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思想的审美功利性及其存在的缺陷-兼爱_第1页
墨家思想的审美功利性及其存在的缺陷-兼爱_第2页
墨家思想的审美功利性及其存在的缺陷-兼爱_第3页
墨家思想的审美功利性及其存在的缺陷-兼爱_第4页
墨家思想的审美功利性及其存在的缺陷-兼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墨家思想的审美功利性及其存在的缺陷兼爱

论文导读::墨家思想以利为本的审美功利性。审美功利性。兼爱天下”的政治观念。交相利”的思想。

论文关键词:墨家,审美功利性,兼爱,相利

一、审美功利性中国人最早的审美观念与功利紧密联系。“美”,许慎的《说文解字》解说为“美,甘也,从羊从大。美善同意。”【1】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指出:“在先秦典籍中,‘美’与‘善’两字在不少情况下是同义的。所谓‘美’实际上就是‘善’,这样的例子很多,举不胜举。”【2】在早期的人类社会里,纯粹地、没有功利目的的审美活动是不符合现实的。从审美发生学来看,巫术仪式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都与原始人类的生存方式联系在一起,透过分析现象进行考察,以上的学说都明确体现了早期人类或明显或隐秘的功利性质——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繁衍,人类必定需要满足基本的生存,而后才具有审美的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人类审美活动的功利性存在表现形态的发展变迁过程,从显性功利到隐性功利,即从有意识地追求审美活动的功利目的到在深层无意识审美活动中暗含着广泛意义上的功利目的。墨家思想里所体现的审美功利性是显隐交替而系统出现的,这在《墨子》的“辩”中得到了体现。墨子提出“尚利”思想并且认为利就是义,贵义就是兴天下之利,“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墨子作为小生产者思想的代表,认为从事物质生产是求天下之利的基本手段,要求以利人实用为评判价值的基本标准;墨子认识到逐利的合理性,认为基于人的属性和权利的平等,每个人都有为满足物欲而追求物利的正当权力;墨子注意到个人之小利与天下之大利的关系,倡导“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兼爱,明确只有实现天下共利,才能够真正实现个人之利。墨家思想以利为本的审美功利性,在尊重人的物欲本性合理的前提下导向民本的思想,相关的政治、经济、科学、哲理规律的阐述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墨家思想的审美功利性的内涵古时,“墨”是五刑之一,又有“黑”和“绳墨”之义,墨子氏墨,“墨”的含义符合墨子学派的精神与生活,故墨家以“墨”为学派之名,自孟子时代至汉代,习以称为墨家,墨家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中。儒墨相互驳难,揭开了先秦“百家争鸣”的序幕。【3】(一)墨家思想的审美功利性产生的社会背景1.政象紊乱,诸侯不义,官学瓦解,阶级新进。至春秋战国之交,在墨子生活的时代,各诸侯国为争夺奴隶,扩辟疆土,杀人盈野,以大欺小,弱肉强食,“杀人多必数于万,寡比数于千”,“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非攻中》)论文格式范文。“春秋无义战”,不义战争步步升级,争霸战火越演越烈。家庭宗法结构失控,西周官学瓦解,田制改革,社会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地主、农民、小手工业者、商人虽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没有世袭的权力,但凭借自身的手工技艺自力更生,重视物质生产,于乱世中谋得发展。当时贩运商业逐渐发达,商人数目剧烈增多,《汉书·食货志》:“及周室衰……士庶莫不离制而弃本,稼穑之民少,商贾之民多”,其中的佼佼者通过“学而仕”的途径登上了政治舞台。2.官民矛盾,以强欺弱,人人相残,天怒人怨。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行将坍塌的贵族统治,以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出生门第的贵贱尊卑、经济财富的贫裕多寡为用人标准,唯亲、唯贵、唯富是举,致使庸者当政,暴人得志,官者长贵,民者长贱。