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对比阅读习题汇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雷殿。在龙山磨盘冈下,钱武肃王于此建蓬莱阁,有断碣在焉。殿前石台高爽,乔木萧疏。六月,月从南来,树不蔽月。
余每浴后拉秦一生、石田上人、平子辈坐台上,乘凉风,携肴核,饮香雪酒,剥鸡豆,啜乌龙井水,水凉冽激齿。下午着人投西瓜浸
之,夜剖食,寒栗逼人,可傩©三伏。林中多鹘,闻人声辄惊起,磔磔◎云霄间,半日不得下。(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①雷殿:雷祖殿,供奉雷神。②傩(chou):此处是“对抗”的意思。③磔磔(zhe):鸟叫声。
1.解释下面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日光下澈澈:
(2)不可久年居: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语段(一)中,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4.两语段在表现水的特点时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1.穿透停,停留
2.小石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3.示例:幽美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4.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语段(一)以“水尤清冽”直接描写水的清凉,并通过写鱼与石从侧面表现水
的清澈;语段(二)以“水凉冽激齿”直接描写水的凉冽,并通过写浸在水中的西瓜的“寒栗逼人”侧面表现水的凉冽。
(二)译文:雷殿在龙山磨盘冈下面,钱武肃王在此建蓬莱阁,有断裂的石碑在那地方。雷殿前的石台高大凉爽,乔木稀稀落落。
六月,月光从南方照过来,树都遮挡不了月光。我每次沐浴之后都拉着秦一生、石田上人、平子辈等人坐在高台上,吹没有凉风乘凉,
带着佳肴果核,喝着香雪酒,剥着鸡豆,品着乌龙井水,水清凉刺激牙齿。下午让人把西瓜投入井水中浸泡,晚上剖开来吃,寒气逼
人,让人战栗,可以对抗三伏热天。林中有很多鹘鸟,听到人的声音就惊慌地飞起,云霄间响起鸟的叫声,半天都不下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红桥游记
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
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袪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菌药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
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怨耶!壬
寅季夏之望,与算庵、茶村、伯矶诸子,倚歌而和之。算庵继成一章,予亦属和。
嗟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另道®,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
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者。
注:①袪服[xu&nfd]:艳服。②指王羲之和谢安登上冶城时的感叹。③道(gou):相遇;碰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顾而乐之()(2)良会未昴送()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僭然不动,俶尔远逝
3.《小石潭记》勾画出一幅的游鱼图。
4.《红桥游记》描绘了红桥的特点。
5.《小石潭记》作者感情的变化由“喜乐”到,《红桥游记》作者感情的变化由到再到
【答案】
1.#容易
2.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方游走
3.生动活泼
4.赏心悦目
5.凄凉(孤寂)感到快乐徘徊感叹释然
参考译文:乙:出了镇淮门,沿着小秦淮河向北走,岸边起伏姿态多样,竹木郁郁葱葱,映照得河水愈发清幽。河边的人家大都
傍水而建园亭树石,溪塘幽深而莹净,颇得四时的美丽。乘了小艇,沿河向西北而行,树林的尽头,有一座桥宛然而见,既像是一道
垂虹向下饮于涧中,流光四溢;又像是一个装扮漂亮的美人正照着镜子,顾盼生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红桥了。
游客登平山堂,大多都要去法海寺,往往要下船而选择步行,所以必定要经过红桥。红桥四面都是荷塘。六七月间,荷花开了,
香气能飘到数里之外,于是来往游玩的船只络绎不绝,可以说是快意的游览了。而我多次往来城北门,都要经过红桥,环视周围,以
此为乐。
登上红桥,四处观望,忽然又徘徊感叹。悲伤与快乐交织在心中,却往往说不出其中的缘故。王羲之和谢安登上冶城时的感叹,
齐景公和晏子游于牛山时生发的悲凉,现在看来,也是有怨的啊!康熙元年六月十五日,我与谷庵、茶村、伯矶一行人,依律而互相
唱和。秀庵接着加了一章,我跟着他唱和。
唉,用音乐来陶冶情操何必要等到中年呢?山水清音,本就是一段佳话。我与朋友们或聚或散,本来就不恒久,而好的盛会也并
不是轻易就能遇到的,所以红桥的名字,或许反而因我们几个而流传于后世,为后世怀古凭吊者平添些徘徊感叹,就如同我今日一般,
这又有谁说得准呢。
(甲)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
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槛®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
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
石。”是二者,余未信之。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垠:边界,尽头。②睥睨(pini):即“婢垸”,城上有孔的矮墙。③梁棚(li):屋的正梁。④堡坞(baowii):村落
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
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磐石底以出⑵其疏数偃仰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往来事多⑵斗折蛇行
⑶灌神寒骨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⑸其一少北而东⑹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4.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清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篇文章抒发的不同情感。
【答案】
1.(1)qudn(2)y3n
2.⑴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⑵斗:像北斗星一样。⑶凄:使……凄凉。⑷居:停留。⑸少:稍微。⑻怪:对……感到奇怪。
3.⑴溪流的岸势(两岸的样子)像狗牙一样相互交错着,无法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⑵我杯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4.【甲】文中既有作者在看到美景之后的短暂欢愉:“似与游者相乐”,更有被贬谪之后的凄凉、抑郁之感:“凄神寒骨,梢怆幽邃,
不可久居”;【乙】文既有对造物者神奇的赞叹:“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有怀才不遇的愤澈不平之情:“又怪
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译文:乙:从西山道口一直往北,翻越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路向西伸展,沿这条路寻找风景,没有发现好的景;另一
条稍稍向北往东,走了不到四十丈的路程,只见地层断裂,河道分叉,有一大堆积聚的山石形成的山冈横挡在路端。积石上面,构成
试卷第2页,共46页
垛墙望楼的形状;它的旁边基立着一座天然的堡垒,有一个像门一样的洞穴。往里看去,一片漆黑,把一块小石头投进去,发出咚咚
的回声,仿佛激荡的水声,那声音洪亮回旋,过了很久才停止。环绕攀登,可以登上山顶,能眺望很远的地方。山石上没有土壤,然
而却生长着秀丽的树木和修美的竹子,使它更加显得奇特而坚实。那些树木和箭竹分布得疏密有致,参差错落,恰似运用人工的智慧
设计布置而成的。
哦!我怀疑造物者是否存在已经很久了。到了这里,才相信它确实存在了。可是又奇怪它不把这样的美景安排在在中原地区,却
将它布置在偏僻的异族之地,因而虽经历了千百年之久却没有向人们展示它的美妙景致的机会,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神灵或许不
