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州省惠阳市惠城区数学八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广州省惠阳市惠城区数学八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广州省惠阳市惠城区数学八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广州省惠阳市惠城区数学八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广州省惠阳市惠城区数学八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上数学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若等腰中有一个内角为,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度数为()A. B. C.或 D.或2.如图,已知,在的平分线上有一点,将一个60°角的顶点与点重合,它的两条边分别与直线,相交于点,.下列结论:(1);(2);(3);(4),,则;其中正确的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B. C. D.4.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为14,若调换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小36,则这个两位数是()A.86 B.95 C.59 D.685.如图所示的计算程序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所对应的图象应为()A. B. C. D.6.如图,直线y=kx(k为常数,k≠0)经过点A,若B是该直线上一点,则点B的坐标可能是()A.(-2,-1) B.(-4,-2) C.(-2,-4) D.(6,3)7.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8.已知△ABC中,AB=17cm,AC=10cm,边上的高AD=8cm,则边的长为()A. B.或 C. D.或9.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M,N分别是AD,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10.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 B.C. D.11.下列电视台的台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12.点的位置在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3.已知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且点与点关于轴对称,则________.14.已知、满足方程组,则代数式______.15.6与x的2倍的和是负数,用不等式表示为.16.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和,则_____(填“”、“”或“”).17.由,得到的条件是:______1.18.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点点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BD=3,DE=5,则线段EC的长为______.三、解答题(共78分)19.(8分)如图,在中,平分.(1)若为线段上的一个点,过点作交线段的延长线于点.①若,,则_______;②猜想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2)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过点作交直线于点,请你直接写出与、的数量关系.20.(8分)如图,ABC中,AB=AC=2,∠B=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B,C重合),连结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1)当∠BAD=20°时,∠EDC=°;(2)请你回答:“当DC等于时,ABDDCE”,并把“DC等于”作为已知条件,证明ABDDCE;(3)在D点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也在改变,判断当∠BAD等于时,ADE是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写过程)21.(8分)如图,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22.(10分)小明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图中的折线表示小明行驶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试根据函数图像解答下列问题:(1)小明在途中停留了____,小明在停留之前的速度为____;(2)求线段的函数表达式;(3)小明出发1小时后,小华也从甲地沿相同路径匀速向乙地骑行,时,两人同时到达乙地,求为何值时,两人在途中相遇.23.(10分)阅读下面材料:数学课上,老师给出了如下问题:如图,AD为△ABC中线,点E在AC上,BE交AD于点F,AE=EF.求证:AC=BF.经过讨论,同学们得到以下两种思路:思路一如图①,添加辅助线后依据SAS可证得△ADC≌△GDB,再利用AE=EF可以进一步证得∠G=∠FAE=∠AFE=∠BFG,从而证明结论.思路二如图②,添加辅助线后并利用AE=EF可证得∠G=∠BFG=∠AFE=∠FAE,再依据AAS可以进一步证得△ADC≌△GDB,从而证明结论.完成下面问题:(1)①思路一的辅助线的作法是:;②思路二的辅助线的作法是:.(2)请你给出一种不同于以上两种思路的证明方法(要求:只写出辅助线的作法,并画出相应的图形,不需要写出证明过程).24.(10分)如图,“丰收1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米的正方形去掉一个边长为2米的正方形蓄水池后余下的部分,“丰收2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米的正方形,两块试验田的小麦都收获了.