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隋炀帝开凿运河,因劳役过于繁重,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是运河的开通,对于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隋朝灭亡主要原因是开凿大运河B.客观辨证地评价了大运河的作用C.大运河为当时发展起了积极作用D.认为修建大运河导致了农民起义

2、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只有高门士族的子弟能参加考试C.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确立D.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历史人物评价常易引发讨论,如对商纣王、曹操、武则天等人,古今史家众说纷纭。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和方法,合理的是(

)A.知人论世,以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标准B.与时俱进,以今日之价值标准全面衡量前人之是非C.察言观行,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侧重动机而非效果D.综合考量,看是否符合历史运动趋势推动社会进步

4、中国古代出现过“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治世、盛世局面,他们具备的共同历史条件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民族交往密切,海外贸易发达C.国家统一,社会稳定D.君主专制加强,科举制度完善

5、“万国尽征战,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留学川原丹。”杜甫的名作《垂老别》描写的社会现实是(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五代十国D.宋金之战

6、下图连环画《张巡守城》生动展现了“安史之乱”爆发后,张巡坚守雍丘,抵抗叛军的故事。“安史之乱”后逐渐形成的局面是(

A.法纪松弛B.政权分立C.藩镇割据D.宦官专权

7、王安石执政时,为解决以往各地田赋不均、税户相率隐田逃税的情况而采取的措施是(

)A.农田水利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保甲法

8、“苏湖熟,天下足”谚语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开始B.大力引进越南的占城稻C.宋朝已完成了天下统一D.长江太湖流域成为粮仓

9、《宋史·食货志(下)》记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这一经济现象最早出现在(

)A.三国时期蜀国B.南宋江淮地区C.唐朝四川地区D.北宋四川地区

10、南宋时期,河南瓷窑遍布各地,其中最著名的是A.汝窑B.定窑C.越窑D.邢窑

11、“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也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题材。”下列诗词反映成吉思汗的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D.“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2、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传承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是(

)A.英勇不屈B.自力更生C.独立自主D.顾全大局

13、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及手工业发达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对外贸易航线众多D.国家财政来源广泛

14、“他外出打猎,便豪情满怀地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他望月思念胞弟苏辙,便因此悟出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登临古迹,便慨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文中的“他”是指A.李白B.李清照C.关汉卿D.苏轼

15、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下列评论与该著作不符合的是(

)A.善可为法,恶可为戒B.史家绝唱,无韵离骚C.以传叙史,服务政治D.经验总结,言语精炼

16、有这样一副对联:“爱国名将,百战不败扫平倭寇之患。民族英雄,八方敬重流传不朽名著。”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岳飞抗金B.文天祥抗元C.戚继光抗倭D.郑成功收复台湾

17、明朝沿长城设置了“九边”,九边各镇不仅仅是明廷同蒙古贵族抗争的战场,也是汉族同蒙古族等游牧民族互市贸易的场所。这说明了长城A.由防御功能变为互市贸易功能B.具有促进民族经济交流的作用C.划清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界线D.打破了汉民族传统的民族观念

18、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民间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B.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往来C.使明朝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19、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引清兵入关,夹攻李自成的军队,最后导致李自成起义军失败。这里所说的明军将领是(

)A.吴三桂B.辛弃疾C.努尔哈赤D.皇太极

20、元朝时“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女真族B.畏兀儿族C.蒙古族D.回族

21、明洪武初年,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明太祖下令“寸板不许下海”。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连接为乱。这说明A.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B.海禁政策激化了民间纠纷C.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D.海禁政策影响了百姓生计

22、京剧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戏曲已成为城乡人民的文化需求B.文化专制导致了戏剧的繁荣C.地方戏剧日益繁盛D.徽班艺人的长期努力

23、1684年,清政府为巩固东南海防,设置了隶属于福建省的(

)A.西域都护B.台湾府C.驻藏大臣D.伊犁将军二、综合题

24、政治制度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政府政策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鸿汾中学同学们以“制度、政策与社会发展”为主题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完成探究任务。

任务一

【图片展示——了解制度创新】

(1)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据下列图示,解释相关制度的概况及作用。

任务二

【阅读材料——解读对外政策】①《宋史·食货志下八》:“……四年、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於杭、明州置司。”(解读:宋代分设提举市舶司于广州、杭州、明州等地,管理商舶、征收关税、收买进口物资等。)②外商不得在广州自由出入……凡外来的一切人员、船只、货物及纳税等事宜皆由政府委派的人员担保……海禁之后、人民生计阻断、许多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清朝严格限制贸易……——教师教学用书(2)对外政策的制定对社会发展影响重大。据下列材料简析①②对外政策设置的背景及影响。

任务三

【构建联系——阐述专制制度】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结合明清历史,以“政策·制度·强化”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

2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儿女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许多努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元史·地理志》

(1)材料一反映出“元”实行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一中的哪一句说明了“元”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因素?这一时期,为加强对西藏和琉球的管理,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材料二

本朝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夷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设二县,曰天兴、万年。其子郑经(按府志,郑经一名锦)改东都曰东宁省,升二县为州。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领县三。——摘编自《清一统志台湾府》

(2)结合材料二说出郑成功的历史功绩。“台湾府”的设置有何意义?材料三

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措施1653年正式册封五世达赖罗桑嘉措为“达赖喇嘛”1713年清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1751年设立噶厦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材料四

清军入关后,虽然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但还没有完成全国真正统一的任务。康熙皇帝经过极大的努力,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粉碎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终于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4)根据材料四,概括康熙帝为“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了哪些努力?

(5)通过以上的学习探究,你有何感悟?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材料二

——改编自沈括《梦溪笔谈》材料三

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姓名著作影响(地位)李时珍A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徐光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步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宋应星《天工开物》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记述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唐、宋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