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勘察信息模型设计标准_第1页
工程勘察信息模型设计标准_第2页
工程勘察信息模型设计标准_第3页
工程勘察信息模型设计标准_第4页
工程勘察信息模型设计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勘察信息模型设计标准李杨秋内部培训目录CONTENTS123编制背景编制工作情况标准主要内容01

编制背景编制背景BIM的广义内涵: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把参数化、数字化的建筑信息生成可视化的三维模型,整合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相关信息,在项目的策划、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和维护、拆除直至建筑生命结束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作为一个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专业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编制背景目前,我国的BIM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但近几年在国家住建部的重视和推动下发展十分迅速。2015年6月住建部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1、发展目标①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②到2020年末建设行业新立项的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绿色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在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项目比率应达到90%。2、工作重点勘察单位应研究建立基于BIM的工程勘察流程与工作模式,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和应用条件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开展BIM示范应用。①、工程勘察模型的建立。研究构建支持多种数据表达方式与信息传输的工程勘察数据库,研发和采用BIM应用软件与建模技术,建立可视化的工程勘察模型,实现建筑与其地下工程地质信息的三维融合。②、模拟与分析。实现工程勘察基于BIM的数值模拟和空间分析,辅助用户进行科学决策和规避风险。③、信息共享。开发岩土工程各种相关结构构件族库,建立统一数据格式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编制背景2016年8月,住建部在《关于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中要求加快BIM普及应用,实现勘察设计技术升级,明确指出“在工程项目勘察中,推进基于BIM进行数值模拟、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研究构建支持异构数据和多种采集方式的工程勘察信息数据库,实现工程勘察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

编制背景2016年4月重庆市城乡建委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意见》,明确了重庆市“十三五”期间BIM技术应用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拉开了BIM技术在重庆市建设行业全面推进的序幕。发展目标:①到2017年末,建立我市勘察设计行业BIM技术应用的技术标准,明确主要的应用软件,本市部分骨干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具备BIM技术应用能力。②到2020年末,形成我市建筑工程BIM技术应用的政策和技术体系,在本市承接工程的工程设计综合甲级,工程勘察甲级,建筑工程设计甲级,市政行业设计甲级企业,施工图审查机构等企业掌握BIM技术,并实现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重点工作:①2017年起,建筑面积3万m2以上的单体公共建筑在设计阶段必须采用BIM技术;②2018年起,大型道路、桥梁、隧道工程,三层及以上的立交工程,在勘察、设计阶段必须采用BIM技术;拟申报市级优秀勘察设计奖项的工程,在勘察、设计阶段应采用BIM技术。③2019年起,轨道交通站点工程在勘察、设计阶段应采用BIM技术。④2020年起,以国有投资为主的大型房屋建筑工程,轨道交通,大型道路、桥梁、隧道工程,三层及以上的立交工程,在勘察、设计、施工阶段应采用BIM技术。编制背景重庆市城乡建委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意见》明确要求推进应用技术体系创新,加快出台BIM系列标准体系。

勘察类《工程勘察信息模型设计标准》《工程勘察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实施指南》建筑类《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实施指南》《建筑工程信息模型交付技术导则》《建设工程信息模型技术深度规定》市政类《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设计标准》《市政工程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实施指南》

审查类《建设工程信息模型设计审查要点》编制背景现行国家、行业还未颁布“工程勘察信息模型”的相关标准、规范。1国标《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2国标《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3《中国市政行业BIM构件库技术标准》4《建筑机电工程BIM构件库技术标准》5北京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6《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7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信息模型交付标准》8《深圳市建筑工务署BIM实施管理标准》9《浙江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导则》10《四川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02

编制工作情况编制工作情况2.1、编制单位组成

主编单位: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重庆市都安工程勘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南江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重庆江北地质工程勘察院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编制工作情况2.1、编制单位组成在整个编制工作中,编制组共召开了大、小编制工作会议20余次,编制组每次会议都对编制内容充分讨论、反复修改。于2016年7月确定编制大纲;于2016年11月形成初稿;于2017年1月形成征求意见稿;于2017年3月在市建委挂网公示并公开征求意见;于2017年7月至8月,在市勘协的促导下,征求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较早应用BIM技术的专家意见,同时又再次定向征求了我市部分专家意见,共计收到意见37条;于2017年11月,经编制组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后,形成报批稿。标准编制得到市建委、市勘协、各勘察设计单位和勘察设计专家以及广大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编制组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03

