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兴趣小组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步骤A组B组C组1每组选取长势一致的相同株数的小麦幼苗若干2施用适量的保水剂施用适量的氮肥施用适量的保水剂+氮肥3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4培养相同且适宜的时间后,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的测定(单位:umol.m-2.s-1)实验结果10.6613.0415.91A.选取的叶片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B.应另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对照组C.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大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D.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可能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3.先天性夜盲症是由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先天性眼病,俗称“雀蒙眼”。某先天性夜盲症高发群体有男女各300人,经调查,该群体中有女性夜盲症患者20人,男性患者48人,且群体中男女的夜盲症基因频率相同,则该高发群体中女性夜盲症基因携带者有()A.8人 B.36人 C.56人 D.78人4.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肉细胞中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供能B.主动运输过程要消耗ATP,这样会导致细胞中大量的ADP积累C.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猪的成熟红细胞也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ATP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两极时需要ATP供能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及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存在长期的地理隔离,则一定会进化为两个物种B.基因型频率是否发生定向改变是判断种群进化的依据C.有性生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6.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需要O2参与的是过程③④⑤B.导致过程④⑤差异的原因是糖源是否充足C.过程②④所需要的最适温度相同D.过程①②在酵母菌细胞中的场所相同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豌豆种子细胞呼吸时,底物经脱氢酶催化所释放的氢,能将无色的三苯基氯化四唑(TTC)还原为红色的三苯甲腙。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其CO2释放速率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种子萌发的12~14h,CO2释放速率远大于O2吸收速率,说明该阶段豌豆种子的主要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___。豌豆种子细胞呼吸产氢的场所是___________。(2)胚根长出前,完整的种皮限制了种子对_____________的吸收,从而影响了种子的呼吸速率。36h后,O2吸收速率大于CO2释放速率,说明碗豆种子细胞的呼吸底物不全是_____________。(3)从细胞呼吸角度分析,碗豆种子比小麦种子更适宜浅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室除用TTC鉴定种子胚细胞的“死活”外,还可用染料染色法来鉴定种子胚细胞的“死活”,后者的鉴定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玉米和小麦是我国两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图甲和图乙分别是不同条件下两种农作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测定结果。请回答:(1)结合图甲分析,如果将小麦和玉米幼苗种植在同一密闭温室(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内一段时间,可能最先死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细胞间隙CO2浓度在C时,小麦和玉米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否相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2)图乙中,小麦在10~12时、16~18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分别是____和____。(3)为探究高温(35°C)对小麦、玉米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请设计简要的实验思路(常温为25°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某兴趣小组进行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图2为酵母菌细胞内可发生的呼吸过程示意图,其中字符Ⅰ~Ⅵ表示化学物质,序号①~④代表反应过程,请回答:(1)在设置图1装置前需先将葡萄糖溶液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试管中加水的作用是_______,滴管中冒出气泡,这是因为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了_______。此时酵母菌细胞中所进行的反应可用图2中的_______过程表示。(2)为了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场所,另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把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酵理母菌,获得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只含有细胞器的沉淀物两部分。将两部分分别与煮沸冷却后的葡萄糖溶液混合,组装成如图1的装置A和B,装置A有气泡产生,培养液中能检测到酒精,装置B无上述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3)图2中的_______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生成物质_______(填字符)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最多。10.(10分)稻田养鸭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水稻有机化程度,实现稻鸭双丰收。(1)如图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A表示该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C表示_________。(2)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可防治稻田中的三化螟害虫,该防治方法属于___________防治。三化螟成虫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C以上,由此可见,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要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稻田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11.(15分)如图是利用微生物制作葡萄酒的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葡萄酒制作的原理是利用__________菌分解葡萄糖,首先生成__________,该物质在_________条件下,转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2)葡萄除梗应在冲洗之__________(填“前”或“后”)完成,原因是__________。(3)制作果酒时,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__(填温度范围)。若利用果酒发酵的装置和条件,仅向发酵好的果酒中加入醋酸菌,醋酸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果酒转化为果醋,理由是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因有酶数量、酶活性、色素量等,外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详解】A、叶片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属于无关变量,实验中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故选取的叶片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A正确;B、实验的自变量的是是否施保水剂和氮肥,ABC为实验组,还应另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对照组,B正确;C、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消耗量与呼吸作CO2用释放量之差,故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C错误;D、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可能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从而提高小麦光合作用,D正确。故选C。2、D【解析】

A、原核生物细胞只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细胞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长,而真核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错误;

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均含有细胞结构,而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而这些构成了生物膜系统,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D正确。

故选D。3、C【解析】

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详解】设由该群体女性携带者的数目为x,根据男女的夜盲症基因频率相同可得(20×2+x)/(20×2+x)300×2=48/300,进而20×2+x=96,x=56。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中需要考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取信息,设女性携带者的数目为X,再分别计算女性中夜盲症基因频率和男性中致病基因频率,根据二者相等即可得出结论。4、C【解析】

