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西新建二中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江西新建二中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江西新建二中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江西新建二中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江西新建二中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西新建二中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写道:“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信。”这表明陈独秀A.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B.批判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思想C.倡导文化平民化 D.认识到思想革命的必要性2.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这一变化源于开始时间代议机关名称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甘边区苏维埃代表大会1936年3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北省苏维埃代表大会1937年5月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1938年11月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参议会1945年10月陕甘宁边区下辖县(乡)将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大会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C.国共两党阶级斗争的推动D.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3.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指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领域A.推崇重贤爱民 B.政策开明开放 C.霸权氛围炽烈 D.呈现借鉴特征4.强盛的王朝往往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唐朝时,增设的相应机构的管理范围大致在图中A.① B.② C.③ D.④5.19世纪70年代,日本在前源一诚任兵部大辅时期,兵部省给陆军经费为12万石,海军经费10万石。而同时期中国海军仅是陆军军费的4.1%,且建设经费多数是沿江沿海几省的地方大员筹措,中央仅是名义上下旨给予承认。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近代前期的清政府A.对地方控制松弛 B.海防意识淡薄 C.对日本认识不清 D.财政危机加剧6.唐朝中期的啖助、赵匡、陆淳等人一反以往研究《春秋》仅注重“三传”的训诂注疏方法,对“三传”的解读提出质疑,提倡自主做出判断。这种《春秋》新研究的兴起A.体现了对儒家正统地位的反思 B.推动了唐朝政治制度的变革C.有利于催生儒学疑经变古之风 D.妨碍了唐朝中央集权的强化7.古代雅典政治的一个特点是“公民是轮流地统治或被统治”。下列雅典的机构中,不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民众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8.明代的翰林院起初位于紫禁城文渊阁,其中的部分翰林学士能够参与机密,成为内阁大学士,后来,翰林院迁出文渊阁,内阁大学士独留文渊阁。文渊阁内人员的变动,反映了A.内阁的地位有所提升 B.内阁不是法定机构C.阁臣的来源发生变化 D.中枢机构日益膨胀9.唐代在遇到重大复杂的军国大事,御前会议和宰相会议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时,往往由皇帝指令或宰相请求,召开百官决策会议。据此可知唐代A.决策机制趋于完备 B.政权架构呈现民主性C.政治运行严谨高效 D.专制皇权具有开明性10.明朝初年,各地藩王王府的文官由中央直接选任,并纳人国家官僚系统正常的考察,升迁途径中.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完善科举制度 C.重视官员监察 D.防止地方靖难11.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12.下面是对清代军机处的相关记述。据此可知,清代军机处记述出处“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常日侍直,应对献替,巡幸亦如之。”《清史稿·职官志》军机处日常职责除了“恭拟上谕"之外,如果“内外臣工所奏有旨敕议者”,则交军机处“各审其可否以闻”,及“内外臣工所奏要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王昶《军机处題名记》“军机处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A.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B.成为重要的中枢机构C.改变了中央内部的决策方式 D.拥有自主决策的权力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材料抗战前的中国乡村,以血缘宗法为基础的乡村治理与世俗的政治权力相结合,构成了乡村社会的基本政治秩序,1941年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中、苏北等根据地建立起县、区、乡各级农抗会或农教会青年、妇女、职工各种抗敌协会也陆续建立,这些团体取代了过去地主士绅的地位,团结领导群众进行艰苦的抗日斗争,在陕甘宁边区,“党经过政权、军队及各种民众团体的联带作用,与边区人民特别是与工农劳动大众密切联系起来”,到1942年,敌后根据地开始建立“抗日人民代表会议的市乡民主制度”,在淮北的7个县参议会共计议员458人中,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民17人,其他39人。由此,集“官授权力、地主士绅、家长”于一体的传统乡村权威被取代。——摘编自杨丹伟《抗日战争与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等(1)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根据地乡村治理模式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治理调整的意义。14.(20分)材料嘉(庆)、道(光)以后,清朝医政日趋颓废,庸医充斤,疾病流行,公共卫生堪忧。一批官员和知识分子认为,清洁卫生是“地方行政第一要务”,“强民以重医为先”。与此同时,外人在华设立的医院和医校为中国提供了模仿的样本,逐渐赢得国人信赖。新政实施后,巡警部将医疗卫生纳入职责范围;民政部设卫生司,负责医疗卫生。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政策涉及医学教育、卫生行政、医院建设、公共卫生等多个方面,远超1901年以前60年间的成就。然而,从整体上看,清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没有全盘的统筹计划,也没有独立的专门卫生行政系统,医疗卫生政策的实施严重受制于人才和财力。——据关晓红《清末新政制度变革研究》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改革。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据“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信”可得知,陈独秀强调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必须要先促进人们思想上的解放,思想的自觉,故D项正确;材料“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说明他并不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而是已经建立了民主政体,只是在思考如何巩固民主共和的问题,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批判传统思想,排除B项;材料与文化的民平化无关,排除C项。2、D【解析】

