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1页
海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2页
海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3页
海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4页
海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海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考生留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前二单元。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后,只有具备肯定身份等级的大臣和贵族才可以当面对皇帝反馈状况、回答询问或请示皇命,即使有上奏资格的官署或官员也只能通过规定渠道呈递文书,请皇帝裁定审批。这一措施A.受到先秦官僚制的影响B.限定了呈递文书的内容C.规范了地方官员的行为D.旨在维护皇帝至上权威2.奥托·迈耶认为:“大量的国家权力不应只集中在一个位置上,而是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安排给不同的主体来担当,以实现权力的制约和适度,行政权应属于国王。”据此可知,奥托·迈耶认为A.应实行权力分立与制衡B.国王是国家权力的中心C.立法与行政应各不关联D.君主自觉遵遵守法律治理念3.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些言论A.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B.说明国共两党分歧已经基本解决C.标记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D.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成功4.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社会阶级从贵族急速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冲突,积聚的不满在25年后被引爆为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C.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的精神5.表1为美国公务员制度的演化状况(部分)。这一制度的演化A.反映出三权分立体制的完善B.保证了政府的清廉C.提高了公务员工作的主动性D.减弱了总统的权力6.北魏法律规定:父祖七十以上的犯人,死罪者允许上请,流罪者免予发遣,待父母死后再施流刑;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要求维护“孝”的伦理的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的A.民主化B.儒家化C.自由化D.法家化7.孟德斯鸠认为,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刀、布”,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当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这一构想A.最早在法国付诸实践B.易造成行政效率低下C.遏制了独裁政治形成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8.大陆法系各国普遍不承认判例的效力,禁止“法官造法”,限制法官说明法律。对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监督也由至少在形式上不同于一般法院的机构来担当,由此,产生了独立于一般司法系统的行政法院。由此可见,大陆法系的国家A.以成文宪法为唯一的判决依据B.行政干涉司法现象严峻C.法官的权威性和创建性受限制D.司法判例没有参考价值9.表2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变更,这一变更A.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B.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要求C.适应了现代化建设的须要D.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10.2005年,国务院对培育和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作出规定。据统计,到2008年6月,全国共有少数民族干部291.5万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7.4%;其中,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202.6万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69.5%。这反映出当代中国A.民族间差距已消逝B.民族治理成效显著C.制度设计尚需完善D.民族工作成为中心工作11.1952年,周恩来在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谈道,“一些民族主义国家是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的……但他们不参与斗争”,所以“对这些国家,我们不能实行敌对看法,不要把他们挤到敌人的营垒里去,我们可以和他们做挚友”。此后,中国推行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另起炉灶”12.图1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秦朝完成了货币统一B.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制较混乱C.圆形方孔钱被后世长期沿用D.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13.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建立,使美国就像“世界中心银行”那样,享受着中心银行能够享受的大多数利益。这是因为该货币体系A.给美国供应了发行世界货币权力B.使美元成为各国货币联系的纽带C.确立了美国在世界中的霸主地位D.完成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最终统一14.中国历代都设立了不少义仓、常平仓和惠民仓等。