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古代文学》培训课件:第四章-两晋文学_第1页
大学《古代文学》培训课件:第四章-两晋文学_第2页
大学《古代文学》培训课件:第四章-两晋文学_第3页
大学《古代文学》培训课件:第四章-两晋文学_第4页
大学《古代文学》培训课件:第四章-两晋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两晋文学

概述一、西晋社会状况(265—316)

265年,司马炎取代魏室,建立西晋王朝,不久统一中原。统治者沉湎于享乐,大量分封同姓诸侯王,种下祸根。290年司马炎死后,发生“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纷纷自立,西晋只立国50余年就覆灭了。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的分裂局面。二、西晋文学发展特点: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言:“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三、东晋社会状况(317—420)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业称帝,史称东晋。政治、思想都承袭西京之旧,士族门阀政治达到巅峰。朝政昏暗,内乱频繁。这种状况加上偏安于江南一隅的地理环境,极大影响了当时社会思想风尚和文学创作风气。

一方面,士人都将热情贯注于哲学领域,在心理上逃避现实,寻求解放;另一方面,受到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的影响,崇尚清静。

四、东晋文学发展状况玄言诗:专门阐述老庄哲理的诗歌。真正宣扬道家思想、枯淡寡味的玄言诗始于西晋。东晋时,文学成为玄学的牺牲品,那些专述老庄哲理的诗,已完全失去文学的趣味,几乎不能称其为诗了。但是,玄言诗酝酿了我国山水诗的萌芽。

东晋出现了一位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魏晋以来的诗歌创作至此达到高峰。第一节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一、太康时代的政治特点

太康(280—289)是晋武帝司马炎年号。司马炎于265年称帝,建立西晋,在位时间共26年。太康初期,晋灭东吴,统一中国。当时的社会有两大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天下兴平而趋于享乐(后宫近万人);二是门阀森严,但已开始不满九品中正制,注意选拔寒微之士(刘毅上疏请废九品中正制,武帝令有司推举清正贤能之士及可任州郡守令之才)。此影响于文学,太康文学的重形式、重模拟之风和左思反对门阀制度的思想都与当时的政治特点不无关系。二、太康文学

太康(280-289),晋武帝司马炎年号,太康文学则跨武帝、惠帝司马衷(元康290-299)两朝,钟嵘《诗品序》:“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三张:张载(孟阳,下品)、张协(景阳,上品)、张亢(季阳),三兄弟;二陆:陆机(士衡,上品)、陆云(士龙,中品),两兄弟;两潘:潘岳(安仁,上品)、潘尼(正叔,中品),叔侄;一左:左思(太冲,上品)。三、太康文学的主要特点:1.内容上拟古:A.拟《诗经》四言:陆机《赠冯文罴(pí)迁斥丘令诗》八章、潘岳《关中诗》十六章。B.拟古诗十九首:陆机《拟古诗》十二首被收入《昭明文选》。2.形式上繁缛:A.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B.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C.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一)陆机1.陆机的家世生平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上海市松江县)人。出身世族,祖父陆逊、父亲陆抗,都是东吴名臣。陆机少为吴牙门将。吴亡,十年不仕。后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八王之乱中,与弟陆云同时遇害。金涛声点校,陆机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2.陆机的诗歌创作A.拟古诗陆机诗今存约100首,多为模仿乐府、古诗之作,内容形式皆少创新。如《拟明月何皎皎》: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yǒu)。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B.抒情诗陆诗中较为优秀的作品有《赴洛道中作》二首、《猛虎行》等。如《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一: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高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C.因时风所染,陆机诗好炫博学识,堆砌辞藻,以至于情繁而词隐。张华评他的诗:“人之作文,患于不才,至子为文,乃患太多也。”(《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引《文章传》)至如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文心雕龙·熔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词隐。(《文心雕龙·体性》)有伤直致之奇。(钟嵘《诗品》)士衡才思有余,但胸中书太多,所拟能痛割舍,乃佳耳。(元•陈绎曾《诗谱》)附:《文赋》,文学批评史重要论文。陆机又有赋体论文的《文赋》对文学功能、艺术灵感、艺术构思、文质关系、文体分类、文体特征乃至具体的文学技法,均有论述,是我国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对后来刘勰创作《文心雕龙》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最早揭示了物——意——文三者之间的关系,最早在文学理论中提出“物感说”的思想,最早对艺术想象的心理特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最早涉及艺术灵感的重要问题。(二)潘岳1、生平个性潘岳(247—300),字安仁,荥阳中牟(河南中牟县东)人,曾任河阳令。潘岳性情轻躁,趋势利,谄事贾谧,为“文章二十四友”之首。有“望尘而拜”的举动,又构陷愍怀太子,人品为人诟病。后被孙秀诬陷,夷灭三族。《诗品》列上品。作品以抒写哀情胜。董志广校注.潘岳集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二十四友”:“(贾)谧权过人主,至乃锁系黄门侍郎,其为威福如此,负其骄宠,奢侈踰度,室宇崇僭,器服珍丽,歌僮舞女,选取极一时。开阁延宾,海内辐凑,贵游豪戚及浮竞之徒,莫不尽礼事之。或著文章以称美谧,以方贾谊。渤海石崇、欧阳建,荥阳潘岳,吴国陆机、陆云,兰陵缪征,京兆杜斌、挚虞,琅邪诸葛诠,弘农王粹,襄城杜育,南阳邹捷,齐国左思,清河崔基,沛国刘瓌,汝南和郁、周恢,安平索秀,颖川陈聄,太原郭彰,高阳许猛,彭城刘讷,中山刘舆、刘琨,皆傅会于谧,号曰‘二十四友’,其余不得预焉。”(《晋书·贾谧传》)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反。——《晋书·潘岳传》初,孙秀为小史给岳,而狡黠自喜。岳恶其为人,数挞辱之,秀常衔忿。及赵王伦辅政,秀为中书令。岳于省内谓秀曰:“孙令犹忆畴昔周旋不?”答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于是自知不免。俄而秀遂诬岳及石崇、欧阳建谋奉淮南王允、齐王冏为乱,诛之,夷三族。岳将诣市,与母别曰:“负阿母!”初被收,俱不相知,石崇已送在市,岳后至,崇谓之曰:“安仁,卿亦复尔邪!”岳曰:“可谓白首同所归。”岳《金谷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乃成其谶。——《晋书·潘岳传》(1)诗:《悼亡诗》三首,是中国古代最早以《悼亡》为题悼念亡妻之诗作,由此形成一个传统主题。内容涉及悼亡的诗则可追溯到《诗经》之《绿衣》、《葛生》等。清•陈祚明:“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听,旁写曲诉,剌(là)剌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有逊乐府古诗含蕴不尽之妙耳。”(《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

