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27/11/wKhkGWaxfgSAS9AvAAJxTGWMv3U310.jpg)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27/11/wKhkGWaxfgSAS9AvAAJxTGWMv3U3102.jpg)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27/11/wKhkGWaxfgSAS9AvAAJxTGWMv3U3103.jpg)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27/11/wKhkGWaxfgSAS9AvAAJxTGWMv3U3104.jpg)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27/11/wKhkGWaxfgSAS9AvAAJxTGWMv3U31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内容标准:知道隋朝的统一及灭亡的原因;以大运河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力。
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及评价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隋朝建立及统一全国(2)隋朝社会经济繁荣
的原因及表现(3)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及意义。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隋朝的建立
是隋文帝。
3、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①国家,社会o②隋文帝,
改革,发展,注重,人民。
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增强,巩固隋王朝。
2、大运河的概况:从年起,下令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达,南至________,全长公里。它分为、
和四段。是古代世界的运河,成为我国的大动脉。
3、作用:大运河开通,大大促动了我国的交流,对我国以后有重大
意义。【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一、南北重归统一
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
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
隋初隋盛时结论
人口3000多万人4600多万人
垦田1900多万倾5500多万顷
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材料三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A级)
2、材料二体现了隋朝社会经济的什么特征?导致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国家繁荣
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什么?(B级)
(1)图中为隋朝大运河的三点:①②③
(2)写出大运河的四段:A、B、C,D、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就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还。一一胡曾
《.汴水》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诗中的“千里长河”“此河”是指什么?(A级)
(2)诗中的“千里长河””是谁在位开凿的?其目的是什么?(A级)
(3)诗中的“锦帆未落干戈起”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B级)
(4)比较胡曾、皮日休观点的异同,简要评析二者的观点。(C级)
【知,识延伸】
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隋朝开通大运
河是好事还是坏事?请谈谈你的看法。
【巩固练习】
1、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A.581年B.589年C.605年„D.608年
2、.假如你生活在隋朝,要和家人一同畅游刚开通的大运河,请你设计你们从北到南所经过的路
线,下列准确的方案应该是()
A.涿郡一一江都一一洛阳一一余杭B.洛阳一一涿郡一一江都一一余杭
C.涿郡一一洛阳一一江都一一.余杭D.余杭——江都一一洛阳一一涿郡
3、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东汉D..北魏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第2课“贞观之治”
内容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的评价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一点:
(1)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史实(2)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措施,治世局面的形成(3)武则天
的统治、措施和影响。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唐朝的建立
1、隋朝的灭亡:①原因:隋炀帝统治后期,无道,终于导致o在起
义军的打击下,陷于。②灭亡情况:隋帝在被杀死,
一灭亡。
2、唐朝的建立:年,反隋的贵族,进入,建立。就
是唐o
3、唐太宗即位:为李渊次子,曾被封为,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
民就是,年号o
(-)贞观之治
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贞观之治的原因):①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
农民;②政府要,发展:③皇帝要,.善听;
④大臣要..,统治____________「
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①经济:重视__________,减轻一____________,同时注意
“②政治:下令,革除“”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③注意_________和__________O
治世局面的形成:①政治_,②经济,③国力。历史上称当
时的统治为“
(三)女皇武则天
1、从皇后到皇帝: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_皇帝。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逐渐掌
握,晚年称,改国号为-
2、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的__________的政策。
3、统治的影响:统治时,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人称她的统治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一、识图题
(1)图一的历史人物是唐朝的皇帝。
(2)他曾经在早年帮助自己的父亲起兵太原,稳定
新王朝,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出现了“”的盛世局面。
图一
(3)图二中的人物是,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人称她的统治.。
(4)这两位统治者有什么共同特点?(B级)
图二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看.亦何得自骄也?言念
于此,不觉惕焉震惧。一一《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材料三:(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
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1)请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和隋朝灭亡的原因。以此为鉴,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有哪些?
(2)材料二“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反映了唐初贞观政策的哪一内容?试举例说明。
(3)“以人为镜,可以得明失”启示我们需要()
A、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B、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自己.
