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决胜新高考高三下学期4月第四次大联考语文试卷_第1页
江苏省决胜新高考高三下学期4月第四次大联考语文试卷_第2页
江苏省决胜新高考高三下学期4月第四次大联考语文试卷_第3页
江苏省决胜新高考高三下学期4月第四次大联考语文试卷_第4页
江苏省决胜新高考高三下学期4月第四次大联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四次大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些年,重写文学史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课题。木斋著《先秦文学演变史》是中国新文学史中特别的一部,该著作体现了逻辑思考与原始文献新解读的统一,因此能区别于众多传统的先秦文学史写作,当然也有争议和争鸣。文学源头是先秦文学史书写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先秦文学一向被视为是零散的碎片,其源头也众说纷纭,文学史书写中,或认为开端于神话,或以上古诗歌为首章,或认为文学起源于民间,或以为文学起源于劳动。木教授注意到这些说法的逻辑矛盾∶“在理论上,诗歌被视为中国文学最早的体裁;而实际的文学史写作,往往是以神话为开篇。”木教授在辨析中,否定了文学起源于神话说,他指出∶“当下文学史以神话作为开端,主要是采用《山海经》《淮南子》等后来之文献,是以写作题材所显示的所谓远古内容替代了写作时间,是以想象替代了中国文学史发生的时间次序。其中少量认为出自《诗经》雅颂的关于禹的部分,出自《尚书·百刑》(成于西周)的上帝、蚩尤故事,楚辞《天问》等中的后羿射日故事等,都不能说明中国文学最早的题材是神话故事。”他进一步指出,“不论是诗歌早于散文之说,还是神话为中国文学之起源的说法,都主要是基于意识形态的推断,这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误区。"不得不说,这一观点颇具有震撼力。但若仔细研读其中的逻辑思考过程,又觉得结论的得出是自然而然的。在《诗经》的演变论述中,木教授颠覆了传统以风、雅、颂为产生次序的说法,认为《诗经》演变史当为“《周颂》一《大雅》一《小雅》—十五《国风》”,指出“诗六义”也是一个历时性演变的结果。他探讨了先秦诗歌与《诗经》之间的关系,认为诗三百是两周礼乐制度的产物,伴随礼乐制度的兴起而兴起,伴随礼乐制度的衰亡而表亡,"王者迹息而诗亡",换言之,两周诗歌的写作史,即为诗经写作演变史。这一观点与“采诗说”“删诗说”等观点截然不同,给学界带来全新的视角。《先秦文学演变史》以西周礼乐制度变革作为历史文化背景,以甲骨文向竹简文变革作为文字载体背景,首次阐发《诗经》的产生缘起及其写作史演变历程,被著名诗经研究学者刘毓庆先生称之为“学术史之第一部诗经写作史”。《先秦文学演变史》还解析了诸子散文儒、墨、道、法的演变次序,确认了老子及《老子》一书的产生时间,被有些学者评为是中国学术史意义上的第一部先秦文学演变史。既然是论述先秦文学的演变史,就要涉及到文学史的分期问题。先秦诗歌的演变历程,即为诗三百的演变历程。木教授从诗歌与散文的关系角度,将先秦文学分为三个时期∶从甲骨文到《尚书》的出现,可以视为先秦文学的第一阶段,即先秦文学的滥觞时期;从西周早期的“诗”出现,则可以视为是先秦文学演变历程的完整展现,此为先秦文学的第二阶段;以孔子作《春秋》为界碑,则开始了从诗歌向散文回归的阶段,也就是先秦文学的第三阶段。贯穿这一演变历程的核心观点,也同样体现在他的其他论述中,如《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及《曹植甄后传》等相关论著。诗歌的演变之外,散文的演变史如何呢?木教授注意到部分文学史中的散文史写作是凌乱的,因此他将先秦诸子的产生次序进行了新的阐说,认为儒、墨、道、法应为先秦哲学的产生次序,也是先秦散文的历史演进历程。(摘编自刘宏辉《先秦文学史的重塑》)材料二∶《先秦文学演变史》一书文史并重,视域宽阔。作为一部新颖的文学史著作,需要具备充足的文学史料与突出的文学史识,作者木斋自然有所考虑,强调需将文学史“视为一个前后联系的有机的整体,而非孤立的、静止的、局部的、片段的总和”,并致力于探究“文学史的起源、演变的历时性关系”。先秦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有着比后代文学更宽广的内容范围,体现出文史哲融为一体的综合形态,如中国文学最早的经典是“六经”,所以研究者不能不涉及此时期的经学、史学、哲学的研究。文史并重,如木斋致力于梳理《诗经》中《风》、《雅》、《颂》三类作品的写作年代与演变历程,或排定先秦诸子散文儒、墨、道、法的发展次序,主张《老子》一书应晚于《论语》、《孟子》,而早于《庄子》等,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考释、论证,勇于提出新说。视域宽阔,如书中论及“甲骨文”、“金文”时,关注到书写工具、载体对于散文写作的制约与影响;第二章《周公制礼作乐与先秦文学的发轫》,从重大的政治制度变革、文化史变革的历史背景,探讨其对先秦文学的催化作用,并肯定《诗经》是两周礼仪制度的产物等,这些都是颇具特色的视角。(摘编自王瑞芳《先秦诗文演变的新探索》)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秦文学的源头众说纷纭,木斋注意到这些说法的逻辑矛盾,他否定了文学起源于神话说,但也未能给出明确答案。