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华山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华山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华山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华山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华山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华山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鸦片战争后不久,资本主义各国就开始在中国设立银行。1845年英国首先在上海设立东方银行。1889年德国设立德华银行,1893年日本设立横滨正金银行。这些银行的设立意在A.加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操纵中国的财政金融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D.转嫁本国的经济危机2.黄宗羲认为,将来只有再立宰相,正名定义,把宰相来做政府领袖,不要由皇帝亲揽大权;顾炎武认为,天下太平,则小官多,大官少;天下之乱,则必然是大官多而小官少……总而言之,地方政治干得好,天下就太平。地方政治干不好,天下就大乱。两者都A.主张通过宰相制度正君心 B.是对明朝政治制度的反思C.认识到地方治理的重要性 D.指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危害3.日本东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中国早在10世纪(即所谓“唐宋之变”)就已经进入“近世”(即近代化的世俗的世界),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近世的文明,比西洋要早3个世纪。以下经济方面的变化最能支撑宫崎观点的是A.劳役和实物赋税;货币赋税 B.实物农业经济;商品货币经济C.内陆经济;海洋经济 D.农业经济;工业经济4.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里有这样的论述:“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一论述表明A.马克思没有看清西方国家殖民主义的本质B.马克思已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C.亚非拉国家应尽早进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D.西方扩张推动世界近代化的作用不容忽视5.柏拉图在谈及雅典民主制度时说:“所有这一切总起来使得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这表明柏拉图A.批判公民因信仰出卖灵魂 B.主张精英分子管理国家C.认为雅典民主是暴民政治 D.抨击雅典法律形同虚设6.《辛丑条约》规定,天津二十公里范围内,不准驻有中国军队。1902年,袁世凯仿照西法创设保定警务局,后接管天津地方治安。1905,清廷设立巡警部,统管全国警察事务。材料反映晚清A.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B.努力转变治理方式C.军阀统治逐步建立 D.坚决维护国家主权7.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指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领域A.推崇重贤爱民 B.政策开明开放 C.霸权氛围炽烈 D.呈现借鉴特征8.下列图片反映出清朝前期存在的矛盾有①满洲贵族统治者与汉族的矛盾②清朝中央政府与边疆地区的矛盾③中华民族与欧洲侵略者的矛盾④祖国统一与分裂国家的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清人秦荣先《上海县竹枝词》写道:廿三五月雨麻花,大旱农夫苦踏车。直唤娇娘帮出力,汗淫粉颊赛红霞。这里的“踏车”A.推动交通工具的近代化B.利用水力提高了农田抗早能力C.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D.表明灌溉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10.最初,罗马大法官审理案件,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仅是机械地按照法律的规定办理。然而随着《布艾体亚法》的颁布,大法官被授予自行决定诉讼程式的权力,大法官就有了指挥诉讼过程的主动权力。从而,使法官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法律创制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公平”、“正义”对法律进行解释、补充和纠正,这一变化体现了A.大法官掌握了司法权和立法权 B.司法审判具有高度的灵活性C.司法审判注重保障公民的权利 D.司法程序中形式主义较严重11.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A.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B.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C.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 D.渴望扩大政府职能12.英国“脱欧”近年来闹得纷纷扬扬。受英国“脱欧”影响最大的是A.经济全球化 B.世界多极化 C.欧元国际化 D.西欧一体化13.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实践活动用下列词语可以概括: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留美幼童、北洋海军。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群人”思想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思想C.变法图存 D.民主共和14.“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每一缔约国应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上述内容出自A.《开罗宣言》B.《大西洋宪章》C.《联合国宪章》D.《北大西洋公约》15.清政府曾规定京官在五品以下,外官在四品以下,初次任用、保举、学习期满留用等,均须朝见一次皇帝,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分批引见。这一规定A.推动了京官与外官的交流 B.有助增加行政官员的数量C.促进了文官与武官的配合 D.成为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16.意大利法学家格罗索认为,罗马法主要包含有ius.lex两种形式。其中lex指专人制定、由世俗权力机构认可、颁布的律条,而ius指自然形成的礼法、习俗。他认为法律体系是在实践者对原初lex的不断阐释中逐渐成形的。材料中“原初lex”指的是A.罗马习惯法 B.罗马公民法 C.《民法大全》 D.《十二铜表法》17.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子、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C.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D.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8.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的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能是A.法国发生了大革命B.普法战争爆发C.中英正在签订通商协议D.清廷忙于抗击沙俄入侵19.宋太宗至道年间,有人上奏说“岭南村墟聚落间,日会集裨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但宋太宗认为这是“徒扰民尔”,下令“可仍其旧”。这说明当时①官吏没有直接监管墟市②官府取消了抑商政策③皇帝鼓励专业市场发展④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与以往反对全球化力量来自民间社会不同,近年来英美等国的政府力量成为反全球化力量的主力,如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成功,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了国际社会高度警觉。由此可见A.全球化发展受保护主义掣肘 B.英美是经济全球化主导者C.逆全球化逐渐变为世界潮流 D.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21.“他是乌鲁克国王,他非人非神。众神创造了他完美的身躯,并赋予他美貌、智慧、勇敢,使他具有世人无法具有的完美品质。”该传说出现在A.古代埃及 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中国 D.古代印度22.“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东周时期言论属于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23.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24.