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临川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_第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临川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_第2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临川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_第3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临川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_第4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临川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川二中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古人将谷雨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意思是:谷雨一候,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二候时,布谷鸟开始鸣叫,提示人们不要耽误播谷的时间;三候时,美丽的戴胜鸟飞临桑树枝头,是春蚕要生长的信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变化的气温、布谷鸟的鸣叫声、桑叶的绿色都属于物理信息B.戴胜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能起到加快物质循环的作用C.布谷鸟的鸣叫声会提高被天敌捕食的机率,不利于种群数量的稳定D.保护布谷鸟、戴胜等的根本措施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1)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2)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行外激素等,就是化学信息;(3)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详解】A、变化的气温、布谷鸟的鸣叫声、桑叶的绿色都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B、戴胜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消费者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可以加快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B正确;C、尽管布谷鸟的鸣叫声会提高被天敌捕食的机率,但被捕食的往往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有利于种群数量的稳定,C错误;D、保护布谷鸟、戴胜等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D正确。故选C。2.生态系统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称为置位点,在置位点范围内,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平衡。其中A、B、C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输入和输出包含物质、能量和信息,在A、B、C之间的信息传递均为双向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生态系统的置位点发生偏离时,其结构越复杂,偏离就越大,反馈调节越强D.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答案】D【解析】【分析】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某种变化结果,反过来作为调节该系统变化的因素,使系统变化出现新结果的过程,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如果新结果跟老结果呈负相关,则为负反馈调节;如果新结果跟老结果呈正相关,则为正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的例子有:孕妇分勉过程、排尿过程和血液凝固等。【详解】A、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物质作为基础、能量作为动力,而信息作为调节的信号共同作用,据此可推测生态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包含物质、能量和信息,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信息传递在生物群落中并非都是双向的,A错误;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从而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错误;C、生态系统的置位点发生偏离时,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偏离越小,C错误;D、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D。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A.“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生态缸应放在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便于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阳光B.“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若分解者数量太少,则最先出现营养危机的是生产者C.“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如果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则所得到的数值可能比实际数值偏小D.在“探究自然状态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实验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的分解速度【答案】A【解析】【分析】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组分及营养级之间的合适比例。应该注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详解】A、“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生态缸应放在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生态缸是密闭的,不需要提供空气,A错误;B、“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若分解者数量太少,有机物不能被分解,物质循环受到影响,则最先出现营养危机的是生产者,B正确;C、“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利用的是避光、避热等特点,如果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则所得到的数值可能比实际数值偏小,C正确;D、在“探究自然状态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处理,以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实验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分解速度,D正确。故选A。4.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目前已退耕还湿46万多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做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是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体现B.随着退耕还湿的推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增加,这是由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发生了适应性变异更加适应环境的结果C.水府庙湿地公园中的刁子鱼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能量的一部分D.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农田生态系统,是由于湿地中生物的数量更多【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直接价值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题中所说的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陶冶情操的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受到轻微污染时能恢复体现了恢复力稳定性,即具有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若受到的破坏超出了其承受范围,则会对其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作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是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体现,A错误;B、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产生适应性变异,B错误;C、水府庙湿地公园中的刁子鱼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能量的一部分,C正确;D、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农田生态系统,是由于湿地中生物的种类更多,D错误。