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洞中学度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质量监测试卷_第1页
朗洞中学度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质量监测试卷_第2页
朗洞中学度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质量监测试卷_第3页
朗洞中学度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质量监测试卷_第4页
朗洞中学度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质量监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朗洞中学度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质量监测试卷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朗洞中学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质量监测试卷

一、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2024八下·榕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jié①____难。这让我们感到疲惫不堪,甚至想放弃。但是,正如谚语所说:“自然总是在不断地yùnyù②____着新的生命。"就像春天里的草木一样,即使经历了严寒酷暑,也依然能够茁壮成长。因此,我们也应该像草木一样,坚持不懈地前行。人生道路上,各种各样的困难必然会袭来,那些放弃或“躺平”的人首屈一指,但不管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还是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都要迎难而上。只有深刻认识并掌握这个道理,才能提高人生的抗挫能力。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在不断地前进,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是,时间却在不断地流shì③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

1.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谚语B.坚持不懈C.首屈一指D.突如其来

【答案】1.劫;孕育;逝

2.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1.劫难:指宿世恶业所致的灾难。后也泛指灾难。孕育:指培育新生事物,常用于描述自然界中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过程,与文中描述的自然界不断产生新生命的意象相契合。流逝:表达时间的不断流逝相吻合。

故答案为:劫;孕育;逝

2.A.谚语:这个词在文中用于描述那句关于自然孕育新生命的智慧格言,是符合语境的,谚语通常指的是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富有教育意义的语句。

B.坚持不懈:这个词用于描述草木在经历严寒酷暑后依然能够生长的状态,并借以鼓励人们在面对人生困难时也要有这种精神,是恰当的。

C.首屈一指:这个词通常用于表示在某一方面或领域中名列第一,最优秀的。但在文中的语境下,它用来形容那些“放弃或‘躺平’的人”,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放弃或‘躺平’”的行为并不代表他们在某个方面的优秀,反而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因此,这个词语的使用在此处是不恰当的。

D.突如其来:这个词用于描述困难出现的突然性,是符合语境的,因为生活中确实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突然降临。

故答案为:C

3.(2024八下·榕江月考)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革命的道路千万里,___……(贺敬之《回延安》)

(2),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___。(贺敬之《回延安》)

(4),白露为霜。(《蒹葭》)

(5),胡为乎泥中(《式微》)

(6)关关雎鸠,。(《关雎》)

(7)《子衿》中表现女子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的诗句是:,。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是:,。

【答案】(1)天南海北想着你

(2)与君离别意

(3)红旗飘飘把手招

(4)蒹葭苍苍

(5)微君之躬

(6)在河之洲

(7)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8)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蒹、葭、阙

故答案为:天南海北想着你;与君离别意;红旗飘飘把手招;蒹葭苍苍;微君之躬;在河之洲;挑兮达兮;在城阙兮;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4.(2024八下·榕江月考)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大自然的语言》。

B.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C.利奥波德,英国生态学家,《大雁归来》选自他的作品《沙乡年鉴》。

D.《时间的脚印》的作者是陶世龙,课文中引用了高士其的科学童话诗《时间伯伯》中的诗句。

【答案】C

【知识点】外国文学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利奥波德是美国生态学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二、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5.(2024八下·榕江月考)下面文段横线处应该是哪一部书()

鲁哀公十四年,鲁西有猎户打着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独角怪兽,想着定是个不祥的东西,将它扔了。这个新闻传到了孔子那里,他便去看。他一看,就说:“这是麟啊。为谁来的呢!干什么来的呢!唉唉!我的道不行了!"说着流下泪来,赶忙将袖子去擦,泪点儿却已滴到衣襟上。原来麟是个仁兽,是个祥瑞的东西,圣帝明王在位,天下太平,它才会来,不然是不会来的。可是那时代哪有圣帝明王天下正乱纷纷的,麟来的真不是时候,所以让猎户打死;它算是倒了运了。

孔子这时已经年老,也常常觉着生的不是时候,不能行道;他为周朝伤心,也为自己伤心。看了这只死麟,一面同情它,一面也引起自己的无限感慨。他觉着生平说了许多教;当世的人君总不信他,可见空话不能打动人。他发誓修一部____,要让人从具体的事例里,得到善恶的教训,他相信这样得来的教训比抽象的议论深切著明得多。

A.《礼记》B.《周易》C.《论语》D.《春秋》

【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经典常谈》

【解析】【分析】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鲁哀公十四年,猎户捕获一只独角怪兽——麟的故事,以及孔子对此事的反应。孔子看到麟被打死,联想到自己所处的时代没有圣帝明王,天下混乱,他的道无法行通,因此感到悲伤。同时,这也引发了他对于教育方式的思考,他决定修一部书,希望通过具体的事例,让人们从中得到善恶的教训。孔子编写的书籍中最符合这一描述的是《春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6.(2024八下·榕江月考)朱自清认为,屈原的作品受到什么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朱自清认为,屈原可以说是神仙家,出于巫。神仙家也受阴阳家的影响,阴阳家是齐学。齐国滨海,多有怪诞的思想。屈原常常出使到那里,所以也沾了齐气。齐人好“隐”,即用一种滑稽的态度来讽谏,楚人也好“隐"。屈原的思想受齐国的影响,他爱用种种政治的譬喻。但是他不取滑稽的态度,他是用一副悲剧面孔说话的。至于像《招魂》里的铺张排比,也许是纵横家的风气。

【知识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经典常谈》

【解析】【分析】南方文化对屈原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上,也体现在屈原的思想观念中。同时,屈原的作品也反映了当时楚国的社会政治状况,体现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屈原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后世读者的关注。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神话传说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同时,屈原也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故答案为:朱自清认为,屈原可以说是神仙家,出于巫。神仙家也受阴阳家的影响,阴阳家是齐学。齐国滨海,多有怪诞的思想。屈原常常出使到那里,所以也沾了齐气。齐人好“隐”,即用一种滑稽的态度来讽谏,楚人也好“隐"。屈原的思想受齐国的影响,他爱用种种政治的譬喻。但是他不取滑稽的态度,他是用一副悲剧面孔说话的。至于像《招魂》里的铺张排比,也许是纵横家的风气。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2024八下·榕江月考)现代文阅读

