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通关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通关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通关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通关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通关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如下图所示的远古人类素材,据此可知,他们探究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下图示意有“一‘鼓’作气,征灭蚩尤”传说的黄陵抬鼓表演,该活动是为了祭祀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A.黄帝B.蚩尤C.帝尧D.伏羲

3、据《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指的是(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D.精耕细作取代刀耕火种

4、下图是出土的甲骨文(局部),经过对有文字的甲片进行清洗缀合,上面有25个清晰的甲骨文字,这25个文字讲述了是否以及怎样对“母”进行祭祀。由此可知,甲骨文(

2003年济南出土甲骨文(局部图)

A.可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B.是夏朝时期成熟的文字C.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D.与现代的汉字完全一致

5、如图房屋是我国某远古居民居住的房屋,下列有关这一远古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活用品主要是彩陶B.生活的地区气候一直炎热多雨C.懂得使用天然漆D.会制作瓷器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蕴含的哲理与下面哪位思想家的思想最接近(

)A.老子B.孟子C.墨子D..韩非

7、以下示意图中与②相关的史实是(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

A.制作青铜器B.修建都江堰C.统一度量衡D.实施推恩令

8、中国象棋棋盘有“楚河”“汉界”,象征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该战争对阵双方是A.夏桀和商汤B.商纣和周武王C.秦军和陈胜D.项羽和刘邦

9、下图是秦末到汉武帝时期人口数量比较图,下列与西汉初年人口增长变化有关的是(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10、下表为西汉时期铸币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

A.加重了百姓的经济负担B.完全取消了私营手工业C.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势力D.完成了思想的大一统

11、下列史实不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

)A.盘庚迁都B.楚汉之争C.陈胜、吴广起义D.光武中兴

12、史载:“公元前209年,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戍边路上遇到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能按时到达。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领头人陈胜、吴广于是发动了(

)A.楚汉战争B.大泽乡起义C.长平之战D.国人暴动

13、小明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整理了一组词汇,分别是“巨鹿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下列关于这三场战争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以少胜多的战争

②都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之间爆发的战争

③都在长江流域一带展开

④都对当时时局产生了重大影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4、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影响西晋“骤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A.七王之乱B.八王之乱C.定都洛阳D.西晋迁都

15、“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曾定都洛阳的朝代有(

)

①曹魏

②西晋

③东晋

④北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6、《齐民要术•杂说》中曰:“凡人家营田,须量已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体现了贾思勰怎样的农学思想:(

)A.精耕细作集约经营B.广种薄收粗放经营C.因地制宜多快好省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17、“推恩令”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最主要的是(

)A.省去分封的麻烦B.减少政府开支C.得到分封的诸侯子弟感激皇帝D.分割后的各小国无力与中央抗衡

18、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下列关于春秋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A.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B.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C.金属货币被更多的使用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19、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的明显进步是A.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B.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C.把树枝砍成木棒D.能制作耒耜

20、《三国志》载:“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B.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C.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D.有利于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的形成二、综合题

21、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两个新现象?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喊,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落己・商君列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商鞅变法导致“家给人足”、“勇于公战”的措施。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指出秦统一中国后采取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材料五: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较。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

(4)材料五反映的是西汉初期哪一治世局面?这一治世局面的出现是因为统治者实行哪一政策?

2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材料一:

(1)把以上历史形势图按照时序排列:;并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材料二:秦汉大事年表(部分)秦朝西汉

时间事件时间事件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统一六国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开始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秦始皇开始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167年汉文帝废除肉刑秦始皇统一文字公元前158年汉景帝将田租减半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修建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征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征发50万军民戍南越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通西域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坑杀儒生公元前117年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秦始皇建阿房宫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郡国铸币权(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史实,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至少要选择三个史实)

参考示例:

观点:汉初统治者励精图治,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选择的史事:汉高祖开始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废除肉刑、汉景帝将田租减半

论述:汉高祖开始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与民休息,使西汉初年经济得以恢复;汉文帝废除肉刑,以德化民,稳定了自己的统治;汉景帝将田租减半,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恢复发展生产。

总结:总之,汉初几代统治者以民为本,励精图治,西汉社会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2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20年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1)根据材料一,用所学知识填空回答: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撰写的《______》。材料二: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习近平“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2)材料二中的丝绸之路是从哪里出发的?

从材料看,丝路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3)围绕丝路精神的核心并结合所学,

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现实意义的认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材料二:主张“兼爱”“非攻”。材料三: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材料四: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上述材料分别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主张?

材料一派别:_____材料二派别:_____

材料三派别:______材料四派别:_____

(2)你认为哪一派别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最有用?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材料二

材料三

秦始皇开凿灵渠,桂林北部的湘桂走廊成为中原和岭南的重要通道。秦统一岭南后,“徙中县之民于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这是一次大规模地把中原汉人迁往岭南的移民活动,这些汉人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为桂林等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钟文典主编《桂林通史》材料四

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比起秦以前的封建时代来,显然是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和他的统治机构,显然比前一时代的封建国家起着较多的作用。因此,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后来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范文澜《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