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练习一土壤盐碱化_第1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练习一土壤盐碱化_第2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练习一土壤盐碱化_第3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练习一土壤盐碱化_第4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练习一土壤盐碱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土壤盐碱化

【点拨高考】

土壤盐碱化在近十年的高考中,无论是选择和大题,都频繁出现,成为了热点中的

热点。盐碱地是中国最主要的后备土壤资源,改良利用盐碱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

缓解人地矛盾。但盐渍化土壤因较高的盐分含量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是限

制我国农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且治理工作十分艰巨。目前为止,我国还有

80%左右的盐渍土尚未开发利用,所以如何开发利用盐渍化土地资源应当引起我

们的高度重视。

【知识梳理】

一、土壤盐碱化又称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

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且超过正常值的过程。

盐碱地的分类:

(1)盐碱土形成的实质是可溶性盐类在土壤中发生重新分布,盐分在土壤表层

积累超过了正常值。轻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1%~0.2%;中度盐化土,土壤

含盐量0.2%飞.4%;重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4限0.6%o

(2)原生盐碱化:不受人为影响,自然形成的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主要

因为人类活动,尤其是不合理的灌排制度引起的土壤盐碱化。

二、我国盐碱地的空间分布

1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水浸溃盐渍区I

2东北半湿涧-半干旱草原-革翁康区'-k'

3黄淮海冲枳平原半湿润-半干早早作-草甸驱{区

4内蒙古高原干阜-半漠境草原盐渍区

5黄河中上游下早-半漠境盐渍区

6甘、新漠境盐渍区

7寺、新极端干旱漠境盐清区

8西藏高寒漠境盐溃区中国盐碱地分布图

三、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地势地质、土壤、生物)

1、气候: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气候条件对水的运动有重要的影响,大

气降水可以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补给,大气水分蒸发使土壤水形成向上的运动,

可见气候条件是引发土壤盐碱化的重要前提。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

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土壤盐分随水分的蒸发向上运动,使盐分积累在土壤表层,

如此过程长期反复进行,就会造成土壤盐渍化。

华北平原盐碱运动规律:华北平原夏季淋盐,春秋返盐,冬季较稳定。

2、地形

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地下水排水不

畅),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如松辽

平原。

3.水文条件:地下水埋藏越浅,蒸发作用越强,越易引起地表积盐;同时,地下

水矿化度越高,地下水向土壤中补给的盐分就越多。河湖周边的土地,因地表水

下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易出现盐碱化。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

成滨海盐碱土。

4、植被条件(盐生植物):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长着草甸植物和荒漠的植物,

诸如芦草、冰草、花花秧、罗布麻、盐抓抓、盐琐锁、骆驼刺和红柳等,大都具

有根深根茂和特殊的抗盐生理特性,称之为盐生植物,含盐量可达10%〜45%,

通过强大的根系从底层吸收水分和盐分,并以残落物的形式留存地面,植物残核

被分解而形成的钙盐和钠盐返回土壤中,对土壤的盐演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人为活动:人为活动主要通过改变自然条件来影响土壤盐碱化程度。如有

些地方浇水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

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这个过程叫次生盐渍化。为防止次生盐渍化,水利

设施要排灌配套,严禁大水漫灌,灌水后要及时耕锄。

过度开采地下水: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海水入侵,

地下水质变差,进而随着地下水上升,增加了土地盐分,形成土地盐碱化。

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

发旺盛;②地势低洼,径流缓慢;③地下水位埋藏浅。(2)人为原因:引起的

地下水位上升。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一一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的灌溉措施,使得

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积聚;②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倒灌,导致土

地盐碱化。

四、盐碱地的危害:

盐害:

0过量的可溶性盐会影响作物吸水,导致作物吸水困难,可能造成烧苗等。

0当某种离子浓度过高会影响其他离子的吸收,进而影响作物养分的吸收。

。某些离子对作物具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如氯离子可能对作物造成灼伤。

0过量的可溶性盐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进而影响作物的养分供应。

碱害:

0铁镒锌形成溶解度低的化合物,降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0钠盐分散力高,破坏土壤结构,恶化土壤物理和生物学性状;

0强碱破坏植物根部各种酶,影响作物新陈代谢,进而影响作物生理活动。

五、盐渍土改良措施

国内盐碱地改良常用的方法包括物理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和耕作改良措施。

(一)物理改良措施

1.平整土地:平整土地可使水分下渗均匀,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

防止土壤斑状盐渍化。

2.深耕深翻: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大致为地表层多,而下层少,经过深耕深翻,

把表层土壤中的盐分翻扣到耕层下边,把含盐较少的下层土壤翻耕到表面。翻耕

既能疏松耕作层,切断土壤毛细管,又能减弱土壤水分蒸发,有效地控制土壤返

盐。

3.台田模式

“上农(棉、粮)下渔”模式是在盐碱地上新开挖或将原有坑塘改造为池塘,进

行渔业养殖;挖池产生的土方堆筑台田,经淡水或降雨压碱改造后进行农林种植

的立体生态农业开发模式,该模式对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土质黏重、透气

透水性差、土壤贫瘠、含盐量1%左右的重度盐碱地较为适宜。

在“上农(棉、粮)下渔”模式开发中,要做到与骨干水利工程和农田基本建设

工程相结合,按流域、灌区对山、水、林、田、路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

合治理,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塘成网、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

