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实践探究摘要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家庭和园方教师之间的协作,一起培养幼儿。家园合作旨在促进幼儿整体健康发展。对小班刚进园的幼儿,主要是自理能力发展,而幼儿园仅仅起着引导性的作用,真正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的方法,就是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互相配合,在鼓励、放手的前提下,给孩子们创造运动机会。本文以小班幼儿教育为中心来谈,浅议家园合作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策略。并就家园合作教育的内涵及意义做了简要的说明,指出了它对于幼儿成长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据此,提出了育儿计划的制订、线上线下交流、进行宣教工作、统一育儿标准以及其他许多措施。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自理能力目录TOC\o"1-3"\h\u16442一、引言 一、引言现在我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幼儿生活环境与过去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与进步,如今幼儿太过依赖家长的呵护与溺爱,并且许多家长对孩子的一切也全权管理,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在某些方面缺乏自我管理、自我思想之自由长期如此,儿童还可能依赖家庭生活,真正进入幼儿园生活后,就难以适应,难以接受了,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为更好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开展家园合作,发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显得格外关键。所谓自理能力,就是指幼儿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幼儿园教育要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注重对他们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训练。而且除了学校以外,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幼儿联系最紧密,而且父母要在生活当中给幼儿一个好榜样,注重家校合作,协同教师,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环境。幼儿多居住于幼儿园和家庭,生活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息息相关,只有在家园合作中实现最大化,幼儿独立自主能力才会得到提升。在幼儿教育中,家庭就是第一站。因此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相互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幼儿园需要和家庭的和谐相处,二者一定要有一致性,幼儿园应协助家长加强教育意识的培养,排除父母现存的陈旧观念。小班孩子还比较小,有一定的依赖性,与此同时,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寻求能够让家庭和幼儿园互相配合的有效手段,一起来探索多种途径与方法,帮助孩子发展良好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小班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小班幼儿多为3~4周岁,年龄还比较小,对外在感受尚在朦胧期。其思维活动多取决于最直接感性印象,只是记住或者在乎眼前这一切,而不去深层次地反思,它需要教师,家长与儿童沟通时,兼顾其理解能力与思维方式,幼儿园要引导家长采取多元化的途径,方法、策略来发展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只有幼儿园和家庭之间以交流为基础,互动配合,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为了更好的完成学前教育的各项任务,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二、概念界定(一)自理能力所谓自理能力,就是指幼儿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幼儿园教育要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注重对他们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训练。而且除了学校以外,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幼儿联系最紧密,而且父母要在生活当中给幼儿一个好榜样,注重家校合作,协同教师,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环境。(二)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一种自我服务,自顾的本领,社会人所应具备的生活基本技能。狭义上讲,是能做到“你能做到的事你自己去做,你不知道的就学会去做。”