(1)哪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高?(2)高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低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多少倍?25.(12分)如图,在中,点是边的中点,,,.求证:.26.已知:如图,点B、D、C在一条直线上,AB=AD,BC=DE,AC=AE,(1)求证:∠EAC=∠BAD.(2)若∠BAD=42°,求∠EDC的度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D【分析】由于不明确40°的角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还是顶角,故应分40°的角是顶角和底角两种情况讨论.【详解】当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底角的度数==70°;当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其底角为40°,故它的底角的度数是70°或40°.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由于不明确40°的角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还是顶角,所以要采用分类讨论的思想.2、A【分析】过点作于点,于点,根据的平分线上有一点,得,,从而得,,;当,在射线,上时,通过证明,得;当,在直线,射线上时,通过,得;当,在直线、上时,得,即可完成求解.【详解】过点作于点,于点∵平分又∵∴,,∴∴,,①当,在射线,上时∴∵,∴∴,∴.②如图,当,在直线,射线上时∴;③如图,当,在直线、上时∴综上:②③④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全等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角平分线、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3、C【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A、1+2<4,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B、3+9<15,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C、13+5>14,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D、4+7<1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4、B【分析】先设出原两位数的十位与个位分别为和,再用含和的式子表示出原两位数和新两位数,最后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详解】设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个位数字为则原两位数为,调换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后的新两位数为∵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为14∴∵调换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后的新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小36∴∴联立方程得解得:∴这个两位数为95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出等量关系.5、D【分析】先根据程序框图列出正确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再根据函数关系式来判断其图象是哪一个.【详解】根据程序框图可得y=-x×(-3)-6=3x-6,化简,得y=3x-6,

y=3x-6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0,-6),与x轴的交点为(2,0).

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列出函数关系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根据框图写出正确的解析式.6、C【分析】先根据点A的坐标求出k的值,从而可得直线的解析式,再逐项判断即可.【详解】由平面直角坐标系得:点A的坐标为将代入直线得:,解得因此,直线的解析式为A、令,代入直线的解析式得,则点不符题意B、令,代入直线的解析式得,则点不符题意C、令,代入直线的解析式得,则点符合题意D、令,代入直线的解析式得,则点不符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依据图象求出直线的解析式是解题关键.7、A【分析】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1,据此即可得答案.【详解】∵有意义,∴x-2≠1,解得:x≠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要使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1.8、B【分析】高线AD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也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分别依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分两种情况:①如图在Rt△ABD中,∠ADB=90°,由勾股定理得,AB2=AD2+BD2∴172=82+BD2,解得BD=15cm,在Rt△ACD中,∠ADC=90°,由勾股定理得,AC2=AD2+CD2∴102=82+CD2,解得CD=6cm,∴BC=BD+CD=15+6=21cm;②如图由勾股定理求得BD=15cm,CD=6cm,∴BC=BD-CD=15-6=9cm.∴BC的长为21cm或9cm.故选B【点睛】当涉及到有关高的题目时,高的位置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也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所以分类讨论计算是此类题目的特征.9、B【分析】利用中位线定理作出辅助线,利用三边关系可得MN的取值范围.