的高产、优质、高效农渔业综合园区,实现渔农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发挥模式

综合效益。

4.微区改土(客土)

深翻改土是把盐碱土就地挖沟深翻,表层含盐量高的熟土垫在沟底,挖出的深层

土放在地表。该办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盐分,但用工量大,维持的时间有限,

适用于小面积集,约经营的土地。

换土是把盐碱土运走,换上一层好土,或者运走一部分,盐碱土,把好土与留下

的盐碱土混合。这样也能有效地降低,土壤含盐量,但需要的好土量大,来源和

运输都成问题,因而,生产成本较高,只适用于特殊的土地利用。

5.隔层阻盐

隔层阻盐措施指通过设置隔盐层来破坏土体原来的毛管系统,增加土壤孔隙度,

利用地上降雨、灌溉水对隔层以上土壤淋洗盐分或通过隔层切断土壤的毛细作

用,阻隔地下水向上层运动引发返盐。同时,隔层还能通过降低土壤累计蒸发量

来降低土壤积盐量,达到改良盐碱的目的。隔盐材料应用较多且降盐控盐效果较

为理想的有河沙、炉渣、陶粒、沸石、蛭石、玉米秸秆等,在盐碱地刺槐造林中

采用沸石、陶粒和河沙作为隔盐层材料均有助于土壤保墙控盐、改善植物光合特

性以及促进刺槐生长,其中以沸石作为隔盐材料效果最佳。

6.暗管排盐

暗管排盐技术是利用专用机械将带孔PVC波纹管按照一定坡度埋设在地下水临

界深度以下,高于暗管的含盐地下水流入暗管后从排水沟集中排走,使地下水位

降低至暗管埋深以下,拉大地下水与耕层距离,抑制地表蒸发引发的严重返盐。

同时,通过降雨或灌溉水对高盐土壤的不断淋洗,降低暗管之上土壤层的含盐量。

暗管排盐技术具有无化学材料污染、易渗水沙壤区效果明显、占地面积少、对耕

地的机械化耕作无影响等特点,但暗管材料与管径、方向、间距、坡度均需按照

土壤特性及田间排水条件进行设计,铺设与清洗维护时的机械自动化程度与施工

精度对工程排盐效率有很大影响。

7.灌水洗盐

灌水洗盐在水源丰富的盐碱地区常用。一般是在土壤表层盐分含量高时,用淡水

漫灌,使盐分随水分下渗到土壤深层。

(二)化学改良措施

化学改良就是应用一些酸性盐类物质来改良盐碱地的性质,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和

含盐量,增强土壤中微生物和酶的活性,促进植物根系生长。

化学改良盐碱土壤的作用方式:一是凝聚土壤颗粒,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剂多有

膨胀性、分散性、黏着性等特性,能够使因盐碱而分散的土壤颗粒聚结从而改变

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结构;二是置换土壤Na+,促进盐分

淋洗。含钙制剂(如石膏、煤肝石、氧化钙、石灰石、磷石膏等)和酸性物质(如

硫磺、硫酸铝、硫酸、硫酸亚铁等)是较常用的盐碱土壤改良剂。

化学改良剂一般成本较高,所以盐碱土改良剂选择各类工业副产品或固体废弃物

既可以降低成本,也能缓解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故粉煤灰、海湾泥、磷石

膏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另外,化学改良剂要将不同类型的改良剂联合使用,

取长补短,以强化改良剂的应用效果。

(三)生物改良措施

1.种植耐盐植物

种植耐盐性的植物不但可以防风固土,调节地表径流,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

肥力,抑制表面积盐,而且植物可以通过蒸发水分,降低地下水位,减轻表面积

盐。常用的耐盐植物包括甜菜、向日葵、苜蓿、棉花、豆科作物、麻类、地下结

实作物、麦类等。

2.施用微生物菌肥

微生物的活动与植物关系密切,微生物的吸附富集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淋滤作

用、成矿沉淀作用和协同效应等可用来改良盐渍土。施用活性微生物菌肥后,不

仅能够改善土壤性质,还能够增加作物产量。

3.动物修复

盐碱土壤的动物修复法可以利用一些土中生存的动物,如蚯蚓在生长发育的过程

中,将体内的某些分泌物排放于盐碱土壤中,与土壤中的盐碱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达到降解土壤盐碱度,改良盐碱土壤。同时由于动物的生理活动,可松动土壤,

