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抽动障碍》_第1页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抽动障碍》_第2页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抽动障碍》_第3页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抽动障碍》_第4页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抽动障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抽动障碍(修订)

(草案)

1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抽动障碍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抽动障碍的诊断、治疗和调护。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精神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抽动障碍ticdisorders

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以不自主、反复、

突发、快速的;重复、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1]。

好发年龄5~10岁[2],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例为(3~5):1。少数患儿至青春期可自行

缓解,有的患儿可延续至成人。属于中医“肝风”“慢惊风”“抽搐”“瘈疭”“筋惕肉

瞤”等范畴。

3诊断

[3-6]

3.1临床表现

抽动障碍以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为临床核心症状。

运动性抽动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抽动,可波及面部、颈部、肩部、躯干及四肢,具体表

现为挤眉、眨眼、咧嘴、耸鼻、面肌抽动、仰头、甩头、扭肩、甩手、鼓腹、踢腿、跺脚等。

发声性抽动表现为异常的发音,如喉中吭吭、咯咯、吼叫声、呻吟声、秽语等。

抽动反复发作,有迅速、突发、刻板的特点,呈多发性、慢性、波动性,可受意志的暂

时控制,也可因感受外邪、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情志失调、久看电视或久玩电子游戏等因

素而加重或反复。

有的还伴有情绪行为症状,如急躁易怒,胆小,任性,自伤或伤人,也可共患一种或多

种心理行为障碍,包括儿童多动症、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品行障碍等。

3.2辅助检查[5,7]

可选择进行脑电图、头颅MRI、血铅、抗链球菌溶血素O、铜蓝蛋白测定、神经系统

体征检查等以利于鉴别诊断。

可测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多发性抽动综合量表(TSGS)等以了解抽

动病情轻重程度;必要时可进行多动症量表、儿童行为量表、学习困难量表、智商测定量表

等测量以了解共患病情况。

[8]

3.3诊断标准

目前主要采用临床描述性诊断方法,依据患儿抽动症状及相关伴随精神行为表现进行诊

1

断。参考2013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神经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5版(DSM-V)

抽动障碍诊断标准:

3.3.1Tourette氏障碍

(1)在疾病的某段时间内存在多种运动和一个或更多的发声抽动,尽管不一定同时出

现。

(2)抽动的频率可以有强有弱,但自第一次抽动发生起持续超过1年。

(3)于18岁之前发生。

(4)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可卡因)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例

如:亨廷顿氏舞蹈病、病毒后脑炎)。

3.3.2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1)单一或多种运动或发声抽动持续存在于疾病的过程中,但并非运动和发声两者都

存在。

(2)抽动的频率可以有强有弱,但自第一次抽动发生起持续至少1年。

(3)于18岁之前发生。

(4)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可卡因)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例

如:亨廷顿氏舞蹈病、病毒后脑炎)。

(5)从不符合Tourette氏障碍的诊断标准。

3.3.3暂时性抽动障碍

(1)单一或多种运动和/或发声抽动。

(2)自第一次抽动发生起持续少于1年。

(3)于18岁之前发生。

(4)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可卡因)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例

如:亨廷顿氏舞蹈病、病毒后脑炎)。

(5)从不符合Tourette氏障碍或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

[3,6,7]

3.4需与抽动障碍鉴别的病种

癫痫,结膜炎,咽喉炎,儿童多动症,肌阵挛,痉挛性斜颈,风湿性舞蹈病,肝豆状核

变性,药源性抽动,心因性抽动,手足徐动症等疾病。

4辨证

4.1肝亢风动证[4,6]

抽动频繁有力,多动难静,面部抽动明显,摇头耸肩,吼叫,任性,自控力差,甚至自

伤自残,伴烦躁易怒,头晕头痛,或胁下胀满,舌红,苔白或薄黄,脉弦有力。

4.2外风引动证

喉中异声或秽语,挤眉眨眼,每于感冒后症状加重,常伴鼻塞流涕,咽红咽痛,或有发

热,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2

4.3痰火扰神证[4,9]

抽动有力,喉中痰鸣,异声秽语,偶有眩晕,睡眠多梦,喜食肥甘,烦躁易怒,口苦口

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4气郁化火证[10]

抽动频繁有力,秽语连连,脾气急躁,面红耳赤,头晕头痛,胸胁胀闷,口苦喜饮,目

赤咽红,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3,5,11]

