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
【专项训练】
【课标要求】
1.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2.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3.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4.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5.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6.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7.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知识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2020年山东临沂)中国人民银行于1988年发行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金银币共有1
金4银5枚金银币,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其中那1枚金币如图所示。该图中历史人物的主要功
绩是
赵国做金币
A.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B.奠定了北宋社会发展的基础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D.使北宋与西夏边界贸易兴旺
【答案】B
【解析】由图片信息“赵匡胤金币”并结合所学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
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
的措施,奠定了北宋社会发展的基础。所以图中历史人物的主要功绩是奠定了北宋社会发展的基础,B项符
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不是赵匡胤的主要历史功绩,排除。故选B。
2.(2021•全国七年级)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体
现北宋在政治上“夺其权''措施的有
①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②分解相权
③设通判监督知州
④设置转运使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解除禁军
将领的兵权,还控制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政治上,在中央,为防止宰相权
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三司使分化宰相的财政大权,设置枢密使分化宰相的军事
大权。地方上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制
度,还在各州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经济上,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通过这些措
施,宋朝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体现北宋在政治上“夺其权”措施的是②③,C符合
题意,①是军事上的措施,④是经济上的措施,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2021•全国七年级)宰相赵普曾向宋太祖建议道,治理地方,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提
出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
A.实现地方自治B.加强中央集权
C.杜绝官员贪腐D.促进社会和谐
【答案】B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加强了中央集权,宰相赵普曾向宋太祖建议道,治理地方,要“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即夺取地方的政治权力、军权,控制地方经济发展,削弱地方权力,收归中央。B
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题意;通过收地方权力归中央,同时分化事权,使各官员、机构相互牵制,可以遏制
官员的贪腐,但是不可能达到杜绝。C项不合题意;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
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
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4.(2020山东泰安模拟)丞相是中国古代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自丞相产生之日起,就存
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随着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这一矛盾基本解决。同时在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下,也存
在另一对基本矛盾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北宋时期得到了解决。下列关于北宋加强中集权,削
弱地方的措施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B.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赋予地方官员军政大权
D.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答案】C
【详解】依据“不符合史实”,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
官。但没有赋予地方官员军政大权。C符合题意;B排除;宋朝还在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A排除;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D排除;故选C。
5.(2021•全国七年级)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
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容许)刺举(检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
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B.单独掌握地方军政权
C.单独掌握地方财政权D.兼有监察权和行政权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北宋为了加强控制地方设置通判,辅佐知州处理政务,兼有监察权和行政权。D
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必须"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表明
通判不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狱讼听断之事”、”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表明
通判掌握司法与监督地方官员的权力。B不符合题意;通判单独掌握地方财政权的说法不全面,C不符合题
意;故选D。
6.(2021•全国七年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周一:杯酒用兵权
材料二宋朝《神童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朝有谚语日: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三宋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
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
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权及军令的
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1)材料一的图一中所示现象发生在哪位皇帝身上?“杯酒释兵权”的目的何在?他这样做是吸取了什么历
史教训?(5分)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一种社会风气,这种风气源于朝廷实行的什么政策?(2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及积极作用。(4分)
(4)根据材料三井结合所学知识,宋代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
分)
【答案】(1)宋太祖赵匡胤;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吸取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教训。
(2)重文轻武政策。
(3)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弊端重现;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
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4)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
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杯酒释兵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弊端重现,为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故皇帝是赵匡胤;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吸取教训是唐末以来武将跋扈。