改善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率等。

(四)耕作改良措施

耕作措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部分,在盐碱地采取正确适时的耕作措施是减轻盐碱

危害,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深耕深松,种植绿肥、秸秆覆盖还田、

施用有机肥培肥土壤等。

1.深耕深松

深耕深松是美国、加拿大等国主要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并多配以秸秆覆盖来增加

效果,深松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是改良容重大、结构紧实、渗透性差的苏打盐

碱土的有效耕作方式。振动深松在深松的同时可以通过振动将犁板前的土壤松

动,打破板结层,重塑团粒结构,增加土壤对降雨的积蓄,同时切断盐分上移的

土壤毛细管。

2.秸秆还田

地表覆盖指利用生物质类或其他覆盖材料通过吸收的降水在下渗过程淋洗耕层

盐碱或切断土壤毛管,减少土壤表层蒸发来抑制返盐。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覆

盖材料为秸秆和地膜,地膜具有透光增温、保水保肥、增产早熟、质轻耐久等特

性;秸秆覆盖可作为缓冲层,增加水分入渗时间,减少地表径流,调节土壤水分、

土壤容重和孔隙状况,还可作为良好的隔热层,调节土壤与大气之间热量交换。

利用桔秆覆盖还田,既能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防止地表积盐,还可以增加土壤

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促进灌溉脱盐。可作为改土培肥材料施入土壤的秸秆

主要有玉米秸、水稻秸秆、豆秸、棉花秸秆等,秸秆覆盖还田在改善生态环境,

培肥地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增产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有机肥和种植绿肥

增施有机肥在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减

少水分蒸发,促进淋盐,抑制返盐,加速脱盐;此外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可以与钠

离子结合,减少钠离子毒害作用。在盐碱地上施用的有机肥,特别是来源广、价

低易得的畜禽粪施入土壤,如鸡粪、羊粪、猪粪、腐植酸、糠醛渣、秸秆、有机

废弃物等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种植绿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脱盐效果,培肥土壤;种植绿肥还可

以有效降低地表径流和冲刷,增加土壤中养分含量,并在微生物作用下产生各种

有机酸,对土壤碱度进行中和。

【提升试题】

一、综合题(共2分)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略图。

。城Mo水域入河流•orj.vAMia

材料二: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

碱含量。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

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如下图所示)。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

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2)简述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

【答案】(1)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发量较大。

(2)节约用水;节约用地;降低地下水位;排盐碱快。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及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水循环的角度从蒸发、降水、

径流输送、水汽输送等环节说明,土壤盐碱化形成是由于蒸发旺盛、地下水位高、

排水不畅形成的,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形、气候、地下水位条件说明。传统盐碱化

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可对比

传统排盐技术进行说明。

【详解】

(1)水循环的角度从蒸发、降水、径流输送、水汽输送等环节说明,土壤盐碱

化形成是由于蒸发旺盛、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形成的;黄河三角洲地势低平,

径流缓慢,排水不畅;黄河枯水期时,流量少海水倒灌,加剧沿海三角洲盐碱化;

三角洲地带地下水位高;华北地区,降水集中,春秋季少雨,蒸发量较大,土壤

中盐份随着水分蒸发被带到地表形成盐碱化。

(2)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

的主要优点可对比传统排盐技术进行说明;暗管排盐技术,是在土壤中铺设渗水

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排盐碱快,节约用水;通过暗管排

水,利于降低地下水位,减缓盐碱化形成;暗管在地下安装,利于节约用地。

【点睛】

土地盐渍化的原因:

(1)在比较干旱的地区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

上升时把地下的盐分带到地表面来,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水分蒸发,盐分留在地

表,使地表土壤中盐分增多,出现盐渍化;

(2)在沿海地区,人们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使地下水质恶化。

再加上灌溉不合理地下水位上升,盐分随着上升,土地盐渍化;

(3)在一些比较干旱的地区河流上游的人们大量引水灌溉,使河流流向下游的

水量减少、入海水量减少,海水倒灌导致沿海三角洲土壤盐渍化;

(4)一些比较封闭的河口地区,在河流进入枯水期时,河口水位低海水上溯形

成咸潮,导致河流两岸土地盐渍化。

二、选择题组(共10分)

