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美术场馆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结题_第1页
校外美术场馆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结题_第2页
校外美术场馆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结题_第3页
校外美术场馆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结题_第4页
校外美术场馆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校外美术场馆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结题报告宜川中学黄韡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即将召开的2010年世博会成为上海升级为国际性大都市的重要契机。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加强了大众对艺术的关注程度;各种类型的美术场馆的相继出现,架起了与艺术近距离接触的桥梁。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场馆资源并为美术教育所服务,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问题。在后现代课程观念的影响下,学校美术教育更注重美术与文化及社会的联系。如何开发和利用更广阔的课程资源,将高中美术欣赏课引入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环境中去,成为美术教育中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之一。本研究的旨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美术场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按照课程的安排,学生与艺术品之间面对面的接触;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开发校外美术场馆资源作为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内容之一,对于高中美术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补充意义;开展美术场馆与学校多种模式合作的行动研究,对探索和开拓馆校合作有着重要价值。研究方法和程序本课题的研究样本为上海市宜川中学高一高二年级修选研究课的学生,共42人。研究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调查研究的方法,笔者根据现有的校外场馆资源,设计了一个适合高中二年级学生接受水平的校外美术场馆的教学课例,通过对上海地区校外场馆资源的介绍、利用现状、实地考察等进行教学实施。课程结束后,以调查研究的方法比较学生在授课前后的对美术场馆认识态度的变化以及在创意思维上的拓宽。本课题研究主要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2月):确定课题-资料收集-设计调查问卷-前期研究综述。第二阶段(整理分析阶段,2008年3月—2008年8月):梳理已有的研究、文献资料。第三阶段(分析研究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通过纵向与横向比较,挖掘上海美术场馆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分析现状与问题,提出改革对策,开发美术场馆资源,编写校本课程,设计教学并予以实施,撰写教学案例。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7月—2009年9月):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撰写论文并提交研究成果研究设计与架构制定研究计划制定研究计划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设计测试问卷设计校外美术场馆教学案例设计测试问卷设计校外美术场馆教学案例进行试教和预测进行试教和预测修改教案,调整教学修改教案,调整教学归纳研究结果并进行统计归纳研究结果并进行统计整理活动资料并发放课后测试问卷发放课前调查问卷正式教学(同时展开多次实地考察)研究内容1、论述我国美术场馆的兴起及其发展的状况,阐述美术场馆资源与学校美术鉴赏教学的关系及其意义;2、探明美术场馆资源目前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利用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及其原因;3、针对业已存在的问题,探究充分开发与利用美术场馆资源,使其与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途径,并开发值得推广的典型教学案例;4、展望今后美术场馆资源与学校美术鉴赏教学相结合的发展趋势。研究范围美术校外课程资源的分类和选择《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例如,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和有关工厂、车间以及当地文物资源等,聘请美术专业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参与美术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拥有国内一流的美术馆和博馆资源。