4.5脾虚痰聚证

抽动日久,发作无常,抽动无力,嘴角抽动,皱眉眨眼,喉中痰声,形体虚胖,食欲不

振,困倦多寐,面色萎黄,大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沉滑。

[3-6]

4.6阴虚风动证

肢体震颤,筋脉拘急,摇头耸肩,挤眉眨眼,口出秽语,咽干清嗓,形体消瘦,头晕耳

鸣,两颧潮红,手足心热,睡眠不安,大便干结,尿频或遗尿,舌红绛,少津,苔少光剥,

脉细数。

5治疗

[6]

5.1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息风止动为基本原则。应根据疾病的不同证候和阶段,分清正虚与邪实的

关系,辨证论治。实证以平肝息风,豁痰定抽为主;虚证以滋肾补脾,柔肝息风为主;虚实

夹杂治当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由于本病具有慢性、波动性的特点,故需要较长时间的药物

治疗,可配合针灸等法综合处理。

5.2分证论治

5.2.1肝亢风动证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止动。

主方: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推荐级别:B)[4,6,12-13]

常用药: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全蝎等。

加减:头晕头痛者,加川芎、菊花;头部抽动者,加葛根、蔓荆子;肢体抽动明显者,

加鸡血藤、木瓜、伸筋草;口角抽动者,加黄连、白附子;眨眼明显者,加菊花、谷精草。

5.2.2外风引动证

治法:疏风解表,息风止动。

主方: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推荐级别:D)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后下)、桔梗、枳壳、黄芩、荆芥穗、木瓜、

伸筋草、天麻、全蝎等。

加减:喉部异常发声者,加金果榄、胖大海、玄参;眨眼明显者,加菊花、决明子;吸

鼻明显者,加辛夷(包煎)、苍耳子、白芷。

5.2.3痰火扰神证

3

治法:清火涤痰,宁心安神。

[4]

主方: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加减。(推荐级别:D)

常用药:黄连、法半夏、陈皮、枳实、竹茹、茯苓、瓜蒌、胆南星、石菖蒲等。

加减:烦躁易怒者,加柴胡、龙齿(先煎);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后下)、芒硝(溶

服);吸鼻明显者,加辛夷(包煎)、苍耳子、白芷;喉部异常发声者,加射干、青果、锦

灯笼、山豆根。

5.2.4气郁化火证

治法:清泻肝火,息风止动。

[4-6,14]

主方:清肝达郁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减。(推荐级别:D)

常用药:栀子、菊花、牡丹皮、柴胡、薄荷(后下)、钩藤(后下)、白芍、蝉蜕、琥

珀粉(冲服)、茯苓等。

加减:急躁易怒者,加龙胆、青黛(包煎);大便秘结者,加槟榔、瓜蒌子;喉中有痰

者,加浙贝母、竹茹。

5.2.5脾虚痰聚证

治法:健脾柔肝,行气化痰。

[3,5]

主方:十味温胆汤(《世医得效方》)加减。(推荐级别:D)

常用药:陈皮、法半夏、枳实、茯苓、酸枣仁、五味子、太子参、白术等。

加减:痰热者,加黄连、胆南星、瓜蒌;肝郁气滞者,加柴胡、郁金、白芍;纳少者,

加焦六神曲、炒麦芽、鸡内金。

5.2.6阴虚风动证

治法:滋阴养血,柔肝息风。

[3-6]

主方:大定风珠(《温病条辨》)加减。(推荐级别:D)

常用药:龟甲(先煎)、鳖甲(先煎)、牡蛎(先煎)、地黄、阿胶(烊化兑服)、鸡

子黄(冲入)、麦冬、白芍、甘草。

加减:心神不宁者,加茯神、钩藤(后下)、酸枣仁;多动者,加石决明(先煎)、煅

磁石(先煎)、龙骨(先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明显者,加石菖蒲、远志、益智;

病久者可加丹参、红花。

5.3中成药

菖麻熄风片(原名“熄风止动片”,白芍、天麻、石菖蒲、珍珠母、远志):每片0.53g。

每服4~6岁1片、7~11岁2片、12~14岁3片,每日3次。用于肝风内动挟痰证。(推

荐级别:A)[15-17]

九味熄风颗粒(原名“金童颗粒”,天麻、熟地黄、龙胆、龟板、钩藤、龙骨、僵蚕、

青礞石、法半夏):每袋6g。开水冲服。每服4~7岁6g、8~10岁9g、11~14岁12g,每

[18-19]

日2次。或遵医嘱。疗程6周。用于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推荐级别:A)

