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5篇_第1页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5篇_第2页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5篇_第3页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5篇_第4页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爰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5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

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

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

助到大家。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

有幸拜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一书,通过阅读该书,感触

非常深。记得有这样的一种描述,"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

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

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

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

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

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劣,将这批乘客安全

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

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

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

快。"教育作为一个服务行业,需要我们在岗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带着

我们真挚的爱去发现并扶正每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

书中有这么几句我很喜欢,"有时候,教育是一种含蓄而明朗的

暗示以及暗示之后充满信心的期待。当孩子们与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

依恋之情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师实施教育

的关键。""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所以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

的,我们的大多数老师都是有爱心的,对于后进生,我们每一位老师

都会想到用爱心感化他,可面对一些后进生的屡教不改时,我们又有

多少老师能有耐心反复地对其进行教育呢?大多人想到的都是放弃或愤

怒。教育更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不能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上学期我们班的成绩一直很不理想,刚开始听到的声音是说我们

班班风太差了,我的潜意识就觉得是我太溺爱我们班学生了,就开始

严加管理。我们班很多学生都开始怕我了,怕我罚他们,不给他们面

子。有一次王孟杰的检讨上写道:每次作业不完成老师总是第一次让

我站起来,第一个收拾我,明明他们也有人没写完。我的妈妈一直在

郑州打工,没时间回来看我,我爸从来都没回过家,也没给过我零花

钱。我不是不想写作业,我是因为太想妈妈了,我上课总是听不进去。

那一刻我意识到了我的问题,我不该对他们过于严厉,有时候多跟他

们谈谈话,听听他们内心的声音,给他们做心理辅导会比我们施加暴

力效果要更好。

这个学期来学校,我们班学生对五二班的学生说,我们班主任这

学期对我们特别好,我们现在特别想上她的课。其实严慈相济,合适

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们在

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

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责

任心和耐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

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倾注了毕生的爱心,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将

奉献出我的爱心,让爱心扬起教育风帆,让学生们都能在我的引导和

教育下,开始幸福快乐的人生!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2

——浅谈新时期如何做个好老师

我很庆幸在我最浮躁最没有方向的时候读到李镇西老师的《爱心

与教育》,尤其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

幸福地度过一生”的时候,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

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

学校如同军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当老师的一生教过一

届又一届的学生。我们经常会听到退伍的老兵怀念和感谢自己在军营

里度过的岁月,因为那是他们最受益匪浅的时光,毅力、勇气、忠诚、

友情等等等等都会在当兵的时候得到。那么我们的学生呢?我们的学

生在若干年后还会怀念甚至感谢他们在学校里、在我们的班级里所度

过的岁月吗?肯定有,但是苦涩、后悔甚至怨恨的人也大有人在。这

是为什么?我相信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话

扪心自问:我有让每一个从我手中走出的学生都幸福地过一生吗?或

者退一步,至少要问问:我有没有可能让每一个从我手中走出的学生

都幸福地过一生呢?

要实现让每个学生幸福的教学目标,做一个好老师,我觉得教师

迫切要做的就是自我认识与反省。

一、教师要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世界观。

要让学生感觉到幸福,就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如果老师自己都是不知所以,整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只为拿点工资

打发时间的话,又怎么谈得上教育别人呢。作为老师,我们也要经常

给自己充电,多看有益的书籍,多做有益的事情,多思多想,让自己

作为一个老师的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同时老师也要有自己的理想,

这种理想不要仅仅局限在物质方面,可以更多地去考虑作为一个老师

应该有的理想,淡泊名利,活得开心充实就行。并且老师也要为自己

的理想不懈地追求并奋斗着,言传身教,给学生们树立榜样,促动孩

子们为自己的目标奋斗。

二、要有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决心和信心。

作为老师,我们要不仅仅会纸上谈兵,叫学生积极向上,成为品

学兼优的好学生,我们自己也要切实地实践起来,争取做个“品教兼

优”的好老师。在工作方面,我们应该本着为学生负责,不让每一个

学生掉队的基本原则,认真备好、教好我们的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本

作业,争取在成绩方面让班级的学生处在同龄儿童的前列。正如我们

教育学生"也许你不是天生资质聪慧,但是你一定要尽力"一样,虽

然我们老师也不是每一个都能把自己的班级教到名列前茅,但作为老

师我们就要尽力,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即使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再怎