【详解】连接BD,过M作MG∥AB,连接NG.∵M是边AD的中点,AB=3,MG∥AB,∴MG是△ABD的中位线,BG=GD,;∵N是BC的中点,BG=GD,CD=5,∴NG是△BCD的中位线,,在△MNG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NG-MG<MN<MG+NG,即,∴,当MN=MG+NG,即MN=1时,四边形ABCD是梯形,故线段MN长的取值范围是1<MN≤1.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三角形三边关系解答.10、C【分析】结合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进行求解即可.【详解】A.,故本选项计算错误;B.,故本选项计算错误;C.,故此选项正确;D.,故此选项计算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11、A【解析】B,C,D不是轴对称图形,A是轴对称图形.故选A.12、B【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再根据M点的坐标符号,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点M(-2019,2019),∴点M所在的象限是第二象限.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3、1【分析】根据点与点关于轴对称,求出m和n的值即可.【详解】∵点与点关于轴对称,∴A,B两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成相反数,∴,∴,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是对坐标系中点对称的考查,熟练掌握点关于对称轴的变化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4、-1【分析】先利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把①+②得到3x=6,解得x=2,然后把x=2代入①可求出y,最后把x、y的值都代入x-y中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把①+②得:3x=6,解得x=2,把x=2代入①得2+y=5,解得y=3,∴方程组的解为,∴;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15、6+2x<1【解析】试题分析:6与x的2倍的和为2x+6;和是负数,那么前面所得的结果小于1.解:x的2倍为2x,6与x的2倍的和写为6+2x,和是负数,∴6+2x<1,故答案为6+2x<1.16、>【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图象的增减性,结合函数图象上的两点横坐标的大小,即可得到答案.【详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和,∵-1<2,∴y1>y2,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正确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增减性是解题的关键.17、【分析】观察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后,不等式的方向没有改变,由此依据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详解】∵由,得到,∴c2>1,∴c≠1,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大于1的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小于1的整式,不等号方向改变.18、1【分析】根据△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求证∠DBF=∠FBC,∠ECF=∠BCF,再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证出∠DFB=∠DBF,∠CFE=∠BCF,即BD=DF,FE=CE,然后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出线段CE的长.【详解】∵∠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DBF=∠FBC,∠ECF=∠BCF,∵DF∥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DFB=∠FBC,∠EFC=∠BCF,∴∠DFB=∠DBF,∠CFE=∠ECF,∴BD=DF=3,FE=CE,∴CE=DE−DF=5−3=1.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段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三、解答题(共78分)19、(1)①,②;(2)【分析】(1)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的度数,从而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的度数,进一步求得的度数;(2)根据第(1)小题的思路即可推导这些角之间的关系;(3)同(1)(2)的思路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①∵,∴∵AD平分∴∴∵PE⊥AD∴;②数量关系:,理由如下:设∵AD平分∴∵∴∴∴∵PE⊥AD∴∴;(2),如下图:设∵AD平分∴∵∴∴∴∵PE⊥A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定理以及角的和差倍分计算,熟练掌握相关角的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0、(1)20;(2)2;2;证明见解析;(3)30°或60°【分析】(1)根据外角等于不相邻两内角和可解题;(2)当DC=AB=2时,即可求证△ABD≌△DCE;(3)分类谈论,①若AD=AE时;②若DA=DE时,③若EA=ED时,即可解题.【详解】解:(1)∵∠BAD=20°,∠B=40°,∴∠ADC=60°,∵∠ADE=40°,∴∠EDC=20°.