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这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其实选谁都差不多。”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美国A.两党都属于金钱政治 B.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C.谁都以国家利益至上 D.所谓选举不过就是做戏25.启蒙运动之前,西欧知识分子以欧洲生活方式为标准来评判美洲印第安人,认为他们处于野蛮落后的状态。而在法国启蒙运动中,不少启蒙思想家则称赞印第安人自然纯朴,视其为“高贵的蒙昧人”。启蒙思想家此举意在A.批判传统认识的狭隘B.肯定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C.宣扬自由平等的理念D.批评西欧对美洲的殖民侵略26.14世纪中期,黑死病流行造成了欧洲数千万人的死亡,人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劫后余生的人,逐渐抛弃教会宣扬的禁欲思想,不失时机地追求现实享乐。由此可知,当时的欧洲A.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B.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动摇C.人文主义逐渐复兴 D.宗教改革运动开始兴起27.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促成1972年出现建交高峰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赢得尊重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了正常化D.改革开放扩大中国政治影响28.1856年英国棉纺织业资本家爱德华斯特拉特被封为贝尔珀男爵,成为“第一个工业贵族”。当时被封为贵族的金融家、大商人不过数人,而且都是贵族的亲戚,一些银行家.工业家在得到爵位前后,总是尽力购置地产,以求名实相符。这表明英国A.贵族的来源出现了变化 B.工业革命颠覆了传统观念C.世袭贵族退出政治舞台 D.工商业资产阶级开始掌权29.由于从事革命活动引起欧洲各国政府的恐惧,马克思多次遭到迫害和驱逐。下列空间地点中与马克思的活动对应正确的是A.①——学习德国古典哲学,组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B.②——主编《德法年鉴》,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C.③——创办“正义者同盟”,发表《法兰西内战》D.④——开始《资本论》写作,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30.1940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要求“普通党员的政治教育,一般的应当包含: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乡村工作。争取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这表明,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党性教育A.强化贯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侧重提高普通党员的军事水平C.强调各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D.注意结合敌后抗战的实际需要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庚申(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夷势駸駸内向,薄海冠带之伦,莫不发愤慷慨,争言驱逐。局外之訾议,既不悉局中之艰难;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自古用兵未有不知己知彼而能决胜者,若彼之所长己之所短尚未探讨明白,但欲逞意气於孤注之掷,岂非祖国事如儿戏耶!臣虽愚闷,从事军中十余年,向不敢畏缩,自甘贻忧君父。惟洋务涉历颇久,闻见稍广,於彼己长短相形之处,知之较深。……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伏愿我皇上顾念社稷生民之重,时势艰危之极,常存歆然不自足之怀,节省冗费,请求军实,造就人才,皆不必拘执常例;而尤以人才为亟要,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於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积诚致行,尤需岁月迟久乃能有济。目前固须力保和局,即将来器精防固,亦不宜自我开釁。彼族或以万分无礼相加,不得巳而一应之耳。——选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1874年12月10日)问题(1)简述该奏折的历史背景。(2)概括李鸿章的主要观点。(3)你如何看待李鸿章的《筹议海防折》?32.材料仓储建设是明朝社会保障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明朝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对粮食仓储制度加以完善,设立了种类众多的粮仓,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预备仓、济农仓、常平仓。洪武元年,朱元璋“令天下立预备仓,籴谷收贮以备赈济。”预备仓设置在居民聚集的地方,任用当地德高望重、家境殷实的人进行管理,每年户部掏出来两百万贯从老百姓手里买粮,然后储存在这些预备仓里面,如果碰上灾年的话,就开仓放粮赈灾。济农仓是用来救济农民的,“各州县以官钞籴米入仓,仓米供兴修水利、荒年赈济及抵补漕运拖欠之用。皆为借支,秋成抵数归仓。”常平仓,古代为调节米价而设置的一种仓廩,《明实录》记载:“今后宜令各府州县设常平仓。每遇秋成,官出钱钞收籴入仓。如遇歉岁,平价出粜。盖米价不踊则物价自平,如此则官不失得,民受其惠矣。”明朝政府十分重视储积,曾多次下达整顿仓储诏令,“命遣官巡视州县储备仓,有慢令及欺蔽者罪之”;又规定地方存粮的数量,并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指标。正是得益于这些种类不同的粮仓的建设,明朝在救灾方面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摘编自崔贄《明代的备荒仓储》(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备荒仓储建设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备荒仓储制度的作用。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方的自由主义绝大贡献正在这一点,只有民主的政治方才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自由,所以自由主义的政治意义是强调的拥护民主。近代代议制度是英国人的贡献,成文而可以修改的宪法是英美人的创制,无记名投票是澳洲人的发明,这就是政治的自由主义应该包含的意义。现代的自由主义,还含有“和平改革”的意思。在近代民主国家里,容忍反对党,保障少数人的权利,是和平的政治社会改革的基础,已成了当然的政治作风。反对党的对立,严格的批评监督,使人民可以有选择的机会,使国家可以用法定的和平方式来转移政权,是现代民主国家做到和平革新的大路。——摘编自胡适《自由主义》材料二五四宪法在“序言”部分写到:“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五四宪法总结建国5年来的实践经验,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1954年宪法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长治久安,坚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完善,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马克思指出:“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恣意横行。”新中国后来的宪法及其宪法修正案是对1954年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在国体、政体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及外交等各项基本制度方面是一脉相承。——整理自杨晓青《五四宪法是党探索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里程碑》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4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并分析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和自由主义”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资本输出”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设立银行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手段,其本质意图在于操纵中国的财政金融,故选B,排除A;C不是本质意图,排除;D不是资本主义各国在中国设立银行的原因,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资本主义各国就开始在中国设立银行”,联系资本输出的概念分析解答。2、B【解析】