海水只会越来越咸吗

①茫茫大海,碧波荡漾,海洋是地球水资源的故乡,但海水会让口渴者望而却步,因为它含有大量且种类丰富的盐,尝起来又苦又涩又咸。

②____科学家做过估算,海洋中所有盐类的总重量达到5亿亿吨。人类厨房中的必备品——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海水诸多盐类中最主要的一种。氯化钠在海水中的平均含量有3.5%左右,如果把全世界海水中的氯化钠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有120多米厚。除了氯化钠,海洋中还含有碳酸镁、氯化钙以及其他各种金属元素的盐类,它们的平均含量只有氯化钠的三分之一,但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也有40米厚。所以,海洋是名副其实的“大盐库”。

③其实,原始地球的海水源于冰质彗星,水质还是挺“纯"的,它的味道应该像矿泉水一样可口。那么,海洋中的盐是哪儿来的呢科学家们就这个问题基本已达成共识。

④地球上的水在不断运动和循环,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海水蒸发到空气中,这些水蒸气升上天空,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微酸的雨滴落到陆地的每一个角落。“酸雨”将溶解的矿物质和金属离子(包括氯离子和钠离子)带进江河中,最后汇入大海。就这样,蒸发掉的水分绕了一圈,再次回到自己的海洋老家,但它却带来了很多陆地上的盐分。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雨水每年会将大约2.25亿吨盐注入海洋,而海洋盐分的90%是由“雨水循环"贡献的。

⑤“雨水循环”并不是海洋盐分唯一的来源,海底火山和深海热泉也在默默“付出"。在海底地壳的裂口处会出现火山和热液喷口——海水沿裂隙向下渗流,受岩浆热源的加热,形成了喷发的热泉。当新鲜的熔岩从海底的火山中涌出时,热的岩石与咸海水发生反应,会溶解其中的一些矿物质;热液喷口则会直接将含盐的热液灌注到海水中。数十亿年的周而复始、日积月累,海洋中的盐分越积越多,海水也就越来越咸了。

⑥既然海水中已经含有那么多盐分,而且盐分还将源源不绝地进入海洋。那么,海水会不会没有限度地“咸”下去科学家发现,海洋有各种能降低含盐量的奇妙方法,使海水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⑦首先,化学反应对降低含盐量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随着雨水将盐分注入海洋,海水中可溶性物质的浓度会越来越高。当盐分的浓度达到饱和后,过饱和的盐分将会析出、结晶或者相互结合成不溶解的化合物,然后沉入海底,变成岩石。另一方面,海底熔岩会与溶解的盐离子发生反应,将它们从水中移除,海底某些黏土和含氢矿物就是通过海底盐类发生的热化学反应形成的。

⑧“还盐归地"也是降低海水含盐量的方法。当台风季节来临时,狂风巨浪会把海水卷到陆地上,溶解的盐分也随海水上岸,散布在沿海陆地。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变迁后,有些海湾地带,由于地壳的升高而与海洋隔断,成为内陆。这部分的海水逐渐被蒸发掉,留下大量的盐类物质。另外,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为海洋提供了稳定的淡水,也有助于降低海洋的盐度。

⑨如今,随着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注入海洋的淡水越来越多。所以,相比较于海水变咸,“海水是否会变淡”反而成了科学家们更关注的问题。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7.结合上下文,在第②段横线处填上一个疑问句:_________

8.阅读第②—⑧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9.品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雨水每年会将大约2.25亿吨盐注入海洋,而海洋盐分的90%是由“雨水循环"贡献的。

10.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海洋中碳酸镁、氯化钙的平均含量是氯化钠的三分之一。

B.海水中氯化钠的平均含量有3.5%左右。

C.“酸雨”可以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海底黏土和含氢矿物都是通过海底盐类发生的热化学反应形成的。

【答案】7.(示例)大海中的盐有多少呢

8.①海洋中盐的来源;②化学反应能降低海洋的含盐量;③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为海洋提供的淡水有助于降低海洋的盐度;④海水不会无限度地咸下去(或海水的含盐量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9.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2.25亿吨"90%”一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雨水循环"是海洋盐分的主要来源。

10.B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平实性说明文;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文语言分析;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做好此类题目,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2、符合时间、空间或逻辑等顺序。3、考虑语句对应、词语的照应。4、保持情景统一、音节和谐。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7.本题考查句子补写。结合上一句“因为它含有大量且种类丰富的盐,尝起来又苦又涩又咸"分析概括出答案。

故答案为:(示例)大海中的盐有多少呢

8.本题考查内容梳理与概括。根据题干“海洋是名副其实的‘大盐库’”的提示,找到第3段“海洋中的盐是哪儿来的呢”,领起4、5段的内容,从第5段“雨水循环并不是海洋盐分唯一的来源,海底火山和深海热泉也在默默付出"可知,第3至5段的内容说明海洋中盐的来源。根据第7段“首先,化学反应对降低含盐量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可概括为:化学反应能降低海洋的含盐量。根据第8段“另外,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为海洋提供了稳定的淡水,也有助于降低海洋的盐度”,可概括为: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为海洋提供的淡水有助于降低海洋的盐度。根据第9段“如今,随着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注入海洋的淡水越来越多。所以,相比较于海水变咸,海水是否会变淡?反而成了科学家们更关注的问题”,可概括为:海水不会无限度地咸下去。

故答案为:①海洋中盐的来源;②化学反应能降低海洋的含盐量;③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为海洋提供的淡水有助于降低海洋的盐度;④海水不会无限度地咸下去(或海水的含盐量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9.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根据画线句“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雨水每年会将大约2.25亿吨盐注入海洋,而海洋盐分的90%是由雨水循环贡献的"中的“2.25亿吨”“90%"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雨水循环"是海洋盐分的主要来源,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故答案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2.25亿吨”“90%"一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雨水循环”是海洋盐分的主要来源。

