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单元计划和教案设计_第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单元计划和教案设计_第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单元计划和教案设计_第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单元计划和教案设计_第4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单元计划和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来源:三年级上册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三年级上册教科书《数学》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测量

课程类型:必修

实用年级:三年级

设计者:三年级数学组

背景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是在学生对长

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己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

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

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二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

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

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单元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

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

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学教学内容与方式(可分成两

单元目标课时

主栏)

第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1.毫米的认识1

二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2.分米的认识1

组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3.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1

景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4.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1

测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5.吨的认识和换算1

里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6.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当地选择单位。

1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

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复习、检测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

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7.单元复习和练习1

备注:

实施建议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内资源利用主题图、情境图、例题、插图、练习题。

2.课外资源利用“畅言”多媒体教学系统、黄冈练习册等。

3.在生活中创造各种条件开发课程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建议

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

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示主题图(如,公路及

路标、动物过桥图等)、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等形

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

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提供条件。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认识并理

解测量的有关知识,同时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

能力会逐步提高。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情境进行整体观察,注

意提供的情境应该主题明确,当学生的讨论远离主题时,应该进行恰当的引

导。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

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应该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之上。如,教学例1(毫米的认识),教材安排了学生

用尺子测量课本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测量中发现课本的宽、厚不能用

整厘米表示,从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的活

动,明白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在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时,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提出活动的要求,

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引导,

对活动的结果要进行适当的评价。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

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

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

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应该作为检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

方面。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

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

悉的例子加以对比。比如,医疗保险卡、电话磁卡、储蓄卡厚度大约是1毫

米等等,也可以让学生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中量出1毫米,数一数有几张。

让学生用作业本摞出1分米的高度,数一数有多少本,等等。对于大的长度

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感受,可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结合起来,比如,

可以量出100米,通过走一走感受100米的长度,让学生想像出10个100

米就是1千米。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估测在生活中用得很多,也是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

现。为此教材作了一些安排,如,让学生先估计课本的长、宽和厚以及常用

物品的长(宽),再测量验证。再比如,让学生说一说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

方大约是1千米,在练习中设计三个不同路程的出游情境,提出“他们该怎

样去?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的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

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

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5.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这部分内容一方面操作性很强,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所

以可以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安排动静的时间,

小组讨论、交流要建立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安排的教学活动要给学

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时间,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

评价

本单元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组成,成绩以百分制呈现,

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性评价占70队若成绩低于60分,可申请补考。

(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30%)

过程性评价=课堂评价(10分)+作业评价(10分)+操作与估测能力表现与单元

检测(10分)

L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2.过程作业评价按时完成课本课后练习题和练习册的相关作业,教师及时

进行评价反馈。

评价项目评价要素评价等级

课堂评价1.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举手发言,A好(5分)

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习过程中B比较好(3分)

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C一般(1分)

2.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和同学讨A好(5分)

论数学问题,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B比较好(3分)

序。C一般(1分)

作业评价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A好(5分)

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主动B比较好(3分)

请教师再次批改。C一般(1分)

2.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操作作业A好(5分)

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操作、估测1.每次的操作达到方法正确。A好(5分)

能力的表现B比较好(3分)

与单元检测C一般(1分)

2.能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估测,能针对具体的物A好(5分)

体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B比较好(3分)

C一般(1分)

(二)结果性评价(70%)

以单元水平测试(满分100分)卷面成绩的70%计入。

共分为四个等级:

优(285分)良(80〜84分)

合格(60〜79分)需努力(60分以下)。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21例1

授课对象:三年级上期学生

设计者:三年级数学组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

提出了“理解常见的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

的''第一学段”中提出“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

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

单问题”。

(二)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

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这时,水到渠

成的学习“毫米的认识”,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

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

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在课前对长度单位毫米已有所接触,但对它们的理解是不清晰

的,还没有建立表象。教师要以学生已知的“厘米”为切入点,在测量过程中,

让学生感受到“为使测量精确,不够整厘米时,需要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

位一一毫米二把毫米和厘米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也

有利于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二、学习目标:

1.通过估计、测量、讨论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认识新的

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

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

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四、评价任务:

(一)建立“1毫米”的表象。

(二)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三)能估测线段的长度,画出规定长度的线段。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

小棒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个性批注

环节一活动一:建立1米、

创设情境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1厘米的

揭示课题厘米各有多长。概念,为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学习新知

证。作铺垫

活动二:产生学习

1.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毫米的需

2.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要,激发

学习兴趣

环节二活动一:

自主:探究1.建立“1毫米”的表象。1.知道1

学习新知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毫米的具

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体长度。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

