!我斩钉截铁告诉她,至少够用一年。

老妈显然很高兴,但她脸上的花瓣还没彻底绽放就因我后面的话凋落一地。我说,光

是买米买盐打酱油的话,保证够用一年。

那还是别写了,老妈说,一天到晚喊颈椎疼,原来是折本生意。大不了,以后我炒菜

时把盐放得再淡点。

她能说出后一句话来是我没想到的,或许她自己也没有想到。我笑了,她也笑了,笑

得还有点不好意思。

生活中的动人时刻,往往就是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降临;这样一个时刻的美好是

无以言说亦无需言说的,也许多少年后它仍会在时间深处向你招手,你也因此感动于人间

淡而悠远的味道。你会感恩上苍的馈赠,并对光阴之手发酵亲情的娴熟充满敬意。而在此

时,我对老妈说的却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埋头拉车,所图不过是心里的踏实和安稳,就

像你把我们养大的动力,并不在于有朝一日,把儿子当鸡鸭一样卖掉。

老妈定定看着我,脸上表情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从错愕、迟疑、释然到熨帖的过渡。

我从那个过渡里看到了我在她眼里的陌生,我,或者说,组成这个我的某一个部分,她是

头一次看见。一个人活了整整四十年才发现,那个给予他生命并朝夕相处的人,自己对他

的认识其实并不精确、并不完整,我们这一生,活得是多么的仓促和潦草啊!

好在她的表情是以一种轻松舒坦的方式靠岸。这个世上,现如今,这是我最要看重的

脸色。

(选自《人民日报》)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夜话的话题涉及与“我”相关的方方面面,饱含着母亲的关切之情;母亲主动发问,看

似随意而突兀,其实不少可能是她思忖已久的问题。

B.母亲针对“我们可一直是这么干的哈"所说的“你说这句话,有人相信吗”,表面上是

质疑,其实内心也蕴含着安慰,同时更是一种提醒。

C.在与母亲交流的过程中,“我"至少有两次没有把自己内心的想法直接说出来,这是因

为“我”觉得跟母亲之间在年龄和文化上存有代沟。

D.这次夜话对母子二人都是一次精神洗礼,既让母亲对“我"有了新的认识,也引发了

“我”对这淡而悠远的人间亲情更深刻的感受和体悟。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常见的生活场景写起,无意中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夜话情境,使下文母子二人切入

交流话题显得非常自然,极易令读者产生代入之感。

B.画线句子用花瓣的绽放与凋落,生动刻画了母亲的笑容由浮现到消失的瞬间切换,细致

表现出母亲试图掩饰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微妙心理。

C.文章最后,作者以一种极其简单直白的方式表达出对母亲表情和脸色的关注,看似风轻

云淡,实则深沉厚重,蕴含着感恩尽孝的无限深情。

D.文中的对话部分,语言通俗易懂而又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风格特点既

与人物的身份极度契合,又与夜话的情景高度贴合。

8.这篇散文的段落相对简短,甚至出现独句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_______

9.这次“夜话”,对你如何与父母相处有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与元微之书①

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

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②,各欲白首。微之微

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且云:危慑之际,不暇及他,

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

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

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

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

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

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

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

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

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

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

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

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

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

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节)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

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②牵挛乖隔:牵制隔离。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平生故人A去B我C万里D瞥然E尘念F此际G暂H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B.胡越,胡与越,北方称胡,南方称越。亦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C.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有很少的时候用于表示升职。

D.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与元稹虽然身处南北异地,但是彼此牵念,情谊深厚,心志相通。而三年之别,

近两年未接书信,让白居易不禁悲叹人生短暂,对命运、未来深感凄楚无奈。

B.白居易被贬时,元稹用诗叙述了他在凄寒雨夜残灯之下,听闻消息病体惊起而坐,伤痛

之情溢于言表,而白居易每次吟诵此诗,也因担忧元稹病况悲伤不已。

C.白居易家里人丁不少,其俸禄不多,节俭用度,亦能衣食自给。而所居江州环境宜人、

酒食美妙、所住草堂风景秀丽的细致描绘也显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D.白居易在拂晓之际,为元稹回赠诗篇,诗中以往昔之富贵反衬今日之沦落,以“笼鸟槛

