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23809.1-2020 应急导向系统 设置原则与要求 第1部分:建筑物内_第1页
(高清版)GB∕T 23809.1-2020 应急导向系统 设置原则与要求 第1部分:建筑物内_第2页
(高清版)GB∕T 23809.1-2020 应急导向系统 设置原则与要求 第1部分:建筑物内_第3页
(高清版)GB∕T 23809.1-2020 应急导向系统 设置原则与要求 第1部分:建筑物内_第4页
(高清版)GB∕T 23809.1-2020 应急导向系统 设置原则与要求 第1部分:建筑物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替GB/T23809—2009应急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 Ⅲ V 1 1 24规划考虑的因素 2 2 25.2应急导向线 45.3疏散路线标志 4 6 7 7 86.3标记 86.4电光源要素的应急电源及其操作条件 9 96.6检查和维护 9 9 9 97.3应急导向线和疏散路线标志及其位置 7.5照明要求 7.6亮度的检验 7.8检查和维护 附录A(规范性附录)实验室磷光要素的适光亮度测试 附录B(规范性附录)磷光要素亮度特性现场测试 附录C(资料性附录)磷光应急导向要素的可见度和可识别性及其尺寸和位置 6图C.1用于疏散路线标志识别或垂直门框标记可见度的球形影响区 22图C.2可以看到地板或墙壁应急导向线或紧急出口门垂直线的圆形可见区域 23ⅡGB/T23809.1—2020图C.3最近的150mm地板标志的圆形可识别区域 图C.4墙壁上或紧急出口门处的最近标志的圆形可识别区域——眼高度差1.5m 26图C.5墙壁上或紧急出口门处的最近标志的圆形可识别区域——眼高度差1.0m 图C.6墙壁上或紧急出口门处的最近标志的圆形可识别区域——眼高度差0.5m 图C.7墙壁上或紧急出口门处的最近标志的圆形可识别区域——眼高度差0m 表1单独的或有辅助文字的疏散路线标志示例 5表2延迟特性的最低亮度要求 表C.1磷光要素的距离因数z 表C.2与图C.4a)~C.7b)有关的150mm高墙上的疏散路线标志的更多尺寸信息 25Ⅲ本部分为GB/T23809的第1部分。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6069:2017《图形符号安全标志应急导向系统——图2的编号调整为图1。●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893.3代替ISO3864-3;●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31523.1代替ISO7010;●增加引用了GB/T15565、GA480.3;——删除了描述性条款(见第4章第1段,国际标准中第4章第1段);M——根据原文并结合国家标准起草规则,删除了5.1.1最后一段、将5.1.3最后一段后半句改为—为适应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将标准名称改为《应急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1部分:建——GB/T23809—2009。V全区集合。制定本部分的目的是规范应急导向系统中所用到的各类要素(含电光源要素和磷光要素)的设计。