(2)根据材料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可知,材料
一反映了宋朝的一种社会风气,这种风气源于朝廷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重文轻武政策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
的安定。
(4)根据材料三“有宋一代,……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
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权及军
令的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在全国范
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
出的文治局面。
知识点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2021•全国七年级)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大概)以文词(文辞)进。大臣,
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说明北宋
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注重发展文教事业B.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C.重文轻武D.防止军权落入武将之手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可知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文轻武。宋太祖
建立北宋以后,宋太祖为r改变唐末以来“长枪大剑''武将跋扈的局面,防止武将专政,割据分裂,北宋开启
“偃武兴文”,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C正确;AB是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反映,AB错误;防止军权落入武
将之手是导致宋朝重文轻武的原因。D错误。综上故选C。
2.(2021•全国七年级)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
当时有谚语口:“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曹翰'’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
A.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B.宋朝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C.宋朝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D.宋朝重文轻武
【答案】D
【详解】材料前半部分的意思是说曾经为国家上阵杀敌,现在家里贫困,也不舍得把兵器卖掉。到后来“做
人莫做军”,意思是做人不要做军人,宋代开始失去了尚武精神。主要是因为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故
D符合题意;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是因为重文轻武的国策,不是注重文教事业发展,排除A;通判是负责监
察地方的机构,不符合材料重文轻武的政策,排除B;宋朝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属于财政问题,与材料中
重文轻武的思想不符合,排除C。故选D。
3.(2020•山东邺城。初一期末)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
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等级森严B.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D.重文轻武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致意思是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
即读书的行为高于一切。反映了宋朝重文,重读书;“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意思是好男儿不当兵,好
铁不做针。反映当时人们重文轻武,不以从军为荣。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
Do
4.(2021•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
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宋朝出现这样的诗句和谚语,主要是因为
A.宋朝分化事权,削弱相权B.宋朝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C.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D.宋朝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答案】C
【详解】“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反映的是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c符合题意;ABD项都是宋朝
时期采取的措施,但不是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出现的原因,排除。故选择C。
5.(2020•安徽初三二模)下表是北宋科举考试录取人数统计表,对表中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才试次敷合计取士人数年均取士人做
贡举(文举)81600352360
式举288685
A.北宋与少数民族关系和睦B.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文臣的才能远远高于武将D.北宋皇帝轻视武将和军队
【答案】B
【解析】依据北宋科举考试录取人数统计表,北宋年间贡举(文举)的考试次数、录取人数远远多于武举
录取人数。可见北宋时期重用的文人多于武人,体现了北宋时期实行重文轻武政策。B正确,D排除;材料
北宋科举考试录取人数统计表,没有涉及到与少数民族的关系,A排除:通过表格中只能看到录取的文举和
武举人数差距很大,不能看出文臣才能。C排除。故选B。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宰相赵普回答宋太祖说:“唐季(末)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藩镇
节度使)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
自安矣。”
——[宋]司马光《深水纪闻》卷一
材料二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
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书・职官志》
(1)根据材料一,赵普认为唐宋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赵普所说的“权”“钱”“兵”各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通判的职权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1)藩镇节度使势力过大,君弱臣强(地方势力强大,君主势力弱小)。“权’'指行政权。“钱”指财
权。“兵”指兵权。
(2)通判职责涉及地方一切行政及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作用:分
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实行监督。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唐季(末)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藩镇节度使)太重,君弱
臣强而已矣”可知,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藩镇节度使势力过大,君弱臣强(地方势
力强大,君主势力弱小)。“权”指的是行政权;政治上削实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设置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
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钱”指的是财政权,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
赋收归中央。“兵”指的是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还控制了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
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
将不专兵。
(2)依据材料二“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
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可知,通判的职权是涉及地方一切行政及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
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其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实行监督。
知识点三、王安石变法
(综合)1.(2020山东日照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第一次
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公元前207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才四年,秦王朝就覆灭
了。不过,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深刻而持久的烙印“主要指什么?
