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素教学课件_第1页
物理因素教学课件_第2页
物理因素教学课件_第3页
物理因素教学课件_第4页
物理因素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接触机会(chanceofcontact)

(1)什么人接触who二」

(2)接触什么what

(3)在哪接触where

(4)什么时间接触when

(5)接触方式how

(6)接触时间howlong

2、暴露水平(Levelofexposure)

‘暴露剂量(浓度、强度):在一段时间内

浓度或强度对时间的积分。随时间变化浓

度曲线下面积。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检测

基本概念

1.物质:分为实物和场

实物:由原子组成,独立占有空间。

场:由……组成,共同占有空间。

2.物理因素的种类:声、光、电、热、力(重力场)

3.物理因素有多参数、多维度或多向量描述,如强度、时间、

连续、脉冲、频段、指向性、轴向等。

4.自然界中存在(除激光外)是生命所必须的、是有益的。

在特定条件下才对生物构成危害。5,危害是由相对应

的参数决定的,应有针对性评价,但也考

虑各有关参数。有关参数应全面测量。

6.不同状态、效应不同,如低频噪声对心血管影响为主,

高频对神经系统影响为主。不同强度影响不同,在剂量

效应曲线上有明显拐点。

7.有些在一定范围内符合韦伯定律:反应与刺

激强度呈正比),依此定律建立了生理或心理物理学方

法,如心理物理学方法:电测听。

8.危害与物理参数不是直线关系,有双向性,在一定范

围内无害,但过高或过低会产生不良影响。多呈U字

型。I

9,危害和不良影响研究:

包括过高或过低的危害研究和适宜范围的工效学研究。

二工业物理因素的特点

1.一般来源明确,有个别如:次声、超声或某些辐射

源不明。

2.当“源”工作时,因素存在。当“源”消失时,也相应消失。

但高温除外。同时其强度与“源”密切相关。

3.空间分布一般不均匀,如:噪声的驻波存在,电磁辐射的

二次反射等。但以“源”为中心向四周空间传播。

4.一般与距离呈指数关系衰减。声音:I=1/r2

噪声

•、基本概念

从主观需要来讲,一切不希望存在的声音都可称之为噪

声。从物理特性来讲,噪声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

无规律的杂乱组合。

具有音响感觉的振动波称声波,其振动频率范围为

(20-20000)Hz(赫兹)。由单一频率发出的声音称为

“纯音,在日常工作中和生活环境中所接触到的声音绝大

多数都是各种频率声音的组合,属于复合声,把组成复

合声的频率由低到高加以排列,就构成一个连续的“频二

谱”。

人耳对音响的感觉不仅与声音强度(声压级)有

关,也受频率的影响。根据人耳对高频声敏感对低频

声不敏感的特性,以等响曲线为基础,在测声仪器

(声级计)中设计了数种具有频率计权的滤波器,如

A,B,C,D计权网络,由之测出的声级称A声级、B

声级或C声级等。A声级最接近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

性。

(1)稳态噪声(steadynoise):在观察时间内,采用

声级计“慢档”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3dB(A)的噪

声称为稳态噪声,如纺织机产生的噪声。

(2)非稳态噪声(nonsteadynoise):在观察时间内,采

用声级计“慢档”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之3dB(A)的噪

声称为非稳态噪声

(3)脉冲噪声(impulsivenoise):噪声突然爆发又

很快消失,持续时间40.5秒,间隔时间>1秒,声压有

效值变化240dB(A)的噪声称为脉冲噪声。

(4)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级(等效声级):在规定的时

间内,某一连续稳态噪声的A计权声压,具有与时变的噪

声相同的均方A计权声压,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

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

于噪声强度(声压)的大小、频率的高低和接触时间的长

短。一般认为强度越大、频率越高、接触时间越长则危害越

大。此外,危害程度与噪声的特性(稳态噪声或脉冲噪

声)、接触的方式(连续或间断接触)和个体敏感性有关,

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连续接触比间断接触危害要大。

当作业现场中,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

的声音,且8h/d或40h/w噪声暴露等效声级大于等于

80dB(A)的作业,即为噪声作业。

二、测量参数

(1)稳态及其他非脉冲噪声:A计权声级(A声级)、等效

声级、频谱。

(2)脉冲噪声:峰值、脉冲次数、频谱。

三、测量仪器

(1)声级计:2型或以上,具有A计权,“S(慢)”档。

(2)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剂量计:2型或以上,具有A

计权、“S(慢)”档和“Peak(峰值)”档。

(3)倍频程滤波器是一种频谱分析仪,可用以测量各频

带声压级的大小,倍频程滤波器有的与主机组装在一起,

有的是与主机分离的,使用时需与主机配套使用。有的声

级计还同时设有1/2倍频程、1/3倍频程,供频谱分析使用。

A

四、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参见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

