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结题报告_第1页
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结题报告_第2页
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结题报告_第3页
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结题报告_第4页
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及发展创新研究》课题研究报告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牛静于晓棣宫恩龙董瑞虎唐文君目录TOC\o"1-3"\h\z摘要 1一、课题研究综述 1(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二)课题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2(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2(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3(五)课题研究的意义 3(六)研究的实施流程 3二、关于职业领域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简述 4三、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体系的构建 6(一)职业院校面向信息化的目标和任务 6(二)构建方法 7(三)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体系的构成 8(四)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8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0(一)层次分析法 10(二)各级评价判断指标及权重 13(三)层次总排序 16五、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模糊综合评判 17(一)模糊综合评价法 17(二)以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为例,对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19六、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发展的创新对策 22(一)提高校长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奠定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的基础。 22(二)提高信息化规划和决策能力,引领信息化环境的学校发展方向。 22(三)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信息技术利用的成效。 23(四)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创设信息技术有效利用的机制和环境 23七、研究中的不足 25参考文献 26父亲 摘要当前,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信息化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次都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在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对学校校长而言,拥有的权力和肩负的责任使他们成为保障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第一人。他们需要领导学校所有成员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和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考核与评价、发挥信息化服务育人功能,成功地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各个方面的合理有效使用。而这些恰恰都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有力体现。能否引领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适应当前校企合作、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和参与全球性竞争与合作的人才,校长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我们对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进行了研究。在基于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化领导力的理论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建立了一个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体系的构建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对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进行了研究概述。然后,在对职业院校面向信息化的目标和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模型进行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确定了职业院校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模型的各级评价权重。再次,以具体案例,运用模糊评价法对职业院校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在发展创新方面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本研究的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使得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不再停留在理论研究之上,而是具有了较强的可操作性。对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工作的绩效起到了预测作用,为学校和教育决策部门提供了校长信息化工作可操作的评价方法。关键词职业院校道桥专业实践能力层次分析法一、课题研究综述(一)课题的研究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应用,一个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中心的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到来,信息化成为世界各国面向未来国与国之间竞争的立足点和制高点。面对21世纪信息化的主导潮流,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教育信息化自然就成为整个社会信息化发展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作为国民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要想满足社会对信息化技术人员的需求,就必须首先实现自身的信息化。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在职业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方面,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所以,以教育信息化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推进需要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其中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是前提和关键。在推进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过程中,能否充分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信息技术发展规划,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管理、教学、社会效益,与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的高低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因此,职业院校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问题值得期待和关注。目前,国家在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但是有关教育信息化理念与政策的落实情况没有达到应有的评价,特别是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状况没有达到有效的评价。