么不理想,都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一旦放弃,可能就改变了某些孩子

一生的命运。同时我们也不要吝啬自己的优点,不仅要让学生看到我

们作为老师的优点,也要让孩子们看到我们作为大人表现出来的成熟、

稳重等优点。总之,要让学生从你的课堂上学到东西,也要让孩子从

你这个人身上学到东西。

三、要为自己是个老师而自豪。

如今社会"利"字当头,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金钱就代表着地位

和权力。教师的工资和待遇不算很高,虽然现在国家出台政策不断在

上调教师工资,

但是一些中小城市教师的工资基数本身就小,上调的幅度相对物

价飞涨的生活来说也是杯水车薪。所以我们老师如何自处,是个很重

要的问题。90年代流行下海,现在很多老师又蠢蠢欲动,看到周围的

人都发达了,也想搞点副业。心不大的做做家教,搞搞补习班,心大

的利用课余时间自己也开个店。另外一些老师自己不会去做,但是看

周围的人发财了,不禁开始抱怨学校,抱怨政府,教学的积极性也慢

慢减退。更有甚者发展成为“混日子”的。这些都只能证明我们有些

老师思想认识不深刻,不明理。从公了讲,教师教学,根本目的在育

人,商人经商,根本目的在盈利,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老师和

其他人的目的不一样,没有可比性,要想发财,干脆学前人下海经商,

不要做着教师,学着商人,两头误,自己误了不说,最重要误了学生;

从私了讲,商人接触的环境使得商人有机会赢取更多的利润,老师呢?

老师周围的书香之气也是旁人无法企及的,我们老师也可以利用这个

优势继续读书深造,我们可以在职读研,可以深造,往一线城市去发

展,待遇也会相应提高,又何必怨天尤人!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

当我们桃李满天下的时候,那种快乐应该比金钱带给我们的快乐更持

久更有意义。

老师,是一个多么神圣的称谓,它之所以神圣,不仅仅是因为别

人在歌颂它,而是因为别人在看着这个称谓下的一群人,看着他们默

默付出,看着他们始终守着那片净土,耕耘,播种,施肥,开花结果!

《爰心与教育》读书笔记3

一翻开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就被引言中的"素质教

育”的解释深深吸引住了,它这样写着:"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

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

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李镇西老师的《爱心

与教育》这本书在三大方面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他的爱心,

二是他的做有思想的教师,三是他的对教育的反思。

(-)爱心

李老师的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

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

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爰心,

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爱心"

充满了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落,我被他的爰

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

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的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

的心!"就如李老师在书中所说的"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

心能够滋润童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

道防线";"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

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此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

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爰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

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感受,而是

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他爰得真实,爱得

彻底,爱得伟大。只有爱,才能激起学生心中那些美好的情感,才能

为国家、社会创造更多温暖与和谐。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

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就如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说的“我们对学生的爰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

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

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也非常赞同李老师说的,假如没有

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

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爰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

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拥有一颗爰心,真心付出,孩

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

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

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

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

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

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爱心

与教育》讲述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最打动我的是万同的故事。

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详

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

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那样的学生,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他身

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与李老师相比,我真的羞愧难当!其

实每一个学校都有形形色色的“万同",也有很多老师为这样的"万

同"付出了自己的耐心、爱心。但是又有几人能如李镇西老师那样不

弃不舍,耐心细致地对待万同的呢?很多人最后选择了抱怨、选择了

放弃、选择了任其自然。他的“后进学生"写"每日九问"。足以看

出他对学生的耐心:"一问今天影响同学学习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

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预习没

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没有;六问今天说过脏话没有;七问今天

战胜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进步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遗憾没有。"李镇