(三)家园共育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家长和园方的主动合作,了解彼此的需要、互相反馈的问题,一起承担起了它养育孩子的重担。家园共育,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以确保家园共育工作有效,顺畅进行,家园双方都应采取积极行动,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园方对家长持积极态度,家长们积极回应园方的请求,对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一起为幼儿服务。(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小班幼儿处于生长发育起始阶段,幼儿的各项能力也逐步得到了加强,对于新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而此时正是帮助幼儿发展和成长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与家长合作,培养幼儿基本生存技能至关重要。一是要帮助幼儿迅速地适应大环境,能够独立处理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让孩子在幼儿园里轻松、自在地没有压力。二是以此能帮助每一个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发展其身体的协调能力。通过吃,穿,脱活动,能让幼儿在整体上得到协调、健康的成长。三是有助于幼儿完整人格的塑造。自幼注重发展幼儿的个人自理能力,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的小事情,对幼儿进行锻炼,不仅可以促进幼儿个人能力的发展,也可以训练幼儿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独立自主地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想法,也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提高荣誉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所遭遇的各种困难,发展幼儿优良个人品质。因此,小班时期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三、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一)穿脱衣研究者把穿脱衣环节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发展分为3个子维度,一,穿脱衣服,包括能区分上衣正反两面,能穿着上衣,能脱衣服、能够区分裤和裙的正反两面,能穿裤、裙、脱裤、裙、将衣物进行简单折叠、衣服弄脏了,可以及时通知老师帮着换、能够随气温的不同而改变,自觉地提出了增减服装的要求、能够根据活动量的多少,自觉地提出了增减服装的要求;另一种是穿脱袜,包括能穿袜的,能脱袜的;穿上脱鞋,包括能分鞋左右足,能穿鞋,能脱鞋,能粘鞋扣等。观察统计时,研究人员发现,老师们正在穿着脱衣服和袜子、在穿脱鞋子上的训练数量不同,具体情况见附表3-1。表3-1穿脱衣行为培养次数统计表行为穿脱衣服穿脱袜子穿脱鞋子总数次数856580230百分比37%28.2%34.8%100%从表格可以看出,老师对于小班幼儿着装环节子维度的训练数量是不同的,其中,以穿脱衣服的训练最为频繁,占37%的比例表明教师对于幼儿独立穿脱衣物的意识有很好的培养,但通过观察,找到了老师给孩子们拉拉链,系扣子、解扣子的训练不够,幼儿成绩差;穿脱鞋子的训练次数其次是34.8%次;穿脱袜子的情况不好,有28.2%的人,通过观察,研究人员发现,幼儿睡午觉之后起来,就会穿着袜子,大多向教师寻求帮助,说他们不穿着打扮,表明老师比较忽视幼儿精细行为发展。(二)进餐研究者把幼儿进餐环节训练分为4个子维度即餐前,其中有亲自拿餐具的,洗手的,静静地就座的;另一种是用餐,其中有能自己拿勺子吃东西的、姿态端正的;饭后包括整理餐具、收拾桌面和地下、能用餐巾擦净口、手;有水喝,包括渴了就用自己的酒杯按时喝。培养的具体情况如表3-2所示。表3-2进餐行为培养频率统计表行为餐前进餐餐后饮水总数次数25753540175百分比14.2%42.9%20%22.9%100%从上表可以看出,老师在小班幼儿进餐环节上进行了行为训练,进餐培养的次数最多,在进餐环节中所占比例为42.9%,表明教师对幼儿自主进餐行为更重视;其次是饮水行为,比例为22.9%;饭后表现不佳的比例为20%,二者的培养次数趋向相同,并进行了观察,研究人员发现,当孩子吃饭时,老师会通过口头提醒来通知孩子独立饮水,缺乏实际指导,且幼儿对桌面的整理和清洁表现较差,缺乏这方面的培养意识;餐前行为培养最不理想,它只占进餐环节训练总量的14.2%,观察研究人员发现,幼儿在吃饭之前,老师要统一安排餐具。吃饭时,老师给幼儿去皮,拿餐具、擦拭桌面行为训练频率低,采用访谈方式,老师们说,不重视这几方面训练,表明教师在培养幼儿生活能力内容上缺少更新,培养意识不强,培养策略运用有待强化,培养态度,需要关注,自身素养亟待提升。(三)睡眠研究者按需把教师在幼儿睡眠中自理能力发展分为3个子维度,其一是午睡之前,其中可以自主睡眠、能够独立盖被;另一种是午睡的时候,其中睡姿要适当、以鼻呼吸,勿蒙睡;睡过午觉之后,其中有自己收拾床铺和叠小被。作者通过观察和统计发现,教师训练幼儿独立无数遍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具体数据见表3-3。表3-3睡眠行为培养情况统计表行为午睡前午睡时午睡后总数次数587730165百分比35.2%46.7%18.1%100%从表格中可见,午睡环节中教师对于幼儿自主午睡行为训练并不理想,培养次数不多,共165人次,并且在训练时各个部位精细行为训练差异明显。