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年(2020-2024)高考1年模拟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_第1页
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年(2020-2024)高考1年模拟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_第2页
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年(2020-2024)高考1年模拟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_第3页
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年(2020-2024)高考1年模拟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_第4页
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年(2020-2024)高考1年模拟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专题0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五年考情(2020-2024)命题趋势考点1植被、土壤与环境(5年4考)2024北京卷:植被分布及成因2022北京卷:植被类型及分布、土壤肥力2021北京卷:植被覆盖度差异及原因2020北京卷:林线、冻土1.以区域分布图或示意图为背景,考查陆地自然带、植被类型特点、分布、成因及地方性分异规律。结合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图,直接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以及不同山体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2.选材常为某地区生物分布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情境,如土壤变化、植被分布差异、冰川变化、山地农业等。命题形式上多以区域图、要素垂直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与掌握,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考点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5年2考)2024北京卷: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23北京卷:自然各要素间的关系考点3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5年2考)2024北京卷:垂直地带性规律2021北京卷:山地垂直地带性考点01植被、土壤与环境(2024·北京·高考真题)某中学以本地红花生长与应用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系列活动。图1为活动方案略图,图2示意不同地区的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红色染料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D【解析】1.读图可知,图①为高寒山地地区,图②为草原地区,图③为沙漠地区,图④为山地森林区,图④所示地区水热条件好,组合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红色染料植物资源应最丰富,D正确,故选D。(2022·北京·高考真题)下图为我国山东丘陵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据图判断(

)A.甲处适宜建化工厂 B.乙处河道可能有水坝C.林地为常绿阔叶林 D.小学距村庄约4千米3.图中四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2.B3.C【解析】2.从图中河流沉积颗粒大小可知,该地河流从西北流向东南,甲处为河流上游,不适宜建化工厂,会影响河流水源,A错;乙处河流沉积颗粒物大小发生突变,粒径忽然减小,可能是由于建设水坝拦截了较大颗粒的沉积物所致,B对;此地为山东丘陵,是温带地区,林地应为落叶阔叶林,C错;小学距村庄大约4段比例尺所示线段长度,共1200米,D错。故选B。3.甲处为林地,但树龄较短(小于2年),土壤表层有机物积累少,A错;如上题分析,乙处为水坝,落差较大,流水速度快,土壤表层受流水侵蚀严重,有机质含量少,B错;丙处为菜地,生长周期短,无用枝叶等有机物还田多。土壤有机物含量高,C对;丁为耕地,作物生长周期长,秸秆还田较少,土地有机质消耗较大,含量低,D错。故选C。(2022·北京·高考真题)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图为黄河源园区示意图。(1)说出黄河源园区的主要天然植被类型和气候特点。【答案】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全年气温低,降水少,大风多。