西老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我想就是因为他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智

慧的爰。

(二)做有思想的教师

"李镇西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这是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对李镇西的评价。他遵从于苏霍

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李老师在文中归纳到:"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

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

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

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他提出,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地发展;而且,这种和谐发展

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

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

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他还十分注重

"集体”这个有力的教育工具,特别强调集体中"共性"与"个性"

的辩证统一。他一方面指出,"集体是在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智力、

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组织这几个基石上建立起来的";另一方面又指

出,"如果学生没有个性,那就不会有集体"。要想用三言两语概括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认为,他全部理

论的基石无非就是一个朴素而富有人情味的愿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

成幸福的人!他说,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

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他的教育

信念就是:"要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他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

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读罢此书,我感觉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

涤,掩卷深思,李镇西老师演绎的对教育和学生的挚爱背后是依靠他

的教育思想做支撑,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自己的教育思想。所以,

我觉得我们学李镇西,最重要的是学他"做有思想的教师"。不能否

认现在确实涌现出一批像李老师这样有思想的教师群体,但数量极少。

大多数教师仍然扮演着"教书匠”的角色:重复着别人说过的话,复

制着别人写过的教案,模仿着别人上过的课。李老师说:"当教师的

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说自己的话。"这句简短的话语,值得我

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的反思。要形成较为成熟的教育思想必须经

过认真学习,多读教育理论专著,多向名家和大师学习,多参加一些

沙龙类的讨论,多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李老师曾感慨地说:"苏霍姆

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缕金色的霞光。"

李老师的成功也正是得益于对教育家思想的汲取和积淀。我们向教育

家学习,不光要学习教育名家的理论和思想,还要学习他们持之以恒

地学习和总结的毅力。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一直坚持写《教育日

记》、《教育手记》和《教育随笔》,这份艰辛地付出才有了今天这

份丰厚的回报。反思我自己,与李镇西老师相比,真感到汗颜!大师

的成长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往往都经历过"昨夜西风凋敝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茫、彷徨,经历过"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痛苦的学习积淀过程。与其天天盼机遇的垂青、

幻想一鸣惊人,不如脚踏实地认真学习和反思总结。如果我们还想进

步,如果我们还不甘沦落为可悲的"教书匠",那就让我们快快行动

(三)对教育的反思

除了"爱心"和"做有思想的教师",书中还震撼我的是李镇西

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

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

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

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

地度过一生。"时,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李老

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真的,跟李老师比起来我感到卑微和

惭愧,回想以前,面对个别学生的顽劣、松散和不听话,我总是忍不

住会烦躁,会发怒。可每当发过脾气,总会有一点自责:他们毕竟还

只是孩子!于是,每次我又都会找借口亲切地同他们聊聊天,似乎这

样心里才有一点平衡。现在想起来,孩子们曾经给过我多少尊严和宽

容啊!和他们的爱比起来,我们这些老师甚至是大人的爱附加了太多

的东西,显得那么单薄!我喜欢随意的生活,尽管我工作的也踏实认

真。但读完李老师的书后让我明白"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著却

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反思过去的"随意"与"从容",越来越觉

得我的随意是低层次的,我的从容包含着更多的惰性。读了这本书,

让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让我渐趋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让爱心与童

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4

平日里由于工作比较忙,很少静下心来看书,但是听说李镇西老

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特别好,尤其值得一看,所以我利用课余时

间认真地拜读了这本书。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很多故事充

分体现了他对学生满满的爱,真的是受益匪浅!李老师的很多言行都

让我由衷地佩服、尊敬!比如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

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

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这绝对是一般教师很难做到的……

都说教师的爱是博爱,当然的确也应如此,但是要将这份爱达到

平衡的标准,对我而言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从学生角度看,每个孩子

都是不一样的,无论教师怎么对待,在他们心中都会有着各种不平衡,

即便是我自己也会有这样类似的感觉。比如对于优生而言,教师的欣

赏和器重是理所应当的,而对后进生的批评和漠视也不足为奇,这在

我们的教育中的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有时候我也常认真地反省自己

的教学工作,似乎无论我怎样努力摆正师爰的天平,好像永远都是摇

晃的,面对优生的时候表扬和期望是我的正常情感,而面对差生时,

对他们捣乱课堂,不认真完成作业等做法总是非常气愤,怒其不争的

同时,进行数次教育,无果之后便是无可奈何的放弃。因此,要对所

有学生做到一样的"爱",的确非常不容易,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

同努力才能达到,然而李镇西老师做到了!