10.A.理解不正确。根据第2段中的“海洋中还含有碳酸镁、氯化钙以及其他各种金属元素的盐类,它们的平均含量只有氯化钠的三分之一"可知,碳酸镁、氯化钙以及其他各种金属元素的盐类的平均含量只有氯化钠的三分之一,而非“海洋中碳酸镁、氯化钙的平均含量是氯化钠的三分之一”;

B.正确;

C.有误,根据第4段中的“这些水蒸气升上天空,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微酸的雨滴落到陆地的每一个角落"可知,“酸雨”是水蒸气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的,并非“酸雨"可以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有误,根据“海底某些黏土和含氢矿物就是通过海底盐类发生的热化学反应形成的”可知,一些海底黏土和含氢矿物都是通过海底盐类发生的热化学反应形成的,并非全部,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八下·榕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免疫之战:做事就得“二"一点

①你永远也不知道,生活下一秒给你带来的是惊喜还是惊吓。所以,凡事必须两手准备,不能一根筋。我,免疫系统,也处处体现“二”的精髓。

②对抗敌人,我的战略有二:阻挡、猎杀。区分杀敌,我的机制有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这些战略、机制虽“二”,但纵横交错,相辅相成,“双剑”反复合璧,功力倍增。这次我们只谈战略,先聊阻挡,再聊猎杀。

③所谓阻挡,就是盖墙,构筑物理屏障。

④我盖的墙,就是你的皮肤。不管你的皮肤是细腻白嫩,还是粗糙暗沉,它比人类的任何建筑都精巧严密百倍,堪称奇迹。你的汗液可以轻松渗出皮肤,外面的水分子却难以渗入,更别提病毒、细菌了,因为最小的病毒直径也有水分子的百倍以上。记住,皮肤的功能是屏障,健康皮肤存在的目的,就是拒绝吸收外物。因此,只要皮肤没伤口,病毒、细菌就无法强攻。不过,再严密的防线,也有漏洞。皮肤防线的漏洞,就是你身上的各种洞洞——吃喝拉撒的必由之路。当然,我肯定不会无视这些漏洞,皮肤防线不仅覆盖体表,还延伸到体内,包裹着所有通往外界的通道,这层物理屏障,就是你的上皮组织。

⑤说是物理屏障,其实,上皮组织还装配了生化武器,就是那些与我们和平共处的细菌和病毒,它们是你身体里的土著。这些土著自古以来就在这里渔樵耕读,每一寸上皮组织都是它们不可分割的固有领土。外源病菌偷渡而来,想在这里扎根组团,形成菌落,深度渗入,破坏环境,杀鸡取卵,土著们自然要与这些侵略者拼个高低。这里顺便说一句,抗生素不能乱吃,不然这些土著也会被杀掉,这就是自降防御值了。化学武器由上皮组织自产自销,比如:黏膜,让侵略者寸步难行。肺内的黏膜还会随着纤毛向上移动,变成痰咳出,或者咽到胃里。上皮组织还能产生毒性物质,比如毒性多肽物质,口腔里还有溶菌酶,胃里还有消化酶和酸性环境,这些化学武器都能让病菌死无葬身之地。

⑥因此,绝大多数敌人都被物理防线挡在墙外。不过,因为病菌无处不在,总有些病菌会钻空子,侵入皮肤创面,避过机关暗器,穿过黏膜,摸进墙内。

⑦如果病菌进了墙,就得启动我的第二个免疫战略:猎杀。

⑧混进墙内的病菌环顾四周,发现这里太宜居了,温暖和谐,食物丰富。正暗生欢喜,迎面走来一胖子,只见这胖子身形一变,不知从哪里伸出一只手,“啪"的一声搭在病菌身上。病菌只觉眼前一黑,就被胖子活生生吞进肚里去了。病菌还没来得及反应,一股刺鼻的酸味迎面袭来,无数个小玩意扑遍全身,撕咬分拆,很快,整个病菌就彻底解体。这胖子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个吃货,只要是病菌,不论死活,巨大侠都吃,绝不挑食,甚至连死亡的正常细胞也吃,兢兢业业清洁你的肌体。巨大侠的绝招也有二:一个是吃,前面已经说了,另一个就是拆解。病菌被吞后,巨噬细胞体内的一个小细胞器——溶酶体,会释放很多消化酶,降解一切可以降解的垃圾,包括各种病菌,同时合成各种有毒化合物,什么过氧化氢、一氧化氮、超氧离子……品种齐全,质量可靠,一拥而上。病菌除了去死,别无选择。

⑨由于病菌无处不在,所以你遭受病菌入侵是常态。也就是说,其实你每时每刻都在“生病”,而绝大多数“病"的星星之火,都会被免疫系统及时扑灭。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1.这篇文章结构严谨,下面对文章内容梳理有误的一项是()

A.免疫之战→阻挡→上皮组织→物理阻隔→病菌被及时扑灭

B.免疫之战→阻挡→上皮组织→生化武器→病菌被及时扑灭

C.免疫之战→捕捉→巨噬细胞→吃→病菌被及时扑灭

D.免疫之战→猎杀→巨噬细胞→拆解→病菌被及时扑灭

12.说明文语言贵在准确生动,下面从第⑥段中挑选的词语及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绝大多数敌人都被物理防线挡在墙外”中的“绝大多数”,说明并非全部,符合事实,准确严密。

B.“总有些病菌会钻空子”中的“总有些”,说明虽然数量不多,但也并非完全没有,符合实际。

C.“侵入”“避过"穿过”“摸进"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病菌进入“墙内”的过程。

D.“因此"不过”这些关联词语的准确应用,使句子之间关系明确,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13.免疫系统威力虽大,但需精心保护,请写出文中提到的两点保护措施。

