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人初中名著阅读系列《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者作品背景探秘内容梗概章节概况文章主题艺术特色经典例题考查范围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该书主要讲述了十二封作者旅欧洲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
过的信。作者作品朱光潜别名孟实,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普及性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背景探秘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本书内容是作者旅欧期间从国外寄到一家杂志社登载、写给青年朋友们的十二封信,每封信的主题都是青年们正在关心的,或是青年们应该关心的事项。这十二封信针对当时知识分子所遭遇的人生困惑,用缜密的逻辑分析问题,从独特的视角阐述观点,并指出了青年人的出路。这些文章后来辑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出版后深受青年读者的喜爱。内容梗概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中朱光潜先生站在朋友和人生导师的角度上,关心着广大青年的成长与发展。这十二封信通过对青年切身话题的讨论、分析、建议,让他们能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本书的十二封信呈现方式为书信体,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与作者面对面座谈的亲近之感。全书以轻松幽默的口吻,用循循善诱的话语,使读者在温馨和谐的文字中感知人生道理。本书的内容从青年朋友的实际出发,并用贴切的事例劝勉读者,启示读者要用哲学的思维看待生活。作者以朋友的口吻和姿态同读者进行交流,让青年读者在亲切的语言中更惬意地思考,同时也更愿意接受其观点和建议,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本书并不是简单地抛出青年读者所遇到的问题,而是有重点地提出了解决方法,这给正处于迷茫时期的青年点亮了一盏明灯,具有现实意义。
本书旨在说明,当今时代的青年一代应该学会摒弃烦躁浮华,学会感知生活,吸取经验教训,找准自己的位置,把握人生方向,树立远大理想,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章节概况第一封信:谈读书★坚持读书→
培养兴趣→
如何选择→
读书方法
开篇作者向我们发问,是否真的忙得抽不出时间看书,进而引出了谈读书的问题。作者举了弗兰克林和孙中山先生无论多忙都坚持读书的例子,说明了读书不取决于是否有时间,而取决于是否有决心。
对于读书,作者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学问无止境,及早养成读书的习惯很重要。对青年人来说,如果能从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抵抗恶习惯引诱的能力就比别人要大得多。书是读不尽的,读尽也无用,青年人应该慎加选择,只读有阅读价值的书,不能学时髦。对于中学生应读什么书的问题,作者特意去英国的公共图书馆做了调查。作者认为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想象。所以初中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至于具体读何书的问题,作者认为应请教专门学者。对于读书方法,作者提到两点:一是凡值得读的书至少要读两遍,第一遍快读,旨在把握主旨和特色,第二遍慢读,须以批评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二是读书须用笔记录纲要精彩和自己的意见。第二封信:谈动烦恼→
通过“动”来排忧解愁作者在这封信里告诉青年朋友可以借“动”来排忧解愁。他不赞同一般人拿“厌世主义”“悲观哲学”来叙说忧愁的病因,也不喜欢有些长辈用大道理来说法。在作者看来,这并不能真正排解青年人的忧愁。作者进一步谈排解烦恼的问题,提出能动就能享受快乐,不动就不免感觉烦恼。青年人比老年人更易发愁,因为青年人生机强旺,当感到烦恼时又不易宣泄。作者借歌德因失恋想自杀后埋头著《维特之烦恼》的例子,意在表明解愁的方法在泄,求泄的方法在“动”。作者还借打扫书房后感到快慰和打网球时完全忘记烦恼这两件小事来印证“动”可以解忧,并举了陶士行搬砖的例子。信的结尾作者鼓励青年要多动少忧愁。第三封信:谈静人生乐趣来自“感受”
→
领略静的趣味→