李镇西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

度缺爰的同学。因为弱势群体是不幸的,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

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

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只有

爱才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也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

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爰戴的老师。作为教师,我真的把爰传递给学生

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

由于同时带七八两个年级,总共6个班,同时兼任801的班主任等,

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经常是上课进教室,下课出

教室,很少有时间和学生坐下来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

近和了解。其实我也是爰他们的,我会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

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真的!但作为教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

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

人格上应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

生的爱,不应是居身临下的,而是平易近人才对...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方法是独特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他的爱是

建立在真正民主的基础之上,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爰,不含

任何杂质的爰,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

的互动!

其实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地付出,

孩子们也同样会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在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

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渐渐地你会发现他们脸颊上那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莫名的爱融

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

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

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不

犯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爰心,让孩子更加努力,你会发现这样的教

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

心,更重要的是有颗智慧的爱心!

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种绝佳的阅读境界,带着自

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

自我,反省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教书近二十年,随着岁月

的流逝已变得毫无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直到

拜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识到所谓的平淡其

实就是平庸,是无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对我而言真的是革

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加油!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5

看着那么多的好书,一时不知道看哪篇,不过我感觉《爱心与教

育》应该是一本不错的教育类书籍——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

作《爱心与教育》。细心研读,在感动之余常常受到很多启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

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

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

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

经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

可以学习怎样教育教学,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

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

"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是我作为人民教师的一个目标。读了李老师的书,感触颇深。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

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

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

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

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

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

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虽然

我曾今是教美术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

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

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最近,我也经常看《输在坏习惯》,《每天多做一点点》等等,看了

之后,觉得轻松愉快,心灵上有很大的触动,我可以把这分精神传授

给学生,让学生也每天多学习一点点。

感受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

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

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

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

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

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

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

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

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

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

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

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

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爰学生,才

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

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

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

力很值得借鉴。上学期里

的“阳光体育"运动中,我们班级那么多弱小的家伙,输给别的

班级是不可避免的了,按着我以前的急性子,也会批评他们的。但我

深深的感到,他们尽了很大的努力,也想为班级争光,也非常富有集

体荣誉感,我不能伤害他们,所以我一直安慰他们,一直鼓励他们,

其实这个过程中不仅他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有些事很容易释然的。

感受之三: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

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

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

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爰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

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

他在指导优生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

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

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

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

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

他要求学生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

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

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我对比了一下,我也经常建议学

生问问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复习巩固了吗?今天预习下一

课了吗?一部分学生真的在做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学无习

惯,乱了一团,所以必须经常指导个别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

习习惯。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

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

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

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

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

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

之水。

对于我这个年轻的教师,要学习还很多,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实

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

对得起学生那一声声"老师"的呼唤!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6

读《爱心与教育》时,内心受到很大触动,引发了很多共鸣,读

到共情处或思考处,随手写下一句话,算是读后的痕迹,有以下几点:

1.教育为何

我们做教师的,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最满意的回答是:"为

了让每一个生命与众不同。"尊重个性,顺势发展,才会有更多的独

特性。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接

学生的很多问题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要追本求源,

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做好家校沟通,如果能适当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

就更好了。

3.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当学生出现问题了,先不要忙着指责学生,要先反思自己,出现

了什么问题,该如何重新构建去弥补。

4.情感是基石

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教育要充满人性人道,

开启智慧前,先要开启情感。

5.给孩子留下什么

我们和孩子们相处的一年或几年里,该给孩子们的未来留下怎样

的生命记忆?我们是否在为孩子们的未来做打算?是否为了他们未来

的幸福在做教育?