C、通过他人来了解自己D、完全听从他人的态度与评价
(4)材料三反映的盛世景象在历史上称为什么?请简要分析材料二、三之间的关系。
【知识延伸】
1、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2、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武则天?
【巩固练习】
L下列唐太宗实施的措施中,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是()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②“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中,不合适的是()
A、合并州县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役,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税负担减轻
3.猜一个历史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下列王朝中,定都此地的是()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汉⑤隋朝⑥唐朝
A、①©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⑤⑥
4.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开国皇帝B、重视发展生产C、提倡节俭I)、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
5.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指()
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
6.武则天的统治风范被称为“贞观遗风”,是因为()
A、她的年号叫贞观B、她继承.了唐太宗的遗志
C、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D、她的统治使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繁荣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第3课“开元盛世”
内容标准:知道“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开元盛世”和盛世经济的繁荣
学习难点:农业工具的改进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开元之治”出现的时间和原因(2)盛世经
济的繁荣表现(3)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瓦解和灭亡。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开元之治”
1、唐玄宗的改革措施:①重用"。②重视L③提倡»
2、“开元之治”:唐玄宗采取的一系列改革,使年间的为之一新,史称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1)唐玄宗时期,共修建了处大型水利工程。(2)农耕技术的发展:南方广
泛采用,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耕作已
经出现。⑶_______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________传入的。(4)______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
要地位,在全国范围盛行。⑸唐朝农民改进的构造,制成,还创制了新
的工具。⑹人们积极,治理,抗拒的能力。
2、手工业方面:⑴丝织业: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_。⑵陶瓷业:在唐朝有重
要发展,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最为著名。
3、商业方面:⑴唐朝的大城市:、、.和。⑵长安城宏伟富丽。
城内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_是居住宅区,_______为繁华的商业区。________既是当时各
的______,又是一座___________的大都市。
4、唐统治前期,..,经济,仓库,人口明显唐朝进入
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
(三)“唐朝的衰亡”
1、唐朝日趋衰亡的原因:①唐玄宗后期,渐渐__________,宠爱—______,不理______。②
唐玄宗还任用______,造成__________,导致以边将—_____和_______为首的叛乱。历史上称为
“二③公元世纪后期,爆发了
大起义。
2、唐朝灭亡:公元______世纪后期,唐朝瓦解,—_____年,____—灭亡。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为了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先进文化,公元728年,日本东部沿海某港口,18岁的虎仓大介正
在忙着往海船上搬运物品,他今天将随遣唐使团出使大唐帝国。
农村篇
1虎仓大介使团一行在东南沿海港口登陆稍事休.息后,便沿着大运河向北进发了,一路上他们为
江南水乡的旖旎秀色所陶醉,更为所路过地区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所吸引。
【探究思考】(1)如果你是使团的一名向导,请你从水利工程农耕技术和蔬菜三个角度给虎仓大
介使团介绍一下此时期农业发-展繁荣的具体表现。
(2)使团对大唐的茶道很感兴趣,那么饮茶之风从何时开始盛行,当时出现的第一部茶叶专著
是什么?
(3)虎仓大介使团在路上看到了一种随水流运转的工具,你知道这种工具叫什么吗?它有何作
用?
城市篇
2、虎仓大介使团一行沿着运河北上.,一路经过扬.州、洛阳等城市,日夜兼程,两个月后终于达
到唐帝国的首都长安,长安城.恢弘的气势让他们如在梦.中。
【探究思考】
(1)当时人们穿的衣服主要是什么料子做的?虎仓大介想穿一件有各色花纹图案的衣
服,他可以在
长安的什么地方购买?
(2)虎仓大介很喜欢中国的瓷器,他打算买一些回国的时候带回去,猜想他能买到哪些种类不
同的瓷器?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长安城有哪些特点?
反思篇
3、虎仓大介使团一行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游览了唐帝国的很多地方,不禁被唐帝国的繁荣富庶,所
折服,并私下思考唐帝国空前繁荣的原因,日本应该从哪些方面向唐帝国学习。
【探究思考】(1)当时的皇帝是谁?在他统治前期出现了一种什么局面?