猿"比喻自己和好友均遭贬谪的困顿处境,寄寓了作者抑郁不平之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

书。”(4分)

(2)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4

分)

14.作者在信的第三段向友人报告了在江州的三件值得宽慰的事,有何作用?(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6题。

短歌行

[东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

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

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

下归心。

大风歌

[西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歌行》中“对酒当歌"四句,妙用比喻,体现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情绪,蕴

含着及时行乐的意思。

B.《短歌行》用单纯的四言节奏,语气虽变化不大,却无单调之感,读起来铿锵有力,

透露着诗人的坚定意志和雄心壮志。

C.《大风歌》每句都有“兮”字,带有楚风的特点,大气磅礴,既表现了诗人对家国兴

亡的担忧,又体现了他的王者风范。

D.“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表现出刘邦那种威风凛凛、天下无人能

与之匹敌的冲天豪迈气概。

1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都抒发了什

么感情?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渚清沙白鸟飞回。,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

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3)《琵琶行并序》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

“____,____”,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

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

语。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

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

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

那样一定不会成功。①当然,②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③在这一点上,④我们不能跟古人

相提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

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第二位教

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动词。

‘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

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

‘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像古

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曹植《七

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_________,这里的‘釜’和‘舟’跟

‘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

少。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

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

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18.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A.干打雷不下雨B.又吃鱼又嫌腥

C.前怕狼后怕虎D.首尾不能兼顾

19.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

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

20.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21.三位教师的讲解各有不同,请任选二人,分别作出评论。要求每条评论不超过25个

字,句子简洁流畅。

22.星球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成语。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第三位教师的

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卧薪尝胆庖丁解牛一鼓作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怎样才是诗意地栖居?这值得我们思

考。有人认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意地栖

居。对于以上看法,你更赞赏哪种方式的诗意地栖居呢?

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个“赏经典诗文,品诗意人生"的主题班会,你将在班会

上发言。请写一篇发言稿,从以上四种方式中选择你最赞赏的一种并谈谈你为什么赞赏这

种方式的诗意地栖居。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2023年下期高一语文必修上单元检测

第三单元(A卷·知识通关练)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思路说明:

1.依据2023年全国高考新题型变化命制试题。

2.落实单元教学重点,体现单元知识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唐代山水诗的成就被确认为是中国山水诗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高峰期,与山水诗的艺

术生命力之持久旺盛有关。而山水诗的艺术生命力,乃诗人之山水诗心的生命力。山水诗

心,就其要者而言,不外是对自然山水本身的喜好和“窥情风景之上”从而构想风景诗语

的喜好。雅意林壑,性爱丘山,作为一种诗意化的人格风范,已形成超越时代的价值内

容。雅意林壑的精神指向的诗意化——对景语诗美的追求,遂亦形成跨越时代而承传的诗

学传统。因此,“第一个高峰"绝不是平原拔地而起的突兀奇观,而是层层登攀而渐近壮

伟。

而在我看来,有必要把“艺术高峰”同时理解作静态观照意义上的“峰群"和动态分

析意义上的“峰势”。唐代山水诗的成就,就体现在它是对此前山水诗传统的第一次集大

成和对此后山水诗传统的第一次新开拓。所谓集成与开拓,实质就是整合与创变,而这一

切,主要是就山水诗的审美质量而言的。

总体看来,由山水诗所体现的盛唐气象,既是王夫之所谓“以写景之心理言情"而至

于“兴象玲珑,无迹可求”者,又是陆机“恒患文不逮意,意不称物"之终于无所遗憾

者,还是南朝“巧构形似”之终于巧得无一点迹象者。如果说上述这些都属于艺术表现之

造诣,那么在美学风格上只有“浑朴精粹"四字才得以状其体势。盛唐山水诗人以一种最

朴素自然的语言实现了曲尽物态与妙写心境兼得而美的诗学目的,以一种最平和坦然的风

度体现出兼容并蓄而高瞻远瞩的时代精神。“平常”与“非常"实现了有机合一,在充满

世间人情味与现实生活感的山水意境之中,不着痕迹地蕴含着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把握

