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1页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2页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3页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4页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专业群优势特色现有省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优秀教学创新团队1个,专业带头人12人,1.区位产业优势方最大数据中心和首个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华为等大数据企业140余家,产业规模达311.04亿元。学院与新区共建大学城双创园,政策支持到位,大数据生态系统完整,大数据产业资源保障和配套支撑能力强。2.科研服务优势研究中心3个省级平台。专业群拥有硕士博士32人,高级职称28人,省级职教名师和大师2人;已承担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基础研究(软科学)1项,科技基金项目1项;申请专利24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已获授权专利16件;已发表核心以上期刊论文32篇。与浙江大学软件工程实验3.协同育人特色代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获软件著作权2项。2014年代表贵州突破性地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一等奖;2017年承办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获全国突出贡献奖。2014年以来,专业群累计培养逾4000名毕业生。专业群建设成果见表1.1。表1.1建设成果一览表序号现有成果(二)发展机遇1.大数据政策日渐完善落地国家大数据战略”。所有省级行政区都发布了有关大数据的发展规划,设立了大数据管理局,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1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启动建济攻坚战”等产业政策为大数据专业群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2.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不断深化大数据领域技术创新速度和能力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技术全面性上,在应用规模方面,已经完成大数据领域万台节点以上最大集群能力测试。在效率能力方面,大数据产品在国际大数据技术能力竞争平台名列前茅。在知识产权方面,2019年我国大数据领域专利公开量占全球的40%,位居世界3业、教育文化等,行业应用“脱虚向实”趋势明显,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更加深入,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新能源电池、绿色物流、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大数据专业群发展提供了支撑。3.大数据人才需求旺盛大数据的行业应用正加速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从新增大数据企业数量、融资规模还是应用热度来看,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对大数据等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呈“井喷式”增长,为扩大专业群规模,推动专业集群发展带来了机遇。《贵州省大数据行动规划纲要》提出,围绕大数据产业所需专门人才,鼓励高校开设大数据相关课程。支持建设专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开展高职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未来5年培养5万名左右的相关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满足大数据产业发(三)面临的主要挑战近年来大数据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上,对于大数据全产业链,例如数据挖掘,数据分析还发展不够,大数据的价值产业链尚不完善,带来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局限性,如: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监控体系和绩效评价制度不健全、课程体系设置不完整,部分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不充足,双师型教师水平不高,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不多,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不强,信息化资源建设进度缓慢等方面的问题。1.产业变革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等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重组优化,推动产业智慧化转型升级,需要大批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又懂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势必要求专业群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面对严峻挑战。2.技术变革4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链全流程深化应用的同时,专业群教师知识结构、教学方法面临重大转型。软件开发由PC端开发转移到云端;信息由人工输入转变为物联网设备的自动感知和传输;数据由联机数据处理升转化为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以上变化对教师的知识技能、教学的资源和环境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持续发展机制确保教师知识和技术能力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和环境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专业群建设无法回避的问题。3.质量变革社会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建立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新机制,满足行业人才的需求,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智慧化的能力等方面,对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材开发、项目科研等提出更高要求,专业群建设亟待高质量的发展。二、组群逻辑(一)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对接贵安新区数字产业园、大学城双创园,面向数据标准与规范、数据采集与安全、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运维与应用等岗位群,服务新区内的华芯集成电路、腾讯、贵安云谷、贵安新区配售电等100余家大数据企业。校企共建云计算平台,承接智能配电、智慧消防、智慧物流、农产品智能流通体系、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运行监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等产教融合项目,解决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实际问题。