盐沼既盐碱化沼泽,是沼泽的盐碱化结果。我国松嫩平原西部盐沼广布。读图松

嫩平原水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2.松嫩平原西部盐沼区气候特点是

A.降水季节变化小,降水量较多

B.降水季节变化小,降水量较少

C.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量较多

D.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量较少

3.沼泽盐碱化破坏了沼泽的生态功能。下列治理措施合理的是

A.开采地下水,降低水位

B.蓄洪灌溉,以淡压咸

C.开渠排水,改良土壤

D.取水晒盐,降低盐度

【答案】2.D3.B

该组题主要考查沼泽湿地的环境问题。

【2题详解】

由图示的位置信息可知,松嫩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导

致降水季节变化较大,自东向西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雨量自东向西逐渐

减少。故D正确。

【3题详解】

盐沼既盐碱化沼泽,是沼泽的盐碱化结果,开采地下水,降低水位和开渠排水,

改良土壤,以及取水晒盐,降低盐度会使沼泽水位下降,沼泽的生态功能也会随

之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治理沼泽盐碱化的合理措施是蓄洪灌溉,以淡压咸来调

节、控制水盐运动。故B正确。

【点睛】

从题干和文字材料、地图中可以看出,松嫩平原地势低平,河沼多;近年来,松

嫩平原西部沼泽水土盐度不断上升的原因是气候变暖,蒸发量大的原因。该题难

度适中。

近年来,我国日光温室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日光温室内由于受特定的地理位

置、气候条件影响,加上长年覆盖栽培和不合理灌;'既,表层土壤会产生盐分积累,

出现次生盐碱化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区域的日光温室较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是

①丘陵缓坡地带②平原洼地地区③雨林气候地区④季风气候地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日光温室长年覆盖栽培加剧了土壤次生盐碱化,其原因是

A.减弱雨水淋溶作用B.减少土壤含水量

C.加剧地表水分蒸发D.增加地下水盐分

6.为缓解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增施化肥B.轮作休耕C.减少灌溉D.换土更新

【答案】4.D5.A6.D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和解决的措施等知识。

【4题详解】

次生盐渍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因受人为不合理

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

加,丘陵缓坡地带排水条件好,不易盐碱化。平原洼地地区,排水不畅,易积水

使地下水位上升,易盐碱化。雨林气候地区,降水丰富,不需要灌溉和日光温室。

季风气候地区,冬季降水少气温低需要温室灌溉,故D正确,其它选项自然排除。

【5题详解】

日光温室长年用玻璃或塑料薄膜覆盖,阻挡了雨水的进入,减弱了雨水的淋洗,

使盐碱化加剧,故A正确。温室会阻挡水汽蒸发,增加土壤的水分,故B、C错,

不会增加地下水盐分、盐碱化是盐分在土壤表层析出,故D错。

【6题详解】

缓解土地盐碱化的措施主要是改变灌溉技术或采用淋洗淡盐的方式,而日光温室

用地少,局地换土是最直接、快速、有效的解决措施。故D正确,增施化肥会

使土壤板结,温室不适合轮作休耕也不可能减少灌溉,故A、B、C错。

【点睛】

1、日光温室是节能日光温室的简称,又称暖棚,是我国北方地区独有的一种温

室类型。是一种在室内不加热的温室,即使在最寒冷的季节,也只依靠太阳光来

维持室内一定的温度水平,以满足蔬菜作物生长的需要。

2、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

化过程。主要发生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因受人

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

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防治的关键在于控制地下水位,故应健全灌排

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

三、单选题(共6分)

7.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重要原因是

A.滥伐森林B.过度开垦C.不合理的灌溉D.降水过多

【答案】C

【详解】

滥伐森林和过度开垦易引起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AB错误。不合理的灌溉易

引起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在地表积累,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C正确。降水过多

易引起洪涝灾害,D错误。故选C。

8.读“某国局部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中阴影地区用地下水灌溉最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B.盐碱化C.地面沉降D.海水倒灌

【答案】B

【详解】

图中阴影区域为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为承压水,灌溉不合理会导致土地盐渍化,

B正确。荒漠化是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导致的土地退化,A错误。澳大利亚东部

的降水会沿着岩层补给大自流盆地的地下水,不会导致地面沉降,同时也不会引

发海水倒灌,C、D错误。故选B。

【点睛】

土地盐碱化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灌溉所引起的,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另一方

面气温高,蒸发旺盛,导致水分蒸发,而盐分残留地表,形成盐碱化。

9.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发展灌溉农业可能引发的生态问题是()

A.病虫害B.水土流失

C.土地沙漠化D.土壤次生盐碱化

【答案】D

【详解】

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华北平原降水季

节变化大,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三个平原地势都比较平坦,不合理的农业灌

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由于蒸发旺盛,进而导致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蒸发在地