1GB/T2893.1—2013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GB/T2893.3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3部分:安全标志用图形符号设计原则(GB/T2893.3—2010,ISO3864—3:2006,MOGB/T2893.4—2013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4部分:安全标志材料的色度属性和光GB7000.2灯具第2-22部分:特殊要求应急照明灯具(GB7000.2—2008,IEC60598-2-22:GB/T15565图形符号术语GB/T25894疏散平面图设计原则与要求(GB/TGB/T31523.1安全信息识别系统第1部分:标志(GB/T31523.1—2015,ISO7010:2011,23要求见第7章。4公共信息标志和一般的建筑设施标志的颜色应与疏散路线上应急导向系统要素的颜色有显著差异。5.2应急导向线5.2.3应确保应急导向线的连续性。除疏散路线上有门的位置,应急导向线的间断处宽度应不大于5.2.7在疏散路线的两侧宜同时设置应急导向线。宽度2.0m以内的疏散路线可仅设置一条应急导向5.3疏散路线标志箭头表示方向(见表1)。的含义见表1,设置在地上的疏散路线标志见图1。5.3.1.3疏散路线标志的颜色应符合GB/T2893.4—2013中色度属性和光度属性的要求,特定测试方法下疏散路线标志(外部照明或者通电的内部照明)的色度属性和光度属性见GB/T2893.4—2013。5只使用图形符号使用辅助文字的示例使用双语辅助文字的示例楼层变化)紧急出口紧急出口紧急出口层变化)紧急出口紧急出口紧急出口楼层变化)紧急出口冠层变化)紧急出口行进方向)b)在门上方,指示由此穿过后前进方向)(指示楼层变化)紧急出口个ret个方向)→→紧急出口→紧急出口→方向)<见<见<<紧急出口紧急出口紧急出口方向)紧急出口紧急出口紧急出口675.4.4特殊危险源的标记5.4.4.1应使用符合GB/T31523.1要求的警告标志标示危险源的性质和位置,如电气设备的位置和5.4.4.2应使用符合GB/T2893.1—2013中的警告标记标示疏散路线上的障碍物(如墙壁凸起、柱子5.4.5疏散路线终点的集合区和安全区的标记图应采用亮度要求不小于表2和表3中亮度值的磷光材料。期保留。疏散路线上的机器和管道周围的工作平台应在边缘、托板或格栅上设置6电光源要素6.1基本要求障。备用电源应保证应急导向系统所有电光源要素在使用时间内的电力供应,以确保要素的可见度。6.1.3应急导向线和疏散路线标志应符合5.2和5.3中的要求。在应急导向线和标记的紧急出口门的896.4电光源要素的应急电源及其操作条件6.4.1应急导向系统的电源应独立于疏散路线照明电源。自动探测或人工切换发出报警时应均能启动应急导向系统。此外,风险评估应确定应急导向系统是否在应急照明系统启6.4.2应急电源及其操作条件应符合GB7000.2和GB/T16895.33的要求。b)应急导向系统安装平面图;6.6检查和维护应按照GA480.3和GB/T16895.33的要求进行检查和维护。7磷光要素7.1基本要求7.1.1应保证至少1h的使用时间内磷光要素在设计视距内的可见度。7.1.5应急导向系统蓄光后,应在设计的延迟时间内满足7.2中的最低亮度要求。应急导向系统要素7.1.6激发和蓄光宜采用具有大比例蓝光成分的光源,而大比例红光成分的光源和钠汽灯不太适用。7.2磷光要素的亮度消隐时间应在现场激发照明停止后的10min、60min和90min分别达到表3规定的最低亮度值要求。应考虑制造商按照附录A进行的测试(采用现场光源的代表性灯具类型和激发照明的持续时间)所获得消隐时间注:安装要素的亮度特性取决于磷光材料的固有性能、启用前的激发照明7.3应急导向线和疏散路线标志及其位置7.3.1.1应使用磷光材料制作地面或墙上的应急导向线,以标示整个疏散路线。磷光材料应符合第5章的要求(尤其是5.2中的要求)以及7.2中的最低亮度特性要求。7.3.1.2地上或墙上的应急导向线的宽度应不小于50不小于20mm。在大面积开阔区域或者区域的一侧高度陡降(如列车站台),可沿着疏散路线的中轴线7.3.1.3可在墙上0.9m~1.1m高度处增设一条宽度不小于20mm的水平磷光应急导向线,以便识7.3.2.1应使用磷光材料制作地上、墙上和紧急出口门处的疏散路线标志。