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高分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四川省资阳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高分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四川省资阳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高分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四川省资阳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高分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四川省资阳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高分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历史主题是学习、研究历史和编写历史著作的重要思维,下列单元主题最适合下图的是(

)第一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2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侵略与反抗B.内战烽火C.近代化探索D.变法与革新

2、西方列强多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条约与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A.《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南京为通商口岸B.《天津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C.《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D.《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二亿两

3、“在鸦片战争开始10年后爆发,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对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这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4、下图反映的两场侵华战争的相同之处是(

A.都占领了中国的首都B.都体现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C.都与鸦片贸易直接相关D.都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5、“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这一揭帖反映出义和团A.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B.明显的爱国性质C.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D.明显的迷信色彩

6、辛亥革命被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它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B.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D.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7、1912年1月1日,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历史人物是(

)A.洪秀全B.梁启超C.章炳麟D.孙中山

8、关于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相同点不正确的是(

)A.都由孙中山号召和领导B.都以失败而告终C.都进行武装斗争D.都反对袁世凯

9、胡适曾被美国《展望杂志》推举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百位名人之一,理由是“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A.创作《狂人日记》B.提倡使用白话文C.主张使用文言文D.宣传马克思主义

10、标语和口号,不仅折射着时代精神,还能在情感上打动人,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下列口号按产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③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A.③①②B.①②③C.②①③D.①③②

11、与以下三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B.中共一大的召开C.国共合作的建立D.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2、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①④③D.④②①③

13、“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因此,遵义会议(

)A.推翻了封建帝制,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B.使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空前的团结C.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4、“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尘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材料中张学良“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是指()A.反对台湾地区割让给日本B.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C.发动“兵谏”,逼蒋下台D.要求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15、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设立下图两个纪念日,对设立“纪念日”理解正确的是(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①牢记历史,勿忘国耻②缅怀纪念革命先烈和遇难者

③维护和平,正义和良知④警示国人:发展强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6、从下图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C.国民党军队一直是抗战的中流砥柱D.抗战前期国民党军队抗战比较积极

17、下图是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两则史料,对下列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1945年日军《华北方面军综合战果》中写道: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一万五千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二百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在我方所收容的十九万九千具敌遗尸,中共军也占半数。”美国军事观察组到延安和晋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考察后向国内报告:“最最重要的、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共产党军队,从抗日战争开始几乎一无所有,在华北、华中一个很大地区里,不仅保存了下来,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实力,在那些地区里他们正继续牵制着大量日军。”

A.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B.中国共产党军队在人数上超过国民党军队C.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D.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协作推动抗战胜利

18、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下列图片共同体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是(

A.全民族抗战B.正面抗战C.敌后抗战D.局部抗战

19、蒋介石曾写道:“对毛泽东应召来渝后之方针,决以诚挚待之。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材料所反映的是蒋介石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态度?A.双十协定B.内战爆发C.重庆谈判D.挺进大别山

20、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下列关于土地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B.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C.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D.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21、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如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他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A.兴办实业B.创办学堂C.筹划海防D.投身教育

22、1912年6月,一位德国记者来到中国南京,他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购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三国演义》B.在《申报》上看时政新闻C.大街上有男子穿中山装、女子穿旗袍D.百姓向政府官员行跪拜礼二、综合题

23、近代后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影响了中国政局的走向。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于求中国地位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孙中山《国事遗嘱》(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一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完成“尚未成功的革命”,1926年7月国共两党采取什么军事行动?材料二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日的宣言“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1937的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2)依据材料二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分别举出国共两党英勇抗日的典型战役各一例。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支撑中国作为抗日大国、国际地位得以提高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3)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的观点。材料四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4)据材料四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这场战争的历史地位。

(5)根据以上材料,从国共两党的关系及其影响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4、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器物之变】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危机情况下的一次自救运动。由于在内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材料一中提到的“自强运动”指的是哪一运动?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

【制度探索】材料二: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刊

(2)指出维新运动期间北方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这些报纸和著作在当时起到的作用。

【思想革新】材料三:一、新文化运动是继续五四运动传播新文化于全国国民的作用,其进行方向在唤醒国民,改良社会,发展个人,增进学术,使我国社会日益进化,共和国体日渐巩固;二、新文化运动要文化普及于大多数之国民,不以一阶级一团体为限。——摘编自民国江苏教育会《解释新文化运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一百码外,就可以感觉到那种炎热,扑通的响,震心骇目,屋顶倒塌下来了。这所算做世界最宏伟美丽的宫殿,绝不存留下一点痕迹。——欧阳采薇译《西书中关于焚毁圆明园纪事》材料三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马关条约》材料四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1)材料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实质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