(二)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面向大数据产业链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培养面向基层一线生产、管理、服务、技术等跨领域、多学科,能从事数据ETL、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云计算系统部署与运维、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智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智慧物流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5前能源汽车在能检测,新能源风车机电的像、新能添汽车组修感务建向,新就泽入车幼供应向数据可视化输出物流营饰,物流规划,物流运估臂理,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云及划没计、云玩维,云平台开联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物联网系统应用做件开发物取网项面向服务数据存储、计算数据采集、传输数据ETL、分析图2.1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模式运行图(三)群内专业的逻辑关联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由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物流管理专业组成,以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为核心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为支撑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物流管理为应用专业,形成核心、支撑、应用的层级关系。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专业的逻辑关联见图2.2。电池梯次电池梯次充电桩卸物联网电芯生产原材料废电池车辆信电池管理系统(BMS)物流加工采购图2.2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专业的逻辑关联示意图61.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核心专业与支撑专业的相融关系在大数据的获取、传输、存储、分析的价值链过程中,对于数据的获取和传输,采用物联网前端设备对不同的数据源从特定数据生产环境获得原始储系统,供不同类型的分析应用,对初始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和挖掘。数据的存储阶段涉及到文件系统、数据库技术、编程模型等,分析阶段涉及到数据可视化、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以及大数据分析主流框架Hadoop的部署和应用,基于容器技术的云计算平台实现计算、网络、存储等资源的弹性伸缩,完整地支撑了大数据全生命周期过程。2.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核心专业与应用专业的支撑关系(1)与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专业。在容器云计算平台上改造和部署制造执行系统(MES),面向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过程定制开发,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融合AR/VR与业务场景结合,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销售和运营提供信息技术支持。通过采集车辆行驶的速度、行驶里程、电池剩余电量、建立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库,在动力电池的生产、销售、使用、梯次利用、再生等环节,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开发运行应用系统实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和控制。(2)与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容器云计算平台对运输、仓储、搬运、装卸、包装及流通加工等环节,开发和运行绿色物流管理和调度系统,实现生鲜农产品的位置呈现和数据集成、充电桩位置信息和状态发布、充电APP和电池系统管理、运输路径选择和优化、供需双方信息发布等功能。三、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以贵州省三大战略为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大数据专业群打造成集德技双修人才培养、校企共育产教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服务为一体,推进“轻院特色、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内涵式发展,推动学院高水平高7职院校建设。(二)具体目标1.主要思路围绕国家大数据战略和“数字贵州”建设,以应用为核心,产教融合深化大数据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创新应用,运用大数据技术推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以及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各环节优化重组,持续改造提升传统行业,促进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由投资驱动、资源驱动向数据驱动、知识驱动转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2.发展路径走大数据专业群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与高新技术龙头企业谐云科技、新华合联动,构建“产业学院+创新平台+集团联盟”的专业群协同发展机制,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走专业集群化协同发展之路。3.中期目标2023年,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达到国内同类专业领先水平。建成内容新、质量高、应用广的专业群资源库,广泛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建成集教学科研、应用服务、开放共享的大数据实习实训基地;打造产教融合的技术技能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专业群的社会贡献度、市场信誉度、专业影响力大幅提4.最终目标2035年,大数据专业群综合实力达到同类专业国际先进水平,引领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提供人8(一)创新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1.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共育、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原则,采用现代学徒制、企业订单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轻院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以“1+X”证书制度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改革;以学生为本探索弹性学制的弹性学分制,把大数据专业群打造成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地。人才培养模式见图4.1。协同育人项目引领1+X证书科研项目集群发展分层培养学校教师工作站合作企业行业基地图4.1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图2.