材料二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时,’‘府库并虚”,富商大贾们“财或累万金,而不
佐公家之急”。甚至“因其富厚,交通(勾结)王侯
白寿彝《中国通史》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100()
单位:万人800单位:个
600
忽中央人口藕中央辖郡
400
口封国人口200昌封国格郡
0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前期存在着一系列社会问题o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的解决措施。这一系
列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宋代儿童启蒙教育《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时有谚语:“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这表明宋朝读书风气盛行,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人社会观念的变化与宋代采取的什么治国之策相关?谈谈你对这一
政策的认识。
【答案】(I)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思想控制,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盐铁专卖。大大加
强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颁布“推恩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
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皇权。
(3)全文轻武。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宋朝偏重文治,却令社会出现过度文弱的弊病,民风文弱,军力不振,
君臣畏战。
【详解】
(1)依据材料一“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
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反映了秦朝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秦实
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政治匕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为后世数千年的封建社会
所沿用。
(2)依据材料二“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
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反映了西汉初期,存在很多学说影响着皇帝的
统治;由表格“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封国的人口超过了中央人口;封国辖郡的数量超过中央的辖
郡的数量,反映了封国的势力超过了中央,威胁到中央的统治。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了统一思想、加强
思想控制,汉武帝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
想;在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大大加强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在政治上为了解决封
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皇权。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反映了读书人地位高,
军人的地位很低。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
政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卜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是宋朝偏重文治,却令社会
出现过度文弱的弊病,民风文弱,军力不振,君臣畏战。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知识点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2019•湖南新化。初一期末)“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元昊B.赵匡胤C.忽必烈D.阿保机
【答案】D
【解析】由材料“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可知,这描述的是耶律阿保机。10世纪初,契丹族的
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
国号为辽,D符合题意。元昊是党项族的,建立「西夏,A不符合题意。赵匡胤建立北宋,不是契丹族的,
B不符合题意。忽必烈是蒙古族的,建立了元朝,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2021•全国七年级)“一度称雄漠北统治契丹的突厥、回纥已经风光不再,而晚唐五代之际中原政权衰微
分裂,自顾不暇,都给辽太祖和契丹民族的登台亮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这说明
A.此时的突厥、回纥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B.中原政权决定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状况
C.辽的兴起和时代大环境有重要关联D.辽的勃兴完全依靠时代大环境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突厥、回纥的哀弱以及晚唐五代之际中原政权衰微分裂,为辽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
外部条件,说明辽的兴起与时代大环境的变迁有重要关联,c正确;“突厥、回纥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表述
过于绝对化,也不符合题干的主旨,A排除;中原政权的衰落为少数民族政权辽的发展提供了时机,但不
能说决定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状况,B排除;辽的勃兴也有自身的努力,不能说完全依靠时代大环境,D
排除。故选C。
3.(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某班同学为研究“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找到以下绘画作品,其中与课题
探究关系最密切的是
《敕勒川狩猎图》《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契丹人引马图》《河南禹州歌舞散月壁画》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项中那个契丹人的衣着和汉人相同,可见当时契丹与汉族开始融合。反映的
是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故c正确;A项反映的是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故排除A项;B西乡反映的
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事件,故排除B项;D项反映的是宋朝时期城市风貌,故排除D项。故选C。
知识点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
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答案】C
【详解】根据“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交往,这种态势有利于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c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商业往来,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无关,A排除;商业间的往来没有使
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D排除。故选择C。
2.(2021全国专练)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
示意图是
【答案】c
【详解】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10世纪初阿保机建立了辽,11世纪前期,党项族的首领元昊
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所以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辽和西夏,辽是我国北方少数
民族建立,西夏位于西北地区,故C正确;辽是契丹族建立的,契丹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西夏是党项
族建立的,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而北宋主要偏向我国的南方,故A错误;金在东北地区,不是西北地区,B
错误;西夏在宋的西北地区,不是和北宋都处于南方,D错误。
3.(2021•全国七年级)漕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养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削弱B.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C.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D.宋辽双方形成了团结友好的局面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漫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养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可