磷光材料应符合第5章的要求(尤其是5.3中的要求)以及7.2中的最低亮度特性要求。7.3.2.2地板上或地板应急导向线组合的疏散路线标志的高度应不小于50mm。疏散路线标志应设7.4标记7.4.1.5露天楼梯或坡道的栏杆顶部应采用宽度不小于20mm的连续磷光条标记,间断处不超过7.4.3.1警告标志的高度应至少为150mm,最低亮度特性符合7.2的要求。7.4.3.2疏散路线沿途的障碍(如墙壁凸起、柱子和设备障碍物)应采用GB/T2893.1—2013中的适当应按GB/T31523.1要求设置消防设备的磷光安全标志。安全标志的高度应至少为150mm亮度特性应符合7.2的要求。磷光楼梯间位置标志应满足7.3.1中磷光应急导向线亮度特性的要求,最低亮度不低于表2和表37.5照明要求c)尤其应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和(或)未经授权拆除或关闭激发照明。A.1.1应对三个试样进行检测。每个试样上应有一块直径至少35mmA.1.2试样应为配有适宜的紫外线保护的最A.1.3试样应有符合制造商生产批号的生产A.2预处理A.3环境条件应使用校准后的亮度计测量适光亮度。根据采用的是远距测量法(见A.6.2)或接触法(见A.6.3),e)信号噪音率:对于所有测量值,至少10:1;f)测量范围:10-⁵cd/m²~10cd/m²;A.5激发照明条件A.5.1用于表2中分类目的的激发照明条件A.5.1.1应激发磷光试样,直到达到完全饱和。从饱和开始,亮度值的测量对于具有足够强度的不同点上放置测试垫以便测量照度。测试垫最大照度除以最小照度应小于1.1。应使用A.4.1规定的照度A.5.1.3试样温度不应在激发后1min超过25℃。A.5.2用于表3中产品描述目的的激发照明条件A.5.2.2试样温度不应在激发后1min超过25℃。激发期间周围不应有环境光或杂散光。应使用A.5.2.3应在试样的被照明区域的中央、以及在试样表面外缘相互成90°的4个点上放置测试垫以便测量照度。5个测试垫的平均照度应符合规定。测试垫的最高照度与最低照度比应小于1.1。A.6亮度测量A.6.1一般要求亮度计与所测试样之间的距离以及亮度计光圈的选择,应确保被测A.6.3接触法亮度计的测量头应置于试样表面。应采用覆盖试样的外表面或者用L=E/Ωp…………(A.1)E——在所用光度计头光入射区域上确定的地方的照度,单位为勒克斯(1x);投影球面度Ωp的计算见式(A.2):式中:r——光度计头光入射区域和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R——测量物体被测表面平面半径,单位为毫米(mm)。A.6.4亮度记录A.6.4.1用于表2中分类目的的亮度记录A.6.4.1.1测量前应将亮度计归零,测量完后立即检查。如果零偏移为所测值5%以上,则测量不合格。A.6.4.1.2应在拆除激发光之后至少每2min测量一次亮度。就一切情况而论,测量值应包括激发光拆除后60min的时间并且应包括3个试样在2min±10s、10min±10s、30min±10s和60min±10s时的测量值(用mcd/m²表示)。A.6.4.1.3亮度特性应以3个试样的平均值为基础。A.6.4.1.4要测量亮度达到0.3mcd/m²的时间,方法有两种:通过连续测量直至亮度达到0.3mcd/m²的时间,或者根据情况采取以下方法估计的记录时间(min)或亮度达到0.3mcd/m²的时间。a)如果亮度达到3mcd/m²的测量时间短于80min,则应继续测量直到亮度达到2mcd/m²或2mcd/m²以下。应将时间值(t)和亮度值(L)转换成(以10为底)对数。应根据lgt标绘1gL。采用最小二乘方回归法获得的一次多项式曲线应符合从20min到最后记录时间之间的时间范围内的数值。