故选C。5.下列关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工程中,通过移除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创造有益于水生生物生存的环境,体现了自生原理B.“无废弃物农业”将人、畜的粪便等用来肥田,改善土壤结构,体现了循环原理C.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也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力,体现了协调原理D.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比例,优化结构和功能,体现了整体原理【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系统的自我组织、自我调节为基础,遵循着自生、循环、协调、整体等生态学基本原理。【详解】A、自生原理是指通过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湿地生态工程中,移除河流中的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来降低水体污染,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生,体现了自生原理,A正确;B、“无废弃物农业”指的是生态农业中一些物质被循环利用,没有直接作为废弃物抛弃而污染环境,这一成就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将人、畜的粪便等用来肥田,改善土壤结构,体现了循环原理,B正确;C、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也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力,体现了整体原理而非协调原理,C错误;D、整体原理是指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比例,优化结构和功能,体现了整体原理,D正确。故选C。6.某实验小组完成了“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其上生长的都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B.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会减少,pH会升高C.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污染环境D.涂布3个平板可以避免出现菌落数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的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详解】A、某些固氮菌不需要培养基提供氮源,所以能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所以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其上生长的不一定都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A错误;B、由于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生物,所以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会减少,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会升高,B正确;C、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C错误;D、涂布3个平板可以减小实验误差,但并不能避免出现菌落数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的现象,D错误。故选B。7.在某地的农业生产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且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被污染。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图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是一种含氮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才含有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B.筛选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的培养基中该除草剂是唯一的氮源C.图中操作Ⅰ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该方法可用于细菌计数D.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培养皿中应该只存在有透明圈的菌落【答案】B【解析】【分析】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详解】A、土壤中才含有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长期使用除草剂的结果,A错误;B、筛选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的培养基中该除草剂是唯一的氮源,B正确;C、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细菌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C错误;D、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培养皿中也会存在无透明圈的菌落,D错误。故选B。8.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相对封闭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A.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B.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D.适度捕捞大鱼该鱼种群年龄组成将变为增长型【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并常用年龄金字塔图形来表示。年龄结构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由题表可知,处于繁殖前期(幼年期)的个体数为,处于繁殖期(成年期)的个体数为,处于繁殖后期(老年期)的个体数为,因此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均为,由此可推断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详解】A、对于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生物种群宜采用标志重捕法,因此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A正确;B、由分析可知,该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B正确;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C错误;D、适度捕捞大鱼后,幼鱼所占比例明显增加,该鱼种群年龄组成将变为增长型,D正确。故选C。【点睛】识记种群的特征、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和种群的年龄结构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其中某次样品稀释10倍后,在型(1个大方格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为16个小方格)血细胞计数板上计数5个中方格酵母菌总数为300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营养条件和温度等是影响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B.先盖盖玻片,后在盖玻片一侧滴少量样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C.可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约为个/mLD.连续观察7天,每天在相同时间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绘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呈“J”形增长【答案】C【解析】【分析】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是将经过适当稀释的菌悬液放在血细胞计数板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计数室中,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以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数目来换算成单位体积内的微生物总数目。【详解】A、制约种群密度的因素中,天气条件、pH、污染等非生物因素作用与生物本身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而种内和种间竞争、捕食、寄生等的作用,属于密度制约因素。所以营养条件是密度制约因素,A错误;B、在盖玻片一侧滴加少量样液,让样液渗入计数室,不能用吸水纸吸引,B错误;C、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300×5×104×10=150000000个/ml,即1.5×108个/mL,C正确;D、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呈S型增长,D错误。故选C。10.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N1~N4表示能量数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B、C、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B.