量第8部分:噪声》。

1.现场调查

为正确选择测量点、测量方法和测量时间等,必须在测量前对工

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1)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工艺区划、噪声设备布局

等,绘制简图。

(2)工作流程的划分、各生产程序的噪声特征、噪声变化

规律等。

(3)预测量,判定噪声是否稳态、分布是否均匀。

(4)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工作方式、停留时间

等。

2.仪器准备

(D测量仪器选择:固定的工作岗位选用声级计,流动

的工作岗位优先选用个体噪声剂量计,或对不同的工作地

点使用声级计分别测量,并计算等效声级。

(2)测量前应根据仪器校正要求对测量仪器校正。

(3)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剂量计设置为A计权、

“S(慢)”档,取值为声级LpA或等效声级LAeq;测量脉

冲噪声时使用“Peak(峰值)”档。

3.测点选择

(1)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测量范围内A声级差别V

3dB(A)],选择3个测点,每个测点记录2〜3个读数,取

平均值。

(2)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测量范围内A声级

差别N3dB(A)],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内

声级差v3dB(A)。每个区域内,选择2个测点,每个测点

记录2-3个读数取平均值。

(3)劳动者流动工作时,应优先选用个体噪声剂量计。如使

用声级计测量时,在流动范围内,应对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

量,并记录累积作业时间计算等效声级。

4.测量

(1)传声器应放置在劳动者工作时耳部的高度,站姿

为:1.50m;坐姿为:1.10m。

(2)传声器指向声源的方向。

(3)测量仪器固定在三角架上,置于测点;若现

场不适于放三角架,可手持声级计,但应保持测试

者与传声器的间距〉0.5m。

(4)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每个测点测量3次,

取平均值。

(5)非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根据声级变化(声

级波动之3dB)确定时间段,测量各时段的等效声

级,并记录各时间段的持续时间。

(6)脉冲噪声测量时,脉冲的重复率较稳定时,

记下一分钟或几分钟的脉冲重复率,依次推算一

个工作日的脉冲数。脉冲的重复率不稳定时,则

应记录一个工作日的实际脉冲数。

(7)测量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工作场所风

速超过3m/s时,传声器应戴防风罩。应尽量避

免电磁场的干扰。

(8)噪声强度超标,需进一步采取工程技术措施

进行治理时,应对噪声源噪声进行频谱分析。用

实时窄带分析仪对脉冲信号作平均谱分析。频谱

的频率范围从20HZ-20KH一“飞图上读出脉

冲的主要频谱成分。

5.计算

(1)非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按声级相近的原则把一天

的工作时间分为n个时间段,用积分声级计测量每个时

间段的等效声级LAeqJi,按照公式(7-1)计算全天的

等效声级:

j口

LAeq:T-101g(

式中:——全天内累积接触时间的等效声级,dB(A);

——时间段Ti内等效声级,dB(A);「

T——这些时间段的总时间,h

A

A

(2)一天8h等效声级的计算

根据等能量原理将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噪声强度规格

化到工作8h的等效声级,按公式(7-2)计算:

1次8卜二^Aeqle+消(7-2)

1。

式中:——指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噪声强度规格化到

工作8h的等效声级,dB(A);

Te——实际工作日的累积接触噪声时间,h;

LAeqJe——实际工作日的等效声级,dB(A);

TO——标准工作日时间,8h@4

(3)每周40h的等效声级:通过LEX,8/7计算规格化每

周工作5天(40h)接触的噪声强度的等效连续A计权声

级用公式$(8-3):

1」

Z^=101g(--V1001M)...(7-3)

3Al

式中:——指每周等效接触值,dB(A);

——指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噪声强度规格化到工作8h的

dB(A);

n一指每周实际工作天数,do

(4)脉冲噪声:使用积分声级计,采用“Peak(峰值)”

档,可直读声压级峰值Lpeak,并记录工作日内脉冲总

次数。

6.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该包括: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

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

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被测仪器设

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

人员及工时记录等,如为脉冲噪声还应记录单位

时间内的脉冲次数(1分或5分钟)及每个工作

日接触脉冲总次数。

7.注意事项

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8h,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