《悼亡诗》其三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亹亹期月周,戚戚弥相愍。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馀。(2)诔、哀:《昭明文选》收入五篇:《杨荆州诔》(杨肇)《杨仲武诔》(杨绥,杨肇之孙)《夏侯常侍诔》(夏侯湛)《马汧督诔》(马敦)(以上四篇均有序,诔为四言)《哀永逝文》(骚体)《晋书》评云:哀诔之妙,古今莫比,一时所推。(3)赋:《闲居赋》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之六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晋书·潘岳传》:崇与岳尤谄事(贾)谧,每候谧及广城君郭槐出,皆降车路左,望尘而拜。《闲居赋》:(元)赵孟頫书法《闲居赋》节选于是凛秋暑退,熙春寒往,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席长筵,列孙子,柳垂荫,车结轨。陆摘紫房,水挂赪鲤,或宴于林,或禊于汜。昆弟斑白,儿童稚齿,称万寿以献觞,咸一惧而一喜。寿觞举,慈颜和,浮杯乐饮,绿竹骈罗,顿足起舞,抗音高歌,人生安乐,孰知其他。退求已而自省,信用薄而才劣。奉周任之格言,敢陈力而就列。几陋身之不保,而奚拟乎明哲,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潘岳诗文的艺术特点表现在哀而婉,浅而丽。

其一,其作品往往善叙悲哀之情,流露低沉、感伤的情绪,形成以“哀”动人的艺术感染力;其二,“辞藻绝丽”(《晋书》)是其作品的另一特色,谢混谓:“潘诗灿若舒锦,无处不佳。”(《诗品》引);其三,与陆机相比,潘岳诗文用语较浅,不及陆之精美工致,深于刻炼。潘陆异同陆机文辞繁复,析理精深,更典型地代表了西晋文风繁缛的一面;潘岳文风清绮,辞藻流丽,更典型地代表西晋文风清靡的一面。陆机才华过人,遣词无碍,描写事物淋漓尽致,但常常过度堆砌辞藻;潘岳作品累句较少,情辞较为相称,但表现范围不如陆机深广。《世说新语·文学》引用孙绰的评价:“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三)张华

张华(232-300),字茂先,范阳方城(河北固安县南)人。少孤贫,魏末,尝任中书郎等职,入晋,官至司空,进封壮武郡公。后因拒绝参与赵王伦、孙秀的谋反,被害。有《博物志》10卷及诗文传世。张华是西晋文坛领袖,诗大抵模仿前人,也有自己的特点,如讲求词彩,多用对偶,但诗意略显单薄。入《诗品》中品,钟嵘评价“儿女情多,风云气少”。第二节左思一、生平与文学创作(约250—约305),字太冲,临淄人,出身寒门。曾为贾谧门下“二十四友”之一,为门阀制度遏制,官止于秘书郎。现存作品有诗、赋数种,诗仅14首,都堪称一流佳作。尤其8首《咏史》诗,雄迈高旷,最为杰出,被《诗品》列为上品。曾以《三都赋》名震京都,有“洛阳纸贵”之誉。(左思)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qióng)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hùn