4

5.4针灸疗法

5.4.1针刺治疗

主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内关、肝俞、脾俞、太冲、足三里穴。(推荐级别:

[3-6,20-21]

C)

配穴:眨眼者加印堂、攒竹、迎香;皱眉者加印堂、鱼腰、丝竹空;耸鼻者加攒竹、迎

香;口角抽动者加地仓、颊车;面部抽动加地仓、颊车、四白;颈部抽动者加天柱、大椎、

列缺;肩部抽动者加肩髃、肩髎、肩贞;上肢抽动者加外关、肩髃、曲池、手三里、内劳宫;

腹部抽动者加天枢、关元、中脘;下肢抽动者加丰隆、阳陵泉;喉出怪声者加廉泉、天突、

膻中、鱼腰;注意力不集中者加神门;情绪不稳、烦躁者加神庭;睡眠不好者加安眠、照海。

[3,5-6,20]

(推荐级别:D)

针刺深度根据患者的胖瘦情况及穴位的可刺深度而定。疗程视病情而定。

5.4.2耳针治疗

耳穴贴压或耳穴微电流刺激。

主穴:皮质下、神门、心、肝、肾、脾、交感。

配穴:眨眼、皱眉者可加目1穴;皱鼻、吸鼻可加内鼻穴、外鼻穴;咧嘴、努嘴者可加

口穴;四肢抽动者可加交感;喉中异声者可加咽喉穴。每5日贴压1次,每日部位按压3

[12,20-21]

次,每次2分钟;休2日,再治疗。(推荐级别:C)

5.5推拿疗法

推揉脾土,捣小天心,揉五指节,运内八卦,分阴阳,推上三关,揉涌泉、足三里。

[4-6]

(推荐级别:D)

5.6心理行为疗法

5.6.1心理支持法

向家长讲解抽动障碍的性质,让家长了解心理治疗的重要性,消除家长对患儿病情的过

分焦虑、担心、紧张的心态。注意对患儿的教育方法,以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不要溺爱,

对孩子合理定位,培养孩子独立面对困难、挫折的能力及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培养孩子积

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年龄较大、有自主调节能力的患儿,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学习心理暗

示、放松情绪。关心爱护儿童,主动亲近孩子,使其心理上感到温暖。鼓励与患儿正常交往,

帮助其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正确面对讥讽、嘲笑。正确处理好学习问题,改善不良学习

习惯,提高自信心,消除其自卑心理,及时帮助,纠正患儿的不良动作和行为。(推荐级别:

[5,12,22-23]

C)

5.6.2行为矫正法

当患儿出现面部及肢体抽动时,立即利用对抗反应来加以控制。同时,让患儿认识到抽

动的不良性,并对自身的病情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积极争取改善。

5.6.3行为转移法

5

在症状发生时转移注意力,停止当前正进行的活动转为更具吸引力的活动。对年龄尚小

的患儿,由家属引导在症状出现时分散其注意力以缓解症状。

5.7神经调控疗法

[7,24-25]

脑电生物反馈、经颅磁刺激及经颅微电流刺激等神经调控疗法。(推荐级别:D)

6预防和调护[3-6]

(1)育龄期妇女应注意围产期保健。

(2)儿童应增强体质,维持规律的生活,预防感冒。

(3)多做能分散注意力的游戏;不看或少看电视、电脑,不看惊险刺激类节目及书籍。

(4)不过分在精神上施压,少责罚多安慰、鼓励;家长不要有攀比心理及期望值过高

的思想;避免家庭纷争、家庭暴力等。

(5)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兴奋性食物,不吃或少吃含铅高的食物,少食方便食

品及含有防腐剂、添加剂食品。

参考文献

[1]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088-2092.

[2]KURLANR.HandbookofTourette’ssyndromeandrelatedticandbehavioral

disorders.2nded.NewYork:MaecelDekker,2005:155-171.

[3]虞坚尔.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12:168-173.

[4]徐荣谦.新世纪全国高等院校创新教材·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164-169.

[5]汪受传,虞坚尔.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M].9版.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173-177.

[6]马融,韩新民.全国高等院校中医药类专业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6-130.

[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

2013,51(1):72-75.

[8]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案头参考书[M].张道龙,刘春宇,童慧琦,

等译.5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4-35.