细胞的代谢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和转化,细胞中的反应可分为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ATP不仅是细胞中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的纽带,更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ATP在细胞中易于再生,因此可以作为源源不断的能源,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所含能量不多,易于转化。【详解】A、叶肉细胞中发生水的光解,不是由ATP直接供能,A错误;B、ATP与ADP在细胞中含量很少,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十分迅速,B错误;C、猪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C正确;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没有中心粒,D错误。故选C。5、C【解析】

A、长期的地理隔离不一定会形成生殖隔离,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C、有性生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正确;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6、C【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其中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为酒精发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④⑤均为醋酸发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详解】A、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需要氧气的参与;过程④⑤都是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的过程,也需要氧气的参与,A正确;B、过程④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将酒精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过程⑤是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将葡萄糖转变成醋酸,B正确;C、过程②④分别是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过程,需要的温度不同,C错误;D、过程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原理以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详细过程,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O2(或O2和水)葡萄糖(糖类)豌豆种子脂肪含量更高,脂肪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更多的O2,浅播利于种子吸收氧气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易被染料染色(或者死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易被染料染色)【解析】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种子萌发的初期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胚根突破种皮后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脂肪中氧的含量低于糖类,脂肪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的体积大于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详解】(1)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与消耗氧的体积相同。据图可知,在12~24h期间,氧气吸收量很少,而二氧化碳释放量很多,表明此时的呼吸方式主要是无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可产生还原氢,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相同,都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2)胚根长出前,完整的种皮限制了种子对氧气的吸收,从而影响了种子的呼吸速率。36h后,O2吸收速率大于CO2释放速率,说明碗豆种子细胞的呼吸底物不全是葡萄糖,还存在脂肪等其他物质。(3)豌豆种子中脂肪含量高于小麦种子,脂肪氧化分解时需要的氧比单位质量的糖类氧化分解时需要的氧更多,浅播利于种子吸收氧气,有利于种子萌发。(4)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染料分子不能通过活细胞的细胞膜,所以活细胞的胚细胞不易被染料分子染上颜色。【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影响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等,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能根据曲线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小麦小麦固定低浓度CO2的能力较差,需要较高浓度的CO2不一定相等,净光合速率相等,呼吸速率不一定相等(或不相等,净光合速率相等,呼吸速率不相等)CO2摄入不足光照强度减弱将小麦、玉米都分别置于25℃,35℃,而其他条件一致的条件中;并分别比较它们在不同温度下CO2吸收速率(或O2的释放速率)【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A、B都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C点表示玉米和小麦的净光合速率相等。图乙中玉米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且在中午没有出现“午休现象。【详解】(1)结合图甲分析,图甲中玉米的二氧化碳补偿点低于小麦,说明则玉米固定CO2的能力高于小麦,如果将小麦和玉米幼苗种植在同一密闭温室(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内一段时间,可能最先死亡的是小麦,原因是小麦固定低浓度CO2的能力较差,需要较高浓度的CO2;细胞间隙CO2浓度在C时,小麦和玉米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不一定相等,因为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二者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呼吸速率不一定相等。(2)乙图中小麦在10~12时的光合作用出现“午休现象”,是因为温度过高,气孔关闭,CO2摄入不足,暗反应速率下降;16~18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3)为探究高温(35°C)对小麦、玉米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可将小麦、玉米都分别置于常温25℃、35℃下,而其他条件一致的条件中;并分别比较它们在不同温度下CO2吸收速率(或O2的释放速率)即可。【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C3植物和C4植物的特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灭菌并排出溶液中的氧气维持温度的恒定,有利于观察气泡CO2①④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线粒体中不能进行无氧呼吸的全过程)②③V【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阶段表示糖酵解,②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③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物质Ⅰ表示丙酮酸,物质Ⅱ表示CO2,物质Ⅲ表示还原氢[H],物质Ⅳ表示O2,物质Ⅴ表示水,物质Ⅵ表示乙醇。【详解】(1)在图1装置中要保证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需将葡萄糖溶液先煮沸,除去溶液中溶解氧的同时也对葡萄糖溶液进行灭菌处理;试管中加水的作用是维持温度的恒定,有利于观察气泡产生,酵母菌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和CO2,CO2形成气泡向外排出;对应的是图2中的①④阶段;(2)探究无氧呼吸的场所时将酵母菌分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两部分,分别放到图1装置中观察,由于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故只有细胞质基质的装置A有气泡产生,培养液中可以检测到酒精,只有细胞器的装置B因为没有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所以无现象;(3)酵母菌细胞中发生在线粒体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即图中的②③;其中第三阶段生成水,即生成物质Ⅴ的过程中释放能力最多。【点睛】本题考查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与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探究。本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物质变化,判断图2中四个过程与六个物质分别代表什么,再对题目内容进行回答,考查学生对应的推理与解析能力。10、该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生物生物种群的繁衍样方法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所以自我调节能力强【解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分析题图: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详解】(1)由分析可知,如图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C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2)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可防治稻田中的三化螟害虫,因信息素能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故该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三化螟成虫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C以上,由此可见,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