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预案_第1页
食品安全管理预案_第2页
食品安全管理预案_第3页
食品安全管理预案_第4页
食品安全管理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安全管理预案TOC\o"1-2"\h\u26473第一章:食品安全管理预案概述 364771.1预案目的 317091.1.1预案制定与修订流程 45910第二章:食品安全分类与级别 430509第三章:食品安全预警与预防 546431.1.2预警系统概述 55141.1.3预警系统构成 5227351.1.4法律法规保障 6263981.1.5企业自律 6128621.1.6监管 692511.1.7社会共治 629784第四章:食品安全应急响应 6294381.1.8响应级别划分 7180271.1.9响应启动条件 7180391.1.10响应启动程序 7240771.1.11报告 7317541.1.12现场处置 7122881.1.13调查 7301561.1.14信息发布 874451.1.15善后处理 89250第五章:食品安全调查与处理 890711.1.16报告 816911.1.17成立调查组 878261.1.18调查内容 892581.1.19调查方法 8135941.1.20处理措施 9160131.1.21责任追究 918714第六章:食品安全信息报告与沟通 9250081.1.22发觉食品安全 9103451.1事发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扩大。 9141431.2事发单位或个人应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数、症状表现、可疑食品来源等。 9257071.2.1监管部门接报处理 919992.1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核实。 9241302.2调查核实过程中,应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包括:原因、食品来源、流向、涉及范围等。 9105862.3根据严重程度,向上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逐级上报。 10100672.3.1信息报告内容 10140413.1报告人基本信息:姓名、联系方式、单位等。 10139273.2基本信息: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数、症状表现等。 1035973.3可疑食品信息:食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采购渠道等。 1087333.4处理情况:已采取的措施、救治情况等。 10315053.4.1内部沟通渠道 10159291.1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内部应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地上报。 1088101.2部门之间应加强协作,共同应对食品安全,保证信息畅通。 10260581.2.1外部沟通渠道 1084492.1与事发单位沟通:及时了解进展,指导事发单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蔓延。 1081382.2与医疗机构沟通:了解患者救治情况,共享相关信息,协助调查原因。 1043032.3与公众沟通: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发布处理进展,回应社会关切,维护社会稳定。 10147352.4与其他部门沟通:如公安、卫生、环保等部门,共同应对,形成合力。 10164022.4.1信息发布 1035073.1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建立信息发布机制,保证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 1058923.2发布信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权威性、客观性、真实性、针对性、有效性。 109063第七章: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资源与保障 10185363.2.1资源调配原则 10290143.2.2资源保障措施 1129263.2.3培训内容 11103533.2.4培训方式 11209193.2.5演练安排 1120070第八章:食品安全善后处理与恢复 12170293.2.6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12277953.2.7调查与评估 12195443.2.8善后处理措施 12326823.2.9整改措施 13267603.2.10恢复生产 13300523.2.11恢复经营 1318588第九章: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13125413.2.12法律法规变化 1351933.2.13食品安全形势变化 13185283.2.14预案实施效果评估 13150023.2.15预案演练与总结 1443853.2.16技术进步与创新 14153263.2.17预案修订筹备 14201933.2.18预案修订 14167903.2.19预案评审 14301833.2.20预案审批与发布 14175593.2.21预案宣传与培训 1489143.2.22预案实施与监督 1416814第十章: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宣传与培训 15120643.2.23宣传目标 15257673.2.24宣传内容 15303803.2.25宣传方式 15256673.2.26培训对象 15159273.2.27培训内容 15243523.2.28培训方式 1627462第十一章: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监督与评估 16185953.2.29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16327233.2.30监督内容 17118683.2.31预案评估 1783573.2.32预案改进 178586第十二章: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附录与附件 17254213.2.33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 17116773.2.34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术语解释 18187093.2.35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流程图 18194333.2.36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文本 1815203.2.37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18293043.2.38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培训资料 18171253.2.39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宣传资料 18228433.2.40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相关表格 18251753.2.41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19311993.2.42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培训记录 1954113.2.43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宣传记录 19282733.2.44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实施评估报告 19120703.2.45其他与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相关的文件和资料 19第一章:食品安全管理预案概述一、预案目的与适用范围1.1预案目的食品安全管理预案的制定旨在保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预防食品安全的发生,保障师生员工的饮食健康,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预案的目的是:(1)明确食品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保证食品安全责任的落实。(2)建立食品安全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对食品安全的能力。(3)规范食品安全管理流程,保证食品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4)增强师生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氛围。第二节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包括食堂的食材采购、加工、储存、配送、销售、清洁等环节。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如食物中毒、食品污染等。(2)食品安全潜在风险,如食品原料质量不合格、食品加工过程不规范等。(3)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检查、评估和指导。(4)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培训。1.1.1预案制定与修订流程(1)预案制定(1)成立预案制定小组,由学校领导、食堂管理、食品安全专业人员组成。(2)收集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预案的资料,借鉴先进经验。(3)结合学校食堂实际情况,制定预案初稿。