同时,随着一批批老厂房、老仓库的成功改造,上海的创意园区主要以文化生活和文化艺术领域为主,在布局上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形态,逐渐成为了广义上的“城市博物馆”。因此,本研究范围主要选定在了上海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创意园区上。图1图1课题中走访的几大创意园区 文献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许多大城市中的美术馆在学习国外美术馆教育方法理念的同时,积极在中国探索适合当地情况的美术场馆活动方案。美术场馆开发的目的与意义美术教育研究趋于“生活体验”的趋势如今,美术教育不再是所谓的高雅艺术的独角戏,而是将社会文化和学生生活结合而创生的大舞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命题为美术教育指明了方向。范梅南的生活体验研究也证明了生活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意义必须到教育的实际生活中去寻找.我们需要在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中去寻找生活体验的原材料.并对之进行反省和检查。这样一来.就有可能获得其根本特点的某些意义。”对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美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要为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所确证.美术教育研究也应转向学生日常生活与个体的生活体验。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画的形式感、技巧的欣赏,更多的也可以是对人生、对社会的修养和感悟。对美的体悟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他的作用会在日后慢慢的发挥出来。这种潜移默化还会影响到今后生活中的审美情趣、修养爱好、衣着品味上。美术欣赏中需要创造力创意在当代学校的美术教育中普遍缺失。2001年美国全国艺术基金会的研究报告TheRoleoftheArtsinEconomicDevelopment(2001)中指出,艺术促进新经济转型,包括促进旅游和相关性消费业和零售业,艺术能提供科技发展所需要的灵感、创意和想象力,艺术促进优质的生活要求和美化环境,而优质的要求促进社会和经济各方面的改革和进步。艺术学习中所体现的合作精神、视觉能力(visualskills),灵活的处事方式和解难能力等都是二十一世纪人们应该具备的品质。创造力对美术自始至终起着很大的作用,他不仅仅体现在制作、表现、设计类的美术课程中,而且也同样影响着学生的欣赏活动。虽然欣赏只是美术教育中的一小部分,但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的意义上来看,比起艺术制作能力,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对其将来的发展是更为重要的。创造性的欣赏活动能培养学生以自己的眼睛看作品、看世界。(二)国内外美术场馆研究现状1.我国美术场馆资源研究的兴起在美术教育领域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美术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学校美术课程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改革,并开始关注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我国美术场馆的利用现状图2中国美术馆《发现自我之旅workshop》暑期高中学生活动目前,国内的主要博物馆和美术场馆均将公众教育当作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如近年来,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和广州美术馆等大批知名艺术博物馆在教育推广方面倾注大量的心血,迈开了“以藏品为中心”转向“以观众为中心”的步伐。特别是近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博物馆免费制等系列利民措施的出台,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博物馆热”图2中国美术馆《发现自我之旅workshop》暑期高中学生活动(1)上海美术场馆的开发利用随着上海市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精神愉悦与艺术修养是自身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美术馆日趋关心,开始利用美术馆来提高自己艺术修养的人数不断增加。上海博物馆和美术馆相继设立了教育部门,开展了各种各样以儿童与青少年为对象的教育推广活动,从陈列经典作品的“象牙塔”转变为让孩子们能够直接与作品对话、提高艺术修养的课堂。(钱初熹,2007)据媒体报道,到今年年底,上海目前的博物馆数量已达100家,其中42家是行业博物馆,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为150家。(附录1——上海美术场馆资源归类统计)上海主要美术场馆资源重要会展上海博物馆民间展馆多伦现代美术馆创意园区莫干山路M50上海美术馆上海雕塑艺术中心田子坊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当代艺术馆1933老场坊上海展览中心证大当代艺术馆8号桥上海图书馆展示厅明园艺术中心同乐坊国外美术场馆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早在19世纪80年代,美国博物馆学界的重要文献《新世纪的博物馆(Museumforanewcentuty)》中就提出“收藏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只有心脏而没有灵魂的博物馆,其存在意义值得商榷。