14.文章从文题到内容紧扣“二"来写,请你说说“二”在文中的内涵。

【答案】11.C

12.D

13.①不让皮肤出现伤口;②不乱吃抗生素。

14.“二"在文中一方面指免疫之战的两手准备,如两种战略、两类机制、巨噬细胞的两大绝招等;另一方面指免疫系统杀灭病菌非常执着、尽职尽责。

【知识点】平实性说明文;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文语言分析;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语言特点。说明文语言主要有两个特点,准确和生动,准确性从列数字和具体词语分析,生动性从修辞、用词、句式等方面分析。

(3)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4)本题考查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把握说明对象应注意的文章的几个位置:看题目、观首段、找结尾段和抓关键句,极少数情况下需要我们研读全文,逐段分析,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11.ABD.正确;

C.有误,结合8段“巨噬细胞是个吃货,只要是病菌,不论死活,巨大侠都吃,绝不挑食,甚至连死亡的正常细胞也吃,兢兢业业清洁你的肌体。病菌除了去死,别无选择”概括可得答案。

故答案为:C

12.ABC.正确;

D.有误,“因此"不过”这些关联词语的准确应用,使句子之间前后因果衔接更紧密,说明更有条理,但并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故答案为:D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第4段“记住,皮肤的功能是屏障,健康皮肤存在的目的,就是拒绝吸收外物。因此,只要皮肤没伤口,病毒、细菌就无法强攻"概括可得:不让皮肤出现伤口;结合第5段“这里顺便说一句,抗生素不能乱吃,不然这些土著也会被杀掉,这就是自降防御值了”概括可得:不乱吃抗生素。

故答案为:①不让皮肤出现伤口;②不乱吃抗生素。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根据第1段“所以,凡事必须两手准备,不能一根筋。我,免疫系统,也处处体现‘二’的精髓"可知,“二”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两手准备。由第2段“对抗敌人,我的战略有二:阻挡、猎杀。区分杀敌,我的机制有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第8段“巨大侠的绝招也有二:一个是吃,前面已经说了,另一个就是拆解”可知,这里的两种战略、两类机制、巨噬细胞的两大绝招等都是免疫之战的两手准备;第二层是指:一根筋。由第8段“巨大侠都吃,绝不挑食,甚至连死亡的正常细胞也吃,兢兢业业清洁你的肌体"可知,巨噬细胞不区分病菌死活,都“吃”。

故答案为:“二"在文中一方面指免疫之战的两手准备,如两种战略、两类机制、巨噬细胞的两大绝招等;另一方面指免疫系统杀灭病菌非常执着、尽职尽责。

(2024八下·榕江月考)古代诗文阅读

龙山雪

[明]张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①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②。坐久清冽,苍头③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④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⑤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注释】①李岕(jiè)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②呆白:苍白。③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④欱(hē):同“喝”。⑤鼓: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报五次。“三鼓"即“三更”。

15.下列不是作者在龙山所做的事情的一项是()

A.月下赏雪B.饮酒驱寒C.听曲雅兴D.围炉煮酒

16.请从《龙山雪》中摘录描写雪景的句子。

1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勉强举大觥敌寒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大雪深三尺许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C.李岕生吹洞箫和之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从百步街旋滚而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答案】15.D

16.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17.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2)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附参考译文】

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有三尺多深。晚上的时候天放晴了,我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几个人陪伴侍候。众山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辉也显得稀薄了,月亮显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坐久了觉得有点冷冽,年纪大的伙计送酒来了,我勉强举起大杯(饮酒)抗寒,酒气上升,积雪将酒气吞噬,竟然喝不醉。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洞箫和着马小卿的曲子,箫声被寒气所震慑,艰涩得出不来。三更的时候我们才回去睡觉。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着从百步街旋转滚落,一直到山脚下,满身是雪地站着。我坐着一辆小羊头车,拖着满身的冰凌返回。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欲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芥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可知,作者在龙山所做的事情是:月下赏雪、饮酒驱寒、听曲雅兴。

故答案为:D

16.本题考查情感把握。根据选文内容可知,文章描写了龙山雪后的美景,表达作者高洁、超凡脱俗、遗世独立、孤高自赏的情怀。文章之写景的句子: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万里江山都被冰雪覆盖,月光之下雪景苍茫而干净,此时作者将内心的情感与雪景交融,情景交融,阔大、纯净的雪景映照出张岱孤高自赏、高雅脱俗的情怀,在冰天雪地中,心灵脱去俗累,自由洒脱。雪景的苍凉也折射出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故答案为: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17.A.敌:抵御/敌对;

B.许:大约/大约;

C.之:代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而:表修饰关系/表转折关系。

故答案为:B

(2024八下·榕江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昆仑秋望潘兆萱异地逢秋好,登临见雁还。人来红叶落,马度白云关。孤塔横残日,荒城锁乱山。武襄①遗迹在,凭眺欲追攀。凭阑人·金陵道中乔吉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注释】①武襄:指北宋名将狄青。狄青平生主要经历二十五战,以夜就昆仑关最著名。1057年狄青去世,谥号“武襄”。

18.两首诗词中没有出现的意象是()

A.树B.马C.鸟D.草

19.两首诗词都写了萧瑟之景,同是写景,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参照第一首诗的分析示例,分析第二首词中人物心境的变化。

【答案】18.D

19.《凭阑人·金陵道中》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解答此题,要结合意象在现实生活中的特点,联系作者诗歌的情感,进行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8.“人来红叶落”和“扑头飞柳花"写到了“树”;“马度白云关"和“瘦马耿诗天一涯”写到了“马”,“登临见雁还”和“倦鸟呼愁村数家"写到了“鸟”。