和精确描绘,在仿佛是无所拣选的自然叙写中,诗人以高度的安闲从容举重若轻地寄托着

自信自足的文化意识。

论唐诗者,“四唐”之说历久弥新。初唐是盛唐之准备,但中唐却并非盛唐之余响。

无论是从整个诗歌风貌着眼,还是仅就山水诗而言,中唐风貌,皆呈现出强烈的创变色

彩,这种创造性变化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审美的探险与逸品的定位。实际上,从偏向于“青

山"白云”之山水意象类型的大历山水景观开始,就已然开始了对山水“逸品"的定

位。虽然后人习惯于以“王、孟、韦、柳”来概括山水田园诗派的基本特征,并以为这一

特征即在清淡风格,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并不准确的。即以清淡风格而言,王、孟之作,并

无有意为此的迹象,而韦、柳之作,则是在自觉地追求清而幽的境界。有鉴于此,那以主

体意志的萧散淡远和山水意象的清冷幽深为主要内涵的“逸品"格调,在盛唐王、孟那里

只是溶解在从容安详中的活性因素,而在韦、柳那里便凝定为明确的范式。

山水创意,主要表现在对曲尽山水物态的不满足上,盛唐山水诗境中那天然物态与诗

人意态的自然融合,至此而被冲破,诗人意态的纵恣注入自然物态,从而山水意象亦为之

而重新被组合安排,重新被形容刻画。于是,就真正有了风景依旧而诗意常新的可能,也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唐山水诗美具有下开有宋一代风貌的意义。如果说宋代山水诗是山

水诗史上的“第二个高峰”的话,那么,中唐之际,便已然云气暗通,故而唐宋两个高峰

之间,自有一种双峰互倚、借重而美的微妙关系。

(摘编自陶文鹏、韦凤娟主编《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

材料二:

老杜诗苍苍茫茫之气,真是大地上的山水。常人读诗皆能看出其伟大的力量,而不能

看出其高尚的情趣。

“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四首(其三)》]一绝,真是高尚伟大。首两句:两个黄鹂

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清洁,由清洁即可得高尚。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

吴万里船。

诗中有人,虽未明写,而曰窗、曰门,岂非人在其中矣?后两句代表心扉。在心扉关

闭时,不容纳,或不发现高尚的情趣、伟大的力量。诗人将心扉打开,可自大自然中得到

高尚伟大的情趣与力量。“窗含”“门泊”,则是其心扉开矣。窗虽小,而含西岭千秋

雪;船泊门前,常人看船皆是蠢然无灵性之一物,老杜则看船成一有人性之物,船中人即

船主,由西蜀到东吴,由东吴到西蜀。“窗含”一句是高尚的情趣,“门泊"一句是伟大

的力量。后人皆以写实视此诗,实为象征,且为老杜人格表现。

老杜诗中有力量,而非一时蛮力横劲。有的蛮横乃其病。其好诗有力而非散漫的、盲

目的、浪费的。其力皆如水之拍堤,乃生之力、生之色彩。曰生之“色彩”而不曰形状

者,色彩虽是外表,而此外表乃内外交融而透出的,色彩是活色,如花之红、柳之绿,是

内在生命力之放射,不是从外涂上的。且其范围不是盆景、园林,而是大自然的山水。

(摘编自《顾随诗词讲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山水诗人在诗意化人格风范的影响下,不断追求景语诗美,拾级而上,步步高

升,逐渐缔造了所谓的“第一个高峰"。

B.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唐代山水诗,对此前山水诗传统的第一次整合以及对此后山水诗传

统的第一次创变主要指向于审美质量。

C.顾随认为,后人把《绝句四首(其三)》归于写实是不恰当的,“黄鹂”“白鹭"使用

了象征手法,所以此绝“实为象征”。

D.顾随盛赞杜甫诗作情趣高尚,同时对诗作中伟大的力量也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进一

步阐述了自己对“好诗有力"的理解。

答案C

解析《绝句四首(其三)》并未使用象征手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了对自然山水的喜好和“窥情风景之上”构想风景诗语的喜好,便可成就山水诗的

艺术生命力。

B.盛唐到中唐国家局势突变,此间山水诗的发展也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由幻想、夸饰