6.材料保存

作为一线教师,每天都有故事发生,要养成收集保存资料的习惯,

让这些材料成为我思考、研究的基石。

7.爱学生,也被学生爱

一名好教师不仅仅是教出的成绩好,还要被学生爱,学生离开后,

能经常想起你,想起你时是满满的幸福,那这样的老师才是幸福的,

才是成功的。

8.何为教育的真爱

《爱心与教育》出版后,便生发出了"爱心"牌教师,那什么才

是真爱呢?那便是智慧的爱。有温柔对待,也有严格要求,有敞开心

扉,也有默默等待。

9.何为教育本身

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儿童幸福

和充实的精神生活是任何教学大纲都没有做出规定的。

10.放眼未来

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做一个正直、善良、诚实、上

进的人。那么从学生时代起,就要通过各种方式,教会他们始终不渝

地追求真善美,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别人,努力拼搏奋斗。

《爰心与教育》读书笔记7

在这个加长版的假期里,我细细品读了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的作

品《爱心与教育》。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沉浸下来,安安静静地

读一本纸质书了……

整本书中,李老师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将自己的教育故事温情讲

述,娓娓道来,真实朴质的文字让人流连忘返。我被李老师的教育情

怀深深折服,这是何等不凡的教育情怀啊!相比较于年轻时候的李老

师与现在的自己,真是惭愧不已。步入教育行业已有18个年头,却仍

未想清楚自己为何走上教育之路。读到李老师这句"只有童心能够唤

醒童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时,像是突然之间明白了什么……因

此,我想先借用李老师几句话抛砖引玉。

童心与爱心——"童心是师爱之源。只有童心才能够唤醒爱心,

只有爰心才能够滋润童心"。"爱心"充满了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落,

我被李镇西老师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

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让我深深体会到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爰学生的心!"就如李老师

在书中所说的"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对

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

但仅此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

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爰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

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选择教育,只是众多行业里的一种选择而

已。而在选择教育之后,没有爱心,教育就如同没有灵魂。李老师面

对每一届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倾其所有,把他们当成朋友来对待,

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信任,感激,实属不易。反观自己的

教学,没有一点个性与独创。每次上课也是面对一大班学生,上课,

下课,改作业。对于步入教育行业18年的我来说,早已对这样的流程

感到疲倦。幸好,读到了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他的教育情怀和

课堂把控能力,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领悟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中,要善于运用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

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

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也会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换位思考——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

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

书中记录了李老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

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

育的探索,对“班干部”的选举培养,对“青春期"教育的重视,对

“民族教育"的宣扬,难得可贵的是书中披露了他曾经失败的教育案

例。他提倡“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

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爰好",他认为爱的

教育不是一种教育,而是一种生活,一种常态的生活;爰的教育要从

细节处入手-------如学生生日亲自送上一本书,一张贺卡等等。这

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成长之路;更像一位引路人,引领

我们走出教育的误区。回想以前,面对个别学生的顽劣、松散和不听

话,我总是忍不住会烦躁,会发怒。可每当发过脾气,总会有一点自

责: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于是,每次我又都会找借口亲切地同他们

聊聊天,似乎这样心里才有一点平衡。现在想起来,孩子们曾经给过

我多少尊严和宽容啊!和他们的爱比起来,我们这些老师甚至是大人

的爰附加了太多的东西,显得那么单薄!

"在爱的呵护下,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让同学因我的而感到幸

福"这是我读完《爱心与教育》之后最大的收获。对学生由衷的赞叹,

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

药。我愿把我的一生都献给孩子们,用爱去点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

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做学生爱戴的师长和真挚的朋友,通过日复一

日平凡的工作,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爰心与教育》读书笔记8

1、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然而,有时候

师生之间相互的感情并不一定有着明显的直接的"教育功利"目的。

如果师生间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环——教师经常想:"这么好的学

生,我怎么能不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教好呢?”学生经常想:"这么好的

老师,我怎么能不好好听从他的教育呢?”一那么,我们的教育便现

出了成功的曙光!