故答案为:D

19.第一首诗的分析示例,它展示了如何通过具体景物(如风、雨、秋雁等)来描绘萧瑟的氛围,并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诗人的某种情感(如孤寂、忧愁等)。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诗词中景物与情感关系的范例。我们要对第二首词《凭阑人·金陵道中》进行逐句分析。这首词通过对“马"鸟”“柳花"等萧瑟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凄凉孤寂的画面。例如,“瘦马驮诗走天涯”中的“瘦马"和“走天涯”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倦鸟呼愁堕绿沙"中的“倦鸟”和“呼愁"则表达了鸟儿的疲惫和忧愁,进而引发读者对词人内心情感的共鸣。故答案为:《凭阑人·金陵道中》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

三、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2024八下·榕江月考)八年级(1)班开展“践行低碳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20.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方面,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②因为这一意识对社会的意义很大。

③因此,近年来,低碳生活理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

④节能减排、过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

⑤另一方面,低碳生活不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指数,相反会使我们的环境更舒适。

A.④②①⑤③B.④②⑤①③C.③②①⑤④D.③②⑤①④

21.下列选项对“低碳生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碳生活"的主要方式是节能。比如:人走关灯。

B.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人们应该选择更加绿色的方式出行。

C.初中生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为实现理想打下基础。

D.“低碳生活”讲究较低或更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每个人都应该身体力行。

22.在活动中,班长草拟了一份倡议书,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倡议书

老师们、同学们:

①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②为了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大家庭,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共同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为此,向大家发出以下倡议:

③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节约用电,要做到随手关闭电灯、电脑、空调等电器设备,做到人走电停。

⑤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

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携起手来建设我们的绿色低碳新家园!

⑦八年级(1)班

2023年11月22日

【答案】20.A

21.C

22.第③处,改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低碳生活”的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⑤处,改为: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

【知识点】句子排序;材料探究;语言得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20.文段主要讲“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故句排在句首,排除CD;根据关键词“一方面”和“另一方面"可知,①句衔接紧密,且①句在前,排除B。

故答案为:A

21.ABD.正确。

C.有误,初中生加强体育锻炼和“低碳生活”没什么关系。

故答案为:C

22.③句式杂糅,应改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低碳生活"的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5中的“绿色产品”“绿色食物"是句内并列关系,二者之间应该用顿号。

故答案为:第③处,改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低碳生活”的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⑤处,改为: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

四、写作能力(60分)

23.(2024八下·榕江月考)有这样一种美好,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园林田野,让我们感觉美不胜收;有这样一种美好,建筑、雕塑、绘画、表演,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有这样一种美好,得体的行为、美好的心灵、和谐的环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请以《有这样一种美好》为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和要求:

①要明确写出“这样一种美好"是什么。

②要明确表达出这种“美好”让人感受到什么。

③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语句通顺。

④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⑤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

【答案】有这样一种美好

有这样一种美好,它如同一缕阳光,温暖着人们的心灵;它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这种美好,就是阅读。

阅读,让我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在书的海洋里,我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可以领略到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可以学习到科学技术的奥秘。通过阅读,我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有智慧。

阅读,让我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在书中,我可以读到各种各样的故事,有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有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有发人深省的哲理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人类情感的丰富多彩,让我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友情、亲情。当我读到一本好书时,我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会为主人公的命运而担忧,会为他们的成功而喜悦。这种情感的共鸣,让我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

阅读,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疲惫和压力。而阅读,则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当我沉浸在一本好书中时,我会忘记一切烦恼和压力,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好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有美丽的风景,有善良的人们,有温暖的阳光。这种美好的感觉,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向往。

阅读,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情感,还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它让我知道了要珍惜时间,要努力奋斗,要关爱他人。它让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追求进步和成长,在于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阅读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吧,让这种美好永远陪伴着我们!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第一则材料中日月星云等体现了自然之美,这种美好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给人带来视觉享受和心灵的宁静。第二则材料中建筑等展现了艺术之美,它让人感受到人类创造力的伟大和艺术的独特魅力,给人精神上的陶冶和震撼。第三则材料中得体行为等显示了人文之美,这种美好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生活的温暖与幸福。

【写作思路】可以围绕一种具体的美好展开,如“自然之美”,详细阐述自然之美是什么,如四季变换的美妙、山川景色的秀丽等;然后论述自然之美带给我们的,如身心的放松、对生命的感悟等;再深入思考我们该如何保护和珍惜这种美好。也可以综合几种美好,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对我们生活的意义和影响。

【立意提取】守护自然之美,从欣赏和保护自然美的角度写作。艺术之美,点亮生活,强调艺术美对生活的积极作用。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1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朗洞中学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质量监测试卷

一、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2024八下·榕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jié①____难。这让我们感到疲惫不堪,甚至想放弃。但是,正如谚语所说:“自然总是在不断地yùnyù②____着新的生命。"就像春天里的草木一样,即使经历了严寒酷暑,也依然能够茁壮成长。因此,我们也应该像草木一样,坚持不懈地前行。人生道路上,各种各样的困难必然会袭来,那些放弃或“躺平”的人首屈一指,但不管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还是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都要迎难而上。只有深刻认识并掌握这个道理,才能提高人生的抗挫能力。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在不断地前进,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是,时间却在不断地流shì③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

1.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谚语B.坚持不懈C.首屈一指D.突如其来

3.(2024八下·榕江月考)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革命的道路千万里,___……(贺敬之《回延安》)

(2),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___。(贺敬之《回延安》)

(4),白露为霜。(《蒹葭》)

(5),胡为乎泥中(《式微》)

(6)关关雎鸠,。(《关雎》)

(7)《子衿》中表现女子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的诗句是:,。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是:,。

4.(2024八下·榕江月考)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大自然的语言》。

B.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C.利奥波德,英国生态学家,《大雁归来》选自他的作品《沙乡年鉴》。

D.《时间的脚印》的作者是陶世龙,课文中引用了高士其的科学童话诗《时间伯伯》中的诗句。

二、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5.(2024八下·榕江月考)下面文段横线处应该是哪一部书()