一次多项式方程的形式是:lgL=plgt十k应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亮度达到0.3med/m²的时间的对数:应记录亮度达到0.3med/m²的估计时间。亮度达到0.3mcd/m²的估计时间应以3个试样的平均值为依据。b)如果亮度达到3mcd/m²的测量时间为80min或以上,则应继续测量直至亮度达到2med/m²或以下。应将时间值(t)和亮度值(L)转换成(以10为底)对数。应根据lgt标绘1gL。采用最小二乘方回归法获得的二次多项式曲线应符合从20min到最后记录时间之间的时间范围内的数值。二次多项式方程的形式是:式中,m、n和c均为从符合时间数值的最小二乘曲线中得来的系数。应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亮度达到0.3mcd/m²的时间的对数:应记录亮度达到0.3mcd/m²的估计时间。无论亮度达到0.3mcd/m²的时间是估计的还是测量的,亮度达到0.3mcd/m²的时间均应以三个试样的平均值为依据。A.6.4.2用于表3中产品描述目的的亮度记录A.6.4.2.1测量前应将亮度计归零,测量完后立即检查。如果零偏移为所测值5%以上,则测量不合格。A.6.4.2.2应在拆除激发光之后至少每2min测量一次亮度。就一切情况而论,测量值应包括激发光拆除后90min的时间并且应包括三个试样在2min±10s、10min±10s、30min±10s和90min±10s时的测量值(用mcd/m²表示)。A.6.4.2.3亮度特性应以3个试样的平均值为基础。A.7昼光条件下颜色的确定应按照GB/T2893.4—2013附录B所述分步骤检查和证实昼光环境下的颜色。A.8测试报告A.8.1用于表2中分类目的的测试报告a)引用本部分(按照GB/T23809.1测试或测量)。d)按照GB/T2893.4—2013附录B的发射光颜色分类。e)预处理开始和结束信息(天数和时间)。f)测量日期。j)光度亮度测量结果。激发停止后10min和60min时以mcd/m²为单位的亮度,亮度达到k)测试人(姓名和职位)。m)试验地点。A.8.2用于表3中产品描述目的的测试报告a)引用本部分(按照GB/T23809.1测试或测量)。d)预处理开始和结束信息(天数和时间)。e)测量日期。i)光度亮度测量结果。亮度等级(LR):激发停止后10j)测试人(姓名和职位)。1)试验地点。A.9磷光材料的标记A.9.1用于表2中分类目的的标记应从如下角度标记磷光材料:a)本部分的编号和年代号;b)激发后10min和60min的亮度(mcd/m²)。A.9.2用于表3中产品描述目的的标记应从如下角度标记磷光材料:a)本部分的编号和年代号;b)照明条件代码;c)激发后10min、60min和90min的亮度(mcd/m²)。B.1一般要求B.1.1本附录适用于现场测量磷光要素的亮度特性。B.1.2测量磷光要素的激发照度以及延迟期间亮B.2.2每种磷光产品至少应在两个位置测量。这两个位置应位于同种光源照明的区域内。装置中所B.3测量条件B.3.1应在正常的现场条件下,尤其是给定照明和温度条件下测量。应在测量前至少15min打开光f)测量范围:10-⁵cd/m²~10cd/m²;B.4.3测量仪表校准B.5激发光源和照度测量B.5.1应采用现场安装的光源激发磷光试样。激发持续时间应为15min,或者根据建筑物类型、建筑B.6.1.2模拟通讯端口和(或)计算机界面有助于生成报告。如果环境温度低于15℃,宜采用恒温光度计头。B.6.2亮度的测量B.6.2.1概述应采用B.4.2所述的亮度计、B.6.2.2所述的远距测量法或者B.6.2.3所述的接触法测量亮度。B.6.2.2远距测量法亮度计与所测试样之间的距离以及亮度计光圈的选择,应确保被测读取低亮度值。B.6.2.3接触法B.6.2.3.1亮度计的测量头应置于试样表面。应采用覆盖试样的外表面或者用光保护材料盖在光度测B.6.2.3.2被测试样的面积宜不小于直径30mm。