培养静前信谈到了“动”,在作者看来只说出了一面真理,人生的乐趣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看来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是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作者用诗人、美术家的例子论证世间天才的感受力比一般人强。“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作者引用了朱熹的诗,说明了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烦闷。作者认为领略趣味的能力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作者所说的“静”是指心界的空灵,而非物界的沉寂。作者同时指出“静”不同于“闲”,在百忙之中也可以寻得静趣。静的修养不仅可以令人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也有极大帮助。作者告诫青年人要培养静的修养,这于身于心都大有裨益。第四封信: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读书和救国→
君子求诸己此信是作者对第一封信中提到的孙中山先生知难行易的学说和不读书而空谈革命的危险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叶楚伧先生主张在学者应言国,却未明言在国亦必言学;恽代英先生则说读书讲道德无用,一切青年都应该加入战线去革命。作者对二者均不赞同,而主张救国读书都不可偏废。作者指出中国人“蜂子孵蛆”的心理太重,这样是不能够救国的。他所说的“救国”不是空口谈革命和跟着社会运动家空喊口号。改造中国须由中央而地方的改革和由地方而中央的改革同时进行,还要重视乡村细务。因此作为青年人要以身践行,“向民间去”,像孙中山先生那样,无论大事小事都亲自去做,不空谈,重实干,甚至甘当清道夫。作者认为青年应该把学生架子丢开,在谈爱国谈革命之前,应该先默诵几声“君子求诸己”。第五封信:谈十字街头★流于俗化→
习俗→
伸张自我作者以厨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和《走向十字街头》起笔,阐述了“走向十字街头”的两种意义,并对此给予肯定;但也指出了学术思想在出了象牙塔到了十字街头以后,免不了流为俗化的问题。作者提醒青年人要时时戒备十字街头的危险,时时回首瞻顾象牙之塔。作者认为十字街头上握有最大威权的就是习俗,这种东西虽不见得有多好,但对于维持社会安宁却不可尽废。习俗是守旧的,但社会需要时时翻新才能增长滋大。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反叛者来推动其进步是很可怕的,而往往那些站在十字街头,向十字街头宣战的人会成为殉道者。但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社会才不至于“乌烟瘴气”。作者语重心长地提醒那些站在十字街头的青年,应该自由伸张自我,不要汩没在十字街头的浮浅虚伪之中。第六封信:谈多元宇宙道德的宇宙→
科学的宇宙→
美术的宇宙→
恋爱的宇宙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道德的宇宙”是与社会俱生的,当人与人接触后,社会的需要和利己的欲望就会产生冲突,因此需要法律和道德来维护。因为有法律,所以彼此之间不能因利己而妨害他人;因为有道德,所以要竭力使彼此享受幸福,社会中的种种成文的礼法和默认的信条都是根据这个基本原理形成的。服从这种礼法和信条便是善,破坏它就是恶,因此善恶就是“道德的宇宙”中的价值标准。作者进一步指出,“道德的宇宙”绝不是人生的唯一宇宙,比如“科学的宇宙”和“美术的宇宙”就是自由独立的,善恶不再是其价值标准,“科学的宇宙”中价值标准是真伪,“美术的宇宙”中价值标准是美丑。作者认为恋爱也自成一个宇宙,“恋爱的宇宙”往往能表现出伟大的人格,能够恨人极点的人和能够爱人极点的人都不是庸人。恋爱是至上的、神圣的,是人格的交感共鸣,恋爱的真纯程度应以人格高下为准。他期望青年不要盲目地假恋爱之名寻求泄欲,应懂得恋爱的神圣。第七封信:谈升学与选课★升学问题→
如何选课→
注重根基→
全面发展
作者在信中谈及青年人的升学问题,他把升学问题分成了两个问题:一是选校问题,二是选科问题。
作者把选校问题放在了第一位,因为青年人在选校方面更容易走入迷途。社会上那些有“名誉校长”或是“美国政府注册”的大学并不能解决青年人升学的困难。作者认为青年人升学选学校不应以所谓的名气、招牌、资格等作为考量标准,应更看重学校是否有诚恳、和爱的空气。
选好学校之后,选科选课又是一大难题。作者认为做学问、做事业是人生的第二桩事,生活才是人生的第一桩事,因此选科时应把兴趣放在首位。同时,他不赞同过早地谈“专门”,在作者看来学问这种东西,要先能博大而后才能精深,治学应重根基而非侈谈高远。信的结尾,作者提醒青年若想在将来专门研究某一门学问,就应该在精力时间允许的范围内,谋求多方面发展。第八封信:谈作文文章可以练出来→
举例论证→
提出建议
法国福楼拜费三个月的功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跟着福楼拜学写作,把十年书稿付之一炬,从头学起,最终写成了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作者举福楼拜和莫泊桑两人的事例证明了通过刻苦用心地练习,文章是可以练出来的。作者又分享了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文稿的故事和小泉八云给张伯伦的信中曾提到的自己在创作时会多次誊稿修稿的一段自白,进一步说明文章是可以练出来的。