鲁哀公十四年,鲁西有猎户打着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独角怪兽,想着定是个不祥的东西,将它扔了。这个新闻传到了孔子那里,他便去看。他一看,就说:“这是麟啊。为谁来的呢!干什么来的呢!唉唉!我的道不行了!"说着流下泪来,赶忙将袖子去擦,泪点儿却已滴到衣襟上。原来麟是个仁兽,是个祥瑞的东西,圣帝明王在位,天下太平,它才会来,不然是不会来的。可是那时代哪有圣帝明王天下正乱纷纷的,麟来的真不是时候,所以让猎户打死;它算是倒了运了。

孔子这时已经年老,也常常觉着生的不是时候,不能行道;他为周朝伤心,也为自己伤心。看了这只死麟,一面同情它,一面也引起自己的无限感慨。他觉着生平说了许多教;当世的人君总不信他,可见空话不能打动人。他发誓修一部____,要让人从具体的事例里,得到善恶的教训,他相信这样得来的教训比抽象的议论深切著明得多。

A.《礼记》B.《周易》C.《论语》D.《春秋》

6.(2024八下·榕江月考)朱自清认为,屈原的作品受到什么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2024八下·榕江月考)现代文阅读

海水只会越来越咸吗

①茫茫大海,碧波荡漾,海洋是地球水资源的故乡,但海水会让口渴者望而却步,因为它含有大量且种类丰富的盐,尝起来又苦又涩又咸。

②____科学家做过估算,海洋中所有盐类的总重量达到5亿亿吨。人类厨房中的必备品——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海水诸多盐类中最主要的一种。氯化钠在海水中的平均含量有3.5%左右,如果把全世界海水中的氯化钠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有120多米厚。除了氯化钠,海洋中还含有碳酸镁、氯化钙以及其他各种金属元素的盐类,它们的平均含量只有氯化钠的三分之一,但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也有40米厚。所以,海洋是名副其实的“大盐库”。

③其实,原始地球的海水源于冰质彗星,水质还是挺“纯"的,它的味道应该像矿泉水一样可口。那么,海洋中的盐是哪儿来的呢科学家们就这个问题基本已达成共识。

④地球上的水在不断运动和循环,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海水蒸发到空气中,这些水蒸气升上天空,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微酸的雨滴落到陆地的每一个角落。“酸雨”将溶解的矿物质和金属离子(包括氯离子和钠离子)带进江河中,最后汇入大海。就这样,蒸发掉的水分绕了一圈,再次回到自己的海洋老家,但它却带来了很多陆地上的盐分。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雨水每年会将大约2.25亿吨盐注入海洋,而海洋盐分的90%是由“雨水循环"贡献的。

⑤“雨水循环”并不是海洋盐分唯一的来源,海底火山和深海热泉也在默默“付出"。在海底地壳的裂口处会出现火山和热液喷口——海水沿裂隙向下渗流,受岩浆热源的加热,形成了喷发的热泉。当新鲜的熔岩从海底的火山中涌出时,热的岩石与咸海水发生反应,会溶解其中的一些矿物质;热液喷口则会直接将含盐的热液灌注到海水中。数十亿年的周而复始、日积月累,海洋中的盐分越积越多,海水也就越来越咸了。

⑥既然海水中已经含有那么多盐分,而且盐分还将源源不绝地进入海洋。那么,海水会不会没有限度地“咸”下去科学家发现,海洋有各种能降低含盐量的奇妙方法,使海水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⑦首先,化学反应对降低含盐量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随着雨水将盐分注入海洋,海水中可溶性物质的浓度会越来越高。当盐分的浓度达到饱和后,过饱和的盐分将会析出、结晶或者相互结合成不溶解的化合物,然后沉入海底,变成岩石。另一方面,海底熔岩会与溶解的盐离子发生反应,将它们从水中移除,海底某些黏土和含氢矿物就是通过海底盐类发生的热化学反应形成的。

⑧“还盐归地"也是降低海水含盐量的方法。当台风季节来临时,狂风巨浪会把海水卷到陆地上,溶解的盐分也随海水上岸,散布在沿海陆地。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变迁后,有些海湾地带,由于地壳的升高而与海洋隔断,成为内陆。这部分的海水逐渐被蒸发掉,留下大量的盐类物质。另外,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为海洋提供了稳定的淡水,也有助于降低海洋的盐度。

⑨如今,随着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注入海洋的淡水越来越多。所以,相比较于海水变咸,“海水是否会变淡”反而成了科学家们更关注的问题。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7.结合上下文,在第②段横线处填上一个疑问句:_________

8.阅读第②—⑧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9.品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雨水每年会将大约2.25亿吨盐注入海洋,而海洋盐分的90%是由“雨水循环"贡献的。

10.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海洋中碳酸镁、氯化钙的平均含量是氯化钠的三分之一。

B.海水中氯化钠的平均含量有3.5%左右。

C.“酸雨”可以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海底黏土和含氢矿物都是通过海底盐类发生的热化学反应形成的。

(2024八下·榕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免疫之战:做事就得“二"一点

①你永远也不知道,生活下一秒给你带来的是惊喜还是惊吓。所以,凡事必须两手准备,不能一根筋。我,免疫系统,也处处体现“二”的精髓。

②对抗敌人,我的战略有二:阻挡、猎杀。区分杀敌,我的机制有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这些战略、机制虽“二”,但纵横交错,相辅相成,“双剑”反复合璧,功力倍增。这次我们只谈战略,先聊阻挡,再聊猎杀。

③所谓阻挡,就是盖墙,构筑物理屏障。

④我盖的墙,就是你的皮肤。不管你的皮肤是细腻白嫩,还是粗糙暗沉,它比人类的任何建筑都精巧严密百倍,堪称奇迹。你的汗液可以轻松渗出皮肤,外面的水分子却难以渗入,更别提病毒、细菌了,因为最小的病毒直径也有水分子的百倍以上。记住,皮肤的功能是屏障,健康皮肤存在的目的,就是拒绝吸收外物。因此,只要皮肤没伤口,病毒、细菌就无法强攻。不过,再严密的防线,也有漏洞。皮肤防线的漏洞,就是你身上的各种洞洞——吃喝拉撒的必由之路。当然,我肯定不会无视这些漏洞,皮肤防线不仅覆盖体表,还延伸到体内,包裹着所有通往外界的通道,这层物理屏障,就是你的上皮组织。