[9]任莉,王有鹏.菖蒲温胆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痰火扰神型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

结合杂志,2015,10(5):668-669,672.(证据分级:Ⅱ;改良Jadad量表评分:3分)

6

[10]孙琪.针刺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气郁化火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

医药大学,2015.(证据分级:Ⅱ;改良Jadad量表评分:3分)

[11]杜晓亚.耳穴贴压配合中药、心理疗法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研究[D].郑州:河

南中医学院,2014.(证据分级:Ⅱ;改良Jadad量表评分:4分)

[12]沙洪晗,惠宏,刘雪飞.平肝熄风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

子杂志,2016,3(9):1733,1735.(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分:16分)

[13]闫娟.平肝熄风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D].兰州:甘肃中

医学院,2014.(证据分级:Ⅰ;AMSTAR量表评分:10分)

[14]崔利萍.清肝达郁汤结合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54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

病杂志,2016,19(7):124-125.(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分:16分)

[15]胡思源,马融,田恬,等.菖麻熄风片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肝风内动挟痰证Ⅲ期临床

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9):1044-1049.(证据分级:Ⅰ;改良Jadad量表

评分:5分)

[16]马融,胡思源,田恬,等.熄风止动片与安慰剂对照治疗小儿抽动障碍肝风内动挟痰证

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4):426-430.(证据分级:Ⅰ;改良Jadad

量表评分:5分)

[17]晋黎,马融,胡思源,等.熄风止动片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肝风内动挟痰证的临床研

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0,25(2):148-151.(证据分级:Ⅰ;改良Jadad量表评分:

5分)

[18]马融,胡思源,魏小维,等.金童颗粒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J].环球中医药,

2010,3(1):31-34.(证据分级:Ⅰ;改良Jadad量表评分:5分)

[19]李金惠,马融,胡思源,等.金童颗粒治疗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小儿抽动障碍患者随

机双盲对照试验[J].中医杂志,2016,22(10):860-863.(证据分级:Ⅰ;改良Jadad量表

评分:5分)

[20]蒋凌飞,陈炜,范郁山,等.头三神配耳压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50例[J].广西中医药大

学学报,2014,17(4):61-62.(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分:14分)

[21]蒋凌飞,陈炜.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

2015,7(26):1-3.(证据分级:Ⅱ;改良Jadad量表评分:3分)

[22]杨丽霞,吴俊,周贤刚.以针刺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5):457-459.(证据分级:Ⅱ;改良Jadad量表评分:3

7

分)

[23]穆敬平,程建明,敖金波,等.电针配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60例临床研

究[J].江苏中医药,2009,41(2):49-51.(证据分级:Ⅱ;改良Jadad量表评分:3分)

[24]吴玉帆,束晓梅.生物反馈对儿童抽动障碍疗效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33(2):

116-118.(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分:13分)

[25]吴玉帆.生物反馈对儿童抽动障碍及共患症的疗效研究[D].遵义:遵义医学院,2009.

(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分:13分)

8

说明

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

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负责部门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

指导组和儿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

1临床证据的检索

以“抽动”“多发性抽动症”“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诊断”“治疗”“中

医药”“中西医结合”等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

库(维普)、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5年

5月,以“Tourette”“Ticdisorder”“TS”“Diagnosis”“ChineseMedicine”等作为检索

词,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Trial等,检索年限近25年,选择中医

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类文献作为评价对象。

手工检索:文献主要来源于诊疗指南、标准、规范、药品说明书、专利说明书,以及中

医儿科教材、西医儿科教材、相关专著等。同时注意搜集未公开发表的科研报告、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等灰色文献。

草案形成前,以上述检索词,补充检索至2016年5月的文献,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

治疗、预防类文献作为评价对象。

对于来自同一单位同一时间段的研究和报道以及署名为同一作者的实质内容重复的研

究和报道,则选择其中一篇作为目标文献。

根据以上检索策略,项目工作组在文献检索阶段共搜集到与本病相关的文献1039篇。

2文献评价

对所检索到的每篇临床文献均按以下方法分别做出文献评价。

(1)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结合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选出采用改良Jadad

量表评分大于等于3分的文献作为指南的证据。

(2)非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可采用MINORS条目评分。评价指标共12条,每一条分

为0~2分。前8条针对无对照组的研究,最高分为16分;后4条与前8条一起针对有对照

组的研究,最高分共24分。0分表示未报道;1分表示报道了但信息不充分;2分表示报道

了且提供了充分的信息。选择总分大于等于13分的文献作为治疗性建议证据。

很多文献标题是随机对照,然内容实质是非随机对照,如按就诊顺序分组等。此类应归

入非随机试验。

如果存在明显质量问题,如分类统计样本例数与该组总样本例数不符、理论分析低劣、

作者非临床医生的治疗报道等,应直接排除,不用量表评估。

(3)Meta分析的评价:可采用AMSTAR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每个条目评价结果可

