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黄帝内经》心得-对“治未病”-的理解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3E/3D/wKhkFmaxsMeAde3UAAK3Z87uk_0614.jpg)
![学习《黄帝内经》心得-对“治未病”-的理解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3E/3D/wKhkFmaxsMeAde3UAAK3Z87uk_06142.jpg)
![学习《黄帝内经》心得-对“治未病”-的理解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3E/3D/wKhkFmaxsMeAde3UAAK3Z87uk_06143.jpg)
![学习《黄帝内经》心得-对“治未病”-的理解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3E/3D/wKhkFmaxsMeAde3UAAK3Z87uk_06144.jpg)
![学习《黄帝内经》心得-对“治未病”-的理解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3E/3D/wKhkFmaxsMeAde3UAAK3Z87uk_061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黄帝内经》心得--对“治未病”的理解——全社会共同行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王治中安永东杨英王芳
“治未病”词语见于《黄帝内经》,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座右铭。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国家提出了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重点转变的“前移战略”,这种健康维护理念的变化与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息息相关。继承发扬《内经》“治未病”理论与“摄生”法则,创新出现代的“中医预防(医学)”与“中医保健(医学)”。为人类健康事业再作贡献。一、历代医家论述《黄帝内经》:“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主要指要掌握自然规律,根据天地阴阳法则调和各种方式,有节制、有规律地安排饮食和起居。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形与神俱”。也就是一个人要做到形神统一,形神结合。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黄帝内经》中“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论述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并通过他们的医学实践加以运用和发挥,使其成为别具特色的预防医学理论。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摄生是以调摄精神意志为宗旨,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没有杂念。精与神守持于内,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心胸开朗,乐观愉快,这样就能达到补养真气的目的。对于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要求人们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使其过分疲倦,否则,就会导致疾病、早衰。《难经》据传是扁鹊所作,其中有“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仲景将治未病的脏腑作为既病防变的重要措施。如《金匮要略》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对“治未病”有许多高明的认识,如在《丹溪心法·不治已病治未病》中说:“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长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二、中医治未病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发生。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类经》注释“此承前篇而言圣人‘预防’之道”。《灵枢·逆顺篇》:“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中医将治未病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时限和提高生活质量。《内经》以“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认识指导“摄生”。这里的“天地”与“日月”主要是指“环境”。当时已宏观认识到人类的生存,健康、疾病与环境关系密切。现《预防医学》从宏观和微观二方面认识到: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空间。人类环境又分为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给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要条件,而环境(质量下降)又能危害人体健康,发生疾病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如生活环境,空气中气象诸要素: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太阳辐射以及空气离子等能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成为为致病因素(中医称外因,六气,外感六淫)。社会环境,是人类在生活、生产和社交活动中相互间形成的社会关系,如风俗习惯、人群的交往等。人的精神活动,意识思维、思想感情来源于社会社会实践。“精神因素,情绪刺激”可以引起呼吸、循环、消化系统和[5]循证医学证据与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神经病学新进展》2007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张茁主编[6]《打破中西医的壁垒》《人民日报》出版,2008年7月24日陈竺[7]陈竺部长出席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大会开幕式致辞2007.11.28[8]中医有望对医学模式带来深远影响陈竺:太平洋健康高层论坛[9]中国人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月子中心产后恢复中心合作框架协议
- 中国广电手机产品白皮书2025年版
- 2025年度储能设备箱涵项目施工临时照明劳务分包合同
- 2025年发酵类制品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钻采装备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合作协议书
- 如何将个人成长纳入月度工作计划
- 学生发展报告与个案分析计划
- 如何开展班级传统文化教育计划
- 幼儿阅读推广计划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自杀风险护理
- 供应室课件大全
- 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赛前辅导课件
- 部编四下语文《口语交际:转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 仓库每日巡查制度
- 学校教育数字化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 动物防疫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含答案)
- 2024中国AI应用开发者生态调研报告-易观分析
- -中国传统节日之春节习俗介绍主题班会14
- 2024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