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期中复习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期中复习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期中复习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期中复习 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意品鉴理性思考——第一、二、三单元复习》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复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一、二、三

单元。

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与诗歌教学相适应,主要学习欣赏诗歌

作品,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活动、诗歌写作,引导我们更好地感受诗歌魅力,

获得文学审美的熏陶。本单元以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和尝试创作三大任务为轴心,

构成单元整体,形成一个综合性学习体系。

这个单元我们的学习耳标是:

1.学习鉴赏诗歌作品,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人情感,感受

诗歌艺术魅力。

2.把握诗作的感情基调,揣摩诗人情感发展脉络,能够在朗诵时通过重音、

停连、节奏等传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这几首诗借景或借物表达情志的写法,尝试小诗创作。

(-)学习鉴赏是本单元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其他两项任务的基础。

这里强调欣赏,是因为在七、八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歌,对其基本特征

有了初步了解。本单元五首诗没有采用一般阅读单元的编排方式,只设置了注释

和旁批,个别课文有简单的背景介绍或知识性提示,都是为学习鉴赏做准备的。

联系已有经验,借助教材中的助学系统,给学习鉴赏找到抓手。首先,这五首诗

作的共性在哪里?这五首诗都以描写自然之景或特定物象为主,借此抒发某种情

怀。

《沁园春•雪》通过描绘北国雪景,歌咏祖国壮丽河山,引出历代英雄人物

并借此抒发诗人的伟大抱负。《我爱这土地》将自己拟想为一只鸟,用“嘶哑的

喉咙”歌唱国难当头的祖国,表达出对祖国深沉的爱。《乡愁》将无形的思乡愁

绪转化为具体可感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由个人感情上升到家国情怀。《你

是人间的四月天》直接用多个暗喻,歌咏“四月天”的种种美好,借此赞美‘'你”

带来的爱、温暖和希望。《我看》从“我”所看到的春日晚景写起,由自然万物

的生生不息生发出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思考。

老师在此给大家提供一些诗歌的阅读策略:独立阅读获得初步感受一一借助

资料深入理解一一综合思考把握重点一一细心品味学会欣赏。“综合思考把握重

点”可以说是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主要有把握感情基调、分析诗歌意象、感受

诗歌意境和理解诗人情感等环节。

自主欣赏诗歌要注意以下几个概念。

1.感情基调。感情基调是指作品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取向,或者说情感态度。

如《沁园春•雪》大气磅礴,感情奔放。

《我爱这土地》《乡愁》执着咏叹,感情深沉。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温婉淡雅、清新洋溢。

《我看》细腻描摹,感情热烈。

2.意象。意象是包含着诗人独特情感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用来寄托作者主

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象”的结合。有的诗歌有一个主体

意象,如《沁园春•雪》以“雪”为主体意象,通过雪后场景来引发作者感慨,

再通过长城、大河、高山等多个意象烘托出雪后意境。《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里,

“四月天”是一个总的春天的意象,又是诗人所歌咏的“你”的化身,代表着爱、

温暖和希望;同时这“四月天”又是由春风、春光、云烟、细雨等一组具体的意

象营造出来的。《我爱这土地》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这“鸟”

饱受磨难、喉咙嘶哑。诗歌在此基调下展开对鸟儿歌唱对象的描述,它们是:土

地、河流、风、黎明。作者眼里,土地象征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

地”的热爱,就是对祖国的深情眷恋,相应地,“河流”“风”和“黎明”这些

意象也被赋予了时代的象征意义。《乡愁》则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

物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

意象上。《我看》选取春风、青草、春水、飞鸟、天空、流云、大地等春天夕阳

中的景物,寄予情感,形成意象,以春日夕阳图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3.意境。意境是通过对一个或一组意象的描写所表现出来的氛围、情调或情

境。一般是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比如《我爱这土

地》诗人将自己化身为一只喉咙已经“嘶哑”的鸟,通过歌咏饱含诗人独特情感

的土地、河流、风、黎明等自然物象,营造了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祖国景象,

表达出对祖国一一土地强烈的热爱之情。

学法指导:我们要明确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意象是一个个富有特殊意蕴的具体物象,是可感的、实在的、具体的主观之

