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文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绝密★启用前
建文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学科考试题
考试时间2024年7月2日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由此总结了儒家道德观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及其目的。总体来说,儒家就是以教化百姓之仁义道德为伦理核心、以辅助君王之统治秩序为政治目的的学派。谈到儒家仁义道德,就必然离不开道德修养,儒家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应该主动实行“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以成为“贤者"君子”“圣人"的理想人格,这是促进社会和谐、使“天下为仁”的保证。与此同时,儒家也强调君王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也就是说,为政者以德治国,群臣百姓都会自觉地靠拢;相反,“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国家混乱、政治腐败、社会不安、百姓浮薄,都可归于上行下效,君不正且民效仿,因此为政者应该反省自身,以德正己,使百姓向善。
庄子道德观是对孔子儒家道德观的批判和超越。从《庄子》中频繁出现的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可以看出庄子对儒家道德观的确存在不少的质疑和批判言论,但值得注意的是,庄子对儒家道德观的仁德品质并没有绝对地否定,实际上,他强调的是更高层次的仁德。正如庄子在《齐物论》篇所说的“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仁”“廉"勇”都是儒家所认同的具体德性和品格,而庄子所提倡的是不夸耀于外的“大仁"大廉”“大勇”,由此可见,庄子和儒家在具体的道德内容上没有本质区别,庄子对儒家道德观的批判和超越主要集中在道德形式。
(摘编自闫晖洋《浅析庄子道德观的生成逻辑》)
材料二:
“义”的最一般含义是适宜、合理、正当,“义者宜也"。朱熹在《中庸章句》中指出:“宜者,分别事理,各有所宜也。”他也把义视为“天理之所宜”,与“人情之所欲”的“利"相对而言。在将仁德视为“心之德,爱之理”的基础上,朱熹把义界说为“心之制,事之宜”,义既是人们心理的一种价值宰制与自我规约,又是行为适宜与合理的一种标准或尺度。义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就是要在动机和行为上区别正当与不正当、应该与不应该的合理限度,追求自己应当追求的,舍弃自己应该舍弃的,在实际的道德生活中就是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做到“见得思义”“义然后取"。孟子在见梁惠王时提出了“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的命题,并对之进行了深刻的论证,坚持认为从来没有崇尚仁德的人会遗弃自己的父母,从来没有倾慕义德的人会背叛自己的国君。孟子认为,无论何种人,只要秉持仁义之道待人接物,就会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和事业关系,就会形成理想性或“王天下"的道德生活佳境或效果。孟子还将义视为人世间的最高价值,高于人的生命。当人的生命与道义发生矛盾的时候,真正有道德追求的人总是“舍生而取义者也”。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区分了“一人之正义"、“一时之大义”和“古今之通义”,并引入“公”“私"概念来进行分析,强调“公者重,私者轻矣,权衡之所自定也”,认为就“一人之正义"与“一时之大义”的关系而言,“一人之正义"为私,“一时之大义”为公;而就“一时之大义"与“古今之通义”而言,“一时之大义"为私,“古今之通义”为公。因此,坚守义道、崇尚义德要求我们“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始终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将“天下为公”视为中华美德的最高价值目标之一。中华义德铸就了中华民族“率天载义"的浩然正气,培育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精神。
《管子·枢言》指出:“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结"即纽结或者说核心价值观念。《管子·幼官》将“结之以信”与“通之以道,畜之以惠,亲之以仁,养之以义"等相提并论,坚持认为“身仁行义,服忠用信,则王”。孔子不仅提出了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和“敬事而信"的伦理命题,而且将“民信之矣”视为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的德性和价值观念,认为“民信之矣"远高于“足食”“足兵”,凸显出了“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的至上价值。《中庸》不仅对“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做出了深刻论述,而且提出了“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的“诚明合一论”,认为天下至诚不仅能够“参赞天地”,而且能够感化天下,达到成己成物、“合外内之道"的目的。《贞观政要·论诚信》载魏征上疏言:“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德礼形则远人斯格。然则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在于君臣父子,不可斯须而废也。”又说:“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虽在颠沛之中,君子之所不为也。"章太炎在《革命道德说》中将“必信”与“知耻"重厚”“耿介"相提并论,并认为“信者,向之所谓重然诺也”,一个团体或一个人“所以得人死力者,亦惟有信而已"。革命要成功就必须弘扬“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死生”的伦理美德,故信之为德至大且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摘编自王泽应《中华文明之道德观的价值内核与德性基质》)
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观点,以下哪项对儒家道德修养的理解和分析是不正确的?
