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将进酒》教学案_第1页
李白《将进酒》教学案_第2页
李白《将进酒》教学案_第3页
李白《将进酒》教学案_第4页
李白《将进酒》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将进酒》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通过分析内容,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情分析:

《将进酒》是中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

这个单元室让学生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

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

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本单元的赏析指导为“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所以在学习文章时,以诵读指导为第一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新授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他是中国诗坛上一位风华绝代的才子,他是大唐盛世里

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他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崇拜的偶像,

他是浪漫主义国度里一棵不老的青松,他就是“诗仙”李白。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

缘分。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

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成就传世佳

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既是“诗仙”,又自称“酒中仙”,“李

白斗酒诗百篇”,玩读李白的诗都能体会到酒味。今天,我们

将一起学习他的一首酒与诗的绝唱《将进酒》。

二、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热爱祖国的山川,年轻时就差不

多漫游了大半个中国,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峨眉山

月歌》;他渴望做官,但却鄙夷世俗,蔑视权贵,如《梦游天

姥吟留别》;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如《蜀道

难》。他不甘于平庸的生活,“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

蒿人”;他视权贵如粪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他敢于面对生活的大起大落,处涸辙以犹欢,放声

高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歌清新飘逸,

人称“诗仙”。

三、指导诵读,初步鉴赏

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

方法: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

杯劝酒、劝酒辞。②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③

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

大意。⑤练习背诵。

3、提示: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这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

同声调,注意节奏变化。

(1)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

河”一联,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

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

“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

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2)入题: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

月”须重读。“天生”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

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3)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4)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

容。“不足贵”“不愿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

式说明“不愿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

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

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

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

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通过朗读,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李白醉酒后

是什么样子呢?

生:(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李白一喝酒就唱歌,有人

说李白一喝酒就不愿意醒来,还有人说李白一喝酒就作诗。

师:那李白为什么要唱歌?为什么常醉不愿醒呢?通过

这些我们会看到一个“悲”的李白,一个“欢”的李白,一

个“愤”的李白,一个“狂”的李白。(完成板书)

师:李白的这些情绪当中当一种情绪是主要的呢?

生:悲愤

师:但悲愤只是他一时的情绪,绝不是李白生活的主旋

律,我们心中的李白永远是豪迈飘逸旷达的。

第二课时

一、背景

李白年轻时就有济苍生、安社稷的雄心壮志,一心想在

政治上求取功名,但热血方刚、意气风发的他不想走科举之

路,只想凭借自己在社会上的威望取得朝廷重用。于是乎,

他在30岁时第一次进长安,但未得到统治者重用,四处碰壁,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42岁时奉诏第二次进长安,但是只是

充当了唐玄宗的翰林待诏。翰林待诏,顾名思义就是等待皇

帝召见的人,有各种各样的人才,画画的,下棋的,讲道的,

算卦的,李白是诗人,就是诗文待诏,平时写写诗词以供娱

乐,说白了就是唐玄宗的御用文人,这让渴望不鸣则已,一

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李白很失望,加之他的狂傲

不羁,不为权贵所容,最后落得个赐金放还的结局,只好第

二次离开长安。这首诗就大约作于他第二次离开长安后的八

年,即天宝十一年。算起来,李白这时已经50岁了,这样就

说明他虽然已经人到老年,但壮志未酬啊!写这首诗时,他

和他的好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另一位好友元丹丘家做客,三

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李白写下《将进酒》。

二、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曲名,将:请,愿。将进酒就是请

喝酒的意思,以它为题的文章,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

这首诗借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四、赏析

1、诗歌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隐含了什么意思?

明确: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手法叫起兴。例:东

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隐含了时光易逝之意,

同时也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黄河奔腾而来得气势,空间的夸

张。2、古代很多文人面对流水都会有如此的感叹,举出你所

学的几句。

明确: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3、诗歌的3、4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慨叹了什么?

明确:夸张,慨叹人生短暂,时间的夸张。

4、前四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诗中哪个字可以表达?

明确:悲。不是悲悲切切,戚戚惨惨。悲的大气,悲的豪放,

这是李白的悲哀——悲壮。

5、既然时光如此易逝,人生如此短暂,诗人又将选择如何对

待呢?