(CNNC,1984)无论是在法国的卢浮宫、蓬皮杜艺术中心,还是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学生的身影,而且不少是由学校组织带队参观,甚至还有一些老师直接在美术馆里为学生上课。在美国,早在1903年Toledo美术馆就致力于儿童的教育活动。1910年,纽约大都会美术馆馆长HenryWstsonKent为学校师生提供各种服务,到了1949年Henry更是主张依靠地区教育委员会来促进美术馆与学校伙伴关系的建立,而今,全美博物馆协会已将教育视为博物馆的灵魂工作。此外,在马萨诸塞州美术大学阿彼盖依鲁·哈乌宰教授研究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术馆教育方法——“视觉思考法”,即美术馆教育者通过作品,并结合观众实际的欣赏水准(把握美术的鉴赏经验和有关作品背景知识与信息量),运用对话的方式,逐渐丰富观众了解视觉表现的语言,唤醒其对美术形式的审美意识。图3卢浮宫中的美术课法国卢浮宫则设置“艺术车间”,每年大约要接待300多万学生,老师常常带着学生在“艺术车间”里授课,作为教师,还可以免费在卢浮宫接受三天至一周的艺术史培训;在英国则把参观美术馆作为教育质量评估中的必备条件,所以许多美术馆干脆承担起了当地中小学美术课程的一部分。图3卢浮宫中的美术课欧美国家的中小学生都把去美术馆视为平常之事,他们自小就有定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空间的良好习惯,而欧美国家的美术馆、博物馆也把为孩子服务看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国外美术课程标准中关于利用美术场馆资源的解释《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1994年公布)中指出“为了确保学生接受艺术学习不仅仅是“接触”水平,对社区资源的创造性和经常性的利用便成为重要的因素。地方管弦乐团、戏剧团体和舞蹈院、个体职业艺术家、美术馆、博物馆、音乐会和其他各种表演活动等等,可以为学生提供学校难以替代的丰富艺术经验。日本文部省公布的《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美术》(2008)第3指导计划的作成和内容处理中指出“以日本、外国的儿童少年的作品,亚洲文化遗产作为个年的B鉴赏题材,与此同时,积极活用美术馆、博物馆等设施和文化财产。”上述课程标准、学习指导要领中都明确指出了美术馆、博物馆、个体职业艺术家、文化财产都是学生艺术学习的拓宽资源,在美国、日本等国家进行的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有关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三)美术馆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归要参鉴国外美术馆教育的先进经验,笔者将美术场馆的教育形式归纳为15种:1.展览和陈列艺术作品;2.艺术讲座,包括造型激发讲座和理论修养讲座;3.现场创作与展示;4.艺术工作室(Workshop)5.义演活动6.语音导览7.各种印刷品8.新媒体解说9.行动美术馆10.馆校合作的美术教学11.网络美术馆12.美术馆开放阅览室13.美术馆营运组织(如美术馆之友、义工队等)14.为特殊人员开展的美术馆教育活动15.艺术作品的现场鉴定与拍卖。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形式出现。基于上述的美术馆教育形式之间互有重叠,当代中国的美术馆教育方法从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三类:静态的鉴赏;动态的制作体验;静态鉴赏和动态体验的结合。(李文秋刍论当代中国的美术馆及其教育)二、研究结论与主要观点(一)校外场馆资源是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延伸与补充在高中阶段,美术鉴赏教学可能会受到教科书、教师资源等方面的束缚,单一的使用教材上的印刷品或是网上搜索到的作品信息常常会影响学生看图的情绪以及对作品的理解。此外,场地设备以及关联资料的不足,指导人员的匮乏,活动规模小、时间短等局限,美术教学应有的魅力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场馆中的展览和活动内容能够丰富和拓展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笔者曾尝试将《探寻创意园区》、《上海双年展回顾》、《走近罗丹》、《艺术品的价值》、《上海艺术博览会》这样一些与美术场馆挂钩的主题带进课堂。有过参过经历的学生们纷纷显得兴志高昂,积极的发表自己对于作品的想法。而那些没有去过的学生的表现则大相径庭。这样的教学内容虽在教材之外,但却能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对艺术的感悟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增强了其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二)校外场馆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高中阶段是对一个人未来发展方向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行为表现出一种矛盾性,一方面行为动机表现为成人型,要求独立行事,获取社会对其行为的成人,另一方面在行为控制上尚不够成熟。(《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第245-257页。)