A.儒家认为尧舜、文武、仲尼是道德修养的典范。
B.庄子的道德观在道德内容上超越了儒家,提出了“大仁"大廉”“大勇"。
C.儒家强调义德的重要性,认为它在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中具有核心地位。
D.儒家认为民之诚信是治国的重要德性和价值观念。
根据原文内容,以下哪项关于儒家和庄子道德观的比较是不正确的?
A.儒家认为君王的道德修养对国家的稳定至关重要。
B.庄子对儒家的德性品质有所质疑,但在某些方面也有所超越。
C.儒家认为在道义与个人利益或生命发生冲突时,应优先考虑道义。
D.魏征和章太炎都强调了诚信在治国和革命中的重要性,但章太炎的观点是受魏征影响。
在材料二中,以下哪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义”在中华文明道德观中的重要价值?
A.通过选拔贤士和利用有利的器械,可以成就霸业。
B.只有天下至诚,才能理解天地的化育。
C.君臣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直言不讳是治理国家的关键。D.革命者通常年轻,不追求名利,生活漂泊。
请概括两则材料是如何从不同角度展现中华文明的道德观的。
材料二在论述“义"的重要性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虹【注】
王愿坚
中午时分。
伤员指着西天上的一片乌云说:“天要变!”.
队伍正在草地里艰难地走着。
肖国成站在行军队列的旁边察看着。
他扶着曾立标跨过了一个草墩,小声问道:“伤口怎么样?"
“好多了,能跟上。”
“云南白药倒是灵。"
“①是你的脊梁骨灵。”曾立标感激地说,“在你背上趴了五天,伤好了,也知道人该怎么活啦"。
肖国成笑笑说:“这么说,我的脊背能治病,还能上课?”
“本来嘛,这长征就是医院、学校。"常炽把话接过来,“就是学费高了点。”
好像为了证实他的话,大点的雨滴洒落下来。
常炽说:“看,这不是?老天爷要考考我们——更艰难的时候来啦。"
肖国成透过雨帘望着远方:“那些孩子们不知道过河了没有?”
拂晓。大雨继续瓢泼般下着。
红小鬼组成的先遣分队在冒雨行进。
一道闪电映出这队红色少年的身影:他们手拉着手,组成人的长链、人的雁行,一步又一步,在草海泥塘里走着。
黄长友扛着轻机枪走在最前面。
廖文已是疲惫不堪,又被瞌睡折磨着,脑袋在脖子上晃晃悠悠。他像喃喃自语又像梦呓:“老是走,老是走……歇会儿吧……就一会儿……"
许苓咬着牙,他一手抓紧背篓的背带,一手抓着军帽不停地揩着脸上的雨水。后边一个女战士赶上一步,扶着背篓,揭开上面的油布看看。萍萍睡得正香。
黑暗里,唰唰的雨声和杂乱的脚步声交织着。
突然,廖文“哎哟”一声摔倒了
汪坤连忙去扶:“怎么啦?"
廖文呻吟着:“被石头绊倒了。”
黄长友跨到队列旁边,问道:“什么事?"
汪坤回答:“没什么,小廖被石头绊倒了。”
“什么?石头?"黄长友跑过来,“在哪儿?”他用脚试探着。
一道闪电。看清了,果然是块石头。
黄长友一把抱住了廖文:“好小子,你这一跤摔得有名堂!"他大声地喊道,“同志们,有石头了,离草地边边不远啦!快走哇!”
年轻人的欢呼声压过了雨声。
天放亮的时候,在行进的前方出现了一块高地。高地棱线上,依稀有人影在活动。黄长友脱着枪衣,向身边的战士发出命令:“战斗准备!"
他拉过小秦:“吹号联络!”
清亮的号声响了。
稍停,高地上也传来了号声。
小秦惊喜地喊:“排长,自己人!"
黄长友拔腿飞奔而去。
当一群泥猴似的红小鬼登上高地,黄长友已经在和一个干部模样的人亲热地交谈着。
那个干部:“……是贺总指挥亲自交代我们连在这里设兵站,收容和掩护掉队的同志们。七天啦,我们已经送走了好几批零散的同志。”
魏指导员向走来的红小鬼们招招手:“同志们都受苦啦!"