标准内容6、模型元素分类及命名标准内容规范共包含八个章节及条文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模型基本设定5、模型构成7、模型深度等级8、本标准用词说明附:条文说明标准内容第二章术语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即GIM(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formationmodel),是基于勘察工作,将反映场地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相关信息数据集合起来构成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具备数据共享、传递和协同功能。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分为地表信息模型、工程地质信息模型、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三类。地表信息模型工程地质信息模型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工程勘察信息模型模型元素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标准内容第二章术语模型深度:工程勘察信息模型所能达到的精细程度,模型深度一般取决于所能够获得的反映场地地表、工程地质及岩土工程设计信息的充分程度。模型深度应综合考虑工程性质、规模、特征、场地复杂程度、勘察工作完成情况及建模信息的充分度等因素,根据工程实际需求确定。分为CL100、CL200、CL300和CL400四个等级。每个深度等级由几何和非几何两个信息维度组成。不同深度等级的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应满足不同的工程用途。等级工作目的工程用途CL100初步反映建设场地及其周边的地形地物与基本工程地质信息满足可行性研究或方案设计CL200准确表达建设场地及其周边地表信息,初步反映场地内地质条件和岩土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初步建议满足初步设计CL300准确表达建设场地及其周边环境的地上和地下综合信息,查明场地岩土条件,为工程设计、施工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供建议满足施工图设计CL400全面反映建设场地及其周边环境的地上和地下综合信息,以及相应的施工过程信息,为工程项目施工及竣工提供基础资料支撑。满足工程施工、竣工标准内容第三章基本规定3.0.1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可在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各阶段按工程需求深度建立,并应用于设计、施工与运营。3.0.2工程勘察信息模型深度等级应与工程用途相适应。3.0.3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应包括发布模型的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和模型发布时间等重要信息。条文说明: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宜由勘察单位完成。3.0.4模型制作方应对工程勘察信息模型中的数据来源进行检查和校验,保障建模的完整性、可靠性。标准内容第四章模型基本设定4.1.1模型文件命名原则:规范性、合理性、简洁性、扩展性、通用性4.1.2模型文件命名具体表示为,项目代码-模型深度-拆分编号。项目代码:与项目勘察报告项目编号保持一致;模型深度:CL100~CL400;拆分编号:可用0或者m-n表示(n≤m);0代表模型未进行拆分;m代表模型被拆分的数量,n代表拆分模型编号。6.2.3模型元素命名(第六章)可按照“元素类别_编号_扩展说明”定制3个关键字段。示例:地表水_1_人工湖;钻孔_2_取样孔;支护桩_3_C30、桩长15m;地下管网_4_燃气4.1模型文件命名标准内容第四章模型基本设定4.2.1采用国际通用单位。4.2.2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和重庆市东部独立坐标系或自定义坐标系。(用自定义坐标系统时,应提供相应的转换参数和说明)4.2.3同一项目的多个模型文件及模型内部各组成元素采用的坐标系应保持一致。4.2模型单位和空间基准标准内容第四章模型基本设定4.3

模型表达1、工程勘察信息模型的图形表达宜参照现行规范、规定及图示图例标准,能方便与其他专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同工作。2、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应根据组成元素的属性赋予其材质,每种材质应能体现相对独立的色彩、纹理,岩性花纹等特征。图案纹理影像纹理颜色显示标准内容第四章模型基本设定4.3

模型表达砂岩卵石粗砂粉质粘土标准内容第四章模型基本设定4.3

模型表达桩、锚索板、肋柱基础支撑

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中结构构件的材料应具有独立的色彩、纹理等特征。标准内容第四章模型基本设定4.3