(4)组织专家对预案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5)根据专家意见修改预案,形成正式稿。(2)预案修订(1)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分析预案的实施效果。(2)根据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学校食堂实际情况和预案评估结果,及时修订预案。(3)修订后的预案需经学校领导审批,并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备案。(4)对修订后的预案进行培训和宣传,保证相关人员熟悉预案内容。通过以上流程,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预案,提高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第二章:食品安全分类与级别第一节食品安全分类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或消费过程中,由于食品本身或其包装、运输工具等污染,导致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事件。根据的性质和原因,食品安全可分为以下几类:(1)生物性污染:这类主要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污染引起。例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污染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2)化学性污染:这类通常是由于食品中残留的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等化学物质超标或不当使用所引起。比如,食品中非法添加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3)物理性污染:这类是指食品中混入外来物质,如金属、玻璃等硬质物质,导致消费者健康受损。(4)放射性污染:由于核或放射性物质泄漏,导致食品受到放射性污染,从而影响人体健康。(5)过敏原交叉污染:食品中未标明或未妥善处理的过敏原,导致过敏体质人群食用后出现过敏反应。(6)食品添加剂滥用:食品生产者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导致消费者健康受损。第二节食品安全级别划分根据食品安全的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食品安全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特别重大食品安全(I级):造成特别重大的人员伤亡,影响范围广泛,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的食品安全。(2)重大食品安全(II级):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影响范围较大,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食品安全。(3)较大食品安全(III级):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影响范围有限,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的食品安全。(4)一般食品安全(IV级):造成一般的人员伤亡,影响范围较小,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较小影响的食品安全。通过以上分类和级别划分,有助于和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响应,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第三章:食品安全预警与预防第一节预警系统建立1.1.2预警系统概述食品安全预警系统旨在通过对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进行预测和警示,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食品安全发生的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是食品安全预防工作的关键环节。1.1.3预警系统构成(1)信息收集与监测:通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多方力量,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进行全面的监测,收集食品安全相关信息。(2)信息分析处理:对收集到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运用数据挖掘、风险评估等技术手段,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3)预警发布: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进行预警,向相关企业、监管部门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4)预警响应:各级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根据预警信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食品安全的发生。第二节预防措施实施1.1.4法律法规保障(1)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为预防食品安全提供法律依据。(2)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1.1.5企业自律(1)企业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安全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2)企业应加强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监控,保证食品质量。(3)企业应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1.1.6监管(1)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2)部门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食品安全的能力。(3)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1.1.7社会共治(1)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发挥舆论监督作用。(2)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3)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公众积极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通过以上预警系统和预防措施的建立与实施,有助于降低食品安全发生的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第四章:食品安全应急响应第一节应急响应启动1.1.8响应级别划分根据食品安全的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四个级别。其中,Ⅰ级为最高级别,Ⅳ级为最低级别。1.1.9响应启动条件(1)发生食品安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2)食品安全已经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3)食品安全影响范围较大,可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恐慌。1.1.10响应启动程序(1)初步判断:接到食品安全报告后,相关部门应立即进行初步判断,确定级别;(2)报告上级:初步判断后,应立即向上级报告,请求启动应急响应;(3)启动应急响应:上级部门根据报告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响应,并明确响应级别;(4)成立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后,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响应工作。第二节应急处置流程1.1.11报告(1)及时报告:发觉食品安全后,相关单位和个人应立即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2)完整报告:报告应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食品种类、疑似原因、受害人数、救治情况等内容。1.1.12现场处置(1)保护现场:对现场进行保护,防止扩大;(2)控制食品:对疑似污染食品进行封存、隔离,防止流入市场;(3)救治受害人员:将受害人员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并提供相关信息。1.1.13调查(1)调查组成立:成立调查组,负责调查原因、经过和责任;(2)调查取证:调查组应全面收集相关证据,包括食品样品、现场照片、证人证言等;(3)分析原因: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1.1.14信息发布(1)及时发布:在处理过程中,应及时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2)信息准确:发布的信息应准确、客观,避免引起恐慌。