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编制说明_第1页
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编制说明_第2页
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编制说明_第3页
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编制说明_第4页
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团体标准《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根据《广西标准化协会关于下达2023年第五十七批团体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标协〔2023〕195号)文件精神,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玉林师范学院、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共同起草的团体标准《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项目编号:2023-5704)。二、项目背景及目的意义苦木(Picrasmaquassioides)是苦木科苦树属雌雄异株阔叶乔木树种,高达10余米。苦木的叶、枝、干、根均可入药,是壮族、瑶族、毛南族和苗族的民族药,载入民族药学典籍《中国民族药志要》。苦木在土石山均有分布,在南方喀斯特地貌脆弱生态系统的部分群落中常为优势乔木树种,分布海拔约100-2600米,适栽区域广,不与松、杉、桉争地,可用于石漠化治理,近年来,苦木药材价格稳定上扬,目前每公斤价格约5元,其造林生产兼具生态和经济价值,具有极高的发展价值。苦木抑菌消炎功效突出,以苦木为原料的各种制剂常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外伤感染和脓肿的临床治疗,且多为进入医保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常用药,涉及药品种类多、用量大。据文献报道,广东、江西等苦木分布区,大部分为零星分布,均为采伐难度大或漏网遗留下来的;调查的部分分布区,如广东翁源等地,由于连根采挖,已然绝迹,就苦木野生资源利用情况来看,该物种被过度利用,野生资源面临枯竭。苦木除作为“木本抗生”用于抑菌消炎的抗感染中成药原料外,其用途广泛,还具有更大的深层次开发价值。《中国兽药典》(2015)收载苦木可用于猪、牛、羊、马、兔及禽类风热感冒、腹泻下痢、湿疹、疮黄肿毒和跌打损伤的治疗。苦木在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应用前景,决定了其在养殖业“抗生素替代”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其资源现状已不能满足现有医药工业需求,更无法支撑养殖产业的深度开发,产业发展面临原料短缺的瓶颈问题。苦木商品药材以野生资源为主,过度采收导致天然资源破坏严重,人工造林生产有待扩大规模,此外苦木种苗生产存在出苗率和成苗率低,苗木质量参差不齐,苗木质量对后期生长影响大等生产问题,严重影响苦木的人工造林生产。通过制定团体标准《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以标准为抓手,统一规范苦木种苗生产各环节的要求,从而避免生产中苦木种苗成苗不理想、种苗质量参差不齐等生产问题,用标准化手段更好的规范苦木种苗生产,对提高区内苦木人工造林生产,促进广西苦木产业高效、安全、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项目编制过程(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团体标准《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项目任务下达后,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起草单位制定了起草编写方案与进度安排,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实践验证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具体标准编制工作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玉林师范学院、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等起草单位组成标准编制工作组,编制工作组下设三个组,分别是资料收集组、草案编写组、标准实施组。资料收集组负责国内外有关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的文献资料的查询、收集和整理工作,查阅前人对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的研究情况和进展。草案编写组负责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工作,包括后期召开征求意见会、网上征求意见,以及标准的不断修改和完善。标准实施组负责《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团体标准发布后,组织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开展标准宣贯培训会,对标准进行详细解读,让相关人员了解标准,并根据标准对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进行分析、控制和规范,保证方法的准确性,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团体标准提出修正意见。(二)查询标准及文献资料标准编制工作组收集了国内有关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的相关资料,主要有:[1]朱兆仪,冯毓秀,罗淑荣.苦木资源的利用及生药学的研究[J].中药通报,1983(06):8-12.[2]付士朋,沈宏伟,王谦博,等.刺五加种苗质量分级标准及其方法的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17):160-164.[3]赵云青,陈菁瑛,黄颖桢,等.中药材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科技,2021,52(05):38-44.[4]李隆云,彭锐,李红莉,等.中药材种子种苗的发展策略[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02):247-252.[5]田汝美.紫苑种质资源评价及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2.[6]陈昌婕,陈盛秋,马琳,等.蕲艾种苗质量标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21,32(2):443.[7]邬国松,马庆,韩正洲,等.广东不同地区三叉苦营养袋种苗的生长评价和分级标准研究[J].中药材,2019,42(3):505.[8]封丹,张厚江,季梦婷.