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西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模拟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山东省莱西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模拟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山东省莱西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模拟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山东省莱西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模拟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山东省莱西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模拟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A.北京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2、2015年9月大型原创动画连续剧《黄帝史诗》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自上映以来,全国各地观众反响强烈。剧中提到的黄帝和同时代的炎帝一起被尊称为(

)A.治水英雄B.人文初祖C.兵家鼻祖D.一代天骄

3、下列对中国步入奴隶社会描述错误的是A.启继承父亲禹的位置,“家天下”代替“公天下”B.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C.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商朝D.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4、如果要研究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是(

)A.《史记》B.甲骨文C.《资治通鉴》D.《齐民要术》

5、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B.河姆渡人会栽培水稻C.半坡人会磨制石器D.半坡人不会捕鱼

6、下列思想家与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A.韩非子——“仁者爱人”B.孔子——“兼爱”“非攻”C.老子——“无为而治”D.墨子——以法治国

7、如图琅琊刻石为秦始皇东巡到琅琊郡(今山东胶南西北)时所立,刻石颂扬了秦始皇的功绩,依据所学推断其碑文中所颂扬的功绩应包括(

①推分封制

②统一度量衡

③推行郡县制

④修建都江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所给选项中曾经在此建都的是(

)

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9、汉文帝即位之后,逐步废除了各种株连律法和残酷刑罚;将“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据此推知,汉文帝的治国理念是(

)A.“休养生息”B.“以法治国”C.“民贵君轻”D.“兼爱非攻”

10、汉武帝为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采取的措施是(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

②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③下令治理黄河水患

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减轻农民赋税负担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东汉的“光武中兴”与西汉的“文景之治”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B.都实行了调整政策C.都放权基层郡县D.都实行裁减官员

12、为了制造舆论和取得威望,他们巧设“鱼腹丹书”“篝火孤鸣”等计策,声言“大楚兴,陈胜王”,并伺机杀死押送他们的两名将尉,900余人一致赞成共举大事,于是以公子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事。材料描述的是(

)A.牧野之战B.陈胜、吴广起义C.巨鹿之战D.陈胜建立“张楚”政权

13、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有

①曹军不习水战

②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

③孙、刘结成联盟

④曹操兵员羸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4、西晋建立者以为没有分封宗亲导致政权易主,大封同姓诸王,结果引来纷争,国家迅速衰落瓦解。西晋建立者是A.司马睿B.司马懿C.司马昭D.司马炎

15、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正统)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再次)成披发之人。”北魏孝文帝认为有必要改说汉语的原因是(

①方便与汉族通婚②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须说汉语

③要迁都必须说汉语④不说汉语又将回到改革前的状态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②

16、下列关于《齐民要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者贾思勰是东晋人B.书中提出根据农历时令(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业生产C.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D.该书涉及粮食耕作、山林种植、农产品加工和育蚕等

17、下表所示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时期秦朝汉朝宋朝元朝典型措施郡县制“推恩令”设通判、转运使设路、府、州、县A.中央集权的强化B.选官制度的变迁C.科举制度的发展D.边远地区的开发

18、“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夏朝后期B.商朝前期C.春秋后期D.战国后期

19、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A.使用打制石器B.开始种植粮食C.懂得使用火D.学习饲养家畜

20、本学期同学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四个时期的历史,这四个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秦汉时期②夏商西周时期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④史前时期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②③①D.④②①③二、综合题

21、春秋战国干戈不息,可谓乱世,然而社会却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战国尤甚。【生产工具的进步】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的四幅图,说说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工具。【发愤图强的改革】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大师和经典辈出】材料三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孙子膑脚,而论兵法。——《史记》

(4)材料三中涉及诸子百家中哪些主要学派?

(5)本题所呈现的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具体表现在哪三个领域?请依次写出。

22、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中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

(2)如表列出来秦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请你完成它。措施经济统一______,统一文化统一______,交通统一______和______宽窄军事北击匈奴,修筑

23、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学习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后,举办了一次展览,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

(1)上述两位历史人物在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

(2)图3中祖冲之编著的数学著作是什么?

(3)图4著作是对前代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书中记载的农业生产经验具体有哪些?

(4)通过参观上述两个展厅,你有什么感想?

24、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一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使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材料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

(2)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原有的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此,商鞅在变法中采取了什么措施?并指出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春伙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熠熠生辉”局面的名称和儒道两大学派创始人在政治上的各自的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泰诏版”记载:“廿六年,皇帝尽并兼(歼灭)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安居乐业),立号为皇帝。”——《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廿六年”是指公元纪年法中的哪年?写出材料中“皇帝”的名字。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