2、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

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

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

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

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当我第一次

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真诚的话时,我竟感动得眼睛都湿润了:一个

享誉全球的大教育家竟然有这样一颗爰孩子的童心!还是这位我敬重的

教育家,曾在一个春天,和他的学生们共同买了一条小木船,然后划

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去探险。教育家写道:

"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事例来炫耀自己特别关心孩子。

不对,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

就是最大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学》)

3、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

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

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

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

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

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爰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

样,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由此,我们可以得到

一个朴素的真理就是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4、以前我们不少教育者谈到教育,总是把学生当做空荡荡的容器,

而所谓"教育"就是教师往这些"容器"里面装"高尚的思想",装

"美好的道德"。我在从教多年,和学生深入交往的过程中,深深地

感到:其实在很多时候很多方面,学生的心灵倒比我们教育者纯洁得

多也高尚得多!"学历"、"阅历"、"经历"等使我们"成熟”起来,

也冷漠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确应该向学生学习!

那么,教育者真的就没有什么事做了吗?不,在有些时候,面对有

些学生,教育的灌输也是必需的;但面对多数学生,特别是像宁玮这样

的学生,我们要做的是"保持"、"扶持"与"引导":让学生保持

一颗童心,扶持学生美好道德的萌芽不断健康生长,引导他们面对复

杂甚至有时显得比较阴暗的社会现实,让"纯真”更坚强也更机智!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9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深深感

动于李镇西老师高超的教育智慧、朴素的而执着的教育情怀、一个个

教学事例,犹如阵阵暖流涌入心田,他高尚的人格魅力犹如一盏明灯

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让我的人生目标和教育目标更加明朗。但是更多

的是我们教育行为的改变。读完《爱心与教育》对我最大帮助有以下

两个方面:

一、受益终生的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第一次读到这一句话是在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那一刻,我

惊羡于李老师追求完美的思想境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这不仅是一句承诺,而且是一种甘于付出的奉献、是一种宽广的胸怀。

这一句话太精彩了!我决心以此句话为导向,引导我班的孩子慢慢学

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我想,如果一个孩子

心中萌生了这样的思想,他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会竭尽全力

做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如果人

人都有了这样的意识,在一个班集体里生活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啊!

二、教会我包容问题学生。

之前,对于问题学生心生厌恶,在情感上很难理解他们。当他们

做错了事情,经常采取训斥与批评的方式,很少考虑他们内心的感受。

从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我发现了自己曾经的冷漠,对于犯错误的

孩子感情基调是讨厌、是恨,那是极其错误的教育方法,是无效的教

育。如果能像李老师一样从根本上去了解问题学生的成因,去倾听问

题孩子内心的声音,他们犯错误的几率一定会逐渐减少的。我们当老

师的不能只喜欢优秀的学生,那些脾气暴躁、性格掘强、有毛病、有

缺点的孩子是最需要老师去关心、去帮助的。

李老师对教育故事,自然真切,浓浓的师生情包蕴在字里行间。

从饱含深情地文字中,我似乎窥见了李振李老师教育成功的秘密只在

一个"爰"字。读这本书,最为打动我的是李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牵挂

及与学生心与心的交融。李老师用真情和学生沟通,一颗真诚的心感

染者无数颗幼小的心。读《爱心与教育》我的心情五味杂陈,有喜、

有悲、有笑、有泪。

《爱心与教育》全文没有深奥难懂的理论,一则则真实感人的教

育案例凝聚着李老师博大的教育情怀和对教育现象细致而深入的思考。

合上这本书,诸多的内容和细节都记不清了,但李镇西老师对教育事

业的钟情、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已深深地植根于我的心中。在心得

一个学期,我会秉承着他的教育思想踏步向前。

《爰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0

拜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非常的震撼,李老师结合自身

的教学体验,深入简出地阐述了爱心与教育的深层关系,展现了李老

师教学的不凡风采,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付出真诚的爰心之与学生们

的重要。李老师给予我的无限的启迪,要让爱心掌舵,扬起教育风帆,

让学生们都能在我的引导和教育下,开始幸福快乐的人生。

李老师说,当好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是的呀,只有拥有一颗爰学生的心,才会真诚地与学生们交朋友,切