表集聚,形成土壤次生盐碱化。故选Do

【点睛】

盐碱化土壤是地下水向上运动将盐分累积到地表形成的。形成土壤盐碱化的要素

包括:地下水中要含有一定盐分;地下水距离地表要浅;存在地下水上升的动力,

如蒸发等作用力。在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的地区,容易形成

土壤盐渍化。地下水含有一定的盐分,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

则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在土壤中。经过日积月累,

土壤含盐量会逐渐增加,形成了土壤盐碱化;对于很多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的地区,当洼地水分蒸发后,盐分残留在此处,也形成盐碱地。

四、选择题组(共34分)

“井灌井排”是我国防治盐碱化重要技术手段。井灌就是抽取深层的地下淡

水用作灌溉,同时淋失地表盐分;井排就是抽去浅层的咸水使得地下水位下降。

图为井灌井排示意。

完成下面小题。

10.华北平原最需要“井灌”的季节有

①春季②夏季③秋季④冬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11.华北平原是否适合“井灌”,取决于

A.耕地类型B.作物类型

C.土壤类型D.地下水质

【答案】10.A11.D

【10题详解】

华北平原最需要“井灌”的季节应是华北平原最缺水的季节。华北平原的春季和

秋季,降水少,蒸发强,地表水缺乏,此时农业生产活动较多,需水量较大,需

要抽取深层的地下淡水用作灌溉,因此华北平原最需要“井灌”的季节应是春季

和秋季,①、③符合题意;夏季华北平原降水丰富,地表水比较丰富,对抽取深

层的地下淡水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不是华北平原最需要“井灌”的季节,③不符

合题意;冬季虽然降水少,地表水少,但此时因冬季寒冷,农业生产活动较少,

需要的水源较少,因此不是华北平原最需要“井灌”的季节,④不符合题意。综

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o故选A。

【11题详解】

华北平原盐碱化严重,“井灌”的先决条件在于地下水水质是否适合用于农业灌

溉,是否会加剧当地的盐碱化现象,因此华北平原是否适合“井灌”,取决于地

下水质,D符合题意;耕地类型、作物类型、土壤类型,与华北平原是否适合“井

灌”,关系不大,排除A、B、Co故选D。

【点睛】

次生盐碱化的防治措施:调控水盐运动:合理灌溉,有灌有排;引淡淋盐;井排

井灌;农田覆盖;营造防护林带,农作物间作、培肥、改良品种。

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o城市

L水渠

一­河流

口沙漠

陆高(m)

D2OOO

1500

1000

12.上图中有明确区域边界的是()

A.库布齐沙漠B.土默川平原C.呼和浩特市D.阴山山脉

13.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A.地质条件稳定B.灌溉条件改善C.年降水量增多D.黄河水量减少

14.为防治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①秸秆还田,改良土壤②完善排水系统③建库蓄水,储存水资源④增加水

量,大水漫灌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12.C13.B14.A

[12题详解】

自然要素划分的区域之间边界一般比较模糊,而行政划分的区域则界线明显,选

项中库布齐沙漠、土默川平原、阴山山脉都属于自然分区,只有呼和浩特市属于

行政区划,据此分析本题选C。

【13题详解】

河套平原居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缺乏水源导致该地“地固泽卤,不生五谷”。

而今天其变成“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通过修建灌渠,改善了灌溉条件,解

决了水源问题,B对。该地的地质条件相对稳定,A错;近些年,这里的年降水

量没有大的变化,C错;黄河水量减少会加剧这里的水源缺乏,不会促其粮食增

收,而且,近些年,黄河上游生态环境改善,该段黄河水量稳中有增,D错。据

此分析本题选Bo

【14题详解】

河套平原地区日照强烈,蒸发大,秸秆还田、改良土壤,可抑制下层土壤盐分上

移,从而降低土壤盐碱化的危害,①对;完善当地的排水系统,使水分尽快排出,

可防治土壤盐碱化,②对;建库蓄水、储存水资源会加剧水分蒸发,导致盐分残

留地表,会加重土壤盐碱化,③错;大水漫灌会加剧当地土壤盐碱化,④错。据

此分析本题选A。

【点睛】

土地盐碱化也属荒漠化的常见类型,也称盐漠化,我们把土壤表层30cm以内,

可溶性盐离子总量超过现时称盐碱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

发强烈,再地势平坦低洼、地下水位高且排水不畅的地带,蒸发作用使土壤成土

母质和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分积聚地表而形成。多与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灌溉有

关,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使得农作物发生生理干旱,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产生荒漠化效应。

如图某环境问题形成过程示意图,此问题对农业发展十分不利。读图完成下面小

题。

15.此图所揭示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化B.土壤酸化C.土壤盐碱化D.土地石漠化

16.引起盐分向地表运动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A.过度放牧B.大水漫灌C.大量施肥D.围湖造田