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合理有效的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的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进行探索,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可以使我们对未来的职业院校校长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学校的信息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o"论文资料网"。(二)课题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在学校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一个及其关键的因素。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这方面的研究和论述。已有的文献中,一方面更多关注管理者教育技术工作规范化专业标准,对管理者的教育技术标准主要从管理技能的层面来制定一些专业规划和要求。2002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这部相对规范、实用、完善的标准的适时推出,标志着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开始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的健康方向发展。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包含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信息标准、信息交换标准、管理软件设计规范四个大的方面,并要求校长应该建立学校内部的办公及综合业务资源管理系统,提高学校的数字化管理水平。2004年又发布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分别用于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但这均是从管理技能的层面制定相关专业技能规范和要求,从学校建设特别是针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层面进行思考的却很少。文献的另一个关注方面主要集中于在对国外相关研究的介绍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的探讨上,仅有的不多的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的探讨也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领域。如:杨蓉在其论文“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估指标体系初探”中提出,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估指标具体包括信息化系统规划的能力、信息化应用的领导能力、信息化教育中对人的领导能力、信息化文化的建设能力、校长的内在信息素养五个方面。王佑镁在其论文“面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校长信息素养差异及结构模型研究”中,从校长的信息意识、信息态度、信息规划、信息能力、信息评价、信息知识、信息伦理道德和信息化领导力八个维度,提出了校长信息素养结构模型及其构成指标。文献表明,面向职业教育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存在极大的研究空间。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作为影响此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其模型结构、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体系中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及在权重指导下对面向信息化的校长教育技术领导力的发展模式进行创新日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1.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职业教育领域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进行构建。2.确定职业教育领域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体系指标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实际案例(以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为例),对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3.在理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探讨出发展提高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可行性举措。(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1.注重理论研究。本课题在构建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时,将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其各个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在对各评价要素确定权重时,将采用层次分析法这一应用较广泛科学的方法。在进行具体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时,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2.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本课题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开展研究工作,注重应用研究,形成特色调查实验模式。(五)课题研究的意义1.建立完善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指标评价体系,并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为学校和教育决策部门进行校长信息化工作提供参考,为校长的信息化工作提供可操作的评价方法,为校长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2.探索和创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在研究过程中,力求从整体性、系统性和特色方面对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对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决策与良性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六)研究的实施流程确定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级指标的权重确定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级指标的权重清晰研究任务,编写研究方案方法: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分析构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以具体案例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进行评价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发展的可行性建议方法: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方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评价法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总结成果:研究报告图1研究实施流程图研究的实施流程可以按照图1所示依次为理论研究阶段、实践研究阶段和研究总结阶段。第一阶段(理论研究阶段):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学习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梳理总结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方向,清晰研究任务,依据确定的研究任务。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资料收集和数据统计分析。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结合实例进行有效的模糊评价。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符合信息化进程的职业学校校长教育技术领导力发展的提出建议,在模式上进行创新。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交流研究成果。