身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学习困惑和心理障碍。像苏霍姆

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你会爱上这些孩子们,引导他

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传授知识和技能给他们,让他们更好的了解自己

和这个世界,从而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在以

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进取,奋发图强。也只有这

样,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

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

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

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

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当我第一次

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真诚的话时,我竟感动得眼睛都湿润了:一个

享誉全球的大教育家竟然有这样一颗爰孩子的童心!还是这位我敬重

的教育家,曾在一个春天,和他的学生们共同买了一条小木船,然后

划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去探险。教育家写道:"可能有人会想,

作者想借这些事例来炫耀自己特别关心孩子。不对,买船是出于我想

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学》)

这是李老师书中的一段话,令我深有感悟。反映我的教学中,我

也常有跟同学们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

在很多时候也帮到了他们。我每周都会布置他们写周记,让他们把想

和老师说的话,或是一个星期来的表现自己作个总结,都一一写出来,

然后每个同学的周记都会认真地看完,并做一一的回答和批注,这样

也成为我和同学们交流的好方式。现在想来,这样做,还远远不够,

我还需要进行一些有创意的交流,像李老师所做的,让同学们把自己

所有的困惑的问题都一一写出来,提出来,可以是书面上的,也可以

是面对面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各阶段的真实想法,解决他们的真

实困难和疑惑。惭愧的是,我对表现好坏不同的学生,还是有一些偏

见,我需要通过更大的努力,让同学们感觉到我对他们的爰,慢慢的

信任我,理解我,支持我,让学习不好的,思想上有不同问题的学生,

一一解开心结,找到各种问题的真正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用正确

的方法,解决同学们的疑难问题。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了“后进学生”的教育方式。他提到几点:1,

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2,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3,个性:

不以分数论英雄。这是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我们要民主地,科学地,

教育学生,并且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我们只有与学生平等地对待,以

心交心,他们才会信任你,才会听取你的意见和教导。学生都有向善

向好学习的天性,所以,要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们,只要他们自

发的想完善自己,改进自己,他们就会主动地学习自己需要的知道和

道理。同样,对于后进生,不要以分数论英雄,要懂得发现他们的优

缺点,并且由衷地赞美他们的长处,并善于用各种方法去引导他们改

正缺点。关于转化“后进学生",李老师也提出要主意的几点:第一,

注重感情倾斜。教师对"后进学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

良药。上进心。第二,唤起向上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

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想,这对"后进学生"同样适用。第三,

引导集体舆论。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

关心、帮助变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

第四,讲究有效方法。李老师书里讲述了他与"后进生"万同的事例,

其中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考究和学习,也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到,李

老师对他学生们的真切之爱。

李老师关于“优秀学生”的培养方式。他提到“优生"一般具有

以下特点:L思想比较纯正,行为举止较文明,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

强,一般没有重大的违纪现象。2.求知欲较旺盛,知识接受能力也较

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方法较科学,成绩较好。3.长期担任学生

干部,演说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其它工作能力都较强,在同学中容易

形成威信。4.课外涉猎匕蹄交广泛,爱好全面,知识面较广。5.由于智力

状况比较好,课内学习较为轻松,因而容易自满,不求上进。6.长期

处于学生尖子的位置,比较自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7.在畸形的

"升学率"压力下,有的"优生"之间容易产生互相嫉妒、钩心斗角

的狭隘情绪和学习上的不正当竞争。8.从小就处在受表扬、获荣誉、

被羡慕的顺境之中,因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及一般普通学生。

相应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第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第二,帮助