对于初学作文的人,作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即“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对于作文来说,要“临帖”就要多读书;要“写生”就须勤作描写文和记叙文,作者认为作好了这两种文,议论文就很容易作好了。第九封信:谈情与理★反驳张东荪等学者的观点→
多角度论证“情”胜于“理”
对于“生活该受理智支配还是受情感支配”的问题,作者不认同张东荪、杜亚泉等学者的“生活该受理智支配”的观点,并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证。科学家讨论事理,对于规范与事实,辨别极严,而张、杜两位先生的学说既没有把规范和事实分清楚,又想离开事实,只凭自家理想去定规范。对于“世界文化和个人生活是否能顺着理智所指的路径前进”的问题,现代哲学和心理学也给出了否定答案。现代哲学的主要潮流是理智主义的反动,尼采等人早就看透理智的威权是不实在的,任何哲学思潮都证明理智不是万能的。在心理学方面,理智主义的反动尤其剧烈,无论是墨独孤的动原主义还是弗洛德派的隐意识心理学,都表明理智支配生活的能力极微弱。
作者通过阐释理智生活是狭隘和冷酷的进一步论证了理智生活不是尽善尽美的。人类若完全信任理智,则道德必流为下品,问理不问心的道德,不能给人幸福。作者借胡适在《答汪长禄书》中谈“孝”的主张论证了问心的道德,指出“孝”不是一种报酬,也不是一种义务,而是激于至诚。问心的道德应该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作者认为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第十封信:谈摆脱★悲剧的根源→
理想的冲动场→
学会摆脱
作者近来研究黑格尔讨论悲剧的文章,有时拿他的学说来印证实际生活。黑格尔认为悲剧都产生于两理想的冲突,并举了希腊悲剧《安蒂贡》的例子。作者由文学中的悲剧进而想到了人生的悲剧,指出人生也是一种理想的冲突场,人生的悲剧则多源于冲突不得解决。以鱼和熊掌作比,悲剧的发生就是既不肯舍鱼,也不肯舍熊掌。
作者列举了大学生“禾”、幼时的同学、旧相识“禹”的事例证明了悲剧的发生在于摆脱不开,明确指出若想要摆脱这种悲剧就必须“提得起”“抓得住”。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作者列举了释迦牟尼、达奥杰尼司、卓文君、张翰、陶渊明等人的例子解释了何为“摆脱得开”,劝诫青年要知摆脱。第十一封信: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参观巴黎卢佛尔宫→
一些感想→
给青年的劝诫此信是作者访问巴黎卢佛尔宫,看到一个法国向导领着一群美国人蜂拥而来欣赏《孟洛里莎》画像,又匆匆离去的行为,从而引发的一些思考。由观赏画像的人联想到作画的人,由过去想到现在,想到了在现世纪忙碌的生活中,“三年不窥园,十年成一赋”的人越来越少。作者指出我们虽然没了从前人的呆气,但也没了从前人的苦心和热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做事愈加轻浮粗率,因而坚苦卓绝的成就也便日益稀罕。作者通过湘绣和杭州织锦、越姆大教寺和纽约钢铁房屋的对比,论证了“效率”不是唯一估定价值的标准,尤其不是最高品的估定价值的标准。最高品估定价值的标准一定要着重人的成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由努力得来的,是高尚理想与伟大人格的表现,不是以是否成功作为评价标准的。作者在信的结尾劝诫青年做事不要贪容易、不深入、不耐苦,不要像美国旅行者观赏《孟洛里莎》一样。第十二封信:谈人生与我★站在前台保持平和心态→
站在后台不以善恶区别人生
作者谈看待人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站在前台,一种是站在后台。
站在前台时,要把自己和鸟兽虫鱼诸物看得一样,若把自己看得比其他诸物重要,就会感受到苦痛。人类把穿衣吃饭、生老病死看成是很重要的事,无非是希望造物主能够特别优待自己。而草木虫鱼之所以不会苦痛,是因为它们从不埋怨上天的薄待,无论是在和风甘露中,还是在炎暑寒冬中都照样活着。在作者眼中,众生平等,人与草木虫鱼没什么不同,所以人不妨放下自以为是“万物之灵”的想法,借鉴一下草木虫鱼对于自然、对于生死的态度。不必在生活之外别求生活方法和生活目的,顺着自然的本性生活。同时作者指出这并不是一种颓废的人生观,从自然万物身上可以感受到它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站在后台时,作者主张不以善恶来区别人生,只把它当作有趣味的东西来看待。但这种趣味也有区别,它们有的带有浓厚的喜剧成分,有的带有浓厚的悲剧成分。如作者曾遇到的那位没有胡子却爱作捻须状的小外交官,再如文学作品中的刘姥姥、严贡生等人,在作者看来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人生才值得玩味和留恋。其次,人生的悲剧令人惊心动魄,作者认为人生有价值正是因为有悲剧,并用《无言之美》里的一段话说明了这个道理。悲剧也是人生的一种缺陷,假如荆轲真正刺中秦王、林黛玉真正嫁了贾宝玉,哪得叫千载以后的人唏嘘赞叹?人生若无悲剧,反而显得索然无味了。