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时间

不等于8h,需计算8h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A);每周工作不

是5d,需计算40h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A),见下表。

接触时间接触限值备注

[dB(A)]

5d/w,非稳态噪声计算8h等效

=8h/d85声级

5d/w,防计算8h等效声级

一用h/d85

#5d/w85计算40h等效声级

高温

一、基本概念

高温作业(heatstresswork):有高气温、或有强烈

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WBGT

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WBGT指数(wetbulbglobetemperatureindex):

称湿球黑球温度指数,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

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接触时间率(exposuretimerate):劳动者在一个工

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8h的比率。

本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localoutsideventilation

designtemperature):

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的每日13时〜

14时的气温平均值。

二、测量参数

WBGT指数、接触时间率,体力劳动强度等。

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是评价高温作业的主要参

数,它综合考虑了气温、气湿、气流和辐射热四个因素。

〃三、测量仪器

*1.测量高温使用的仪器有:WBGT指数测定仪、通风干湿球温度

计、仄速仪、定向辐射热计等。

其中WBGT指数测定仪的测量范围应为21℃〜49℃,可用

于直接测量。

>2.仪器使用方法

>使用干球温度计(测量范围为10〜60℃)、自然湿球温度计

(测量范围为5℃-40℃)、黑球温度计(直径150mm或

50mm的黑球,测量范围为20°。〜120℃)。将三个温

度计呈同一平面固定在三脚架上,等腰型夹角60。,每个

温度计间距小于30cm,分别测量三种温度,通过下列

、公式计算得到WBGT指数。

"(1)室外:川36丁=湿球温度(℃)x0.7+黑球温度

、、(℃)x0.2+干球温度(℃)x0.1

*(2)室内:川86丁=湿球温度(℃)x0.7+黑球温度

℃)ixo.3

A3.辅助器材:三脚架、线缆、蒸储水、吸管。

四、测量方法

参见GBZ/T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

分:高温》

1.现场调查

(D了解每年或工期内最热月份工作环境温度变化幅度和

规律。

(2)了解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作业和休息区域划分

以及隔热设施、热源分布等一般情况,绘制简图。

(3)工作流程包括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及

作业方式等。「「”北悯

(4)进行工时记录,包括工作路线、在工作地点停留时

2.测量前准备

(1)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正,并检查电

量是否充足。

(2)确定湿球温度计的储水槽注入蒸储水,确保棉芯干净

并且充分浸湿,注意不能加自来水。保证棉芯浸入水槽中,

棉芯不得与其周边接触。

(3)读数前或者加水后,需要10min稳定时间。

3.测点数量确定

>

(1)工作场所无生产性热源,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

存在生产性热源,选择3〜5个测点,取平均值。

(2)工作场所被隔离为不同热环境或通风环境,每个区

域内设置2个测点。取平均值。

4.测点位置确定

(1)测量应包括作业温度最高和通风最差的作业岗位和操作工人

的高温接触情况。

(2)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相对固定工作地

点分别进行测量,计算时间加权WBGT指数。

(3)测量高度:立姿作业为1.5m;坐姿作业为1.1m。作业人

员实际受热不均匀时,应分别测量头部、腹部和踝部。立姿作业

为1.7、1.1和0.1m处;坐姿作业为1.1、0.6和

0.1moWBGT指数的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WBGT.十2xWBGT,.+WBGT^

WBGT丁(7-4)

式中:WBGT——WBGT指数平均值;

WBGT头测得头部的WBGT指数;

WBGT腹-测得腹部的WBGT指数;

WBGT踝一测得踝部的WBGT指数;

5.测量时间

(1)原则上应在室外温度达到或超过夏季通风室外计算

温度时进行测量。常年从事高温作业,在夏季最热季节测

量;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在工期内最热月测量;从事室

外作业,在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测量。

(2)作业环境热源稳定时,每天测3次,工作开始后及

结束前0.5h分别测1次,工作中测1次,取平均值。如

在规定时间内停产,测定时间可提前或推后。

(3)工作日内作业环境热源不稳定,热强度随时间变化较

大时,分别测量并计算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

(4)测量持续时间取决于测量仪器的反应时间。

6.测量条件

(1)测量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

(2)测量期间避免受到人为气流影响。

(3)WBGT指数测定仪应固定在三脚架上,同时避免物

体阻挡辐射热或者人为气流干扰,测量时不要站立在靠近

设备的地方。

(4)环境温度超过60℃,可使用遥测方式,将主机与温

度传感器分离。

7.时间加权WBGT指数计算

在热强度变化较大的工作场所,或工人在热强度不同的区

域流动作业时,应按式(7-5)计算时间加权平均

WBGT指数:

WBGT.ixA1+WBGT4.x八4+...+WBGTnxttt

4+t2+........+乙

式中:——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

t1.t2……tn——工作人员在第1,2……〃个工作地点实际

停留的时间;

WBGT1、WBGT2……WBGTn——时间t1、t2……力时

的测量值。

8.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该包括: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

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

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测量仪器型

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9.注意事项

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

WBGTI

接触时体力劳动强度。

间率.blblib

100%.30.2&26.25.

75%.31.29.2&26?

50%.32。30.29.2&

25%,33.32.31.30』

注: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按本标准第14章执行,实际工作中可

参考附录九0

超高频辐射

一、基本概念

超高频辐射(ultrahighfrequencyradiation):

又称超短波,指频率为30MHz〜300MHz或波长

为10m〜1m的电磁辐射,包括脉冲波和连续

波。脉冲波(pulsewave):以脉冲调制所产生

的超高频辐射。连续波(continuouswave):以

连续振荡所产生的超高频辐射。

II

“二、测量仪器

»选择量程和频率适合于所检测对象的测量

仪器。

»三、测量对象

>1.相同型号、相同防护的超高频设备,选择

有代表性的设备及接触人员进行测量。

»2.不同型号或相同型号不同防护的超高频

设备及接触人员应分别测量。

>3.接触人员的各操作位应分别进行测量,

并记录接触时间。

四、测量方法

1.测量

(1)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准。

(2)测量操作者接触强度时,应分别测量其头、胸、腹各部

位。立姿操作,测量点高度分别取1.5m~1.7m、

1.1m-1.3m>0.7m~0.9m;坐姿操作,测量点分别取

1.1m~1.3m>0.8m~1.0m、0.5m~0.7m。

(3)测量超高频设备场强时,将仪器天线探头置于距设备

5cm处。

(4)测量时将偶极子天线对准电场矢量,旋转探头,读

出最大值。测量时,手握探头下部,手臂尽量伸直,测

量者身体应避开天线杆的延伸线方向,探头1m内不应

»2.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包括: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

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

量位置)、超高频设备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

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信息。

Ha.测量结果处理

»(1)测量结果用功率密度或电场强度表示。在远区场,功率

密度与电场强度E(V/m)按式(7-6)计算:

式中:P——功率密度,mW/cm2;

E—电场强度,

(2)不同操作岗位的测量结果应分别计算和评价。

(3)接触时间不足4h的,按4h计;接触时间超过

足8h的,按8h计。

工作场所超高频辐射职业接触限

四高频电磁场

一、基本概念

>高频电磁场(highfrequencyelectromagneticfield):或称高频辐射

(highfrequencyradiation),指频率为100kHz〜30MHz,相应波

长为3km〜10m范国的电磁场(或菠)。

H二、测量仪器

”选择量程和频率适合于所测量对象的测量仪器。即量程范围能够覆盖

10V/m-1000V/m和0.5A/m〜50A/m,频率能够覆盖

、0.1MHz〜30MHz的高频场强仪。

H三、测量对象

》(1)相同型号、相同防护的高频设备选择有代表性的设备及其接触人员进行测

"(2)不同型号或相同型号不同防护的高频设备及其接触人员应分别

测量。

»(3)接触人员的各操作位应分别进行测量。

四、测量方法

1.测量

(1)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准。

(2)测量操作位场强时,一般测量头部和胸部位置。当

操作中其他部位可能受更强烈照射时,应在该位置予以加

测。

(3)测量高频设备场强时,由远及近,仪器天线探头距

离设备不得小于5cm,当发现场强接近最大量程或仪器

报警时,应立刻停止前进。

(4)手持测量仪器,将检测探头置于所要测量的位置,

并旋转探头至读数最大值方向,探头周围1m以内不应有

人或临时性地放置其他金属物件。磁场测量不受此限制。

每个测点连续测量3次,每次测量时间不应小于15s,并读

取稳定状态的最大值。若测量读数起伏较大时,应适当

延长测量时间,取三次值的平均数作为该点的场强值。

2.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测量时间、

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

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高频设备型号

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1)测量结果处理

不同操作岗位的测量结果应分别计算和评价。

(2)注意事项

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做好个体防

护。,二

工作场所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

解也卜1Hz)撅驯幽(Wmp

。,桃35,?