17.该环境问题可导致当地

A.生物多样性减少B.水土流失C.土壤肥力下降D.地下水位下降

【答案】15.C16.B17.C

【15题详解】

此图所揭示的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自然环境向环境中排放盐分,水分蒸发后,

盐分在地表积累,形成的土壤盐碱化问题,C正确。土地沙化、土壤酸化、土地

石漠化和盐分运动无关,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引起盐分向地表运动的主要人类活动是大水漫灌,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盐分向上运动,B正确。过度放牧只是破坏植被,A错误。大量施肥会导致土壤

板结,C错误。围湖造田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不利于盐分向上运动,D错误。

故选B。

【17题详解】

土壤盐碱化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增大,土体通气性、透水性变差,养分有效性

降低,造成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导致当地土壤肥力下降,C正确。土壤盐碱化不

一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A错误。土壤盐碱化不会导致水土流失,B错误。±

壤盐碱化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D错误。故选C。

【点睛】

盐分对作物生长的危害主要是两方面:一是高盐渗透作用,影响作物吸收水分。

二是单盐毒害,其它还会影响到土壤的结构,土壤微生物间接影响到作物生长。

山东省利津县地处黄河三角洲地区,当地渔农采用“上农下渔”的农业模

式,使曾经的盐碱荒地,摇身一变成了波光粼粼的鱼塘。下图为“上农下渔”农

业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鱼塘对台田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台田土壤盐度B.减小台田的昼夜温差

C.增加台田的降水量D.提高台田地下水水位

19.“上农下渔”农业模式()

A.根治了土壤盐碱化B.实现了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C.节约了当地水资源D.有效治理了当地水土流失

【答案】18.A19.B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鱼塘地势较台田更低,使得地下水向鱼塘汇集,从而降低了台田的地

下水水位,地下水水位降低,土壤盐分不易向土壤表层累积(雨季雨水淋洗,盐

分又向深层运移),从而降低了台田的土壤盐度,A正确,D错;鱼塘为小范围

的湿地,对鱼塘周边的昼夜温差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不是鱼塘对台田的主要作

用(注意材料信息,该地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容易

发生土地盐碱化),B错;台田的降水量主要与该地区的气候有关,鱼塘并不能

增加台田的降水量,C错。故选A。

[19题详解】

“上农下渔”的农业模式有利于减轻当地的土壤盐碱化,但不能根治土壤盐碱

化,A错;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使曾经的盐碱荒地,变成了波

光粼粼的鱼塘,禽畜粪便、农作物废弃物、鱼类粪便以及浮游生物残体供给鱼塘,

塘泥供给台田,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并且获得了农作物、畜产品、鱼类等农产品,

提高了经济收入,实现了生态和经济的双赢,B正确;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并没有

节约当地的水资源,C错;该地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水土流失并不严重,D错。

故选B。

【点睛】

该题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注意材料中的地点信息

"黄河三角洲地区",该地区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同时容易受到海水的影

响,土壤盐碱化较为严重,不利于农业生产,这种“上农下渔”的农业模式即是

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区位条件进行改造。

下图是黄淮海平原部分地区高、低产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B.该地有河流凌汛现象

C.该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该地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

21.在治理该地区土壤盐碱化的方法中,最不宜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是()

A.完善排灌系统B.引淡水淋盐C.植树造林D.培育耐盐作物

【答案】20.B21,B

【20题详解】

读图分析,该区域为我国黄淮海平原部分地区,耕作制度主要为两年三熟,A错

误;黄河在该区域有冰期且由低纬流向高纬,会出现凌汛现象,B正确;该地属

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错误;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小麦,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该区域分布有大面积的盐碱地,对该区域盐碱地的治理可以通过完善排灌系统、

植树造林、培育耐盐碱的作物进行治理;但是该区域降水总量较少,人口分布集

中,经济发达,水资源短缺严重,引淡淋盐会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从而加重水

资源短缺,因此不适宜推广。故选B。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地形低洼,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3.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而现在已变

成一片沙漠,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气候由比较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荒漠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畜牧业向耕种业转变的结果

D.生物鼠害蝗害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答案】22.D23.A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A地区为位于贺兰山以东的宁夏平原。冻土主要在我国的东北大小兴

安岭山区、西部高山区及青藏高原地区分布,宁夏平原无冻土分布,①错误。宁

夏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积水蒸发后,盐分积聚在地

表,导致土壤盐碱化,②正确。宁夏平原虽地势低洼,但旱涝灾害少,③错误。

宁夏平原有黄河流经,灌溉农业发达,人们在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

灌溉方式,易使地表积水,加上强烈的蒸发作用,导致土壤盐碱化,④正确。因

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B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

汉代到现代,气候由比较湿润向干旱转变,是造成该地沙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A正确。植被由荒漠草原向荒漠退化是该地沙漠化的结果,不是原因,B错误。