(2)DC=AB=2时,∵AB=AC=2,∴∠B=∠C,∵∠BAD=180°-∠B-∠ADB=180°-40°-∠ADB=140°-∠ADB,∠CDE=180°-∠ADE-∠ADB=180°-40°-∠ADB=140°-∠ADB,∴∠BAD=∠CDE.在△ABD和△DCE中,,∴△ABD≌△DCE(AAS);(3)∵AB=AC,∴∠B=∠C=40°,①若AD=AE时,则∠ADE=∠AED=40°,∵∠AED>∠C,∴△ADE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②若DA=DE时,即∠DAE=∠DEA=(180°-40°)=70°,∵∠BAC=180°-40°-40°=100°,∴∠BAD=100°-70°=30°;③若EA=ED时,∠ADE=∠DAE=40°,∴∠BAD=100°-40°=60°,∴当∠BAD=30°或60°时,△ADE是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运用分类讨论解本题是解题的关键.21、(1)①全等,理由见解析;②cm/s;(2)经过s点P与点Q第一次在边AB上相遇.【分析】(1)①根据时间和速度分别求得两个三角形中的边的长,根据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②根据全等三角形应满足的条件探求边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公式,先求得点P运动的时间,再求得点Q的运动速度;(2)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析发现:由于点Q的速度快,且在点P的前边,所以要想第一次相遇,则应该比点P多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长.【详解】(1)①∵t=1s,∴BP=CQ=3×1=3cm.∵AB=10cm,点D为AB的中点,∴BD=5cm.又∵PC=BC﹣BP,BC=8cm,∴PC=8﹣3=5cm,∴PC=BD.又∵AB=AC,∴∠B=∠C,在△BPD和△CQP中,,∴△BPD≌△CQP(SAS).②∵vP≠vQ,∴BP≠CQ,若△BPD≌△CPQ,∠B=∠C,则BP=PC=4cm,CQ=BD=5cm,∴点P,点Q运动的时间s,∴cm/s;(2)设经过x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由题意,得x=3x+2×10,解得:,∴点P共运动了×3=80cm.△ABC周长为:10+10+8=28cm,若是运动了三圈即为:28×3=84cm.∵84﹣80=4cm<AB的长度,∴点P、点Q在AB边上相遇,∴经过s点P与点Q第一次在边AB上相遇.【点睛】此题主要是运用了路程=速度×时间的公式.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能够分析出追及相遇的问题中的路程关系.22、(1)2,10;(2)s=15t-40;(3)t=3h或t=6h.【分析】(1)由图象中的信息可知:小明从第2小时到第4小时行驶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途中停留了2;小明2小时内行驶的路程是20km,据此可以求出他的速度;

(2)由图象可知:B(4,20),C(5,35),设线段的函数表达式为s=kt+b,代入后得到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

(3)先求出从甲地到乙地的总路程,现求小华的速度,然后分三种情况讨论两人在途中相遇问题.当时,10t=10(t-1);当时,20=10(t-1);当时,15t-40=10(t-1);逐一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图象可知:小明从第2小时到第4小时行驶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途中停留了2;由图象可知:小明2小时内行驶的路程是20km,所以他的速度是(km/h);故答案是:2;10.

(2)设线段的函数表达式为s=kt+b,由图象可知:B(4,20),C(5,35),∴,∴,∴线段的函数表达式为s=15t-40;

(3)在s=15t-40中,当t=6时,s=15×6-40=50,∴从甲地到乙地全程为50km,∴小华的速度=(km/h),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两人在途中相遇问题:当时,两人在途中相遇,则10t=10(t-1),方程无解,不合题意,舍去;当时,两人在途中相遇,则20=10(t-1),解得t=3;当时,两人在途中相遇,则15t-40=10(t-1),解得t=6;∴综上所述,当t=3h或t=6h时,两人在途中相遇.【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能够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解题关键是理解一些关键点的含义,并结合实际问题数量关系进行求解.23、(1)①延长AD至点G,使DG=AD,连接BG;②作BG=BF交AD的延长线于点G;(2)详见解析【分析】(1)①依据SAS可证得△ADC≌△GDB,再利用AE=EF可以进一步证得∠G=∠FAE=∠AFE=∠BFG,从而证明结论.②作BG=BF交AD的延长线于点G.利用AE=EF可证得∠G=∠BFG=∠AFE=∠FAE,再依据AAS可以进一步证得△ADC≌△GDB,从而证明结论.(2)作BG∥AC交AD的延长线于G,证明△ADC≌△GDB(AAS),得出AC=BG,证出∠G=∠BFG,得出BG=BF,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①延长AD至点G,使DG=AD,连接BG,如图①,理由如下:∵AD为△ABC中线,∴BD=CD,在△ADC和△GDB中,,∴△ADC≌△GDB(SAS),∴AC=BG,∵AE=EF,∴∠CAD=∠EFA,∵∠BFG=∠G,∠G=∠CAD,∴∠G=∠BFG,∴BG=BF,∴AC=BF.故答案为:延长AD至点G,使DG=AD,连接BG;②作BG=BF交AD的延长线于点G,如图②.理由如下:∵BG=BF,∴∠G=∠BFG,∵AE=EF,∴∠EAF=∠EFA,∵∠EFA=∠BFG,∴∠G=∠EAF,在△ADC和△GDB中,,∴△ADC≌△GDB(AAS),∴AC=BG,∴AC=BF;故答案为:作BG=BF交AD的延长线于点G;(2)作BG∥AC交AD的延长线于G,如图③所示:则∠G=∠CAD,∵AD为△ABC中线,∴BD=CD,在△ADC和△GDB中,,∴△ADC≌△GDB(AA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