B.以写作题材所显示的所谓远古内容替代写作时间,以想象替代中国文学史发生的时间次序,木斋认为这是不符合逻辑的。C.木斋对风雅颂的重新排序,完全否定了传统的“采诗说”“删诗说”等观点,获得著名诗经研究学者刘毓庆先生的肯定。D.从甲骨文到《尚书》的出现,可以视为先秦文学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散文为主,诸子散文是其直接继承者。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阅读木斋的《先秦文学演变史》,能够让人们换一个角度重新认识先秦文学史,对其有争议与争鸣也是必然的。B.出自《尚书·百刑》的上帝、蚩尤故事,楚辞《天问》等中的后羿射日故事等,都不能证明神话是文学源头。C.木斋的《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及《曹植甄后传》等论著,也是专门研究先秦文学史演变历程的论著。D.要想写好文学史,就要将文学史看成前后联系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局部的、片段的总和"。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先秦文学史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A.《庄子》成书研究 B.《孟子译注》研究C.《诗经》年份研究 D.《左传》作者研究4.两则材料在论证时都引用木斋“先秦诸子散文儒、墨、道、法的演变次序”的说法,论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冬晚的别俞平伯五日,自沪返杭,六日至八日入南山小住,八日至十二日间我再去上海,而环①住在杭州。这可谓极小的小别,也几乎不能算是别,而我们偏要大惊小怪的,以为厉害凶险,并且要声明,无论你们怎样的斟情酌理,想它不通,弄它不清楚,纳闷得可观,而我们总一口咬定,事情在我们心上确是如此这般经过的了。《雪朝》上有几首《山居杂诗》就是那时候写的∶“留你也匆匆去,送你也匆匆去,然则————送你罢!”“把枯树林染红了,紫了,夕阳就将不见了。”“山中的月夜,月夜的山中,露华这般重,微微凝了,霜华也重,有犬吠声叫破那朦胧。”(一九二二,一月六日至八日,杭州山中。)诗固然蹩脚得道地,但可以看出冬日山居的空寂和我们情怀的凄紧,至少今天我自己还明白。山居仅短短的三天,却能使我默会山林长住者的襟抱,雅人高致决非得已,吟风啸月,也无非“黄连树下弹琴”罢了。这是一面了。另一面呢,空寂的美名便是清旷,于清旷的山中暂息尘劳,我上一天刚从上海来耳目所接,神气所感,都有一种骤然被放下的异感,仿佛俄而直沉下去。依一般的说法,也只好说是写意舒服之类罢。然而骨子里头,尽尽里头,确有一点点难过,这又是说不出的。若以北京语表之当曰"不是味儿"。想想不久又将远行,以年光短促如斯,迅速如彼,更经得几度长长短短的别呢。朝朝暮暮,悄悄沉沉,对着寥落苍茫的山野和那些寒露悲风,重霜淡月,我们自不能无所感,自不能无所想,不能不和古今来的怨女痴男有点沆澄一气,明知"雅得这样俗",也就不必再讳言了。自然的严峭,仿佛刃似的尖风,在我们心上纵横刻划,而人事的境界又何其温温可喜。我们正随H君同住山中,H君中年意兴之佳,对我们慈爱之厚,是值得永永忆念的。我们那时的生活,除掉别恨的纠缠,其和谐其闲适似可以终身,自然人事以两极端相映发,真使人怅怅无所适从,而“情味杂酸甜”一语何足以尽之!一清如水的生涯最容易过,到第三天上午,Y姊妹兄弟们都从杭州城内来,同嬉山中。午饭初罢,我便心急慌忙的走到湖边,(距山居不及半里)乃有船无夫,以轿班名唤阿东者代之。城里新来的人都怅怅地送我们于李庄码头。转瞬之间,我们已是行客,他们为山中主人了。桨声响后,呆看送客者的影子渐没于岚姿树色之间,举手扬巾的瞧也瞧不见了。轿班去摇船,“船容与而不进兮”,毕竟也荡得渐远。他们都该回到我们昨天住过的地方去了罢?晃荡于湖心,我们也只多了片刻的相聚。江南冬天的阴,本来阴得可怕,而那天的阴,以我们看来尤其阴得可惨——简直低压到心上来。好容易巴到了岸,坐上洋车,经过旅下营荐桥之类,(其实毫无异样)觉得都笼罩一种呆白的颜色,热闹只是混乱,匆忙只是潦草,平昔杭州市街对我的温感都已不见了,只一味的压追我去上路,去赶火车,而赶不着夜班火车要误事!回到城头巷,显得屋子十分大,十分黑,空空的。他们都不在家,天色也快晚了。再走进我们的卧室,连卧室的陈设,桌子椅子之流也不顾情面来逼迫我,也还是这几句老话∶“赶火车!赶不着,要误事!”我忙忙的拾掇这个,归折那个,什么牙刷啦,笔啦,日记本啦,皮夹子啦……都来了。这些全得带,不带齐,要误事!环也忙忙的来帮我收拾,她其时何所感,我不知道,我也来不及去知道。我全为没来由的凄惨所沉没,又为莫名其妙的匆忙所压迫,沉沉的天气,沉沉的房屋,沉沉的人的面目,无一不暗,无一不空,也无一不潦草枯窘。等到行李收拾完结,表上只差十来分钟就该走了,我走进靠南的套间,把秒针正在滴答滴答的表放在红漆的桌上,坚执环手而大落泪。也并不记说过什么话了,只记得确确实实的,天色已晚下来,夜班车已经快要开。一九二八年五月二十九日【注】①环∶俞平伯妻许宝驯,字长环。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中,“五日,自沪返杭,六日至八日入南山小住,八日至十二日间我再去上海”简要交待离别之短,突出夫妻感情之深。B.