⑤说是物理屏障,其实,上皮组织还装配了生化武器,就是那些与我们和平共处的细菌和病毒,它们是你身体里的土著。这些土著自古以来就在这里渔樵耕读,每一寸上皮组织都是它们不可分割的固有领土。外源病菌偷渡而来,想在这里扎根组团,形成菌落,深度渗入,破坏环境,杀鸡取卵,土著们自然要与这些侵略者拼个高低。这里顺便说一句,抗生素不能乱吃,不然这些土著也会被杀掉,这就是自降防御值了。化学武器由上皮组织自产自销,比如:黏膜,让侵略者寸步难行。肺内的黏膜还会随着纤毛向上移动,变成痰咳出,或者咽到胃里。上皮组织还能产生毒性物质,比如毒性多肽物质,口腔里还有溶菌酶,胃里还有消化酶和酸性环境,这些化学武器都能让病菌死无葬身之地。

⑥因此,绝大多数敌人都被物理防线挡在墙外。不过,因为病菌无处不在,总有些病菌会钻空子,侵入皮肤创面,避过机关暗器,穿过黏膜,摸进墙内。

⑦如果病菌进了墙,就得启动我的第二个免疫战略:猎杀。

⑧混进墙内的病菌环顾四周,发现这里太宜居了,温暖和谐,食物丰富。正暗生欢喜,迎面走来一胖子,只见这胖子身形一变,不知从哪里伸出一只手,“啪"的一声搭在病菌身上。病菌只觉眼前一黑,就被胖子活生生吞进肚里去了。病菌还没来得及反应,一股刺鼻的酸味迎面袭来,无数个小玩意扑遍全身,撕咬分拆,很快,整个病菌就彻底解体。这胖子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个吃货,只要是病菌,不论死活,巨大侠都吃,绝不挑食,甚至连死亡的正常细胞也吃,兢兢业业清洁你的肌体。巨大侠的绝招也有二:一个是吃,前面已经说了,另一个就是拆解。病菌被吞后,巨噬细胞体内的一个小细胞器——溶酶体,会释放很多消化酶,降解一切可以降解的垃圾,包括各种病菌,同时合成各种有毒化合物,什么过氧化氢、一氧化氮、超氧离子……品种齐全,质量可靠,一拥而上。病菌除了去死,别无选择。

⑨由于病菌无处不在,所以你遭受病菌入侵是常态。也就是说,其实你每时每刻都在“生病”,而绝大多数“病"的星星之火,都会被免疫系统及时扑灭。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1.这篇文章结构严谨,下面对文章内容梳理有误的一项是()

A.免疫之战→阻挡→上皮组织→物理阻隔→病菌被及时扑灭

B.免疫之战→阻挡→上皮组织→生化武器→病菌被及时扑灭

C.免疫之战→捕捉→巨噬细胞→吃→病菌被及时扑灭

D.免疫之战→猎杀→巨噬细胞→拆解→病菌被及时扑灭

12.说明文语言贵在准确生动,下面从第⑥段中挑选的词语及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绝大多数敌人都被物理防线挡在墙外”中的“绝大多数”,说明并非全部,符合事实,准确严密。

B.“总有些病菌会钻空子”中的“总有些”,说明虽然数量不多,但也并非完全没有,符合实际。

C.“侵入”“避过"穿过”“摸进"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病菌进入“墙内”的过程。

D.“因此"不过”这些关联词语的准确应用,使句子之间关系明确,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13.免疫系统威力虽大,但需精心保护,请写出文中提到的两点保护措施。

14.文章从文题到内容紧扣“二"来写,请你说说“二”在文中的内涵。

(2024八下·榕江月考)古代诗文阅读

龙山雪

[明]张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①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②。坐久清冽,苍头③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④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⑤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注释】①李岕(jiè)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②呆白:苍白。③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④欱(hē):同“喝"。⑤鼓: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报五次。“三鼓”即“三更"。

15.下列不是作者在龙山所做的事情的一项是()

A.月下赏雪B.饮酒驱寒C.听曲雅兴D.围炉煮酒

16.请从《龙山雪》中摘录描写雪景的句子。

1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勉强举大觥敌寒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大雪深三尺许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C.李岕生吹洞箫和之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从百步街旋滚而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2024八下·榕江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昆仑秋望潘兆萱异地逢秋好,登临见雁还。人来红叶落,马度白云关。孤塔横残日,荒城锁乱山。武襄①遗迹在,凭眺欲追攀。凭阑人·金陵道中乔吉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注释】①武襄:指北宋名将狄青。狄青平生主要经历二十五战,以夜就昆仑关最著名。1057年狄青去世,谥号“武襄”。

18.两首诗词中没有出现的意象是()

A.树B.马C.鸟D.草

19.两首诗词都写了萧瑟之景,同是写景,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参照第一首诗的分析示例,分析第二首词中人物心境的变化。

三、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2024八下·榕江月考)八年级(1)班开展“践行低碳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20.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方面,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②因为这一意识对社会的意义很大。

③因此,近年来,低碳生活理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

④节能减排、过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

⑤另一方面,低碳生活不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指数,相反会使我们的环境更舒适。

A.④②①⑤③B.④②⑤①③C.③②①⑤④D.③②⑤①④

21.下列选项对“低碳生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碳生活"的主要方式是节能。比如:人走关灯。

B.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人们应该选择更加绿色的方式出行。

C.初中生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为实现理想打下基础。

D.“低碳生活”讲究较低或更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每个人都应该身体力行。

22.在活动中,班长草拟了一份倡议书,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倡议书

老师们、同学们:

①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②为了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大家庭,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共同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为此,向大家发出以下倡议:

③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节约用电,要做到随手关闭电灯、电脑、空调等电器设备,做到人走电停。

⑤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

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携起手来建设我们的绿色低碳新家园!