二、关于职业领域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简述1、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狭义来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传授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主要是指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被拓展了。第二届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大会的正式文件中,职业教育被确定为包括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是个统称,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技术教育也包括技术培训,既包括职业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既包括中等职业教青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专门的技术人才,具有实践性和专业性。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形态相比较,具有自身的特点。教育观念上,从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到职业技术教育上。教学上,教学内容、形式、方法、考试考核等方面突出实践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教育功能上,从单一的教学中心向技术传播中心转变。2、实践能力信息产业部对信息化的定义为:“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高级进程,它的核心是要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应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2002年10月22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中指出“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化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告诉我们:信息化是一个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等要素的综合体系。3、校企双主体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提出的。计划中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在教育中应用的计划。“教育信息化”的提法也开始出现,并应用于政府的各种正式文件中。对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国内有不少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北京师大学何克抗教授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指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的普遍应用与推广。”教育信息化可分为国家教育信息化可分为国家教育信息化、区域教育信息化与学校教育信息化。祝智庭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黎加厚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教育信息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而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4、评价指标体系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范如涌这样阐述:“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的师生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推动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过程。”还有的这样定义:职业教育信息化就是职业教育的师生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来推动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过程。职业教育信息化,就是职业教育的师生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过程。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应用”。职业教育信息化不是计算机、网络、职业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与电子资源、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职业教育信息化需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侧重研究应用理念、应用策略和应用能力的问题,有效的促进信息技术渗透应用到职业教学、培训、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从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教育评价在内的动态系统。5、领导力领导力(Leadership)常见的界定有:领导力是由领导素质、领导体制、领导环境和一定的物质基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产生出来的一种最高组织作用力。Kouzes和Posner则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对领导力这样定义:领导力是领导者在特定的情境中吸引和影响被领导者与利益相关者并持续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能力。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领导力是与领导者密切相关的,是一种能力和影响力的综合,应该包含双向互动的合力,即领导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以及被领导者的反作用力的合力。领导力的产生涉及领导的品格、才能、知识、感情等多个因素,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项目规划、过程控制及评估监督。6、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领导力是领导力的一个分支,是领导力概念的细化。关于信息化领导力,国内外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英国“学校领导力国立学院”(NationalCollegeforSchoolLeadership,NCSL)指出信息化领导力主要包括三方面:愿景、应用和评估;其中,“愿景”包括领导者应该具有进行规划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并让所有成员理解规划的重要性;“应用”包括教育信息化如何进行创新,如何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如何持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等;“评估”包括对资源的审查,对建设情况的评价以及应用。肖玉敏教授指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指具备一定信息素养的校长,以信息化环境中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评价能力及沟通能力等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实现学校信息化的过程”。刘向永教授指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校长在推动技术使用方面是否容易满足,校长能否找出学校技术项目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校长能否制定学校的技术规划,校长能否解决那些不愿意在教学中使用技术的教师的心理障碍问题等”。孙祯祥教授则认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就是校长或学校管理者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能够规划、建设信息化发展愿景,并能影响和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实现这个愿景的能力与智慧”。可以看出,信息化领导力是为学校的校长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特质或影响力,其实质是能创造价值的真正的自我实现,它通过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营造组织文化等来促进学校发展和变革。