)皆着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晋书》本传)二、左思的《咏史》诗“咏史”体始于班固的《咏史》,直书史实,“质木无文”(《诗品·序》)。到魏晋时有了显著发展。曹植曾作《三良诗》,纪念殉秦穆公的三位贤臣。真正开拓“咏史”艺术领域,把咏史、咏怀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写成规模宏大的组诗,对后代诗歌产生深广影响的,是左思的《咏史》8首。主要内容:表现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特点:以刚健质朴的语言表现对门阀制度的强烈不满,在对抗与冲突之中,呈现出激情与力度,表现出激越雄迈的风格。“左思风力”,“出于公干(刘桢)”(钟嵘《诗品》)。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钟嵘《诗品》列左思诗于上品,评曰:“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清人沈德潜认为:“太冲胸次高旷,而笔力又复雄迈。陶冶汉魏,自制伟词,故是一代伟手,岂潘、陆辈所能比埒?”左思的《咏史》诗,不是单纯地叙述历史,古人古事是他借以抒发情怀的起兴之物。开创了借咏史以咏怀的新传统。左思的其他作品左思诗今存十四首,除《咏史》之外,尚有《招隐诗》、《娇女诗》亦具特色。如“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两句,状天籁之美,境界清奇幽雅。他的《白发赋》藉人、发对话的寓言体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以构思奇特、深于寄托见长。第三节永嘉文学一、永嘉诗风之变

《诗品序》:“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先是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创变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按,永嘉为晋怀帝年号(307—312),时西晋已濒临灭亡。二、郭璞的游仙诗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因借卜筮谏阻王敦谋反被杀,追赠弘农太守,世称“郭弘农”。(1)文人游仙诗:屈原《远游》——曹植《五游咏》、《远游篇》、《游仙诗》——郭璞《游仙诗》十九首。(2)民间游仙诗:秦《仙真人诗》——汉乐府《董逃行》、《长歌行》、《吟叹曲》(王子乔)郭璞《游仙诗》化游仙为咏怀,其实是其仕途偃蹇(yǎnjiǎn)、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抒发其苦闷情怀的一种特殊方式。钟嵘《诗品》认为郭璞的《游仙诗》“辞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壈(kǎnlǎn:不顺利)咏怀,非列仙之趣”,堪称的评。《游仙诗》其一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朱自清论郭璞之诗:“《楚辞》的‘引类譬喻’实际上形成了后世‘比’的意念。后世的比体诗可以说有四大类。咏史,游仙,艳情,咏物。咏史之作以古比今,左思是创始的人。……游仙之作以仙比俗,郭璞是创始的人。”(《诗言志辨·比兴·赋比兴通释》)

西晋其他作家傅玄(217—278):以创作乐府诗为主,内容多写儿女之情和妇女的痛苦。皇甫谧(215—282):有《高士传》。李密(224—287):《陈情表》为其代表作。陈寿(233—297):著有《三国志》。鲁褒(生卒不详):他的《钱神论》是一篇讽刺佳作。左芬(?—300):左思之妹,晋武帝时入宫,为贵嫔,善诗赋,《离思赋》为抒情小赋代表作。第四节东晋文学

《宋书·谢灵运传论》:“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于七篇。驰骋文辞,义单乎此。自建武暨乎义熙,历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遒(qiú)丽之辞,无闻焉尔。仲文(殷仲文)始革孙(绰)、许(询)之风,叔源(谢混)大变太元之气。”《文心雕龙·时序》:“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zhūnzhān:困顿),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又《文心雕龙·明诗》曰:“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忘机之谈。”《诗品序》:“永嘉时,尚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温)、庾(亮)诸公诗,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一、江左玄风与孙绰、许询的玄言诗

玄言诗是起于西晋、盛于东晋的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其代表人物是孙绰(314—371)和许询(生卒不详)。它的基本特点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平板质实)似道德论。”(钟嵘《诗品》)东晋玄言之山水背景《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顾恺之)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玄言诗在中国诗歌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的意义在于:其一,一定程度上对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发展兴起了催发的作用;其二,开拓了文人情趣的新的天空,培植了文人平淡自在的心境;其三,促进了文学与哲理的融合,强化了诗歌的哲理化倾向,在审美上把文学导向追求理趣之美的一路。谢灵运、白居易、宋明理学家之诗都或多或少受其熏染。二、王羲之与兰亭唱和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东晋名士,官至右军将军,后世称“王右军”。出身高门,却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