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定远启明中学高考生物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安徽定远启明中学高考生物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安徽定远启明中学高考生物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安徽定远启明中学高考生物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安徽定远启明中学高考生物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定远启明中学高考生物五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可增殖、分化为B细胞或T细胞B.脱毒苗的培育过程中包含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D.细胞衰老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2.某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为1%,下图为该遗传病的一个家系,I-3为纯合子,I-1、Ⅱ-6和Ⅱ-7因故已不能提取相应的遗传物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此遗传病不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调查此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要在该地区人群中随机调查C.Ⅱ-9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所生男孩不含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5/11D.通过比较Ⅲ-10与Ⅰ-2或Ⅰ-3的线粒体DNA序列可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3.艾弗里等人为了弄清转化因子的本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如下图是他们所做的一组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三的结果,可说明转化因子就是DNAB.检测实验结果发现,实验二的培养皿中只存在一种菌落C.比较实验二和实验三的结果,可看出蛋白酶没有催化作用D.根据三个实验的结果,还无法确定转化因子的本质4.榴莲香味独特浓郁深受人们喜爱。在榴莲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调节香气物质合成的作用机理如图。下列分析或推测正确是()A.乙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榴莲细胞的细胞核B.多聚核糖体的形成,提高了组成L酶的肽链的合成速率C.核DNA可以通过调控L酶合成直接控制果实的香气性状D.乙烯通过促进亚油酸合成基因的表达提高香气物质合成量5.下列关于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顶极群落的群落结构最复杂也最稳定,能永远保持原状B.顶极群落中,净初级生产量与异养生物的呼吸量之差约为0C.食物链就是生态系统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的单方向的捕食关系D.利用农作物秸秆沤肥后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6.为治理蝗灾,古代劳动人民想出了很多办法,如唐人的“利用柴火诱杀成蝗”,宋人的“挖卵灭种”等;当代生态学家则提出,采取“改治结合”,即通过垦荒、修坝改变蝗虫的产卵环境,同时结合化学、生物防治等措施,可获得良好的治蝗效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柴火诱杀成蝗是利用行为信息传递的作用B.“挖卵灭种”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蝗虫种群的性别比例C.“改治结合”治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蝗虫种群的K值D.生物防治的优点之一是导致蝗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降低7.细胞通过分裂来增加数量,不同分裂方式的过程中细胞进行的生理活动有所不同。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需要完成DNA和中心体的复制B.减数分裂维持了生物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有丝分裂保持了细胞在亲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8.(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来测量H2O2酶催化H2O2反应放出的O2含量,在最适条件下将反应室旋转180°,使滤纸片与H2O2溶液混合,每隔30s读取并记录注射器刻度,共进行2min,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仅改变滤纸片的数量,可以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B.若仅提高环境温度,实验结果如曲线②所示C.若仅提高H2O2溶液pH,实验结果如曲线③所示D.若仅改变滤纸片数量,实验结果均如曲线①所示,说明酶具有专一性二、非选择题9.(10分)某研究小组选取长势一致的总状绿绒蒿为材料,探究不同氮素形态的氮肥对总状绿绒蒿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处理如表,实验结果如图。组别氮素形态浓度CKO0T1NO3‒20T2甘氨酸20T3NO3‒/NH4+10/10T4NH4+20T5NO3‒30T6甘氨酸30T7NO3‒/NH4+15/15T8NH4+30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可用于合成___________(答出两种)等有机物,从而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生产实践中可通过中耕松土提高植物根对氮肥的吸收量,原理是___________。(2)从幼苗的株高状况来看,___________(填“低”或“高”)浓度的氮肥促进植物生长更优。为促进总状绿绒高株高的生长,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合理的施用氮肥的建议。___________。10.(14分)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之后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一种大型肉食性鱼,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K0是没释放大型肉食性鱼前的理想环境容纳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水库中的所有罗非鱼形成一个_____________,其特征包括数量特征、____________等,调查罗非鱼的数量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2)据图判断,罗非鱼在a~c段大致呈___________型增长,大型肉食性鱼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时间点放入水库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捕食等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更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小动物的生活。为研究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节肢动物数量的影响,4月中旬,内蒙古研究人员将一块试验田平均分成4份,埋入不同质量的玉米秸秆,分别于6月~9月调查4个秸秆量不同的农田中土壤节肢动物数量,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1)土壤中节肢动物的身体微小、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调查时常用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采集,统计方法常用_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法。(2)据图分析,本实验所能得出的结论有:一是6月~8月初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的数量逐渐增多,8月初之后逐渐下降;二是在一定范围内,_____________。(3)调查中还发现,某种以农作物根茎为食的蟋蟀,在6月~8月的数量变化趋势与上图中12000kg/hm2的曲线趋势相近。据此可判断,此蟋蟀种群在7月份时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___型,为降低其对农作物的危害,生产上可通过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吸引和诱捕雄性个体,使蟋蟀种群的_____________下降,从而降低种群数量,这属于_____________防治。12.研究表明,Graves氏病是一种由于机体产生了某种抗体,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且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图中Y激素的分泌受_________激素的调节,患者中该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正常人。(2)从Graves氏病可以看出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临床上可以通过抽取血样初步检测该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进一步研究表明,香远合剂在治疗Graves氏病上疗效显著,该药物的治病原理可能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详解】A、T细胞是在胸腺里分化成熟的,A错误;B、脱毒苗的培育过程中包含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B正确;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C正确;D、细胞衰老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D正确。故选A。2、C【解析】