文中“山中的月夜,月夜的山中”与《荷塘月色》中“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虽写月的表现手法不同,但都表达独特感受,有异曲同工之妙。C.作者写回到杭州后感觉杭州市只一味地压迫他去上路,去赶火车,写出“别”的无奈,其实是间接地表达自已恋恋不舍的惜别之情。D.作者用“蹩脚得道地”“雅得这样俗”等个性化鲜明的词语评价所写诗,以游戏笔墨来嘲讽冬日山居的空寂和其情怀的凄紧。7.冬晚的“别”在文中有不同层面的表述,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从时间上介绍"这可谓极小的小别"是指八日至十二日。B.作者从地点上介绍“小别”是指自己在上海,而妻子在杭州。姊妹兄弟们从“杭州城内”来,我们却在南山与之相别。D.作者坚执环的手而大落泪是因一别经年,此后相见遥遥无期。8.作者为什么说"自然的严峭,仿佛刃似的尖风,在我们心上纵横刻划,而人事的境界又何其温温可喜”?请结合上下文简析。(4分)9.文中不同的人面对“冬晚的别”各自有怎样的情感表现?作者这样构思有怎样的匠心?(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绮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梨园,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进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称之以卞急人可,称之以懒散人亦可。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家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嬛文集》诸文行世。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牛黄丸盈数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①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而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明年,年跻七十,死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选自张岱《自为墓志铭》,有删节)【注】①眉公∶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明代的文学家、书画家。②伯鸾∶东汉的梁鸿,字伯鸾,博学有气节,隐居不仕。他很崇敬春秋时的刺客要离,所以要在死后埋葬在要离的坟墓附近。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牛黄丸盈数簏/自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B.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牛黄丸盈数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C.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牛黄丸盈数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D.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牛黄丸盈数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梨园,相传唐明皇选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故其成为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B.折鼎,文中喻没有能力。鼎是古代三足两耳用于烹煮的器物,后比喻王位、帝业。C.甲申,为明崇祯十七年的干支纪年。此年李自成率起义军攻进北京,明王朝覆灭。D.靖节,即靖节先生,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谥号。陶渊明死后,人们私谥"靖节"。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岱少年享受荣华富贵,晚年却因国破家亡而生活困窘,所以感慨人生恍如隔世。B.张岱自认为自己无用,而诸多书籍流行于世,其写“无用”只是表达愤激之情。C.张岱六岁跟随伯父来到武林,遇到眉公先生,因对对工整得到眉公先生的赞赏。D.本文运用自嘲、反讽的艺术手法,流露出作者张狂的个性和内心的苦闷、愤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4分)(2)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4分)14.根据最后一段文意,请简要概括作者写“自为墓志铭”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送张五归山王维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注】张五即张諲,排行第五,故称张五,曾同王维一起同朝为官,二人交情很深。