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注重的是对信息技术标准的领会;是制定目标和战略的开发;是根据需要和已有条件对信息技术设施进行再分配;是在有效利用技术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关注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战略背后相关人员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而这一切正是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三、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目前,国家投人了大量经费用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但是有关教育信息化理念与政策的落实情况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尤其是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状况没有得到有效的评价。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有关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将此纳入到校长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中。(一)职业院校面向信息化的目标和任务要提升职业院校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首先需要明确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结构。在进行构建之前,必须对职业学校在教育信息化这个大环境中的目标和任务有清晰的认识。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和发展方向,可以看出这些目标和任务大致有七个方面。表1职业学校面向信息化的目标和任务教育信息化的具体目标教育信息化的具体任务完善的学校硬软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与学校运作能及时得到专业人员的支持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为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为教学和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教学与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搭建拥有一支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师资队伍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计划与实施提高课堂教学与学校运作的效率和效益教学与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应用实现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扩大学校与外界的交往,提高学校的声望学校内外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的搭建这些目标和具体任务,是从学校长期的发展来制定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校长和其领导班子具备开拓进取的领导精神和领导才能,根据学校的资金等条件来逐步实现和完成。(二)构建方法在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评价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它是根据特定的需要,对文献信息进行定向选择和科学抽象的一种研究活动。目的是从繁杂的原始相关文献信息中提取共性的、方向性的或者特征性的内容,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佐证和依据。文献信息的分析过程是一个由粗而精、由低级而高级的信息提炼过程。2.行为事件访谈法行为事件访谈法,是戴维·麦克米兰结合关键事件法和主题统觉测验而提出来的,是目前建模过程中得到公认且最有效的方法。它通过让被访谈者列出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关键事件,包括正面和负面事件各两到三项。然后让他们详细地描述当时想法,并总结失败或成功的原因。然后,根据访谈内容来确定访谈者所表现出来的胜任特征,并通过对比担任某一任务角色的卓越成就者和表现平平者所体现的胜任特征差异,从而建立该任务角色的胜任力模型。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研究者将其所要研究的事项,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心理测验项目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采用量表方式进行定量化的测定,也可以运用提问方式,让受试者自由地做出书面回答。4.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是由该研究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小组通过对每个评价特征项目作详细分析和比较,然后再由专家们经过反复多次的反馈修正、删除或合,最后得到有关专家的综合意见,从而获得评价对象评价特征指标的方法。上述研究方法的优劣势如表2所示。表2构建运用方法优劣势优势不足行为事件访谈法可全面详细地收集所要取得的信息,并可以通过灵活的追问,获取更多细节性的内容,数据信度高,可经编码统计时间、人力与物力耗费较多,不能收集到足够的样本,对访谈员要求较高问卷调查法时间耗费少,易量化统计分析信息收集的广度受到限制,数据不够全面专家评价法专业性强,数据科学严谨详实,时间耗费少难量化,组织、安排专家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在构建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将结合上述方法,综合运用。建构的基本思路为:①进行评价因素分析,采取各种方法如文献分析法、调查法、访谈法等,全面收集与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指标有关的信息。②确定主要评价因素。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提取出与评价体系相联系的自身信息文化素养、决策与规划能力、管理建设能力、服务能力和考核与评价能力等主要特征。③将提取的评价因子结合相关理论,提出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指标层次结构模型。④通过调查及专家分析量化,收集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调整。(三)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体系的构成从结构来看,职业院校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需要五个层次的领导能力,即个人具备的信息文化素养、对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决策与规划能力、管理建设能力、服务能力和考核与评价能力。其中校长自身的信息文化素养是基础,其他四个方面的领导能力涉及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三个基础因素(信息化硬件设施、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信息化专业人力资源)和信息化的具体应用(教学的应用、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管理的应用)。可以说,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是校长的教育信息化保障体系中各个因素的实施能力的综合。其结构如图2所示。