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善用自然资源》参考教案_第1页
《同步备课:善用自然资源》参考教案_第2页
《同步备课:善用自然资源》参考教案_第3页
《同步备课:善用自然资源》参考教案_第4页
《同步备课:善用自然资源》参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善用自然资源(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苏教版)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阅读和交流,能按再生性给各种资源分类,能列举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现象、后果。※通过模拟装置,体验双层玻璃的保温效果,能说明低碳建筑采用双层玻璃的优势。※能举例说明保护自然资源、善用资源的种种方法和合理性。※树立保护自然资源、善用自然资源的意识并自觉践行。※能列举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现象、后果,能举例说明保护自然资源、善用资源的种种方法和合理性。重点※能说明低碳建筑采用双层玻璃的优势,初步解释现代建筑善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方法。难点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PPT与相关视频资料、演示用品。学生分组材料:体验双层玻璃保温效果的实验装置(2只小烧杯、1只大烧杯、热水、2支温度计、2个烧杯夹、2个带孔小烧杯杯盖)。教学内容本课承接本单元前面三课,重在探讨自然资源的保护,起到指导生产生活的作用。学生将认识到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有的可再生,有的不可再生;将意识到人类正面临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并结合具体事例理解三种守护自然资源的方法——减少消耗、重复使用、回收利用,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学会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自觉做一个保护自然资源、善用自然资源、负责任的公民。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课文直接告诉学生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第二部分,通过阅读材料认识人口增长带来更大资源需求,列举了水、粮食、能源等资源短缺的现象,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枯竭将难以补充,再运用前面所学知识深化对自然资源短缺带来的种种问题的认识。第三部分,认识守护自然资源的方法,共安排了四个小活动:一是给守护自然资源的做法分类,交流生活中的一些做法是如何减缓自然资源短缺的;二是分析一座现代建筑是如何充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三是体验双层玻璃的保温效果,通过模拟实验感受善用自然资源的新材料、新技术;四是阅读资源回收利用资料,以纸、易拉罐、废塑料回收为例说明可减少消耗的资源,最后让学生交流更多的自己知道的善用自然资源的做法。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资源的有限性1.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1)土地、太阳能、水、森林、地热等自然资源,在较短时间内能再生或再循环,被称为可再生资源。一般而言,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能再使用很多次而只有少量损失。即便是可再生资源,使用超过其再生能力也会枯竭。(2)煤石油、天然气等在地下要经过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使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被称为不可再生资源。这类资源一旦耗尽,不可能在数百年乃至数万年内再生。不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不环保,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开采和利用有限;可再生资源储量丰富,一般情况下不污染环境,便于开采和利用。(3)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许多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或不可替换的。(4)按是否可再生,用连线的方式将自然资源归类。2.自然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当今世界人口不断增长。人越多,需要的资源就越多,对土地、水、矿物等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越大。自然资源面临枯竭与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全世界约四分之一的人口缺乏安全的饮用水,约十分之一的人口长期遭受饥饿。预计到21世纪中期,全球能源消耗量将是目前水平的两倍以上。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将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活动二了解减缓自然资源短缺的方法1.守护自然资源的三种方法。一是减少消耗——尽可能少用,只买真正要用的东西。二是重复使用——尽可能避免使用一次性用品。三是回收利用——回收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加工成再生材料。2.使用节能电器:减少对电能的消耗。节能减排成了这两年出现率较高的词汇,人们逐渐意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就节能电器而言,低碳环保的同时还能节约电能。3.不浪费粮食:减少对食物和加工食物所用能源的消耗,按需取用。“光盘行动”就是在让人们珍惜粮食,拒绝浪费,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你我做起。不浪费粮食一直以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我们不剩菜剩饭了,那就节约了大量耕地、水、能源和劳动力资源,节约下来的土地可以休养生息、节约下来的水资源和能源,也会让环境压力大大降低。4.少用一次性用品:减少生产和运输一次性用品用到的资源,充分利用可重复使用的日用品。一次性发泡塑料快餐盒、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和包装袋等制品的最初原料是石油和天然气。