转向写实。

C.“王、孟、韦、柳"指的是盛唐王维和孟浩然、中唐韦应物和柳宗元,“清淡”是其

基本风格。

D.盆景、园林并非不美,但与自然山水相比,它的美是“从外涂上的”,缺乏内在生命

力的放射。

答案D

解析A项“就其要者而言”说明,“对自然山水本身的喜好和‘窥情风景之上’从而构

想风景诗语的喜好"只是“山水诗心”的主要内容,其他内容也会影响“山水诗的艺术生

命力"。B项中唐山水诗的创变主要体现在“审美的探险与逸品的定位”上,而非“由幻

想、夸饰转向写实"。C项“‘清淡’是其基本风格”,这是作者否定的观点。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有关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表明诗人在对自然山水喜爱之情的基础上形成了诗意

化的人格风范。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曲尽物态,妙写心境,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之妙。

C.杜甫诗作并非都“力量”十足,如“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便不是

“力量”型作品。

D.“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获”都从色彩角度写出了自然

的内在生命力。

答案C

解析杜诗中的力量“乃生之力”,即“内在生命力之放射”,“嫩蕊商量细细开"恰恰

表现了花儿即将怒放的活泼生命力。

4.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概括“盛唐气象”的要义。(4分)

答:_________

答案①在艺术表现上,盛唐气象不着痕迹地敏锐把握、精确描绘自然景观,在山水意境

中充满了世间人情味与现实生活感,能以高度的安闲从容举重若轻地寄托着自信自足的文

化意识。②在美学风格上,盛唐气象可概括为“浑朴精粹"。

5.班级组织编写一本山水诗选,你负责对中唐山水诗进行挑选,阅读材料一、二后,你

将制定怎样的标准来遴选诗作?(6分)

答:_________

答案①作者富有山水诗心;②作者具有高尚情趣;③诗作对象富含生命力;④诗作彰显

审美探险和逸品定位。(答出三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夜话

陈果

夫人出差,儿子趁机赖在姥姥家过夜,家里只剩下老妈和我。晚饭后,陪她在客厅坐

下,对着电视上的大明星,我默默道声久违了,多保重啊。搭理我的却是老妈:今天柔力

球队一朋友听人说你在文联,问我文联平常干吗,我又没文化,哪里说得清。哈哈笑过,

我告诉她,三天两头,我们都在唱唱跳跳,写写画画。

这么说,你们的工作就是玩?

我差点没有笑出来。转念一想,她说的也对,玩音乐,玩摄影,玩文字,玩戏剧……

越爱玩越受欢迎,越会玩越受尊重。因此我答,准确讲,我们的任务是陪人玩儿。

老是玩,哪来那么些钱?老妈帮别人操心好像比打柔力球还上瘾。

看来咱家的理论学习是该跟上了。不能高屋建瓴,我只有深入浅出:就拿咱家来说

吧,贴春联挂灯笼总还不成问题。

老妈松了一口气:该省还得省着用啊!

总算是调到一个频道了。我告诉她,今天一整个下午,我和同事都在围绕一个项目做

减法。

省下的钱,可不能吃吃喝喝——嗬,她拿自己当了领导!

这么多年,你啥时见我用公家的钱款冒充过自己的脸?

意识到话走了岔路,母亲很快回过身来:伞底下站一个人是站,挤一挤,站两个人也

是站,是这么回事吧?

老妈原来深藏不露——这话她听了至少会高兴三天,可她没这福气,因为我没说出

来。

尽管内心高山流水,我给她的却只是风平浪静一句话:我们可一直是这么干的哈!

她对这话来了兴趣,你说这句话,有人相信吗?

当然有啊,我说,你相信,你相信比谁相信都重要。

电视上的人走马灯换着,可不知啥时候起,我的眼里已只剩下母亲。

她眼里装的却是沙子,冷不丁就来了这么一句话:家里被你扔得到处是书,家里来个

人,还以为在摆地摊。

我承认,这段时间,对于阅读,我前所未有地贪婪。一本本摊开的书,都没有看完,

却一本都不舍得合上。走到哪里就看哪本,这是我的福气,也是母亲此刻缭绕话中的火

气。要是她知道,我办公室还有一个午间落脚的大书摊子一样的地方,真不知火星子会蹿

起多高。

可她似乎并不真正打算把火烧到我身上。老妈总是容易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过错,

她说,也怪那时条件不好,农活把啥都挤一边去了,害得你现在看见书喜欢成这个样子。

同样冷不丁的,老妈又翻出来一个话题:有事没事扑到电脑上,你就不觉得累和烦?