"优生”认识自己。第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第四,激励"优

生"超越自我。第五,训练"优生”受挫心理。第六,培养"优生"

创造能力。这也是李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结出的智慧果实,都是值

得我学习和借鉴的,我会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方

法,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学生。

对于学生青春期教育,一直是老师们痛的问题,而李老师也分享

了他宝贵的经验。”目前教育最缺乏的内容之一便是心理教育——虽

然近几年许多学校在这方面已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但比起广大中学

生的心灵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不少教师仍然习惯于把学生的心理

疾病、性格弱点,当做"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问题来解决,或

热情地教育,或严肃地批评,这些"牛头不对马嘴”的思想工作怎么

会奏效呢?"李老师的肺腑之言,也是正是我们忧心的学生青春期教

育现状。我作为初中的思想政治老师,更感觉到身上的担子之沉重。

李老师提出心理教育(也可简称"心育")的途径与形式:1,创设和

谐氛围氛围的和谐有利于心灵的舒展、愉悦,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学

生具备了舒展、愉悦的心灵,教师的心育便成功了一半。所谓和谐氛

围,主要指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与班级内部的和谐环境。2,开设专题

讲座是一种集体谈话形式。班主任根据学生已经出现或将会出现的种

种问题,将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保健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

积极主动和科学地健全自己的心理素质。3,进行个别谈话,个别谈话

是青春期教育最重要、最广泛的一种形式。这里说的个别谈话是心理

辅导,与单纯的教育性谈心不同。心理辅导的谈话具有两个特点:倾

听与协商。4,保持书信交流对于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有时候交谈并

不是心灵沟通的最好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书信便成了师生对话的合

适途径。对学生来讲(尤其是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这样做既避

免了面谈的局促不安,又能与自己信任的老师进行心灵的交流。对班

主任来说,与学生建立并保持书信联系,意味着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成功,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书信往来,教师

可以比当面谈话更全面、更真实、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及

其变化,从而更主动、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5,推

荐有益读物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报

刊资料,这也是进行心理辅导的有效方法之一。6,争取家长配合父母

与子女的特殊关系,确定了他们在青春期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实践证

明,学生家长的参与是青春期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李老师从他

与学生点滴的交流中,看到他对学生们真切的爱。而所有这些宝贵的

经验,都让我受益匪浅,对比自己的教学,可以更全面的做好学生的

工作,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让他们全身心的健康成长。

李老师手记中有一篇《沉重的思考——由一位女生自杀引发的德

育剖析》,他提到,我对教育的反思,当然不是全部否定我以前的教

育实践,更不是彻底否定我们现行的德育,而是要通过反思发现我们

德育存在的弊端,进而更好地改进我们的德育。文中的女孩,宁小燕,

曾经是一位乐观、自信而且富于思考的少女,可由于缺乏了关注和爱,

及其自己对世界形成的错误的观念,以脆弱的心灵,她选择了自杀,

16岁,花一样的年龄,花一样的生命,就这样消散。而离宁小燕事件

已过二十多年了,现在还是有不少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选择了轻生,

这不仅仅是他们的原因,更有社会的原因。作为老师的我们,更是肩

负着,人类灵魂工

程师的重任,可以面对这些轻生的灵魂,我们可以不闻不问,不

理不睬吗?德育教育也是爱的教育,只有我们奉献出自己的爱心,把

爱传递给他们,把爱传递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才有蓬勃的希望!

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是教育界不可多得的珍宝,也是我们

教育学生的难得范本。李老师对学生倾注了毕生的爱心,是我学习的

好榜样,我将奉献出我的爰心,让爱心掌舵,扬起教育风帆,让学生

们都能在我的引导和教育下,开始幸福快乐的人生。

(撰文:吴家祺)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1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

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这些是我在看李镇西名著《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中所摘抄下来的句

段。李老师是我最崇敬的名师之一,今读了他的《爱心与教育》的手

记一,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

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

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

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

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

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高贵!

《爱心与教育》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

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

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

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

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

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