3M瓢25,■上

五微波辐射

»一、基本概念

»微波(microwave):频率为300MHz〜300GHz、

疲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包括脉冲微

波和连续微波。脉冲微波(pulsemicrowave):

指以脉沛曲制的臧波。连续微波(continuous

microwave):指木国脉冲词制的连续振荡的微

波。一

»平均功率密度(averagepowerdensity):表示

»单位面积上一个工作日内的平均辐射功率。

日剂量(dailydose):表示一日接受辐射的总能

量,等于平均功率密度与受辐射时间(按8h计

算)的乘积,单位为pW・h/cm2或mW*h/cm2o

二、测量仪器

选择量程和频率适合于所检验对象的测量仪器。

三、测量对象

(1)应在各操作位分别予以测量。一般测量头部和

胸部位置。

(2)当操作中某些部位可能受更强辐射时,应予

以加测。如需眼睛观察波导口或天线向下腹部辐

射时,应分别加测眼部或下腹部。

(3)当需要查找主要辐射源,了解设备泄漏情况

时,可紧靠设备测量,所测值可供防护时参考。

四、测量方法

1.测量

(1)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准。

(2)应在微波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进行测量,测量

中仪器探头应避免红外线及阳光的直接照射及其他干扰。

(3)在目前使用非各向同性探头的仪器测量时,将

探头对着辐射方向,旋转探头至最大值。

(4)各测量点均需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5)测量值的取舍:全身辐射取头、胸、腹等处的最高

值;肢体局部辐射取肢体某点的最高值;

既有全身,又有局部的辐射,则取除肢体外所测

题*的最高值。

2.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

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

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

量位置)、微波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

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3.注意事项

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做

好个体防护。

工作场所微波职业接触限值

类型‘日剂量(P8h平均功率密非8h平均功率短时间接触功率

W-h/cm2)p度(pW/cm2)(密度(pW/cm2>密度(mW/cm2)p

1连续微400^50^400山5〃

波一

辐脉冲微200P25.200匹53

射一波Q

肢连续微4000-500.4000山5“

体波或脉

局冲微波/

射。

注:t为受辐射时间,单位为h.

六工频电场

一、基本概念

电场辐射频率为1〜100Hz的为极低频电场,频率为

50〜60Hz的为工频电场。主要测量其电场强度,以

V/m或kV/m表示。

二、测量仪器

(1)采用高灵敏度球型(球直径为12cm)偶极

子场强仪进行测量,场强仪测量范围为

0.003kV/m-100kV/mo

(2)其他类型场强仪的最低检测限应低于

0.05kV/mo

三、测量对象

(1)相同型号、相同防护的工频设备选择有代表性的设备及其接触

人员进行测量。

(2)不同型号或相同型号不同防护的工频设备及其接触人员应分别测

量。

四:测量方法

1.测量

(1)场强仪在直径3m,极间距离1m的平行平板电极产生的均匀电场

中校准定标。

(2)测量时应考虑工作场所地面场强的分布、工作方式、工作地点,进行

有代表性的选点测量。

(3)地面场强是测定距地面高1.5m的电场强度,测量地点应比较平

坦,且无多余的物体。匈丕能移开的物的体生应外记次录其者尺寸及其与线路的

相对位置,并应养充测基禽物标不同距离处的2场强1。

(4)变电站内进行测量时应遵守高压设备附近工作的安全规程。

(5)环境条件:温度0℃〜40℃,相对湿度<60%。

2.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

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

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

量位置)、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

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3.注意事项

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做

好个体防护。

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

断即

解(卧糊疆(

15》5

七紫外辐射

一、基本概念

1.紫外辐射

紫外辐射的波长范围是100nm〜400nm。

长波紫外线(UVA),波长为400〜315nm,又称黑斑区;

中波紫外线(UVB),波长为315〜280nm,又称红斑区;

短波紫外线(UVC),波长为280〜100nm,又称杀菌区。

辐照度

照射到表面一点处的面元上的辐射通量除以该面元的面积,即

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是W/cm2,mw/cm2,

pW/cm2o紫外辐射检测用紫外照度计进行。

八测量仪器

紫外照度计。

三、测量部位

(1)应测量操作人员面、眼、肢体及其他暴露部

位的辐照度或照射量。

(2)当使用防护用品如防护面罩时,应测量罩内

辐照度或照射量。具体部位是测定被测者面罩内

ESI眼面部。

四、测量方法

1.测量

(1)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准。

(2)为保护仪器不受损害,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测量值

不应超过仪器的测量范围。

(3)计算混合光源(如电焊弧光)的有效辐照度方法:

混合光源需分别测量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短波紫外

线的辐照度,然后将测量结果加以计算。

电焊弧光的主频率分别为254nm、290nm以及365nm,

其相应的加权因子S,分别为0.5、0.64以及0.00011,

具体计算方法女

E啕-0.00011+0,64x£+0.5X?C

B...(7-7)

式中:Eeff:为有效辐照度;

EA:为所测UVA的辐照度;

M2

A

A

2,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测量

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

(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被

测仪器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

据、测量人员等。

3.注意事项

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做好个体

防护。

工作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

8h职业接触限值#

紫外魁分第辐照度¥照射量

(pW/cm2)¥(mJ/cm2)p

中波紫外线(280nm<A<

0.26P37

315nm卜

短波紫外线(100nm<A<

0.13P18

280nm)

电颗先02435

八激光辐射

一、基本概念

激光(laser):指波长为200nm〜1mm之间的相干光辐射。

激光器:通过受激发射过程产生和放大光辐射的装置。

照射量(radiant):受照面积上光能的面密度,单位为J/cm2。

辐照度(irradiance):单位面积照射的辐射通量,单位为W/m2。

照射时间:激光照射人体的持续时间,用t表示。

二、测量仪器

(1)根据激光器的输出波长和输出功率选择适当的测量仪器。

(2)用1mm极限孔径测量辐射水平时,测量仪器接收头的灵敏度必须均匀,

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0%。

(3)测量时,中小功率的激光器选用锤形腔热电式的功率计,小功

率的激光器选用光电型的能量计,大功率的激光器选用流水量热式功

率计。

三、测量方法

»1.测量

>(1)测量时将激光器调至最高输出水平,并消除非测量波长杂散光

的影晌。

>(2)加量激光器和激光器系统对眼和皮肤的接触限值时,应在激光工

作人员工作区进行。激光辐射测量仪器的接收头应置于光束中,以光

.束截面中最强的辐射水平为准。

,(3)测量最大容许照射量的最大圆面积直径为极限孔径。测量眼的最大容许

照射量时,波长为200nm〜400nm与1400nm〜1x106nm

甭1mm孔径,波长为400nm〜1400nm用7mm孔径。测量皮肤的

最大容许照射量时,用1mm孔径。

H2.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

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激光器型号和参

、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B3.注意事项

>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做好个体防护。

眼直视激光束的职业接触限值

光1语范围。照射量辐照度(w/g:W

波长(DE)炉骐射酎间(s)2

(JZ)Q

对即iximjxiQ*3X173©

3Qg~3i3IXICT〜3XIQV>6,3X10':<

紫外线2315〜4QQ/IXIQ-:~IQ30.56t;a

315-M(PIXIQ—IQ:PI.o-p3

315-4。。/lXlO-3XlO**>炉IXI。-*

lXW~1.2X

4QQ~7QQ一SXlO''P

iO':p

3。~7。。口i.2XiiT:~lQ42.5t»XlQ-:♦♦

可见光2

4QQ~TQQ2IQ~IQR1.4JXIQPp

UXiQ*

4Q。〜MQ2IXIO~3XIO^A

ixi(r~i.2义p

7QQ~lQ5Q25JXIQF

irr

2.5Ct:X

7QQ~lQ5Q2i.2XlQ"~lXig

lO'v

红外线2

lQ5Q~lM。口msxiira5Xl0':Qo

lQ5Q~lMQd3Xi(T~iKiQ3l2.5t:'XlQ飞o

MQ~iaQOQlXl(r~3XlQR■».441X1。”

IWQ~IX.

ixi(r〜i(ra0,Ol-p

IQ3

远红外线Q

UOO~lXixi(r~iw0.56t;V

103

p

14QQ~lX0.12

>igA

注:t为照息・时间02

激光照射皮肤的职业接触限值

照Mt莘招.

度长(nm)P司(5)小

(J;加)◎(『cm.M

f外生200-4001XlO^-JxlO1同表一

1Xll.j-;-3X

2CX10^

1见光与*_______A

400-1400P

夕卜紧1X10'T-10PL£t:\

10-3x10%Q,2C/

1400-1”

红夕lxio-?-3xl『

10:同表4P

注:t为照射时间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