统治者对内“厚作敛于万民”(《非乐上》),“暴夺民衣食之财”(《辞过》),筑高台厚榭,制大钟鸣鼓,“食必梁肉,衣毕文绣”兼爱,为死者厚葬久丧,背本弃事,寻欢作乐。统治者对外繁复攻战,“尽人民之死,严上下之患”(《非攻中》),废民之利。由于政治黑暗腐败,经济极富极贫,战祸连绵不断,民不聊生:兄弟做怨恶,父子相亏害,君臣相残杀,官府逼民为盗,百姓铤而走险。(二)墨家思想的审美功利性特征及体现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动荡,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解体,工商食官的局面不复存在,以墨子作为思想代表的小生产劳动者登上政治舞台,强调满足自身生存需要、以天下共利为中心内容的功利观。1.“唯贤是用,以天为法,兼爱天下”的政治观念政治上,墨家的审美功利性体现在明确“贤士”对国之存亡、百姓安危的重要性,由此国君务必高度重视贤才的挖掘与重用。“尚贤者,政之本也”(《尚贤》),要想国家富强,人民众多,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必须主张提拔“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尚贤》)国君必须正确选择近臣以取得良好的熏染和积极的影响,亲士用士,“自难而易彼”,宽容体谅,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消除贤士的顾虑,让其畅所欲言,提出治国良策。天子和诸侯治理天下和国家必须“以天为法”,即以天意为准则,因为天对人是“兼而爱之,兼而利之”的。墨子提出“尚同一义而为政于天下”的政治组织形式,要求下级服从上级的领导,国家要达到思想上的统一和政治上的集中,建立强有力的政治体系。墨子“尊天事鬼”“以天为法”是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的,但墨子的目的是希望借助上天的权威和鬼神的灵验去使自己的政治主张具有慑服力,以便使得统治者能够实行和暴君有所顾及。“兼爱”,爱人如爱己,不受等级地位和地方区域限制,“兼相爱”能够实现“兼相利”,但是政治局面混乱,墨子认为和人民“不相爱”,“亏人以自利”有很大关系。损人利己兼爱,恃强凌弱是社会祸乱的源头,因此墨子期望社会能够做到“兼相爱、交相利”,天下互助互利,使得饥者能食,寒者能衣,病者能医,死者能葬,老者能养,幼者能壮。2.“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强本节用”的经济观念经济上,墨家的审美功利性体现在重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使用,强调不断积累,努力生产,节省开支,戒除奢淫,做到国富兵强,人丁兴旺。《七患》指出造成国家危亡的七种祸患,即轻视国防、不睦邻国、滥用民力、君主专断、臣子不忠、赏罚不明、国库空虚。墨子认为独立的国家要防患,首先是增加生产,节省开支,做好粮食、武器、边防、思想的准备。当时国家和人民的主要收入来自农民的耕织,其中粮食的储备最为重要,墨子主张“率百姓以农”(《非攻下》),严厉批评统治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满足“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导致“天下之男多寡无妻,女多拘无夫”,使人们陷于饥寒交迫之中。改变国贫之境,必须“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大利也。”(《节用》)墨子“节用”的标准利于实用,利于百姓,利于发展。当时统治者对于埋葬和居丧实行“厚葬久丧”,“棺椁必重,埋葬必厚,衣衾必多,文秀必繁,丘陇必巨”(《节葬》),把生前供其享乐的大批古玩珠宝、财物宝器带进棺材,杀人殉葬,还要求居丧之人“处倚庐”、“寝苫枕块”、“强不食”、“薄衣”,把身体摧残得非常虚弱。这些做法蔓延到整个社会,导致国家贫乏,人民孱弱。墨子列举尧、舜、禹节葬节丧的传说,认为统治者应该效仿“圣王之道”,节葬节哀,不损生者和死者的利益。3.