他们具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自我意识增强,使得他们对学习内容,要求具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意向和能力。美术场馆中的学习是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对于参与者来说,他们完全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选择学什么,学多少,这些都有学生们自主安排,这就对从小接受被动式学校教育学生们提出了挑战,在活动参与中,他们没有了老在一旁的辅佐,只能自己独立的进行判断,主动的进行学习探索。美术场馆为学生提供了各类学习机会。参加活动的学生可能来自各个地方、各个学校,年龄也会有不同(有时还会包括成人)。那么,与不同年龄、不同地方的参与者接触的过程中,就能锻炼学生们的沟通交往能力。同时,也能体验到互帮互忙的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同时尊重他人的思想,用宽容的心态去接受不同于自己的评价标准和审美偏好。(三)校外场馆能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艺术作品高中美术的欣赏教学由于鉴赏内容远离生活,作品难免让学生有种遥不及的感受。而如果在美术馆、博物馆中,学生便能“零距离”的接触艺术家的真品,所带来的震撼和情感触动是任何复制印刷品无法替代的。当艺术真品呈现在学生面前,曾经在教材中出现过或者之后再在教材中接触到相关信息时,通过回忆,能够直接连接起鉴赏作品时的感受或领悟。这样的感悟使学生容易对教材里的内容产生共鸣,并起到作品与知识衔接的作用。美术馆或者在创意园区中的艺术家工作室中都能以多种资源,包括教育资料,同艺术家的接触,都生动直观的把艺术原来的面貌,创作的整个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这种提供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美术学科。也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创作活动中灵活运用艺术家的表现元素或方式。(四)美术场馆能让提供学生更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美术场馆相对课堂而言,是一个轻松、开放的公共场所。在美术场馆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在活动中产生的成果,少了“优、良、中、差”的分数等级,没有比较和分数评价自然能使许多没有美术绘画基础的学生没有心理负担的投入到活动中去。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改变原来“我不行、我不会”的心理障碍;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放松心情,建立自信,愉快的体验能够缓解学生日常学习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真正体验“快乐学习”。美术馆配有各具特色的教育实施场所,展览场、研习教室、录影室、演讲厅、活动中心、图书馆、视听室、摄影室、研究室等。在这些不同于学校教育场所和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自然形成了其自由开放的教学气氛。(五)学生能借助校外场馆资源获取终生学习的能力美术渗透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但这种“修炼”不能仅仅停留在校内的书本知识上,更需要大量的观察、实践,培养对人生、对社会的修养和感悟。美术场馆相对于课堂就是这样一个开放式,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终身学习的场所,它能引导和包容不同理解的空间,因而说是美术课堂的必要补充,更是艺术“修炼”的必选场所。三、现存问题及原因2008年上海美术馆教育部公布的一项历时5个月的调查显示:76%的中小学生从来没有进过美术馆。即使像我校这样的上海博物馆基地学校,在与博物馆、美术馆的合作也仅限于假期时间。学生对美术场馆艺术作品的理解困难降低了参观兴趣。在艺术和文化高速发展的上海,大量的现代艺术作品不断涌现。一方面,教材内容的陈旧影响了学生对现代艺术的理解;另一方面,现有的展览内容也太多于成人化。因此,造成了多数学生对于现代艺术的理解出现困难;这种困难又反过来降低了他们去看展览的兴趣,从而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从“上海双年展”的问卷调查中不难看出,在学生中间“作品看不明白,注解不够详细”在多有反馈建议中占了最高的比重。图3学生参观08上海双年展后的反馈调查(二)高中阶段学生以升学考试为最终目标,缺乏去美术场馆的动力。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日益加重的课业负担压的他们喘不过气。虽然提高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实际操作当中还是面临重重阻碍。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学校对于利用美术场馆资源,使之与学校相结合的认识依旧很保守,而且多数家长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和生活中与高雅艺术缺乏直接联系,所以也不会主动带孩子去参观美术馆。图4学生没有去双年展的原因调查(三)学校教育体系的封闭性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当中,高中教师要定时的把学生带到校外去参加一些拓展性的课程十分困难。这里面有管理上的因素、安全因素也有教育体系和思想观念的因素。