此时张諲受到权臣杨国忠的排斥而归山隐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两个“送”字和一个“尽”字,既交代写作缘由,又表达了内心沉重。B.颈联借用谢安“隐居东山”典故,希望友人打扫柴门,暗含诗人归隐之意。C.尾联卒章显志,实写毅然辞官的经过,表达了自己不愿做违心事的决心。D.全诗文字朴实自然,用笔委婉曲折,写出诗人无限的惆怅和无限的失落。16.请简要概括作者“惆怅”的原因。(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屈原痛心楚王听信谗言,被奸臣迷惑。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告诫太宗“________”“________”可以避免自己被奸臣迷惑。(2)《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3)古代诗人常借“松”以吟咏性情,表达对孤直、顽强、高洁品格的赞美,如“________,________”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饮食大国,________的饮食文化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然而在餐饮业高度发达的今天,食物浪费问题愈发凸显。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高达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人均食物浪费率至少11.7%左右。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________的危机意识,特别是当今全球新冠疫情全面爆发,更是给我们敲响警钟∶杜绝浪费,________!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千百年来农耕基因的赓续、使得国人对粮食有一种天然的敬畏之情。加上曾经过一段苦日子,“饱时不忘饿时饥”成为很多老一辈人的忆苦思甜,这也带动普罗大众奉行着“节约粮食"的淳朴理念。"节约粮食"要从全民理念走进生活日常,主流媒体要________地做好宣传,持之以恒,长效推进,形成舌尖上的荣辱观。久而久之,才会内化为持久的习惯,最终推动全社会崇尚节约的绿色生活方式。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源远流长 防患未然 迫在眉睫 锲而不舍B.源远流长 居安思危 刻不容缓 驰而不息C.渊源深厚 居安思危 迫在眉睫 驰而不息D.渊源深厚 防患未然 刻不容缓 锲而不舍19.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人均食物浪费率至少11.7%。B.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高达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人均食物浪费率达11.7%左右。C.根据调查数据,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高达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人均食物浪费率达11.7%左右。D.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人均食物浪费率至少11.7%。20.学校举行“节约粮食,拒绝浪费”宣传活动,请你拟两则宣传标语。每则都要求主题明确,运用对称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个字。(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中国科技馆26日举办“地球一小时”线上主题活动,并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等多个网络平台同步推送。活动以“与自然共生,创蓝色未来”为主题,“(▲),养成节能降耗、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活动以“云观展”的形式带领公众走进中国科技馆“能源世界”展厅, ① 通过互动形式了解传统火力发电与风力、太阳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区别,使公众了解不同能源发电方法与新能源发电的优势,培养公众节约能源的意识,引导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据了解,“地球一小时”也称“ ② ”,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倡议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22年为3月26日),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自愿自发参加,关上不必要的照明和耗电产品一个小时,来表明对自然保护的关切和对环保的支持。