能量在各营养级的流动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C.图乙中的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b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图乙中能量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N4/N2×100%【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根据A与B之间的双箭头和指向A的箭头最多,可知A是二氧化碳库,B是生产者,由B、C、D、E的箭头关系可知,C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详解】A、由图甲可判断B是生产者,A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库,其中B、C、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A正确;B、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个功能,能量流动离不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B正确;C、图乙中的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表示用于呼吸作用的能量,C正确;D、图乙中能量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N2×100%,D错误。故选D。11.生物体同化的能量一般用于三个主要生命活动,即①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②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③用于避免排食者捕食所消耗。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生物间化的能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模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引入天敌,可使甲分配模式转变为乙,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降低B.甲分配模式最可能出现在某种生物侵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可能增大C.处于乙分配模式的生物与其他物种在生态位上的重叠程度大于其他模式D.种群同化的能量最终去向是呼吸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以及被分解者利用【答案】A【解析】【分析】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自身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详解】A、引入天敌可使生物的能量更多的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消耗的能量,分配模式向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A错误;B、某生物侵入新环境可能出现空间无限,资源无限,导致低竞争低捕食影响,可见甲分配模式最可能出现在某种生物侵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可能增大,B正确;C、乙分配模式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比例最大,说明该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有较大重叠,C正确;D、种群同化的能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量,其最终去向是呼吸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以及被分解者利用,D正确。故选A。12.白蜡虫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昆虫。在虫体培育和白蜡生产中,天敌昆虫是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时间、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用于反映物种活动时间与活动空间的一致性。研究人员调查了白蜡虫与三种天敌昆虫的时间、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种名白蜡虫中华花翅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白蜡虫10.81320.99600.8817中华花翅跳小蜂0.622810.92380.6812白蜡虫花翅跳小蜂0.92400.988410.9516白蜡虫阔柄跳小蜂0.83540.61540.97761注:表中以“1”为对角线,对角线右上侧数值为物种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对角线左下侧数值为物种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A.食物、栖息地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属于生态位研究的范畴B.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与中华花翅跳小蜂活动时间的相似度最高C.白蜡虫花翅跳小蜂对白蜡虫的捕食强度较其他两种寄生蜂弱D.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与白蜡虫花翅跳小蜂对食物和空间竞争最强【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对于某一生物种群来说,其只能生活在一定环境条件范围内,并利用特定的资源,甚至只能在特殊时间里在该环境出现,这些因子的交叉情况描述了生态位。生态位主要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时间生态位指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在时间上的分化,宽度值越大,说明该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时间越长。【详解】A、研究动物生态位时,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A正确;B、根据表格可知,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与中华花翅跳小蜂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9884,数值最大,因此看出二者活动时间的相似度最高,B正确;C、白蜡虫花翅跳小蜂是白蜡虫的天敌之一,根据表格可知,二者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9960,比白蜡虫与另外两个天敌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都大,同时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与白蜡虫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9240,比白蜡虫与另外两个天敌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都大,因此综合分析得出白蜡虫花翅跳小蜂对白蜡虫的捕食强度较其他两种寄生蜂强,C错误;D、根据表格可知,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与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9516,比0.9238,0.6812都大,因此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与白蜡虫花翅跳小蜂对食物和空间竞争最强,D正确。故选C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2项或2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错选不得分,漏选得2分。13.植树造林、建立“无废弃物生态农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态足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B.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和加大对资源的利用C.植树造林时在人工林中增加植物种类,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D.“桑基鱼塘”是运用“无废弃物农业”创造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答案】ACD【解析】【分析】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详解】A、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A正确;B、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缩小人类的生态足迹,B错误;C、植树造林时在人工林中增加植物种类,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C正确;D、“桑基鱼塘”是运用“无废弃物农业”创造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即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D正确。故选ACD。14.科研人员利用菹草、苦草两种本地沉水植物在太湖的不同区域进行实验,探究对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主要由浮游藻类引起)进行生态修复的可行性。实验结果如下:图1是水样中总氮(TN)、总磷(TP)含量;图2是水样中叶绿素a含量(反映浮游藻类的多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中的N、P元素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富集B.