学生很少能够被组织起来,定期的有系统性的去校外的美术场馆学习。在实践本次课题中,笔者曾经组织过的一次校外的学习活动中,一位身处“田子坊”的艺术家感叹道:“很少会有中小学生来创意园区,而到他工作室的就更为稀罕,从来没有想过学校的美术课能够走出课堂来到创意园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四)美术场馆的“殿堂式”定位造成学生对其的生疏停留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的美术场馆是属于艺术家或者专业人士的,而真正的专业人士又有多少呢?真正需要传播的对象还是普通的民众。公共艺术场所只有真正做到回归公益,降低门槛,才能给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给学生们创造更多参观、学习的机会。四、探索校外美术场馆资源开发与利用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希望通过行动实践的方法来探寻美术场馆资源利用的多种模式。并希望从自己的尝试中能够摸索到值得推广的模式与具体的操作方法。(一)与美术课堂相结合的模式在本课题申报成功的同时,我也向学校申请了同名的研究型课程。研究课每周一个课时,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研究课题。在指导学生展开研究之前,我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先制定了适合学生研究的计划,同时也准备了相对应的多媒体、用网页的形式来记录学生活动、评价量规以及教学内容(见附录8-2)。我把研究小组42人共分成7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作为和组织统筹研究计划,包括负责随时和老师联络沟通。图5研究课活动实录图5研究课活动实录研究课分以下几个阶段逐步开展:1.结合上海本地的美术场馆资源,让学生充分了解去美术场馆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研究课的主要目标、研究内容和方法。对最近美术馆、博物馆举行的重要展览活动进行背景介绍。(举例上海艺博会)2.经小组讨论,在已经介绍过的本地场馆资源中选择一个作为小组的研究主题,并以此主题制订研究计划和作品呈现的方式。3.每个组选择的研究方式不同,有的选择美术馆,有的则选择创意园区。在表现形式上,有的选择用文字来表述,有的选择用多媒体的形式(视频、网页、摄影)当然也不乏美术创作。学生因为有充分的自主性,在活动中积极性都空前高涨。一方面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少有动手活动的内容,而在这次研究课中他们非但能够实现自己的创意,还接触到了不同的表现材质。值得一提的是去田子坊考察的小组,他们在考察时,参观了园区中尔东强的摄影作品展,里面有图6学生摄影作品一组是描写不同形态的“门”的组合。学生由此得图6学生摄影作品到了启示,以园区中各具特色的标志作为主题拍摄一系列照片(见右图),再进行排列组合之后,穿插运用在了他们的作品中。由此可见,在创意园区中不仅仅能和艺术家互动,园区中的画廊和陈列展也有一定的展示功能,能够为学生的创意提供线索。 (二)教师驱动的模式1.08上海双年展“快城快客”近年来,上海双年展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媒体的宣传力度更是一年盖过一年。在美术课堂上,我更是为双年展做了义务的广告,通过专题介绍了往届的双年展作为铺垫,把参观双年展作为美术作业布置给了学生。多数同学都选择在“十一”长假去完成这项特殊的“美术作业”。有些学生已是双年展的“老观众”了,但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去美术馆,也担心去了美术馆也看不懂作品,于是提出与老师同行的建议。因此,在10月3日那天,我与当天去参观的学生们一起看完了08双年展。在参观当天,因为是国定假的免费场,所以从一早开始,观众的队伍就开始包围美术馆了,本想集合学生的设想也落空了,但仍有学生不停的给我来电话,原因是他们找不到美术馆,更有甚者在博物馆排了半小时才意识到排错了。进入展馆后随处都能遇见学生,他们有的在认真的琢磨作品,有的在作品边上留影,更多的是在看作品边上的注解。他们告诉我,即使很仔细的看注解,仍不能帮助他们读懂作品。图7学生参观双年展为了统计确切数据,了解学生参观双年展的实际情况,我在学生观看双年展之后共发放了5个班级共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99份。根据问卷显示,在“十一”期间没有去上海美术馆参观双年展的占总人数的29.64%。在原因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8%的学生因为“作业太多,没时间去”,还有18%是因为国庆期间人流量太大,学生们对“长龙”队伍望而生畏。但令人欣喜的是,在去参观的学生之中,一小部分在看完双年展之后,有了主动去美术馆的习惯。还时常会以美术展览作为话题来和美术老师沟通。图7学生参观双年展实践证明,教师的引导和适当的宣传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走进美术场馆。而且教师的主导具有延续性,可能会影响学生今后主动关注在美术馆、博物馆的重要展览。2.1933老场坊1933老场坊的前身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经过改造,它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的同时又融入很多现代的设计元素,转身为许多创意相关企业所竞相入驻的创意园区。图8考察“1933老场坊”8月4日,由笔者策划的一次考察园区活动在“1933”展开。每当去创意园区,学生总会显示出异常的兴奋。他们告诉我,每次都会有惊喜的意外收获,总会在园区中发现好多从未见过的创意产品,令人欣喜又难以忘怀。