(四)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结合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实际情况,遵循评价指标选取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代表性等原则,构建出评价我国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图,如表3所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考核与评价能力自身信息化素养信息化专业人力资源引进和建设信息化资源的开发、整合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的应用信息化管理理念形成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学校信息化规划与决策能力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能力信息化服务能力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专业的发展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的发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管理的应用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资源的应用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结构图表3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图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自身信息化素养A1信息化自我发展和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和理念B11供经验素材供经验素材B11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及信息化应用能力B12B11B11B11B12学校信息化规划与决策能力A2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及组织结构的中长期规划B21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的规划与制定B22学校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建设及资源配备的中长期规划B23学校信息化专业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建设的中长期规划B24学校信息化应用状况及实施效益评估的中长期规划B25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能力A3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的管理与建设B31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及师资的培训建设B32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B33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B34力B34信息化氛围的引导及信息文化的建设B35染力B35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总结与评估体系管理与建设B36经验总结与评B36信息化服务能力A4信息化服务社会的能力B41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制度等B42面向信息化的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的创设、氛围的形成B43学校教职员工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B44信息化考核与评价能力A5学校教学资源配置建设资金的投入效益及信息化环境的评估B51学校信息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评估B52学校信息化教学质量的评估B53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发展的评估B54目标.719在工作中总是思考改进目前的工组内容、方式、目标B54信息技术支持下学校社会影响力及效益的评估B55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B55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根据各个指标要素在评价体系中所处地位的重要程度和所发挥作用的大小,赋予的不同数值,可以得到指标权重。指标权重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各个指标要素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目前,层次分析法是普遍应用于多目标决策问题中确定指标权重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保证绩效指标体系的效度和信度很有意义。(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t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它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的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能够有效地处理难以用完全定量分析法来解决的复杂问题。1.AHP的基本原理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分析,首先要把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结构形成后,通过两两比较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相应的比例尺度,构造上层某因素对下层相关元素的判断矩阵,得出相关元素对上层某因素的相对重要序列。这样,依次由上而下计算出最低层因素相对于最高层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值。决策者根据对问题的这种数量分析进行相关决策。2.建立AHP模型(1)建立层次结构通常,AHP模型结构分为三层最高层:也称为目标层,表明AHP分析所要达到的目标;中间层:也称为策略层、约束层,指要达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最低层:也称为措施层,表示解决问题的基本措施。图3AHP层次分析法的模型结构(2)构造判断矩阵及其标度层次结构建立以后,根据同一层次各因素对上一层次相应因素的重要性列出判断矩阵。假定P层因素中与下一层次中A1,A2,...An有联系,构造判断矩阵如下:表4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在层次分析法中,为了使决策变量定量化,形成上述数值判断矩阵,T.L.Satty引用了1-9标度法。表51-9标度法标度含义135792,4,6,8 倒数1,,,,,,,,因素i与因素j相同重要 因素i比因素j稍重要因素i比因素j明显重要因素i比因素j强烈重要因素i比因素j极端重要因素i与因素j的重要性的比值介于上述两个相邻等级之间 因素i与因素j比较得到判断值为的互反数,其中(3)层次单排序权重确定的方法主要有和法、根法、幂法,下面我们以幂法为例来计算(a)计算矩阵每一行元素乘积的n次方根(b)将方根向量利用公式作归一化处理,得特征向量的近似值,即为指标的权重。???(c)计算与特征向量W对应的最大特征根的近似值(d)一致性检验应用AHP法保持判断思维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判断一致性,即判断矩阵A有如下关系:(i,j=1,2,…n,其中k取1,2,…,n内任意值)在层次分析法中,引入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以外的其余特征根的负平均值,作为度量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的指标,即用检查决策者判断思维的一致性。为了度量不同阶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还需引入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对于1-9阶判断矩阵,RI值分别为:阶数123456789RI0.000.000.580.9021.411.45当阶数大于2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称为随机一致性比率,记为CR,当时,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4)层次总排序在经过层次单排序以后,我们得到的是一组元素对其上一层中某元素的权重向量。我们最终要得到各元素,特别是最低层中各方案对于目标的排序权重,从而进行方案选择,还要对所有因素对总体目标的重要性进行层次总排序。总排序权重要自上而下地将单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对于3的层次的决策问题,若第一层只有1个因素,第2,3层分别有n,m个因素,记第2,3层对第1,2层的权向量分别为以为列向量构成矩阵则第3层对第1层的组合权重为更一般的,若共有s层,则第k层对第1层(设只有1个因素)的组合权向量为,其中是以第k层对第k-1层的权向量为列向量组成的矩阵。于是最下层(第s层)对最上层的组合权向量为对层次总排序也需进行组合一致性检验,以确定组合权向量是否可以作为最终的决策依据。这是因为虽然各层次均已经过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各层对比较判断矩阵都已具有较为满意的一致性。但当综合考察时,各层次的非一致性仍有可能积累起来,引起最终分析结果较严重的非一致性。组合一致性检验可逐层进行。若第p层的一致性指标为(n是第p-1层因素的数目),随机一致性指标为,定义则第p层对第1层的组合一致性比率为当时,认为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并接受该分析结果。层次总排序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清晰地再现出系统所有因素对整个系统的不同重要性,从而使决策者根据不同的重要性进行有区别的处理。(二)各级评价判断指标及权重为确定各级指标的相应权重,特邀请了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内的10位专家,结合他们的意见,建立各级判断矩阵如下:(1)一级判断矩阵指标及权重=1\*GB3①计算W首先计算做归一化处理,=0.252+2.112+2.687+0.803+0.871=6.725由得所以特征向量W=(0.0370.3140.4000.1190.130)即为各个指标的相对权重。