黄宗羲的主张针对的是明朝皇权专制,顾炎武的主张针对的是中央过度集权。因此两者都是对明朝政治制度的反思,故B正确;黄宗羲指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危害,主张再立宰相制度,故AD不符合材料主旨;顾炎武认识到地方治理的重要性,故C不符合材料主旨。3、B【解析】

中国的唐宋之际是农业经济为主,宋代出现商业革命,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早市繁荣,交易用的纸币出现。故B正确;北宋时期尚未实行货币赋税,排除A;中国的经济在唐宋时期依然是小农经济为主,排除C;工业经济是近代才出现,排除D。故选B。4、D【解析】

马克思意在表明西方殖民者对殖民地起到了双重作用,客观上促进了被殖民地区的近代化,选项D正确;马克思认为殖民活动有破坏性使命,可见其认识到了西方殖民主义的本质,选项A排除;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并未体现,脱离了材料主旨,排除。5、C【解析】

题干中柏拉图描述了雅典民主制的弊端“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认为这是一种暴民政治,C正确;柏拉图未提到信仰问题,排除A;题干中柏拉图只是批判了雅典民主制,并未提出自己新的主张,排除B;柏拉图抨击的是雅典民主制,排除D。6、B【解析】

20世纪初,从创设保定警务局到清廷设立巡警部,统管全国警察事务,说明清政府正努力调整地方治理方式,转变治安管理模式,B项正确;由保定警务局管理地方治安到巡警部的建立,不能体现中央集权,A项错误;近代军阀统治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建立起来的,C项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通过“清政”建立起统管全国警察事务的治安管理体系,不能体现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D项错误。7、D【解析】