明确:李白想到了酒,以酒解悲,和曹操想到一起去了:何

以解忧,惟有杜康。

6、“人生得意须进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给人什么感觉?

明确:今朝有酒今朝醉,看似一种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真

的是这样吗,这是李白的沉沦吗?

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诗人什么心

理?

明确:豪迈、自信、旷达。相信自己会做出一番事业。我们

发现刚才那份消极只是表面现象。而真正埋藏在他胸膛里的

是一颗怀才不遇,渴望进取的心。当然我们也由此可知上文

提到的得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得意,只是李白依然坚信“长

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既然前途是光明的,希

望是有的,那么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而痛饮高歌呢?

8、“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运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夸张,体现了李白式的豪放。在这里菜不是一碟两碟

的要,酒也不是一壶两壶的要,少来少去不过瘾,整头整头

的烹羊宰牛,不喝醉了不罢休!

9、从“人生得意须尽欢”到“会须一饮三百杯”,诗人的

情感己经发生了变化,哪俩个字可以表达?

明确:欢乐。

小结:至此,一场痛快的宴饮拉开了帷幕,诗人的情感也渐

趋高潮。

10、李白这次到谁家喝酒?

明确:既然在元丹丘家,那么元应该是主人,李应该是客人,

一般只有主人劝客人吃好喝好的,可是李白却开始劝元,已

经反客为主,这虽然体现了李白有点喝高了,却让我们看到

了诗人性格中的豪放与率真,不拿自己当外人,也不拿元当

外人,在乎的是喝酒,在乎的就是推杯换盏的氛围,应该是

高潮迭起才有兴致。

这里酒宴进入高潮,诗人的情趣也进入了高潮,情绪再

一次的发生了变化,掀起了酒宴上的第一个高潮:狂放。

11、问题是李白为什么要说“但愿长醉不复醒”,是真心话吗?

明确:因为他憎恨这个不能让他实现理想的社会,让酒糟来

麻醉神经,逃避现实。不是真心话,是壮志难酬的愤慨,因

为字里行间渗透着不平和对统治阶级的蔑视。

12、古代圣贤不可胜数,诗人为何偏偏举曹植为例?

明确:因为二者有相似之处,曹植也有才华,也喜欢喝酒,

用以自比。面对古来圣贤与自己的寂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

愤恨与不满,感情又一次出现了变化一一愤慨。为古来圣贤

不平,更为自己不平,这无限的愤激表现在行为上会如何呢?

13、“主人何为言少钱”这是李白的疑问,这是李白的不理解。

明确:钱、名马、裘皮: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在他

眼里还抵不过一碗酒呢,表明李对这些充满鄙夷之情。由此

出现了第四次感情上的变化:狂放,这次要比刚才还要狂,

就说癫狂也不夸张,也不为过,这是酒的作用,也是心情的

作用,让他狂放的失态,这是宴会的第二个高潮,也是最高

潮。

14、最后,李白还未忘记喝酒的目的:与尔同销万古愁。

明确:夸张,一开始就想借喝酒让自己忘记痛苦,忘记哀愁,

可是喝到了最后,想一醉解千愁的他还是“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这就是诗的第二节,写对豪门贵族的鄙视和怀才不遇的

愤慨。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岩起伏:悲壮一欢乐一

狂放一愤慨一狂放,这一切的一切都基于一个“愁”字,因愁

而悲时光流逝人生短暂,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

又因愁而狂放失态,而这愁又缘于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

差。

五、小结

诗人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和朋友共醉的描写,表达了

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六、艺术特色:

1、夸张修辞的大量运用。

2、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时间与空间)

3、起兴手法的运用。

4、用典精当。(曹植)

4、语言风格极其豪放。

七、本课总结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将进酒》,不仅让我们感受

到李白写作风格的豪放,同时也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洒脱

不羁、狂放飘逸的诗仙李白跃然纸上,相信会对我们全面认

识李白,更好的解读李白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八、作业

背诵这首诗。

《将进酒》习题

一、为下列粗体词语注音。

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

岑夫子()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呼儿将出换美酒()千斤散尽还复来()

二、解释下列诗句中粗体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馔玉不足贵()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

⑤径须沽取对君酌)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⑦但愿长醉不复醒()

⑧主人何为言少钱()

三、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四、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

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