知,这说明澧渊之盟后送料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ABD的内容,排除。故
选C。
4.(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
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澧州之战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关键信息“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并结合所学可知,宋真宗时(1004年),
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渭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
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漕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而D项是南宋和金和议的内
容,不是辽与北宋合议的内容,因此与滔渊之盟无关的是D,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排除。故选D。
5.(2020•湖南雨花6初一期末)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251127年1140年1141年
年
北宋建宋辽订立漫渊西夏建宋夏达成和金火金灭北南宋取得哪城南宋与金签订
之盟议辽宋大捷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的表格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是多个政权并立的时期,北宋和辽经历了多
次战争,最后签订了浪渊之盟,保持了很多年的和平,北宋和西夏,金,南宋和金等国家政权之间也是战
争不断,但总体上说,此时期是一个各民族政权并立,力量彼此消长,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时期,D项符
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都违背了史实,排除;故选D。
知识点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
西及银币
A.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B.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北宋从事海外贸易D.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
【答案】D
【详解】.根据图片“北宋钱币、契丹钱币、西夏钱币''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契丹货币、西夏货币都是圆
形方孔钱,说明契丹货币、西夏货币都模仿了中原(北宋)钱币的样式,北宋与辽、西夏民族政权并立。
北宋与辽、西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之间交流始终没有中断过。可见,契丹货币、西夏货币、北宋货
币体现了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D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北宋的手工业
技术稳定发展、北宋从事海外贸易”的结论,排除ABC。故选D。
2.(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不能反映的主题是
B.中外政权的纷争
C.民族的交流与交融D.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澧渊之盟、宋夏和议、榷场”,结合所学知识,漕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
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宋夏议和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有利于
双方和平相处。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从而得出以上反映的主题是
民族政权的并立、民族的交流与交融、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但是不能体现出中外政权的纷争,B符
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2020•高州市镇江第一中学初一月考)宋辽议和与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中趋利避害
C.常言道,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议和对大家都有利,因为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D.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辽议和、宋夏议和后,宋辽和宋夏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促进了宋
辽和宋夏之间经济文化的联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因此说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来说,反映
的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历史发展主流,所以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
ABC三项均不是反映的本质,排除。故选D。
4.(2021•全国七年级)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辽议和和宋夏议和,宋朝答应给辽和西夏岁币,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故A正确;加重的北宋人民的负担,没有加重少数民族的负担;宋辽议和是北
宋打败辽之后签订的进行的议和,宋夏议和是双方都有损伤的情况下签订的合约。故排除BCD项。故选A。
5.(2021.全国七年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
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
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辽宋之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
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
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一少数民族政权?
(2)材料一中的规定开始于双方的哪一约定?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辨析材料三,请你谈谈黄仁宇先生对“辽宋之间的协定”的评价。
【答案】(1)宋真宗辽
(2)澧渊之盟。
(3)材料二说明了澧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它使辽宋之间保持着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4)他认为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
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可知,这反映的是漕渊
之盟的内容.“大宋皇帝”是指宋真宗,“北朝”是指辽。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
劝宋真宗来到漕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漫渊
之盟。
(2)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卜万两“统称为岁币,这一规定开始于双方的漕渊之盟
的约定。
(3)依据材料二“……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
安居,不乐战斗。’”可知,材料二说明了漕渊之盟的积极影响,使北宋与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
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使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4)依据材料三“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
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
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可知,黄仁宇先生认为一方面漫渊之盟使北宋与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
相对和平的局面,这种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渭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屈辱
的。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知识点一、女真族的崛起
1.(2021•全国七年级)“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
最多……”此史料认为辽、金民族政权能够长期与宋朝并存的理由是
A.中原王朝的软弱B.主动学习中原文化