义仓属于地方性济民救灾设施,常平仓由朝廷兴办,另有惠民仓作为协助之用,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民。由此可知,中国古代A.以民间救济为主B.人民社会福利完善C.仓储制度集权化D.社会救济方式多样15.1949年,德国基督教民主党杜塞尔多夫方案大胆地陈述道:“资本家经济体制未在德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上伸张正义。”二战后有利于变更这一状态的是A.福利国家建设B.民主政治改革C.经济体制改革D.共产主义运动16.我国先民在生产实践中提出“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的观点。这体现了我国古代A.食物来源具有多样性B.生产受气候条件限制C.因地制宜的生产特征D.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17.甘蔗在16~17世纪传人巴西和加勒比地区,很快就成为以非洲黑奴劳动力为基础的美洲种植园经济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源自埃塞俄比亚和阿拉伯地区的咖啡也在18世纪成为美洲种植园作物。这些作物引入美洲A.加剧了美洲地区对奴隶的需求B.导致种植园经济走向衰退C.加速了美洲社会的近代化进程D.提高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18.唐代陈廷章在《水轮赋》中写道:“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法式)。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这里的“水轮”A.最早出现在曹魏时期B.利用水力来鼓风冶铁C.利用人力来引水浇灌D.采纳了水力运转原理19.1836~1837年英国增加了近千英里铁路;1843年英国铁路里程达到了2000英里,1848年达到了5000英里。1850年,英国干线铁路网基本形成。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运输革命引领工业革命B.城市化的进程起先加速C.动力革命促进交通发展D.工业污染问题日益严峻20.表3所示为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技术成果占世界技术成果的比例(%)。据此可确立的主题是A.科技左右国力B.大国兴衰奇妙C.人类发展方向D.文化成就将来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13个州(或邦)在获得独立之后面临的最大政治是“权力”和“权利”体制的创建。新政府的性质如何确定,政府的权力如何建立,以及政府的权力应当驾驭在谁的手中,这些是首先面临的问题。与之相关的是,谁来组成新的政府,是否全部人——包括那些从前不曾享有“特权”的人都应当参与新政府的建构并应当一视同仁地享有全部的权利。这些也都是各州立宪时不行回避的问题。而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的目标也就变得非常明确:改造现有的权力机制,爱护受到威逼的个人的权利(或自由)和集体的(或州的)“权利”,以挽救处在失败边缘的新国家。原始宪法和《权利法案》记录了制宪者那一代人对“权力”“权利”以及两者关系的理解,也构成了第一宪政秩序的基本内容。为了爱护多元的权利,他们必需创建一种新的、更牢靠的权力体制。他们接受了这样的哲学:权力和权利都必需保留,缺一不行;权力和权利也可以分散开来,保存在不同的权力体制中。制宪者们信任,他们能够同时爱护“权力”与“权利”。——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1787年美国宪法所确立的“权力”和“权利”体制的主要内容。(5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评价1787年美国宪法的“权力”和“权利”体制。(10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先秦时期的考试任职制度散见于现存的儒家经典中。秦汉时期,出现了关于考试任职制度牢靠而具体的文献记载。从有文献记载的正式制度看,中国的选官制度可分为两类:荐举制度和考试制度。属于前者的有禅让制、“乡举里选”察举制、征辟制和九品中正制等;属于后者的有科举制和文官制度等。事实上,这两种选官制度有着不行分割的继承性,选官制度经验了从荐举制度的察荐为主、考试为辅,再到科举制度只重考试的过程。科举制度实施早期即隋与唐初所采纳的主要考试形式——策试就是从汉代实行的察举制、征辟制发展而来的,而且在唐代以后,经过改造,策试仍旧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材料二孙中山认为考试权独立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制度,实则不然,这个既没有继承传统也没有效仿西方的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它体现了推翻帝制以后,政治权力出现了制衡的特点。在考试内容方面,民国时期效仿西方,增加了与实际工作亲密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的科目,如依据1915年的《文官高等考试令》后所附的《文官考试其次试、第三试科目表》,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冶金、机械、造船、造机、土木工程、建筑、电工、医学、制药、农学、农艺化学、林学、兽医等23个特地学科,分科相当细致。1919年8月,公布《文官高等考试法》,将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政治经济、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图业、商业等专科,又将第一试科目改为仅试国文一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还效仿西方,试图通过考试任职实现政治与行政两分。——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萍《从进士科举到文官考试——中国选官制度在民国时期的制度逻辑》(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民国文官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确立的背景。(9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白银时代”为何会最终奠定于明代前中期,内在的驱动机制究竟为何?总结来说,学界对此问题的解答不外乎以下几点: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产出的手工制品大量出口导致中国出现大量顺差;明代历时漫长的赋役财政改革的结果是贡赋体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