(2)虎仓大介很想知道该时期唐帝国繁荣的原因,你能帮助他吗?
(3)虎仓大介在长安呆久了,也就知道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他想比较一下唐玄宗与唐太宗有
哪些相似之处,好总结出来回国后为日本振兴提供参考。
(4)756年虎仓大介第二次出使大唐,看到的却是一片凋敝景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延伸】
毛泽东说:“唐玄宗前期会做皇帝,后期不会做皇帝。”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为什么
这样评价唐玄宗。
【巩固练习】
中国的封建社会多次出现治世或盛世局面,请填写下列朝代的治世及其统治者:
①西汉:(、)②东汉一一光武中兴(光武帝)
③隋朝:开皇之治(隋文帝)..
④唐代:()、()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内容标准: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过程
学习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及评价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科举制诞生的背景、时间、求斗目、相关人
物及作用(2)科举制完善的时间、科目及相关人物(3)科举制的影响。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㈠科举制的诞生
1、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的子弟中选拔。权贵
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的人,却不能到和一担任
高官。
2、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的过程:①帝开始用的方法来官员。他令各州
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②.帝时正式设置_______一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选拔人才。我国正式诞生。
3、科举制度的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做官;选拔的也从
到-
㈡科举制的完善
1、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两科最重要
、、、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2、①时重视人才的和o②时大力提倡,开创—
和o③时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亲自面试____________一
㈢科举制度的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使得有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士人用功读书的。
3、科举制也促进了,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大大有利于的
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社会延续了年,直到才被废除。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1、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唐朝时,由于应举者多,录取名额少,50岁能考中进士的人,还算年轻,被看作
“少进士”,终身不第的居大多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形象地刻画出进
士登第的难度。
材料二:唐太宗常到国子.学、太学视察,关心学校教学。在他支持下,增筑校舍1200间,
增加生员至326.0人。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长安由此成了
国内教育中心和文化传播基地。
请回答:(1)“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想一想科举制的最大受益者是谁?
(2)结合材料一分析,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者有什么作用?
(3)通过材料二可以知道,唐太宗是如何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的?
(4)你认为唐太宗的.做法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有哪些弊端应该克服?
2、(难点突破)科举制通过哪些皇帝的努力逐渐完善,科举制的出现,带来了哪些影响?
【知识延伸】
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你对现.在•的考试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巩固练习】
1、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始于()
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C、隋炀帝时I)、武则天时
2殿试开始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隋炀帝1)、武.则天
3、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4、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
业的发展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5、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③唐太
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④
6、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及其发挥的作用。
隋朝隋____帝开始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选拔_____J
创立
隋_____帝正式设立—,科举制正式诞生。
__________时重视人才的_________和_______。
唐朝(以—
完_____和_
.________时大力提倡_______.开创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两科最重
善要)
________时______成为________主要的考试内容,亲自面试—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内容标准: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学习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学习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
为'‘天可汗";唐朝对西域的管辖。(2)吐蕃概况及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3)回纥、蛛鞠、
南诏概况.及唐玄宗对其首领的册封。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唐朝与突厥
(1)唐太宗奉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戴,被北方各少数民族尊奉为
(2)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给予适,当安置;和先
后在今
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辖。
(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唐朝与吐蕃)
1、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吐蕃人是的祖先,很早生活在一带。有的以为
业,有的以为生。他们的和水平也很高。
2、吐蕃的统一: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统一______一定都o
3、唐朝与吐蕃的关系:①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经过:年轻的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
求婚。把嫁给他。意义:入吐蕃,密切了经济文化交流,
增强了之间的友好关系。②金城公主嫁到吐蕃:世纪初,接受了吐蕃
的请求,把嫁到吐蕃•③“和同为一家”:文化的进一步,关
系更加密切。
(三)回纥的勃兴(唐与回纥)
1、回纥的社会发展:回纥是的祖先,游牧于流域,逐渐向南发展。他们崇
尚,民风—。世纪中期,回纥建立,回纥改名为J
2、回纥与唐朝的关系:①封其首领为。②—与—的经济往来,十分
密切。③双方在上相互交流。
3、回纥的西迁:840年政权瓦解后,部众,大部分西迁到今、等
地。
(四)车书本一家(唐与妹鞫)
1、殊鞫的社会生活:隋唐时期,我国东北的、流域,生活着族。他
们,o世纪末,族的一支统一各部,建立
起。
2、鞅翱与唐朝的关系:在粟末设州,以其首领为—,封。从此,政
权以“”为号。.