模型拆分

4.3.1对于大型勘察项目可根据项目需求进行拆分,便于对模型有效的操作和管理。

4.3.2对于线状工程,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宜按照工点进行模型拆分建立;对于点状工程可按照场地分区进行模型拆分建立。4.3.3拆分后的模型应保持相对的独立和完整,模型范围应包含周围边坡、基坑及其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管线等,不影响分析和计算。线状工程点状工程标准内容第一部分:地表信息模型1、地表信息模型是指用以反映拟建场地地表以上地形、地物特征等特征信息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是建立工程勘察信息模型的基础。一般可运用于拟建项目规划布局、设计方案比选、工程展示及分析等。2、地表信息模型的数据来源宜采用原始测量数据,数字化地形图,航摄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ElevationModel)。三维实景标准内容第一部分:地表信息模型3、地表信息模型的范围在平面上应包含委托建(构)筑物范围以及受影响的范围,竖向深度范围不作明确规定。总体上,建模范围应满足项目的需求。4、地表信息模型的精度应根据项目类型和需求确定,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①对于点状工程,在整个项目范围内宜保持同一精度。(允许同一勘察阶段,不同部位,根据勘探点位密度采用不同精度。例如:边坡、基坑、重要建筑物部位等勘探点密度大,需要的建模精度要求较高。)②对于线状工程,拟建范围内应保证较高精度,线路影响范围外可以采用低精度数据。地表信息模型的精度宜与项目所处勘察阶段大致匹配。标准内容第一部分:地表信息模型5、地表模型元素及信息包含的内容类型元素类别典型信息地表信息地表面地名、行政区划、地表空间信息、地形地貌、现状边坡地表水体名称、类型、水面标高、水文特征地面建(构)筑物名称、高度、层数、轮廓尺寸标准内容第一部分:地表信息模型6、地表信息模型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序号信息内容深度等级(CL)1002003004001地表面▲▲▲▲2地表水体△△▲▲3地面建(构)筑物△▲▲▲注:表中“▲”表示应具备的信息;“△”表示宜具备的信息;“—”表示可不具备的信息。标准内容第一部分:地表信息模型标准内容第二部分:工程地质信息模型1、工程地质信息模型包含场地空间工程地质信息+拟建工程主要设计信息。工程地质信息模型是建立工程勘察信息模型的核心。主要是以工程地质勘察数据为基础,经过综合分析建立的反映拟建场地及周边影响范围内的工程地质信息的数字模型,叠加拟建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内容,相邻建构筑物及管网信息。可运用于拟建项目方案比选、边坡(基坑)设计、地基处理设计以及其他三维可视化应用。2、工程地质信息模型的数据来源包括工程地质勘察数据,拟建构筑物设计数据以及相邻建构筑物、地下管网信息等。条文说明:工程地质信息模型的基础是工程地质勘察数据,这些数据主要通过传统勘察手段获得,经数字化处理后使用。地面工程地质信息也可以通过手持终端在开展现场工程地质调查过程中直接进行数字化采集。拟建构筑物设计数据主要包括拟建物编号、设计标高,外轮廓尺寸以及其他属性信息,与拟建项目存在相互影响的相邻建构筑物、地下管网的尺寸、位置等信息也应包括在内。工程地质信息模型与地表信息模型合并在一起构成基本的工程勘察信息模型。3、工程地质信息模型的平面范围应与地表信息模型范围一致,空间范围应满足工程地质评价和使用的需要,并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标准内容4、工程地质信息模型宜包括的元素及典型信息

类型元素类别典型信息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点名称、类型、位置(坐标、高程)、描述地质界线名称、类型、位置(坐标、高程)、范围、描述地质剖面编号、位置(坐标、高程)、剖面方向、分层特征、风化特征、水位线地质界面名称、类型、位置(坐标、高程)、范围、描述地质体地质名称、分类、描述、物理力学指标、承载力、腐蚀性特征地质构造名称、类型、位置(坐标、高程)、产状、描述地下水名称、类型、水位面位置、范围、描述、腐蚀性特征、水文地质测试信息不良地质体名称、类型、位置(坐标、高程)、范围、基本特征描述勘探钻孔编号、类型、位置(坐标、高程)、深度、孔径、分层数据、风化特征、水位标高、取样信息、测试信息、钻探时间、人员探井、探槽、探坑名称、编号、位置、尺寸、分层数据、风化特征、取样位置、样品信息、开挖时间、人员物探类型、编号、点线位置、方向、长度、描述、探测时间、人员测试原位测试(静载、直剪、波速测试、动探、静探、标贯、抽水试验、渗透试验等)名称、类型、位置、深度、描述、测试时间室内试验(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水样分析测试等)名称、类型、位置、描述、测试时间拟建工程拟建物名称、层数、结构形式、安全等级、轮廓尺寸(长宽高)、设计标高(正负零标高、环境标高、地下车库标高)、拟采用基础型式、建筑红线范围环境边坡名称、编号、位置、标高(坡顶、坡脚)、几何尺寸、安全等级、边坡特征基坑边坡名称、编号、位置、标高(坡顶、坡脚)、几何尺寸、安全等级、边坡特征相邻建构筑物相邻建(构)筑物基础基础形式、基础埋深(相邻建筑地面部分信息参见表6.1.1)地下洞室名称、位置、断面尺寸、衬砌(材料、厚度)、修建时间、围岩类别、使用情况地下管网名称、类型、位置、埋深、管径、长度、使用情况标准内容5、工程地质信息模型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