1.1.15善后处理(1)赔偿受害人员:对受害人员给予适当赔偿;(2)整改措施:对责任单位进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3)总结经验:对处理过程进行总结,提高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第五章:食品安全调查与处理第一节调查程序与方法1.1.16报告当发生食品安全时,相关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向主要负责人报告,主要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1.1.17成立调查组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立即成立调查组,开展食品安全的调查工作。1.1.18调查内容(1)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数、涉及食品品种及来源等基本情况。(2)原因,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3)涉及的食品及相关产品的采样、检验和检测情况。(4)造成的健康损害和伤亡情况。(5)涉及的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情况。1.1.19调查方法(1)现场调查:调查组应赴现场,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环节进行实地调查。(2)采样检测:对涉及的食品及相关产品进行采样、检验和检测。(3)访谈调查:调查组应对发生单位、从业人员、受害者及相关人员進行访谈,了解发生经过和原因。(4)资料审查:调查组应收集和审查相关文件、记录、报告等资料,以确定原因和责任。第二节处理措施与责任追究1.1.20处理措施(1)封存和控制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等。(2)对已进入市场流通的问题食品进行召回。(3)及时将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原因等向相关部门报告。(4)对封存和召回的问题食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等措施。(5)配合当地监管部门进行调查,落实监管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各项措施。1.1.21责任追究(1)单位:对单位依法进行处罚,包括罚款、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停业等。(2)从业人员:对涉及的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监管部门:对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如存在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食品检验机构和认证机构:对存在违法行为的食品检验机构和认证机构,依法进行处罚,包括罚款、吊销许可证等。第六章:食品安全信息报告与沟通第一节信息报告流程1.1.22发觉食品安全1.1事发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扩大。1.2事发单位或个人应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数、症状表现、可疑食品来源等。1.2.1监管部门接报处理2.1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核实。2.2调查核实过程中,应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包括:原因、食品来源、流向、涉及范围等。2.3根据严重程度,向上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逐级上报。2.3.1信息报告内容3.1报告人基本信息:姓名、联系方式、单位等。3.2基本信息: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数、症状表现等。3.3可疑食品信息:食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采购渠道等。3.4处理情况:已采取的措施、救治情况等。第二节信息沟通渠道3.4.1内部沟通渠道1.1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内部应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地上报。1.2部门之间应加强协作,共同应对食品安全,保证信息畅通。1.2.1外部沟通渠道2.1与事发单位沟通:及时了解进展,指导事发单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蔓延。2.2与医疗机构沟通:了解患者救治情况,共享相关信息,协助调查原因。2.3与公众沟通: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发布处理进展,回应社会关切,维护社会稳定。2.4与其他部门沟通:如公安、卫生、环保等部门,共同应对,形成合力。2.4.1信息发布3.1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建立信息发布机制,保证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3.2发布信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权威性、客观性、真实性、针对性、有效性。第七章: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资源与保障第一节资源调配与保障3.2.1资源调配原则(1)预案先行:在食品安全发生之前,各级和相关部门应当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资源调配的原则和程序。(2)统一指挥:在发生时,要成立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资源调配工作,保证各项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3)优先保障:针对性质和影响范围,优先保障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保证得到及时、有效的应对。3.2.2资源保障措施(1)人力资源:选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组成食品安全应急队伍,保证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救援工作。(2)物资资源: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包括防护用品、检测设备、救援工具等,保证发生时能够及时投入使用。(3)资金保障:设立食品安全应急专项资金,保证应对过程中各项费用得到妥善解决。(4)技术支持: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食品安全应急能力。(5)信息资源: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处理、发布和共享机制,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全面。第二节应急队伍培训与演练3.2.3培训内容(1)基本知识:包括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分级标准、应急处置程序等。(2)技能培训:包括现场救援、调查、信息披露、心理疏导等技能。(3)协作能力:提高应急队伍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保证应对过程中各项工作有序开展。3.2.4培训方式(1)理论培训: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应急队伍掌握食品安全应急处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实践操作:组织应急队伍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其在现场的操作能力。(3)情景模拟:设置不同场景,模拟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过程,使应急队伍熟悉应对流程。3.2.5演练安排(1)定期演练:各级和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2)实战演练: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应急队伍进行实战演练,提高其在真实环境下的应对能力。(3)跨区域演练:与相邻地区开展跨区域演练,提高应急队伍在跨区域协作中的应急处置能力。通过以上资源调配与保障措施,以及应急队伍的培训与演练,我国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第八章:食品安全善后处理与恢复第一节善后处理措施3.2.6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食品安全发生后,首先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应急预案中应明确处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应急响应流程等关键内容,保证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3.2.7调查与评估(1)成立调查组:根据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成立由部门、企业、专业机构等组成的调查组,全面负责调查工作。(2)调查原因:深入调查发生的原因,包括生产环节、原料采购、运输存储等方面,保证找到的根源。(3)评估影响:对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评估,包括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公共卫生等方面。3.2.8善后处理措施(1)临时控制措施:在调查期间,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如暂停生产、销售、召回问题产品等,以防止扩大。