象;意境是一种情境或情调,是通过具体的意象营造出的抽象虚化的整体氛围,

需要感悟和概括。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前,意境在后,是先有意象在作者的脑

子里组合融汇,才化为一种意境。

(二)本单元第二个任务是举行诗歌朗诵比赛,活动性最强,可以小组为单

位做好赛前准备,力争丰富多彩且富有实效。既要发挥小组成员聪明才智,设计

多种多样的朗诵表演形式,更要分工合作,广泛搜集遴选诗作,运用朗诵技巧,

细心揣摩诗意,追求完美的朗诵效果。

诗歌朗诵,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有:

1.明晰背景,确定基调。朗诵是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要通过有声语言的传

播,尽力表现出作者的情感,赋予作品以生命。

2.注重节奏,把握技巧。朗读诗歌要善于合理运用停连、扬停、落停、直连、

曲连等技巧。通过重音来加强感染力和表现力,借助语速、音强、音长的对比,

强化诗歌的表达效果。

3.朗诵者站姿要保持端庄稳健、舒展大方,态度积极向上。

(三)尝试创作是本单元第三个任务,是前两个任务的结合与落实,具备成

果展示功能。我们现在处在初中阶段,恰同学少年,有很多朦胧的情绪、对未来

的憧憬和对自我的认知思考,应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诗意地表达出来。教材倡导自

由创作,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备选题目,为降低难度,“技巧点拨”部分还特别

提示“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书写情志”,提倡同学间互相评价修改,全班

合作编辑诗集、办诗歌小报。

练习:参照本单元学过的任意一首诗,自己仿作一首。如模仿《我爱这土地》

《乡愁》,创作一首同题诗歌;模仿《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以《你是》

或《我看》为题,创作一首表达形式相近的诗歌。

在这里,我提示大家:L回忆生活中那些触动你的人和事,以及当时的感受,

将这些作为诗歌表现的内容。2.模仿课文的句式,发挥想象与联想,借助具体可

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

小结:本单元诗歌鉴赏中强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多读现当代著名诗

人的作品,通过诵读,激发兴趣,培养语感;鼓励同学们大胆创作,考虑诗意的

表达、情感的流露和社会共同价值的需要,可以将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向报纸杂

志投稿。

第二单元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它们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论

教养,都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人

生的认识,提高理性思辨能力。

这个单元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了解议论性文章的基本特点。

2.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与材料。

3.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议

论性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围绕一个话题,阐发自己看法的文章,其基

本特点在于说理。“理”即作者对事物、问题的看法、主张,为了把“理”说清

楚,令人信服,还需要运用一定的材料进行论证。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核心观点,

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通常议论性文章都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性文章,还

会在中心论点下分出几个分论点,以达到对中心论点的支持。

如《敬业与乐业》围绕话题“敬业与乐业”,开宗明义的提出“‘敬业乐业'

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论点,之后又分三个分论点,分别从

“有业”“敬业”“乐业”三方面进行论述,这样论述使中心论点得到充分的展

开和逐步的推进。最后用“敬业即责任心,乐业即趣味”对观点做了总结。此文

主旨鲜明,层次清晰,很好地体现了议论性文章“说理”的特点。

不同的议论性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在开头、中间、结尾

等处有比较明确的语句点明,如《敬业与乐业》在开篇就点明了中心论点;有的

则没有明确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需要读者自行概括,如《精神的三间小屋》就

需要读者在理解三间小屋内涵的基础上概括作者的观点。文章开篇引出话题“容

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之后论述为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必要性:第

一间一一盛着爱和恨,第二间一一盛放事业,第三间一一安放我们自身;最后,

从修建精神的小屋上升到“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思路清晰,结构明了。

(二)议论性文章不仅有论点,还有对论点进行阐述论证的材料,包括事

实、道理、数据、图表等。作者通过对材料的组织、讲述来阐发证明自己的观

点。区分论点和材料,是学习议论性文章的基本要求。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论教养》这篇文章,来区分论点和材料。《论教养》一