根据材料“中共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来调整代议机关的名称,这是中共成熟的表现,1937——1945年处于全民族抗战阶段,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代议机关主要叫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或者参议会,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无必然关系,主要和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有关,A选项排除。从1840——1949年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选项排除。1937——1945年期间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C选项排除。3、D【解析】

由材料“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待之以礼……待之以刑”可知,该思想家的思想兼具儒家和法家的特征,这表现了思想领域不同学派间相互借鉴融合彼此学说的特征,故选D;该思想家不仅仅表现了对儒家学说的推崇,也表现了对法家思想的推崇,A项说法片面,排除;材料陈述的是一个思想家的观点,它不一定代表国家的态度,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C项与A项同理,说法片面,只能反映材料局部信息,排除。4、A【解析】

唐朝时期在西北边疆分别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天山南北,①符合题意;②秦汉时期已归属中央管辖,③西藏和④都是元朝时期归属中央管理,②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和D。故选A。5、B【解析】

材料体现了19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对海军经费的支付额度对比及经费来源,从中可以看到清政府海防意识的淡泊,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6、C【解析】

依据材料“对‘三传’的解读提出质疑,提倡自主做出判断”来看,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可以催生儒学疑经变古之风。C正确;啖助、赵匡、陆淳等人反思的是两汉经学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儒家正统地位,A排除;儒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没有对唐朝的政治变革产生很大的影响,B排除;材料的研究未涉及中央集权的强化与否,D排除。故选C。7、A【解析】

试题分析: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鼎盛。除十将军外,执政官和几乎所有其他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事件;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和检察机关;十将军委员会不仅统帅军队,还参与政治,十将军由民主选举产生。因此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和决定国家大事,不能反映公民是轮流地统治或被统治特点。故A正确。【详解】8、A【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内阁独留文渊阁,文渊阁位于紫禁城,接近皇帝,说明皇帝对内阁重视,其独立性增强,这是其地位提高的表现,故A正确;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不涉及阁臣的来源,故排除C;依据材料看不出中枢机构的扩张情况,故排除D。故选A。9、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唐代在遇到重大事务时需要集体决策,凸显的是专制皇权下的开明性,D正确;A错在“完备”,排除;民主性的说法不符合封建专制的史实,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10、A【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反映,明朝初年各地藩王府文官均由中央任命,并纳入国家官僚监察升迁体系,其目的就是加强对地方藩王的控制以强化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科举制的完善,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反映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非重视官员监察,故C项错误;“靖难”为平定叛乱之意,明初加强对藩王的控制是为了防止地方叛乱而非防止地方平叛,故D项错误。11、C【解析】“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说明平民和贵族之间有矛盾,结合所学可知,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开始贵族是享有很多特权的,而平民没有,所以平民就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达到“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最终确定了双方平等的地位,故选C;“贵族的特权被取消”本身说法错误,A排除。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标志是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的《民法大全》,而题干讲的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故B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自由民不仅仅包括罗马公民,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名师点睛:古代罗马为人类文明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其法律,既体现了法律的权威,也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一种理念,这是通过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与贵族进行斗争才逐渐实现的。法律表面看来是冰冷的,但所蕴含的却是人们对理性的追求。它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体现的是对人权和人道的尊重,这是古罗马法律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一题就考查了罗马法不断发展演变的历史,属于主干知识,涉及到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个重要的历史核心素养。12、B【解析】

由材料“军机处日常职责除了‘恭拟上谕’之外,如果‘内外臣工所奏有旨敕议者’,则交军机处‘各审其可否以闻’,及‘内外臣工所奏要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可见,军机处成为朝廷重要的中枢机构,B项正确;清代军机处始终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不是合法的中央一级机构,没有决策权,最终决策权在皇帝手中,ACD三项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特点: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领导作用;各人民团体成为乡村力量的重要形式;政权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抗日救国为中心,具有民族民主革命性质。(2)意义:瓦解了传统的乡村宗法秩序;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扩大了党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为基层社会治理积累了经验。【解析】

(1)特点:根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出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领导作用;根据“苏中、苏北等根据地建立起县、区、乡各级农抗会或农教会青年、妇女、职工各种抗敌协会也陆续建立”得出各人民团体成为乡村力量的重要形式;根据“与边区人民特别是与工农劳动大众密切联系起来”得出政权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根据“抗日人民代表会议的市乡民主制度”得出以抗日救国为中心,具有民族民主革命性质。(2)意义:根据“集‘官授权力、地主士绅、家长’于一体的传统乡村权威被取代”得出瓦解了传统的乡村宗法秩序;根据“与边区人民特别是与工农劳动大众密切联系起来”得出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根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