即:自身信息化素养为0.037,学校信息化规划与决策能力为0.314,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能力为0.400,信息化服务能力为0.119,信息化考核与评价能力为0.130。=2\*GB3②计算最大特征值====5.114=3\*GB3③检验一致性CR<0.10,所以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2)二级判断矩阵指标及权重=1\*GB3①自身信息化素养判断矩阵显然,矩阵A1满足完全一致性要求。所以,各个指标的相对权重W1=(0.6670.333),CI=0。=2\*GB3②学校信息化规划与决策能力判断矩阵对于学校信息化规划与决策能力判断矩阵,W2=(0.0510.0760.1730.4260.274)。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CI=0.024,CR=0.022<0.10,所以矩阵A2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3\*GB3③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判断矩阵对于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矩阵,W3=(0.1360.2590.0750.1350.2590.136)。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CI=0.002,CR=0.002<0.10,所以矩阵A3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4\*GB3④信息化服务能力判断矩阵对于信息化服务能力判断矩阵,W4=(0.0440.5440.2720.140)。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CI=0.059,CR=0.065<0.10,所以矩阵A2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5\*GB3⑤信息化考核与评价能力判断矩阵对于信息化考核与评价判断矩阵,W5=(0.0590.2600.4270.0960.158)。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CI=0.012,CR=0.011<0.10,所以矩阵A5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三)层次总排序准则层措施层0.0370.3140.4000.1190.130总排序权重信息化自我发展和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和理念B110.66700000.025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及信息化应用能力B120.33300000.012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及组织结构的中长期规划B2100.0510000.016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的规划与制定B2200.0760000.024学校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建设及资源配备的中长期规划B2300.1730000.054学校信息化专业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建设的中长期规划B2400.4260000.134学校信息化应用状况及实施效益评估的中长期规划B2500.2740000.086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的管理与建设B31000.136000.054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及师资的培训建设B32000.259000.104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B33000.075000.03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B34000.135000.054信息化氛围的引导及信息文化的建设B35000.259000.104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总结与评估体系管理与建设B36000.136000.054信息化服务社会的能力B41.0000.04400.005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制度等B420000.54400.065面向信息化的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的创设、氛围的形成B430000.27200.032学校教职员工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B440000.14000.017学校教学资源配置建设资金的投入效益及信息化环境的评估B5100000.0590.008学校信息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评估B5200000.2600.034学校信息化教学质量的评估B5300000.4270.056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发展的评估B5400000.0960.012信息技术支持下学校社会影响力及效益的评估B5500000.1580.020对组合一致性进行检验如下:;;;;=0.017=0.700==0.050<0.10所以,层次总排序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五、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模糊综合评判(一)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扎德教授创立的,是针对现实中大量的经济现象具有模糊性而设计的一种评判模型和方法。该方法既有严格的定量刻画,也有对难以定量分析的模糊现象进行主观上的定性描述,一方面集合了AHP法与专家调查法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发挥了模糊评价方法在具有模糊性的指标评价中的独特作用。职业教育领域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参数组合而成的,这些指标是复杂的、多层次的,难以精确量化,带有明显的模糊性。因此,我们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解决此问题,以便能更全面、客观地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进行评价。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如下:1.单因素评价设定评价结果等级即评语集{},其中,表示由高到低的各级评语.本文中取.设V={好较好一般差较差}={9,7,5,3,1}2.第一级模糊综合评判(1)建立模糊评价矩阵根据设定的评语集对评价指标进行评判,得到模糊评判矩阵:其中,i=1,2,3,4,5;ni代表相对于第二级指标Ai的第三级指标的个数;认为指标表现为的专家的个数/参加评判的专家的个数(j=1,…,ni)。(2)进行模糊评判把前面得到的指标权重向量与模糊评判矩阵作合成运算,得到综合评判向量=当时,可作归一化处理,即令得到(3)由计算出综合评判值,其中,.3.第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综合评判矩阵由作为行向量构成,=然后将指标权重W与作合成运算得出第二级评判向量再将归一化得到最后由计算出综合评判值,其中,.4.评价结论最终评价结果Q是一个代数值,取值范围在0-9之间,表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最终综合评分。分值越高,说明该校长的信息化领导能力越强;分值越低,说明其信息化领导能力越弱。(二)以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为例,对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请10位专家对青岛酒店管理学院院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然后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如下:(1)第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在“自身信息化素养”方面10位专家打分结果为:认为“好”的2人;认为“较好”的6人;认为“一般”的2人;认为“差”的0人;认为“较差”的0人。所以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同理可求归一化得,=同理可求所以自身信息化素养评判值学校信息化规划与决策能力评判值EMBEDEquation.3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能力评判值信息化服务能力评判值信息化考核与评价能力评判值(2)第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归一化综合评价值=7.466则青岛酒店管理学院院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综合评价值为7.466。