午睡中行为培养比例最大,为午睡行为培训总比例的46.7%,表明教师在幼儿午睡中比较重视训练;午休前训练效果更佳,占总比重的三分之一,表明教师更重视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午睡后的行为培养最糟糕,只有18.1%,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大部分教师陪幼儿睡觉,缺少灌输幼儿午睡之后需要收拾床铺的意识,培养内容存在偏差,认为孩子午睡以后的活动时间是紧凑的,幼儿缺乏行动力,收拾床铺的时候,还没运动过幼儿,历来都是由保育员与老师代为管理的,因此,幼儿对睡眠的比例不均衡。(四)盥洗盥洗部分分为3个子层面,一是盥洗前,包括明知手脏了才洗手、洗手前挽起衣袖;二是盥洗时,包括你会洗脸和刷牙、会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干净双手,洗干净;三是盥洗之后,包括洗了手,自己拿毛巾擦干手、洗手后撸起衣袖,饭后漱口。通过观测,研究人员对观测数据进行了搜集和统计,结论是:教师对盥洗的训练共进行了219次,详见表3-4。表3-4盥洗技能培养频率表现情况行为盥洗前盥洗时盥洗后总数次数608574219百分比27.4%38.8%33.8%100%在盥洗上,教师在幼儿盥洗环节的各个方面的训练差异较小。其中教师最重视幼儿盥洗自理行为的训练,所占比例为38.8%。表明教师更重视幼儿盥洗过程中自理意识,根据观察记录整理得知,幼儿用清洁产品洗手效果最佳;洗干净手之后,自己拿毛巾把它擦干、洗手后撸袖子、餐后漱口的表现次之,为33.8%,表明老师比较忽视幼儿盥洗之后的训练;教师在盥洗之前训练幼儿自理行为最少,幼儿的相对成绩最差,所占比例为27.4%。通过观察,研究人员发现,幼儿几乎不会和老师主动要求手脏了就洗手,洗手之前,亦少有老师指导幼儿需挽袖,至于应该怎么洗手老师大多是站在大门口口头提醒的,行动力较差,对幼儿盥洗前训练过分忽略,未把儿童自主意识发展列入发展内容。(五)如厕研究者把幼儿上厕所部分分为3个子维度,分别是上厕所之前,包括按要求按时上厕所、尿湿的裤子要及时请大人换掉;上厕所包括能及时脱内外裤、适当运用蹲坑或者坐便;如厕后,包括如厕后能够尝试用纸自己擦拭、自主冲水(按不动时需成人少量帮助)、大小便后就可以提内外裤、整理衣物(把内衣塞进裤腰里)。据统计,教师训练幼儿上厕所共182人次。培养的具体情况如表3-5所示。表3-5如厕技能培养频率表现情况行为如厕前如厕时如厕后总数次数796637182百分比43.4%36.3%20.3%100%从教师在孩子如厕环节中自理能力发展可以看出来,幼儿在上厕所之前训练效果最佳,在如厕环节中占43.3%,表明幼儿经教师训练后,按需按时上厕所的自觉性较强;如厕期间培训次之,比例为36.3%,研究人员通过统计观察发现,幼儿经教师指导后,外裤能适时脱掉,正确运用如厕工具;上完厕所,自理行为的发展最差,培养频率只占总频率的20.3%,表明教师在幼儿上完厕所后,对清洗和整理衣物训练关注点不到位。观察到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大便是老师帮孩子们打扫的,致使幼儿如厕能力的发展收效甚微。总之,研究人员发现老师们在幼儿的衣着,吃饭,睡觉和盥洗等方面、如厕五个维度自理能力的培养次数均不相同,依次为230次、175次、165次、219次、182次,总计971次。研究人员经过整理后发现,就教师在幼儿五个环节上的训练概况而言,各环节的训练在训练总次数上存在显着差异,培养重点突出。研究人员在观察教师们的一日生活时发现,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如要求幼儿穿脱衣服,进餐,洗手)的时间约占一日活动的二分之一。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发现教师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在培养次数和比重上,教师“衣着,盥洗”两方面的培训比例一般较高,分别是23.7%、22.6%,表明教师更注重幼儿穿脱衣物及个人卫生处理技能训练,“吃饭,睡觉,上厕所”三个方面训练比例较弱,分别达到18%、17%及18.7%。由于幼儿教师需要照顾到所有幼儿,心力有限,很难达到给每个幼儿喂食的目的,帮每个幼儿上厕所,抚慰每个幼儿的睡眠,因此,学前儿童正在吃饭、在如厕和睡眠方面的训练整体比例趋向相同,继而造成各个维度细节技能学习效果不理想。四、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存在的问题(一)家园合作培养中角色定位不准确幼儿进幼儿园以后,家长和教师一起担负着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任,唯有形成合力,幼儿才会得到更好的成长。为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先给自己一个恰当的位置,清楚地认识到它们各自承担的作用。只有准确的给自己定位,才可以更好的教育幼儿,促进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综合发展等。研究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和教师还没有明确自己在家园共育方面的角色定位,教师不充当家园调解者和指导者,更是要把每天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告诉父母,对幼儿在园期间的生活自理行为表现状况较少积极与父母沟通,没有重视父母对教育过程的重要性。幼儿园忽视幼儿生活教育,游离于家长之外,是幼儿生活自理能以呈现家园差异性根源之一。而且大多数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都觉得只有合作,服从园方的安排,对于主体身份的理解不到位,造成家园间的角色分配不够明确,教育不可能更有指向性。