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师课堂】《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名师课件_第1页
【北京·名师课堂】《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名师课件_第2页
【北京·名师课堂】《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名师课件_第3页
【北京·名师课堂】《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名师课件_第4页
【北京·名师课堂】《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名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统编版)主讲人:钱颖伟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1借助注释,初读诗歌,了解大意3知人论世,深读诗歌,把握情感上节课内容回顾2涵泳推敲,品读诗歌,理解赏析4多篇探究,研读诗歌,见情见性自主学习学案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借助注释,初读诗歌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

“寄北”就是寄给北方的妻子。涨:zhǎng水位升高。一、借助注释,初读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何时回来,回来的日期难做决定。巴山夜雨涨秋池。

(今晚)巴山夜里下了雨,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何当共剪西窗烛,何时我们才能一起坐在西窗前谈话、剪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追述巴山夜晚下雨时的情景呢?同学们提出的问题:1.“何当共剪西窗烛”一句,为什么要“剪烛”?“共剪西窗烛”有什么含义?2.“却话巴山夜雨时”,为什么要追述巴山夜晚下雨的情景呢?这首诗表现什么情感呢?一、借助注释,初读诗歌1.“何当共剪西窗烛”一句,为什么要“剪烛”?“共剪西窗烛”有什么含义?一、借助注释,初读诗歌“问归期”而“未有期”——苦涩无奈巴蜀羁旅,“夜雨涨秋池”——孤独凄凉笔锋一转想象:团聚后剪烛西窗

共话今宵二、涵泳推敲,品读诗歌借助书上楷体字短文,涵泳推敲,理解赏析。未来的欢乐眼前的凄苦时空交错虚实相生

什么情感?二、涵泳推敲,品读诗歌“巴山夜雨”中,诗人独自一人在孤苦无奈的情境下,想到未来家人团聚的温暖快乐,在想象与家人“共话巴山夜雨”时冲淡了一个人的愁绪与孤独。诗人能在孤苦中转换情绪想到即将到来的美好,填补内心的空虚,充分体现出诗人渴望还乡、思念家人的情感。第一联为实写,第二联为虚写,时空交错,虚实相生,让一封普通的家书忧伤而又温暖。

(徐静林)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情思婉转,意蕴绵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借助注释,初读诗歌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戍:shù守卫阑:lán将尽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借助注释,初读诗歌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僵卧:躺卧不起,形容老病。轮台:古地名,这里代指边关。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冰河:冰封的河流。一、借助注释,初读诗歌僵卧孤村不自哀,在孤寂的乡村中躺卧不起,却不为自己哀伤。尚思为国戍轮台。

仍然想着为国家戍守边关。夜阑卧听风吹雨,长夜将尽,我躺着倾听着窗外狂风暴雨的声音,铁马冰河入梦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同学们作业中关于最后一句的四种翻译:A.披着铁甲的战马与冰封的河流进入了我的梦境。B.披着铁甲的战马踏过冰河的声音进入了我的梦境。C.披着铁甲的战马驰过冰封的河流征战沙场的场景进入了我的梦境。D.在梦中想象自己骑着铁甲战马,踏过冰河,上阵杀敌。翻译的信、达、雅一、借助注释,初读诗歌“僵卧孤村”现实的处境“不自哀”坚持的信念“尚思为国戍轮台”内心仍燃烧着为国戍边的志愿二、涵泳推敲,品读诗歌借助书上楷体字小文,涵泳推敲,理解赏析。梦境“夜阑我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窗外肆虐的风雨声为国征战的铁骑踏冰之声抒发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之心悲壮!问:“夜雨”的意象在《夜雨寄北》中表达愁思。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一般用于渲染凄苦的氛围,与相思、离愁等情感相契合。此诗中为什么能和“悲壮”的情感联系起来?二、涵泳推敲,品读诗歌“风雨”的意象悲壮的情感二、涵泳推敲,品读诗歌由卧听“风雨”而联想“铁骑踏兵”,这“风雨”一定是暴风骤雨,“壮”也。

此处的“风雨”也有一种隐喻,由现实的风雨联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忧从中来。“夜阑”的意思是“长夜将近”,表明诗人因忧国忧民而彻夜难眠,报国无门,只能梦中金戈铁马,上阵杀敌。一辈子壮志难酬,岂不悲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问:诗人年老力衰,在孤村还急切地想为国戍守边关,为什么他的愿望一直没能实现呢?三、知人论世,深读诗歌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名门之后,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主和派排斥。自1189年被罢官后,陆游一直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收复国土的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在梦中实现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三、知人论世,深读诗歌问:陆游被誉为“南宋爱国诗人”,还有哪些作品体现他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的情怀呢?四、多篇探究,见情见性四、多篇探究,见情见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赤子爱国,铿然有声潼关清·谭嗣同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一、借助注释,初读诗歌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簇:cù簇拥。散:sàn由聚集而分离。

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一、借助注释,初读诗歌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潼关:今陕西潼关北,临黄河,依秦岭,历来为军事重地。终古:久远。河:特指黄河。束:拘束。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一、借助注释,初读诗歌终古高云簇此城,亘古不变的高云簇拥着这座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猎猎的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黄河流入辽阔的平原仍嫌拘束,山入潼关不解平。山脉进入潼关就不知道何谓平坦。?二、涵泳推敲,品读诗歌借助书上楷体字短文,涵泳推敲,理解赏析。“高云簇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秋风吹散马蹄声”孤城的寂寥与辽远笔锋一转——河:“犹嫌束”奔腾壮阔山:“不解平”巍峨险峻

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客观现实中的河山诗人感觉中的河山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此诗是谭嗣同十八岁时所作,诗人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欣然命笔。三、知人论世,深读诗歌“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谭嗣同为主要领袖之一。同年,变法失败,9月21日谭嗣同被捕,此诗作于狱中。9月28日,英勇就义,年仅33岁。三、知人论世,深读诗歌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三、知人论世,深读诗歌三、知人论世,深读诗歌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景情完美相融,浑然一体赋予山水人的情感和磅礴的力量昭示诗人轰轰烈烈的一生即将开始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