作者在结尾总结道,无论是站在前台还是站在后台,都要用赞赏的眼光、冷静的态度来看待人生。文章主题名著主题
朱光潜先生在书中谈及了很多个方面,他概括了时下青年的毛病:太肤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尽管话题分散,主旨却是明确的。他劝诫青年朋友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下功夫,要顾及自己,切勿盲目随从世俗,贪图近利。他希望青年朋友们学会生活,既要发挥“人生来好动”的天性,去发展,去创造,又要心界空灵,于静中领略人生趣味。艺术特色文字简洁而意味隽永(1)善于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作者在论述个人观点时,为了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使用。比如《谈动》中,在讨论人内心中的“烦闷”时,作者以自己为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道:“在心气和平时,我景仰希腊廊下派哲学者,相信人生当皈依自然,不当存有嗔喜贪恋;我景仰托尔斯泰,相信人生之美在宥与爱;我景仰白朗宁,相信世间有丑才能有美,不完全乃真完全。”(2)善于使用整齐的语句。比如《谈动》中,“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用整齐的句式表达“解愁”的方法。再如《谈静》中,“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用整齐的语句表述不同的人对同一种事物的不同感受。运用举例论证,使论述更有说服力(1)善于列举名人事例说明道理。文章十分注重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道理。比如《谈读书》中列举了富兰克林、孙中山等名家的读书事例证明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在《谈动》中,列举晋人陶士行的故事证明“动”能抵御抑郁无聊,少些烦恼;在《谈作文》中列举托尔斯泰、小泉八云等人的事例证明积累与实践的重要性。(2)善于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如《谈静》中,引用了朱熹的诗歌、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俳句以及陶渊明、嵇叔夜、王摩诘等人的诗句。(3)善于运用类比论证。作者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很注重深入浅出,通过使用类比论证把深奥的道理用生活中大家熟知的现象加以分析。比如《谈多元宇宙》中,作者在论述“道德”时,用“说一个幻想是道德的,或者说一幅画是不道德的,是无异于说一个方形是道德的,或者说一个三角形是不道德的,同为毫无意义”来类比论证美术是“超道德的”。(4)善于运用对比论证。作者讨论问题最常用的论证方法就是对比论证。比如《谈在露浮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中,作者用自己欣赏《孟洛里莎》和美国人走马观花看《孟洛里莎》的态度来对比论证;再如《谈人生与我》中,作者用两种不同的看待人生的方法进行对比。经典例题一、选择性阅读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请在下列三本名著中任选一本。从你最感兴趣的多个角度,结合名著内容,向朋友推荐阅读这本书。A.《经典常读》B.《给青年的十二封信》C.《苏菲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我选择《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进行推荐。这本书是朱光潜回答部分青年的问题而写下的十二封信。当然,这些信也是写给像我们一样的中学生的,书中他以第一人称向我们侃侃而谈,仿佛如同我们的挚友。老先生在书里谈生活,谈理想、谈学习、谈人生,在多角度、多层次剖析社会现象的基础上点明了青年人的发展方向。虽然书中的一些社会背景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但依旧在不经意之间给迷茫中的青年带来拨云见日的力量。因而我推荐阅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请你从《苏菲的世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任选一本,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种阅读方法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谈多元宇宙》提到“多元宇宙”,示例:选择性阅读省时,有针对性,阅读效果好。比如《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十二封信中的每封信都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