在教师范畴内,老师们认为他们在校期间接受了专业知识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因此不给父母一些教育空间,视父母为幼儿教育对象。通过和父母聊天,了解到,有了活动,幼儿园通常要提前一二天通知参加活动,偶尔也要请父母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大多数时候,父母直接到现场就可以了。在家长范畴内,父母自以为是旁观者,透过参观,研究发现,仅有一部分父母愿意参与家园共育之路。阐述了目前除了旁观者,父母们认为,他们更多地是家园共育的“参与者”与“配合者”,不认识自身教育主体地位等。通过采访老师,这一点也都能得到证实。(二)家长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方法的了解较为缺乏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也有不少人还在“重教轻育、重识轻能”。父母和教师年龄,文化程度、不同的社会经验等等,对于孩子的培养关注程度也是不一样,在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今天,这一现象还逐步波及幼儿教育。首先是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父母在幼儿期开始,对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发展比较重视、增加知识储备量,以为人生自有父母的呵护,幼儿只要安心学就好,因此,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锻炼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锻炼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也属于学习。据研究人员观察,幼儿教师比较重视从一日生活入手,由基础入手进行训练,层层深入,发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等。因此,幼儿园应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来指导幼儿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以提高其自我约束及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但是抱着和父母和睦相处的心态,在培养内容上相对不会有太大改变,叠衣裤和穿袜子、剥了带皮果、离座后独立摆出小椅子等等培养内容,都不是老师们所规划,致使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三)家园合作培养形式不丰富如今,“家园合作”已成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自己国家为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拉近了家园的距离,加强家园交流合作,特拟家访等几种家园合作的形式、幼儿园的开放日,活动日等等。但是,伴随着家园合作的程度加深,研究人员发现,合作的效果并不明显,尽管有合作形式,但是,家园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的并不多,合作形式不完善,未实现真正的家园联系等。通过和老师们聊天,得知父母和幼儿园之间交流方式较少、交流数量不足、缺乏合作形式、合作形式的单一化,致使合作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值得我们深思。五、完善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对策(一)找准家园合作角色定位采访有关人士可得,教师和家长只有正确精准聚焦各自所属角色,才能较好实现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互利共赢。在这些合作方式中,家校双方都积极地参与其中,共同探讨幼儿教育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效。首先,家长和教师都要对自己的地位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以找准位置为前提,幼儿园和家庭都要养成正确的培养理念,深刻认识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教育价值,有助于家长理解具体在哪些方面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训练,培育的重点是什么,引导父母逐步形成正确教育理念。父母则应充分发挥父母的作用,提升家园合作活动效益。教师应由主导者向服务者转变、合作者和指导者,学着听父母说,与父母平等地沟通和交流,构建家园双方全新合作伙伴关系。家园合作并非是一项形式工作,家园合作理念不到位,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其行为也仅仅是笼统地说说。成人要充分认识到生活自理教育对于幼儿现在及将来成长的重要性,应本着依据每一个孩子发展特点,建立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冲破了大人本以为生活自理能力就是生活琐事这种陈旧的观念,再认识幼儿生活自理教育对于幼儿本身的宏图。关于幼儿的生活自理,父母要帮助和鼓励幼儿成长,又不能盲目包办代替,记住,不妨碍幼儿亲自动手练习的可能性。同时幼儿园也应明确自己在家园合作中所处的职责与位置,一句话,幼儿园实施家园合作,就是要求成人深刻理解发展幼儿生活自理的意义,并且有意识地加以实施,家园的两边在训练幼儿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教育一致性原则,杜绝发生幼儿入园能持之以恒的情况,但在家就放松了状态。