(五)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1、南诏的统一:隋唐之际,-带分布着。居民是和的
祖先。在朝的支持下,最边的统一了o封其首领为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识图材料分析题:--------------
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请写出图中A、B、C、I)四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名称A:B:C:
D:.,他们的祖先分别
是:。
(2)唐政府为了加强同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实行了“和亲”政策。期间,先后有哪两位公主
嫁入吐蕃?
(3)唐朝与边疆各族进行往来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册封首领。请你举出唐玄宗时曾对哪些少
数民族的首领进行了册封?是如何册封的?
(4)材料二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他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此人因此被
尊称为什么?
(5)结合以上问题,从民族关系来看,你认为唐朝是一个怎样的封建国家?对我们今天处理民
族关系有何启示?
【知识延伸】
1、盛唐时期为什么能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
【巩固练习】
名称民族祖先地区自身发展及其与唐朝关系
吐蕃1._________统一,定都__________2:___________把
嫁给松赞干布(作用:密切了________经济文化交流,
增强了__________之间的友好关系。3.8世纪初,唐
朝又将_________嫁到吐蕃。
回纥封其首领为____________。
靴翱1.__________统一各部;2._________封其首领为
_____________O
六诏1._________统一六诏:2.____________封其首领为
_____________O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内容标准: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学习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学习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它与当今的开放的区别。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总体概况(2)遣唐使和
鉴真东渡的概况及影响(3)新罗与唐交往的方式及带来的影响。(4)玄奘西游的概况及影响。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隋唐对外交往的概况(特点:)
1、隋唐交往范围:与——以至、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交往表现:唐政府鼓励到,允许他们长
期o、、、_扬州等城市,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3、对外交往的影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
二、唐朝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1)概况: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
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目的:吸取.文化。
3、遣唐使的影响和作用:①政治:以:为模式,进行改革。②文化:他们参照
创制了。③社会生活:至今还保留着的某些风尚。
2、鉴真东渡:
(1)、概况:时,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2)、贡献:①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的文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②精
心设计的,被^视为。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方式:派遣和大批来唐学习中国文化,许多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
2、影响:(1)政治: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选拔官吏。(2)经济:新罗
物产居进口o(3)文化:新罗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等
科技成就。传入中国。
四、唐朝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1、概况:1>时间::。2、出发及到达地点:——()
2、贡献:①携带大量—回到。②写成《》,成为研究、
以及我国历史和的重要典籍。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一、唐朝与日本的关系
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他是唐朝与哪个国家友好交往的杰出使者?有何突出的历史贡献?
(2)图二这尊坐像中的人物是唐朝时期的哪位高僧?请结合所学知识简单介绍他的主要.事迹。
(3)结合上述图片中的两人的事迹,谈谈我国外交有何优良传统?