农业由畜牧业向耕种业转变,加大对植被的破坏,是造成该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

C错误。生物鼠害蝗害会对植被造成破坏,但不是该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D错

误。故选A。

【点睛】

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我国西北地区)、石质荒漠化(我国云贵地区)、土

壤盐碱化(灌溉农业区等)。

地下卤水的盐度是海水的2〜6倍。与海水晒盐相比,利用地下卤水为原料,

可以节省盐田制卤面积60%〜80%,缩短工艺流程40%〜60%,生产原盐的产量会

成倍增加。莱洲湾沿岸地下卤水储量大、埋藏浅、浓度高。下图示意莱州湾盐田

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盐田G;古湖泊--黄骅海侵岸线

24.推测莱洲湾沿岸地下卤水的形成过程为()

A.海水入侵一蒸发浓缩一地下封存B.海水入侵一地下封存一蒸发浓缩

C.蒸发浓缩一地下封存一海水入侵D.地下封存一海水入侵一蒸发浓缩

25.与海水晒盐相比,利用地下卤水晒盐()

A.时间更长B.品质更好

C.面积更大D.产量更少

26.开发地下卤水可能给当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减缓地面的沉降B.增加淡水资源

C.减轻土地盐碱化D.加剧海水倒灌

【答案】24.A25.B26.C

【24题详解】

莱州湾沿岸地势低平,易受海水入侵;该地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沙层中的海水

经强烈的蒸发作用变浓,并下渗贮存,泥沙沉积封盖逐渐形成地下卤水资源。故

莱洲湾沿岸地下卤水的形成过程为海水入侵一蒸发浓缩一地下封存,A正确;故

选Ao

【25题详解】

卤水盐度较海水高,晒盐需时较短,A错误;近海海水易受污染,地下卤水相对

洁净,盐品质好,B正确;面积更大没有海洋面积大,C错误;产量更少不是优

势,D错误;故选B。

【26题详解】

开发地下卤水可能加剧地面的沉降,A错误;卤水盐度高,不能增加淡水资源,

B错误;地下水盐度下降,可减轻土地盐碱化,C正确;加剧海水倒灌不是有利

影响,D错误;故选C。

【点睛】

考查地下水开发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

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五、综合题(共16分)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省中北部的广饶县花官乡是我国著名的大蒜生产基地,地处华北平原地

势低洼地带。该地土壤中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

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导致土壤盐碱化,春季最严重。当地农民在秋分前后大蒜播

种时同时覆盖一层地膜(下图),直到来年5月份收获时一并清除并回收,不仅

防止了土地盐碱化,而且还有保温的作用,保证了大蒜的优质高产。

(1)说明花官乡春季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自然原因。

(2)说明花官乡地膜覆盖技术可防止土地盐碱化的原因。

(3)分析地膜可起到保温作用的原因。

【答案】(1)春季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累积较多。

(2)覆盖地膜,可控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少盐分向土壤表层的运动(累积)。

(3)地膜对太阳辐射无遮挡(地面可以接收太阳辐射);地膜可阻滞地面辐射;

减小冷空气的影响。

本题以广饶县花官乡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气候以及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主

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广饶县花官乡为温带季风气候,该区域的春季降水量比较少,且大风天气,

蒸发旺盛,地下的盐分随着蒸发的水体逐渐在地表累积,因此可知花官乡春季土

地盐碱化是比较严重的。

(2)地表覆盖地膜,可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起到减少盐分向土壤表层的运

动和累积的作用。

(3)地膜是透明的,其对太阳辐射无遮挡,地面可以接收到太阳辐射,地膜可

阻滞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且覆盖的地膜可以减小外界冷空气的影响。

【点睛】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饶县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季该区域降水量比较少,多

晴朗天气,且多大风天气,其春季的蒸发量是比较大的。

阅读里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8.分析里海北部盐度低于南部的原因。

29.甲运河建成对于伏尔加河通航能力的影响。

里海北岸地势低平,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外来人口大量迁入与大规模

的垦荒开发,区域生态环境逐步退化,风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荒漠化、

盐碱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30.阐述里海北岸盐碱化的主要原因。

31.列举当地防治生态环境退化的有效措施。

【答案】28.里海北部较南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北部有多条河流

注入,对湖水稀释作用明显。

29.延长通航里程,扩大通航范围,实现湖、河、海联运,提高运输能力。

30.地势低平,地下水埋藏浅,盐分不易排出,盐度高;风力大,蒸发旺盛,夏

季气温高,土壤水分蒸发旺盛,土壤中盐分积累/湖水蒸发后盐分析出,被大风

吹至耕地沉积;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地下水位上升,加剧地表盐分积

累;降水量少,对盐分的冲淋作用弱。

31.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用地;推广喷灌、

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培育耐盐碱的生物品种力空制人口规模(或

引导人口外迁),减少生态环境压力。

本题考查里海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变化。考查对材料的阅读和信息提取能力。难

度一般。

[28题详解】

盐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淡水注入、蒸发、降水等。相比而言,里海北部地区纬度

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于南部;其次,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里海北部地区有众多河