“我总算把他们交给你了。”黄长友把汪坤拉到身边,介绍道,“这是红二方面军后卫部队的魏指导员,兵站的负责人。"
汪坤敬礼,严肃地说:“收容队的肖连长要我把一件重要的东西交给您!”他用衣袖把竹棍擦擦,拔开塞子,拿出里边的文件递过去。
魏指导员接过来看看,感叹地说:“又有这么多同志牺牲了。"他把一叠党证放进图囊;又打开了另一张纸看着。他的手在微微发抖。
看完了,他捏着那张纸向前走一步,把纸片郑重地放到汪坤手里:“这,是给你们的!”
汪坤惊诧地问:“什么?给我们的?"
“对!”魏指导员点点头,“识字吗?念给你们小伙伴们听听。"
同志们围拢过来。
汪坤展开那张纸,大声读起来:
“亲爱的同志们,孩子们!当你们看到这封书信的时候,就知道了:②我们请你们交给党的重要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你们自己!……”
汪坤停住了。
人群愣住了。
汪坤继续读下去:“我们还在奋斗、前进!我们非常想赶上前去和同志们一起战斗。只是环境万分恶劣,我们不知道能不能如愿。在这样的时刻,我们要求你们:不要等待,不要停留,一直往前走,走到自己的队伍里去。你们每往前走一步,我们都高兴;你们每一步里,都有着我们的希望!"
汪坤哽咽着读不下去了。
队伍里响起了唏嘘声。
汪坤擦了擦眼泪,接着读信:“孩子们,我们不知道将来有什么等待着你们。但是,我们相信,你们决不会忘记我们这段艰难的征途。只要你们记住草地,带着这种草地精神努力奋斗,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人民,献给革命,一个美好的新世界就一定属于你们!”
“听我们的话,前进吧!"
信读完了。人群里一片寂静,③只有晨风掠过草丛,把草梢上的雨点抖落下来的声音。
稍停,汪坤转身抱住了魏指导员,哭喊着:“指导员,快,快去救救他们吧!”小鬼们也拥上前来,流着泪要求着。
魏指导员和黄长友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抬手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堆篝火:“你们先去烤烤火,再把锅里的东西消灭了,我们就出发!"
孩子们向篝火跑去。
篝火上吊着的行军锅里,混合着野菜的疙瘩汤正在翻滚,一个炊事员正把辣椒粉撒到锅里去。坐到了篝火旁边,人们才发现天放晴了,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长长的彩虹。
萍萍指着彩虹问许苓:“④叔叔妈妈,那是什么?”
许苓回答:“虹。"
萍萍望着这奇异的长虹,看呆了。
廖文凑近汪坤:“小文书,你有学问,听说虹是太阳的光变的,是真的?”
“嗯,"汪坤肯定地点点头,“可我说不明白:明明是白色的光,一遇到水,竟然有这么多颜色?”小秦说:“我奇怪的是:明明是七种颜色,合在一起,就是光,就能照得到处都发亮!"
(有删改)
【注】小说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为背景,讲述了一批小红军被安全护送到达根据地的故事。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中午时分到第二天天亮为时间线,穿插了草地由变天到大雨再到天晴的天气变化,组成了故事发展的时间、空间背景。
B.红小鬼们在闪电、大雨中手拉手行进,如长链、如雁行,既表现出小红军们在恶劣的天气下互相帮助,又凸显了他们的纪律严明。
C.“魏指导员和黄长友交换了一下眼色”的细节,暗示出两个人在会面并亲热地交谈后又有了安置红小鬼们的新计划。
D.“闪电映出这队红色少年的身影"高地棱线上,依稀有人影在活动”两个剪影式镜头极具画面感,“红色"高地”富有战争年代的气息。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脊梁骨"一词一语双关,这句话写出了肖国成的形象特征和对战士的影响力。
B.由句子②可以推知,小战士们从收容队战友那里领到“重大任务”后将获得更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C.句子③以动写静,用清晨雨后风动雨落的环境描写渲染现场沉默凝重的氛围,衬托了听完信后战士们的昂扬心情。
D.句子④中红小鬼萍萍喊女战士许苓“叔叔妈妈”,这一看似自相矛盾的称呼中,充分体现出萍萍对许苓的信任依赖与亲近温暖。
8.毛泽东曾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经历了长征洗礼的战士们身上都打上了“草地精神”的印记,请简要分析“草地精神"的内涵。
9.文本所节选的部分并未设置主角,而是刻画了群像,请结合小说的题目《虹》和结尾写“虹”的内容分析这样构思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材料二:
子卿足下: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①;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②,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节选自《答苏武书》③,有删改)
【注】①鲸鲵:比喻惨遭杀戮的人。②曹沫不死三败之辱:曹沫,春秋鲁国人,前681年(鲁庄公十三年),齐桓公伐鲁,庄公请和,会盟于柯(今山东省东阿县西南),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迫使他全部归还战争中侵占的鲁国土地。③《答苏武书》:相传苏武归汉后,曾致书李陵,望其归汉,李陵作《答苏武书》回复。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_____________。况当陵者A岂易为B力哉C而执事者D云E云F苟怨G陵H以不死。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输"字在文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捐献财物的行为。
B.“长者”一词在文中运用了反讽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尊称,实际上含有讽刺意味。
C.“足下"在文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对方的尊敬。
D.“区区”在文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表达的情感。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认为付出后要求回报是人之常情,卜式为国家无私付出,不求回报,这不合“人情"。但皇帝还是在讨伐匈奴时接受了卜式的家财。
B.皇帝对卜式的认识有个变化过程:开始不太了解卜式的为人,接着认识到他是忠厚的长者,最后发现他有治国才能。