(2)健康监测与救治:对受影响的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及时救治伤病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3)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及时发布处理进展和相关信息,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4)赔偿与补偿:对造成的损失进行合理赔偿和补偿,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第二节恢复生产与经营3.2.9整改措施(1)查找问题根源:对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查找生产环节中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2)加强生产管理:严格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3)完善制度体系: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预防类似的再次发生。3.2.10恢复生产(1)重新评估生产线:对涉及的生产线进行全面评估,保证生产线恢复正常运行。(2)优化生产布局:根据教训,优化生产布局,提高生产效率。(3)加强人员培训:对生产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3.2.11恢复经营(1)重建市场信心:通过多渠道宣传,重建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2)拓展市场渠道:积极开拓市场,增加销售渠道,提高市场份额。(3)优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第九章: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第一节预案修订时机3.2.12法律法规变化当国家或地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应急预案应进行修订,以保证预案内容与法律法规保持一致。3.2.13食品安全形势变化食品安全形势的变化,如新出现的安全隐患、食品安全频发等,应急预案应进行修订,以适应新的形势。3.2.14预案实施效果评估定期对预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发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评估结果对预案进行修订。3.2.15预案演练与总结根据预案演练中发觉的问题和不足,对预案进行修订,以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2.16技术进步与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技术的进步和创新,预案应进行修订,以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食品安全应对能力。第二节预案更新流程3.2.17预案修订筹备(1)成立预案修订小组,明确修订任务和责任分工;(2)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预案实施效果评估报告等资料;(3)开展预案修订调研,了解食品安全应对现状和需求。3.2.18预案修订(1)对预案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根据法律法规变化、食品安全形势变化、预案实施效果评估结果等因素,对预案进行修订;(3)保证预案内容完整、逻辑清晰、操作性强。3.2.19预案评审(1)组织专家对修订后的预案进行评审;(2)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预案修订稿。3.2.20预案审批与发布(1)预案修订稿报请相关部门审批;(2)审批通过后,发布预案修订版。3.2.21预案宣传与培训(1)组织开展预案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和相关部门对预案的认识;(2)对预案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熟悉预案内容和操作流程。3.2.22预案实施与监督(1)按照修订后的预案开展食品安全应对工作;(2)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发觉问题及时整改。第十章: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宣传与培训第一节宣传普及3.2.23宣传目标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宣传普及工作旨在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公众参与度,保证食品安全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3.2.24宣传内容(1)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2)食品安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3)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流程和措施;(4)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法律法规依据;(5)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演练和培训。3.2.25宣传方式(1)制定宣传材料:制作宣传册、海报、展板等,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2)举办宣传活动:利用“食品安全宣传周”、“世界卫生日”等时机,举办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主题宣传活动;(3)媒体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相关信息;(4)社区宣传:组织社区志愿者,深入居民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宣传活动;(5)网络宣传:利用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发布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相关知识和信息。第二节培训实施3.2.26培训对象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培训对象包括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工作人员、食品生产经营者、学校师生等。3.2.27培训内容(1)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2)食品安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3)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流程和措施;(4)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法律法规依据;(5)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演练和培训。3.2.28培训方式(1)集中培训:组织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工作人员等参加集中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授课;(2)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培训,方便培训对象随时学习;(3)实地演练:组织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实地演练,提高培训对象的应急处置能力;(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食品安全案例,使培训对象更好地理解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5)互动交流:组织培训对象进行互动交流,分享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经验和教训。通过以上宣传与培训,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认知程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为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第十一章: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监督与评估第一节监督机制3.2.29建立健全监督体系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监督机制旨在保证预案的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各级监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众共同构成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监督体系。(1)监督:各级应加强对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监督,保证预案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符合法律法规要求。(2)监管部门监督:各级市场监管、卫生、农业等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监督,保证预案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符合各自职责和监管要求。(3)企事业单位监督: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