C.游牧民族英勇善战D.宋朝重文轻武
【答案】B
【详解】根据“……后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归纳可知,材料认为辽、金政权之所以能够和宋
朝长期并立的原因在于“能用汉法”即主动学习中原先进文化。B正确;材料从内因角度分析辽金政权长久的
原因。AD属于外因。AD错误;游牧民族英勇善战与“能用汉法”的主题不符,C错误。综上故选B。
2.(2019・湖南平江。初三二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友好往来,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下列相关叙述有误的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民族融合
B.文成公主为发展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C.女真族建立的辽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
D.元朝时,我国民族融合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女真族建立的金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故C符合题意。ABD均正
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19•山西初三一模)“从汉到唐,和从宋到清,其间的历史,有一个不大相同之点,便是:从汉到唐,
中国是征异族的;从宋到清,中国是给异族征服的。''下列选项中曾两次入主中原建立全国性政权的“异族”
是
A.蒙古族B.鲜卑族C.女真族D.契丹族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朝,定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
国号“大金”。金先后灭辽和北宋,这是女真族第一次建立的中原政权。1615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
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称为“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州族。
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故C项正确。蒙占族建
立元朝,鲜卑族统一北方地区,契丹族建立辽,但这些少数民族都没有“曾两次入主中原建立全国性政权”,
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知识点二、金灭辽及北宋
1.(2021•全国七年级)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下列示意图表示不正确的是
【答案】C
【详解】依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建立于960年,灭亡于1127年;西夏建立于1038年,灭亡于
1227年;南宋建立于1127年,灭亡于1276年;辽建立于916年,灭亡于1125年:金建立于1115年,灭
亡于1234年,因此南宋与辽没有并存过。金灭辽后,1141年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
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时峙局面形成,所以示意图表示不正确的是C,C
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2019•重庆万州。初一期末)以下是发生于两宋时期的几件历史大事,根据事件的关联关系推断,它们
的正确排列应是
①宋辽订立“漕渊之盟”②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③金军灭掉北宋王朝④赵构称帝偏安江南
A.④③②①B.③②①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事件的关联关系推断,②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后来改国号为辽,辽军和北
宋的军队经过浪州之战,①辽和宋议和,签订““濯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③
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北宋灭亡后,④赵构称帝偏安江南,故正确排序是②①③④,故选C。
知识点三、南宋的偏安
1.(2020•河南镇平e初一期末)下列能大致反映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A._O_____妙____®__B口.-®-----殴----®--
D3HS)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960年,汉族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历史上称为北宋。10世纪初,
契丹族的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1038
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统一了党项族各部,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1115年,女真族杰出首
领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在会宁称帝,建立金。1125年辽天祚帝为金军所俘,辽朝灭亡,1126年,
金军攻下北宋都城,“27年,金军俘获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1127年,南宋建立,因此A项图示符
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2021•全国七年级)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
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今河南开封)。”描述的社会现实是
A.西湖的美景B.杭州的富庶C.南宋的偏安D.南宋的繁荣
【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题临安邸》的意思,“青山上无尽的楼阁连绵根本望不见头,西湖上的表演的歌舞几时
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讽刺/当政者纵情声色忘了国难,
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结合课本所学,北宋灭亡后,南宋统治者定都临安,偏安一隅,只
图享乐,不思收复失地。C正确:西湖的美景诗歌能体现,但不是描述的“社会现实A排除;诗歌没有体
现杭州的富庶、南宋的繁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突出的是南宋歌舞声色享乐场所的多。
BD排除;故选C。
3.(2019广西南宁模拟)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
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A.赞美杭州的繁华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诗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灭亡后,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年号建
炎,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
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北宋的故都汴州。所以答案选D。
4.(2020.云南省个旧市第二中学初一期中)岳飞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A.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B.岳飞主张抗金,但被投降派杀害
C.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岳飞抗金赢得了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他坚持抗金斗争是正义的,符合广大人民
的意愿。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
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那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体现了当时人民
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符合中原广大人民的利益,所以D项符合题意;AB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C项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名将,但不是民族英雄,排除。故选D。
5.(2021•全国七年级)电视剧《精忠岳飞》聚焦一代英雄岳飞,用符合史料记载的方式,来讲述岳飞的生
平及他带领“岳家军”征战的传奇故事。在此剧中,我们不可能看到的情节是
A.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回许多失地B.岳飞在邮城之战中大败金军
C.宋高宗、秦松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D.岳飞在浪州之战打败辽军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他率领岳家军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在邮城
打败金军,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秦松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而澧州之战