序号信息内容深度等级(CL)1002003004001地质点▲▲▲▲2地质界线▲▲▲▲3地质剖面—▲▲▲4地质界面—▲▲▲5地质体—▲▲▲6地下水—△▲▲7不良地质作用▲▲▲▲8钻孔△▲▲▲9探槽、探井及探坑—△▲▲10物探—▲▲▲11原位测试—▲▲▲12室内试验—▲▲▲13拟建物△▲▲▲14环境边坡—▲▲▲15建筑基坑—▲▲▲16建筑物基础—▲▲▲17地下洞室△▲▲▲18地下管网—△▲▲注:表中“▲”表示应具备的信息;“△”表示宜具备的信息;“—”表示可不具备的信息。标准内容6、工程地质信息模型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

序号信息内容深度等级(CL)1002003004001地质调查点▲▲▲▲2地质界线▲▲▲▲3地质剖面—▲▲▲4地质界面—▲▲▲5地质体—▲▲▲6构造地质—▲▲▲7地下水—△▲▲8不良地质作用▲▲▲▲9场地总体工程地质—▲▲▲10钻孔△▲▲▲11探槽、探井及探坑—△▲▲12物探—▲▲▲13原位测试—▲▲▲14室内试验—▲▲▲15拟建物△▲▲▲16环境(基坑)边坡—▲▲▲17相邻建(构)筑物基础—▲▲▲18地下洞室△▲▲▲19地下管网—△▲▲标准内容第二部分:工程地质信息模型标准内容第二部分:工程地质信息模型标准内容渝中区大化路道路工程(螺旋隧道)第二部分:工程地质信息模型标准内容中医骨科医院项目第二部分:工程地质信息模型三、标准内容标准内容第二部分:工程地质信息模型龙溪配套输变电电缆隧道下穿市政道路、桥梁模型拆分标准内容第三部分: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1、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在工程地质信息模型基础上建立。可分为三类,能实现设计方案比选、结构构件展示及分析计算等功能。2、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边坡支护结构、基坑支护结构及地基处理方案等资料,以及与项目设计有关的其他工程资料。3、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的空间范围应包含边坡、基坑影响区域及其受影响保护对象,并满足岩土工程设计及相邻建(构)筑物分析和评价的需要。4、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中的构件截面尺寸、空间布置应与设计图纸或实测值保持一致。构件力学特性应采用试验结果值或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选取。5、不同设计阶段选取的岩土计算参数应与工程地质信息模型深度等级相匹配。边坡工程信息模型基坑工程信息模型地基处理信息模型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标准内容6、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元素及信息描述类型元素类别典型信息边坡(基坑)工程边坡(基坑)体边坡体空间信息、治理面积、几何尺寸、边坡地质特征信息、坡面分段线信息、监测点信息支挡结构构件(挡墙、支护桩、面板、肋柱、压顶梁、承台)名称、几何信息(如长、宽、高、截面、间距)、定位(坐标、标高)、材料(重度、强度)、钢筋信息、工程量(如体积、重量)、结构分析信息(如约束条件、边界条件等)其他支护构件(锚杆、锚索、土钉)名称、几何信息(如锚固长度、截面、孔径、倾角、间距)、定位(坐标、标高)、材料(钢材型号、等级)、工程量(如长度、体积、重量)、关联构件、结构分析信息(如约束条件、边界条件、预应力值等)支挡结构基础名称、几何信息(如长、宽、高、截面)、定位(坐标、标高)、工程量(如体积)、材料力学性能(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型号等)、结构分析信息(如约束条件、边界条件等)截(排)水沟名称、几何信息(如长、宽、高、截面)、定位(坐标、标高)、材料、工程量(如长度、体积)荷载(荷载组合)名称、荷载类型、大小、加载位置、组合系数地基处理工程换填垫层体、夯实压实体、复合地基增强体、注浆加固体名称、处理体积、几何尺寸、工程量、地质特征信息、载荷试验信息、结构分析信息(如约束条件、边界条件等)换填开挖面、分层强夯面、土工材料铺设面、地基处理影响深度面、地基处理完成面名称、几何信息、定位(坐标、标高)、处理面积、工程量基础名称、几何信息(如长、宽、高、截面)、定位(坐标、标高)、工程量(如体积)、材料力学性能(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型号等)、结构分析信息(如约束条件、边界条件等)地基处理材料(垫层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强夯置换材料、复合地基桩体材料、注浆材料)名称、描述、材料力学性能、工程量(如面积、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