菹草和苦草吸收的磷可用于其细胞内ATP、核酸、生长素等物质的合成C.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的总氮和总磷,苦草降低总磷效果优于菹草D.据图分析,N和P两种元素中,N对浮游藻类的生长影响更大【答案】CD【解析】【分析】1、分析图1:用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含量均下降,说明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的总氮和总磷;用菹草处理的水体中总氮(TN)含量下降值比苦草处理的大,说明菹草更能有效降低总氮;而用苦草处理的水体中总磷(TP)含量下降值比疽草处理的大,说明苦草更能有效降低总磷;2、分析图2:用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水样中叶绿素a含量均明显下降,而水样中叶绿素a含量与浮游藻类的多少有关,说明水样中浮游藻类数量明显下降,沉水植物可以抑制“水华”的爆发。【详解】A、重金属元素、DDT等有机物、一些放射性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富集,A错误;B、菹草和苦草吸收的磷可用于其细胞内ATP、核酸等物质的合成,生长素的组成元素没有P,B错误;C、由图可知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的总氮和总磷,苦草降低总磷效果优于菹草,C正确;D、由图2可知,菹草对浮游藻类的限制作用更显著,再根据图1分析,N和P两种元素中,菹草对N的降低效果更好,因此N对浮游藻类的生长影响更大,D正确。故选CD。15.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果醋制作需要的温度最高B.酿酒过程中密封的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C.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均减小D.实验中加入料酒抑制杂菌生长,促进毛霉生长【答案】AC【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详解】A、果酒制作的适宜温度是18~25℃,果醋制作的适宜温度是30~35℃、腐乳制作的适宜温度是15~18℃,因此果醋制作需要的温度最高,A正确;B、酿酒过程中应定时放气,避免无氧呼吸受抑制,B错误;C、C、果酒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果醋发酵过程产生醋酸,因此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均减小,C正确;D、腐乳制作实验中加入料酒可抑制杂菌生长,但不能促进毛霉生长,D错误。故选AC。【点睛】16.无菌技术是微生物培养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为避免杂菌污染,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等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接种、倒平板等环节也都要防止杂菌的污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煮沸消毒可以杀死所有微生物细胞和部分芽孢B.培养基在分装到培养皿前需先进行灭菌处理C.某些微生物能以无机物作为碳源,也能以无机物作为能源D.为保证超净工作台无菌,接种操作时应打开紫外灯和过滤风【答案】BC【解析】【分析】1、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2、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3、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法。【详解】A、煮沸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但不能杀死杀死所有微生物细胞和部分芽孢,A错误;B、如果分装后在培养皿里灭菌,培养基会沸腾残留在整个平皿,影响平皿的观察,所以培养基在分装到培养皿前需先进行灭菌处理,B正确;C、如硝化细菌可以利用氨或铵盐作为合成有机物的能量,也可以以CO2为碳源,C正确;D、紫外线对人体有伤害,接种操作时可以打开过滤风,但不能打开紫外灯,D错误。故选BC。第Ⅱ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桃蚜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喜欢群居,活动能力较差,危害多种作物。在桃蚜生活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草蛉等多种昆虫都会捕食桃蚜,科研人员发现,当桃蚜数量爆发时,桃蚜分泌的信息素能吸引草蛉的成虫,使其迅速定位猎物。为探究合适的桃蚜防治方法,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植株健康、长势一致的同种作物若干,随机均分为CK、T1、T2三组,每组接入桃蚜成虫100只,CK组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T1组每隔7天投放一定量的草蛉,T2组每隔7天喷洒相同浓度的吡虫啉悬浮剂(1种杀虫剂,存在生物富集现象),3周内定期调查各组作物上桃蚜的种群数量,并进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CK组后期桃蚜数量爆发不再记录)。实验结果为:组别处理前处理后1天处理后7天处理后14天处理后21天CK100184.33287.55——T1100106.8675.6553.2237.12T21007.5814.1121.7838.36回答下列问题:(1)捕食桃蚜的草蛉属于第_________营养级。为调查某片农田中桃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2)在草蛉定位桃蚜的过程中,桃蚜分泌的信息素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组T1使用的防治方法属于_________防治,请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T1组出现处理后1天实验结果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T2的防治方法相比,T1组防治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答案】17.①.三②.样方法18.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19.①.生物②.草蛉初始投放的种群数量较少,捕食的桃蚜较少,桃蚜种群中出生率>死亡率,造成处理后1天桃蚜种群数量增加20.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安全;防治持续时间长;长时间防治效果好;不会导致桃蚜耐药性提高等【解析】【分析】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小问1详解】桃蚜是一类植食性昆虫,生产者为食物链的第一个营养级,即桃蚜为第二营养级,在桃蚜生活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草蛉等多种昆虫都会捕食桃蚜,故捕食桃蚜的草蛉属于第三营养级。由于活动能力较差,为调查某片农田中桃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小问2详解】草蛉与桃蚜是不同的物种,在草蛉定位桃蚜的过程中,桃蚜分泌的信息素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小问3详解】T1组每隔7天投放一定量的草蛉,为桃蚜的天敌,故验组T1使用的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T1组出现处理后1天实验结果的可能原因是草蛉初始投放的种群数量较少,捕食的桃蚜较少,桃蚜种群中出生率>死亡率,造成处理后1天桃蚜种群数量增加。【小问4详解】由实验结果可知,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T2组的防治效果连续降低/越来越差,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吡虫啉起到了定向选择作用,不耐药的桃蚜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减少,耐药的桃蚜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增加,使种群中耐药基因频率不断提高,从而导致桃蚜种群的耐药性逐渐提高;与T2的防治方法相比,T1组防治方法(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安全,防治持续时间长、长时间防治效果好、不会导致桃蚜耐药性提高等。18.近年来,国家实施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战略,其中包括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等。研究者在调查了东北农村农业现状后指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仍存在秸秆焚烧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生产方式;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仍以农户家庭经营模式为主等。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分析__________(填种群特征)可了解当地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为宏观调控劳动力分配提供依据。(2)焚烧秸秆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故一些地区推广了新的秸秆处理模式:模式1: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模式2:以秸秆为饲料发展养牛业;模式3:以秸秆为主要原料养殖食用菌;模式4:秸秆发酵后用于加工有机肥。以上模式中,模式________使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也能为人类所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合理增加食物链也能提高能量利用率,如模式_________。