C.对苏武归国享受殊荣,而自己留在匈奴蒙受耻辱,李陵认为这是命中注定的;自己出生于中原礼仪之邦,此后只能终老于蛮夷之地,实是伤怀。
D.李陵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他仰慕范蠡、曹沫的志向。不得已投降,是准备有所作为的。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14.根据材料一,卜式展现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牺牲精神。请结合卜式的行为和思想,谈谈你对个人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旧感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影依稀似去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月光如水水如天”一句,通过比喻手法,描绘了月色下宁静的江面,给人以宁静致远的美感。
B.“同来望月人何处"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C.第三句中的“风影”指的是江面上的波光粼粼,与去年相似,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D.整首诗以江楼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但并没有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16.诗中“月光如水水如天"这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四、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想象力极其丰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要求人人都要将修养品性作为人生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视上正在播放韩朝离散亲属会面的场景,只见人们只是相拥而泣,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李华被这画面深深打动,不禁想到了古诗词中的诸多描写无言、无声却韵味悠长的情景的诗词名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北平的夏天是很可爱的。从十三陵的樱桃下市到枣子稍微挂了红色,这是一段果子的历史。看到梨枣,人们便有①“一叶知秋"之感,而天气是热的,一早一晚却是相当的凉爽,还可以做事。会享受的人,屋里放上冰箱,院内搭起凉棚,他就不会受到暑气的侵袭。假若不愿在家,他可以到北海的莲塘里去划船,或在太庙的老柏树下品茗或摆棋。②“通俗”一点的,什刹海畔借着柳树支起的凉棚内,也可以爽适地吃半天茶,咂几块酸梅糕,或呷一碗八宝荷叶粥。愿意洒脱一点的,可以拿上钓竿,到积水滩或高亮桥的西边,在河边的古柳下,作半日的垂钓。听戏是好时候,天越热,戏越好;名角儿们都唱双出。夜戏散台差不多已是深夜,凉风儿,从那槐花与荷塘吹过来的凉风儿,会使人精神振起,于是便哼着《四郎探母》什么的高高兴兴地走回家去。天气是热的,而人们可以躲开它!在家里,在公园里,在城外,都可以躲开它。假若愿远走几步,还可以到西山卧佛寺、碧云寺与静宜园去住几天。
18.下列句子中的“会"和文中加点的“会”,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祝福》)
B.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故都的秋》)
C.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雷雨》)
D.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9.引号在文学作品中是常用的语言符号,可以为作品增强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引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写成“天气是热的,而人们可以在家里、公园、城外躲开它”,二者语意基本相同,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批评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禽兽"理论,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在反驳中所使用的方法是归谬法,即归结为不可能法,也就是将墨家的兼爱理论①_______,从而证明兼爱是不成立的。这里孟子运用的是一个隐藏了结论的三段论推理,还原一下这个三段论就是:
()
()
所以,墨家的兼爱是一种禽兽理论。
那么孟子的这个推断成立吗?当然不成立,因为这个小前提本身就是不真实的。为什么说小前提不真实呢?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墨氏兼爱,是无父也"这个小前提是如何得出的,便应该清楚了。墨家的兼爱强调无差别,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②_______;而儒家的仁爱则强调有差别,人与人之间按照关系远近而有亲疏之别。孟子因此认定墨家的兼爱是无父,以三段论推理形式可作如下分析:
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无差别就是无父,
墨家的兼爱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无差别,
因此,墨家的兼爱是“无父”。
这个推论在结构上没有问题,但是它的大前提换一种表达就是: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有差别就是“有父"。这显然是儒家的观点。孟子批评墨家“兼爱是无父”的观点,却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而非从共识出发,这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因此③_______。