应该这样安排吧,还是造物者果真就是没有的呢?有人说:“这是造物者用来安慰那些虽然贤明却在这儿受屈辱的人的。”有人说:“这
儿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伟大的人物却造就美妙的山水,所以楚地的南部人才稀少而富有奇特的岩石。”对两种说法,我都不相信。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小石潭记(节选)
(乙)观第五泄◎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日:“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
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
(注)①第五泄:第五个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谡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的旅
游胜地。②罅(xia):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i)斜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其岸势术牙差互犬牙:
(2)疾趋趋:
(3)山行之极尊也观: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3.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甲):o(乙):O
【答案】
1.(1)像狗的牙齿那样;(2)快走;(3)景象、景观。
2.(1)(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很害怕。
3.清伟(或:奇)
(分析思路:【甲】文“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直接点明水的特点“清”,清澈的可以者到小石潭以全石为底;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写在潭上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鱼儿游动,通过侧面描写,展现小石潭潭水
之“清”;
【乙】文“淳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意思是:源布在青壁
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潭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
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通过对岸布气势的描绘展现水之“伟”;【乙】文“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意思是: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以“奇”总写所见景色(津布)的特点。)
译文【乙】: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
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如刀削,没有泥土,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
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
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
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
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
(甲)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歆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河悬激注。佳
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
很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甚神寒骨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4、根据文意,试概括两文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
1、①大约②使……凄凉
2、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3、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4、借景抒情,抒发贬词中无人赏爱的孤独凄凉之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南流数十步:
(2)不可名状: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4.(甲乙)两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答案】
1.(1)向南,名词作状语。
(2)动词,说出。
2.(1)皆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3.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4.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乙文借右溪石奇泉清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
为人所知寄托自己杯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2)日光下澈澈:
(3)以其境过漕清:(4)不可名状名:
2.下列选项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A.水陆草木之花B.乃记之而去C.何陋之有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4.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5.(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
1.大约穿透凄清说出
2.A
试卷第4页,共46页
3.(1)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2)秀美的树木和珍奇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
4.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5.共同点:借最抒情。[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乙】文借右溪无人赏识表达了作者怀
才不遇的深沉慨叹。
译文乙: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
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
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
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
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
(甲)《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①罅:缝隙,裂隙。②掉:摇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斜靠。
1、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悄怆幽邃()(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日光下激()(4)而犹不忍去()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⑵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3、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乙文突出了水的(分别
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
4、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
1、深大约穿透离开