具体措施(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思政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按“八个统一”进行思政课建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明晰大数据专业群服务国家大数据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开展高质量职工培训、服务转型升级,着力培养德技双修的技术技能人才。(2)校企共育,双元培养。与谐云科技、腾讯、新华三、中电科、中软国际、京东、苏宁易购、贵州吉利等企业合作共建大数据产业学院,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实施“校企一体”“联合工作室”“工匠工坊”等现代学徒制、企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完善“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9四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流程,形成招生即招工、校企双元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在建设期内培养总人数达到300人,高质量充分就业率达70%,平均薪资达5000元。(3)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加强与企业、评价组织合作,将证书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与相关专业课程同步评价,制定学分互换与激励政策,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4)深化弹性学制和弹性学分制。以学生为本,不断丰富学分制改革内涵,制定多元化教学方案,引进多学制的弹性学分制。至2023年,建立专业群“学分银行”的标准和规则,使通过不同方式、途径获得的学习成果得到认证认可、点滴积累以及合并承认,最终实现零存整取,兑换学历学位证书或非学历证书。(二)校企共建专业群教学资源库1.主要内容按照“国家急需、全国一流、面向专业”的要求,围绕大数据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聚焦大数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大数据专业群优质资源库,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变革,不断提高专业群教育和培训质量,增强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课程体系见图4.2。专业专业群扩展课专业群核心课专业群基础课Web的端开发·传磷网成用开发…“1+X”证书制度试点课程包·智能新能要汽车●工业机器人应用案程云平台脚本技术针萄技术●云平台数戴库技术“JevaWebH发度s物流档理毛洋东黑组和中国防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地消德整不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大教据导论数据库基础图4.2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课程体系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教学资源库见图4.3。课程资课程资实训资源子库双创资源子库微课资源库就业资源库创客资源库企业案例库在线双创空间反馈系统富煤体素材库实训资源库线上名师课堂预警系统取业信息库竞赛资源库考评系统图4.3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结构图2.具体措施(1)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完善专业相关教学资源依托学院与贵安新区政府共建的校企一体化产业园,校企协同对教材、教学标准、教学录像、课件、教案、微课、试题、图片库等学习资源进行集成,建成专业群教学共享资源库3个(各含至少1个子库),建成大数据国赛教学共享资源库1个,开放共享的“课工厂”1个和优质课程20门,包括课证融合课程4门,网络培训课程5门。其中2门课程达到国家级标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建设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提供智慧校园云教学资源、网络学习空间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2)加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高学习效果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选用动画虚拟实验,模拟工作过程,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建成20门优质课程和配套资源,其中3门达到省级在线开放精品课程标准,2门达到国家在线开放精品课程标准。(3)按照“1+X”证书制度要求,建设系列课程资源按“1+X”证书制度要求,校企合作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WEB前端设计、物流管理、新能源汽车等专业进行课证融合课程建设,推进实施“1+X”证书试点,将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结合,突出技能水平,强化技能评价,推进以上专业获批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建成课证融合课程4门及配套课程资源、5门网络培训课程及配套课程(三)推动教材与教法改革1.主要内容围绕“1+X”证书制度改革试点,融入行业企业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推动育训结合与书证融通教材改革。探索使用中英文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建立和完善教材“3年大修改、1年小调整”的教材建设与内容更新机制,把行业企业鲜活的生产实践典型案例融入教材中。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的主干课、理论课体系的基础上,校企“双元”重点对各专业的融合应用教材、实训实践教材进行编写,突出实践课程融合应用的价值。建设期间,合作开发专业群教材25门,包括创新创业素质教材、国际化教材、活页式和工作手册式教材,以及国家规划教材。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建设智慧课堂和虚拟工厂。开展“互联网+职场化”任务式教学模式改革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线上课堂专业课教学覆盖面达到100%,教学满意度95%以上。建设期间,每年为企业职工开展岗位培2.具体措施(1)构建以成果为导向的专业课程育人体系基于专业群“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进阶”的课程体系设计要求,按照学习成果导向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三个层面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改革,将思维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任务,细化到专业毕业要求,落实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推动形成以成果为导向的专业群课程育人体系。(2)教材开发从实践课程融合应用的角度,校企合作突出教材在数据产生、传输、存储、分析各环节全流程的融合应用价值。对群内核心专业,在数据产生和传输环节,重点编写物联网技术融合应用教材;在数据存储和分析环节,重点编写与云计算技术支撑大数据融合应用的教材。对群内应用专业,基于校企合作项目实际,以“大数据+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绿色物流”的专题形式进行系列教材的编写。