按照上述方法,可以对其他职业学校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好较好一般差较差}={9,7,5,3,1}六、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发展的创新对策(一)提高校长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奠定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的基础。校长的信息化素养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加强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首先需要着眼于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提高校长自身的信息化素养,从而学会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学会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探索网络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有效开发利用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学效益和管理效能,实现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校长的信息化意识、理念是影响校长的自身信息化素养的主导因素。目前,“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所取代,校企合作、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整合和情境教学模式的教育教学模式正成为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校长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具备现代化的信息化理念主动变革管理模式,要有专业发展的意识,知晓专业发展理论,要对学校的专业发展处于一种自觉的状态,树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教育价值观。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及信息化应用能力是影响影响校长的自身信息化素养的另一因素。作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领头人,校长要站在信息技术的制高点,去思考自身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要带头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电脑知识、多媒体技术、课件制作、计算机网络应用等现代化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自身信息化应用能力,并自觉地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校管理当中,发挥自身信息化素养时对教师的感染作用。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中的重要性,把校长的信息意识及信息能力的管理、培训、使用与科研活动结合起来,重视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学习和培训之后的反思和思考,要及时了解国际国内的信息化资讯及发展,重视信息技术方面的在校学历教育。要正确选择继续教育途径,做到既有系统的理论教育,又有具体的实际工作学习;既强调在职提高,又强调职前培训;既要有专业进修,又要有专题实验研究,不断总结管理经验,深化改革内容。在我国校长技术领导力方面的培训尚未得到重视。虽然有些地区已经开展了有关的培训课程,如上海浦东区开办了“面向信息化的校长领导力”高级研修班,但这仅是个例。而据统计,美国现阶段有25个州设立了技术领导力学院,发展校长等行政人员的技术领导能力。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也开设了教育技术领导力硕士课程、学校技术领导力培育课程等。建议教育部门借鉴美国在技术领导力上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在校长培训过程中适当组织开设有关校长技术领导力的内容。(二)提高信息化规划和决策能力,引领信息化环境的学校发展方向。作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第一步,校长首先要带领领导班子做好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目标、管理机制的中长期规划。要在将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分类,明确任务,将任务分解,依据学校具备各自管理特点的组织管理结构,分责到部门、到个人。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完备、完善和有机结合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先决的条件。因此,校长信息化首先校长规划和决策能力的一个有力体现就是要着眼长远,超前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学校信息化系统中软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要跟上现代教育的节拍,甚至抢占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就必须把构建信息化的硬件环境放在首位,这是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在硬件设施的投资方面,可以按照学校实际对资金来源、设备运行资金、设备的维护和更新资金做出长期或中期规划和部署。在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软件环境质量提高的也是相当重要的。有关教育科研软件的开发应用能力、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整合能力、资源库的建设能力等,这些都是信息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要做好加强学校自身教育信息资源与软件建设的规划,包括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学科资源库等开发;建立局域网、校园网等,力求功能齐全、容量充足;设置高度安全的技术防范设施;建设信息支持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教学资源库系统、电子备课系统等综合性教育信息化体系,做好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规划,发挥信息技术平台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一定要克服软件与硬件发展比例失调的现象。在规划过程中,校长要善于拓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的渠道,充分运用政策性倾斜和社会化建设,根据“适当超前、分期实施”的原则,通过商家垫资、银行贷款、社会捐赠等方式,高起点搭建信息软硬件框架,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学校实际、建设规模与办学效益、近期计划与远期目标的关系,使学校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得以阶梯式发展。另外,有一点干扰因素不得不提,就是在决策和规划过程中,软硬件推销商游说是必须谨慎对待的。教育市场的利润和激烈的竞争常常使得软硬件推销商不遗余力地走进学校,走近校长。有些企业可能对教育本身有一定研究,提供的硬件或是软件是对促进教育信息化有利的,虽然经济利益也是首要目标,但是在教育培训或者服务上有着完善的机制,技术的升级和改善能够得到保障,跟学校是互利互惠的。但是有些企业的目的也许更着重于经济利益,广告可能很鲜亮,实质上可能未必有宣传的那么好,甚至向学校推荐的是华而不实的东西。所以校长在面对推销商的时候,头脑清醒很重要,依靠专业人员也很重要。(三)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信息技术利用的成效。随着学校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快速发展,校长的管理职“已经从强调由‘事务性’的静态管理如教务管理、总务管理、人事管理,逐渐地转变为‘人际’,‘资源’与‘技术’等的动态经营如强调实践运用、资源分配、信息管理、专业发展、人际关系。”而这一切在技术的支持下可以高效地进行。因此,如何具备新的信息化的管理意识,建立健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校管理系统,已越来越为各职业院校的校长们所重视。建立一个系统和有效的学校管理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校长从更多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应对动态变化中的各种管理工作。提高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建立科学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校管理系统,首先要建立健全系统管理结构。