以分为“是”、“否”、“不清楚”或“未提及”三种,并给予计分,如“是”为1分,

9

“否”、“不清楚”或“未提及”为0分,共11分。AMSTAR量表得分0~4分为低质

量,5~8分为中等质量,9~11分为高质量。选择5分以上文献为证据。

3证据评价分级和文献推荐级别

符合前述质量要求的临床研究,可成为指南的证据: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成果成为高

等级推荐的证据,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及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成果成为次级或低强度推荐

的证据。此外,也可依据文献研究的成果经专家共识法形成推荐建议。

表1文献依据分级及推荐级别

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推荐级别

Ⅰ大样本,随机研究,结果清晰,假阳性A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或假阴性的错误很低

Ⅱ小样本,随机研究,结果不确定,假阳B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

性和/或假阴性的错误较高

Ⅲ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和基于古代文献C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

的专家共识

Ⅳ非随机,历史对照和当代专家共识D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

Ⅴ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E仅有IV级或V级研究结果支持

文献依据分级标准的有关说明:

(1)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的文献分级方法按《ZYYXH/T473-2015中华中医药学会

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参考依据”中的“汪受传,虞舜,

赵霞,戴启刚,陈争光,徐珊.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研究的现状与策略[J].中华中医药

杂志,2012;27(11)∶2759-2763.”提出的“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标准”实施。

(2)推荐级别(或推荐强度)分为A、B、C、D、E五级。强度以A级为最高,并依次

递减。

(3)该标准的“研究课题分级”中,大样本、小样本定义为:

大样本:≥100例的高质量的单篇随机对照试验报道或系统综述报告。

小样本:<100例的高质量的单篇随机对照试验报道或系统综述报告。

(4)Ⅲ级中“基于古代文献的专家共识”是指古代医籍记载、历代沿用至今、当代专

家意见达成共识者。Ⅳ级中“当代专家共识”是指当代专家调查意见达成共识者。Ⅴ级中的

“专家意见”仅指个别专家意见。

4指南工作组

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儿科专家指导组:组长:汪受传;副组长:马融,沈同,俞

景茂;成员:丁樱,王孟清,王素梅,艾军,闫慧敏,李新民,李燕宁,赵琼,赵霞,胡思

源,俞建,虞舜,虞坚尔;秘书:王雷。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多发性抽动症》2012年版起草人:王素梅,吴力群,汪受

10

传。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多发性抽动症(修订)》起草人:马融,韩新民,戎萍。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多发性抽动症(修订)》(草稿)专家论证会:组长:王雪

峰;成员:王力宁、王孟清、王俊宏、王素梅、冯晓纯、朱先康、任献青、李玲、李新民、

肖和印、张伟、张喜莲、陈华、陈冰、尚莉丽、郑军、赵琼、赵霞、胡思源、钟成梁、侯树

平、鲁艳芳、谢雁鸣、虞舜、薛征、魏小维。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抽动障碍(修订)》2015年工作组:

组长:马融,中医儿科学、中医药标准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市。

副组长:韩新民,中医儿科学,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南京市。

秘书:戎萍,中医儿科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市。

成员:王俊宏,中医儿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市。

成员:王素梅,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市。

成员:王晓燕,中医儿科学,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河南省郑州市。

成员:王雪峰,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省沈阳市。

成员:孙丽平,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长春市。

成员:许华,中医儿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广州市。

成员:李安源,中医儿科学,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济南市。

成员:吴敏,中医儿科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

成员:张伟,中医儿科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成员:张骠,中医儿科学,南京市中医院,江苏省南京市。

成员:岳维真,西医儿科学,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武汉

市。

成员:郑宏,中医儿科学,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郑州市。

成员:侯林毅,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

成员:徐金星,中医儿科学,大庆市中医医院,黑龙江省大庆市。

成员:高树彬,中医儿科学,厦门市中医院,福建省厦门市。

成员:薛征,中医儿科学,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市。

5起草和评审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多发性抽动症(修订)》在完成文献检索、文献评价、文献

研究总结后,按照德尔菲法,筛选专家,起草问卷,进行了2轮专家问卷调查,分别对答卷

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形成了指南草稿。

草稿完成后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工作组成员认真按专家论证意见修改,采纳了与会专家