由材料“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待之以礼……待之以刑”可知,该思想家的思想兼具儒家和法家的特征,这表现了思想领域不同学派间相互借鉴融合彼此学说的特征,故选D;该思想家不仅仅表现了对儒家学说的推崇,也表现了对法家思想的推崇,A项说法片面,排除;材料陈述的是一个思想家的观点,它不一定代表国家的态度,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C项与A项同理,说法片面,只能反映材料局部信息,排除。8、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平定准噶尔体现的是满族统治者与蒙古族之间的矛盾,没有涉及汉族,故错误;②准格尔叛乱,与雅克萨之战,反映的都是边疆地区矛盾,故正确;③《尼布楚条约》是在雅克萨之战之后签定的,反映了中华民族与欧洲侵略者之间的矛盾,故正确;④准格尔叛乱反映了祖国统一与分裂之间的矛盾,故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故B选项正确;排除包含①的A、C、D选项。9、D【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详解】根据材料“廿三五月雨麻花,大旱农夫苦踏车”可见是指灌溉工具翻车,依靠人力,故排除A和B,选择D。材料中不能获取C选项的信息,故排除。【点睛】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朝代三国曹魏唐朝宋朝明清灌溉工具翻车筒车利用水力灌溉高转筒车利用水力灌溉风力水车利用风力灌溉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时期的漕渠、白渠、龙首渠10、B【解析】

材料表明,以前法官职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和规定审理案件,《布艾体亚法》颁布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补充和纠正,由此可以得出司法审判突破了程序束缚,更加灵活务实,故B正确;法官只拥有司法权,没有立法权,故A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公平、正义,没有突出保护公民权利问题,故C不正确;《布艾体亚法》颁布后,司法更加注重实用灵活,而不是程序,故D不正确。11、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美国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胡佛一度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等待经济形势的好转,致使危机更加严重。人民的不满情绪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力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而当时意大利、德国建立了法西斯集权统治,政府权力集中,以应对经济危机。故D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未体现人们想改变民主代议制度,故排除。B项,苏联为斯大林模式,美国没有借鉴斯大林模式,故排除。C项,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为法西斯体制,为侵略扩张作准备,并非失业工人所期盼的,故排除。12、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脱欧”是说英国脱离欧盟,对欧洲一体化产生了重大的冲击,所以受到最大的影响是西欧一体化,答案为D;经济全球化是以经济区域化为基础的,而英国“脱欧”首先影响的是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影响不是最大,A错误;英国“脱欧”一定程度上影响欧盟的经济实力,但是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影响不大,B错误;英国人并没使用欧元,所以“脱欧”不影响欧元的国际化,C错误。13、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留美幼童、北洋海军”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洋务派的活动。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故选B。A项错误,林则徐和魏源并非把其主张落实到行动中;CD项主张变革政治制度,材料无法体现。考点:洋务运动点评: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就是用西方先进的制度来维护清王朝的腐朽的统治,这就注定了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此外题中涉及到的政治变革的情况也是考试的重点。14、D【解析】

根据条约的内容可知,该条约是由欧洲和北美国家共同签订,在军事上实行集体防御原则,故可以知道是《北大西洋公约》,D正确。《开罗宣言》内容是宣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承诺了处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A与题意不符,错误。《大西洋宪章》是由美国和英国两个国家签订的,与材料“数个缔约国”矛盾,B错误。《联合国宪章》是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材料军事性原则不符,C错误。15、D【解析】

据材料中“初次任用、保举、学习期满留用等,均须朝见一次皇帝”,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政府采取措施促使官员感受到皇帝的恩赐,这是加强皇权的体现,故D选项正确;材料未提到京官与外官之间的交流,A错误;材料未提到采取措施增加行政官员的数量,B错误;材料仅提到“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分批引见”,不能推断出促进了文官与武官的配合,C错误。16、D【解析】

依据材料“他认为法律体系是在实践者对原初lex的不断阐释中逐渐成形的”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符合原初lex的定义,D正确;罗马习惯法是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A排除;公民法在《十二铜表法》的基础上制定而来的,不属于原初lex,B排除;《民法大全》是一部习惯法汇编,不符合原处lex,C排除。故选D。17、C【解析】试题分析:中国的体现的关系是单向制约,一物降一物,但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则是双向制约,是相互制衡的关系。因此材料说法是不妥的。故选C。AB明显错误;三权是分立的,不是相互包容的。D错误。考点: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点评:美国三权分立是借鉴了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三权相互制衡,从而保障民主,反对专制。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美国、德国确立的政体类型和法律文献与特点也需要掌握。18、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在1789年,正是乾隆皇帝统治时期,故A正确;普法战争在1870年,故B排除;中英签订通商协议在1840鸦片战争后,故C排除;清廷忙于抗击沙俄是在康熙皇帝时期,故D排除。19、B【解析】