1、该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为1%,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在该地区中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是10%,正常基因的基因频率为90%。

2、分析系谱图:3是患者,且是纯合子,其后代中都应该含有致病基因,后代应为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正常,因此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1是患病女性,其儿子6表现正常,因此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人体中线粒体DNA几乎都来自母亲。【详解】A、由题干和题图信息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调查此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错误;

C、假设该病的致病基因用b表示,Ⅱ-9的基因型为Bb,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的基因型为BB或Bb,Bb的概率是(2×10%×90%):(2×10%×90%+90%×90%)=2/11,BB=1-2/11=9/11,因此后代所生男孩不含有该致病基因的几率是BB=2/11×1/4+9/11×1/2=5/11,C正确;

D、Ⅰ-2是男性,是Ⅲ-10的爷爷,而一个人的线粒体DNA主要来自于母亲,故不能比较III-10与Ⅰ-2的线粒体DNA序列来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D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能根据题图和题文信息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并能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3、B【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体内存在着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实验一和实验三中加入的RNA酶和蛋白酶都不能将S型菌的DNA分解,此时在两个培养皿中R型菌可实现转化,由于实验缺乏对照,故不能说明转化因子就是DNA,A错误;B、实验二的培养皿中由于加入了DNA酶,在DNA酶的作用下,S型菌的DNA被分解了,R型菌不能实现转化,故培养基上只存在一种菌落,B正确;C、比较实验二和实验三的结果,只能说明蛋白酶不能催化DNA的水解,但不能说明蛋白酶没有催化作用,C错误;D、根据三个实验的结果,能确定转化因子的本质是DNA,D错误。故选B。4、B【解析】

核孔是核质之间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的通道,部分大分子物质可以选择性的进出核孔。一条mRNA上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多条多肽链的翻译工作,这样大大的提高了翻译的效率。【详解】A、图中的信息指出乙烯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这种方式并不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B、多聚核糖体可以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翻译,提高了L酶的合成速率,B正确;C、L酶只是催化亚油酸转化为香气物质,这属于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错误;D、图中信息表示乙烯促进的是L酶合成基因的表达,D错误;故选B。5、B【解析】

顶极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水平方向上表现斑块性和镶嵌性是空间异质性的表现,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详解】A、顶极群落只要没有外力干扰,将永远保持原状,A错误;B.顶极群落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故可知净初级生产量与异养生物的呼吸量之差约为0,B正确;C、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的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包括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C错误;D、生态系统中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故选B。6、C【解析】