我呵呵一笑,天天打柔力球不累,有空写几个字也就不烦。

柔力球天天都可以打上几回,你写两年三年,也不见写出个成品东西。老妈的语气,

是心疼。

就像种地,只要种子撒下去,收成再不好,总能收几粒粮食。我安慰她,更像是安慰

自己。

写完一本书,能挣不少钱吧?她说这句话,显然是受电视里高亢的歌声启发:黄金闪

闪亮,昂,昂,昂!我知道我现在为啥看电视看得少了。

当然!我斩钉截铁告诉她,至少够用一年。

老妈显然很高兴,但她脸上的花瓣还没彻底绽放就因我后面的话凋落一地。我说,光

是买米买盐打酱油的话,保证够用一年。

那还是别写了,老妈说,一天到晚喊颈椎疼,原来是折本生意。大不了,以后我炒菜

时把盐放得再淡点。

她能说出后一句话来是我没想到的,或许她自己也没有想到。我笑了,她也笑了,笑

得还有点不好意思。

生活中的动人时刻,往往就是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降临;这样一个时刻的美好是

无以言说亦无需言说的,也许多少年后它仍会在时间深处向你招手,你也因此感动于人间

淡而悠远的味道。你会感恩上苍的馈赠,并对光阴之手发酵亲情的娴熟充满敬意。而在此

时,我对老妈说的却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埋头拉车,所图不过是心里的踏实和安稳,就

像你把我们养大的动力,并不在于有朝一日,把儿子当鸡鸭一样卖掉。

老妈定定看着我,脸上表情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从错愕、迟疑、释然到熨帖的过渡。

我从那个过渡里看到了我在她眼里的陌生,我,或者说,组成这个我的某一个部分,她是

头一次看见。一个人活了整整四十年才发现,那个给予他生命并朝夕相处的人,自己对他

的认识其实并不精确、并不完整,我们这一生,活得是多么的仓促和潦草啊!

好在她的表情是以一种轻松舒坦的方式靠岸。这个世上,现如今,这是我最要看重的

脸色。

(选自《人民日报》)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夜话的话题涉及与“我”相关的方方面面,饱含着母亲的关切之情;母亲主动发问,看

似随意而突兀,其实不少可能是她思忖已久的问题。

B.母亲针对“我们可一直是这么干的哈"所说的“你说这句话,有人相信吗”,表面上是

质疑,其实内心也蕴含着安慰,同时更是一种提醒。

C.在与母亲交流的过程中,“我"至少有两次没有把自己内心的想法直接说出来,这是因

为“我”觉得跟母亲之间在年龄和文化上存有代沟。

D.这次夜话对母子二人都是一次精神洗礼,既让母亲对“我"有了新的认识,也引发了

“我”对这淡而悠远的人间亲情更深刻的感受和体悟。

【答案】C

【解析】“‘我’觉得跟母亲之间在年龄和文化上存有代沟"原因分析不准确,如,“老

妈原来深藏不露——这话她听了至少会高兴三天,可她没这福气,因为我没说出来”,是

因为“我"不善表达。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常见的生活场景写起,无意中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夜话情境,使下文母子二人切入

交流话题显得非常自然,极易令读者产生代入之感。

B.画线句子用花瓣的绽放与凋落,生动刻画了母亲的笑容由浮现到消失的瞬间切换,细致

表现出母亲试图掩饰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微妙心理。

C.文章最后,作者以一种极其简单直白的方式表达出对母亲表情和脸色的关注,看似风轻

云淡,实则深沉厚重,蕴含着感恩尽孝的无限深情。

D.文中的对话部分,语言通俗易懂而又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风格特点既

与人物的身份极度契合,又与夜话的情景高度贴合。

【答案】B

【解析】“母亲试图掩饰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微妙心理”理解错误,画线句子“老妈显然