苗木质量分级方法研究综述[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6,44(04):10-15+20.[9]张丽萍,杨世林,杨春清,等.我国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中药杂志,1999,(10):3-5.[10]魏建和,陈士林,程惠珍,等.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工程[J].世界科学技术,2005,7(6):104.[11]马满驰,张教洪,单成钢,等.中药种苗质量标准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5,47(04):139-142.(三)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之后,标准编制工作组召开了标准编制会议,对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标准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研究,标准的主体内容确定为术语和定义、分级要求、检测方法、检测规则和包装、标志、标签、运输。(四)调研、形成文本草案、征求意见稿2023年9月,标准起草工作小组进行了广泛实地调研工作,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经编制组反复讨论,形成了标准的基本构架,对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并对项目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理清逻辑脉络,整合已有的参考资料中有关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的内容指标,并结合实地调研及收集到的最新技术资料的基础上,按照简化、统一等原则编制完成了团体标准《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草案)。2023年10月~11月,标准起草工作组深入到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区内苦木种苗分级相关机构开展实地调研,并实际征多家相关单位的内部意见,通过收集反馈了大量意见,标准编制工作组多次召开会议,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反复修改和研究讨论。最终形成了团体标准《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征求意见稿)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四、标准制定原则(一)实用性原则本文件是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结合苦木种苗现状,调研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区内相关机构的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的情况,在现有国家、行业标准相关苦木种苗分级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而总结起草的。规范苦木种苗生产各环节的要求,从而避免生产中苦木种苗成苗不理想、种苗质量参差不齐等生产问题,对提高区内苦木人工造林生产,促进广西苦木产业高效、安全、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二)协调性原则本文件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与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在内容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协调一致。(三)规范性原则本文件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的内容,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四)前瞻性原则本文件在兼顾当前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现实情况的同时,还考虑到了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快速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在标准中体现了个别特色性、前瞻性和先进性条款,作为分析检测的指导。五、标准主要章节内容及确定依据团体标准《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主要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分级要求、检测方法、检测规则和包装、标志、标签、运输。(一)术语和定义主要根据苦木科属种子的实际情况进行界定。(二)分级要求分级要求主要从苦木种苗的外观与质量指标两个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本试验以2020~2023年3年间,广西16个县级行政区域16组苦木种子为试材,采用营养杯(规格6×12)育苗,育苗基质配方分别为火土、锯末、草炭3种原料质量比为6:2:2,均于当年8月中旬催芽后播种于玉林师范学院东校区农学院教学基地内,该基地为平坡地,地处北纬22°68′,东经110°19′,海拔81.5m。8月下旬出苗,同质栽培管理条件,12月下旬统计测定120天苦木苗的各项指标,每组种苗随机取样法取样测定30株,对其各个质量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数据加以整理分析,制定了苦木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种子来源及编号等信息如表1所示。表1苦木各组苗木种子来源编号种源地编号种源地1平果县9凤山县2靖西市10巴马县3凌云县11东兰县4乐业县12环江县5凭祥市13天峨县6天等县14南丹县7大新县15都安县8马山县16宜州区1.外观结合苦木种苗实际栽培情况,规定了苦木种苗应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等基本要求。2.种苗质量指标苦木种苗的质量分级指标的确定,主要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确定苦木种苗分级指标,再将所有分级指标的原始数据标准化后,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按类间距离大小划分种苗质量等级类别,再结合生产实际和可操作性进行确定。苦木种苗的苗高、地茎、冠幅、复叶数、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全株重等种苗各质量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见表2所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变化幅度分别为苗高7.06cm~33.77cm,地茎0.120mm~0.346mm,冠幅6.85cm~25.36cm,复叶数3~9片,主根长5.34cm~14.52cm,一级侧根数:8~39根,地上鲜重1.83g~5.18g,地下鲜重0.78g~4.07g,全株重2.69g~8.64g。