在系统管理构成上,可以建设以校园网为支撑开发高效实用的数字化学校办公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个人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管理系统,建立包括信息化设备统计、图书管理、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教师档案、教师教育、评价管理等数据共享的信息管理数据库。在这个完整的动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校长、管理层、各职能部门、教师和学生等多个子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信息技术带来的沟通、信息处理,使得各部分相互支持、联动,从而达到动态的平衡。从管理跨度上,可以实施扁平式组织管理结构。这种管理结构减少了组织的中间层次,有利于校长直接了解第一线的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提高校长的信息处理与服务能力的效率和决策的正确性。在对学校信息化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校长要承担制度建设者和质量监督者的责任,发挥监督作用,及时经验总结,正确评估。要确立达到学校管理系统目标要完成的任务、责任人和规章制度等,鼓励学校所有人员参与教学质量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的过程;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各类板块的信息或数据,洞察学校正在发生的一切,全面掌控各方面工作的质量;要定期进行一定的检查和监督,用一定的标准去评价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四)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创设信息技术有效利用的机制和环境前面我们说过,信息化硬软件的建设,是很重要的。但不少校长却走进了一个误区,就是“重建设轻应用”。往往只重基础设施的投入,而不关心如何使这些基础设施真正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导致资源投资的严重浪费。须知:一个信息化领导能力强的校长,不仅会把信息化基础设施看作宝贵的教育资源,而且还会千方百计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用,做好“人”的服务工作,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职业院校校长在进行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时,首先要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教师的培训工作。要使教师懂得信息技术的地位和重要性,明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重要作用,认清各自在学校信息化中的位置,确定自己工作的目标。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一般应以校本培训为主,以外出培训为辅,用外出培训带动校本培训,实现资源共享。要分层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可以让一部分喜欢技术的骨干团队先用起来,然后现身说法,逐步推广;加强与课堂教学整合研究,包括技术与技术、技术与资源的整合,采取校内研讨、示范带动、培训学习等途径使之有效地融合。另外,近几年随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入,让专职老师到企业挂职,提高专业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也是一种不错的培训方式。总之培训的过程必须做到有方法、有步骤、有梯度、有后续力。同时,要建立教师激励机制。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参与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教师给予激励和支持。如承认学科教师在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中所获得的奖项与成果,承认教师在相关科研项目中所受的培训,并算作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定期进行课例、课件、课程设计等比赛,给教师以展现自我的机会等。通过让教师观摩、参赛和反思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案例,提高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

其次,要整合数据资源,促进教育信息化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是由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的效果和发展的本质所决定的,因此,职业教育信息化自始至终都不能偏离教学改革这个中心。以资源整合、共建共享为原则,整合数据资源,促进教育信息化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是职业院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随着校企合作、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因的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校长应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制宜地开发、创新信息技术教与学的方式和环境,整合数字化资源。可以根据各自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建立一套面向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包括资源获取、教研交流、网上学习、在线辅导、考试评价、证书考核等功能。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在备课时能充分利用该系统查询相关资料,在短时间内根据学科的特点、学生的需要优化各种信息,设计科学的、艺术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可以发布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课件、参考资料等信息。同时又能根据学生的差异,直接修改教案,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创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在线作业、在线考试,还可以和教师进行在线交流,通过网络辅导、在线答疑、学习论坛等,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不断展示、点评得到启发,增长信息化知识,提高信息化能力。职业院校还有服务社会的作用。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的路子,“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因此要充分与企业合作,了解职业教育需求,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要着力建设“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系统平台”“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合作系统平台”“仿真实训环境”“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平台”“技能大赛信息系统平台“”网络学习平台”等信息化应用系统平台。增添丰富企业元素,融入职教特色,逐步建成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把行业的优势、社会的优势、地方的优势整合起来,提升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和决策的信息化水平。(五)提高信息化考核和评价能力,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监管和反馈。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前进的过程。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和展示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需要对它们在学校中发挥的作用和引发的结果做出判断,以便真正了解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利用利与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信息化环境中的学校评价一般涉及教学资源配置建设资金的投入效益及信息化环境的评价、信息化管理评价、信息化教学评价、学生发展评价、信息技术支持下学校社会影响力及效益评价。通过评价,可以判断学校是否具备信息化教学和管理的基本物质条件,以及基于这种物质条件对教学、管理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