墨家和儒家之间,互相批评、相互指责,从而构成了彼此之间长期的思想论争。其实,墨家和儒家,在“爱"的思想上,一个从外到内,一个从内到外,如果能够充分结合起来,将有可能产生出更加合理而全面的思想。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22.参照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三段论推理结构,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补充完整孟子推断的三段论推理分析。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习近平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5.答案与解析:
答案:B。解析:庄子的道德观并没有在道德内容上超越儒家,而是在道德形式上进行了批判和超越。庄子提倡的“大仁”“大廉"大勇”并不是对儒家道德的否定,而是对儒家道德的深层次理解和发展。
答案:D。解析:魏征确实强调了诚信在治国中的重要性,但章太炎的观点并不是直接受魏征影响,而是在革命的背景下对诚信的重视。
答案:B。解析:《中庸》中的这句话强调了至诚的重要性,这与材料二中对“义"的讨论相呼应,都强调了道德价值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核心地位。
答案:两则材料分别从儒家和道家的道德观出发,探讨了道德修养、义德、诚信等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性。材料一侧重于儒家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目的,而材料二则更深入地讨论了义德的价值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解读。
答案:材料二采用了历史引证的方法,通过引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家论述,展示了“义”在中华文明道德观中的深远影响和重要价值。同时,通过分析不同名家的观点,展示了“义"的多维度和深层次的理解。
6~9.【答案】
6.B.B选项“又凸显了他们的纪律严明”分析错误。结合“大雨继续瓢泼般下着"先遣分队在冒雨行进”“一步又一步,在草海泥塘里走着"等内容可知,由于天气、环境的恶劣,部队在草海泥塘行军每一步都有可能发生深陷泥潭的危险,只有“手拉手行进”才可以避免危险的发生,于是看上去“如长链、如雁行”,这凸显了红军行军过程路途的艰险,而不是“他们的纪律严明”。
7.C.C选项“衬托了听完信后战士们的昂扬心情"分析错误。结合“我们非常想赶上前去和同志们一起战斗。只是环境万分恶劣,我们不知道能不能如愿”“你们每一步里,都有着我们的希望"指导员,快,快去救救他们吧”等内容可知,写信人当时应该是身处险境,此时,战士们听完信后的心情是以沉痛为主的。
8.①团结互助,患难与共。在艰难环境中,同志们互相帮助,互相照顾,患难与共,并起到保护革命种子的作用。②不怕困难,乐观进取。长征途中虽然行军困难,但同志们仍然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保持乐观进取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传播开来,起到宣传作用。③坚定信念,革命必胜。在困难环境中始终保持坚定地革命信念,并将这种精神作为一种信仰,一种宣言,鼓舞同志们走向胜利。
9.①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是随着人物的依次出场进行组合的,散而不乱,正如虹是由多种颜色组成一样的。②文章展现人物众多,每个人都起到重要作用,没有主次,正如虹的美是由于由不分主次多种颜色组成一样。③文章题目《虹》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文章结尾照应了题目,“七种颜色,合在一起,就是光”,象征了革命必胜。
10~14.【答案】
10.ACF
11.答案:C。解析:C项中“足下”并没有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它是一个普通的敬语,用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12.答案:A。解析:原文中丞相弘认为卜式的请求不合人情,建议皇帝不要接受,但皇帝最终还是接受了卜式的家财,这与选项A中的描述不符。
13.(1)皇帝要攻打匈奴,我认为有才能的人应该为国家牺牲,有财产的人应该捐献出来,这样匈奴就可以被消灭了。
(2)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14.答案:个人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卜式的行为表明,当国家和民族面临困难时,个人的奉献和牺牲可以成为国家强盛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同时,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大,也能为个人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因此,个人应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而国家和民族也应当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权益,实现共同发展。解析:本题开放性较强,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关键在于要言之成理,能够自圆其说。
15~16.【答案】
15.答案:D。解析:D项中提到“并没有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这与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不符。诗中“独上江楼思渺然”已经透露出诗人独自一人登楼时的孤寂之情,整首诗的意境和情感都围绕着诗人的孤独和对往昔的怀念。
16.答案:
使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水,水色比作天,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月光下江面的宁静美景。
通过比喻,诗人营造了一种空灵、清澈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月光下江水的柔和与美丽。
诗句中的“如"字,巧妙地连接了月光、水和天,形成了一种天地合一、上下一色的视觉效果,增强了诗句的意境。
这种艺术表现不仅丰富了诗的意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使得诗句在传达景物之美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解析:在分析诗句的艺术特点时,要注意诗句中的修辞手法、意象的构建、意境的营造以及诗人情感的传达。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句的艺术魅力。