2、(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蜓前行,时隐时现。
(2)水的句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者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判断句)。
3、清伟(或“奇”)借景抒情(或移步换景)
4、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爰、赞美之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以其境过清(2)不可考状
(3)馔冬远逝(4)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2.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断句。
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4.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甲文:
乙文:
5.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答案】
1.(1)因为(2)说出(3)忽然(4)向南
2.(1)者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蜓前行,时隐时现。
(2)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3.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4.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5.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悄怆幽邃()(2)而犹不忍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游人坐欹岩下望
4.(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乙)文突出了水的(分
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
5.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
1.(1)邃:深(2)去:离开
2.(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
3.游人/坐款岩下/望
4.清、伟(或“奇”)借景抒情(或移步换景)
5.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乙】从庙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铺的小路。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
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条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石横拦
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的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
观的景象了。
游人们有的坐在岩石上,有的斜靠在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中都是编织物的横线,到
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寓开。
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
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⑥,崎岖埋厄®,蕴©骚人之
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待: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遣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精力蛮地瘴疳之苦。
⑥埋(yT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馔冬远逝
(2)以其境过清
(3)与之圉事
2.翻译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3.语段(甲)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4.结合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甲)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答案】
1.(1)突然、忽然(2)停留(3)商议(谋划亦可)
试卷第6页,共46页
2.(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隐忽现。
(2)王叔文失败,柳宗元等七名同辈一同被贬。
3.①可以石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②水中鱼儿榇在空中游动,写出了水的清澈。③日光直照到潭底,石在有鱼的
影子,写出了水的清澈。
4.①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②被贬之地荒远。③小潭环境凄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2)以其境过清
(3)尤奇待宗元(4)与之用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写出(甲)文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答案】
1.大约凄清尤其、格外谋划、商量
2.(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蜓前行,时隐时现。
(2)(他)写了十多篇疆体文,读过的人都为之凄婉感伤。
3.①弁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②被贬之地荒远。③小潭周围环境凄清。
【乙】译文: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
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
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猜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
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写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恻哀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洪,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根、槐、枫、栗、橡,时有呜番
©。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⑥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
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消。’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
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文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市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
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姚鼐《游媚笔泉记》)
(注释)①霁:天放晴。②潴:流水声。③焦(guT):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④鬣(佗):马颈上的长毛。⑤援:攀援,指
游人攀登到大石上。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⑦讲:同“泮”,半月形的水池。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
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姜(jiang)坞先生”指姚范。⑨就:完成。⑩卒:同“猝”,突然。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水不清洌