【分析】黄河源园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高,全年气温低,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烈,风力较大。在高寒的气候条件下,孕育了高寒草原、高寒草地和低地草甸为主的植被类型。(2021·北京·高考真题)5.草地出现退化时,植被覆盖度降低。下图示意蒙古高原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及采样点植被覆盖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线附近区域多年来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草地管理举措,乙线附近区域施行自由放牧。(1)比较甲线和乙线植被覆盖度的差异。任选一线,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答案】甲线比乙线植被覆盖度高。甲线:降水较多,合理放牧,防治草地退化效果好。或乙线:降水较少,草本植物难以生长,荒漠化严重。【分析】从图中的图例信息可以看出,甲线比乙线植被覆盖度高。甲线附近降水量大于200mm,降水较多,甲线附近区域多年来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草地管理举措,合理放牧,防治草地退化效果好。乙线附近年降水量小于200mm,明显降水较少,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乙线附近区域施行自由放牧,草场破坏严重,荒漠化严重。(2020·北京·高考真题)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奥地利某村在18世纪60年代约有200人,以放牧和编织为生。到1910年,因大多数村民外迁,全村仅剩39人。随着山地旅游的兴起,改造后的农舍用于接待住宿,当地传统农业向旅游业转变。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村成为登山、滑雪胜地。到2001年,常住居民增长到420人,年接待游客达12万人次。与此同时,受观光、滑雪等活动的影响,当地植被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下图为该村景观及当地气温、降水量图。林线是由于低温、土壤等条件限制而不能生长森林的界限。该村附近的林线海拔大约2070米。(2)指出该村林线附近的森林植被类型,说明该植被生长的大致月份及主要依据。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的土壤,冻土层厚度与积雪等地表覆盖状况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某年该村相邻的甲、乙两地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3)比较甲、乙两地冻土层的差异,说明主要原因。【答案】(2)针叶林;约4月至10月;月平均气温较高,满足林木的生长条件。(3)甲地比乙地冻土层薄且持续时间短,甲地积雪较厚,利于土壤保温。【分析】(2)根据材料信息“林线是由于低温、土壤等条件限制而不能生长森林的界限”可知,该村林线附近的森林分布海拔相对较高,应属于针叶林;根据材料可知,林线是由于低温、土壤等条件限制而不能生长森林的界限,结合该村落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可知,4~10月平均气温相对较高,满足森林的生长条件,应该是该针叶林生长的大致月份。(3)两地冻土层的差异可从时间差异、空间差异(即是冻土层的空间厚度)两个角度说明。读图可知,甲地冻土层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同时,根据材料可知,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的土壤,读图可知,相比而言,甲地的冻土层更薄。原因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冻土层厚度与积雪等地表覆盖状况密切相关,所以原因是甲地地表积雪更厚,地表积雪减少了土壤热量的散失,有利于土壤保温,从而使得甲地的冻土层较薄。考点0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24·北京·高考真题)1.如图为俄罗斯普托拉纳自然保护区的局部地形图及景观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说明在该地开展科考活动的主要困难。【答案】(2)地势崎岖,交通不便;环境原始,气候恶劣;人迹罕至,补给困难;基础设施缺乏。【分析】(2)该地区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纬度高,气温低,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气候比较恶劣。其次,根据图片海拔和地貌分析,该区域地势崎岖,交通不便。另外,此地人迹罕至,环境原始,缺乏基础设施,补给比较困难。(2023·北京·高考真题)2.某校劳动课开展附近山地自然保护区所有阔叶木本植物种类的分布调查。学生绘制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完成该保护区(