“博大精深,实用辩证,修身治国”的文化观念文化上兼爱,墨家文化观念的审美功利性体现在墨家学说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所包含的实践性强的丰富知识,这些篇目都简洁、明了地介绍了自然科学定律、政治、经济、伦理道德、认识论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参考和根据,也体现了早期人类探索自然、社会的结晶。数学方面,《经上》中,“同长也”,即圆周的长度相同就是圆心。物理方面,《经下》,“景日之光反烛人,则景在日与人之间”,即日光反照与人,影子就在太阳与人的中间。经济方面,《经下》,“买无贵,说在反其贾”,买卖无所谓贵贱,因为货币价值和物价之间有反复。同时,墨家的审美功利性还体现在为能够成为对天下有利的贤士而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品德修养,遵循君子立身行事的准则。“战虽有陈,而勇为本”,“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墨子认为做官需要有学识和知识并且德行是第一位,德行是实行“君子之道”的必要条件,具体表现为在贫穷的时候表现出廉洁,富裕的时候疏财助人,于人的死亡表现出哀痛论文格式范文。君子要做到明辨是非,讲究信用真诚,讲话不追求繁多而注重智慧。4.“不义不战,攻守有道,防患未然”的军事思想军事上,墨家思想的审美功利性体现在谴责侵略战争的不道德,明确战争劳民伤财的弊端有害天下之利,必须制止。“非攻”思想是墨家学说中的重要内容,墨子认为在大国侵略小国、强国欺负弱国的战争中,发动攻击的国家将生产荒废,财务大量消耗,而遭受侵害的小国家人民被杀戮,国家被灭亡,天下危乱。面对兼并战争,墨子认识到通过实现各种应对不同情况的兵法加强自身防御能力的重要性。《备城门》中指出,守城需要厚高的城墙,深宽的护城河,完好的城楼遮栏,修缮一新的守备战具,支持三个月以上的柴草粮食,有众多人口以备选出精壮之士,官民和睦,臣子忠心,君主重义,万民乐于为国战斗。墨子分析周全缜密,在《备高临》论述了对付敌人居高临下攻城的战术方法,《备梯》、《备水》、《备穴》、《备突》分别论述了面对敌人用云梯、决水淹城、突袭、挖地道攻击的解围之术兼爱,《旗帜》、《号令》分别介绍了利用旗帜联络和使国家安全君主安定的方法。《杂守》是《墨子》末篇,论述了五种不能守城的情况:一是大人少,二是小人多,三是人多粮少,四是集市距离城远,五是储备的守城物质在城外而富人不在城内。三、墨家思想的审美功利性存在的缺陷墨子在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和兼爱的原始平等观念的矛盾,经济上是禁欲主义而重视利益的矛盾,在实践上勇敢的批评和温和的改良矛盾,都是墨家思想审美功利性存在的缺陷。自秦汉开始,封建社会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封建社会专制制度,“唯贤德是用”的墨家用人思想就显得不合时宜。墨家思想表现出的人道主义和科学精神,要求平等的思想和封建剥削与压迫相互抵触,这是与封建社会体制结构不协调的。墨子所期望的社会是“兼相爱,交相利”,让饥者能填饱肚子,寒者能衣着保暖,病着得到医护,死者能够安息,老者幼者能够优待,墨子认为只要君主提倡是不难推行的,也会移风易俗,天下安泰,然而阶级社会是不可能存在这种与封建制度不相容的“兼爱”。墨子把父子、兄弟的关系与国君、人民之间的关系相体并论,也是触及到统治者敏感的神经的。墨子认为统治阶级夺取民众之财享受音乐,主张把一切音乐都视为无益于社会的消极因素主张完全禁止,也是偏激而片面的。就当是的历史情况来判断,墨子“非攻”的主张和历史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历史的发展要求从分散的割据走向政治的统一,从而结束社会混乱的状况,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然要通过兼并战争。历史总是沿着必然的规律想既定的方向发展,而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的角度上无法认识到这一点。由于统治者需要维护政治上高度集中统一的多民族多国封建体制,对于墨家学派拥有完整的道德体系、拥有独立于国家之外的法律思想、能够制造精良的战争武器、能够布兵作战的民间团体必将遭到打击。扶贫济弱、见义勇为、吃苦耐劳、友爱互助的思想只能在下层社会中流传遍广。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P146

[2]李泽厚刘纲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