(3)农户家庭经营模式特点是:规模小、经营分散化、成本高、效益低等,且容易出现种植户集中则秸秆处理难,有机肥产业化则秸秆缺乏等各项产业结合率不足的问题。“订单式农业生产托管”应运而生。如,对于秸秆高产地区的“订单式农业生产托管”通过签订一定的订单即能发挥其在该区域的调节作用,提高产业结合率,如下图所示:上图经营模式所依据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农户家庭经营模式相比,该经营模式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8.年龄结构19.①.3②.220.①.整体②.循环③.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废物排放与环境污染;创造了多种劳动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解析】【分析】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为: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①自生: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②循环: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③协调: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④整体: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也需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的影响力,考虑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等。【小问1详解】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通过了解当地的年龄结构,可了解当地各年龄人口在当地总人口中的比例。【小问2详解】模式1: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中的能量会被土壤微生物所利用;模式2:以秸秆为饲料发展养牛业,秸秆中的能量可流入牛,人食用牛奶、牛肉,能量可被人类利用,属于“合理增加食物链也能提高能量利用率”;模式3:以秸秆为主要原料养殖食用菌,食用菌属于分解者,秸秆中的能量流入食用菌,食用菌可作为人的食物,使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也能为人类所利用;模式4:秸秆发酵后用于加工有机肥,秸秆中的能量流入发酵微生物中,其能量并未流入人类。【小问3详解】该经营模式不仅考虑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也考虑了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遵循了整体原理,同时该模式促进了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遵循了循环的原理。与农户家庭经营模式相比,该经营模式具有的优点是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废物排放与环境污染;创造了多种劳动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科研人员通过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含多种微生物)、引种植物等措施,将污染严重的某湿地建设成城市湿地景观公园,图1表示湿地对城市污水的净化;图2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局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D表示同化量,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乙、丙代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甲、乙、丙分别是______________,分析图1可知,流经该生态湿地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2)引入污水处理系统后,城市污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分析图2可知,第二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4)湿地生态系统中芦苇生长快,能大量吸收污水中N、P等营养物质和汞等重金属及其他难以降解化合物,收割芦苇后,需要对其进行无公害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②.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2)污水处理系统含有需氧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3)①F+G+E(或DH)②.D/A或(E+F+G+H)/A(4)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和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会通过生物富集到湿地生态系统,形成二次污染【解析】【分析】碳循环:①碳(C)在生物圈(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中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②碳(C)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③大气中的CO2被生产者固定的方式除了光合作用(这是主要的),还包括化能合成作用等。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包括细胞外分解(通过分泌胞外酶分解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和细胞呼吸两个过程。【小问1详解】据图1分析可知,乙可从大气中吸收CO2说明乙是生产者,乙和丙碳都可以流向甲,说明甲是分解者,则丙是消费者,因此甲、乙、丙分别是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流经该生态湿地的总能量包括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小问2详解】污水处理系统含多种微生物,其中需氧型生物能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故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小问3详解】同化的能量减去呼吸消耗的能量,即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此部分能量包括传给下一营养级、传递到分解者和未被利用的,故第二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F+G+E(或DH)。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为D/A×100%或(E+F+G+H)/A×100%。【小问4详解】芦苇能吸收水体中的N、P等营养物质和汞等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收割芦苇后,需要对其进行无公害处理,以防止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和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会通过生物富集到湿地生态系统,形成二次污染。20.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保护眼睛、增进记忆、减缓衰老等营养保健作用。某兴趣小组尝试利用所学知识制作蓝莓果汁、果酒和果醋。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蓝莓果酒不需要对蓝莓果汁进行灭菌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图1装置制作蓝莓酒的过程中,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__________℃,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打开_______(填“A”或“B”)管的夹子放出产生的气体。(2)图2表示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糖度和酒精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图。发酵的前24小时酒精度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6小时后酒精度又基本维持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利用乙醇生成醋酸的反应简式是______________。【答案】20.①.灭菌会杀死蓝莓中自身携带的野生型酵母菌②.18~30③.B21.①.此阶段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大量增殖②.营养物质消耗殆尽,高浓度的酒精和代谢废物会抑制酵母菌的代谢而影响发酵22.C2H5OH+O2CH3COOH+H2O+能量【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8℃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30℃。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小问1详解】使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蓝莓果酒时不要要对蓝莓果汁进行灭菌,主要原因是灭菌会杀死蓝莓中自身携带的野生型酵母菌。若使用装置1制作果酒,应将温度控制在18~30℃,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打开B管的夹子放出酒精发酵所产生的CO2。【小问2详解】依据图2可知,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液的糖度逐渐降低,酒精度逐渐升高然后保持相对稳定。发酵前24h,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大量增殖,消耗葡萄糖较少,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