(二)运用多元化的策略,让家长掌握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1.运用榜样示范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榜样之力,无穷无尽,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教师,父母身教,远胜过言传。榜样示范法的出发点是让父母用自己的形象来教育小班幼儿。例如父母要幼儿形成的生活自理,父母自己要先会做。努力用父母的一言一行去感化幼儿,用父母的感受去感化幼儿的感受,用父母的个性来感化幼儿个性。例如在小班幼儿就餐习惯养成中,父母本身一定要做的就是吃饭的时候可以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父母本身也要减少零食的摄入。就餐过程中,父母自己要讲究就餐中餐桌礼仪等等。2.运用情境模拟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为小班幼儿发展生活自理能力提供一些相关的情景,使小班幼儿能在仿真的场景下主动表演,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探索,在情景中形成良好生活自理能力。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因为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生活自理能力的偏差,没有问题也很正常,但是家长要避免因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不好而包办代替,到全权负责小班幼儿起居事宜,这种包办代替,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不利。要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教育与指导。家长们的正确态度,就是以适当而又行之有效的方式,耐心而又详细地教小班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根据幼儿特点制定目标,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幼儿自主生活能力,不能操之过急,但又是循循渐进。幼儿园学习生活,幼儿的主要工作是培养幼师,幼师可依据幼儿的年龄及身体特点,确立阶段性目标等,吃东西的时候不要讲话,要细嚼慢咽,不要浪费粮食,亲力亲为等等,还可天天练一个小技巧,积少成多,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让孩子养成好习惯。4.多做正面表扬,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的天性向我们揭示了,鼓励式教育效果较好,幼儿内心是比较脆弱和敏感,他们渴望被关注,被赞美,在发展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亦是如此,肯定了他们取得的微小进展,效果将更加显着。比如到幼儿园就餐,谁的食物最洁净,便赏了一朵小花;给独立穿衣的孩子夸奖;让幼儿沟通他们在家中独立完成的工作,等等,使幼儿增强信心,也比较愿意做自己做的事,提高成就感,使幼儿得到激励而健康发展。(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1.召开家长会,家长会的召开让家长知道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会可由家长进行科学、合理的探讨,共同确立培养目标,采取措施。家长会可通过播放有关录像等方式使家长就培养策略进行讨论、沟通,使父母达成一致:我们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2.进行个别指导,家长的教育观念直接制约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比如,有些父母自己生活观念较淡,办事无章可循,毫无章法,等等,教师要对这类父母和孩子进行强化训练,更好的促进幼儿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教室装修项目的施工合同
- 新建自建房购买合同样本
- 全新夫妻离婚前财产分割合同
-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规范
- 度渠道拓展合作合同
- 餐饮服务合同模板与消防相关
- 音乐艺人经纪合同范本
- 化工产品出口代理合同书
- 简易彩钢瓦合同范本
- Module 6 Unit 3 language in use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浅析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
- 医院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 GB/T 42828.2-2023盐碱地改良通用技术第2部分:稻田池塘渔农改良
- (完整版)离婚协议书标准版下载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全册教案
- 山西阳城阳泰集团西冯街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
- 初中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 听胎心音操作评分标准
- HWSD数据库土壤中文名称
- 地产集团地产体系员工职业序列及职业等级管理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