17.【答案】(1)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示例一: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示例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示例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示例四: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8~20.【答案】D、【参考答案】第①处,①引号表示引用,彰显文章底蕴;②突出梨枣给人们带来的由夏入秋的细微感触;
第②处:①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增强文章趣味性,②突出容易被大众广泛接受的纳凉方式。
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①原文使用反复的修辞,强调可以躲开暑热的地方很多;
②原文使用短句,语言简洁,活泼有趣。
【解析】1.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考查的内容为“能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和情感上的细微差别"。
【试题分析】文中加点的“会”的意思是“擅长"。
A选项一会儿时间;
B选项必然,,一定;
C选项可能;
D选项擅长。
2.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考查的内容为“能将发现的语言运用规律用于自己的语文学习实践"。
【试题分析】第①处,“一叶知秋”直接引用成语,引号表示引用,引用成语彰显文章底蕴。“一叶知秋"的意思是:通过一个小细节可以推断出整体的情况。“看到梨枣,人们便有‘一叶知秋’之感”,突出梨枣给人们带来的由夏入秋的细微感触;
第②处:“通俗"在这里是“普遍”的意思,而不是“浅显易懂"的意思。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增强文章趣味性,“什刹海畔借着柳树支起的凉棚内,也可以爽适地吃半天茶,咂几块酸梅糕,或呷一碗八宝荷叶粥”,这些都是普遍的纳凉方式,突出容易被大众广泛接受的纳凉方式。
3.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的内容为“能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美”。
【试题分析】
原文“在……,在……,在……"使用反复的修辞,强调可以躲开暑热的地方多,可以在家里,在公园里,在城外;
原文使用短句,“天气是热的”,“在家里"在公园里”“在城外"都可以躲开它”这些都是短句,语言简洁,活泼有趣。
21~22.【答案】【参考答案】①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错误结论②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③孟子的整个推论也就不能成立、【参考答案】无父(无君)是禽兽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
【解析】1.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思维发展与提升”,考查的内容为“在表达时,讲究逻辑,做到中心突出、内容具体、语篇连贯、语言简明通顺”。
【试题分析】
第一空,根据前句“孟子在反驳中所使用的方法是归谬法,即归结为不可能法"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孟子将墨家的兼爱理论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结论是错误的,故补写内容为“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错误结论”。
第二空,根据前句“墨家的兼爱强调无差别,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可知,此处是说墨家的兼爱思想认为不同人之间的人、己、亲、疏的没有区别,所以补写内容为“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
第三空,由句中“因此"一词可知,前面是原因,补写句子是结论。再根据“孟子……却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而非从共识出发,这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可知,此处得出孟子的整个推论不成立的结论,故补写内容为“孟子的整个推论也就不能成立"。
2.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思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总复习英语(人教版)教师用书写作提升02体裁篇第1讲第2节演讲稿
- 一年级体育下册教案
- 小学安全教育教案 全
- KH550的水解工艺及其对表面改性的研究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四年级上信息与技术人教版模拟考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江西客运资格证急救试题答案
- 2024年少儿终身保障保险合同样本
- 即食型金针菇产品加工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铜川小型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真题保过
- 2024年拉萨驾驶员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答案
- 电子能谱材料分析全
- 注塑车间员工培训
- 工业硅技术问答
- 水利风景区规划(纲要)编制要求
- 塔吊基础的设计和计算
- 孙道荣《你不能头发蓬乱地走出我的店》阅读练习及答案
- 屋面瓦施工工艺——干挂法(内容详细)
-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 ICT软件开发外包合同.doc
- 阿克苏诺贝尔悬浮剂理论与实践
- 苏教译林版快乐英语三年级下册英语课外阅读1-8单元快乐英语及朗文习题必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