发生在北宋和辽之间,是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所以D项情景中不可能出现,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
三项均有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6.(2021•全国七年级)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两宋时期的榷场
-《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澧渊之盟”签订后,辽宋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由于双方关系恶化,
宋朝封闭了榷场,西夏人迫切需要的茶与布匹等物资无法获得,要求停战求和、与宋
重开互市的愿望日益强烈……入主中原后,女真贵族官员皆以学习汉文化为荣,……
为元代杂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中国民族史纲要》
(1)材料中的“兴庆”是哪政权的都城?1208年,宋朝的都城在哪里?(2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是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又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一、二,什么是榷场?归纳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主要领域。(4分)
(4)综上所述,概括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新变化。(2分)
【答案】(1)西夏。临安。
(2)多民族政权并立。元朝统一。
(3)两宋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的贸易场所。政治;经济(生活);文化。
(4)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主体多元。
【详解】
(1)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1127年,赵构(宋
高宗)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1276年,南宋灭亡。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西夏。临安。
(2)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
政权,史称北宋。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
都城在上京。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
号大金,都城会宁。1127年,赵构(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
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
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得
出正确答案为宋,辽,西夏,金,蒙古各族政权相继建立。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多民族政权并立。元朝统
O
(3)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榷场指两宋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的贸易场所。两宋时期民族交流的
主要领域:政治如擅渊之盟";经济(牛活)如设立榷场;文化如契丹文是辽代契丹人为记录契丹语而参照
汉字创制的文字。
(4)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新变化是:范围更广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
方面,程度更深;主体多元不仅有政府主导,也有民间参与。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西夏、南宋政权建立、两宋时期政治格局、榷场的出现、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新变化的
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一、农业的发展
1.(2021•山东潍坊市•七年级期末)试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
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
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C.西汉时期,江南农业比较发达D.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可知:西汉时南方地广人稀,还是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比较贫穷落后;
南朝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故选项A符合题意;西晋八王之
乱时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当时南方的农业技术远不如北方,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
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西晋八王之乱时大量中原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农业迅
速发展,但材料未能体现,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2019湖北黄冈中考)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坪田。梯田就是依山势而
建,状如梯子;坪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
闸灌溉。南宋时南方梯田、坪田的开垦
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好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
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可知,南宋时南方梯田、珏田的开垦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
践、以地势而修造,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取决于
南方社会安定,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3.(2020山东日照模拟)宋金对峙时期,约500万北方移民迁入江南地区;另一方面,南宋政府大力发展农
业生产。材料反映出
A.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B.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过程
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D.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宋金对峙时期,约500万北方移民迁入江南地区;另一方面,南宋政府大力发展农业生
产。”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人南迁;和南宋政府重视农业生产,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些主要原因,D项
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4.(2021•山东潍坊市•七年级期末)试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
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
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C.西汉时期,江南农业比较发达D.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可知:西汉时南方地广人稀,还是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比较贫穷落后;
南朝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故选项A符合题意;西晋八王之
乱时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当时南方的农业技术远不如北方,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灾害救助捐赠协议
- 早教音乐课程设计
- 户外照明灯具相关行业投资方案
- 2024实习生实习期间工作表现评价与实习成果认定合同3篇
- 木工坊凳子课程设计理念
- 幼儿园香蕉项目课程设计
- 广告与传媒产业的新机遇考核试卷
- 怎么做终端培训课程设计
- WMS系统开发实施合同
- 智能制造类课程设计
- 空压站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空压站设备安装)
- 屋面彩钢板檩条安装施工方案
- 肝癌患者的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文本
- 四大经典之温病
- 石化装置动设备操作规程
- 海花岛(海南儋州)民宿众筹计划书
- 注塑件通用技术条件
- 人大代表选举主持词_1
- KingSCADA初级教程工程安全和用户管理
- 消防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植物大战僵尸儿童填色画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