⑦八年级(1)班

2023年11月22日

四、写作能力(60分)

23.(2024八下·榕江月考)有这样一种美好,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园林田野,让我们感觉美不胜收;有这样一种美好,建筑、雕塑、绘画、表演,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有这样一种美好,得体的行为、美好的心灵、和谐的环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请以《有这样一种美好》为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和要求:

①要明确写出“这样一种美好”是什么。

②要明确表达出这种“美好"让人感受到什么。

③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语句通顺。

④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⑤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劫;孕育;逝

2.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1.劫难:指宿世恶业所致的灾难。后也泛指灾难。孕育:指培育新生事物,常用于描述自然界中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过程,与文中描述的自然界不断产生新生命的意象相契合。流逝:表达时间的不断流逝相吻合。

故答案为:劫;孕育;逝

2.A.谚语:这个词在文中用于描述那句关于自然孕育新生命的智慧格言,是符合语境的,谚语通常指的是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富有教育意义的语句。

B.坚持不懈:这个词用于描述草木在经历严寒酷暑后依然能够生长的状态,并借以鼓励人们在面对人生困难时也要有这种精神,是恰当的。

C.首屈一指:这个词通常用于表示在某一方面或领域中名列第一,最优秀的。但在文中的语境下,它用来形容那些“放弃或‘躺平’的人”,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放弃或‘躺平’"的行为并不代表他们在某个方面的优秀,反而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因此,这个词语的使用在此处是不恰当的。

D.突如其来:这个词用于描述困难出现的突然性,是符合语境的,因为生活中确实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突然降临。

故答案为:C

3.【答案】(1)天南海北想着你

(2)与君离别意

(3)红旗飘飘把手招

(4)蒹葭苍苍

(5)微君之躬

(6)在河之洲

(7)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8)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蒹、葭、阙

故答案为:天南海北想着你;与君离别意;红旗飘飘把手招;蒹葭苍苍;微君之躬;在河之洲;挑兮达兮;在城阙兮;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4.【答案】C

【知识点】外国文学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利奥波德是美国生态学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5.【答案】D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经典常谈》

【解析】【分析】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鲁哀公十四年,猎户捕获一只独角怪兽——麟的故事,以及孔子对此事的反应。孔子看到麟被打死,联想到自己所处的时代没有圣帝明王,天下混乱,他的道无法行通,因此感到悲伤。同时,这也引发了他对于教育方式的思考,他决定修一部书,希望通过具体的事例,让人们从中得到善恶的教训。孔子编写的书籍中最符合这一描述的是《春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6.【答案】朱自清认为,屈原可以说是神仙家,出于巫。神仙家也受阴阳家的影响,阴阳家是齐学。齐国滨海,多有怪诞的思想。屈原常常出使到那里,所以也沾了齐气。齐人好“隐”,即用一种滑稽的态度来讽谏,楚人也好“隐"。屈原的思想受齐国的影响,他爱用种种政治的譬喻。但是他不取滑稽的态度,他是用一副悲剧面孔说话的。至于像《招魂》里的铺张排比,也许是纵横家的风气。

【知识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经典常谈》

【解析】【分析】南方文化对屈原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上,也体现在屈原的思想观念中。同时,屈原的作品也反映了当时楚国的社会政治状况,体现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屈原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后世读者的关注。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神话传说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同时,屈原也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故答案为:朱自清认为,屈原可以说是神仙家,出于巫。神仙家也受阴阳家的影响,阴阳家是齐学。齐国滨海,多有怪诞的思想。屈原常常出使到那里,所以也沾了齐气。齐人好“隐”,即用一种滑稽的态度来讽谏,楚人也好“隐"。屈原的思想受齐国的影响,他爱用种种政治的譬喻。但是他不取滑稽的态度,他是用一副悲剧面孔说话的。至于像《招魂》里的铺张排比,也许是纵横家的风气。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7.(示例)大海中的盐有多少呢

8.①海洋中盐的来源;②化学反应能降低海洋的含盐量;③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为海洋提供的淡水有助于降低海洋的盐度;④海水不会无限度地咸下去(或海水的含盐量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9.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2.25亿吨”“90%"一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雨水循环”是海洋盐分的主要来源。

10.B

【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平实性说明文;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文语言分析;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做好此类题目,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2、符合时间、空间或逻辑等顺序。3、考虑语句对应、词语的照应。4、保持情景统一、音节和谐。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7.本题考查句子补写。结合上一句“因为它含有大量且种类丰富的盐,尝起来又苦又涩又咸”分析概括出答案。

故答案为:(示例)大海中的盐有多少呢

8.本题考查内容梳理与概括。根据题干“海洋是名副其实的‘大盐库’"的提示,找到第3段“海洋中的盐是哪儿来的呢”,领起4、5段的内容,从第5段“雨水循环并不是海洋盐分唯一的来源,海底火山和深海热泉也在默默付出"可知,第3至5段的内容说明海洋中盐的来源。根据第7段“首先,化学反应对降低含盐量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可概括为:化学反应能降低海洋的含盐量。根据第8段“另外,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为海洋提供了稳定的淡水,也有助于降低海洋的盐度”,可概括为: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为海洋提供的淡水有助于降低海洋的盐度。根据第9段“如今,随着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注入海洋的淡水越来越多。所以,相比较于海水变咸,海水是否会变淡?反而成了科学家们更关注的问题”,可概括为:海水不会无限度地咸下去。

故答案为:①海洋中盐的来源;②化学反应能降低海洋的含盐量;③河流中的淡水、融化的冰川等为海洋提供的淡水有助于降低海洋的盐度;④海水不会无限度地咸下去(或海水的含盐量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9.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根据画线句“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