)A.所处纬度大约是30°N B.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C.山麓地带起点海拔为350米 D.落叶乔木仅分布在1200米以上【答案】A【详解】由图可知,山麓地带为常绿乔木,可推测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地区,所处纬度可能是30°N,年降水量应该大于800mm,A正确,B错误;由图可知,山麓起点海拔在230米以下,1100米等高线附近有落叶乔木分布,CD错误。故选A。考点3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2024·北京·高考真题)1.某校地理小组到滹沱河流域开展研学活动。图a为滹沱河流域局部示意图,图b为流域水情监测系统的相关模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三

分析垂直地带性规律小组到五台山开展垂直地带性调查,观测到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麓多为耕地、荒草地。(3)指出山麓地带的典型植被类型,分析该地带出现耕地、荒草地的原因。【答案】(3)典型植被类型:灌丛草原。原因:山麓地带、热量充足、人口众多,开垦土地为耕地;部分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质量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人为弃耕,演变为荒草地。【分析】(3)该地海拔较高,且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其山麓地带的典型植被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但是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植被破坏开垦成耕地,当土壤质量下降,农业发展受阻,导致该地人口流失,耕地弃耕,耕地逐渐演变为灌丛荒草地。(2021·北京·高考真题)2.某科考队在我国暖温带某山地开展垂直自然带植被调查。下图是部分树种随高度出现的次数变化图。读图,图中为针叶树种的折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详解】据题干可知,该区域是我国暖温带某山地,基带的森林植被应该为温带落叶阔叶,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降低,且每增高1000米,气温下降6°C,所以可推断针叶林应该分布在1500米2000米左右,此区域④树种出现次数最多,应该是针叶林,故④正确。①②③位于的海拔都较低,应该是暖温带树种或部分是暖温带和亚寒带的过渡区树种,但针叶林树种出现次数一定较少,故ABC错。(2024·北京朝阳·一模)1.瑙鲁由一珊瑚岛及周边海域构成,陆地面积21.1平方千米,全岛面积的3/5被厚约10米的磷酸盐所覆盖,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32万平方千米。下图为瑙鲁位置示意图和俯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瑙鲁的自然环境特征。【答案】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多雨;陆地面积小,地形平坦,专属经济区面积大;森林覆盖率较高(热带雨林为主);无河流(有一湖泊),水资源匮乏;磷酸盐分布广,厚度大。【分析】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河流)、植被、土壤、资源等。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瑙鲁位于赤道附近,地处热带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该地区由一珊瑚岛及周边海域构成,陆地面积21.1平方千米,陆地面积小,地形平坦,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32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面积大;该地区森林面积较广,以热带雨林为主;岛屿上无河流分布,水资源相对匮乏;全岛面积的3/5被厚约10米的磷酸盐所覆盖,磷酸盐分布广,厚度大。(2024·北京西城·一模)2.尼泊尔为喜马拉雅山脉中部的内陆国,长期以来交通等基础设施欠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尼泊尔国土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不足0.1%,却拥有全球3.9%的哺乳动物、8.9%的鸟类……目前已确定的生态系统有118个,特有动植物超过1000种。(2)简述尼泊尔生物多样、物种独特的地理条件。【答案】所处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山地众多,垂直差异显著;生态系统多样,生物多样性显著;世界海拔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自然环境独特;地形阻隔,保留下独特的动植物,物种独特性显著。人类活动少、重视保护。【分析】尼泊尔生物多样、物种独特的地理条件主要从水热组合情况、生态系统多样等角度分析。结合纬度位置可知,尼泊尔所处纬度较低,降水量大,水热条件好;山地众多,垂直差异显著,受海拔变化影响,水热组合多样,生态系统多样,生物栖息地多样,生物多样性显著;紧靠世界海拔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自然环境独特,多独特物种,地形阻隔,产生生殖隔离,保留下独特的动植物,物种独特性显著,人类活动少,对环境破坏小,重视保护。(2024·北京东城·一模)图示意我国某山地植被随海拔的分布格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山地(

)A.森林上界大致位于2800米处 B.高山草甸占比高、面积广C.随海拔升高阔叶林比重降低 D.形成“一山有四季”景观4.该山地最可能为(

)A.天山 B.太行山 C.武夷山 D.横断山【答案】3.A4.B【解析】3.读图并结合图例可知,在海拔2600~2800米处仍然存在阔叶林和针叶林,但是在2800~3100米处,森林消失,植被全部为高山草甸,则由此可推知该山地的森林上界大致位于2800米处,A正确;读图可知,该山地海拔为3100米,而在1800以上才开始逐渐出现高山草甸,高山草甸面积小,占比低,B错误;读图可知,随海拔升高,阔叶林比重呈现波动变化,有增有减,C错误;“一山有四季”强调山地的垂直气温变化明显,该山地山顶与山脚相差约18℃(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温差小,且山顶没有冰川积雪,故不存在“一山有四季”景观,D错误。故选A。4.读图并结合图例可知,此山地海拔为3100米,且山麓地带水资源短缺,以旱地为主,旱地的海拔达到2000米,分布的森林类型为阔叶林和针叶林,应为太行山,B正确;天山、横断山的海拔高于7000米,武夷山山麓地带以水田为主,ACD错误。故选B。(2024·北京丰台·一模)图左为碧罗雪山及周边区域略图,图右示意碧罗雪山植被垂直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示区域(

)A.纬度低,海拔高,四季如春 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C.植被茂盛,土壤肥沃,土层厚 D.河网密布,水能丰富6.影响碧罗雪山西坡常绿阔叶林分布带幅较宽的主要因素有(