很高兴,但她脸上的花瓣还没彻底绽放就因我后面的话凋落一地”,高兴是因为“我斩钉

截铁告诉她,至少够用一年”,妈妈以为“我"的付出得到的回报多而高兴;“凋落一

地”是因为“我"紧接着说“光是买米买盐打酱油的话,保证够用一年”,妈妈心疼

“我"如此劳累却收入很低,妈妈并没有试图掩饰自己内心真实情感。

8.这篇散文的段落相对简短,甚至出现独句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_______

【答案】①符合“我”和母亲之间的对话方式,省却了不必要的交代,便于集中而清晰地

传达交流信息;②符合对话中话题不断转换的真实情景,便于清晰展现对话者的思维过

程;③简短段落表达简洁生动,行文活泼明快,更容易吸引读者注意力。(答出任意两条

即可得满分)

9.这次“夜话”,对你如何与父母相处有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

【答案】①增加陪伴时间,主动沟通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理解、支持与信赖;②

乐于表达爱意,不吝呵护、鼓舞、欣赏,让父母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心灵上的慰藉;③遵

从教诲,清白做人,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与所寄厚望;④端正态度,用语得体,寻找恰

当的情感共鸣点,选择正确的交流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与元微之书①

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

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②,各欲白首。微之微

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且云:危慑之际,不暇及他,

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

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

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

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

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

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

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

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

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

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

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

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

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

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节)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

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②牵挛乖隔:牵制隔离。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平生故人A去B我C万里D瞥然E尘念F此际G暂H生

答案ADF

正确断句: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句意:平生老友,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之情,此时突然产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B.胡越,胡与越,北方称胡,南方称越。亦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C.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有很少的时候用于表示升职。

D.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答案C

解析C项,“有很少的时候用于表示升职"错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与元稹虽然身处南北异地,但是彼此牵念,情谊深厚,心志相通。而三年之别,

近两年未接书信,让白居易不禁悲叹人生短暂,对命运、未来深感凄楚无奈。

B.白居易被贬时,元稹用诗叙述了他在凄寒雨夜残灯之下,听闻消息病体惊起而坐,伤痛

之情溢于言表,而白居易每次吟诵此诗,也因担忧元稹病况悲伤不已。

C.白居易家里人丁不少,其俸禄不多,节俭用度,亦能衣食自给。而所居江州环境宜人、

酒食美妙、所住草堂风景秀丽的细致描绘也显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D.白居易在拂晓之际,为元稹回赠诗篇,诗中以往昔之富贵反衬今日之沦落,以“笼鸟槛

猿”比喻自己和好友均遭贬谪的困顿处境,寄寓了作者抑郁不平之气。

答案B

解析B项,“而白居易每次吟诵此诗,也因担忧元稹病况悲伤不已"错误,文中说“此

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意思是“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

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到现在每吟诵起来,还悲伤不已啊”,文中只是说白居易悲伤不

已,但并没有说是因“担忧元稹病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

书。"(4分)

(2)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4

分)

答案(1)病危之时,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了几包文章,封起来,在它上面题字:

“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书信。”

(2)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书信,一定更加担忧和盼望,现在特意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来

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情,我以后逐条写在后面吧。

14.作者在信的第三段向友人报告了在江州的三件值得宽慰的事,有何作用?(3分)

答案作者以“三泰"相告,让好友放心,表现出两人情谊深厚,也表现出作者知足常

乐、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参考译文】

四月十日夜晚,乐天告白:

微之啊微之!不见您的面已经三年了,没有收到您的信快要两年了,人生有多少时

日,我和您竟这样长久离别?何况把胶和漆一样紧紧相连的两颗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两

个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后退不能相忘,内心牵挂,身体分离,各自的头发都要

白了。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天意确实造成这种际遇,对这怎么办呢!