②可百许头
③以其境过覆
④要客九人饮于是
2.请用“/1'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大石出潭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翼乎临于溪右
4.(甲)文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修辞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答案】
1.①尤:格外。②可:大约。③清:凄清。④要:同“邀”,邀请。
2.大石/出潭中
3.(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像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4.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5.两处画线的句子,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的对象是鱼,将鱼在水比成在空
中,表现了溪水的“清洌”。“俯视溶云,鸟飞若坠”描写的对象是鸟,因人在高处,所以看鸟儿飞,如从高处坠落一样,以此表现作者“向
上爬”时已到达很高处。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水尤清冽()②乃记之而圭()③被而刍之()④要客九人饮于是()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翼乎临于溪右。
3.阅读(甲)文,概括其主要内容。
4.(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在写作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答案】
1.清凉。离开。命名。同“邀”,邀请。
2.①(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3.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凄清,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独凄凉之情。
4.文中画线的句子都运用了恻面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将鱼在水中说成在空中,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鸟飞
若坠”,因人在高处看水中的倒影,所以鸟儿飞就如同从高处坠落一样,表现出作者“向上爬”时已到达很高的地方。
参考译文:【乙】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连续下了较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转晴,溪流发出很大的哗
哗声。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蕙草、松树、极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听到山鸟的叫声。溪
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网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攀着石头向上爬,
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了大约二里,层叠的石头好像高楼,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有
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泮啊。”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所以后人)就用垂云法来命名。”石头
的缝隙间长出一棵大树,树阴能容下几十个人,树前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坐下。树南边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书(刻在
峭壁上的字)刻在上边,泉水叫作“媚笔泉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上边的溪水流落进去。
左文学冲(左世容,字学冲)在水池边的平地上建造房子,还没建成,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
起来猛烈地吹打悬崖峭壁,树木草丛、许多泉水、碎石乱响。游玩的人感到有点害怕,于是回去了。这一天,我的伯父姜坞先生(姚
范)也去了,(姚鼐)跟随他,他让我记下来这件事。
[甲](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初自马岭入龙山,小径崎岖,有倦意。又数里,入龙口谷,山色回合,林木苍翠,逸观©俯览,遂忘塞辔②之劳。翊日饭于林
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
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明旦,惟深®约寺僧契园从予游,东过通胜桥,至苍龙洞,又至菩萨洞;下而南观长老岩、水帘亭,周行岩径,下瞰白龙潭而归。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释]。遴(始。)观:四顾,环视。②第(chui)W:马鞭子、马笼头。③惟深:和尚的法号。④柳开:北宋散文家。天平山:
在今河南林县西,是林虑山的一部分。
[丙]西溪独泛[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字'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下瞰白龙潭而归
A.人不知面不愠B.潭西南四望
C.中峨冠屯多髯者为东坡D.云归陋岩穴暝
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试卷第8页,共46页
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
4.甲、乙、丙三文都描写了山、水、树、石等自然景物,但景中所含之情不同。请结合诗文内容,分别体会甲乙丙三文中作者不
同的情感。
【答案】
1.D(A.表转折,但是;B.表修饰,是连接词,无实义;C.表并列,而且;D.表顺承)
2.翊日/饭于林虎/亭午抵桃林村/乃山)■也。
3.(1)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2)(我)环便四周清秀脱俗的景色,恍惚疑心是在人世之外,慢慢走着,流连忘返。
4.甲文中“寂春无人,凄神寒骨”把周围环境与个人的感受结合起来,含蓄地反映了作者的孤寂、凄凉的心境。乙文中“忘筵笛之劳”
写周围的美景让人忘记了旅途的辛苦,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喜爱、赞美。丙文中尾联写到作者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作伴,表
达了作者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心境。
译文:乙:开始从马岭进入龙山,小路崎岖难行。我觉得有点疲倦。又走了几里,进入龙头谷,山色相映,曲折四环,树木苍翠。
我或环绕观看,或俯视,或仰视,竟忘记了旅途的劳顿。第二天,在林虑吃早饭,正午时抵达桃林村‘原来这里才是山脚。山泉叮咚
作响,夹道而流,路边怪石和珍奇花草数不清。山回路转,有一块几丈大的平地,叫槐林。我坐在石头上,抚弄着山泉,不知不觉到
了下午申时,在环翠亭上休息,环顾四周清秀脱俗的景色,恍惚间疑心是在人世之外。我留恋美景,慢慢走着。傍晚时,到了明教院,
当晚住宿在连云阁。
第二天清晨,维深邀约寺里的和尚契园跟着我们游赏。往东经过通胜桥,到达苍龙洞,又到菩提洞;再往下朝南走,观看长老岩、
水帘亭,在山石凿成的路径上盘旋,往下鸟瞰白龙潭后回来。
丙:修道者超凡脱俗的情操不知去何处寄托,朴素的小船在河流间随意的流淌。
仙鹤天性就是喜欢生活在不知名的山林之中。
穿过无数泛着寒意的茂盛竹林,没有人声,一片寂静,只有一丝丝的浮云泛在天边,
小船在这溪水间随波逐流,无人与我同行,只有伴着幽幽的月光而返。
(甲)小石潭记
(乙)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修人。,居是州,恒惴栗鬼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
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久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