文,作者从一个人在家里、亲属之间的表现说起,连续列举六种不适当的表现,

指明这就是真正缺乏教养的人,通过对“无教养”和“有教养”表现的讨论,探

究了“真正的教养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这个论点,进一步推出“优雅风

度”的本质,来深化自己的观点,行文活泼灵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中大

量生动的事例,说服力较强,引人深思。

(三)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

如果说论点解决“说什么(观点)”,材料解决“用什么说”,那么论证思

路和论证方法就是解决“怎么说”的问题。

论证思路,从议论性文章本身来看,可以理解为文章的结构。它可以是总分

总(或总分、分总等)式的,例如《敬业与乐业》先提出中心观点,再分成三个

分论点,最后再总结;也可以是层层推进的。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

上尉的信》,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信中,高度赞美东方文明,在对圆明园进行细

致描绘后,转而揭露英法联军劫掠、毁灭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法国政府强盗

行为的愤怒以及对被侵略的中国之深切同情。作者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站在人

类良知的立场上,层层推进,表达了爱憎鲜明的观点。

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多采用一定的论证方法,来增强文章说服力。常见论证

方法,包括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敬业与乐业》中,

百丈禅师不做事就不吃饭和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就属于举例论证;在说“要敬

业”这个分论点时,既从正面说“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

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又从反面说“一个人

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

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这属于对比论证;引用庄子、孔子、朱熹、

曾文正等人的话,属于道理论证;说到职业乐趣时,用了赛球的比喻,这属于比

喻论证。通过运用论证方法,材料与观点得以紧密联系,并对观点起支持作用。

小结:本单元可看作“议论文单元”的初级版,我们侧重于了解议论性文章

的基本特点,把握作者观点,学会区分观点和材料,并初步了解几种论证方法,

可以和本册书的第五单元(议论文单元)形成勾连。

第三单元本单元所选古代诗文皆为传统的名家名篇。散文都是名胜记游之

作,诗词则偏于抒发个人的情志、怀抱。

这个单元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了解古代写景记游散文的文体特点,把握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景物描

写中寄寓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古代诗文语言简洁、音韵和谐、意境深远的特点,在

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积累常用文言实词,注意其古今意义的不同;积累常见文言虚词,注意其

在表达语气、关联文意方面的作用;积累古代诗文中的名言警句。

学法指导: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有哪些呢?

根据不同的体裁,把握文章主旨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1.抓住游记的线索,分析作者的情感和主旨。如《醉翁亭记》以一个“乐”

字贯穿全文,其中所表现出的“与民同乐”思想和文人雅趣,具有永恒魅力。

2.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情感。《岳阳楼记》围绕“谪”

字展开,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相结合,

为后文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做铺垫。

3.从议论、抒情的语句入手,体会作者的情感。《湖心亭看雪》作者借舟子

的话,道出一个“痴”字,借鉴前人叙写“故国”的传统,表现出悲凉的情调,

是对西湖往昔繁华的追寻,也是对自己年轻时梦幻般生活的怀想。

学法指导: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呢?

1.赏析诗歌,从题目入手。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一)突出了一个“难”字,咏叹身世际遇,以形象

的描述、丰富的意象、梦幻般的色彩,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振作奋起的豪情

壮志。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酬答朋友之机,写仕途艰辛、

知交零落,但诗人并未沉沦于个人遭遇,反而从挫折中振起,抒发了积极进取、

乐观向上的豪迈情怀。

2.紧扣作者创作的意境,把握情感基调。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继承了屈原、李白等人的问天传统,

富有浪漫主义气息,处处写“月”,表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传统主题,

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一)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真情实感解读作品,感知诗

文意蕴,感受作者的情怀,体会古人的情感世界,追求思想启迪和审美陶冶。

我们可以比较阅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在立意和作者情怀等方面

的异同。

两篇文章作于同一年,作者是好友,都是“庆历新政”的重要人物,在改革

失败后被贬谪。文章写作目的不是一般的放怀山水,是以鲜活的政绩对贬谪生活

做无言的抗争。二文主旨相同,皆取于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曾说:“乐民

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但立意不同,《岳阳楼记》旨在说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文中的哀景、乐景,及由此产生的忧、乐之情,均为后

面的议论做铺垫。众人的悲喜,只是为生发出古仁人一段正论,借以规劝滕子京,

实是一篇典雅庄重的议论文字。《醉翁亭记》则不同,欧阳修选择富有代表性的

景物,旨在使人感同身受。如果范文重在警戒教育,则欧文重在感染,文中描画

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图,滁人乐,宾客乐,禽鸟乐,而太守既为景物之美而乐,

也为百姓、宾客同游而乐,更为治滁业绩而乐,“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神态跃然

纸上。

(二)学习结合创作背景,把握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