流注入,稀释能力强,所以北部盐度低。

【29题详解】

从图可以看出,甲运河的开通,扩大了伏尔加河的通航范围和通航里程,实现河、

海、湖的联运,提高运输能力。

【3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风力大,蒸发旺盛,夏季气温高,土壤水分蒸发旺盛,土壤中

盐分积累;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在地表积聚;

地势低平,地下水埋藏浅,盐分不易排出,盐度高;该地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降水少,雨水对盐分淋溶作用弱。

【31题详解】

首先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控制人口规模,减少人口增加对生态环境压力;推广喷

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培育耐盐碱的生物品种,减少对水源的使用;退耕还

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农、林、牧的用地比例。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盐沼即盐碱化沼泽,盐沼湿地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和发育的湿地类

型。图甲中嫩江市位于嫩江流域上游,附近河段沼泽分布较少;松嫩平原西部(齐

齐哈尔附近)盐沼广布,该地区盐沼的形成及演变包括两方面:一是沼泽的形成,

二是沼泽的盐碱化。盐沼的盐分迁移不仅受到气候、地形、地质、水文、生物等

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还受季节等时间因素的影响。土壤干湿度、冻融变化均会

影响土体内水、盐的动态变化。图乙为盐化沼泽土总盐分含量随深度变化曲线。

-»-9月一■-12月-A-翌年4月

(1)分析嫩江市附近河段沼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

(2)嫩江平原西部多盐沼,试从地形和水文水系条件分析其成因。

(3)据图乙,与冻结期前期相比,描述土壤冻结期盐沼盐分的变化特征。

【答案】(1)该河段流经山区,落差大,河水流速快,不易积水,故很少形成

沼泽。

(2)支流众多,来水量大或支流构成了向心状水系;松嫩平原地势低平,地表

水排泄不畅;河流携带盐分物质,矿化度高,盐分大量进入沼泽。

(3)盐沼含盐量较冻结前有所增加;从地表至100米深度、盐沼含盐量差异增

大。

【详解】

(1)结合示意图判断,嫩江市附近河段位于嫩江的上游,地处山区,河流落差

大,流速快,导致地表不易积水,很难形成沼泽。

(2)本题根据材料"盐沼的形成演变包括两方面:一是沼泽的形成,二是沼泽

的盐碱化”进行分析,松嫩平原西部地势低平,地表水排泄不畅;河流形成向心

状水系,支流众多,地表积水不易排泄,加之河流携带盐分物质,矿化度高,盐

分大量进入沼泽,不断积累,从而使该地区形成盐沼。

(3)结合图乙分析,12月沼泽应处于冻结期,9月份气温降低,表层土壤开始

冻结。因此冻结期较冻结前期盐沼含盐量有所增加。根据图乙垂直方向上含盐量

的变化特征分析,从地表至100米深度、盐沼含盐量差异增大。

本题以松嫩平原西部盐沼发展变化为载体,考查沼泽地形成原因、过程、盐分变

化及水分变化对监沼地的影响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

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膜下滴灌技术是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

水,将加压的水经过过滤设施滤清后,和水溶性肥料融合,形成水肥溶液,进入

输水干管一支管——毛管,再由毛管上的滴水器一滴一滴地均匀、定时、定量浸

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土壤,供根系吸收。膜下滴灌的平均用水量是大水漫灌的

12%、喷灌的50%、一般滴灌的70%,有效抑制了土壤盐碱化。下图示意膜下

滴灌,下表为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在重盐,碱地不同深度上的应用效果统计。

处分含量(%)

年份灌溉技术

0—30cm30—~60ctn

19972.912.37喷灌

19981.351.76膜下滴灌

一〜地膜19990.540.76膜下滴灌

■L替毛针

20000.480.58膜下滴灌

(1)说明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原因。

(2)据表信息补充完成利用膜下滴灌三年后土壤不同深度脱盐率柱状图,并概括

1997-2000年土壤盐分含量的变化特点。(作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

脱拉率的

100"

80

60

40

20

0=30-30=60为米

(3)与大水漫灌相比,分析膜下滴灌技术能有效抑制土壤盐碱化的原因。

【答案】(1)直接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均匀、定时、定量滴灌,是局部精准灌

溉,减少了用水量;覆膜有效减少了水分蒸发,降低了土壤水分损失。

,(

"l小

叫.K5

⑵作图“II土壤盐分含量降低,降低速度先快后慢。

;I_L

(TOSMi)反《

(3)膜下滴灌用水量少,绝大部分被作物根系吸收,下渗少,不会造成地下水位

上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