(3)教法改革①形式多样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改革利用智慧课堂、虚拟工厂、课工厂等形式,结合在线资源、课程资源库、在线开放平台,运用学习通、蓝墨云等教学软件全面开展线上课堂专业课教学,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线上学习资源。利用实习实训等线下项目注重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②以“互联网+职场化”模式推动体验式教学以“互联网+职场化”推进任务式教学方法改革,在物联网设备和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分析方面,着重进行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在绿色物流、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等方向,以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大数据企业的应用为抓手,开展高峰体验教学设计,突出素质教育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结合,突出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③构建远程教学系统将生产车间、作业流程、操作程序等实景实时过程用于现场教学,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安全意识等内容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每年以远程教学视频系统开展职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校企共同开展实习实训、职工教育等方面的考核和评价。(4)推进“1+X”证书制度教学改革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中心,取得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物流管理、新能源汽车、Web前端等6个“1+X”证书制度试点。围绕“1+X”证书制度的多元、开放、立体特点,结合弹性学制和学分银行,以“X”的多元开放性对接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将大数据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转化为人才认证标准,打通“专业”与“职业”的鸿沟,把技能标准引入学校,“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解决学校人才培养标准滞后于行业企业用人标准的问题”,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规划成长计划和职业生涯。(5)深化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定位于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实践基地,探索引厂进校、引校进厂、前厂后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和运营模式,新增6个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实习实训基地设备、技术、人员、固定资产、安全管理等制度,深化产教融合,在区域内发挥辐射引领作用。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思想,校企合作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框架体系、实现途径和平台,促进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6)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环节为工作重心,用好课堂主渠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课程思政覆盖专业群课程达100%,教育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体现立德和育人的特征要求。依托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校企协同创通体系协同创新中心、新材料电池工程中心等省级平台联络行业专家的功能,形成行业专家定期指导的机制。在团队建设方面,引培聘专业群博士10名,教授等正高级职称人员10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行业领军和技术技能大师4人,组建以名师、大师作为引领专业群发展的“双带头人”10人。获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1项、省级2项。建设期间,大数据专业群教师企业轮岗率达100%。专业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见表4.1。表4.1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一览表序号类型名称指标实施高层次人次引进工程引培聘博士10人2引培聘教授10人3实施高水平教学团队培养工程成立专业群党支部1个4从企业和校内遴选专业群专业双带头人10人5培养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技能大师4人6省级教学名师2人7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25人8建立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1个9选派的专业教师到校外进行轮岗百分比企业导师引进工程建立大师工作室2个2.具体措施(1)加强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教育论述为根本遵循,做好“三个落实三个努力”,按“八个统一”要求建设专业群思政课程,按“六个要求”建设专业群师资队伍,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做到“五个到位”,成立专业群党支部,形成专业群带头人即为支部书记的“双带头人”制度,出台并完善专业群绩效考核办法。(2)业绩专项考核制度以破解产业基础与发展瓶颈为问题导向,加强人员聘任、考核及管理制度建设,以调动积极性为原则,形成专业群绩效激励机制。借鉴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激励政策,高于学院、专业群奖励标准的,可以直接采用。被认定为学院重大成就的业绩,可以采取一事一议予以奖励。鼓励人员双向选择和双向流动,促进专业人员跨行业实质合作和柔性使用。(3)教师评价改革“双高计划”专业群教师队伍的培育以师德为先,从培育、遴选、发展、考核等方面,实施以分类管理为基础的团队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以专业群的岗位聘期目标任务为依据,对应岗位及工作职责,完善以绩效为核心,团队与个人、定性和定量并重的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和完善以岗定薪、权责一致、优劳优酬的正向激励机制,深化以专业群团队评价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机制改(4)加强高层次人才引培聘工程针对制约专业群发展的师资瓶颈问题,在引进方面,需要在资格准入、培养培训、考核评价、待遇保障、兼职聘用等方面,细化和完善招聘、配置、配备等政策制度,加快补齐缺口。在培养方面,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实施高职教师的出国研修访学项目,主要以实训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师分工协作和模块化教学能力。在聘用方面,推动企业高技能人员、退休教师兼职。(五)打造高水平教学实践基地1.主要内容制定大数据产业学院项目计划、制定“大数据+”智能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计划,按“1+X”职业技能等级试点要求,加强校企合作,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营,推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和产教融合型企业申报。