宋太宗反对将岭南墟市集中到城邑中进行交易,说明当时官吏没有直接监管墟市,农村中商品经济有所发展,①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宋代官府并没有取消抑商政策,材料不能说明皇帝鼓励“专业市场”发展,②③错误,与之组合的ACD三项不符合题意。20、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英美发达国家逆全球化行为反映其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利益分配的不满,英国公投脱欧、“美国优先”的策略都是从本国国家利益出来。故答案为A。英美成为反全球化的主力说明它们不再是全球化的主导者,排除B项;世界的主要潮流依旧是全球化,排除C项;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21、B【解析】

依据材料“他是乌鲁克国王,他非人非神。众神创造了他完美的身躯,并赋予他美貌、智慧、勇敢,使他具有世人无法具有的完美品质”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史诗《吉尔伽美什》的内容,《吉尔伽美什》是西亚两河流域的上古人民创造的一部优秀文学作品。B正确;古代埃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不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22、A【解析】

材料出自《论语》,意思是说君主使用臣子时要以礼相待;臣子侍奉君主时应该忠诚勤勉。体现出儒家的君臣观,故A正确;法家主张依法治国,不符合题意,排除B;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排除C;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A。23、A【解析】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分裂。故本题应选A项;德国分裂属于冷战,故排除B项;华约诞生于1955年,与题目中的时间“1945~1949年”不符,故排除C项;德国于1990年实现统一,与题目中的时间“1945~1949年”不符,故排除D项。【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美苏冷战。24、B【解析】

依据材料“其实选谁都差不多”并结合美国的政治制度特点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无论谁上台,都有其余两个机构进行制约,保障了民主。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两党都属于金钱政治,A错误;美国政府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C错误;选举不过就是做戏贬低了美国的民主选举,D错误。故选B。25、C【解析】

根据“在法国启蒙运动中,不少启蒙思想家则称赞印第安人自然纯朴”,结合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启蒙思想家是借助美洲社会那种自然的状态来反对法国社会的不平等,故C正确;启蒙思想家是反对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并非批判传统认识,排除A;启蒙思想家的主旨是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并非肯定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排除B;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26、C【解析】

据“逐渐抛弃教会宣扬的禁欲思想,不失时机地追求现实享乐”可知人们此时对于自身的价值、地位逐渐的重视起来,体现了人文主义的逐渐复兴。C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证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A排除;此时人们并未提出反对上帝,B排除;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C。27、C【解析】

从图片中可知中国建交的最高峰是在197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阶段最大的外交成果是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由此开启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故选C。万隆会议发生于1955年,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时间不符,排除ABD。28、A【解析】

由1856年可以判断,材料中论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由“棉纺织业资本家”变为“男爵”可以看出贵族中有了新的成分,故选A项;由材料“尽力购置地产,以求名实相符”可以判断传统观念仍然发挥作用,排除B项;由材料“不过数人”“以求名实相符”可以看出工业贵族的人员很少,政治力量有限,原有的世袭贵族在政治上仍然有很大优势,并未退出政治舞台,排除C项;D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29、D【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在英国开始写作《资本论》,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故D选项正确;学习德国古典哲学,组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是在布鲁塞尔,故A选项错误;马克思主编《德法年鉴》在法国,但没有直接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故B选项错误;创办“正义者同盟”,发表《法兰西内战》在法国,故C选项错误。30、D【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根据材料信息“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乡村工作,争取敌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可知,材料强调要根据抗日根据地的实际需要开展党员教育,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在抗日根据地内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教育,没有涉及军队的领导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的主旨是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教育而非提高党员的军事水平,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强调党员在根据地要结合实际开展工作,没有凸显出支部的战斗作用,故C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背景:随着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以及边疆危机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灾难。同时,开始洋务运动,走上自救道路。(2)观点:列强凭坚船利炮和先进科技侵略中国,中国面临千年变局;中国虽面对侵略发愤慷慨,却毫不了解外情,希望借助古法解决问题;中国应通过发展海防、培养人才以期东山再起。(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观点参考:一方面,看出当时国运的艰难(如国外的侵略,国内的保守势力、以及中西的巨大差距等);另一方面,反映出李鸿章欲通过办海防来进一步推进洋务运动,实现强国的理想。【解析】

(1)由材料“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可见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灾难。由材料“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可得出开始洋务运动,走上自救道路。(2)由材料“各国通商传教……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可得出列强凭坚船利炮和先进科技侵略中国,中国面临千年变局;由材料“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可得出中国希望借助古法解决问题;由材料“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