)①大气环流②坡向③土壤肥力④光照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5.B6.A【解析】5.由图可知,该区域为横断山区,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特点,B正确;纬度低,海拔高,气候的垂直差异大,A错误;山高坡陡,流水侵蚀使土壤较薄且贫瘠,C错误;河网并非密布,只是山河相间,D错误。故选B。6.西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西南季风带来的充足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丰富,常绿阔叶林分布带幅较宽,①②正确;东坡和西坡的光照条件差异不大,土壤对植被的分布影响小,③④错误。故选A。(2024·北京房山·一模)我国某山脉K谷地季节性冻土广布。某学习小组在研学过程中获得K谷地四个站点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站点海拔(m)年降水量(mm)土壤冻结天数(天)土壤冻结最大深度(cm)①6632769741②110655412064③1210599126103④1854802144857.据表推断(

)A.冻土主要存在于11月至次年3月B.土壤冻结最大深度随土壤冻结天数增多而加深C.站点①处植被可能为落叶阔叶林D.站点②处年降水量受气温影响显著8.③④站点坡度相近、坡向相同,导致两站点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积雪深度 B.土壤有机质 C.冬季气温 D.大气环流【答案】7.A8.A【解析】7.根据图表可知,冻土天数平均为120天左右,且季节性冻土冻结主要在冬季,所以A正确;①到④冻结天数增加,但是④的冻结深度比③小,故B错误;①处海拔低,应该属于基带,降水量只有276mm,属于半干旱地带,无法发育森林,故C错误;从①到④海拔逐渐升高,降水逐渐增多,故降水受海拔影响,D错误。故选A。8.根据材料可知,③④两站点除冻结深度差异较大以外,④的海拔更高,降水更多,冻结天数更多,所以④的降水应该是降雪为主,为积雪带,且积雪量大厚度大,所以对土层保温作用较好,使得冻结深度较小,故A正确;两地坡度相近,外力对土壤侵蚀强度接近,且土壤有机质跟冻结深度关系不大,B错误;④的海拔高,冻结天数多,所以④的冬季气温低,故C错误;两地位于同坡向、坡度,大气环流几乎相同,D错误。故选A。(2024·北京西城·一模)冻土与高寒区域的水循环和水平衡关系密切。研究小组在黄河源区某季节性冻土观察点对降水、蒸发、土壤储水量(自地表向下160厘米厚的土方体中未冻结的水)等进行观测。图为某冻融周期中的观测记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据图推测(

)A.3月以前,冻结和蒸发使土壤储水量降低 B.3~5月,土壤储水量因农业灌溉逐渐上升C.6~8月,土壤储水量主要受地温变化影响 D.9月以后,植被枯萎使土壤储水量较稳定10.近年来黄河源区冻土面积缩小、厚度变薄。其长期影响为(

)A.延缓全球气候变暖进程 B.引起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C.利于扩大土地利用规模 D.增加地表、地下水资源总量【答案】9.A10.B【解析】9.图中可以看到,3月以前属于冻结期,由于冻结和蒸发使得土壤含水量减少,A正确;3~5月土壤储水量的上升缘于地表冰层融化而不是农业灌溉,B错误;6~8月,土壤储水量主要受降水影响,C错误;植被枯萎会导致土壤保水能力下降,从而储水量变少,D错误。故选A。10.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黄河源区冻土退化实际上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结果,而非延缓其进程的因素。全球气候变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黄河源区冻土退化只是其中的一个现象,它并不能改变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A错误。冻土退化会影响地下水位和水资源的补给。冻土面积缩小、厚度变薄,会使得地表、地下水资源总量减少,D错误;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看,虽然冻土退化可能会使得一些原本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变得可耕种,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土地利用规模。因为土地退化、水资源减少等问题会限制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C错误。冻土是植被生长的重要支撑,一旦冻土退化,植被的生长环境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植被退化和土地荒漠化。同时,冻土退化还可能引起土壤侵蚀,进一步加剧土地退化,B正确。故选B。(2024·北京延庆·一模)冬季利用农闲对耕地进行翻耕是传统的养地之道。常年浅耕,在犁的长期挤压下形成犁底层,通透性差,肥力减弱,根系得不到充分扩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北方地区冬季深耕对土壤的影响是(