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见表4.2。表4.2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主要实践教学基地一览表序号名称负责人1大数据产业学院2大数据实习实训基地3大数据+智能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创新基地4大数据+智慧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5农产品智能流通体系实践教学基地2.具体措施依托谐云科技、冷链投资、腾讯、中软国际、京东物流等合作企业和贵安新区双创园平台,采取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以“生产实训”“虚拟工厂”“车间课堂”等形式,全面推行面向企业业务流程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推进技术培训、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等社会服务项目的实施。完成大数据产业学院、大数据实习实训基地等院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生均设备值达5万元,满足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新能源汽车等职业技能实践教学功能、国家级技能大赛赛项功能以及“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取证服务。开展大数据+新能源汽车、大数据+智慧物流及多个农产品现代流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完成450名学生实习实训任务。(六)打造技术技能平台1.主要内容围绕大数据的获取、传输、存储、分析的价值链过程,加强贵州绿色物流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石墨烯材料工程中心等技术技能平台的建设,承接国家和省级的产教融合、科技攻关项目3个,承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个,协同培养学生每年400人次,为地方政府、企业等完成信息化调研报告12篇,获专利成果15项,软件著作权10件、发表高质量论文50篇,其中SCI或EI等期刊15篇。专业群技术技能平台一览表见表4.3。表4.3专业群技术技能平台一览表序号平台名称平台功能1贵州绿色物流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充电终端、智能物流调度系统、物流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等方面协同创新,集成、部署和应用,形成能够支撑分布式物流业务系统运行的能力2贵州省先进电池与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兼备科研、教学实训、技术培训以及提供对外检测和共享仪器设备服务3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异构数据集成:对全终端数据、业务数据、历史数据、第三方数据进行多数据整合;数据质量控制:建立数据标准,构建标签体系,确保数据质量;可视化分析:提供可视化、拖拽式自助开发与分析;专题数据呈报:自适应组织结构和账号权限体系,支持多终端渠道呈现2.具体措施(1)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智慧校园等现实应用中,考虑数据源物理性和数据分析目标,对数据采集方法进行选择和优化;完成物联网IP骨干网传输和数据中心传输架构的设计;完善数据集成、数据清洗、冗余消除等数据预处理过程。(2)数据的存储阶段涉及到文件系统、数据库技术、编程模型等,分析阶段涉及到数据可视化、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以及大数据分析主流框架Hadoop的部署和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构建了基于容器技术的云计算平台,实现了计算、网络、存储资源的弹性伸缩,推进大数据生态系统的完善和演化。(3)专业群容器云计算平台,支撑了面向智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面向使用安全的新能源汽车运行技术状态实时监控、面向区域生态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面向精准扶贫的绿色物流系统、面向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等,通过项目实施推动技术技能平台能力的提高。(七)构建集团化专业服务体系1.主要内容牵头成立贵州大数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产业联盟,对接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需要,面向贵州武陵山和乌蒙山片区等脱贫攻坚主战场,采取硕博团队下基层(包括企业、乡村、产业基地、扶贫基地等)、开展网络技术培训、实施党建扶贫、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方式提供产业技术服务,帮助欠发达乡镇解决产业技术应用问题500个,为欠发达地区开展技术培训4000人日,开展教学科研技术成果推广转化3项,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项目15项,带动中小微企业增加产值2500万元以上。2.具体措施(1)创建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将合作项目的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跟工厂流水线直接接轨,改善实训条件,增加实训内容,贴近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提高学生实习实训、顶岗作业的质量。(2)构建“能力递进、岗位对接”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与农产品流通企业、落地贵安新区的华为等高新技术企业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拓展模块,搭建职业能力提升训练平台,实现学生职业基础知识、职业专项技能、职业综合素质的能力递进培养。(3)打造高水平“工匠+专家”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与农产品流通企业等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引进大数据领域的领军人物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专业带头人,聘请掌握实践操作技术和岗位核心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由行业知名专家、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和专业教师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教师通过进企业实践锻炼、多层次培养,优化教师团队结构,提高实践技能,建立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平台。(4)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形成校企命运企共同体。与谐云科技、农产品流通企业合作搭建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全方位合作,联合建设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培养;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服务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黔货出山等重点战略。(5)深化产教融合,形成大数据专业群引领创新发展的新常态。实施与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绿色物流系统、智慧消防系统等产业的产教融合项目,推动技术技能平台服务能力(八)开展国际化交流与合作1.