“地球一小时”的全球口号是“关上灯,点亮希望”,呼吁大家行动起来,共创 ③ 的美好未来。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旨在激发青少年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增强他们节约能源意识,倡导公众践行生态文明B.旨在增强青少年节约能源意识,激发他们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倡导公众践行生态文明C.旨在倡导公众践行生态文明,激发青少年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增强他们节约能源意识D.旨在激发公众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倡导他们践行生态文明,增强青少年节约能源意识22.在上文横线序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巴金说∶“我偏爱西湖,它不仅美丽,而且光辉。”丰子恺说∶“黄山,松树盘石而上,郁郁苍苍,它不肯面壁,而是一心向着阳光。”老舍说∶“走进大兴安岭,脚踩松针,手摸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你见过最美的风景是什么?是壮丽南国的椰风海韵,是冰封北国的原驰蜡象;抑或是高楼林立的城市风光,欣欣向荣的农村画卷……请综合以上材料,请以“江山如此多娇”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B(A项,“但他也未能给出明确答案”错;C项,原文是说刘毓庆肯定木斋阐发《诗经》的产生缘起及其写作史演变历程的做法,而不是说肯定木斋否定“采诗说?“删诗说”的观点。D项,“诸子散文是其直接继承者”错,文中无据。)2.(3分)C(“也是专门研究先秦文学史演变历程的论著”错,只是体现了他的先秦文学史观。)3.(3分)B(是对“译注”的研究,不涉及文学史。)4.(4分)材料一借此侧重论证木斋的观点颠覆传统说法;材料二借此侧重论证木斋的书文史并重的特点。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5.(6分)①首先提出木斋的著作体现了逻辑思考与原始文献新解读的统一的观点;②接着论述木斋运用逻辑思考对文学源头提出新的看法;③然后论述木斋对《诗经》“风雅颂”和儒墨道法的演变次序重新排序体现全新视角;④最后论述木斋对先秦文学史分期问题的看法。评分建议:如答三点,每点2分;如答四点,①④各1分,②③各2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D(作者只是以这些个性化的词语突出冬日山居的空寂与其情怀的凄紧,而非“嘲讽”。)7.(3分)D(“是因一别经年,此后相见遥遥无期”错。根据原文,落泪是因为不舍,相别的时间应该是几天。)8.(4分)①寥落苍茫的山野、寒露悲风和重霜淡月等自然之景增添了“我”情怀凄紧、离别的凄伤,因而说自然是严峭的。②妻子的理解、H君的慈爱、Y姊妹兄弟们的同嬉,又让“我”感到温暖,故而说人事的境界又何其温温可喜。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6分)(1)表现:①“我”心急慌忙地离山居,感到凄伤、沉重、空寂;②环忙忙地帮我收拾物件,恋恋不舍;③山中主人举手扬巾送别,内心怅惘。(2)匠心:作者选择了不同身份、不同场合、不同心境的道别,全方位地表现了“冬晚的别”中所蕴含多种情感,丰富了“别”的内涵,赞美了人间真情。评分建议: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10.(3分)C11.(3分)B(折鼎,文中指断足的铜鼎。)12.(3分)C(“大父”应为祖父,根据“闻文孙善属对”可推知。)13.(8分)(1)(4分)眉公先生大笑,起身跳下来,说道:“哪里能找到像这样聪明并且才智出众的(孩子),(你)是我的小友了。”他想用建立伟大的功业规劝我,哪里料到我一事无成呢?评分建议:译出大意得2分;“隽”“进”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4分)刚想构思,觉得自己为人与文笔都不好,再次放下笔。即使这样,只谈我的癖好缺点,那也是可以记载的啊。评分建议:译出大意得2分;“甫”“第”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4.(3分)①国破家亡,自己只是苟活于世;②人生已老,担心突然离世:③思慕古人,效仿而作。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蜀人张岱,号陶庵。年少时候是纨绔子弟,十分爱繁华的场所,喜欢住漂亮的房子,爱穿鲜艳华丽的衣裳,经常吃美食,骑骏马,喜欢唱戏,莳花养鸟,并且沉溺于喝茶下棋,对作诗读书着魔,忙忙碌碌大半生,全部都成了泡影成了梦幻。五十岁的时候,国破家亡,隐居在山里躲避战乱,所剩下的只有烂床、破茶几、断足的鼎、弹不了的琴,和几本残旧不堪的书、缺角的砚一块而已。穿麻布衣吃素食,经常断粮。想想二十年前,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一样。所以称为富贵之人也可以,称为贫贱之人也行;称为聪明人可以,称为愚蠢人也行;称为刚正的人可以,称为柔弱的人也行;称为勤奋的人可以,称为懒散的人也行。