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

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2.知道厘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米和毫米

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之间的关

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系:1厘米

件演示)=10毫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米。

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3.能列举

1厘米=10毫米出长度大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约是1毫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米的物

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体。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

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

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活动二:能画出规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定长度的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线段。

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

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

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

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环节三活动一:L能根据

实践应用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图示读出

巩固新知题。刻度尺所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测量的物

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体长度。

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2.会估测

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线段的长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度。

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

成后集体订正。

3.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

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延伸: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

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

上查查看。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

一、填空

1.5厘米=()毫米70毫米=()厘米

20毫米+40毫米=()毫米=()厘米

5厘米一2厘米7毫米=()毫米

4厘米6毫米+15毫米=()毫米

45毫米-15毫米=()厘米

7厘米2毫米一18毫米=()毫米

2.直尺上从“0”到“1”的这一段长度是()厘米。把这一段长度平均分

成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是()毫米。

3.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毫米。

4.直尺上的刻度数从4到14是()厘米。

《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23例2

授课对象:三年级上期学生

设计者:三年级数学组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

提出了“理解常见的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

的“第一学段”中提出“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

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

单问题

(二)教材分析:

“分米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学期关于长度单位的

一个知识点。学生已经学习过米、厘米和毫米,对于分米由于实际生活中应用得

少,学生接触的也不多,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

知能力充分做好各种准备,以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合

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毫米、米和厘米这三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认识

分米。课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通过安排大量的实践活动,

运用量一量、画一画、数一数、比划比划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经历测量常见物体

长度的过程,从而学习长度单位分米,让他们感到分米的产生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初步建立起分米的表象。重视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所用物品均来自学

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用品,使学生感到亲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

到学习分米的必要性。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

的乐趣。

二、学习目标:

1.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

步建立I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

米=10分米。

2.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良

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四、评价任务: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二)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三)在实际测量中,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五、课前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个性批注

环节一活动一:

激趣导入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中的

新朋友一毫米。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过哪几

个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其中最大的

长度单位是什么?(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

1米大约有多长?最小的长度单位呢?(毫米)

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毫米大约有多长?那1

厘米呢?

活动二:体会学习

2.测量课桌的长度分米的必

如果老师让你估计出我们所使用的课桌的长度要性。

是多少,你认为它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用什

么单位比较合适呢?(厘米)为什么不选择米

为单位呢?(因为桌子的长度不够1米)为什

么不选择毫米为单位呢?(因为毫米的单位比

较小,测量出来的数会比较大)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

(2)汇报方法

(3)比较测量方法

(4)引入并板书课题。

用10厘米来测量很方便,其实它还有1个新

的名称叫分米(板书课题)。

环节二活动一L认识分

口主探究1.认识分米。米,建立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1分米的

分米吗?长度观

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念。

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人们2.知道分

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米与厘米

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之间的进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率。

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

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活动二认识几分

3.认识几分米。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

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

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

说你是怎么想的。

活动三1.知道

4.米和分米的进率。米和分米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的进率。

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2.知道

进率。米、分米、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厘米、毫

1米等于10分米。(板书)米之间的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关系。

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环节三1、完成“练习五”第3题。

巩固练习2、完成“练习五”第4、6题。

3.总结拓展。

我们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

厘米、毫米)这几个长度单位中,每相邻两个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多少?(都是10)你

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它们?(在这些长度单位中,

米是最大的,依次是分米、厘米和毫米)那么,

有没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了呢?在什么时候

能用到呢?它和米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个问题。

教学反思:

附: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

一、填空。

1厘米=()毫米2厘米=(毫米

1分米=()厘米30厘米=()分米

1米=()分米60分米=()米

二、算一算

1米一2分米=()分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

三、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粉笔盒的高约1()光盘的厚大约1()

电线杆高5()乒乓球台高约7()

一间教室高3()一本书的宽14()

四、判断

1.儿童游泳池水深7毫米。)

2.课桌高60米。(

3.一分硬币厚约1毫米。()

4.一支钢笔长约9厘米。()

《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23例3

授课对象:三年级上期学生

设计者:三年级数学组

、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

提出了“理解常见的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

的“第一学段"中提出''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

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

单问题”。

(二)教材分析:

课本通过两个例题分别演示了如何从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从高级单位

转化成低级单位。本课最主要强调的还是学生在转化时的想法。本课重点是让学

生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简单的换算。也是对常用长度单位的一次整理。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基础上来进

行简单的长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复习,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本堂课的学

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

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

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简单推

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

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四、评价任务:

(一)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二)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会解决简单的基本问题。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个性批注

环节一活动一:L能说出

复习旧知1.复习长度单位。学过的长

引入新课(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度单位。

些长度单位。2.能进行

(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单位换

是什么。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达的顺算。

序进行排列。

2,填一填。

1厘米=()毫米10毫米=()厘米

1分米=()厘米10厘米=()分米

1米=()分米10分米=()米

活动二:能说出思

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考过程。

(1)2个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2)5个10厘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4、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

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

容。(板书课题:单位之间的换算)

环节二活动一:

自主探究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能进行厘

掌握方法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米和毫米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之间的换

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厘米)算。并说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出思考过

(板书:2厘米=()毫米)程。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1)1厘米是()毫米?

(2)2厘米是()个10毫米?

(3)就是()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

起来说一说。)

(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米,

即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

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

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

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

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活动二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能进行厘

出示教材课桌图片。米和分米

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之间的换

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果算。并说

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出思考过

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程。

()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

个10厘米?

(2)()个10厘米就是()

分米?

(3)80厘米等于()分米?

(4)在学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

10厘米,即8分米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

验证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

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

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

厘米,也就是几分米。

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

活动三1.能正确

3.填一填。进行换

50毫米=()厘米20分米=()米算。

40毫米=()厘米300厘米=()米2.掌握换

20厘米3毫米=()毫米算的方

80厘米+8分米=()分米法。

(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

作出评价,全班交流)。

4.归纳总结。

提问: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

与厘米换算成分米的情况,它们有哪些相同

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1)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o

(2)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

换算成低级单位计量,换算时乘以单位间的

进率。

(3)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

换算成高级单位计量,换算时除以单位间的

进率。

环节三1.完成“练习五”第8题。通过练

巩固练习请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以不同长度单习,掌握

内化方法位计量的长度应该怎么比较大小,教师提示各单位之

应该先统一长度单位。学生独立完成,指名间的换算

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绳子对折

再对折,将绳子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

(2)求每段绳子多长,就是求什么?

怎样列式?(4分米+4=1分米)

(3)如果这根绳子长2分米,你知道

怎么算吗?

3.课堂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单位的简单换

算,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换算的

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再根据进率来推算

结果。你还有那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反思:

附: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

2厘米=()毫米50毫米=()厘米

4厘米=()毫米80毫米=()厘米

2分米=()厘米=()毫米

5分米=()厘米=()毫米

1米=()分米=()厘米=()毫米

9米=()分米=()厘米=()毫米

10米=()分米=()厘米

《千米的认识、换算、估测》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26例4、5、6.

授课对象:三年级上期学生

设计者:三年级数学组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

提出了“理解常见的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

的“第一学段”中提出“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

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

单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千米

的认识”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

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

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

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

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

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因此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

学生熟悉的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学习目标:

1.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

(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I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2.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3.通过教学,培养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

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四、评价任务:

(一)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五、课前准备:

主题图、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个性批注

环节一活动一:

激趣导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回忆旧知

初步感知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

表示1米、1厘米。

活动二: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知道测量

(1)测量铅笔的长度。较远的路程

(2)测量硬币的厚度。用千米作单

(3)测量课桌的高度。位。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我们

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重庆

到北京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

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

单位一一千米。(边说边板书)

活动一了解生活中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请看:的“千米”。

环节二(1)出示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知道千米又

自主探究思。叫做公里,

掌握算法图1: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可以用“km”

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表示。

图3:离南京还有9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

(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

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

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活动二

2.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1.初步建立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千米”观

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念。

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

次,5个来回。2.能进行千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与米之间

米。我们可以写成的换算。

1千米=1000米全班齐读一次。(指

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米(让学生说想法,

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

4千米=()米3000米=()千米

9千米=()米6000米=()千米

活动三会估测较远

3.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的路程。

1千米到底有多长?

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

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

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环节三L完成练习六第2、3题能解决问

实际运用2.完成练习六第8题题。

一圈400米,5圈几千米?如何列式计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3.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

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有什么收获吗?(了

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

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教学反思:

附: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

1.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2.测量较长的路程时,我们通常用()作单位。

3我.们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小明要跑()圈才够1千米。

4.测量长春到北京的路程要用)作单位。

5.3千米=()米5000米=()千米

14000米=()千米10千米=()米

1千米-136米=()米

3000米+5000米=()米=()千米

2400米+600米=()千米

16千米-9千米=()米90米+9千米=()米

《吨的认识和换算》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1例7、8

授课对象:三年级上期学生

设计者:三年级数学组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