特别是这一次,在路上我就给他们介绍了1933的背景,告诉学生老场坊曾是一个宰牲场,这点就触动了他们好奇的神经,都迫不及待想去看看当初牲口走过的道是什么样的?这么有血腥的地方怎么会成为创意园区的?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了“1933图8考察“1933老场坊”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对于老场坊外方内圆的建筑形式十分感兴趣,在经过每个楼层,他们都会上下打探建筑结构。不时的,也会研究下改造过程中加入进去的新元素是如何融入建筑风格的。身处1933,时常会遇到专业摄影师来“扑捉灵感”,在我们之中有位对摄影非常感兴趣的同学,会在摄影师走后,站在他取景的相同位置来揣测他的构图意象。这种学习方式是学校里不可能实现的。而且艺术家的表现方式也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创作。(三)学生主导的模式——田子坊始建于1930年的田子坊隐于卢湾区泰康路的石库门弄堂中。去年9月,美术场馆的研究课上,有一个小组将他们的研究目标锁定到了“田子坊”。如果让学生自主策划美术场馆活动,相较于博物馆、美术馆,他们似乎都更倾向于创意园区。首先,因为这是他们所陌生的一个场所。再者,学生对于“创意”这个词总是显得特别的关切。而真正吸引他们的还有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为此学生还对在工作室里创作的艺术家进行了专访。(见附录)从画家的言谈中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家也渴望与学生、与公众交流。这有利于他的艺术创作,图9考察“田子坊”当然更图9考察“田子坊”学生在短文中这样写道:那也许就是上海的新艺术给与的一次奇妙体验,那是一种融入生活,更为生动的方式。那份使然对于紧张于血虚和分数的我们来说是一剂万灵的解毒剂,那种藏于细致的美好是唤醒我们的催化剂。当艺术不再高不可攀,更多喜爱新兴气息的年轻人便慢慢走近。或许才因此恍然明白:原来它金的触手可及!只是我以前从未在意!(四)美术场馆主导的互动模式——世界博物馆巡礼我校作为上海博物馆的基地学校,每到假期博物馆总会提供一些适合学生参与的假期专场。比如今年暑假这对学生开设了以“世界博物馆巡礼”为主题的讲座。同时也结合该馆的古典美术收藏品,为中小学生和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艺术体验活动,如传统艺术剪纸、书法研习、古建筑模型研习、学画京剧脸谱等一系列的学习班。图10宜川中学暑期参加“世界博物馆巡礼”讲座我们学校选择了《奥赛博物馆》与《卢浮宫探秘》这两场讲座作为高二年级暑假的返校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这次暑假讲座,对于开学即将要开始美术欣赏学习的学生来讲,无疑是为我这一学期的美术课做了一个完美的铺垫。开学后学生们在课上回答问题的反映也充分图10宜川中学暑期参加“世界博物馆巡礼”讲座(五)与美术场馆合作的模式——M50创意Tee8月23日上午,在这个灵感跃动的夏日,宜川中学团委与苏州河畔莫干山路的M50创意园联合策划了一次题为“我心中的世博”创意Tee大型涂鸦活动。早上9点半,学生们在创意园大门前集合,一路上长几百米的涂鸦墙让到场的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在与涂鸦墙纷纷合影之后,学生们分四人一组进入了创意园区。来到了园内16号楼画廊,在画廊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领了材料画笔开始创作。由于画廊面积不大的缘故,一部分同学只能在露天DIY。分成两路的同学们热情高涨,讨论声此起彼伏,一件件独特的创意作品在不久后争相出炉。合作完成的Tee不仅创意独特,而且彰显个性。更让大家别有一翻成就感。活动结束后,画廊的工作人员组织大家在一起分享各自的作品。在此次活动之前,笔者曾就高二年级的一个班级50人进行过一次有关“上海创意园区”引入高中美术课堂可行性的问卷调查。(见附件4)问卷显示,我校的学生对于创意园区了解的并不多,但希望参与其中的比例却占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渴望把自己的想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希望有机会能和艺术家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创意园区恰恰为此提供了充分的机会和可能性。与学校相比,专业的场馆具有场地开阔,材料丰富,活动时间充裕不受硬件资源束缚等优点。在这次的实践活动里,学生们拥有高度的自主性,没有美术课上老师对于色彩、造型、主题的要求,每个学生都画的十分轻松,因为没有评价,也使他们画的时候没有过多的顾虑,相反在完成后,都成就感十足。还有学生觉得,在活动中同学之间的默契度进一步加深,团队合作精神也在能充分体现,是一次难得的课外体验。(六)结合地域资源开发校本教材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从全国统一教材到地区教材再到现在呼声甚高的校本教材,我们逐渐意识到要结合不同的地域文化资源,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材。校本课程让教师和学生获得某些课程选择和开发权利,增强学校的自主权,使学校保持其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有助于在课程中及时吸纳新信息,反映社会变化。对于上海美术场馆资源的编写,一是提高场馆资源在课程地位中的关注度,也可以把它作为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是给策划馆校合作的美术教师提供以教学参考,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实施课程教学。三是教材的编写为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