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苗高>地下鲜重>一级侧根数>复叶数>全株重>地茎>地上鲜重>冠幅>主根长;各指标变异系数均较大,均可考虑用于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表2苦木种苗质量指标描述统计和方差分析(n=480)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苗高/cm7.0633.7717.676.6350.376地茎/mm0.1200.3460.2410.0630.261冠幅/cm6.8525.3616.224.0560.250复叶数/片3.009.005.661.7680.312主根长/cm5.3414.5210.252.2420.210一级侧根数/条8.0039.0024.748.3320.337地上鲜重/g1.835.183.660.9480.259地下鲜重/g0.784.072.610.9640.369全株重/g2.698.646.271.9020.303统计分析苦木种苗的苗高、地茎、冠幅、复叶数、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全株重共9个质量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见表3。苦木种苗的9个指标之间,除苗高与复叶数二者无显著相关外,其他各指标间均表现为显著相关,且大部分指标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全株重与地上鲜重间的相关性最强,为0.896,其次是全株重与地下鲜重,达到0.876。说明苦木种苗的各指标均可考虑作为质量等级划分的依据。表3苦木种苗各指标间相关分析苗高地茎冠幅复叶数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地上鲜重地下鲜重苗高--------地茎0.353*-------冠幅0.271*0.730**------复叶数0.0760.641**0.705**-----主根长0.462**0.662**0.540**0.490**----一级侧根数0.309*0.725**0.607**0.641**0.687**---地上鲜重0.554**0.721**0.542**0.401*0.686**0.699**--地下鲜重0.414**0.712**0.523**0.503**0.685**0.778**0.770**-全株重0.499**0.739**0.551**0.455**0.703**0.766**0.896**0.876**注:**表示极显著相关,*表示显著相关对苦木种苗的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见表4,前2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已达到93.191%,说明前2个主成分基本包含了全部的指标信息,因此提取前两个特征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特征向量。第一主成分表达式中表明,前7个指标的系数均较大且相差不大,变化幅度在0.337~0.363之间,说明这些指标起的作用大致相当,其中地径的系数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第2位为0.361,冠幅的系数排第7位为0.337;后2个指标复叶数和苗高的系数分别为0.269和0.228,与前7个指标有一定差距,但仍占有一定比重;考虑到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达到81.369%,数值高,故9个指标均可以作为苦木种苗分级的主要指标。在第二主成分表达式中,苗高的系数最大,高达0.722,进一步说明将苗高作为苦木种苗质量等级划分主要指标的合理性。在苦木种苗的9个测定指标中,苗高是最直观、最容易测定的形态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苗木的生长量,适宜作为分级指标;地茎粗壮则苗木根系发达,而根系发达与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长量直接相关,且地茎也较容易测量,是理想的苗木分级指标;从实际生产情况来看,苗木根系常附较多泥土,特别是侧根,难以处理,影响测量,尤其在营养杯苗的生产中需要保护种苗,在下地造林前才破杯且保持土团不散状态下放苗移栽,因此全株重、地下鲜重、地上鲜重、主根长、一级侧根数量均不宜作为分级指标;从已有文献《光叶红豆种苗质量分级研究》来看,冠幅是衡量苗木长势的重要依据;复叶数量的多寡关系到植株光合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植株的长势和苗木质量,因此复叶数作为种苗质量分级指标具有合理性。在对苦木种苗9个指标间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并考虑到实际生产的可行性和操作方便与否等情形,综合衡量后,本研究选取苗高、地径、冠幅和复叶数作为苦木苗木质量等级划分的4个评价指标,依此进行苦木苗木等级划分,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表4苦木种苗主成分方差贡献主成分方差贡献贡献率%累积贡献率%17.32381.36981.36921.06411.82393.19130.2783.08396.27540.1361.51497.78950.0840.93798.72560.0470.51899.24370.0380.42299.66580.0300.335100.00090.0000.000100.000在苦木苗木等级划分的评价指标选定后,项目组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苦木种苗的苗高、地茎、冠幅和复叶数4个质量指标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苦木种苗各分级指标的3个最终聚类中心,结果列于表5中。表5k-均值聚类最终聚类中心值苗高/cm地茎/mm冠幅/cm复叶数19.860.14211.434216.740.28416.685325.920.25718.497研究团队考虑以苦木种苗的苗高、地茎、冠幅和复叶数4项指标聚类中心值作为苦木种苗分级标准的参考;并借鉴参考文献以平均值加一个标准差作为Ⅰ级指标的参考临界值,平均值作为Ⅱ级指标的参考临界值,平均值减去一个标准差作为Ⅲ级指标的参考临界值这一分级方法;结合苦木苗木的生产实际和可操作性,提出苦木苗木质量等级划分标准,结果见表6,苦木苗木分为3级标准,低于三级种苗标准的为不合格种苗。表6苦木苗木质量等级划分级别苗高(cm)地茎(mm)冠幅(cm)复叶数Ⅰ级苗≥25≥0.29≥20≥7Ⅱ级苗≥17≥0.24≥16≥5Ⅲ级苗≥10≥0.15≥11≥3(三)检测方法检验方法主要根据苦木种苗的外观、质量指标的要求,分别列出,并依据相应检验方法及相关检验标准执行。测量指标包括苗高、地茎、冠幅、复叶数、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地上鲜重、地下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