B.6.2.3.3亮度的计算应按照式(B.1)通过测量照度并将其转换成亮度以确定亮度值:L=E/Qp…………(B.1)E——在所用光度计头光入射区域上确定的地方的照度,单位为勒克斯(1x);投影球面度Ωp的计算见式(B.2):暗条件下的亮度以及适应)。虽然球形影响区外的观察者有可能感知并且某些观察者还能正确识别疏C.1.3球形区是由于图形符号细节或线型要素细节的表观尺寸形成的结果,取决于观察角a的余弦,即视线与细节的法线的夹角。随着视线与细表C.1中给出。表C.1磷光要素的距离因数z。亮度距离因数z。GB/T31523.1“紧急出口”75注1:线型要素:zo=194√L(L单位mcd/m²)。注2:疏散路线标志:当L≥5.89,z₀=16.66+51.3×1g(L/5.89).当L<5.89,zo=16.66+9.72×lg(L/5.89)。图C.1用于疏散路线标志识别或垂直门框标记可见度的球形影响区C.2磷光线型要素的圆形可见区域示例C.2.1垂直门框标记(全高度)C.2.1.1图C.2a)和C.2b)分别示意了用于宽度为20mm和亮度为30mcd/m²和7mcd/m²的垂直门框标记(全高度)的圆形可见区域。垂直门标记位于坐标(1.5,0),观察高度为地板以上1.7m(视线高度)。圆圈半径为r₀(单位:m),ro=z₀×w/2000,其中w的单位是mm,中心坐标(1.5,r₀)。表C.1中给出了z。的取值。对于符合表3中亮度特性的20mm门框标记,图C.2a)和图C.2b)分别示意了10min和60min延迟时间后的圆形可见区域。在这个例子中,观察角度与眼睛C.2.1.2第二个圆形可见区域(图中未显示)与紧急出口门的另一侧的垂直标记有关。C.2.2地面应急导向线图C.2a)和C.2b)分别示意了宽度为50mm和亮度为30med/m²和7med/m²的地板应急导向线的圆形可见区域。地面应急导向线的末端位于坐标(0,0),观察高度为地板以上1.7m(视线高度)。在和地面以上视线△H₁(单位:m),圆形半径为r=√Lr}-(r₀-△H₂²),中心坐标(0.0)。表C.1给出了zC.2.3墙上应急导向线图C.2a)和C.2b)分别示意了宽度为50mm和亮度为30mcd/m²和7mcd/m²的墙上应急导向线的圆形可见区域。应急导向线的末端位于坐标(0,0),观察高度距地板1.7m(视线高度)。在这个例子和墙上应急导向线以上视平线△H(单位:m),圆形半径为r=√[r²-(△H)²],中心坐标(r。,0)。表C.1 图C.2可以看到地板或墙壁应急导向线或紧急出口门垂直线的圆形可见区域C.3磷光疏散路线标志的圆形可识别区域示例C.3.1地上疏散路线标志图C.3a)和C.3b)分别示意了高度为150mm和亮度为30mcd/m²、7mcd/m²的疏散路线标志的圆形可识别区域。标志分别位于坐标(0,7)和(0,17),观察高度距地板1.7m(视线高度)。在这个例子中,视角向下倾斜,有必要考虑地板和视线之间的高度差。对于r₀(单位:m)ro=z₀×h/2000和地板以上视线△H₁(单位:m),圆圈半径为r=√r³一(r₀-△H)²,中心坐标分别位于(0,7)和(0,17)。表C.1给出了zo的取值。图C.3最近的150mm地板标志的圆形可识别区域C.3.2与墙壁应急导向线组合的疏散路线标志对于r₀(单位:m)r。=zo×h/2000、视线位于疏散路线标志上△H(单位:m),圆形区域半径为r=√[r%-(△H)²。对于高度50mm和亮度7mcd/m²的疏散路线标志,不存在圆形可识别区域。当C.3.3墙上的疏散路线标志√Lr!-(△H)。图C.4a)~C.7b)示意了高度150mm和亮度分别为30mcd/m²、7mcd/m²的疏散路(0,7)和(0,17)。圆形可识别区域中心坐标(r。,7)和(r。,17)。表C.2中给出了更多的尺寸信息。表C.2与图C.4a)~C.7b)有关的150mm高墙上的疏散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