主要内容与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香港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40人次,引进并借鉴《悉尼协议》、德国双元制课程标准、新加坡教学工厂建设标准等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招收国际学生30人,推出4门具有国际影响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2.具体措施(1)面向“一带一路”招收国际学生,加强国际学生培养以落户贵安新区大学城的职业教育培训联盟和东盟职业教育交流周为平台,探索“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创新合作模式,助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与东盟国家大数据云计算职业教育交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招收国际学生。加强国际学生管理工作,全心全意为国际学生服务,努力做好促进国际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围绕着激发和调动国际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工作。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专题培训,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国际学术组织、学会协会任职并参与活动。与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香港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浙江大学软件工作实验室合作为美国道富银行的全球金融业务提供IT研发和支持。(3)课程国际化改造对标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基于区域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制订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专业教学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改进、不断优化,最终制订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争做中国标准输出的“践行者”,探索打造职业教育“金课”和新形态教材。在专业教学标准的执行上,做到有效、有力、到位,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九)健全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1.主要内容制定专业群建设及其协同运行管理实施方案,构建校政行企研一体化推进的专业群建设及其协同运行机制、产教对接机制和专业群绩效考评机制。实施年度考核、动态监测、第三方评价的质量评价制度,健全以“满意度、认可度、依存度”为核心质量的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及其指标体系,探索行业企业“满意度”指标,推动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1)成立专业群建设咨询专家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政府、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成立专业群建设委员会,构建大数据专业群专家数据库,制定专家管理和津贴制度,及时掌握产业、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及产业技术进步对人才技术技能的需求变化,根据产业发展和新技术应用情况,与企业合作建立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的专业群调整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融入到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和结构优化,提高专业群动态调整能力,引领行业产业发展。(2)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多种评价机制。契合大数据产业发展需要,完善相应制度,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多种评价机制,健全产教对接机制和专业群项目绩效考评机制,实施年度考核、动态监测、第三方评价的质量评价制度。2.具体措施(1)建立协同运行机制健全学院理事会运行制度,组建成立“双高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学院专业资源,推动专业群集群化发展,加强对“双高计划”的统筹和领导;制订《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建设及其协同运行管理制度》,构建校政行企研一体化推进的专业群建设及其协同运行机制;制订《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的实施计划》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协同运行目标绩效考核方案》,健全产教对接机制和专业群项目绩效考评机制,实施年度考核、动态监测、第三方评价的质量评价制度。(2)成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建设咨询专家委员会建立健全由院内外专家组成的委员会的工作与指导机制,发挥政府、行业、企业、教育等领域资深专家在学院项目申报、重大政策制定、总体方案设计、审核立项、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指导作用。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见表表4.5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名称组成职责工作细则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学院教务处处长、系主任、专业群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行业主管部门企业高层管理者、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企业高级技术能手、工程师等组成。指导专业群的建设,共同研究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落实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教师与学生培养的“双导师制”;布置和落实在合作企业的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培训、考核与管理;落实专业教师实践锻炼单位岗位、考核、管理等事宜,制定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的制度;制定职业继续教育发展方案,指导与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提供毕业生就业信息和协助就业岗位的落实;联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职业教育研究,为专业对接产业搭建桥梁。不定期召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训项目开发、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标准制定、课程体系建设等有关专业群建设的会议,每年1月、7月召开委员会会议,专业群带头人通报上一学期专业群建设情况,根据下一学期教学任务与教学经费情况,确定下一学期兼职教师名单与教学任务,确定下一学期培养双师素质的教师名单与任务;确定需在企业完成的课程教学内容与经费开支数额,落实教学场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