)①改良土壤结构

②犁底层更加紧实

③增加腐殖质含量

④减少病虫害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2.西北绿洲灌溉农业耕作区不适合进行深耕,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强 B.土层薄 C.地下水位浅 D.昼夜温差大【答案】11.B12.A【解析】11.据材料“常年浅耕,在犁的长期挤压下形成犁底层,通透性差,肥力减弱,根系得不到充分扩展”可知,北方地区冬季深耕对土壤的影响是深耕破坏了犁底层;改良土壤结构;将地表的枯枝落叶带到地下深处,增加腐殖质含量;深耕将地下土壤中的虫卵带到土壤表层,因表土温度较低,不利于虫卵生存,可以减少病虫害,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西北绿洲灌溉农业耕作区,气候干旱,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不进行深耕,可减少风沙对表土侵蚀,A正确;农业耕作区土层较厚,B错误;气候干旱,降水少,地下水位较深,C错误;昼夜温差大与耕作区是否进行深耕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2024·北京东城·一模)13.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土壤主题学习探究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活动—分析案例,认识不同区域土壤肥力差异。同学们查找了黑龙江省望奎县和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土壤的相关资料,发现望奎县土壤肥力高于东川区。图为某同学制作的相关资料卡片。(1)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望奎县土壤肥力高于东川区的原因。活动二—模拟实验,探究土壤的形成因素同学们进行了土壤模拟实验,表为土壤模拟实验报告(部分)。实验照片实验过程实验目的预期结果分析1.取两份相同的土壤样本(180克),其中一份放入30克剪碎的枯枝落叶;2.两份土壤样本各浇入100毫升水,表层搅拌均匀,盖上保鲜膜;3.将两份土壤样本同时放入38℃恒温箱,连续观察记录20天的变化。(2)填写实验目的和预期结果分析,完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预期结果分析。活动三依据土壤形成因素,解密土壤养护技术同学们了解到,秸秆覆盖还田和免耕播种技术是指秋天收获后,将秸秆均匀覆盖在农田上,春播时不用翻耕,播种机直接在农田上播种的农业耕作技术。(3)说明秸秆覆盖还田和免耕播种技术对养护土壤的作用。【答案】(1)望奎县比东川区年均温低,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望奎县比东川区降水量小,淋溶作用弱,土壤养分流失少;望奎县比东川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较少等。(2)实验目的:主要探究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预期结果分析:在其他因素相同情况下,枯枝落叶多,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丰富,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3)秸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减少蒸发,增加土壤水分;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水蚀,减少养分流失等。【分析】本题以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的土壤主题学习探究活动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的养护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结合有机质积累和分解(流失)等角度展开分析。对比两地气温曲线可知望奎县比东川区年均温低,微生物活性弱,有机质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对比两地降水量可知望奎县比东川区降水量小,淋溶作用弱,土壤养分淋溶流失的量更少;从地形角度看,望奎县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比而东川区起伏不平,因此望奎县水土流失较少等。(2)结合实验过程可知,该实验主要是对比了含枯枝落叶的土壤和不含枯枝落叶的土壤在相同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差异,因此实验目的是主要探究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中澳来源,因此预期结果分析为在其他因素相同情况下,枯枝落叶多,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丰富,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3)秸杆还田,秸秆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免耕不会使土壤变得很疏松,可以降低土壤的透气性,减少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免耕的土壤更加紧实,还可以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水蚀,减少养分流失等。(2024·北京朝阳·一模)14.某校学生赴青海湖流域进行野外研学,下图为该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任务一对比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查阅文献,获取环青海湖地区草地、农田土壤含水率数据,如表所示。土壤深度0~10cm10~20cm20~30cm30~40cm40~50cm草地土壤含水率(%)21.02120.820.218.4农田土壤含水率(%)16.01716.817.218.4(1)绘制环青海湖地区草地、农田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统计图,指出两类土地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的差异,并说明原因。【答案】草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下降;农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波动)上升;草地在各深度上土壤含水率都高于农田(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草地大于农田)。草地相比农田的植被覆盖较好,有利地表径流下渗(草地涵养水源能力强);农田灌溉和耕作使水分更易积存在土壤深层(草地植物根系易把水分保存在较浅深度)。【分析】结合图表信息,绘制环青海湖地区草地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统计图,绘图如下。结合图表信息可知,草地土壤含水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下降,而农田土壤含水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出现波动上升,但总体来讲,草地在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都高于农田。其主要原因在于草地对比农田来讲植被覆盖率较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较强,有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使得土壤含水率较高;加上农田灌溉和耕作使得土壤更容易积存在土壤深层,使得土壤表层中草地含水率更高。(2024·北京丰台·一模)15.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珍贵的自然资源。