二、唐朝对外交往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据记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首都侨居有大量外国客商、往
来使节、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达万人以上。仅日本的遣唐使就达十多批。
(1).写出材料一中A点人物的名称以及从左到右写出与唐朝交往的国家名称。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对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巩固练习】
1、唐朝时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是()
①中国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②中国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对外政
策④唐朝疆域比过去扩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I)、①②
③④
2、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唐朝时天竺佛学最高的学府是()
A、那烂陀寺B、唐招提寺C、大昭寺D、千寻塔
4、“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不畏艰难的精神.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5、下列内容是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A、鉴真东渡日本B、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国
C、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内容标准:以赵州桥为例,体会古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了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闻名发展的贡献;以唐诗为例,/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学习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
学习难点:理解赵州桥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李白、杜甫、白居
易等人的诗作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隋唐时期建筑的特点及代表(2)印刷术的地
位及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代表作品(3)唐诗的整体概况,唐朝著名诗人的作品及其特点等内容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1、特点: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2、代表:(1)隋朝设计并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
拱桥。(2)唐.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气势宏伟。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医学成就
1、雕版印刷术
发明: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
诗集等。
代表作,品:唐朝.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的、标有日期的雕版印
刷品。
2、医学成就唐朝杰出医学家,认为“,写成
《》,这部书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尊称其为“=他故
乡的一座山也被称为"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1、是我国诗歌创作的时代。
2、完成填表
诗人后人尊称生活时代代表作作品特点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1致用)
一、唐朝的建筑及雕版印刷术
(1)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图片内容设计一张
知识卡片
名称::设计建造者:
建造时间:特点:
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桥的设计巧妙在什么地方?欧洲出现类似的桥比它晚了多少年?
(3)图二这部经卷的名称,是什么?从图中文字记载中得知其雕印于868年,应是公元几世纪?
推算一下它是哪个朝代?
(4)图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方面的科技成就?这一成就有什么历史意义?
(5)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说明隋唐文化在中国封建文化史上的地位如何?在当时的世界上处
于是什么样的地位?
二、唐诗
2、(重点突出)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縻俱丰实。”
材料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他的诗有什么特点?
(2)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盛世景象?是谁的统治时期?
(3)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战乱景象?
(4)从两个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在什么特殊时代?人们怎样称誉他?他有哪些代表
作?
(5)综上所述,说明文学创作的源头是什么?
【知识延伸】
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诗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色?你能说.出产生不同特点的时代原因吗?
【巩固练习】
1、以下关于赵州桥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桥B、这座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C、由隋朝的李春设计,D、七百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2、唐朝时,长安城内最宏伟富丽的建筑是()
A、大雁塔B、含元殿C、玄武门D、大明宫
3、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A、唐朝B、元朝C、隋朝D、北宋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内容标准:列举隋唐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学习重点: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学习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隋唐书法家颜真卿与柳公权的成就(2)隋唐
绘画的特点、代表人物及其成就。(3)敦煌莫高窟所在地点、开凿时间、窟内文物及其地位等。
(4)隋唐时期乐舞的特点、成因及其代表作品。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1、特点:隋朝书法融合南朝的和北朝的«
2、概况:
(1)书法:①颜真卿: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称“",是继之
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为《》。
②柳公权:博采众方,别出心意,自成“",其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为
(2)绘画:①特点:画的生活气息越来越浓.厚,画、山水画、画
大量出现。
②代表
人物朝代代表作特点(地位)
展孑虔山水画
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卷轴画
阎立本.人物故事画
笔力刚健,人物神形兼备
吴道子
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后
世称他为“一
二、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1、地点:在今一____________西部,有名千佛洞。2时间:大部分是时期
开凿的。
3、文庙:精美的壁画,形象生动的、大量和文书等。
4、地位:堪称的艺术宝库之一。
三、盛大欢腾的乐舞
1.特点:、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
2、成因:大量吸收了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o
3、代表作:(1)著名的歌舞大曲:歌颂唐太宗的《》、参与编创的
《》。
(2)舞蹈:唐玄宗时流行的《》及西域传来的《胡旋舞》。著名的舞蹈
家:。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1、(重点突破)材料一:''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材料二:“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⑴材料一“颜公”指的是谁?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他有什么代表作?
⑵材料二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说这句话?这件事使他留下什么美名?
⑶材料二的作者的书法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代表作?
⑷后人把“颜公”和材料二的作者合称为什么?
2、(难点突破)阅读唐诗后请回答: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一一白居易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一一李白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一一杜甫
(1)以上三首诗共同反映了唐文化中哪一方面的盛况?
(2)“胡旋”和“海东”这些词说明什么?
(3)杜甫诗中“公孙氏”指的是谁?她最擅长什么?