据世界能源委员会评估,从世界范围看,全球开采成本较低的化石燃料储量将在21世纪中期到末期耗尽,因此我们要尽可能避免使用一次性用品。5.回收利用纸、塑料、玻璃等;使用它们加工成再生原料,能大幅度减少生产新原料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制造纸需要木材、制造塑料需要石油,如果能回收利用纸、塑料、玻璃等可回收物品,那么就可以减少对木材、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使用。给固体废弃物分类。①树叶②卫生纸③废塑料瓶④废干电池⑤玻璃杯⑥铝罐⑦纸盒⑧剩饭⑨果皮⑩光盘⑪纸尿裤⑫过期药品⑬电风扇⑭旧衣服(④⑫)(①⑧⑨)(③⑤⑥⑦⑬⑭)(②⑩⑪)6.建设垂直农场:垂直种植减少了占地面积,使土地资源和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垂直农场采用无土栽培方式,可以将污水转化成电力,大大降低能源成本,同时能够提供更多的食物。垂直农场还可以将传统的农场解放出来,用来种植更多树木,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缓全球变暖过程。7.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单次服务人数和重复利用率。绿色出行就是采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出行方式。是一种既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包括多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车,环保驾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等。8.根据守护方法,列举减缓自然资源短缺的常见方法。守护方法常见做法减少消耗适量饮食不浪费;少量多次洗涤;减少购物等重复使用重复使用餐具;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循环用水等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回收旧手机、旧书;回收旧衣物、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回收旧家具等设计意图: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要加深学生对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特点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活动埋下伏笔,激发他们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活动三了解建筑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下图中这座建筑是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利用永不枯竭的风能为建筑供电;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建筑供电;软木双层玻璃窗——利用自然光源采光,利用真空腔阻隔室内外热传递;LED灯具——将绝大部分电能转换为光能,提高利用率;地源热泵——利用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通常小于400米深)作为冷热源,为建筑供暖;地板供暖系统——地板辐射采暖具有舒适性、节能性两大优点;小型热电联产——由天然气供电以产生电力和热能,为建筑供暖,为通风系统和空调提供电力;雨水收集和净化系统——根据需求将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可以节约水资源;改良的房屋隔热板——更有效阻隔室内外热传递,起到保温作用,降低空调使用需求。结论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自然资源可以节约大量电能和热能。活动四体验双层玻璃的保温效果实验材料:烧杯、热水、带孔硬纸板、温度计。实验步骤:(1)取两个同样的烧杯,将其中一个放到更大的烧杯中。(2)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倒入等量热水,在杯口盖上带孔硬纸板,插入温度计。(3)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比较哪个烧杯中的水冷却得慢。实验记录实验结论:相比单层玻璃,双层玻璃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直接经验,因此通过资料和数据,帮助他们以全球视角,真正意识到全人类、整个地球正面临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的困境,以增强他们的使命感。活动五善用自然资源1.资源的回收利用。每回收1吨废纸可以生产800千克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并减少35%的水污染。我国废纸浆消耗量已占到总纸浆消耗量的65%以上。回收铝制易拉罐造再生铝,可以比用铝矿石提炼原生铝节省95%的电力资源。废塑料经分类回收后,加工成再生料,可以用于制造各种日常用品。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达3000多万吨,做好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工作,就相当于提高了石油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缓解石油资源短缺的状况,促进节能减排。以上列举了常见的纸、易拉罐、废塑料回收再利用所能节约的自然资源,意识到资源回收能大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增强做好资源回收利用的自觉性。你还知道哪些善用自然资源的做法?加强源头资源管理,合理有序开采自然资源,杜绝滥采乱采;加强生产监管,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杜绝低效生产;加强市场管理,积极推广节能增效产品,淘汰能耗大、污染大的产品;加强宣传引导,倡导绿色消费,制定规章,形成垃圾分类、节约粮食等绿色生活方式……设计意图:关注身边节约能源、善用资源的事例,了解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并落实这些举措,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课堂总结本课通过阅读资料,知道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自然资源面临枯竭与短缺的问题,将给人类生存带来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