我刚到浔阳时,熊孺登来访,收到您前年病重时的一封短信,信上还说:病危之时,

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了几包文章,封起来,在它上面题字:“日后送交白二十二

郎,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书信。”悲伤啊!微之对待我,怎么如此(信任)啊!又看到寄来的

听说我被贬官的诗写道:“灯将燃尽啊,火焰将灭,人影摇摇晃晃,今晚听说您被贬谪到

九江。将近死亡的我,在病中惊起而坐,夜风吹着雨进入寒窗。"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

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到现在每吟诵起来,还悲伤不已啊。

暂且放下这事不谈,大致叙述一下近来的心境。我自从到了九江,已经过了三年。身

体还算健康,心情很平静。下到家人,庆幸没有什么毛病。我大哥去年夏天从徐州来到这

里,还有各房孤小的弟妹六七人互相扶助一同来了。不久前牵挂的家人,现在都出现在眼

前了,能够同寒暖共饥饱,这是第一件安适的事。江州气候渐渐凉爽了,当地很少恶性传

染病。湓江的鱼很鲜,江州的酒极美。其他的食物,大多类似北方。我家的人口虽然不

少,司马的俸禄虽然不多,只要衡量收入,节俭用度,也可以自给自足。身上穿的,口里

吃的,还不必求助于人,这是第二件安适的事。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

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

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

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

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

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

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担忧和盼望,现在特意记下这

三件安适的事来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情,我以后逐条写在后面吧。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子下面,随手拿笔,随意乱

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的和尚,有的坐着,有的

睡着。又听到山中的猿猴和山谷里的鸟,发出啾啾鸣叫。平生老友,离我万里,一时间世

俗的思念之情,此时突然产生。作诗的习惯牵动着我,使我写成了三韵的六句诗:“回忆

从前给你写信的夜晚,是考中进士后的天亮前。今夜写信又在何处?在庐山草屋拂晓的灯

前。笼中的鸟栏里的猿都未死,人世间你我相见是在哪一年!”微之啊微之!今夜我的心

情您知道吗?乐天叩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6题。

短歌行

[东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

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

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

下归心。

大风歌

[西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歌行》中“对酒当歌"四句,妙用比喻,体现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情绪,蕴

含着及时行乐的意思。

B.《短歌行》用单纯的四言节奏,语气虽变化不大,却无单调之感,读起来铿锵有力,

透露着诗人的坚定意志和雄心壮志。

C.《大风歌》每句都有“兮”字,带有楚风的特点,大气磅礴,既表现了诗人对家国兴

亡的担忧,又体现了他的王者风范。

D.“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表现出刘邦那种威风凛凛、天下无人能

与之匹敌的冲天豪迈气概。

答案A

解析没有“及时行乐"的意思。

1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都抒发了什

么感情?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

答案(1)都抒发了渴求贤才安定天下的豪情。(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

归心”运用比喻、化用典故等手法间接抒情;“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运用疑问句直接抒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渚清沙白鸟飞回。,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

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3)《琵琶行并序》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

“____,____",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

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

语。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

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

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

那样一定不会成功。①当然,②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③在这一点上,④我们不能跟古人

相提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

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第二位教

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动词。

‘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

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

‘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像古

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曹植《七

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_________,这里的‘釜’和‘舟’跟

‘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

少。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

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

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18.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A.干打雷不下雨B.又吃鱼又嫌腥

C.前怕狼后怕虎D.首尾不能兼顾

【答案】C

【解析】

A.指只有声势而没有实际行动。

B.比喻既想做某事或得某物,又嫌弃它。

C.意思是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D.顾头顾不了尾,前后无法照应。

语境与“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意思相反,指做事犹豫不决,顾虑

太多,应选“前怕狼后怕虎”。故选C。

19.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

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

【答案】语句:④;修改为: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

【解析】④“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不合逻辑,应改为“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

论”。

20.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答案】示例一:柳宗元《江雪》里有“孤舟寰笠翁"的句子

示例二:寓言里有“刻舟求剑”的故事

示例三:“刻舟求剑"的成语

【解析】根据前文内容可知,这里老师在讲“釜”和“舟"的意思,而“曹植《七步诗》

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是关于“釜"的例子,此处需要一个古代诗歌或者成语中关

于“舟”的例子,按照“釜"的例子的写法,应采用“……的……里有……的句子”的句

式表达。

可写:柳宗元《江雪》里有“孤舟寰笠翁"的句子(寓言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