们的建议,将多发性抽动症调整为抽动障碍,并对文献进行补充检索研究,形成《中医儿科

临床诊疗指南•抽动障碍(修订)》初稿。撰写初稿形成推荐建议时考虑了推荐的治疗、预

11

防方案对健康的益处、副作用以及危险。

工作组将指南初稿向行业内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对专家反馈意见进行了集中整理、讨论

确定是否采纳并提出理由,修改完善形成了指南评价稿。

指南评价稿提交儿科专家指导组组织的4人评估小组(项目工作组以外成员),包括临

床领域和方法学方面的专家,对指南评价稿进行评价,专家评估小组对指南总体质量的评分

为7-7-7-6分,4位专家均表示“愿意推荐使用该指南”。同时由不同地域17个三级甲等医

院作为评价单位,完成了200例指南一致性评价,中医诊断、西医诊断及预防与调护一致率

均为100%,辨证分类中的证候分类、证候诊断依据的一致率分别为96.5%、97%,治则、方

药中的主方以及主要药物组成与用法的一致率分别为96.5%、95.5%、95.5%,中成药或其他

治法中的一致率为77.2%、87.4%,说明评价稿与中医临床一致性较高,符合临床实践。

6本指南形成推荐治疗方案过程中,工作组成员及参与论证的有关专家通过医保政策、

临床经验、随访调研等考虑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观点和选择意愿,兼顾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

性。

7本指南通过审评后,将通过发布会、指南应用推广培训班、继续教育学习班、学术会

议、学术期刊等多种渠道宣传、贯彻、实施,在行业推广应用。并编制《中医儿科临床诊疗

指南•抽动障碍•临床应用参考手册》供推广实施用。

8本指南计划定期更新。由本指南工作组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讨论会相结合的方式实现

更新。

9本指南研制经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供。资助单位的观点或利益不会影响最终推荐

建议的形成。

10参与本指南开发小组的所有成员声明:他们与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无利益冲突。

12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抽动障碍(修订)

(草案)

1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抽动障碍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抽动障碍的诊断、治疗和调护。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精神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抽动障碍ticdisorders

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以不自主、反复、

突发、快速的;重复、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1]。

好发年龄5~10岁[2],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例为(3~5):1。少数患儿至青春期可自行

缓解,有的患儿可延续至成人。属于中医“肝风”“慢惊风”“抽搐”“瘈疭”“筋惕肉

瞤”等范畴。

3诊断

[3-6]

3.1临床表现

抽动障碍以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为临床核心症状。

运动性抽动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抽动,可波及面部、颈部、肩部、躯干及四肢,具体表

现为挤眉、眨眼、咧嘴、耸鼻、面肌抽动、仰头、甩头、扭肩、甩手、鼓腹、踢腿、跺脚等。

发声性抽动表现为异常的发音,如喉中吭吭、咯咯、吼叫声、呻吟声、秽语等。

抽动反复发作,有迅速、突发、刻板的特点,呈多发性、慢性、波动性,可受意志的暂

时控制,也可因感受外邪、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情志失调、久看电视或久玩电子游戏等因

素而加重或反复。

有的还伴有情绪行为症状,如急躁易怒,胆小,任性,自伤或伤人,也可共患一种或多

种心理行为障碍,包括儿童多动症、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品行障碍等。

3.2辅助检查[5,7]

可选择进行脑电图、头颅MRI、血铅、抗链球菌溶血素O、铜蓝蛋白测定、神经系统

体征检查等以利于鉴别诊断。

可测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多发性抽动综合量表(TSGS)等以了解抽

动病情轻重程度;必要时可进行多动症量表、儿童行为量表、学习困难量表、智商测定量表

等测量以了解共患病情况。

[8]

3.3诊断标准

目前主要采用临床描述性诊断方法,依据患儿抽动症状及相关伴随精神行为表现进行诊

1

断。参考2013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神经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5版(DSM-V)

抽动障碍诊断标准:

3.3.1Tourette氏障碍

(1)在疾病的某段时间内存在多种运动和一个或更多的发声抽动,尽管不一定同时出

现。

(2)抽动的频率可以有强有弱,但自第一次抽动发生起持续超过1年。

(3)于18岁之前发生。

(4)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可卡因)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例

如:亨廷顿氏舞蹈病、病毒后脑炎)。

3.3.2持续性(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1)单一或多种运动或发声抽动持续存在于疾病的过程中,但并非运动和发声两者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