【知识延伸】
我国的封建文化艺术在隋唐时期如此辉煌的原因?
【巩固练习】
1、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A、欧阳询B、颜真卿C、苏轼D、柳公权
2、对隋唐乐舞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隋艺术家.将中原乐舞与各族乐舞融为一体
B、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玄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
C.、盛唐时流行的《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参与创编的
D、唐朝时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善于剑器舞
3、敦煌壁画的内容是,()
①表现佛教故事②塑像姿态各异③塑像富于艺术魅力④描绘社会繁荣景象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4、他是一位风骨独具的君子,在封建社会里敢于冒杀头之罪,向皇上笔谏。在书史上留下“笔
谏”的笔名,“他”是()
A、颜真卿B、苏轼C、柳公权D.、黄庭坚
5、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一体,他的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这位书法家是()
A、颜真卿B、柳公权C、欧阳询D、苏轼
6、他是由隋入唐的书法家,先学王羲之的书法,后学北朝碑刻,融会贯通,笔法方圆兼济,结
构严谨匀称。这位书法家是()
A、颜真卿B、柳公权C、欧阳询D、吴道子
7.、《游春图》生动描绘了人们游春的情景,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山水轴画。你知道《游春图》
的作者是谁吗()
A、阎立本B、吴道子C、黄公望.D、展子虔
8、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再加以创新,呈现出
盛世特色。其中歌颂唐太宗武功的是()
A、《胡旋舞》B、《秦王破阵乐》C、《霓裳羽衣曲》D、《高山流水》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内容标准:列举隋唐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学习重点: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学习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辽和宋的建立(2)宋辽澧渊之盟的背景、内
容、影响,西夏的建立及宋夏之间的战与和(3)金的建立、金灭辽与北宋、南宋的建立、岳飞
抗金及宋金和议的内容及影响等。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1、契丹兴起:
(1)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都城在,建国
后势力不断发展。(2)辽太宗时占领了,与中原政权冲突加剧。
2、北宋建立
(1)五代十国:唐灭亡后,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政权统治,它们是梁、、、
和,合称为五代。那时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有十个国家,总称五代十国。
(2)陈桥兵变:960年,后周大将在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
都,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典故.:)
(3)局部统一:北宋建立后,结束了分裂局面。
二、辽、宋、夏的和战
1、宋与辽一一浪渊之盟
(1)背景:统治时,漫州之战,力劝皇帝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撤军,宋给辽o
(3)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局面。
2、宋与夏和战:
(1)西夏建立: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今宁夏
银川),史称西夏。统治区域在今天、一带。
(2)宋夏和议: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12世纪初,女真族首领建立,定都他就是金太祖。
2、金灭辽与北宋:先灭辽。又于年灭北宋。
3、南宋建立:1127年,建立,定都(近浙江杭州)。
4、岳飞抗金:
(1)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2)岳飞率军收复建康,取得0(3)后被一陷
害而死。
5、宋金和议:
(1)内容:南宋向金称臣,给金岁钱,以至一线为分界线。
(2)影响:宋金________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今北京)。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示,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
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右图是小明在学习《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课时所绘制的图示,请你结合此图进行相关的探究。
(1)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填充下列问题:北宋结束A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与辽、
西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与.辽和西夏处于对峙局面。后B灭辽,并南下
灭亡北宋,1127年,北宋皇帝的弟弟_________登基称帝,定都―史称南宋。
(2)在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时战时和,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
史事件。
①辽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交响乐队编制》课件
- Python复习试题含答案
- 健康管理师复习测试附答案(二)
- 《电流产生的原因》课件
- 《湖北省QC成果》课件
- 《上课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课件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件
- 《逆向思维训练》课件
- 通信行业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 山西经贸财会系学生会2016级
- 体检科护理讲课课件
- 数字化赋能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 脑卒中护理课件
- 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用表填表说明及示例
-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考勤表(1月-12月)
- 旅行社新人培训
-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54制)全册知识点总结
- TwinCAT CNC实现对G代码.NC文件的加密与解密
- 2024年广东省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硕士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创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