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注释)①修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②惴栗:恐惧不安。③隙:指空闲时间。④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⑤趣:
同“趋”,往,赶。
(丙)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日光下澈()
(2)以其境过清()
(3)号而起()
(4)以为凡星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3.用现代汉语写出(甲)、(乙)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4.下列关于三则材料的说法氐唧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的心境是在“坐潭上”的时候开始发生变化的。
B.(乙)文中的“施施”、“漫漫”等词表明作者在游览时疲惫不堪、步履迟缓。
C.(甲)文中的第一段和(丙)诗中的颈联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此物写彼物。
D.(甲)文中“乃记之而去’的“而”字和(乙)文中”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
5.小歌在整理三则材料时,认为其中的情感有互通之处,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
1.解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穿透因为睡醒这
3.(1)向小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
4.C(A.有误。【甲】作者的心境应该是始终没有变化的,只是心情因货到小石潭发生了变化。文中作者柳宗元被贬永州,内心
凄怆是他此时的心境,他游山水是为了排遣苦闷,仕途重挫的柳宗元多愁善感,他看到小潭、游鱼,心情有一些好转,但转瞬即逝,
那些寂喜无人的清冷的景色,又引起作者的无限伤感,他的心情又自然地转入悲伤。他的心境其实内在是统一性的,都是孤寂凄冷的;
B.有误。【乙】文中的“施施”、“漫漫”等词表明作者在游玩时时闲适;D.有误。【甲】文中"乃记之而去”的“而”字表顺接,【乙】文中“而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的“而”表转折,意义和用法相同)
5.柳宗元被贬永州,心情是孤寂苦闷的,在三则材料中均有体现。【甲】中他极力描写小石潭“其境过清”,故而“凄神寒骨”;【乙】
中他因为忧惧不安便借游山玩水来排遣,但内心深处的孤寂让他无心细细欣赏,如“披草而坐,倾壶而解”;【丙】中他抓住在静夜中
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谪居中的抑郁。
参考译文:【乙】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
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
草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
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
别。
【丙】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清越的声
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
到天亮,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
(甲)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
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绥。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释)。岚:林中雾气。②算:竹笋皮,笋壳。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抚摩。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2)斗折蛇行斗:
(3)以其境过清清:(4)独于碧不甚了然于:(5)乃惇世间真有碧色悟: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巧妙的手法表现水,具体手法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甲)(乙)两文都写作者赏水的感受,但心情同中有异。请作简要描述。
【答案】
1.(1)大约(2)像北斗星那样(3)凄清(4)对(5)明白
2.(1)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迅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2)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激落的雪片,这和其他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
3.[甲]文用衬托的表现手法,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乙]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秋天”“晚岚”“含姻新柳”
“脱舞初篁”比喻水色。
4.[甲]文作者柳宗元先乐后忧,[乙]文作者袁中道“乐”字贯穿始终。
试卷第10页,共46页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潭中雨可百浮头(2)谦神寒骨
(3)独于碧不甚了然(4)乃借世间真有碧色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
3.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语段(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约使……感到凄凉明白,理解领悟
2.示例:①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②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激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
3.示例:语段甲: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
语段乙:用“秋天”“晚岚”含姻新柳”脱算初签”等比喻水色。
参考译文:【乙】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沪科版(2019)第三单元项目六《 解决温标转换问题-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设计
- 2024四川天宇油脂化学有限公司社会化公开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上饶国控集团第二批公开招聘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端装备数字化技术应用方案
- 2025年吉林省松原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2025年石油、化工产品批发服务项目发展计划
-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十七届基础年段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 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全套课件电子教案板
- 湘少版六年级英语下册《全册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护眼台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土壤肥料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 第十四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公路收费及监控员)赛项题库-下(多选题-共3部分-2)
- 集合功能的测定(双眼视检查)
- 2024年农村自建房装修合同
- 2024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考前辅导必背习题库(300题)
- 2024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2024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智慧物流作业》模块MC竞赛样题
- 人事专员简历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