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283-2013 电力系统雷电定位监测系统技术规程_第1页
DL∕T 1283-2013 电力系统雷电定位监测系统技术规程_第2页
DL∕T 1283-2013 电力系统雷电定位监测系统技术规程_第3页
DL∕T 1283-2013 电力系统雷电定位监测系统技术规程_第4页
DL∕T 1283-2013 电力系统雷电定位监测系统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11-28发布2014-04-01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 Ⅱ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 35系统设计 3 47安装环境与施工 68检验与调试 79标志、包装、运输与储存 810系统运行管理 8附录A(资料性附录)定位模型典型算例 9附录B(资料性附录)雷电定位监测系统雷电定位数据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雷电定位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电力系统雷GB/T17626(所有部分)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2雷电下行先导的一分支与地面较突出部分发出的向上迎面先导相遇,产生强烈的放电过程,称为在本标准中也简称探测站,是雷电地闪信号的采集、识别、处理、时钟标定及发送单元,主要由雷电探测器(包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授时模块、电磁波采集电路以及恒温晶振等)、电源通信接口箱及以数字信号处理方式对雷电地闪信号进行采集、识别、处理、时钟标定、存储及发送的雷电探测雷电定位监测系统的数据处理及系统控制中心,负责雷电探测信息接收、定位计算、数据处理、通过多个独立运行的雷电定位监测系统联网,组成的探测效率和精度更优、覆盖区域更大的雷电探测站测量雷电电磁辐射场获得的信号数据,包括电场相对强度、磁场相对强度、到达时间、方三个及以上探测站在合理布点情况下构成的多边3探测效率detectionefficiency指监测的地闪数与实际总地闪数的百分比。实际测量中,由于实际总地闪数不可测,故一般以可指年度内可用等效时间的百分比,通常以%表示,见式(1)。EAF——等效年可用率,%;4总则4.2电力系统雷电定位监测系统应与电力系统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体制相适应,并实行分层控制。相邻雷电定位监测系统之间宜进行数据通信,避免探测站重复布点,并应遵循统一的通信规范和接口4.3探测站与中心站的通信宜采用电力数据通信网或点对点光纤专线通信方式。条件不具备时,也可以采用互联网、卫星通信等通信方式。为了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宜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多通道通信。雷电定位监测系统与其他系统跨区通信时应满足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4.4本标准仅作为雷电定位监测系统的建设依据,其他相关系统建设在执行相应标准前提下,可参照4.5电力系统雷电定位监测系统的建设,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颁发的5系统设计5.1雷电探测站布点5.1.1探测站站间距应在20km~200km,在山区不宜大于150km。5.1.2相邻三个探测站站址分布的几何5.1.3布置在某监测区域边界附近的探测站,需考虑与其他周边监测区域的联网。5.1.4参照模拟计算结果,按照探测效率不小于90%,定位误差小于0.5km布置探测站。5.1.5系统设计宜采用N-1原则设置探测站数量。5.1.6探测站布点定位模型典型算例参见附录A。5.2雷电探测站选址5.2.1站址应具备有效的通信接入条件和可靠电源。5.2.2站址应避开周围较高建筑物或其他遮挡物,遮挡物与探测站的距离宜大于两者高度差的30倍。5.2.4站址应满足探测站的使用条件(见本标准6.2.1条),并便于日常运行维护。a)系统平均探测效率应不小于80%。4处理其他应用系统网络系统5a)环境温度:-40℃~+70℃。c)系统前置处理服务器、定位计算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关键硬件宜冗余配67.1.2雷电定位监测系统中心站设备应安装在机房内,采用组屏安装方式。其运行环境应满足GB7振动频率为5Hz;振动振幅为12.7mm;振动时间为30min。89(资料性附录)雷电定位监测系统时差定位误差是探测站定位误差和距离差误差综合影响的结果。对选择的探测站的测量数据进行采集处理,采用雷电时差定位取得如下参数,位置如图A.1所示。图A.1位置示意图根据时差定位方法,雷击点(Po点)对探测站A、B和B、C的距离差分别形成两条双曲线,过Po点分别做两条双曲线的切线,即位置线,根据双曲线理论位置线分别平分Po点到探测站A、B、C雷电时差定位误差可由I值和IⅡ值确定,即若要求定位误差m≤0.3km,即设置不等式组P₁点和P₂点是需要关注的雷击位置,可能是某些重要线路或实际雷击点。探测站A是原有探测站,探测站B和C是目前需要新加入的站点,表A.1列出了三个探测站的坐表A.1探测站坐标值ABC表A.2列出了两个雷击点P、P₂的坐标,及其xp、θ值。表A.2P₁、P₂点的坐标及Kp、θ值雷击点Ypθ9°53'6”1°21'16”5°37'11”46°59'11”表A.3、表A.4列出了对雷击点P₁、P₂的I值和IⅡ值。探测站定位误差mx根据当前雷电探测网探测站采用的时间同步系统卫星定位方法不同而不同,相对定位方法赋予m=±0.5m或m=±1m,绝对定位方法赋予m=±10m或m=±30m;当前水平距离差误差ms=±425m,以后将达到的水平ms=±100m。表A.3P₁点的I值和IⅡ值m士0.5表A.4P₂点的I值和值m士0.5mm进一步对表A.3、A.4进行分析,对P₁点,0角接近0°,对于不同的mx和ms,I值和IⅡ值分别表A.6列出了两个雷击点P₁、P₂的坐标,及其与探测站A和两对探测站B'和C'候选站点之间的表A.6P₁、P₂点坐标及xp、θ值雷击点探测站A、B'、C′YpθγpθP22'3”58'11”11'44”86°6'44”若探测站为A、B'₁、C'1,分别计算P、P₂点的1值和IⅡ值,计算结果见表A.7和表A.8。表A.7P₁点的I值和IⅡ值m士0.5mm表A.8P₂点的I值和Ⅱ值mmmmmmmm表A.11P₃点坐标及xp、θ值雷击点探测站A、B′、C'₁探测站A、B'、C'Yp0Ypθ84°49'19”46°36'12”65°42'46”1°42'54”25°41'4”选探测站B'和C'能够满足对P₃点的定位误差mp≤1km的要表A.12P₃点的1值和II值mmm若探测站为A、B'2、C'2,计算P₃点的I值和IⅡ值,计算结果见表A.13。由表A.13可表A.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