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黑土特征黑土土质松软,腐殖质层深厚,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最适宜耕作的土壤。形成过程◆自然条件下1厘米黑土层形成需约300年的时间。◆利用现状我国粮食总产量的1/4、输出商品粮的1/3都源于东北黑土区。这里的玉米、水稻、大豆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1%、19%和56%。长期以来,受不合理耕作方式等因素影响,黑土地局部面临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养分流失等问题。◆黑土保护2022年8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以来,各地区加大保护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黑土地,并已初见成效。论述我国合理利用和保护黑土地的地理意义。【答案】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东北地区的黑土地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其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对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通过保护和合理利用黑土地,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②维护生态系统平衡。黑土地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黑土地有助于维持土壤肥力和水分平衡,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技术创新,如控制土壤侵蚀、科学施肥灌水、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等,可以提高黑土地的持续利用能力。保护黑土地有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向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④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黑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业、畜牧业、渔业等。通过保护黑土地,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价值,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和高效利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综上所述,中国黑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通过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可以确保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分析】本题以东北黑土问题为材料,涉及合理利用和保护黑土地的意义等相关内容,主要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的考查,培养学科综合素养。【详解】本题属于开放式论述题目,需要视角丰富、实例恰当、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准确运用地理术语。黑土地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土壤,适宜农耕,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我国东北地区,作为北半球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目前黑土地保护面临的问题:退化严重:多年来,黑土地因人为高强度开发利用,黑土层厚度和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破坏导致土层变薄、变瘦、变硬。过度开垦和利用加剧了黑土退化,导致产量不稳定和生态环境恶化。污染问题: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破坏了黑土地种植表层,造成肥力下降。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污染物不断涌现,大量排放进土壤,使得黑土地污染愈发严重。保护黑土地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东北地区的黑土地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其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对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通过保护和合理利用黑土地,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然而,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和水土流失,黑土区耕地出现退化。因此,为维护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地力恢复至关重要。保护黑土地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技术创新,如控制土壤侵蚀、科学施肥灌水、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等,可以提高黑土地的持续利用能力。保护黑土地有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向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还可以维护生态系统平衡。黑土地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黑土地有助于维持土壤肥力和水分平衡,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东北地区凭借黑土地资源优势,成为我国农业、畜牧业、鲜奶主产区。该区粮食产量和调出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在全国农业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故保护黑土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黑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业、畜牧业、渔业等。通过保护黑土地,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价值,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和高效利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综上所述,中国黑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通过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可以确保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2024北京西城高三二模)地温是地表及地表以下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统称。如图为我国某地各层地温30年平均值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据图推理(

)A.春、秋季地温随深度变化小,因地下水位较高B.冬、夏季地温随深度变化大,为植被枯荣所致C.表层地温季节变化大,因其受太阳辐射影响大D.深层地温季节变化小,与地热能连续释放有关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