对农业害虫的防治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为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其中生物防治是最常用的一种防治手段,其优点也最明显。对害虫防治手段之一是降低害虫种群K值。【详解】A、柴火诱杀成蝗主要利用了光这种物理信息,A错误;B、杀死蝗虫的卵并不能针对雄性或雌性,没有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B错误;C、垦荒、修坝改变蝗虫的产卵环境可以影响蝗虫生存的环境,降低种群的K值,C正确;D、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来治理害虫,不会用到杀虫剂等药物,因此不会对蝗虫的抗药性进行选择,D错误;故选C。7、B【解析】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和原始的性腺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是生殖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能够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详解】A、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在分裂的间期复制形成两个中心体,A正确;B、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恢复到和体细胞相同,所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B错误;C、正常情况下,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C正确;D、有丝分裂过程中,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亲、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D正确。故选B。8、C【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滤纸片经过肝脏研磨液浸泡,故其数量可代表酶的数量,因变量为反应放出的O2含量,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滤纸片上有H2O2酶,若仅改变滤纸片的数量,可以探究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A错误;BC、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是在在最适条件下进行的,故若提高环境温度或改变溶液的pH,酶促反应速率均下降且最终生成的02量不变,结果如曲线③所示,B错误,C正确;D、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若仅改变滤纸片数量,并无相应的不同酶或底物的对照,无法证明酶的专一性;仅改变滤纸片的数量,实验结果均如图①所示,说明底物有限,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题干中各种物质的实质,并把握题干信息“最适条件”,进而分析作答。二、非选择题9、不同氮素形态的氮肥、氮素浓度酶、ATP、叶绿素、NADPH中耕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进而产生更多能量供给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氮肥低施加浓度为10/10mmol·L-1的NO3-/NH4+的氮肥【解析】

土壤中的氮肥可被植物的根系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吸收的氮肥可用于合成细胞中含氮的化合物。由于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所以土壤中的含氧量可通过影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氮肥的吸收。【详解】(1)分析表格中的单一变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氮素形态的氮肥以及氮素的浓度。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可用于合成细胞内含氮的物质,如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ATP、叶绿素、NADPH等有机物的合成,从而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氮肥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中耕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进而产生更多能量供给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氮肥,所以生产实践中可通过中耕松土提高植物根对氮肥的吸收量。(2)结合坐标曲线图中幼苗的株高状况分析,60d时,T3组的株高最高,其次是T4组、T2组,可见低浓度的氮肥促进植物生长更优。根据60d时,T3组的株高最高,可知施加浓度为10/10mmol·L-1的NO3-/NH4+的氮肥促进生长效果最好。【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从图示和表格数据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种群空间特征标志重捕法“J”cc时间点之后罗非鱼种群的环境阻力增大,增长速率变慢使种群数量的最高点没有达到K0K2【解析】

据图分析,a~b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此时食物、空间充足,无天敌,生物无限增长;c-d种群数量增加缓慢;e以后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详解】(1)所有罗非鱼形成一个种群;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鱼类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2)罗非鱼在a~c段大致呈“J”型增长,c时间点之后罗非鱼种群的环境阻力增大,增长速率变慢,使种群数量的最高点没有达到K0,所以推测在c点放入了大型肉食性鱼。(3)罗非鱼种群数量在K2附近波动,所以推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更接近K2。【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难点是(2)题需要考生分析曲线的斜率,从而得出增长速率降低的结论。11、取样器取样记名计算目测估计秸秆添加量越多动物数量越多增长出生率生物【解析】

本题研究的是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农田土壤节肢动物数量的影响,图中可以看出,玉米秸秆还田量越多,土壤中节肢动物数量越多,6月~8月初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的数量逐渐增多,8月初之后逐渐下降。【详解】(1)土壤中节肢动物的身体微小、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调查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统计方法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据图可知,本实验所能得出的结论有:按时间变化分析,农田土壤节肢动物在6月~9月内的数量变化规律为6月~8月初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的数量逐渐增多,8月初之后逐渐下降;四条曲线对比,在一定范围内秸秆添加量越多动物数量越多。(3)某种以农作物根茎为食的蟋蟀,在6月~8月的数量变化趋势与图中12000kg/h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