学文,学武,学礼节,学写文章,求仙向佛,学农活学种花全都没有成功,任世人说我是个败家子,是废物,是顽民,是蠢秀才,是瞌睡汉,是老鬼物等罢了。我起初字宗子,人称为石公,就字石公。我喜欢撰写著作,所写成的书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擐文集》等,流行于世。幼时多次患有痰疾,被外祖母马太夫人养育了十年。外曾祖父云谷公在两广做官,收藏生牛黄丸数竹筐,从我学会在地上爬,直到16岁,吃光了这药,病才痊愈。六岁时,祖父雨若公带着我到了杭州,遇到眉公先生骑着一只驯鹿,在钱塘游玩。他对祖父说:“我听说你的孙子擅长对对,我当面考考他。”他指着屏上的《李白骑鲸图》说道:“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我回答道:“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先生大笑,起身跳下来,说道:“哪里能找到像这样聪明并且才智出众的(孩子),(你)是我的小友了。”他想用建立伟大的功业规劝我,哪里料到我一事无成呢?甲申年(1644年)之后,我神志恍惚,既不能寻死,又不能维持生活,白发盘绕,像只有一点气息存留人世间。只怕突然去逝,与草木一起腐烂,于是想到古人如王绩、陶潜、徐渭都自己写作墓志铭,我也仿效他们写下墓志铭。刚想构思,觉得自己为人与文笔都不好,再次停笔。即使这样,只说我的癖好缺点,那也是可以记载的啊。明年,我七十岁了,去世与下葬的日期还不知道,因此暂不记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C(没有实写毅然辞官的经过。)16.(6分)①朋友一个个离去,满怀离别的伤感;②与友人携手共进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的失落;③自己却身陷官场,面对污浊黑暗现实的痛苦;④对自己有辞官归隐之意却无法摆脱官场羁绊的无奈。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6分)(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18.(3分)B19.(3分)D20.(5分)示例:①浪费的是粮食,流淌的是血汗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评分建议:每则主题,1分;修辞,1分;句式,1分。两则都符合要求,得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21.(3分)B22.(5分)①体验多种发电方式②关灯一小时③人与自然和谐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第①句脱离关键词“发电”,第③句脱离关键词“人和自然”,则不得分。四、写作(60分)23.(60分)根据2021年全国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判分。作文评分细则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巴金说:“我偏爱西湖,它不仅美丽,而且光辉。”丰子恺说:“黄山,松树盘石而上,郁郁苍苍,它不肯面壁,而是一心向着阳光。”老舍说:“走进大兴安岭,脚踩松针,手摸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你见过最美的风景是什么?是壮丽南国的椰风海韵,是冰封北国的原驰蜡象;抑或是高楼林立的城市风光,欣欣向荣的农村画卷……请综合以上材料,请以“江山如此多娇”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体裁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一、审题(一)材料材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选用了巴金、丰子恺和老舍赞美祖国各地名胜的语句,第二部分引发考生对自己所在的生活环境的思考。第三部分揭示写作主题:江山如此多娇。第四部分明确写作要求。文题旨在引导考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抒写、赞美,激发考生的爱国情怀,增进考生爱国意识。(二)任务本次作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在情境上,“你”强调了个体在独特情境中的独特感受;在主题上,要突出“江山如此多娇”这个中心,充分表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在立意上,可从自己所见写起,以一斑而窥全豹,也可从整体上全面表现,但不管哪种立意,最终指向都必须是歌颂祖国。在体裁上,未加限制,给考生提供更广阔的写作空间。二、评分(一)判分原则作文阅卷要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二)评分等级本次评分为四等七类。一等卷48~60,其中一等上54~60,一等下48~53;二等卷36~47,其中二等上42~47,二等下36~41;三等卷24~35,其中三等上30~35,三等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